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

时间:2019-05-13 17:5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

第一篇: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

4.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发展规律

(一)动植物检疫法规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

(二)动植物检疫法规由单项禁令向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步认识到带有“禁令”特征的法令,即禁止疫区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防止危险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确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国家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忽略了人类本身对危险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于是,动植物检疫从笼统的“禁运”发展到对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检验、检测与处理,动植物检疫法规也由最初的单项禁令向针对性、灵活性统一的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三)动植物检疫法规由个别国家法规向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最初检疫法规一般由某个国家根据本国自身的需要而制定。随着人类对动植物检疫认识的深入,一些双(多)编协定以及国际公约形式的国际性动植物检疫法规逐步出现。生物地理区域的概念使人类认识到属于同一个生物地理区域的国际其疫情是紧密相关的,必须努力将该区域作为整体设法免受某种疫病和有害生物的危害,才能使区域内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动植物检疫法规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6.关贸总协定基本原则

1自由竞争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积极主张自由贸易,开放门户。

2互惠原则或对等原则。贸易关税减让要有给有取,互惠互利,对发达国家是总体减让对等。发达国家在作出贸易减让时,不应期待发展中国家给予对等的回报。

3非歧视原则。它包括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4关税为唯一的保护手段。关贸总协定允许对国内工业进行保护,但只能利用关税进行保护,不可采用非关税壁垒的办法。

5贸易壁垒递减原则。主要采取关税减让的办法。缔约方之间相互约束部分或全部产品的关税税率,三年内不许提升。三年后如果提升还要同当初进行对等减让谈判的国家协商,用其它产品的相当水平的减税来补偿提升关税所造成的损失。

6公平贸易原则。主要是指反对倾销和反对出口补贴。

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一般来说实行进出口数量限制都是违反总协定基本原则的。但是,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允许的数量限制必须遵循非歧视原则。

7透明度原则。即贸易政策法规的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

10.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式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来冲击,许多国家采取了较严格的技术措施来限制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在农业方面惯用的形式有:

1强化对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

2以风险分析为借口,不断地要求提供补充材料,无端地延长解禁的时间甚至停止进口;3提出名目繁多的检验检疫项;

4制定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按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逐个解禁;

5以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转基因产品可能对人体、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6借口阻止农产品进口;

7以人力资源不足为借口,限制进口数量;要求出口国先解决检疫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才允许进口。

12.SPS 协定

即乌拉圭回合所制定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其内容涉及动植物、动植物产品

和食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国际规则。

建立在有关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风险评估、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病虫害非疫区、病虫害低度流行区等基本定义基础之上的。

宗旨概括为:

一是同意各成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但这些措施不能对情形相同的成员构成任意不合理的歧视,也不能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

二是通过建立多边规则指导各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三是实现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序。

13.SPS 措施的运用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根据SPS 协定有关条款,凭借其贸易大国的地位和技术优势,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2同时他们趁WTO 目前未对国际贸易中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明确规范打“擦边球”,以保护环境为由,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

3因此,当SPS 措施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时,便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了绿灯。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难以达到进口国标准、检测手段落后难以实施高精度检测项目,致使出口产品常常受阻或遭退货;

5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SPS 措施来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认证、检疫制度,为农产品贸易设置了层层障碍,增高了农产品贸易的门槛,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

14.研究转基因生物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大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有风险。风险的来源。

一是毒素,基因破坏了或者其不稳定性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

三是,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变化了,可能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

四是,转基因生物目前还不能够确定它的安全。

五是,破坏生物多样性。

15.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主要依据:

(1)国内尚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并正在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主要指对国计民生危害大;本国、本地区的生态条件适宜该病虫的生存、繁衍以致猖獗、流行;一旦传入则难以根除)

(3)能随动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有害生物

对本国尚未发生的病虫,要确定其危险性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其他已发生的国家中的危害情况来判断。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是一件严肃、慎重的事情。该定的没定,或不该定的又定成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都会给农、林、牧业和对外贸易等带来不良影响,也会给动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地予以补充和修订。

16.检疫性有害生物类别

(一)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出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三)双边检疫协定中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四)外贸合同中约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五)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六)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

(七)人畜共患病

19.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与否、发生和危害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疫区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也可能是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控制区: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为防止特定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所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

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确定的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则称为保护区。

非疫区: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分布,并由官方维持这种状况的地区。缓冲区:是指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处于低度流行区并加以官方控制的、为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地区。它可以包围或者毗邻疫区,或非疫区、非疫产地与非疫生产点。

20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与非疫区的区别:

