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方案
枣臻小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色,引导广大学生知道青年一代肩负的社会责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到广大青少年心中,引领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活动,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内容
1.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狠抓中小学德育工作。各级各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 地、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各个班级安排充足课时专题讲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相关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让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本内容、核心、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都能够耳熟能详。
2.狠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知荣明耻的良好校风。各级各班要围绕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一系列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奖答题竞赛等等。
3. 狠抓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各中小学校要在常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进一步 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培养言行一致、诚实待人和信守诺言的良好社会风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狠抓青少年校外教育,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2.9.3
第二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文化建设领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这个思想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腐朽与落后的社会思潮及世俗偏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在校高职大学生,这给高职院校德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在学生思想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渗透到德育工作的每个环节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德育工作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既是新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现在是的客观要求。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新时代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也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旗帜鲜明地指明了正确方向。由于高职大学生自我要求和理想的差异较大,思想上难免有较大波动,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大,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思想道德意识领域极易形成偏差:落后与腐朽的思想观念、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就会趁虚而入极易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针对这种状况,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和学生思想实际,应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号召学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辐射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道德与法律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家乡,爱劳动教育,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的斗志,注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改革创新意识,树立“大德育”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国强,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将来为国家、民族创建突出业绩的实际行动中。要坚持不懈地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风尚,广泛开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则,遵纪守法,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应始终严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院校的整个德育工作,严格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和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德育工作的自身特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和健康身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思想教育上,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把它融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江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由于受社会上普高热和一些世俗观念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前途无望、低人一等的感觉,再加上社会上不少人对上高职院校缺乏应有的理解,认为高职学生是“等外生”,这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对自己的前途感觉困惑和渺茫。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偏差,制定与之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目标,有的放矢。
1、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开放式教育。开放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校园文化系统网络,以时代先进人物的事迹和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创业事例,引导教育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文化的魅力,在文化氛围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的感染。,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结合传统的节假日和纪念节日,使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深刻领会党在富民政策和创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正确性。
2、注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要求补充教材内容,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的模式,探讨创新教育方法。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针对学生知识结构不同,优化教学方案,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定时期的目标教育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职业教育既是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又是开放性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介绍各专业的特点,选择
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当学生学有所成、掌握一门技术技能的时候,他们就有成就感,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对实现人生价值目标就会落到实处,就会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把它的深刻思想始终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振兴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和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理念量化为制度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又有力批判各种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尽管高职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好的,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导致个人思想行为比较容易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在个别学生的身上反映出来,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我们积极探索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量化为各种管理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势在必行。
1、在学生中开展百分竞赛活动,争当学科学习标兵,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评优奖励的重要条件;
2、指导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开展自主性学习自动研究,定期举办成果交流会和展览会,并把一些创新成果推向社会,转化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3、在班级中实行班机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的各项指标量化为具体分数,以此结合考核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的荣誉争优创优;
4、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管理学生,每天进行三检查:即卫生检查、纪律检查、出勤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由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组成德育领导小组,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和解决,并且积极加强和家长、社会的配合,形成一个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司法人员开展法制教育、邀请专家、教授交流讲学、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报告会等等,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了到实处,管理制度化、目标明确化、行为规范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能够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贵在“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贵在“融入”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这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按照这一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国民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们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和延伸,努力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成每个公民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行为追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几位重要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启蒙和熏陶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不仅是人们认知能力和道德意识培育的第一个场所,还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种全程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和力减弱了学校、社会教育易于产生的逆反心理,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自然而有效地保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延续性,这无疑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效果。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帕特森所说:“父母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子女传授些什么。” 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和教育子女,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好的表率,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把父母的积极影响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和相应行为,为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学校的功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它是社会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系统化、途径方法综合化、管理规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针对各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方案,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各级学校的层次性特点,又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道德实践领航员的职责,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因为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锤炼。越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更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校内、校外、家庭、社会的相互联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这项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少先队、共青团、工会等组织,要密切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共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共享工作。
