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档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全
档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院作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始终坚守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根据川档办发„2013‟19 号文件要求,现将我院近年来档案文化建设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专门机构,由院长挂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考核机制,由图书馆、档案室、党政办、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思政部等部门协作,大力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档案文化建设。
二、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泸州师范学校、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泸州教育学院在2002年合并组建的,其中泸州师范学校的前身是1901年成立川南经纬学堂(后更名为川南师范学堂),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川南师范学堂是川南地区的革命摇篮,成立了川南地区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恽代英、朱德曾任学校监督(校长),学校先后诞生了恽代英、萧楚女等20多位革命烈士,走出了吴玉章、金丽秋、曾德林等众多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学者。我院至今还保管着部分恽代英、萧楚女、川南师范学堂旧址的老照片,以及朱德、聂荣臻、曾德林、陈野平、徐世群 1
等领导同志的题词。
基于川南师范学堂百余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我院根据现有档案资源,同时在老领导、老校友中间大力收集和挖掘历史信息和珍贵材料,开展校史编研工作,建成了具有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的校史荣誉展览中心,建筑面积300㎡,展出展板36张,奖牌证书60余件;编制了《春华秋实一百载——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史校情读本》并公开出版,让全院师生员工与社会各界对我院的历史与发展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与使命感,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举办档案专题讲座
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我院坚持每年一度的档案业务培训会,邀请档案工作的专家领导作讲座,加强业务学习,促进经验交流;积极组织和参与档案学习交流活动,先后到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医学院等高校参观学习高校档案管理经验;承办了四川省经科档案工作第八协作组2010年工作会暨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培训会,并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四、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院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服务质量、业务创新、宣传渠道、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今后,我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档案文化建设文件精神,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业务学习与交流,努力将档案室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
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师生和社会服好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尽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
第二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组工文化不仅是组织工作精神内涵及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工作的灵魂和支撑。因此,既要突显时代特征,树形象、创品牌,又要最大化丰富组工干部自身文化内涵,是对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提出的重要历史性命题。
一、主要做法
1.坚持公道正派,推进价值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不断丰富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文化内涵,使组工干部的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吻合,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步,自觉做到公道正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健全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等制度,采取部长讲党课、专家讲座、老干部讲传统、优秀党员讲经验,开展“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大讨论,定期开展党性分析评议,不断加强组工干部党性修养,使组工干部切实做到党性坚强、政治过硬、忠诚可靠。二是塑造道德品行。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四比一提高”“等载体作用,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深入开展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强化公道正派理念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干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追求。三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每周二、周五定为集中学习制度,开展“读书月”、“组工讲坛”等活动,采取专题辅导、专项测试和理论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全面了解党的历史和党建理论,提高组工干部的理论素养,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奋进的部门精神、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
2.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我们致力于坚持常抓不懈,近年来先后修改完善《正镶白旗党委组织部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建立组织工作调研“双带一自选”制度、“月初安排、月未总结”交流制度和《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工作机制,推出组织部长下访、约谈以及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评部,开展组织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汇集“金点子”28个,设立干部监督信箱,出台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管理等多项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制度规范,完善组工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使公道正派的要求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3.树立形象品牌,推进行为文化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组工干部素质提升行动”要求,不断深化“四比一提高”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形象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细化于行。一是规范组工干部工作行为。按照年初安排,将组织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推动落实。认真落实“月初安排、月未总结”工作制度,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岗位奉献精神,有计划、有节点地推进各项工作。继续深化“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拓展组工干部联系嘎查村、社区和“党员中心户”示范户、扶贫开发贫困户等联系点29个,不断提升组工干部服务基层工作水平。二是规范组工干部的生活行为。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严格执行“十严禁”等各项纪律规定,加强组工干部管理监督,以铁的纪律保证组织部门风清气正。通过认真组织学习李林森、涂红刚、兰辉等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教育组工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
