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2013-7-18 10:42 王艳梅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对企业的成本会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与利润由息息相关,同时而利润是每个企业关注与立足的核心,因此怎样才能花费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个企业不断追求的核心。这就使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效率及标准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变得至关重要。如何实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很多人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也进行研究。
二、核算与管理的对象及关系
(一)核算与管理的对象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行政部门,行政部门需要掌握企业各类产品的成本金额以及构成结构来作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参考,另外还需要了解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信息来做出管理决策等。
2、生产管理部门,具体又分为工程、车间等。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最基层,构成了工业企业成本的核心,是生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对象,因此也是管理人员关注的核心之一。
3、工段、班组等生产单位,这些单位是发生材料费、人工费的中心,也是企业的责任成本核心。
4、员工,现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责任制制度,员工为保障自己的利益也会关注生产成本情况。
5、其他,对于企业的半成品、在产品,企业的成本决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因此,成本会计需要为这些部门、单位、员工等以上对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
(二)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核算与管理之间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因为只有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完成的好,才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实施,而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有直接促进力核算的进行。工业成本会计核算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参考,辅助了管理决策的制定,是管理可以更加切合实际。而对成本会计的管理能够及时规范核算行为,发现不足不断改善,使核算得以顺利实行。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使得工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加的起到好处。
三、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改善方案
(一)通过内部模拟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通过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该方法是指在具体的生产部门,把市场作为主导,利用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最优业绩水平作为参考,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价格为相应的核算依据,得到当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价格以及成本。将内部各具体生产部门模拟成相应的买卖关系,并根据内部价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润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三)通过逆向拉动式生产减少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成为适时制,企业所运用这种形式的生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将客户订单的相关参数(例如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要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组织生产活动的进行。这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由后向前组织生产,可以保证与各项工序相邻的上一工序严格依照标准实施。这种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紧密结合,减少甚至消除企业的存货和缺陷。因为各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订单数据作为参看,无积压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例如技术改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环节流畅化等。
四、总结
成本会计与核算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相关核算方法、管理策略也丰富多样。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掌握成本会计与核算的要领,才能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最佳。总而言之,这是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动态改善的过程。只有良好地协调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保证二者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才能实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提升。
第二篇:浅析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对企业的成本会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与利润由息息相关,同时而利润是每个企业关注与立足的核心,因此怎样才能花费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个企业不断追求的核心。这就使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效率及标准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变得至关重要。如何实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很多人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也进行研究。
二、核算与管理的对象及关系
(一)核算与管理的对象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行政部门,行政部门需要掌握企业各类产品的成本金额以及构成结构来作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参考,另外还需要了解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信息来做出管理决策等。
2、生产管理部门,具体又分为工程、车间等。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最基层,构成了工业企业成本的核心,是生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对象,因此也是管理人员关注的核心之一。
3、工段、班组等生产单位,这些单位是发生材料费、人工费的中心,也是企业的责任成本核心。
4、员工,现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责任制制度,员工为保障自己的利益也会关注生产成本情况。
5、其他,对于企业的半成品、在产品,企业的成本决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因此,成本会计需要为这些部门、单位、员工等以上对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
(二)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核算与管理之间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因为只有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完成的好,才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实施,而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有直接促进力核算的进行。工业成本会计核算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参考,辅助了管理决策的制定,是管理可以更加切合实际。而对成本会计的管理能够及时规范核算行为,发现不足不断改善,使核算得以顺利实行。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使得工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加的起到好处。
三、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改善方案
(一)通过内部模拟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通过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该方法是指在具体的生产部门,把市场作为主导,利用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最优业绩水平作为参考,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价格为相应的核算依据,得到当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价格以及成本。将内部各具体生产部门模拟成相应的买卖关系,并根据内部价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润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