非疫区比非疫产地大得多。它包括许多个产地,也可能包括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一个非疫区可能被一个天然屏障或通常被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区所隔离。但一个非疫产地可能位于一个有关有害生物普遍发生、但被隔离的区域内,一般在毗邻的地方建立一个缓冲区。非疫区一般可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作为一个整体,非疫区常由输出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若在非疫区内发现有害生物,整个区域都会被认为有问题;若在非疫产地内发现有害生物,该产地丧失其非疫状况,但同一区域内实施同一体系的其他产地则不受直接影响。非疫产地与非疫区的区别同样适用于非疫生产点

23.FAO组织的宗旨是

提高营养和生活水平;

改善农、林、渔业一切粮食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分配;

促进乡村发展和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确保人类免于饥饿,从而为发展中的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它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乡村发展的领导机构。

27.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the regional plant organization, RPPO):负责协调有关IPPC的活动。包括:

欧洲和地中海区域植物保护组织(EPPO)

北美植物保护组织(NAPPO)

亚太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APPPC)

加勒比海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CPPC)

南锥体区域植物保护组织(COSAVE)

太平洋植物保护组织(PPPO)

泛非植物检验理事会(IAPSC)

中美洲国际农业卫生组织(OIRSA)

卡塔赫拉协定委员会(CA)

28.植物检疫的范围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进境、出境、过境)

运输工具检疫(车、船、飞机等)、装载容器(集装箱等)、铺垫材料(托盘等)、包装材料检疫(木质包装)

旅客携带物检疫(口岸)

邮寄物检疫(国际邮件互换局)

50.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51.《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主要任务:

1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合作

2防治有害生物

3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

4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

5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

54.动物检疫处理: 指检验检疫机构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所采取的强制性处理措施。

55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二种农作物。

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三项重要的检疫名录

四个检疫范围:

进境、出境、过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和其他检疫物;

装载容器、包装材料、铺垫材料;

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贸易合同约定的应实施检疫的货物。

五个检疫制度:

检疫 审批制度

检疫 报检制度

检疫 监督制度

检疫 证书制度

检疫 收费制度

六个检验检疫业务

进境检疫

出境检疫

过境检疫

运输工具检疫

旅客携带物检疫

国际邮包检疫

七个检验检疫措施 境外产地检疫 进出境现场检疫 隔离检疫

实验室检验检疫 检疫处理

风险预警

快速反应措施

第二篇:动植物检疫法规(山西农大)

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

一、概念

1检疫: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有关生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一种强制性行政措施。

2检疫证书:是指动植物检疫机关出具的关于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健康或者卫生状况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3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并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须对其采取限制措施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其他有害生物: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外的各种危害动植物的生物有机体、病原微生物以及软体类、啮齿类、螨类、多足虫类动物和危险性病虫的中间寄主、媒介生物等。

5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6检疫审批:是指检验检疫机构根据货主或其代理人的申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批准从国外引进动物、动植物产品或在中国国内运输过境动物和农业转基因产品的要求。

7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8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虽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其在用来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预期用途而产生不可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进口国领土内进行控制的有害生物。9其他检疫物:是指动物疫苗、血清、诊断液、动植物性废弃物等。

10禁止进境物:为保护我国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对一些从国外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动植物疫情,给农、林、牧、渔业带来巨大灾害的,由国家颁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规定不准入境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或可能感染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介体。

11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对买卖双方成交的商品由商品检验检疫机构对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包装、安全、卫生以及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并对涉及人、动物、植物的传染病、病虫害、疫情等进行检疫的工作,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简称商检工作。

二、应知

1动物检疫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4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5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在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应当在隔离场或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经隔离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 6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依法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7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隔离检疫圃按照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分为国家隔离检疫圃、专业隔离检疫圃和地方隔离检疫圃。8进境种用大中动物隔离检疫期为45天,其他动物隔离检疫期为30天

9《隔离场使用证》有效期为6个月,《隔离场使用证》的使用一次有效。

10使用国家隔离场,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指定隔离场,应当经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批准。

11检验检疫证书一般由一正三副组成,其中正本对外签发,可同时向报检人提供二份副本,检验检疫机构留存一份副本。12“入境货物通关单”的有效期为60天。

一般报检的“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含电子转单方式)和“出境货物通关单”的有效期为:一般货物60天;植物和植物产品21天,北方冬季可适当延长至35天;鲜活类货物14天。13列入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机构应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通关单”交由货主办理通关手续。