4.营造和谐氛围,推进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促进组织部门正气充盈、精神振奋、开拓进取、共同进步良好部风的形成。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和文化载体建设。通过栽植有氧植物,创作摄影、书法作品,组织卫生评比等活动,打造清洁卫生、庄重典雅、蕴藏文化的科室工作环境。在硬件投入方面,实现了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并于今年完成了“大组工网”分级保护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目标。营造浓郁文化气息,充分利用部会议室有限空间资源,建设“组工文化陈列室”,集中展示近年来正镶白旗组织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组工干部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激励大家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崭新的形象,扎实工作,再立新功。二是情感本位管理。牢固树立“大组织”理念,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干部职工及家属生病住院慰问探望、生日关怀和逢年过节家属慰问团拜、家庭重大变故或经济困难救助等制度,真心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组工干部内心充满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存在问题
组工文化建设深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如组工干部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概念把握还不够准确,容易与传统的文体活动相混淆;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和抓手还不明确,目前主要还落实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各项措施中;组工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吸引力、渗透力不强;抓组工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强,等等。
三、几点思考
1.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管党员的党员,其使命决定了组工干部必须以党的政治理念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以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自己的价值取向、支撑自己的理想信念。组工文化建设要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紧密结合,既要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不断用以指导思想和行动;又要认真学习组工政策法规,努力成为熟悉党务的“政策通”,清楚人头的“活字典”,掌握各项工作的“多面手”;还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打牢坚持公道正派的思想基础。
2.恪守职业道德。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部门,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道德内容。清正律己是组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组工干部带头清正律己,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做到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必须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格保守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拿的不拿,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微、慎欲、慎独。
3.健全制度体系。从组织工作全局出发,对组工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形成一套适于组工文化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作风建设不放松,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机制,使组工干部选调任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和退出等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坚持和完善征求意见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满意度测评制度、开门评部制度、部风监督员制度、部务公开制度等,使组工干部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德、能、勤、绩、廉等指标进行细化量化,以科学量化的方式为组工干部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平台,形成组工干部竞争流动的良好机制。
4.注重人文关怀。坚持把促进组工干部自身发展作为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出发点,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使组工文化真正体现组工干部的意愿。积极引导组工干部找准组工文化建设和自身工作的契合点,使文化建设能够融入到个人具体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工文化建设的实际作用。充分运用干部群众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组工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主题征文、书法摄影作品征集、>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组工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努力创作一些反映组织工作、展示组工干部风采的文化精品,提升组工文化知名度。)
第三篇:民生档案调研报告
民生档案是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在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要关注民生问题。同年12月,国家档案局制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向全国档案界发出号召: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要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档案齐全完整,要着力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民生档案工作,让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二、民生档案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社会对民生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平衡,没有引起完全的重视;二是档案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基层档案室,对档案的保护保管经费投入不足,体现在设施设备老化、配套不齐,没有做好档案保管通风隔光、消毒等必要的工作,很难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只讲完成任务不讲究档案的质量,无法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三是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者,业务水平不高,流动性大,很难适应新时期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四是民生档案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实现档案成果共享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措施
(一)抓思想认识,拓展服务民生的渠道。近年来,人们对档案工作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民生档案工作这个概念很模糊,对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没有引起重视,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将档案工作主动融入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各个领域,把惠及百姓的方针政策作为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突破口,抓紧、抓实、抓好,使民生档案工作深入人心,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问题。增强认识,树立多渠道服务民生的理念,营造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积极开展民生档案调研工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时对散存在各行各业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相关资料收集齐全,扎实开展民生档案的调研和严格归档工作。将民生文件材料是否纳入归档范围,作为审核的重点内容之一,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