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三)通过逆向拉动式生产减少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成为适时制,企业所运用这种形式的生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将客户订单的相关参数(例如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要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组织生产活动的进行。这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由后向前组织生产,可以保证与各项工序相邻的上一工序严格依照标准实施。这种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紧密结合,减少甚至消除企业的存货和缺陷。因为各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订单数据作为参看,无积压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例如技术改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环节流畅化等。
四、总结
成本会计与核算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相关核算方法、管理策略也丰富多样。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掌握成本会计与核算的要领,才能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最佳。总
而言之,这是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动态改善的过程。只有良好地协调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保证二者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才能实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提升。
第三篇: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降低成本是企业创新与管理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企业降低成本的理念亦应与时俱进,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应如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本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的各项债务,进而决定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成本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企业将会因为成本的原因而丧失市场竞争力,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因此,提高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所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对生产成本实行全面有效控制,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费用运用科学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大胆的预测、仔细的考查以及认真的分析,这一过程称之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不断的完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减少产品成本费用,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纯利润,更好的实现了企业“低投入、高回报”的经济战略目标。
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技术已不能紧跟形势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原始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一些企业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坚定不移的走原始化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坚持与同行业隔绝,不学习以及引进先进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者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禁锢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者欲创新出先进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思想,使该企业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对成本信息的掌握程度不断的落后于同行业企业,最终因原始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无法驾驭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从而对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也不断的运用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中,电子计算机的参与大大提高了企业信息反馈速度,使企业高层管理部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的了解情况以及所面对的问题,及时的对其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以有效的进行科学管理
现代成本会计管理拥有四项职能即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以及成本分析,其中,成本预测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基本前提,成本分析是实现成本考核的有力表现,成本控制有力的保证了成本分析目标的实现。在现代成本会计管理实际操作过程中仅采用编制计划控制,忽略对生产成本的事中控制以及对生产成本的事后审查,将会造成当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及时的对其采取解决措施,使其缺乏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无法达到企业成本管理所预期的目标。
(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日趋增强,由于各工业企业受原始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难以摆脱以往那种只注重制造成本理而忽视对设计成本以及市场成本等的管理理念,因原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会造成企业投资以及生产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三、应对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第一,增强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据目前阶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领导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以及规划与成本二者的联系毫无所知,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企业领导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的向企也
全体职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企业最低层人人均关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以及争相参与成本管理,视自己为成本管理中的一员,使其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起主观动能性。
第二,不断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首先对其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经常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勇于创新,并对创新型人才实行物资以及精神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对完善成本管理方案的积极性,使其为达到企业整体目标而共同奋斗;其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部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再次,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按功过进行奖罚分明。因此,企业只要严格的推行以及完善企业成本责任制,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将会得以更好的完善,故企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把工业企业的目标成本按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原则可分解为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物资进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成本、市场成本。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人员预测、决策的作用。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产品研制、开发阶段成本决策的参考者,要在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的同时进行产品成本估算,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产品成本与市场价格信息,产品成本与市场竞争能力,产品成本与企业的长期、短期效益进行分析,提供产品研制的可行性报告,还要编制产品开发费用预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第四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与方法。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管理单单是被动地计划和记账以及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是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最后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和维修以及处置。
