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吴仁康
校园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曾引起广泛的讨论,有人也称之为“隐蔽课程”。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有意倡导的教育氛围,往往是在有意识的设计、精心策划甚至包装的过程中形成的。校园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成为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基础,可以说,教育传播的是一定文化传统的精髓。校园文化所包含的校园价值观和校园精神,必然渗透到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并影响其终。校园文化是每个校园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气质与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教育界流行着“北大大,清华清”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这两所全国一流名校走过岁月时留下的不同身影、不同气质和个性。
从内容讲,校园文化首先属于一种优良的学风。在知识面前“高山仰止”,是每个校园学子的义务与责任。在老北大,蔡元培与胡适之间曾发生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一场争执,在这场令人心向往之的学术公案中,胡适留下了“吾爱校长,吾更爱真理”的学术名言,蔡元培则身体力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条。时至今日,这种学风还深深地影响一代代北大学子。如北大的自由、民主之风,清华的求真、务实之态都是校园文化积淀的结果,这种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底蕴深存于北大和清华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心中,对他们的为学为人都有无言的敦促和砥砺。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更是蔡元培、梅贻琦等北大、清华校长们人格魅力、治校理念的无形结晶。国外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也在于这些大学的校长们都很注意校园文化建设,都注重弘扬历久弥坚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在我国主要有四类:第一类认为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生活(吴修艺,1988);第二类认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徐建新,1989);第三类认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存在方式(程振响,1989)第四类认为是指 学校的环境、气氛和风气(刘佛年,1989)。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校园文化由学校的环境、良好的校风等因素构成。在此我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的形成应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1、独立性。校园文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又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而成,因此,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讲都有其独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并对校内的师生产生长期的固定的影响。我们常讲的“哈佛精神”、“北大精神”即是一种典型的校园文化。北大之所以有永恒的活力,就在于它有宽广的胸怀,包容的胸襟,它给北大的学子们提供了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的实践机会。凝重、活泼、绚烂、五彩的校园文化使莘莘学子们受益匪浅,“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天高海阔任驰骋。”德国的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将其称为“文化圈”。现代的“海尔人”等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都与此相类似。
2、扩散性。一个稳定的校园文化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外界传递、渗透着它的精神、思想、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学校师生将它的文化一代一代的默默的传递下去。这种传递或是公开,或是潜在的无意识地影响周围的人们,无论你接受与否,它都在你身边存在着,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3、延续性。从历史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一般过程,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有其内在的继承性、承接性的特点,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独立性。
4、长期性。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种短期行为,没有历史的学校是形成不了校园文化的。这种文化的形成应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认可,并体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
5、从属性。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同样脱离不了大社会文化的影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相反,恰恰是这种相对性,给校园文化注射了强有力的生机,这正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前进的动力。这体现了它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当然,学校并不是一个桃花源,它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人说,校园文化,有时就是社会大众文化的翻版或复制品。不过,当我们遵循“良知先行于大学”的信条之时,校园文化,往往会给墙外的社会吹送去一股股清新的风气。
三、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长期培育的结果,建设校园文化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以下几条途径:
1、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者,环境意识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文化是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隐性的,又十分富有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小而言之它这是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含,是整个校园理性光芒的浓浓的细雨,它会让任何知识与集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校那种独特情调和氛围的熏陶。一处理想的校园,不仅要求建筑的布局合理,各个部门排列有序,而且要求把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组织充分利用起来,按照校园的总体规划,根据校园内地形、地貌进行巧妙的设计,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枝繁叶茂,恬静优雅的环境。
2、巧妙地布置教室。教室是教师工作、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进行精心设计。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教室内外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他所领导的学校中,到处摆放着鲜花,对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发挥黑板报、墙报等宣传栏的文化载体功能。黑板报、墙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外各个学校尽量挖掘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将“一面不会说话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追求。
4、发挥校园广播的舆论宣传作用。办好广播站,利用网络的宣传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便捷的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层次高、理性色彩浓、信息服务优势,通过舆论导向,是校园文化建设向优雅、高尚的格调发展,让催人向上、活泼严肃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为主流。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校园活动。节日期间,组织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艺术节,试办演讲、书法、绘画等作品展览,举行文艺汇演。体育节,举办田径运动会和拔河、跳绳、篮球、乒乓球的比赛。还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让具有艺术特长的同学选择参加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所爱的艺术活动中施展它的特长,发现和创新。
四、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的主因,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二是由于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是属于“政绩工程”。这是当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因素(跟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利益至上、急躁的心理有密切联系)。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连贯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的师生、一任任的校领导的共同的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各个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当今的问题便是一任校长一个样,任职三年便走人,三年想干出点成绩,想在任期之内见成效,能做什么呢?除非一个学校的建设方针、政策象国家的宪法一样,下一任领导不能轻易地更改,但这谈何容易!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都不超过五年!