(三)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一是要制定办法,采取有力措施,把相关单位的民生档案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对不合符规范和没有按要求整理的,通报并限期纠正;二是以强化行政职能为契机,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构建民生档案法制监管和利用体系,严防丢失、损坏和泄密等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民生档案安全有效,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1、要积极开展民生档案建档工作。民生档案大多是在社会管理中形成的专门档案。档案局要统筹规划,加强监督,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从源头抓起,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各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和单位要抓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确保各个行业、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齐全完整,不流失、不散落,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2、要突出民生档案建设重点。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指导建立不同种类的民生档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开展,涉及到群众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直接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乡、镇及综合服务部门,一是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将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档案、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档案和失地农民档案为管理重点。二是切实抓好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保险档案、就业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房地产档案、婚姻档案、城市拆迁档案、公证档案、环境监测档案、学籍档案和企业职工档案等重点民生档案的建设,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三是抓好社区档案,建立完善社区人口管理档案、困难家庭和低保对象档案、再就业档案、居民健康保健档案、特殊群体档案及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档案建设和管理。
3、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制度。各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将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建立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民生档案归档机制,完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等制度,报区档案局审核。
4、建立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要加强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对分散在各个领域的与民生有关的档案进行整合,将具有参考价值的民生档案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区档案馆,为服务民生准备充足的档案资源。
(五)强化民生档案业务指导,提高民生档案的质量,随着百姓的素质不断提高,对民生档案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切实加大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进行现场业务指导,确保各种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齐全,进行规范化整理,并按照档案法的质量技术要求移交进馆,以满足利用的需要。
第四篇:档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档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档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我区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xxxx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区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实地走访了区档案馆库房、地税城区分局、区法院、澄江街道办事处档案室等相关单位,听取了区档案局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区档案局于1989年挂牌成立,能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切实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管理利用两种职能。不断加强档案队伍网络建设,全区机关、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编制审查,并成立了相应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档案室负责人,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有制度、有人管、有库房、有实体的四有标准。
2、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一是建立了各项制度。区、乡镇(街道)及职能部门都相应建立了有关档案保管、利用、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确保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档案管理职责。重新修订了《黄岩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调整接收档案单位名册,确保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科学合理。全区各相关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各档案馆室的档案人员基本都能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大多数建档单位能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三是加强考核创建。区档案馆1999年11月即通过省二级档案馆验收;xxxx2年,被台州市档案局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市级示范县;澄江街道被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乡镇,其综合档案室通过省一级目标认定,其余18个乡镇(街道)机关综合档案室全部通过省二级验收。组织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十二五”以来,区司法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等23家单位通过省级标准认定,7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3、档案利用工作有所推进。一是档案利用率有所提高。全区民生部门建档率达100%,信访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就业处等14个涉民单位达到省级以上档案目标管理水平。建立了婚姻、移民等多种民生专业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和60多个涉民部门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实施市、县(区)两级联动,开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近三年来,累计接待群众查档3570人次,调阅档案资料4500多卷(册),复印档案资料8000多张,档案联动服务360多人次。二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区档案馆以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为载体,整合馆藏资源,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建成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文件级目录数据达91多万条,馆藏档案全文扫描170多万页。加快了数字档案室建设,特别对涉及民生档案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全区共有6个单位建成了省示范数字档案室,36个综合档案室建成了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如:城区地税务分局、区法院等单位,进一步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利用率,较好地服务了群众。同时还创建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涉农档案一键共享。
二、存在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对本职范围内档案工作职责不明确,较少过问档案工作,对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解不深,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人、财、物保障不足。二是部分单位之间档案管理工作不平衡。目前,我区的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业务线上的台帐要求来开展,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水平高低不均,差距较大。三是档案工作宣传方法较少。由于宣传的活动和载体不多,档案的相关知识和新闻很少出现在各类媒体、简报上,宣传力度不强、氛围不浓。机关干部欠缺档案概念,自觉管理、依法收集的意识比较淡薄,全员参与和支持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档案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据了解,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没有建立到具体科室和工作岗位,部分村(社区)还未落实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网络未能到底到边。二是档案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有些单位一两年一换;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不足;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档案业务知识培训较少,近几年来特别是针对基层村(社)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几乎没有。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档案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馆室紧张、建设简陋的问题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都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库房容量不足。目前区档案馆库存档案已经饱和,收集工作受到影响,全区共有222个进馆单位,尚有86个单位档案未接收进馆;绝大部分机关单位仅接收到八十年代初;半数以上乡镇(街道)六十年代以来的档案至今未接收进馆;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到期未接收进馆档案共有40多万卷、近30万件。二是档案馆室建设不规范。有些单位因办公条件限制,无法落实专用档案库室,有些部门档案分散在各职能科室,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三是村(社区)档案室建设滞后。绝大多数行政村和社区的资料保管,多半是凭着村(社区)领导或者会计的个人判断,或者是遇到实际问题后才注意收集,基本未实现集中、规范化管理,档案分散、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库室,有些重要资料甚至是由村书记自己保管的,或是分散在各个岗位或工作人员手中。