第五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工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大对工程仿真的投入。但是,现在要想获得市场优势,仅仅采用分析工具是不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组织机构能否独具慧眼,采用理想适用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整合到产品的开发进程中。技术创新战略,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将创新理念融入技术、管理、组织等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需要强调科技转化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需要制定“前瞻投入、持续投入、服务业务、注重实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研发管理制度,工业企业形成以实际需求带动研发的良好机制,使研发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后,通过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的快速响应,进行技术开发,并快速形成标准化方案,在类似需求的客户中进行复制。企业形成研发中心以客户需求为研发方向、营销部门以工业产品为业务开拓手段的相互促进机制,确保工业企业能够敏锐地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并予以满足,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工业企业不断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建立了战略发展和风险管理处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同时建立研发过程流程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制度。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服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研发过程和销售过程、服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研发部门对业务的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经济师, 2007,(03)
[2]何克飞.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财经界, 2010,(11)
[3]黄志奋.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会计师, 2009,(01)
[4]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9,(04)
[5]曹惠芳.企业成本管理浅谈[J].财会通讯, 2009,(S1)
[6]刘宏.工业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J].现代商业, 2010,(11)
[7]王广荣.浅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J].陕西煤炭, 2009,(03)
[8]张晓兰.如何做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J].审计月刊, 2010,(05)
[9]刘帆,薛会霞.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辩证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04)
第四篇: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1.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我国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成本核算的现状:
1.1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
1.2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
这类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
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现象,到了年末,企业根据当期开票数量及库存实际数量进行倒轧账,来调整当年库存商品的余额和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常损耗,而且将成本进行提前结转,直接减少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1.3企业成本核算混乱
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很难觉察到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企业成本构成的相关数据难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一些税收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得税实施有效监管;税务稽查时,数据无从查证,难以对成本资料实施查验,甚至出现尽量回避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现象,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
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2.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2.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3.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对策
3.1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产品的成本水
平,因此必须加以改进。改进方法有二:其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难。这种方法只能冶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其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人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实现材料资源的节约。
3.2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
3.3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
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总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重要,必须从源头上实施税收征纳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我国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税务机关有力的监管,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状况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的税收征纳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成本会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相信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较大幅度地提升,企业效益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整体实力,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跨入先进企业的行列,为企业、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应有的努力。
第五篇:工业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中国经济得到了飞快发展,工业发展也同样快速,工业化水平逐渐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中国工业企业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西方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当前,中国工业企业处在内外经济环境发展迅速,对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依赖不再是数量方面的,如何以更少的投入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重点,成本管理精细化是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工业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为主要讨论内容,分析现状和如何做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工作。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
