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建设
其实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进入每一所学校,我觉得这方面我校做的很好。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毋庸置疑,二育人则很少,学校做好育人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正确的做人道理会让他们在社会上走得很远,我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了许许多多拥有核心价值观的同学。
王辉: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常州橙果广告公司总经理,于2012年荣获2012 “感动江苏“十大人物,从2009年到2012年,累计有6000多人次的贫困生获得王辉帮助。王辉说:”钱可以少赚甚至不赚,但母校之恩一定要报,现在是感恩同学感恩母校,以后等我有能力了,还要感恩社会,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企业家。“是的,王辉贯彻的告诉我们富强的全面性,学院培养了王辉,是王辉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我院曾收到一封来自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老年公寓的感谢,感谢我院11高财331班陈双双同学多年坚持到黄山老年公寓奉献爱心的事迹。2011年开始每到寒暑假陈双双同学就去敬老院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谈心,给他们带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老年人感到温暖,是的,他可以平等的对待老人们,在校不仅是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多次获奖
和荣誉的一名好学生,在校外也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让社会增添更多的色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校园当然需要老师输送知识,我院姚庆文和丁辉教授就用事实来为我们做了榜样,去年8月19日一位退休工人在文化宫附近被一辆电动车撞倒在地,血流不止,几次挣扎都不能站起,引来许多路人围观,但无人搀扶,都害怕这是场骗局,正好经过此处的姚庆文,丁辉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的扶起了69岁的老工人,并联系120,寻找附近的交警处理事故。为不耽误病情,夫妻二人不等救护车来亲自护送老人去医院,一直从早上忙到下午,为了老人减少痛苦,避免病情扩展,将老人的医药费垫付,直到看到老人无大碍后才离去。
事后,姚庆文,丁辉两位教授说:“传播正能量星好人不嫌多“。是啊,师以师德立于课堂之上,姚庆文丁辉两位教授为我们上了充满”正能量“的一课。
并且我院经常在校开展“道德讲堂”“文明道德建设”等活动,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师生积极主动地区助人为乐,传播中华美德,学校不仅有出姚庆云,丁辉这样的好老师,还有像“感动江苏”“十大最美常州人”的优秀毕业生王辉,并且学校每年参加志愿者活动人数达8000余人次,传播“正能量”早成为学院道德建设不变的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校园开始,从人文校园走向人文社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地更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入
人心,一边建设处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13形象331李超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文模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由来
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在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来,总书记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操守,历久弥新,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都为蕴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们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不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巳绵延数千年,其中的优秀成分深深地积淀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我们的“老传统”。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人中国不过百余年,却给现代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旧传统”时代竞声的“新传统”。我们必须要逐步使这两个“传统”在结合中创新。
三是源于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充分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一部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历史。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更加密切、更加深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重大问题,是促进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定海神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要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历史性、阶级性、价值性和潜在性。
2014年 5月6日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4】中提到,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对中国政治思想构成威胁;二是方国家文化霸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威胁;三是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四是宗教渗透对中国社会主义信仰认同构成威胁。在这样的“世界文化激荡”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当前,文化价值领域和国际话语权之争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高地,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围绕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将会有更激烈的争夺。中国的发展也在价值冲突和话语争夺中凸显机遇与挑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尤为重要。
毫无疑问,在西方文化以“普世价值”的强势“横决”世界的时代,中国民众如果缺乏化自信,特别是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那么就不可能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像一个人如果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那么其脑子就会成为西方思想的“跑马场”,只能为各种西方思想所支配,而不可能自觉地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做到“西为中用”、“洋为中用”。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惨痛的。习近平强调,“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支撑,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民众合理地处理古今中外思想之关系的努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至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和发挥其影响力的重要性,也已经在我国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响应。例如,最近许嘉璐和冯俊就呼吁:“唤醒和培育 13 亿人心里的中华文化基因。”[6] 三: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关键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用了较大篇幅阐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式,即如何落实问题。
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遵循,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培养个人之德,更要发扬国家、社会大德。二者尽管层面不同,但本质上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一方面,要培养个人小德。既从培育个人品德教育切入,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个人品德包括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家庭中的家庭道德,人际交往中的爱人之德。另一方面,要培养国家、社会的大德。在社会生活的中要明大德、守大德,严私德,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在对如何培育和加强道德建设上,习近平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就是大德,养大德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在谈到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习近平指出:“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在北京大学习习近平谈到五四精神指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持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广大青年要坚持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持和践行。”同时还应该遵循两个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合力原则。
关于渐进性原则,习近平谈到:“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到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关于合力原则,他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各级社会管理都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等等。总之,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是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中,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充分论述,其中包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核心价值观由来、核心价值观本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式等丰富内容。系列讲话丰富发展了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是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杨丽明,林卫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N].中国青年报,2014-03-29(3).【4】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引自中国新闻网发布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一文。【5】]许嘉璐,冯俊.唤醒和培育 13 亿人心里的中华文化基因 [N].文汇报,2014-05-19.