4、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全区绝大部分单位的业务档案数字化工作尚未开展,信息化工作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支撑,涉及到的硬件、软件及安全维护,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我区财政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投入远不能满足信息化业务开展和信息安全保障。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要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从法律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橱窗、展板、传单、手册、教育基地、学术交流、法律宣传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地开展档案工作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2、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一要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区档案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切实承担起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能;将网络延伸到基层村(社区),明确各村(社区)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他们纳入全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内部组织网络,档案收集管理职能要明确到具体科室、具体个人,为档案工作全员参与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二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力争将档案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智慧档案建设列入《智慧黄岩建设与发展规划(xxxx-2020)》,促进全区档案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快硬件建设步伐。结合各单位办公场所的调整、重建,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做好各类新建档案库室的规划建设工作;改善设备、整合资源,有效缓解现存库室紧张、保管条件差的突出矛盾,对明显不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库室,要及时调整修缮,确保档案安全;高度重视基层村、社区档案库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全区所有村、社区档案库室全覆盖。四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全区档案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3、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规划,配备和更新必要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各部门各单位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步伐,实现区和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互通,资源共享,提升档案信息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和各种类型档案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程度,特别要加强对电子类、数码影像类等新型档案载体保存规范的研究探索,保障新型档案保存的长久性和安全性。
4、切实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要切实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两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功能要求,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使新馆设施设备符合档案“八防”和现代化管理,档案安全装备装具现代化和智能化。同时要切实按照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将全区机关单位的一部分档案接收,以缓解各单位档案库房压力。
第五篇:关于档案法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颁布以来,对于完善档案各项管理制度,有效保护档案财富,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档案法制建设、社会档案意识、档案业务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依法治档的水平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运用档案法制建设这个武器,不断规范档案工作行为,提高档案工
作管理水平,就“四五”普法期间我市《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贯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四五”普法以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依法治国”这一方略,在认真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等公共法律的基础上,重点安排了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的学习。“四五”普法期间,**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行《档案法》赋予的权利,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据不完全统计,档案局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专题学习九次,举办小型讲座一次,并对学习情况进行了测试,通过学习,提高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法制意识;执法检查3次,其中,大规模执法检查2次,小规模1次。
这些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档案法制建设的良好氛围,使档案人员及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得到了提高,但是,要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建立全新的档案法制意识,那种希望通过几次检查、几次宣传便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建立常效的法制工作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把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升到档案法制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对那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真正把档案法制建设渗透到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调查,我认为我市档案法制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档案执法主体不明确。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隶属于党委办公室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不能真正履行《档案法》赋予的执法职能。
(二)社会档案意识还比较淡薄,违反《档案法》的事情时有发生。调查发现,有个别单位的个别人,不但对档案知识了解很少,更缺乏对《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最基本的了解,说什麽,“啥是档案法,档案法算个啥”。因此,造成一些单位应归档文件收集不齐全;有一些单位党委(党组)会议记录保存在个人手中,不作定期归档处理,甚至有极个别人在离职、退休、调离时将这部分重要文件材料不进行移交;归档文件分类不科学,整理不规范,极个别单位在整理中把文件处理签撕掉做废纸处理,破坏了文件的本来面目。
(三)部分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档案工作的成败,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极个别领导对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些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瓶颈和绳套;
