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寻真》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6:1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徽因寻真》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徽因寻真》读后感》。

第一篇:《林徽因寻真》读后感

《林徽因寻真》读后感

林徽因——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名字,不仅有着绝美的容貌,更集无限才华与一身。身为一名才女,她的故事自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媒体的报道、电视剧的热播自然也层出不穷,然而对这么一位旷世才女,仅从这些方面去认识未免片面了些,况且这些作品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史实错讹乃至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情节,读者和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失真的林徽因。《林徽因寻真》便是作者搜集各种史实资料和访谈录、从各个方面道出了隐藏在林徽因背后的真实故事,还读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本书作者是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多年关注林徽因其人其事及诗文创作,立志还林徽因于真实,他一面走访林氏亲属,一面辛苦爬梳于纸页泛黄的民国旧报刊中,积十余年之功,钩沉索隐、辨析考证,发现了不少林徽因佚文、佚诗和佚简,得到了大量切实可信、有根有据的资料。

林徽因爱过徐志摩吗?林徽因的诗歌名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谁的?同为著名才女作家,林徽因与冰心、凌叔华为何发生龃龉?从民国才女到清华园里的建筑学家、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林徽因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这些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或许一直被人们错误地流传着,甚至被奉为佳话。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林徽因总是和徐志摩扯在一起,一般的传记,对两人之恋总是要花费笔墨渲染一番的,然而事实是,林徽因根本没有爱过徐志摩,他们之间的恋情纯属子虚乌有!这着实让人一惊,却又不得不相信,因为作者的大量资料和考证着实让人信服。

关于林徽因与冰心结怨的说法,作者也进行了简略的描写“为了《我们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与冰心生了嫌隙”,但这种说法也并非绝对,“她俩均为杰出女性,但属于性格、气质乃至处世态度、人生哲学都很不相同的类”,关于两位女作家“结怨”的是非曲直本文也就没再做详细叙说。

此外,本文还从各个方面讲述了林徽因,如林徽因未完成的剧本、林徽因与林微音、林徽因的译作、美术作品、笔名和佚诗、人格和才华等等,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林徽因。

读完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追根究底的能力和求知探索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对一代才女林徽因有了一个真实而深入的了解。她美丽的一生让人赞叹!她用爱和浪漫点缀了生命!她用美丽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美好的一首诗篇!

第二篇:《教育寻真》读后感

《教育寻真》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教育寻真》这本书,是由李镇西老师撰写的,我觉得写的非常棒!也发自内心的佩服他。说到李镇西老师,其实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个名字,也初步了解了他的故事,他曾在农村中学执教近十年,一直任教语文并当班主任,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大学生。他一直不断的努力和学习,获得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并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读完他的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我被他对教育的认真态度、对学生负责任的心、对学生的爱和对生活的用心所深深折服。

在书的总序中,他就谈到读书、写作的重要性,强调要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提高,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然后在书籍中他用文字细细记录了他对中国教育新理念的理解及中国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序言中他就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我所理解的教育的真谛。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是活在最真实的世界里,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我想今天的教育者更应该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以及生存的能力。我们老师尽可能不欺骗学生——哪怕是无意的欺骗,也是我们最起码的教育良心,也是我们教育者的信心所在,我们要用道德培养道德,用心灵赢得心灵。可是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似乎都是唯分数论,分数就能说明一切、就能代表一切。难道真的一切尽在分数中吗?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不需要靠分数说话呢?现在终于有越来越多的愿意抛开分数谈教育了,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放弃依据考试成绩而评价学生,可是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去分析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让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领会成长的喜悦!