14入境货物通关后经检验检疫合格,或经检验检疫不合格、但已进行有效处理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食品还需签发卫生证书;不合格需作退货或销毁处理的,签发

“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并书面告知海关和当事人。15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隔离种植期限按检疫审批要求执行。检疫审批不明确的,则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一年生植物繁殖材料至少隔离种植一个生长周期;

(二)多年生植物繁殖材料一般隔离种植2-3年;

(三)因特殊原因,在规定时间内未得出检疫结果的可适当延长隔离种植期限。

16出入境人员携带下列各物,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接受检疫;未经申报和检疫的,禁止入境或者出境:

(一)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

(二)出入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血液制品

等特殊物品;

(三)出入境的骸骨、骨灰及尸体、棺柩等;

(四)来自疫区、被传染病污染或者可能传播传染病的出入境的行李和物品;

(五)其他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接受检疫的携带物。必须有先进的疫病监控计划,实行与非免疫无规定疫病区相同的防疫监督措施。

缓冲区:环绕某疫病免疫无规定疫病区而对动物进行系统免疫接种的地域,是依据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所划定的按免疫无规定疫病区标准进行建设的对免疫无规定疫病区有缓冲作用的一17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携带允许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入境的,必须提供《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或者《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

18经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的供港澳活猪,由国家检验检疫局授权的兽医官签发《动物卫生证书》,证书有效期为14天。

19供港澳活猪的饲养场须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检疫注册。注册以饲养场为单位,实行一场一证制度。20自2000年1月1日起,我国对实施进出境检验检疫的货物,正式启用“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处境货物通关单”,并在通关单上加盖检验检疫专用章。

21育肥牛在育肥场中至少饲养60天(从进场隔离检疫合格之日至进入出场隔离检疫区之日),出场前隔离检疫7天,经隔离检疫合格方可供应港澳。

22经检验检疫合格的供港澳活牛由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动物卫生证书》。证书有效期,广东省内为3天,长江以南其他地区为6天,长江以北地区为7-15天。

23邮寄物检疫是指对通过国际邮递渠道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实施的动植物检疫。由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现在所谓的邮寄物检疫可分为两大部分:出入境邮寄物的检验检疫和出入境快件的检验检疫。

24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有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25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5月28日发布实施的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有害生物共435种,包括有昆虫、线虫、真菌、病毒及类病毒、原核生物、软体动物和杂草等。26无规定疫病区有关术语

无规定疫病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过某种或几种疫病,同时在该区域及其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动物遗传材料、动物病料、兽药(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并获得国家认可的特定地域。无规定疫病区包括非免疫无规定疫病区和免疫无规定疫病区两种。

非免疫无规定疫病区: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过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疫病,且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停止免疫的期限达到规定标准,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监测区:环绕某疫病非免疫无规定疫病区,依据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疫病种类所划定的按非免疫无疫区标准进行建设的对非免疫无规定疫病区有缓冲作用的足够面积的地域,且该地域

定地域,且该地域必须有先进的疫病监控计划,实行与免疫无规定疫病区相同的防疫监督措施。

感染区:是指有疫病存在或感染的一定地域,由国家依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因素、动物流行病学因素和畜牧业类型而划定公布的一定范围。

自然屏障:是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某种疫情传播、人和动物自然流动的地理阻隔,包括大江、大河、湖泊、沼泽、海洋、山脉、沙漠等。

人工屏障:是指为建设无疫区需要,限制动物和动物产品自由流动,防止疫病传播,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隔离设施、封锁设施等。27报检简述

(1)报检的含义 报检是依法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检验检疫、办理相关手续、启动检验检疫流程的行为。

(2)报检的目的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人或者由国内传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人、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3)报检物的范围 凡是法定须进行检验检疫的进出口商品、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和包装物、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都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4)报检人的概念 报检工作是由报检单位的报检员来负责的,报检单位是发生报检行为的主体,按其登记的性质,可分为自理报检单位和代理报检单位两种类型。报检员是指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资格,经检验检疫机构注册,负责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必须服务于某一个报检单位而不能独立其外。报检人是对履行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申报程序和手续并承担相应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报检单位和报检员的统称。28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在办理进境报检手续时,应当在《入境货物报检单》的货物名称栏中注明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申报为转基因产品的,除按规定提供有关单证外,还应当提供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签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或者相关批准文件)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29国家质检总局对过境转移的农业转基因产品实行许可制度 30高风险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必须在国家隔离检疫圃隔离检疫。