第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也就是说,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从始至终都要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统领和支撑。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不同特点,物质文明建设是务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务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因此,必须虚功实做,化虚为实。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不断丰富理论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入心入脑,取得实效。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宣传报道,特别要采取舆论引导、评价思想道德事件、监督不良思想道德行为等有效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要打造一批功能不同的宣传平台,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级党政要把这些硬件投入纳入政府的预算内,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并尽快建立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和精神文明建设基金,以及有效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先进文化阵地和设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因此要立足于基层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他们联系群众直接、方便的优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不断扩大覆盖面。要紧密贴近各层次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富有人情味、群众乐于接受且乐于参与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不断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盲区”,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工、个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中,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吸引力。
第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检验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原则来统筹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收入差别也有了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政治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规范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国的政治建设从观念层面来说,要树立和倡导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以及包括民主、高效、廉洁的行政观念;从制度层面来说,要健全和完善包括规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确保这种制度和机制理性运转的规范程序;从器物层面来说,要建设和改善包括能完整体现民主、法治进步的器物表现方式,如我国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并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此,要积极利用文化手段,以文化人、寓教于乐,使人们在娱乐审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社会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来推动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建设,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原则,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着力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理论武装、思想道德、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群众性文明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3]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5]蒋斌、周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7.2.13
第四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之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之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共12个词,24个字,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依据和准则。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寄托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学生阶段是价值观萌芽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仅关系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我们应着眼于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中小学德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认知、熟知、真知
1.认知。通过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晨育、课堂教学、专栏标语、主题活动、提问背诵、考核考试等,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个层面共12个词,要知道每一个词的具体内涵,要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2.熟知。更进一步的认知,更进一步的强化记忆。也就是说,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熟记于心、随口即出,不但能说出基本内容,而且对于每个词的含义能大致说出,基本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雏形。
3.真知。此认知、熟知更高层次的体认。不但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内涵,而且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体察和辨别,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人、事、物能够作出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判断,并且逐步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学校要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评价思维训练,通过暗示、询问、激励、提供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认真做出合理的选择,逐渐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学生需要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变传统的直接灌输为主动的价值建构,变“把真理交给孩子”为“带领孩子寻找真理”。
二、落细、落小、落实
1.落细。古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平平淡淡的琐事小事做起。让每个学生针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别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设立小的目标,提出细的要求,制定细的措施,从细节抓起,不断校正完善,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由“修身”、“齐家”深入“治国”、“平天下”。学校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内容结构,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主题教育。利用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使命感。利用每年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利用“五一”节,开展劳动体验;利用母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利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爱祖国、爱家乡”,“我为家乡建设献计策”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勤奋学习、发奋成才的热情。利用历史上的“伏羲文化”、“红色圣地”等宝贵资源,让乡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使学生在身边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落小。要让学生知道核心价值观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离每个人都很近,就在现实生活的点滴之中。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每一个善念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勤奋好学、助人为乐,重信然诺、见贤思齐,尊亲爱友、积善成德,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3.落实。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知道多少、明白多少固然重要,但落实到行动上更重要。要教育学生懂得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与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只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公德、践行职业道德、维护家庭美德、看重个人品德,就会形成全社会明是非、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科要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苦练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乐业、热情服务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关心社会、助人为乐的服务品格和爱国奉献的精神。
三、勉行、勤行、成行
1.勉行。就是勉强去做。学生刚开始做总不习惯,大多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既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校训”、“校纪”、“规范”“守则”约束学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和慎独的习惯。通过外在的约束力和自我的省察力,共同促进学生努力去做。
2.勤行。学生在勉行有效后,一定能体会到道德实践的益处与力量,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甚至亲戚、朋友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体味到成就感和愉悦感。学校、家庭应该密切配合,通过各种正向的激励办法和机制,鼓励、促进、约束学生不论在学校、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每时每刻、每人每事,大到孝亲、尊师、爱国,小到言谈举止文明,都勤于实践、乐于实践,勤奋进取、崇德向善,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3.成行。就是学生经过勉行、勤行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自觉,良好行为习惯已经成型。时时处处都能自我勉励、自我振奋,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力行能力,不断从个人走向社会,从“小我”走向“大我”,不断从“自然境界”走向“天地境界”,真正实现道德自我之建立。
第五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教育全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教育全程
发表时间:2008-3-3 17:56:46点击:140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强化党组织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优势,使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接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05方案实施之际,党委书记参与集体备课,校长登台讲授第一课,极大激发了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进行自我修养的热情。05方案教学改革调查显示,优质课堂率及学生非常满意课堂均达到100%。其次是注重在专业课中渗透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已开展多年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着重将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纳入课程建设范畴,并在人文讲座中突出信仰信念、民族精神、荣辱观等主题,在“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中突出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是以党校教育为纽带。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工作形成了四个层次:一层是依托分党校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二层是学校党校举办的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开展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的教育;三层是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通过邀请大师级学者授课、开展户外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党员精英并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四层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侧重进行党务实务培训。
三是以校园政治文化为载体。成立民族精神研究院,开展了“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大规模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编辑出版了全国首套《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追随者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校党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着力点。主要抓住组织建设的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业期望。校党委要求党支部应尽可能与行政、教学、科研、学生班级等实体对应设置,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形成合力。二是创新工作载体,着眼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广泛开展师生支部共建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制定工作计划,联系入党积极分子,与“三困”(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学生结对子。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思想帮扶”、“业务帮扶”、“经济帮扶”;开展“党员责任田”、“党员一帮一”等活动。
三是推行支部建在班上,致力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近两年,我校学生支部建在班上的比例达到65%以上,本科三年级以上学生党支部基本建在班上,增强了党组织在学生班级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加大发展力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成为可能。支部建在班上,还
有力地推动了班风、学风建设,在评比标准未变、我校近几年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校优良学风班由2002年的89个增加到2006年的272个。
推动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落脚点。重点是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将远大理想与基础道德相结合,引导学生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针对当前社会公德在某种程度缺失的状况,依托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公德长征”活动,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通过“文明修身工程”、“践行责任工程”、“温馨提示工程”,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二是将共同理想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校党委高度重视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制定教学大纲,并规定学时和学分。三是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时代精神。学校坚持把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从2004年开始,我校初步构建起三级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