3、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立体建设。不可否认,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可以从某一个特色入手,然后带动整体建设。所以,一个学校定期的活动,如能长期坚持的话,的确是一条捷径。但是,我们考虑的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这就势必要全面规划。在建设内容上,可以将某一个特色活动进行延伸和创新,开发它的“系列产品”,这样校园文化才初具基础,这也是它的难点。在手段上,应尽量把本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渗透到其他各个活动中去,如黑板报、墙报、校刊、广播以及各种班队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展开立体建设。当前部分学校正是由于内容和手段的单一,才导致长期以来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逐步被淘汰出局。
4、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与大众文化相接轨。大众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正在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支配性影响力,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还影响着人们的主流生活。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亚文化,对学校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5、文化建设的主体单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所有的师生,当然也包括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校长本人的人格、品性对校园文化影响很大。校长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文化产物,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本身就起着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校长的品性、人格以及自身具有的某些潜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校园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在许多校长身上都得到了验证,最典型的莫过于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影响。蔡元培受良好的私塾教育,宽厚大度、温文尔雅,传统文化在其身上可谓开花结果。蔡元培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气魄,他心存高远,曾经三次赴欧研习学问,深受西方的自由民主之风的影响,能够容忍异端,尊重个性,不卑不亢。陈独秀曾说蔡元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卑不亢,刚柔相济,人格十分伟大”。无论对北大教授还是学生,蔡元培先生的高尚人格都影响至切。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依靠部分教师或学生,所有的教师、学校领导都应象蔡元培先生一样,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形成象北大一样的优秀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方向,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是成为学校培育现代人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我以为,校园文化包涵校园环境、师生形象、办学特色等组成内容,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让一批批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和完善并留下鲜明的文化特征。” 羊尖高级中学储校长如是说。总之,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学校管理艺术,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而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3月25日第六版)
3、2003年03月17日 《深圳特区报》
4、秦国民 浙大求是新闻网 : http:///zdxw
© Copyright 2000-2001
5、马和民 《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学校管理学》 李保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户县石井镇中心学校 李联红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我校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
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学校门口电动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门口东边宣传栏内容广泛,涉及教育教学、安全、健康卫生等各个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西边的宣传栏展示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接受群众的监督。教学楼走廊都有宣传画,有名人画像,交通安全宣传画等,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会议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教室后面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
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体育小组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近几年来,我校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先进教师评比办法》等规章。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每周一公布,还开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例如请法制辅导员、关工委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第三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郭天鹏
古贤镇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69年,文化传统深蕴,学习氛围浓厚。实行“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我校以“树德正心、励学敦行、博采众长、精韧不怠”为工作思路,重师德、扬正气、促学风、转作风,提升学校凝聚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令人民满意的新古贤一中。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为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不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先后新建教学楼1栋,学生宿舍楼2栋,并相继建起了可容纳1200余人的新餐厅。同时为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还花大力气硬化了7000平米的地面,整修所有教室、办公室墙壁,油漆楼道栏杆,寝室安装防护网,新建标准化篮球场,绿化校园2000平方米,投资3万余元种植了体质树种、花卉、竹林等。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合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非常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约束人,以责任要求人,以艺术说服人。
学校制度的建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政策、法规,实行民主决策,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学校制度要细致,实行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3、制度严明,重在落实。制度纪律要有贯彻落实,赏罚分明。
三、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我校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古贤一中班级常规量化管理办法,每学期评出文明班级、德育标兵;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2、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庄严、肃穆。旗手简介、颁发流动红旗、学生演讲、领导讲话等形式多样,周一升旗仪式是我校德育教育主阵地。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具有良好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任课教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环节,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风的教育,承担相应的课堂管理责任。
4、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管理工作,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每周一上午第四节,政教处都会召开学生会干部例会,对学生会干部加强培训,注重自身形象,在学生中能起到表率作用,认真做好优秀青年入团工作,加强学生团校建设。