因承担科研、教学等需要引进高风险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经报国家检验检疫局批准后,可在专业隔离检疫圃实施隔离检疫。31目前,按照动物检疫的检测制度,生猪外运时必须通过养殖地的检疫部门检疫,获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三大证明,并佩戴耳标。

32申请使用指定隔离场用于隔离种用大中动物的,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用于种用大中动物之外的其他动物隔离检疫的,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批准。33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程序:进境动物检疫程序:申请办理隔离检疫场许可证、检疫审批、出国检疫、报检、现场检疫、隔离检疫、实验室检疫、检疫处理和签证放行。

进境动物产品检疫程序:检疫审批、入境口岸报检、现场检疫、六大类检疫业务: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运输工具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疫

七项检验检疫措施:产地检疫、进出境现场检疫、隔离检疫、实验室检验检疫、检疫处理、风险预警措施、快速反应措施

四、简答

1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

法规名称;立法宗旨;执法的主管部门和各级执法机构;名词术语解释;检疫法规分项和检疫范围分项;规定禁止进口或限指运地检疫、实验室检疫、检疫处理和签证放行。

出境动物(伴侣动物除外)检疫程序:注册登记、报检、隔离检疫、实验室检疫、检疫出证、检疫处理、监装、运输监管、离境查验。

出境动物产品检疫程序:注册登记、报检、核对检验检疫单据、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检验检疫、结果评定、检疫处理、出证放行或不准出境。

34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运往保税区(含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等)的,在进境口岸依法实施检疫;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检疫监督;经加工复运出境的,依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本条例有关出境检疫的规定办理。

三、论述:

1概述我国的动植物检疫工作

一个中心: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两项检验检疫工作::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

三项检疫名录(应含具体名录五个): 检疫物名录: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应检病虫害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禁止进境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 四个检疫范围

(一)进境、出境、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二)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铺垫材料;

(三)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四)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者贸易合同约定应当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其他货物、物品。

五项检疫制度:检疫审批制度、检疫报检制度、检疫监督制度(A注册登记制度、B资格审查制度、C检疫追踪制度)、检疫证书制度、检疫收费制度

制进口物品;检疫程序;奖惩和法律责任;法规的公布日期和生效日期;根据法规制定具体实施规章的办法;其他规定。2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

(1).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主权的体现;(2).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体现;

(3).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维护经济权益与安全的重要技术贸易壁垒,是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4).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需要 3动植物检疫的发展特点?

a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 b由单向禁令向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c由个别国家法规 向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 d法规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4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主要内容?

加强国际间植物检疫的合作,更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及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促进国际植物保检疫信息交流。

5输出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检疫依据? a输入国家或者地区和中国有关动植物检疫规定; b双边检疫协定;

c贸易合同中订明的检疫要求; 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出现哪些违法行为将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处以罚款?

a 未报检或者未依法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

b 未经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许可擅自将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或者其他检疫物卸离运输工具或者运递的;

c 擅自调离或者处理在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中隔离检疫的动植物的;

d 报检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或者其他检疫物与实际不符的; e 擅自开拆过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或者其他检疫物的包装的;f 擅自将过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或者其他检疫物卸离运输工具的;

g 擅自抛弃过境动物的尸体、排泄物、铺垫材料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7国家禁止哪些物进境?

(一)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

(二)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

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三)动物尸体;

(四)土壤。 8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主要目标 a 实现全球动物疫情的透明化

b 收集、分析和通报兽医科技信息

c 为动物疫病控制提供专业知识和鼓励国际协作

d 根据WTO/SPS 协议的要求, 通过制订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卫生标准以保障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e 改善各国兽医机构的法律框架和资源

f 提供动物源性食品更好的安全保障和通过科学的途径促进动物福利

9依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哪些物体需实施检疫?

(一)进境、出境、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二)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铺垫材料;

(三)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四)进境拆解的废旧船舶;

(五)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者贸易合同约定应当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其他货物、物品。

10APPC为什么要制定木质包装检疫措施国际标准?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降低国际贸易中林木有害生物随木质包装在全球传播扩散的风险,二是协调WTO成员制定统一的木质包装检疫管理措施,避免不合理的技术措施影响国际贸易。

木质包装检疫国际标准要求用于国际贸易的木质包装要在出境前实施有效的熏蒸处理或热处理,并在处理合格的木质包装上加施样式统一的IPPC专用标识,不再要求对使用的木质包装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

11如何携带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入境? 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规定以外的允许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入境,必须事先按照相关规定向农业或林业部门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并在入境时,提供《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或者《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以下简称《种子苗木审批单》);因特殊情况无法事先办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补办动植物检疫审批手续。

因科研等特殊需要,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规定禁止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入境的,必须事先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办理动植物检疫特许审批手续。并在入境时出示国家质检总局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检疫证书及其他相关单证。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种子苗木审批单》或者《检疫许可证》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对上述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现场检疫。

未能提供《种子苗木审批单》、《检疫许可证》或者其他相关单证的,检验检疫机构对入境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将予以暂时截留,并出具《留验/处理凭证》。暂时截留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应当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场所封存,截留期限不超过7天,截留期限内的保存费用由出入境人员承担。

12《动植物检疫法》的宗旨?