第三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XX县环境保护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县环保局积极行动,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和主要任务,落实了学习宣传和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学习宣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对全社会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正面引领和倡导,是对社会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归属感的高度概括。为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我局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上下功夫。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职工大会、支部会议等形式,与依法治县工作紧密结合,推进法制教育进机关、进社区、在向执法队员、社区群众讲解环保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理论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讲解,让广大执法人员、社区群众知晓、认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充分利用学习专栏、展板、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和普及率。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干部职工讲道德、做好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推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常态化。四是深化典型示范。充分利用身边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教育引领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抓好检查指导。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成效。
三、积极开展实践
一是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15人去敬老院做义工,为老人们送去生活日用品,陪老人聊天。组织干部职工义务上街清扫垃圾1次,机关党员到定点帮扶的贫困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等等,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和谐、友善、平等”的价值理念;二是开展了一系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把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法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等作用。
通过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让全局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全局上下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已经是迫在眉睫。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积极引导社会对于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是理论建设和现实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的根本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现在就要做起来。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
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前行才能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享受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价值观应该是有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顾名思义,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低阶价值观的标准,所以要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确立并不是想当然的事情,而是隐含在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等之中,所以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现有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社会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对那些在中国历史和人类文化发展长河中,已经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一些价值观点,通过国家认可的方式给予合法地位,为理论体系建设确立基本面,然后慢慢地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旗帜下进行有机融合。
第五篇: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必须准确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功能与重要价值。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鲁迅先生也曾言,“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列宁也曾强调,“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三位先人都突出一致地指出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样的,我们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离不开中华文化这块丰厚的土壤和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关于中华文化的独特功能与重要价值,总书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都反复阐述和强调过,语言精彩通俗,充满深情,论述精辟深刻透彻,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把握,如他在X年X月X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谈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为什么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培育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对此有着十分清醒深刻的认识,多次强调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各级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好好学习,好好反思,并以之为指导切实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如他强调指出: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三、必须坚持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觉。X.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规律和特点,如《易经》所言:“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以文化为载体的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很强的自生性、自发性、自为性,这就启示我们“强扭的瓜不甜”,要按规律办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科学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肆意妄为,揠苗助长。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成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在于此。X.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固然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但恰如《道德经》所揭示的:“反者,道之动也”,天地万物具有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发展特点和演化趋势,人可以利用万物之间互相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要密切注意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和引导,助推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更快的培育发展。党和政府绝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是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引导主导作用,善于科学合理干预,大力培育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尽力弱化政治色彩,努力创新方式手段,充分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这个重大历史课题自上个世纪艾思奇先生提出和探讨后就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加上始终存在且一度膨胀加重的极左残余思想、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与市场经济大潮催生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多年来总体上呈现思维僵化,模式单一,手段匮乏,内容空洞,策略性与艺术性均无法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状况,日益陷入形式化的泥潭,被动而尴尬。
(二)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又要抓住重点难点,防止瞎抓盲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个重大历史任务和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相互衔接配套、自成体系规模的措施和办法,防止东一拳、西一脚,东一锤子、西一榔头,无章法无套路,不系统不规矩,没层次没轻重。中外有大量事实已经证明:那种东鳞西爪、囫囵吞枣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南辕北辙。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们还要避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须花大精力、下大功夫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设法找到找准突破口和契入点,即善于抓住重点难点,直击要害,攻坚克难,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如此则容易突破瓶颈,走出困境,打开局面,加快发展。当前,一个极端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社会风俗转变和环境风气整治,重点是面向全社会全国民,扎实细致做好思想舆论的科学宣传和正确引导,而这些目前却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薄弱环节。对此,总书记有很多方法论上的阐述与教授,值得深入学习,需要身体力行,如他在X年X月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四个讲清楚”。
(三)加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澄清两种错误看法,纠正两种错误做法。
X.当前,党和政府某些部门及部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在对待中华自身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文化传统上还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即复兴就是复古,师古就是拟古,把二者混淆等同起来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复兴不是复古,师古不是拟古,那种拘泥不化,因循守旧,照搬照抄,生拉硬套的看法和做法应当受到坚决反对,而那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犹疑不定的态度举止也应当尽快改正过来。对此,总书记就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创新”问题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和论断,具有重大的科学方法论意义,如“ 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如,“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X.当前,党和政府某些部门及部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在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上也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看法和错误做法,“月亮是外国的圆”,主张全盘西化,全部拿来,这种走极端、太片面、机械孤立的认识是极其有害的,必须予以及时澄清纠正。其实,世界上自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纯善纯真 的事情,如果硬说有,那也是在宗教所描述的仙佛世界里才有,其本质早已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刻批判。因此,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既要宽容平和对待,防止因噎废食,以偏概全,也要以辨证的思维一分为二地学习,防止一窝蜂一股脑地不加拣择、照单全收,从而良莠不分,泥沙俱下,最后导致消化不良乃至“心肌梗死”。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而惨痛,苏东剧变就与此不无重大关联,一定要认真深入汲取,切实落实体现在党和政府的管理实践中,贯穿贯注到每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流程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