四、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通过校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班级例会、兴趣小组等活动形式,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充分发挥教职工特长,因人而宜,量才而用,人尽其才,让广大教职工在施展才干中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评比、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录像课等多种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动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深信,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古贤一中的全体教师将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迈进,在前进的汤阴教育中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入持久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建设好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合格人才.传播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务和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就校园文化的涵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谈谈看法。、校园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亚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形成的规章制度等观念形态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也是各种社会现象渗入校,经过训练有素的学校过滤”、“优选”的结晶,它使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角色形象、师生的思想情操、学校的优良统一。
园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导向功能:优良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渗透学校经过积淀、优选、升华而成,是社会文化的精华,鲜明性、可以引导学校全体成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从而保证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教育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以强烈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凝成新思想、新文化、新道的情操和纯真、善良、理智的心灵,古人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蕴涵着这个道理。、全面发展功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才华,磨练意志的广阔天地,能使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聚合激励功能:作为全体师生在实践中集体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产生和号召力,使不同的人们思想聚集在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延续继承功能: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能够持续的发挥作用,后来者将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其“惯性”
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既定文化认同。、社会辐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学、在学校养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行、性格意志、审美观念,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在工作上、生活来。起积极作用的推动社会进步,起消极干预作用的影响社会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园文化建设是造就优美育人环境的基础,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一篇大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优良校风,实现风气育人
风是学校全体成员的目标认识一致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长期努力形成共同的其有稳定行为的倾向校特有的起着主导作用的传统的行为习惯和风尚。通过培养优良校风,塑造学校精神,造成一种心理校独特的个性,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何培养优良校风?第一,要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学校要制订远景规划和每年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看到自己学校的美好前景感到有奔头.从而产生责任感和积极性.整个学校就会有凝聚力。例如:标是:“德才兼备的队伍,科学规范的管理.教研活动的中心,教设实验的基地.全面贯彻方针的高质量的典范。”短短几句很有感召力,使老师看了觉得要奋进,使学生看了要努力,师生都有了第二,要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的思想作风影响着学校领导层领导层的作风又必然影响着教师的教风,教师的教风又会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因此一所校风纯正、有特色的学校,都一定有一位好校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好校长,培养校长。校长要不断学习水平.丰富管理知识,做到热爱事业,熟悉业务.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善于管理。对方向明确,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形成传统,体现特色。第三,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良好的校风的重要标志,教书育人的任务通过教师去完成,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直接产生影重视师德规范,严谨治教,勤奋治学。第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着力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过校歌,制定校训.开展多种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五,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帮助.形成平等、民主、团结
气氛。、科学布置校园.实现环境优化
是校园建筑文化。校园建筑文化的范畴应包括校舍、校门、景点工程等。学校建筑除要遵循一般建必须结合学校建筑的个性特点:首先.在校园的整体布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规模.根据突出教学区、保证运动区,三区分离,避免互相干扰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在校舍的个体建筑上应力求做到颖,即同校各类建筑造型各异,一地同类建筑打破一律。二是建筑坚固,即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构规范,即按各用房的尺寸要求,做到大小规范适用。在重视校园的整体布局和校舍的个体建筑两还应考虑其它建筑的合理配套。如学校校门应在南边或东西两则,围墙应是封闭式的;公共厕所应或生活区的隐蔽部位;景点工程(亭、泉、假山等),应放在教学区或教学区与生活区联结处的显眼位到校园建筑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成为校园“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是校园绿化、美化文化。校园绿化、美化要匠心别具,使校园园林化,给人以“人在园中走,身在画。学校绿化美化应遵循的原则是:其一,以绿为主,绿中求美。学生除课堂学习外,还有相当多的动,这样才能促使身心并举发展。学校应是一片树木成荫的园林。一般来说,校园绿化覆盖面积应其二,林果并植,点带相连。一般规模的学校都应植上成材树既是绿化,又是育材,和一些果树,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和爱护果实的美德培养;同时在校园道路的交叉位置建设若干处花点,在主要干道两旁分别植上高矮相问的绿化带与成荫的林带交相辉映。其三,园中育园,景中置实践中识别植物,并了解其生长规律。
是校园德育文化。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德育应该成为第一位的教育。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重工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德育工作的基本实践,亦可称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便是德育文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升降国旗制度,在每个星期的固定时间有全体师生参加升降国旗,唱《国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激情。第二,设计并建立富有特色的、艺术性较高的校徽、校歌、校训、团结、进步、勤奋、向上”为校训.给学生指明努力奋斗的方向;以雷锋塑像为校标,为学生树立校徽、校歌则能激发学生爱母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公物感情,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第三,传设施。(1)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应的宣传橱窗,融天下事、每日要闻、课堂内外、好人好事为一体,味性取胜,激励学生关心政治.多做好事;(2)教室内张贴若干熏心、启智、益学的领袖、名人、科