在书中他也更多地提到了德育工作暨班主任工作,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和心得体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武侯杨帆,在这一章节中,他讲述了他为什么要当校长?在我们的眼中,校长就是“官”,但他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真正的校长不是官,虽然他拥有着某些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育。说得多好啊,只有这样的校长,才能真正实现“官”的价值。同时他在开学典礼上讲话的主题“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我也非常欣赏,因为我知道这普普通通的十几个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而要真正做到更是谈何容易。但看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我觉得他做到了,真正做到了让人们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动幸福!因为在书中,他展示了很多他曾经写给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信,以及他的教学日记,我深深被他感动了,在这些字里行间,充分渗透出了李老师对学校老师、对学生家长,以及对孩子们的爱,同时也向我们诠释了他的懵懂、成长和快乐、幸福。我想现在有多少个老师能像李老师这样用心的与老师和家长沟通,与学生交流、共同成长,并这么有心地保留那些珍贵的记忆?太令人折服了!

我想: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文字书写了他的青春,用爱心谱写了教育的新篇,用爱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因为他认为:爱,是一种依恋;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智慧;爱,是一种浪漫;爱,更是一种责任,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学生的快乐,体会当老师的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让我们都去寻找教育的“真”,去感受教育的幸福吧!

第三篇:《教育寻真》读后感

在教育界中,李镇西老师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在农村中学执教近十年,一直任教语文并当,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大学生;他一直不断地努力和学习,获得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并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曾经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对于像他这样一位对认真教育教学、对学生负责任、关爱学生、热爱生活的老师,实在佩服。最近有幸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另一本著作《教育寻真》,有了更多思考感悟。

在书的总序中,李镇西老师谈到“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因此为了对孩子们负责,我们应该做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而实现的途径,则是做一名反思型的老师。

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就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只有做到这四个“不停”,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提高。李镇西老师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反思型教师。

在书籍中他用文字细细记录了他对中国教育新理念的理解及中国传统教育到的转变,在序言中他就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我所理解的教育的真谛。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是活在最真实的世界里,今天的教育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以及生存的能力。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放弃依据考试成绩而评价学生,可是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去分析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能感受学习的快乐、领会成长的喜悦!

在书中他也更多地提到了德育工作暨班主任工作,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武侯杨帆,在这一章节中,他讲述了他为什么要当校长。他认为,真正的校长不是官,虽然拥有着某些教育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育。他在开学典礼上说“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普普通通的十几个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而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但看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我觉得他做到了,真正做到了让人们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动幸福!因为在书中,他展示了很多他曾经写给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信,以及他的教学日记,我深深被他感动了,在这些字里行间,充分渗透出了李老师对学校老师、对学生家长,以及对孩子们的爱,同时也向我们诠释了他的懵懂、成长和快乐、幸福。现在有多少个老师能像李老师这样用心的与老师和家长沟通,与学生交流、共同成长,并这么有心地保留那些珍贵的记忆?太令人折服了!

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中体现了他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的反思,让我明白,其实教育的每个细节都是真真事实的事情,做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只有用真心才能去感动我们的学生,才能去铸就教育的辉煌;教育的每个细节都是让人感动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把他们汇集在一起就是一部感人的巨著;教育的每个细节都是最真诚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最真诚,最温馨,最美丽的人间之花。

我想,也许正是李镇西老师有这样一颗“真”心,才能收获这么多“爱”,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成长。我决心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一名反思性教师,不断寻求教育真味,在品味中感动,在感动中收获。

第四篇:林徽因读后感(通用)

林徽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徽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徽因读后感1

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而正是这个浑身充满诗意与才气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勇气

林徽因与徐志摩相遇在那个烟雨迷离的伦敦,两颗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拢,擦出了爱的火花。可是林徽因的断然决绝,只能让徐志摩在康桥上轻轻叹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林徽因没有勇气去爱,怕面对世间的流言蜚语,所以只好爱的平静,爱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独自舔伤口。

勇气,这个词语,大概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拥有的。我们需要在面对抉择时那份果断的勇气,我们需要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那份坚毅的勇气,我们需要在受伤后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的那份乐观的勇气。勇气,这个看似沉重的词语,我们必须把它装进行囊,悄悄带走,让它随我们人生漂泊旅行,让我们拥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心态。