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及作用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科学管理的第二层次,泰勒根据他在钢铁厂的工作经验总结形成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世界上第一个介绍精细化管理的著作,随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精细化管理思想和实务产生了进一步的推动,到现在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各个行业。精细化管理通过将总责任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让每个车间、每个人员按照细化、分解的小目标作为工作任务,尽快一次完成各生产环节、各小工作目标,每人、每生产步骤均有控制,全方位、全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企业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将各生产细节和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挂钩,大战略经营目标分解为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上,将目标实现路径具体化、细节化;
它也是企业加强日常管理的途径,以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完成既定细化目标为依据开展对这些部门、人员的管理考核,从而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经营目标执行、落实的执行力。
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成本管理控制观念更新不及时,有些企业停留在以财务部门管控为主的理念。工业企业往往都是煤炭金属采掘、机械设备制造加工等重工业,和食品制造、印刷造纸等轻工业,这些企业相比服务业来看,企业特点使得技术人员更受重视,技术指导生产,技术在生产效率提高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对新管理理念接触少、接受慢,对一些管理活动认识不够深,了解先进管理理念内涵的深度不够。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作人员等基层一线的人员仍然认为成本管理控制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将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认为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对生产岗位应承担的职责认识不深刻。(二)成本管理控制的精准度不高,这与成本管理控制方式不够科学、不够先进有关。现在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方式是制定成本预算计划,生产车间进行执行。从成本控制目标上,工业企业一般以企业过去的成本数据制定当年的成本控制目标,规模大、跨区域的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以企业所处行政地区归属控制目标,未从成本组成项目、要素等角度进行区别和分析,未明确如何从成本构成项目、生产环节等角度要求成本控制目标,不能制定控制目标明确的成本预算目标。在成本控制考核上比较传统固定,成本管理控制结果和对应的考核方式,以法律法规和企业既有制度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直接关联度不够高,未以各车间、各人员执行成本控制目标为业绩考核依据,容易形成实际生产成本高于预算成本的情况,更准确说是实际成本与目标管控成本的较大偏差。(三)成本管理控制的规范度不高,这与成本管理控制中具体工作规范度不高有关。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性质的工业企业,一般都是根据既定的内部成本控制单位(如企业内设部门)作为控制主体,没有将外部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为考虑内容。成本管理控制更为关注成本控制降低的程度,对成本发生过程中执行企业制度情况不够关注,成本控制的方法多以不规范执行情况出现后的事后核算、评价为主,没有提前预防及事中控制。(四)成本管理控制的信息化不高,这与成本管理控制仍采取惯用成本控制方式有关。大多数工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成本控制指标自成体系,且运用较为成熟。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网络信息技术为各种管理活动提供了信息化的控制分析方式,能够对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分析。只有充分使用这些信息控制技术才能实现对成本管控的事中监控,随时掌握成本支出情况和与预算成本目标偏离程度等,让工业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企业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涉及生产车间、工艺流程、各种原材、零部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必须考虑的内容,精细化管理涉及企业众多部门和管理方式,需全面考虑,有思路、有步骤的逐步实现。(一)增强企业精细化控制成本的意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具体由各员工执行,成本精细化管理也必然是由承担发生成本支出行为的员工来参与目标的确定过程,并具体执行。因此,工业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需首先提高人的意识,将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凝聚到一起,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并在实施生产管理行为中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要求。具体来看,应该先从企业高管层出发,以集中培训、专家授课、赴其他经验成熟的企业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管理层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引起他们思考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应用到企业中。只有管理者重视了,成本精细化管理才能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成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进而才能使得精细化管理有效果。再者,需进一步对生产一线的员工加强精细化思想教育,宣讲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意义,增加员工对精细化控制成本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各项比较严苛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二)完善企业精细化控制成本的制度依据等。就如同前面所说,成本精细化管理涉及的企业部门、人员较多,对每个流程均有要求,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在企业内部制度化、常规化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表达出来,明确它在企业的地位,先以重要性引起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重视,对精细化管理负责部门、牵头领导等呢你人进行明确,并对需精细控制的重点工艺环节、重要岗位等逐一列明,保证管理方向准确、目标清晰、措施具体。需要注意的是,精细化控制制度不是单一的制度,可以同时以多个制度从不同的控制方面内容进行规定,共同组成。(三)全面落实精细化控制成本的各项措施,不打折扣。比较完善的成本精细化制度建立后,企业真正落实好制度的要求才算真正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精细化目标确定后,工业企业要从现有的成本控制结果与精细化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距离控制目标的差距大小,进而从企业材料采购、车间下料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分析不足,哪些环节是可以经过改进后大幅缩小成本的。如在材料采购环节,采购周期是否合理、计划性是否明确,有没有根据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对当期的采购数量进行调整,并综合这些因素分析,是否因为生活过程的浪费或者采购数量过多形成库存原材料或者产成品的积压,增加库存管理成本,也形成对企业的资金占用形成浪费。加强精细化环节的控制,分析成本发生的各岗位、各人员的特点,经精细化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到岗位、到人、到每天生产设备、使得人人有精细化控制成本的目标任务,管理控制压力层层传导,形成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氛围和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局面。(四)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提升精细化管控的效果。建议根据各车间、岗位及人员完成精细化成本目标结果实行考核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执行权威性。企业在现有奖惩绩效考评制度中,增加完成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指标,将完成情况与人员的薪资奖金挂钩,提高员工执行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积极性。考核指标的选择,需考虑成本责任主体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及结果及达成的成本目标及预算的成本目标偏离度等要素。在考核过程中,人事薪酬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商定考评指标,并由财务部门根据核算结果执行情况、实际成本完成度等向人事薪酬部门提供依据,共同开展客观公正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考核,避免出现因不公平考核影响下一步的成本精细管控效果。(五)充分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管控。工业企业要充分借助当前先进的技术,将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系统化的集结到一起,更为准备、全面、及时的掌握精细化控制的各环节,并以快速的计算能力在各个成本控制环节的成本支出等进行即时掌控从而作出及时调整和控制,及时纠正不利于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褚丹阳.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10):148.[2]王永琴.工业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及控制[j].现代企业,2019(9):15-16.[3]刘庆贵.精细化管理在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运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