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这几天,我读了张万祥老师写的《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张万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德育特级老师,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主讲专家,从事班主任工作达26年。近年间,主编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等书。开创了网络招收徒弟的先河,被誉为“网星”“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共分为六辑,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
二、当素养遇到考验时,应恪守师德。
三、沟通时,要走进对方的心灵。
四、面对问题与问题生,应三思而后行。
五、要想取得高效,应讲究工作艺术。
六、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
书中张老师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当一个受学生尊重的好的老师、好的班主任。当我们遇到新的情况、事件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处理,这时,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处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国东老师的《“主动请缨”让我捉住了一条“大鱼”》。在这篇文章里,张国东老师将他的经历和他的做法徐徐道来,让我感受到做教师除了要教好自己的课之外,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良好的思想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支撑。只有学生自己知道学了,你的课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听、去想、去练。
张国东老师给学生讲的那个小故事让我启发很大,故事的名字就是《怎样才能铲除旷野里的杂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后来他们回来了,在进城之前,柏拉图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经过几年的游历,在座的都已经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在这里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柏拉图坐了下来。柏拉图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回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接着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
柏拉图接着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把除草的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他们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了,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在庄稼地前的空地上坐下,等待柏拉图的到来,可是柏拉图始终没有来。
几年以后,柏拉图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这个小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更让我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老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老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
第二篇:《这样做_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读《这样做老师更幸福》有感
寒假中我很荣幸的拜读了张万祥老师的《这样做老师更幸福》一书,细细品读这本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越品越浓情。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有时禁不住掩卷沉思,有时却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本书共分为六辑,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
二、当素养遇到考验时,应恪守师德。
三、沟通时,要走进对方的心灵。
四、面对问题与问题生,应三思而后行。
五、要想取得高效,应讲究工作艺术。
六、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
书中张老师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当一个受学生尊重的好的老师、好的班主任。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处理,这时,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处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国东老师给学生讲的那个小故事——《怎样才能铲除旷野里的杂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后来他们回来了,在进城之前,柏拉图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经过几年的游历,在座的都已经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在这里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柏拉图坐了下来。柏拉图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回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接着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
柏拉图接着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把除草的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他们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了,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在庄稼地前的空地上坐下,等待柏拉图的到来,可是柏拉图始终没有来。
几年以后,柏拉图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这个小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老师对学生的爱不需要轰轰烈烈,老师的爱要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让我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老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老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
第三篇:《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过大。通俗言之,就是各位同行们都觉得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却换不回来理想中的回报。老实说,在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的拜读了张万祥教授的着作《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在这本书中,张教授深刻的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也使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多的体会到授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书共分为六辑,在完全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今天很有幸可以和各位在座的同事一起来分享我 的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在思想工作效果不显着之际自嘲“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会不让孩子们心存拒绝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常怀一颗孩子的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年轻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无需过分的严肃,怀着一颗质朴的真诚的童心吧,试着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你一定会吸引他们的目光,你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也会发现沟通原来如此简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句话,应该成为德育的不二法门。虽然时光的流逝会让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孩子们拉开距离,但思想感情应该是没有年轮的。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把自己当作孩子,你就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你就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都是老师的宝贝”。这样,就会让爱和自信在孩子中盛
开成一朵美丽的花。
保持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就会保持对教育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第二、宽容,别样的美丽。
刚教书时,年轻气盛。见到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我为此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之中。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完善、是发展。当我们仅仅是把批评当作教育的归宿时,教育也就变得盲目、粗暴、肤浅、势利,失去了其应有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老师的生活也就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如果我们不再简单地把批评当作
教育目的,教育就会变得丰富而神奇!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有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唐代着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可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窗外。当弟子忐忑不安,准备领受责罚时,禅师泰然自若,神态那样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这一句话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大彻大悟。
是啊!如禅师那样将一株快乐的兰花种于心田,我们就拥有了兰心慧质,心境就一定会温馨美丽:那么,将一个宽容的博爱的胸怀送给人生,我们就有了太阳般的魔力,就会使许多人因此而变得灿烂幸福!
第三、巧用爱心和智慧
每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像我们026班一样,总会有少数孩子因
为种种原因落在后面,成为令老师痛心、揪心的小群体。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气得七窍生烟大可不必,因为这样既影响健康,又伤害师生情谊;简单地打着爱的旗帜的包容,则又成了纵容。那么,怎样巧用爱心和智慧。帮助他们呢?
着名的教育专家黄友芹老师建议有两种方法:
1、唱歌。因为许多歌词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2、期待。因为期待让人奋进,已为无数的教育者所认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也许都能使孩子天性中最美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但歌词中的“心愿和天一样高”又过于沉重,它警示我们:期待要有尺度,超过学生能力的过高的心愿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期待不应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和遥不可及的梦,而应如同放在他身边的一个苹果,可嗅其香,可见其形,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承认学生的个体
差异,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设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从最小的期待和赞美开始,他们做对一道题,写工整一次作业,举过一次手......哪怕是老师随意的一声“好”,也比冷漠的目光强上百倍!科学地在学困孩子及成长目标间设立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拾阶而上,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们的终生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最后借用左梦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快乐以“德”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幸福以“爱”为主,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做,你我会更幸福!”
第四篇:《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后感
做幸福的老师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寒假读了《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这本书,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吸引着,一个个故事述说着一个个教育的智慧,这份智慧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辑中,《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在反思中觉醒》文中点滴感悟中的“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有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有问题的家长”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觉得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家长的沟通技巧也很关键。记得前年我接了一个“钉子”学生,因为这个学生的家长动不动就给校长打投诉电话。新学年没有班主任愿意接这个孩子所在的班,最后只能采用抓阄的方法。我很幸运教到了这个学生,并担任班主任。该如何教育这个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成了我的一个难题。我想家长打投诉电话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决定先从观察这个孩子入手,了解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原来这个孩子是三代单传,家庭比较富裕,从小到大被爷爷奶奶宠着,惯着,家长更是对孩子听之任之,包容了孩子所有的缺点,一点责罚也不舍得。了解了大致的情况后,我觉得先观察一下这个孩子的日常表现,再与家长沟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有许多优点是其他同学无法比的,他头脑灵活,遇到事情爱动脑筋、想办法,对感兴趣的东西,充满好奇,刻苦钻研。只是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上课爱做
小动作,课下爱和同学们打闹。利用课间操的时间和他谈了几次话,感觉这个孩子很听话,并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我觉得这个孩子本质没有什么问题,问题肯定出在家长哪里。期中家访时,我们商量好把孩子在校表现好的方面多和家长说,表现不好的只说学习方面的。当时是因为一位老师说“人家的庄稼,自己的孩”。整个家访过程我们两个都是小心翼翼,恐怕那个地方说错了。意向不到的是家访过后,家长没有向校长投诉我们,而是表扬了我们,这个孩子家访后在学习上表现得特别认真,上课表现得也很积极了。看来只有我们和家长站在同一战壕,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看来每个家长都想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认可。
我想起了马克吐温先生的名言:“一句赞美的话可以让人保持两个月的好心情。”其实,我们每个成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赞美,小学生更需要赞美。
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我们的学生,教师的表扬是春天的风,能让小草变绿,教师的表扬是阳光,把温暖洒向每一个角落。作为教师我们要把阳光撒向每一棵幼苗,让每棵幼苗茁壮成长,才能在秋后收获硕果累累。才能对家长有所交代。
让我们在教育中学会表扬我们的学生,学会欣赏我们的学生,学会享受我们教育的幸福!
第五篇:《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后感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后感
潘冠琼
通过阅读《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我们接触到的是一群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学生,他们热情但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他们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