坚守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在林徽因死后要另娶她人?难道是他们之间的爱输给了生老病死,时间以及欲望?难道是为了给他们的孩子找个妈妈吗?旧人已不在,新欢胜旧颜。曾经的誓言,曾经执手相老的诺言,曾经暖人心窝的甜言蜜语,难道都只是随口说说,并无真意吗?正如张爱玲所说:誓言的誓和诺言的诺都是有口无心的。既然爱了,就要坚守,为什么要随着一个人的离去,而将那份爱掩藏?为什么要让自己忘记曾经的美好?难道怕回忆时,只能在脑海中寻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脸孔吗?

其实,我想缺的就是一种坚守吧。我认为对自己爱的人都要好好守护,既然说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要实现的目标,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义无反顾地去坚守,实现。要实现的诺言就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莫让自己成为一个空口说瞎话的人。人生路漫漫,坚守自己喜欢的。不要让浮云遮望眼,也不要在醉纸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坚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纯真,回望此生时,还记得自己曾甜甜笑过。

默默

其实,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赏金岳霖。这样的一个才子就在林徽因身边默默守护了一生,不求回报,不求回应。只要望着心爱的她,他就早已满足。他会为林徽因嘘寒问暖,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与林徽因性情相投,谈诗谈人生说哲理,这不是绝配吗?但他不忍心破坏林徽因幸福美好烟火般的生活,甘愿默默做个局外人,为她的开心而幸福。他的无私和痴爱真的很让我感动,甚至连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因为爱她,所以连她身边的所有人都一并爱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默默的奉献的人,不求回报,甘愿付出。真的很高兴,鸣谢生命有你们参与。

记得高中有一同学说过:“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车,一路上摇摇晃晃,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会有人陪你看沿途风景,但不知谁会陪你坐到终点站。”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边的每个人吧。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能够相遇,真的是一种缘分。好好珍惜参与过你生命里的所有人,也好好爱自己,爱别人,好好生活。

林徽因读后感2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知道是何许的感觉,只知道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美好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

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可以再续。但是谁又能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可以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后来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后来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

金岳霖,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林徽因读后感3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羡慕的,随父母迁居至一座老宅,在这个诗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文学的奇妙,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文学的诗情画意、锦词丽句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后来随父迁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雾都伦敦的人土风俗,异国风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再次谱写的诗词歌赋除了辞藻的淡雅娴静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回首自己儿时,不禁憾然一惊,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娴静是我少有的与心对话的时光,总是安慰自己,哪个少年不莽撞,为赋新词强说愁才显得假惺惺,却忘却了心灵感受的温床是生活,即使漫无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边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丰富不丰富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锐,在于能否多方面体味所见、所听、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否体会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和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当然,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学。所以勿要感叹自己的胸中无词,心中无语,以心聆听,用手触摸生活,生活才会回赠你真正的意义。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内心坚定的女子,不为任何,只为对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时光,回首过往能做到满心的坦然。爸爸曾经对我和姐姐说过,有你们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够看到你们能尊重周围的人和事,且依然从容坚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时候不理解,渐渐长大却了解了那是一个做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我们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却也不迷失了自己。

现在,这份坚定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随遇而安——也许生活中的你会遇到种种的不安,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却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温哥华姐姐家结婚。婚前,梁思成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婚后他们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适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让我们领略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与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好强的女子,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预支将来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为事业是女人自信最大的来源,不管这份事业是放逐在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某种追求,只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总是能给人一种优雅的张弛感,那种认真忙碌的姿态给旁人一种紧迫感与佩服之情,品尝果实的自在却流露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满足。几分认真加上几分执着,是爱自己,爱生活,更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为史料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总是一带而过,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为一生低调的奢华足够弥补他年老的空虚,或许她也会拥有遗憾,但我肯定她绝对没有后悔,每一个或对或错的选择铸就了这传奇韵味的一生,怎舍得挣扎在无谓的后悔之中?我想作者的这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对林徽因最好的赞美或者说是欣慰,欣慰的看到一段令人艳羡的人生,更欣慰如此的人生能牵动着更多的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余生,你的安好,放晴了谁的天空。