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13办理进境检疫审批手续后,遇到哪些情况时,货主、物主或其代理人应当重新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一)变更进境物的品种或者数量的;(二)变更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

(三)变更进境口岸的;(四)超过检疫审批有效期的。

14办理进境检疫审批手续需符合哪些条件?

(一)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无重大动植物疫情;

(二)符合中国有关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三)符合中国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有关双边检疫协定(含检疫协议、备忘录等)。15出入境动植物检疫监督的范围有哪些?

(1)出入境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存放过程。

(2)出入境动物、植物种子、种苗及其繁殖材料隔离饲养、隔离种植过程。

(3)出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熏蒸、消毒过程。

(4)在机场、港口、车站、仓库、加工厂、农场等生产、加工、存放出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场所实施动植物疫情监测。

(5)根据需要,对运载出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运输工具、装载容器加施动植物检疫封识或标志。(6)根据具体情况,对进入保税区、保税库的贸易性保税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实行检疫监督。...16欧盟植物检疫名录分哪六大类? 《禁止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

《禁止随特定植物或植物产品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 《禁止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

《满足特定条件方可进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 《进境前必须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 《需采取特殊检疫措施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录》

17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哪些情况时,必须经过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18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水果果园实施监督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一)果园周围环境、水果生长状况、管理人员情况;

(二)果园有害生物发生、监测、防治情况及有关记录;

(三)果园农用化学品存放状况,购买、领取及使用记录;

(四)果园水果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记录;

(五)双边协议、议定书或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

19植物、植物产品的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对出境植物、植物产品在其种植地、种植场圃、收获集散地、产地加工厂、产地储存场(库)等场所实施检验检疫,以保证检疫质量和方便货主、服务外贸的一种检疫工作方式。

产地检疫主要是针对有政府间双边植物检疫协定特殊规定的植物及其产品、出境种子苗木以及货主有申请要求的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产地检疫工作基本包括检疫调查、疫情监测、现场检查、检疫监管(包括产地检疫注册、产地兼职检验检疫员管理)等内容。20PQIR的含义及包括的主要内容?

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编制整理的《有关国家或地区入境植物检疫要求》简称PQIR,由于所收集的法规未经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确认,有些内容还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PQIR只是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检疫规定进行介绍和释译,不具法律效力,供参考使用。

《有关国家或地区入境植物检疫要求(PQIR)》主要有以下内容:检疫主管部门、现行法律法规、术语解释、入境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限制和禁止入境物品名单、入境植物具体检疫规定、入境/过境港口、备注、参考资料等。21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定义?

(a)保护成员领土内的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虫害、病害、带病有机体或致病有机体的传入、定居或传播所产生的风险;(b)保护成员领土内的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食品、饮料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所产生的风险;(c)保护成员领土内的人类的生命或健康免受动物、植物或动植物产品携带的病害,或虫害的传入、定居或传播所产生的风险:或

(d)防止或控制成员领土内因虫害的传入、定居或传播所产生的其他损害。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包括所有相关法律、法令、法规、要求和程序,特别包括:最终产品标准;工序和生产方法;检验、检查、认证和批准程序;检疫处理,包括与动物或植物运输有关的或与在运输过程中为维持动植物生存所需物质有关的要求;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以及与粮食安全直接有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

22动植物检疫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检疫处理的原则?

检疫处理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检疫处理的主要方法:

A 除害,即通过物理、化学和其他方法杀灭有害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熏蒸、消毒、高温、低温处理等。

B 扑杀,即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用不放血的方法进行宰杀,以消灭传染源。

C 销毁,即用化学处理、焚烧、深埋或其他有效方法,彻底消灭病原体及其载体。

D 退回,对不愿销毁的检疫物退给物主,不准入境。

采取检疫处理的原则是,在保证有害生物不传入传出国境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能进行除害处理的,尽量进行除害处理;不能进行除害处理或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坚决作扑杀、退回或销毁处理 23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制度?