言、名言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上的攻关信心;(3)设立室外若干固定的德育标牌,教育学生养成良。第四、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建立“历史与国情”陈列室和荣誉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和国情教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了解学校发展史.从小立下报国之志。第五,有条件的大型学号队,为庆祝节日和参加大型的社会活动渲染气氛,增强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豪迈情怀和爱集体趣。
是校园环境要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无杂物乱堆乱放,无果皮。纸屑、落叶、积水,;办公室、教室窗明几净,布置美观爽目,物品放置整洁有序;食堂炊具洁净,饭菜卫生:寝室通风具陈放有序,衣被整洁;厕所地面无污垢。池内无蛆虫.无乱拉乱撒现象。、建立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好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中的一种显性教育因素,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自觉服从那益、共同的价值标准而确定的行为准则,创造良好的集体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学生中产生榜样的教育力。三是促进师生群体价值取向的充分一致,激励合作,激发师生在事业上刻意追求和学业上的拼搏精神。
规章制度的建立到形成惯例程序和养成传统风气,还需要学校管理者和各种组织进行大量工作和艰于校园文化的实质是关于人的文化,其核心是人的思想,人的潜力的开发,因此在管理中要强调:强内聚力,尊重人格以激发创造力,风气育人以强化内控力。同时,要将规章制度量化进行评估作以提高理效能。、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展多种活动旨在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形成师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的个性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从而营造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良的心理氛围。
是开办科技、电教、图书阅览、文艺、体育、书法绘画、文学沙龙等名动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参加其中某项活动,“树立创造的志养创造的才干”,成为合格加特长一代新人,二是举行节日、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解放军等方面的教育;三是举办科技、艺术、体育
节目,展示学校各项活动的成果,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建设和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全面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充分认识校性,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成为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应该成为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校长要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创造出既有共性又鲜明个性特性的校园文化,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和接班人的乐园。
者:熊杰文章来源:中国德育网
十堰郧县叶大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鲜明正确、鼓舞激励的导向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下健康成长,本校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全校师生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通过教育和训练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性工程。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使人身心愉悦、精神焕发,它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春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我校在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成长。
1、积极筹措资金,构建美丽的校园。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好的校园环境,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约束力。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力,就能使人滋生出自觉的行动。几年来,在主管局领导,我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整改措施的力度。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中,我校的做法是:①在楼道悬挂领袖画像、科学家
1画像和英雄模范画像,这些是学生最好的榜样。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情操高尚,事迹很典型,是学生心目中最敬仰、热爱的典范,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②校园最醒目的位置悬挂国旗、国徽、国歌,使学生时刻不忘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成的,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③室内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使学生受到启迪、陶冶。④办好橱窗宣传,将领袖和革命历史以及建成国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⑤办好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及时播送国内外的时事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以及校内外好人好事;播放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革命歌曲,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⑥大力绿化、美化、净化、香化校园,突出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都变成无声的教育者。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着力地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防范管理。加强学校“创安”目标管理,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位,使全体教职工们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加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确保“三防”措施到位,做到“一落实、四到位”。同时,主动与公安派出所、综治副校长联系,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要树立、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使各项规章制度内化、吸收,逐步形成行为习惯,成为素质,最后上升为学校精神。
1、狠抓师德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智慧的开发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师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规范学生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智障学生的品质教育,并把知识的传授与行为的养成紧密联系起来,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开始灌输与训练。具体做法是:利用班会课狠抓《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开始,让孩子们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
三、充分运用文化载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行。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治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坚信,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促使他们向更多的方面发展,产生教育的整体效益。为此,我校坚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智
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升降国旗制度,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加强国情国史、国防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
2、完善校园文化管理网络,开辟立体教育新思路。为提高巩固共育成果,构建溶为一体的教育新平台,学校加大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通过电台、电视、新闻、通讯等媒介,不断加大弱智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占领校园的文化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校除了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经常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补偿智障学生的心理缺陷,寓校园文化建设于愉快的活动之中。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成效显著。
卢 营 小 学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