一直喜欢一句话,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走过,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试着爱上自己,做到随遇而安,笑响会点亮整个人生,你就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读后感4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林徽因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净铅华,清绝明净。小院里润湿的青苔上,一柄泛黄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谁还记得,曾有个女子,在这个季节,悠悠走过人间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个让徐志摩爱了一辈子,让梁思成宠了一辈子,让金岳霖记挂了一辈子,以及让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辈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声啼哭,让所有人绽开了笑脸,林徽因诞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郑重的.为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从此以后这个诗意的名字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林徽因六岁来到北京,进入京师学堂读书,十二岁全家迁往天津,林徽因独身一人留在北京读书。十三岁,林徽因初见梁思成,十五岁,林徽因随父亲来到英国,在康桥见到了徐志摩,十六岁,她毅然回国,与梁思成成为当时的佳人才子。十八岁,她与梁思成在温哥华完婚,从此开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随梁思成,在加拿大读完课程,两人又双双回到北大任职,同时,她发现了自家对建筑狂热的喜爱。后来,她为云南大学设计宿舍,再后来,还参与设计了国徽。

她一生经历了战火时代的洗礼,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写诗,带着残弱的身躯四处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后,她在同仁医院安然病逝。

有人说,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无论百花盛开,还是秋叶凋零,她始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是的,她经历了所有女子梦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涛中安然前行,从山温水暖的江南到气势磅礴的北京,从浪漫柔情的康桥到小桥流水的宋家庄,从温婉的诗人到坚强的建筑学家。

可是,人们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谁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桥的犹豫不决,伤痛欲绝谁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卧听风雨的孤独寂寞谁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躯奔走于山林之中谁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发出的光,是经营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热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让回甘。

当我们回首历史,并不只是看到一个绝世女子,一个建筑学家,而是看到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熠熠闪光。

时光学会了沉默,因为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场,但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

林徽因读后感5

喜欢在晚上净身洁面后沏一杯菊花茶,坐在床上看一阵书,在白落梅行云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诗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为一同事偶然说起一代才女和三位杰出男人之间的故事,后逐渐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著名诗人徐志摩,学术泰斗金岳霖等人联系起来,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于是产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冲动。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如白莲般洁净,面容姣好文采出众,在建筑方面有辉煌成就。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有她的一份贡献。这样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业家庭爱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让令所有的男人爱慕,女子仰视?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异国他乡极尽浪漫,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林徽因这样传统的女子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爱情,将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之地呢?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徐已经结婚,可这样的经历使她始终对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临终之前都没有忘记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现实的考虑,选择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为终身伴侣,夫妻相扶相携成就事业的巅峰。可以看出不论在何时林徽因始终是清醒的,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始终不愿在世间有愧于任何人。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种方式结束,徐志摩为赶赴林徽因的一场讲座飞机失事丧生,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另娶其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心中的挚爱终生不娶。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样聪慧的女人或许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灵魂中的爱人,而她自己是金岳霖灵魂中的爱人,她知道不论她是否还在世这两人永远对她不离不弃。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觉得她和凡人无异,没得到的人始终会以向上的态度去膜拜她。真正的爱情双方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怨无悔的,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都是幸运的,能遇到并结识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读《再别康桥》更加深刻的体会徐林那份真挚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头激起的千层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为世间情投意合的恋人而感动。

都说女人多思多智必体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缠身,年仅51岁就离开了人世,或许连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个时代那些个平凡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国为民为世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徽因为国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们现代人佩服。

我喜欢散文,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飘散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决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这样的散文,给人无尽的遐想,如轻缓的音乐潺潺流出。细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给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时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读后感6

信仰在我们中间多少时侯了,你我可曾觉察到?信仰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不也正是那坚任韧性的倔强?信仰在我们中间多少时侯了?那理智热情都不能代替的信心!