检疫制度是《动植物检疫法》的基本内容。检疫制度是国家制定的出入境动植物检疫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检疫审批制度、检疫报检制度、现场检疫制度、隔离检疫制度、调离检疫制度、检疫放行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检疫监督制度、检疫收费制度。

24什么是动植物检疫措施?

检疫措施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是为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外贸信誉的需要而规定的手段和办法,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和执行。《动植物检疫法》规定了多项检疫措施,如:禁止入境措施,检疫处理措施,防疫消毒措施和紧急预防措施。25哪些进境邮寄物由检验检疫机构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一)未按规定办理检疫审批或未按检疫审批的规定执行的;(二)单证不全的;

(三)经检疫不合格又无有效方法处理的;(四)其它需作退回或销毁处理的。

对进境邮寄物作退回处理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出具有关单证,注明退回原因,由邮政机构负责退回寄件人;作销毁处理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出具有关单证,并与邮政机构共同登记后,由检验检疫机构通知寄件人。

26是否可以邮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以外的动物产品 ?

邮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以外的动物产品,收件人须事先向国家质检总局或经其授权的进境口岸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27如何邮寄进境植物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

邮寄进境植物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收件人须事先按规定向有关农业或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因特殊情况无法事先办理的,收件人应向进境口岸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补办检疫审批手续。

邮寄进境植物产品需要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收件人须事先向国家质检总局或经其授权的进境口岸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28法定检验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法定检验,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其他进出口商品实施的检验。具体而言,法定检验就是确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其他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合格评定程序包括:抽样、检验和检查;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认证和批准以及各项的组合。

法定检验,是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重心。第一,它是国家管理权的体现;第二,它表现为合格评定的方式,但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活动;第三,它是强制实施的;第四,它是专属权力,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专门行使,其他部门和机构均不为之。

商检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等要求以及相关的品质、数量、重量等项目。” 29对于已加施IPPC标识的木质包装,离境前出口商还需要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吗?

如输入国家或地区已采用木质包装检疫国际标准的,出口商不需要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但应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和抽查;如输入国家或地区要求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的,出口商仍需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30加施IPPC专用标识的木质包装是否需要出具植物检疫证书?

根据植物检疫措施第15号国际标准,采标国家或地区不应继续要求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国家或地区,检验检疫机构将根据需要出具相关证书。31集装箱应施动植物检疫的范围? 凡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出境、过境的集装箱,箱内带有植物性包装物或铺垫材料的进境集装箱,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进境集装箱(含空箱和实箱)均应实施动植物检疫。动植物疫区意指动植物疫情流行,并能通过运输工具将病虫害传入我国的国家和地区。32集装箱检验检疫的目的和内容(一)、集装箱检验检疫的目的

集装箱作为一种特殊的装载容器或运输设备,反复装运并往返世界各地,其结构上有一部分属于植物产品的范畴,因此在集装箱运输中可能带有啮齿动物、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可能带有土壤、动植物残留物和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因此,为防止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通过集装箱及集装箱货物传入、传出,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保证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分别规定了对出入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据部分口岸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来自疫区的集装箱占进境集装箱的55%,进境集装箱带虫率达10%;集装箱空箱带有稻草等植物残留物、生活垃圾和土壤的占40%;在进境的集装箱检验检疫中,检出非洲大蜗牛、谷斑皮蠹、双钩异翅长蠹、菜豆象等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80多种,还从进境集装箱所带泥土中分离出多种线虫,多次发现大量活蟑螂、鼠和成群的蚊等。在对装载出口易腐变质食品的集装箱实施法定检验过程中,发现其中5%的集装箱存在着箱体破损,密封状况不良,箱内不清洁,严重污染及上航次装载有毒有害危险品等不符合装载技术条件的现象和一些欺诈行为的发生。(二)、集装箱检验检疫的内容

(1)集装箱适载性检验

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品的集装箱实施清洁、卫生、冷藏、密固等适载检验,承运人、装箱单位或其代理人必须在装运前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经检验取得证书的方可装运。适载检验内容:箱号清晰、箱体完好、无危险、有毒、有害物品标志;集装箱的活动部分、胶垫、箱门开关和风雨密状况良好;箱内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活害虫、无残留有毒、有害物品;保温集装箱气密和隔热性能良好;冷藏集装箱的冷藏性能良好;罐式集装箱前次未装过有毒有害物品。(2)集装箱检疫

