第一篇:毕业生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往届毕业生建议
1、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120名参加问卷调查的校友中,有109人对学弟学妹们留言,校友们结合切身的工作体会,分别从多个方面,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在校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忠告和建议,通过整理发现,如果将校友们向学弟学妹们提出的代表性建议归类,正与我院提出的TOPCARES-CDIO的八大能力相吻合,现将校友们的代表性建议列举如下:
120名参加问卷调查的校友中,有90多名校友为提高学院、系部的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我们分别从专业及就业、课程及能力培养、项目(实验、实践)及能力培养、教师及教材、学生教育活动、对学院的感谢几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
第二篇:给在校大学生的兼职建议
给在校大学生的兼职建议
昨天在微信与上大二的侄子聊天,他说最近暑期在家呆的时间长了感觉没什么意思,爸妈的事情自己帮不上忙,还得每天麻烦他们照顾我,虽然爸妈没有说什么?可是自己也感觉不像小时候在家那么自在了,要是有什么事情让自己做做,一方面可以打发空闲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能锻炼自己,如果这样的兼职经历还能为自己的将来做些铺垫就好了.最好是在网络上可以做的兼职这样开学后还可以接着,问我能否给些建议?
一边与侄子聊微信我一边在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升自身素质和实力同时更好的接触社会,他想做份兼职一方面可以成为他交际圈的突破点,成为大学生活的润滑剂,同时也是大学教育在范围上的一种延伸。如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进行兼职实践,那么未来大学生兼职就会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并日益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他们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兼职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勇气。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又很好地为家庭分忧解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侄子还说其实在他大一时就已经开始锻炼自己了,他在学校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和交流,他认为大学就是一个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锻炼是关键。而且在他们学校:大一就做兼职的同学很多.由于大学的授课方式比较灵活、上课时间也远远少于高中阶段、自学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做一份兼职一方面可以摆脱枯燥乏味的书本文字走进社会,丰富自己的大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社会阅历。同时,在兼职过程中也可以积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经验。为以后到公司谋职作就业准备,由于现在的就业压力过大使大学生们为了能更好的步入社会不得不过早的迈向职场,以便让他们更好的明确自身的不足,并以此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听完侄子的讲述,我给到他的建议是:兼职工作就是要为自己将来做铺垫这点是对的,用自己所学的网络设计专业做为工作的敲门砖。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各种节日如国庆和暑假来利为汇学习SEO网络优化,有一台电脑有时间就可以做的淘宝客.相对大学生开网店少了成本少了选择货品环节.只要用心学习自己建立一个网站.就可以松轻赚到钱,把在校学到网络知识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接合.充分利用两者来充实自己。
菀昀博客也提醒侄子以及跟他一样在校的大学生们虽然兼职已经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但应该慎重考虑。不要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一定要分清主次,专业课程学习万万不可丢。最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跟本专业就业方向相关的兼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三篇: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看法
对于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看法
我觉得在校大学生结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爱情说来就来了,任谁也挡不住,不是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嘛,爱情可以教人成长。只要到了法定年龄想结就可以,根本毋须管世俗的眼光。
如果说在校大学生结婚不被认可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家庭生活来源没有保障,那么我想说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人结婚了难道就不啃老嘛!在校大学生难道就没有自己创业的嘛!都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既然双方选择结婚那么两家人一定是认可的。本人认可,家庭认可,那么就是考虑到了所有的因素,不是吗!就拿渤海大学来说,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谁结婚了。正常情况下不结婚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爱的不够深,另一个当然就是爱的够深但是时机未到,就好比没有经济基础、得不到父母的认同!由此看来能在学校提出结婚的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没有人会随意浪费!
如果说由于没有社会经验,不能面对组成家庭后,再毕业融入社会的冲击而不被认同。我就觉得这个观点有点偏激。不结婚的在校大学生出去工作就能有社会经验吗?社会经验是不是生活经验,如果是,那么我想说家庭是孕育生活经验最好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自身没有能力走到哪都会被冲击,相反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虽然说校园与社会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有没有社会经验,面不面对冲击都和结不结婚没有关系!这个观点就有点类似红颜祸水,把祸国的责任都推到女人身上一样!
还有人认为在校大学生还在读书就结婚很不妥是因为他们还是学生,主要工作是完成学业。如果他们在校期间结了婚,对学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有没有结婚生子之后还考研考博的,有没有结婚生子之后还要努力学习的行业,比如教师、通讯员等等。在我的周围虽然没有结婚的,但是有谈恋爱的,他们之间有的不是堕落而是动力,两个人谁都不想比谁差!两个人的学业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取决于自身的,爱学习的人怎样都会学习,不爱学习的人即使有保姆侍候着也是一样不会有好成绩。
最后我觉得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取消大学生入学年龄限制一样,都是社会的进步,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宽容更自由了,是可以被认可的。但毕竟还是学生,我认为他们还是应该多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这样重要的决定。
第四篇: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思考
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思考
内容摘要:结婚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我国现行的法律保护大学生的结婚权。可是,大学生结婚缺乏现实基础,大学期间结婚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应当对大学生的结婚权进行限制。
关键词: 大学生、大学、结婚权
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从《婚姻法》的角度说这不是个问题,大学生能不能结婚?只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说了算。《婚姻法》里明确规定: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也就是说,一对男女,不论是不是大学生,只要自愿,没有《婚姻法》所载明的禁止结婚的情况,且男已满二十二周岁,女已满二十周岁,就可以结婚,任何第三者不得加以干涉。这个“任何第三者”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当然也包括大学。
那么为什么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会成为问题呢?为什么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改变校规,同意符合条件的在校本科大学生结婚
成为新闻呢?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校本科大学生游离于《婚姻法》之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绝对不允许在校本科大学生结婚。还由于在校本科大学生结婚的确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在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充分尊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一、法律是否允许大学生结婚?