林徽因,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美丽和坚毅,给我的思想带来冲击,给我的生活也带来了热情和思考。

生长在书香门第之下,林徽因并不是那些传统深闺并受尽宠爱小姐,相反,作为家里的长女,她的母亲却受到父亲的冷落,徽因和母亲只住在阴暗潮湿的后面小院。然而,徽因从小就聪敏伶俐,父亲林长民对她寄予了厚望,利用一切机会去培养她。因此,幸运的徽因得以在年少的时候跟随父亲外出考察和游览地胜,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为她日后的建筑事业种下了种子。这是我十分羡慕的地方。

从小,我就很喜欢外出旅游,很喜欢各地的风景,很喜欢各地的建筑,那些美妙的巨大物体,给我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所以一放假,我总是嚷着爸爸带我去玩,可是,爸爸又是一个不爱旅游的人,常常都是落空而终。也许建筑有种特别的吸引力,我每到一个地方,视觉的焦点都会集中在建筑物身上。曾经,我梦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想贝律铭、安藤忠雄那样为建筑奋斗终身。然而,身在应试的教育体制下,我的时间都限制在“正常”的“学习”中,连平日画画的爱好竟然也不知不觉被冷淡了;当年为了高考,很久都没逛街了,高三那年连姑姑带我去海南岛旅行的机会都放弃了。一切,也许是自己的决心不够坚定,也许对建筑还不够爱得深沉,在高考不利无法报取华工建筑院时,父母朋友的几句话:“女孩子读建筑是很辛苦的,你也很难和男生相比的,你要考虑日后的生活。”最后,我连广大的建筑也没有填报志愿,多年来的梦想一下子成为了美丽的泡沫飘向了法国的罗浮宫,成为了里面永远的藏品。今天读起林徽因,读到她与她的建筑,读到她一生为热爱的事业奋斗,我猛然记起了我自己昔日何尝不是对建筑也是充满着感情!而现在的我在干什么呢?每天忙忙碌碌,但是这其中真正的价值有多少呢?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觉得我的时间很多都在浪费着,但是我又无能把他利用好,只能看着它一直快速的流逝。连自己梦想不能勇敢地追求的人,还能够做些什么呢?连自己时间都不能利用的人,还能够有什么成就呢?昔日大学前的豪情壮志何在?建筑学,在“离开”你的这段时间,我突然觉得,爱的还是你!

林徽因,除了唤醒我对建筑热情,还给了我面对困难和抉择的理智。在林徽因的中年时期,正是国家遭受日本侵略的时期,这时的徽因和思成,过着穷困艰苦的生活。徽因很很早就患有肺病,她除了要照顾孩子和丈夫,还要做家务,做兼职,和丈夫到外地考察古建筑,过度的劳累使她的肺病复发。一个女人,怎受得了?但是,徽因一直从没表现过抱怨和消极的态度,在艰难的日子中,她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一定能打倒日本侵略者。说起林徽因,朋友的形容是:“依然是那么迷人、活泼、表情生动和光彩照人,只是在国家这样的状况下,没什么可讲和可笑的。”

而林徽因的爱情,相信也是很多人关注的。记得大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要看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他对爱情的看法中得知。对于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子——徐志摩的倾心,徽因理性地认识到多情之人不适合作为伴侣;在和梁思成的相处中,得知思成的稳重、博学和孝顺,在思成遭受车祸导致生理创伤时,徽因已决心和思成走完以后的人生。真实是患难见真情啊!徽因的人格在此刻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从思成后面对徽因的体贴和支持可以看到,徽因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后面共同事业追求中,两人对建筑共同的热爱和献身,让我体会到志同道合的豪迈;在后面艰苦贫困的生活中,两人相互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两颗紧密相连的心。

此刻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呢?每天看着日子的过去,而自己却没有学问上的进展,却会因繁多的工作而烦心忧愁,这又是我应该的大学生活吗?终于有空停下来自我反省!从这里开始,没有疲惫的借口,理智安排作息,才能保证学习生活的井然!不能再犹豫了,勇敢地追逐你的所爱吧!