主要是检查集装箱是否来自疫区;是否被人类传染病和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是否带有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有无啮齿动物、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是否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是否清洁;是否带有土壤、动植物残留物;有无废旧物品、特殊物品、尸体、棺柩等;并按规定实施卫生除害处理。集装箱检疫范围为:

1、所有进出境的集装箱都必须实施卫生检疫;

2、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进出境集装箱;

3、带有植物性包装物、铺垫物的进境集装箱;

4、来自动植物疫区的集装箱。33简答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区别?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 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再次,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

第三篇:旅游法规教程教案

旅游法规教案

经济管理系

***

第一章 旅游法概述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熟悉和掌握。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熟悉法的基本知识;

3、掌握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难点:旅游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旅游法的产生及调整对象

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

旅游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旅游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向前发展,既有以经济为目的的旅行经商活动;也有以公务为目的的国事访问;更多的是观光消遣旅行、文化和修学旅行、宗教旅行等。

1845年,库克在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专门从事旅游代理业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游代理商。旅行社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中的这些矛盾、冲突和纠纷日趋增多和复杂化,如何处理和解决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旅游经营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旅游活动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国际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到了一些国家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使他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和调整上述各种社

会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旅游法”的概念出现了。日本、韩国、巴西、墨西哥、英国、美国等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继制定了专门用于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同时,世界一些国家和旅游组织还签订了一批国际旅游公约、条约和协定,使旅游立法工作日趋完善。

二、世界旅游立法概况

世界旅游立法分为国际旅游立法和国内旅游立法。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旅游立法机构,国际旅游立法是各主权国家在不违背国际法的原则下,就其适用的旅游法律规范,按照其意志共同协商的结果,国际旅游法律规范一般是以公约、条约和协定等形式表现出来,根据缔约国家的多少,又分为双边或多边公约、条约和协定等。其适用的范围一般只限于缔约国和承认参加国,不涉及其他国家,也不能侵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国内旅游立法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利益而制定的旅游法律规范,其法律效力仅限于本国国家主权范围内,但其中涉外内容,外国人在该国境内时也必须遵守。

(一)国际旅游公约、条约和协定

1、《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2、《国际航空运输协定》

3、《关于铁路旅客及行李运输的国际公约》

4、《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

5、《国际旅馆业新规程》

6、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犯罪等国际公约。

(二)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立法

1、美国的旅游立法

2、日本的旅游立法

3、其他国家的旅游立法

其他国家也都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本国旅游法律。如1966年巴西颁布了《巴西联邦共和国旅游组织法》,1967年韩国制定了《韩国旅游振兴法》,1969年英国出台了《英国旅游发展法》。此外,西班牙、菲律宾、法国、埃及、瑞士等国也都制定了专门的旅游法。

三、我国旅游法制建设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1、旅游法

2、旅游行业管理法律法规 1)旅行社管理方面 2)旅游饭店管理方面 3)导游人员管理方面 4)出境游管理方面 5)旅游安全管理方面 6)旅游投诉与纠纷处理方面

3、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及作用

(一)旅游法的概念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以旅游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旅游法调整的对象及其作用

旅游法调整的对象是旅游活动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主要有四种:

1、旅游主管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主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2、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

3、旅游企业内部的关系。

4、旅游活动领域中的涉外关系。

(三)旅游法的作用

旅游法明确规定了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保证了旅游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维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旅游法律关系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

旅游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旅游法律规定而产生的、在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与义务关系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现。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

旅游法律关系与其他旅游关系相比较,有下面三个特征:

1、旅游法律关系体现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

2、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旅游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旅游法律关系的存在以相应的法律规范为前提,是旅游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旅游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旅游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是指结成旅游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必要条件,即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在我国能够成为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1、国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2、与旅游业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工商、公安、税务、海关、园林、文物等部门。

3、旅游企业:各类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运输部门;与旅游相关的园林、文物及旅游景点管理部门;邮电通讯、银行汇兑、工艺美术商店等部门。

4、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5、境外旅游组织。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旅游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对象或标的)。在旅游法律关系中如果没有客体,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能够成为旅游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物是指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在法律关系中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一切有形物质财富,旅游法律关系中的物主要指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消费品等。

2、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中主体有意识有目的行为,旅游法律关系中的行为主要有服务行为和管理行为。

3、精神财富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主体从事智力活动取得的成果(智力成果权和知识产权等),如旅游企业的专利、技术秘密、科学发明、产品商标、企业名称标志、管理模式等,都可以成为旅游法律关系中的客体。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

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2、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3、旅游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三、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一)旅游法律事实

旅游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二)法律事实的分类

按照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的性质,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