(四)经济紧张,发展不平衡。一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能把档案工作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与县、县与区、区与区档案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市、县、区都没有专门档案馆,经费紧张,有的县连电话都安装不起。库房露雨无法维修;二是业务建设发展不平衡,通过调查发现,个别县区的先区直单位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对档案缺乏系统管理,每年就整理一本文件汇集便万事大吉了。
(五)档案队伍不稳定,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档案工作由于存在着“三苦”,即工作辛苦,生活艰苦,待遇清苦,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考虑,个别单位档案人员兼职过多,调整太快,更换频繁,不能保持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造成档案人员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对干好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主要措施:
通过调查,针对全市档案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根源,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法制意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和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针对档案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搞好宣传,让社会了解《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四五”普法以来,我市共 利用《档案法》等法律法规颁布之日和我市重大活动的机会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四五”普法期间,开展大型宣传活动2次,散发宣传品5000余份,悬挂横幅30余条,制作宣传版面70余块,设置谘询台8个,发表宣传文章20余篇,部分市、县(区)直单位还举办了一法一条例知识竞赛和档案法律知识考试,通过宣传,使全市社会档案法制 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举办法制讲座,进行以案说法。为了让档案人员和社会了解《档案法》,懂得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全市档案人员的法制意识,在2004年,我们邀请省档案局法规处的专家来鹤开展档案法制讲座,300余人聆听了专家授课,授课时,法案并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山城区委办公室分别邀请市档案局法制科的同志给他们上法制课,结合我市档案法制建设现状和发生在大家身边的违反《档案法》的现象,讲得生动具体,引人入胜,参加听课的有120余人,反映极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邢涛还对组织部各科室如何依法做好档案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要求组织部门要通过这次对《档案法》系统学习,要严格按照档案法律法规做好档案工作,把档案法律法规贯穿到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组织系统的档案工作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为我市的干部管理、调整服务,能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市档案局还结合全市档案法制建设情况,举办了二次讲座,通过讲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真正懂法,只有真正懂法,才能更自觉地依法行政,做到处处依法办事。
(二)对症下药,找准切入点。档案工作是一项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搞指导、搞执法必须充分考虑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工作杂、任务重的特点,要想让他们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给他们一个容易掌握,便于操作标准和能够展示工作能力的平台。于是,2005年初,我们起草了《**市档案执法检查(复查)标准》,该标准紧扣《档案法》、《**省档案管理条例》内容,做到能量化的尽量量化,该标准共分五项三十条,几易其稿后,才呈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由市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联合,以鹤人常法[2005]5号《关于印发**市档案执法检查(复查)标准的通知》,发至全市市直各单位和两县三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贯彻执行,通知还对检查时间、检查步骤、检查方法、和检查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为了配合标准的贯彻落实,我们又制定了《**市档案人员培训办法》,对保证全市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抓系统系统抓,搞好档案执法检查。在标准下发以后,我们按照标准要求,确立了“抓系统、系统抓”的指导思想,从2005年下半年至今共对10个系统77个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1、依法行政,亮证执法,扩张瓶颈,为档案工作解套。我们每次检查,都由市人大牵头,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系统主抓档案工作的领导参加,组成联合检查组。检查过程中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做到依法行政,亮证执法。检查中,我们从大 从难开始,首先查系统或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档案工作列入单位议事日程、解决档案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等入手进行认真检查,如:2005年11月份在检查党委系统和组织系统时发现,浚县县委办公室和浚县县委组织部档案工作多年来由于办公室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单位档案工作 长期处于无档案员、无档案室、无档案柜、无管理制度、无档案的“五无”混乱状态,通过检查,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他们以县委办的名义召开了有关委办的办公室主任会议,通报了档案执法检查情况,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达到了为档案工作扩张瓶颈,解套的目的。
2、整体推进,不留“死角”。采取抓系统的方法就是要一杆子插到底,不留空档,不留“死角”,特别是一些单位的二级机构,往往是档案工作最薄弱的地方。对有问题的单位,首先指出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让其引起高度重视;其次是检查与指导并举,让其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工作,纠正不足,如:浚县人劳局通过检查认识到本单位档案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虚心接受检查和指导,另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由书记带队到市人事局、市劳动局、淇县和淇滨区人劳局进行学习。达到以执法促指导,以指导促档案工作上水平的目的。
3、循序渐进,有始有终。为了使档案执法检查真正起到作用,必须做到有始有终,决不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一方面我们将检查情况向全市通报,对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业务建设、档案管理水平、利用档案为我市各项工作服务好的系统或单位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对档案工作做得特别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11个有问题的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到期按照标准进行认真复查,使检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依法加强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针对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更换频繁的情况,结合我市档案工作现状,适时地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主要形式有大型培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小型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两年来共举办培训班4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几点建议:
(一)要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的要求,确立档案执法主体地位,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全面履行《档案法》赋予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职能。
(二)中央文明委把档案馆业务建设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这肯定会引起个各申报城市对档案馆建设的高度重视。省档案局也应呼吁省文明委把机关档案工作列入创建省文明单位考评标准,对各级各部门提升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肯定也会有巨大地的推动作用。
(三)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最辛苦,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同志更辛苦,省档案局应考虑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应按照档发字[1997]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档案人员的保健津贴问题,使一线工作的同志能够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