第五篇:林徽因读后感

离开

——读《林徽因经典作品选——悼志摩》 当乌云离开了海边,当叶子离开了秋天,当所有的纪念也离开,以为存在的永远。当雨滴离开了蓝天,当飞机离开了地面,而美好还继续在那个瞬间。

——郭静《离开》 音响里放着《离开》,郭静清纯干净的声音回荡在我身边。在《离开》有些淡淡忧伤的旋律中,我读着林徽因深沉悲痛的《悼志摩》。这一刻,我突然觉得,用郭静这首刚发行的新歌来诠释上世纪20年代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是如此的恰到好处。徐志摩离开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他搭乘的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他就这样,没有理由,没有征兆的离开了。而他搭乘这架飞机,正是为了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时那一早的天墨一般的昏黑,哀怮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在闻知这个沉痛的消息后,林徽因写下了《悼志摩》。我的手指划过一行行文字,仿佛之中,我好像听到了林徽因浅浅的哽咽,好像看到了她强忍着悲痛写下这些文字的样子。她写着朋友们哀痛的样子,她写着她初次遇见他的情景,她写着他曾经孩子气的性格,她写着他的爱好,她写着他的故事„„这个中国一代才女,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方式,悼念着这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徐志摩。

因为相爱所以离开。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相识,还是在一九二零年。当时的林徽因刚十六岁,她在英伦期间,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为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倾倒。而这时,徐志摩已有家室。他不惜与发妻离婚,苦苦追求林徽因。林徽因深爱着他,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与徐志摩不辞而别。这段感情就这样陨灭了。

他们互相深爱,而最终选择离开。而后,他们各自拥有了下一个爱人。有人评论林徽因说:“这样的一个女子,一开始就标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实的过一生。”而我却觉得,面对如此炽热的感情之火,能够做到控制自如,能够理智的选择离开,又何尝不是传奇呢?

林徽因选择了离开,而陆小曼选择了在一起。在离开林徽因以后,徐志摩结识了才貌兼备的陆小曼。他们也燃起了爱情之火。陆小曼与爱人王赓离婚,她和徐志摩不顾一切人的反对,坚毅地走在一起。他们的新婚之初,固然是浪漫惬意的。而后来,由于徐志摩父亲的不接纳,由于陆小曼变得越发懒散,他们之间最终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我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对爱情没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是,我能看到现在有的青年随着自己的想法想爱就爱,没有理智冷静的考虑,不考虑后果,把青春挥霍的所剩无几,再懊悔自己的选择,后悔当时没有听长辈朋友的劝告。我也会觉得,不是只有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结局,有时离开,也是正确的选择。当今的社会,需要更多如林徽因与徐志摩这样理智的爱情。

“我们都被时间带着不断往前,没有人有时间能回头看一眼,好多事情错过就只能留恋。” 林徽因的离开,让这段爱情在飞奔的时间中永远停留在了最美好的瞬间。在成长的我们,也要学会理智,学会离开。

下载《林徽因寻真》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徽因寻真》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徽因》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天《林徽因》,虽然对她有了更新更准确地认识,但我认为今天收获最大的还是加深了对徐志摩的了解!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是一个对世事功利看得很轻的人,除了对最纯真的追......

    《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徽因传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徽因传 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通读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本极好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传记是一本绝美的哲理性散......

    《林徽因传》读后感[本站推荐]

    《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因为她的才气与智慧,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通读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本极好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传记是一本绝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笔如此......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林徽因诗词,意境异常优美。喜欢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欢她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她的“除非在梦里有......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早已传为千古佳话,林徽因传读后感。但当我读了作家林杉先生写的《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1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作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备受后人青睐。在《林徽因传》里,林彬通过大量事例,用清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