法律上,大学生享有结婚的权利,这种主体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它具有合法性,表现为一种普遍的权利,任何对于它的侵犯都不仅仅是对主体意志的侵犯,也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回映。这一点在我国的法律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婚姻法》作为民事领域处理婚姻关系的基本法律,则对公民的结婚权作出了进一步地细化,规定男女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只要符合法定婚龄,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况,经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后就确立了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从立法的角度看,立法者在制定《婚姻法》时并没有考虑对大学生结婚作出任何限制。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结婚权,这是双方意思自治的表现,如同当事人之间签订的一份合同,只要不违背法律,国家即予以确认,任何第三方不得干涉。德国圣哲康德就曾经把婚姻比作是男女双方互相利用对方性器官的契约。当然,我们
认为,婚姻也是男女双方建立在两性结合基础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既然如此,为什么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原1994年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中,对于公民登记结婚时要求提交的文件主要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和单位介绍信等,而在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取消了对于单位介绍信的要求。这意味着什么?结婚提交介绍信,就是要求公民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居委会)出示公民婚姻情况的证明,身处异乡的大学生们,他们要结婚就必须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得到所在学校出具的未婚证明后才能登记结婚。实践中,这就成为了大学生结婚的一个前置性程序,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前置性程序来审查和控制学生的结婚权,并作为一种手段来禁止大学生结婚,这种制度设计,巧妙地将婚姻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主张兑变为毫无权力支持的程序请求,而权利的被规制实质上意味着权利的被蔑视或权利的消灭。对于打算结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一纸未婚证明就成为一道无形的限制,难以逾越。而介绍信这一法定要件一旦被取消,学校某种程度上就丧失了对于学生结婚权的控制,只能直接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无法挽回,这将给学校正常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更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担忧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旦结合将难以承受两人世界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实现求知权而耽误学业,影响前程。因此,由于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变化,学校实际上陷入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大学生结婚;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明显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弊大于利,也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二、高校对大学生结婚的态度
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它可以自由地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最小程度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干扰和支配.这种自主管理权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育法》第28条第一项中指出高校有权按照规章进行自主管理,在第43条规定了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1条也规定高等院校应当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高校作为公法人,既然手中握有自主管理权这一利剑,面对大学生结婚,校方所能做的就是通过事后惩处来予以控制。原国家教委在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30条曾对此作出具体地规定,指出“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将作退学处理,”并在第33条强调“取消学籍或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 应当说,行政机关把如何处置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权力授权给了各高校,在这一问题上,校方可以自主规章、自主判断、自由裁量。对此,各高校管理层
对大学生结婚的普遍心态是以限制大学生的结婚权为代价保障其教育权和求知权的实现。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具体国情来看,这一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是站在学生的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社会和家长对此基本上持赞同和默许态度。
现在的问题在于,高校拥有了处置大学生结婚的法律权力,但是在以个人权利为原点的现代法治社会,这种权力同大学生享有的法定结婚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从法律位阶的角度,高校禁止在校大学本科生结婚的法律依据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而《规定》本身只是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一个部门规章,它的法律效力根本不足以对抗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公民婚姻关系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且,当我们重新审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立法主体时,不难发现,原国家教委(教育部)作为国务院下属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制定《规定》时根本无权对大学生能否结婚作出任何形式的限制,《规定》第30条明显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结婚权应属于宪法第二章中公民的基本权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能对这一权利进行限制的立法主体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原国家教委的行为是属于典型的越权立法,该条款应视为无效。
三、大学生是否应该结婚
对于婚姻,马克思曾经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他指出,一个人干不了事,要想美好地渡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的确,婚姻是人生的重要支柱,缺少它,就不算是完美的人生。但是,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最重要阶段,是成才的黄金季节,理应好好把握,在青年时期扎扎实实地打好学业的基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对大学生来说,奋斗才是根本;相反,婚姻爱情会冲击学习。在人生的宝贵时期,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花前月下,沉溺在脉脉柔情之中,不仅浪费时间,劳民伤财,造成精神上的困扰,也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势必要影响学业。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学业和婚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个人的情感应当服从于事业(学业),如果脱离了事业(学业),婚姻和爱情就会变得渺小和苍白,失去鲜活的力量。正如培根所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人是唯一有理性的存在,但是理性并非人的一切,人类的情感、意志、欲望乃至群体的无意识等诸多非理性因素每时每刻都在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导向得当,控制有方,它就会和人们的理性相辅相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反之,它将如脱缰之马,决堤之河,造成意想不到的灾祸。婚姻作为人类情欲的体现,其本身的理性与否深刻地影响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和活动,关系到人们是否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与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全面发展。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得出了一个逻辑上相矛盾的结论,法律上不禁止大学生结婚,而高校禁止大学生结婚虽然违反了法律,却又合乎情理。
在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如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重要、最急需、最紧迫的就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前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们的成才与否、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是决定整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大事。大学生应通过不懈的努力,利用大学创造的育人和成材环境,为个人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创造条件。结婚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将从各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成材,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那么,在当前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面对学生权利和高校管理中因限制结婚而引发的冲突,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这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第五篇:毕业生在校证明
在校证明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该生系学院班在读学生,学制年。2008年9月入学,系我校大四学生。
特此证明。
嘉兴学院教务处
2012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