1、事件

事件是指能够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

2、行为

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能引起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为是最普遍、最广泛的法律事实,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种。【案例分析】

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取消合同并不违法

2006年12月,张先生一家三口人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新年七日游”(2006年12月30日至2007年1月5日),并与旅行社签订了合同,交旅游款21000元。正当他们满怀激情准备出游时,12月28日,张先生突然接到旅行社通知:“因故取消新马泰新年七日游,请速到旅行社领取旅游款。”张先生十分震惊,便亲自来到旅行社,旅行社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

西北近海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波及新马泰三国,当地无力接待只好取消。”并向张先生出示了新闻媒体对此次地震的报导。张先生认为旅行社违约,要旅行社支付违约金,双方争执不下。张先生一气之下写信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旅行社,要求旅行社赔偿他违约金2100元。旅游质监部门经调查,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做出如下决定:(1)旅行社返还张先生旅游费21000元;(2)张先生要求赔偿违约金的请求不予支持。【分析与提示】

这是一起因不可抗力引起的旅游投诉案件,旅游质监部门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旅行社的做出的决定是合理合法的。

本案例提示我们:在法制社会,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既要懂法守法,又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

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因某种旅游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四)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

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某种旅游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发生了变更。【案例分析】

法律关系的变更

某旅行社接受一项特殊的接待任务,与某航空公司签订了一份购票合同,预订50张从沈阳至上海的飞机票,后来由于该旅行团有10位客人因故需要在沈阳延长逗留的时间,减订10张机票,为此该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又另签订了一份购买40张飞机票的合同。【分析与提示】

这是一起旅游法律关系客体变更的案例。法律关系包括旅游法律关系都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种变更是受法律严格限制的。

本案中因旅游团的旅客有特殊情况不能按约成行,某旅行社与某航空公司经协商决定改签了一份预定40张飞机票的合同,这符合法律关系变更的有关规定,所以是

合法的。

(五)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

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某种旅游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 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结束。

(六)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

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对侵犯旅游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依照相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1、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机构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仲裁机关。3)司法机关。

2、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措施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旅游法律关系的法律保护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种:

1)行政措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如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等),可以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做出警告、罚款、停止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2)民事措施。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旅游法律关系中有侵权行为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做出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处罚。

3)刑事措施。人民法院对旅游法律关系中构成犯罪的当事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教学目的:

了解、熟悉和掌握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开办与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等规定。

教学内容:

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因此,旅行社不仅是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且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旅游业规范发展的关键因素。可见,依法管理和保护旅行社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制度和内容。关于旅行社的法律法规有:

1、国务院2002年1月1日起实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

2、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自2001年12月27日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3、1995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 这些政策与法规是管理和保护旅行社的主要制度,是旅行社权利、义务、责任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第一节 旅行社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

2、掌握旅行社分类和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重点:旅行社经营范围

难点: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范围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一)旅行社的概念——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二)旅行社的主要法律特征

旅行社的概念概括了旅行社的法律特征有三条:(性质、业务、目的)第一,旅行社是法人企业。(旅行社应当是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设立的)第二,旅行社是从事旅游业务的法人企业。其旅游业务主要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并接待旅游者,为其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第三,旅行社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二、旅行社的分类及其经营范围

(一)旅行社类别

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将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外商投资旅行社适用本《条例》的其他规定。

(二)旅行社经营范围

1、国际旅行社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2)具体经营范围为:第一,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招徕华侨归国旅游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回内地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第二,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第三,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四,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规定的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五,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入境、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六,其他国家旅游局批准的旅游业务。

知识点:我国出境旅游的指导方针是实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策略。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任何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境内居民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1)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2)具体经营范围为:

第一,招徕组织我国公民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第二,为我国公民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并提供行李服务。第三,其他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与国内旅游业务有关的业务。

3、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仅限于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不得经营或变相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及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赴港、澳、台地区旅游的业务。

第二节 旅行社的设立

学习目标:

1、掌握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及设立旅行社的程序

2、熟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3、了解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和程序

2、难点: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的设立

(一)设立旅行社的条件 1.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固定营业场所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旅行社拥有或为旅行社使用的营业场所。营业场所如果是租用的,应至少租用一年。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传真机、直线电话、电子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联网

条件;业务汽车。

3.有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

国际旅行社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50万元人民币,经营入境旅游业务者,需缴纳6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者,需缴纳10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

国内旅行社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此外,需缴纳1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

二、旅行社的审批

(一)申请设立旅行社应提交的文件 申请设立旅行社,应提交法定的文件:

1.申请书; 2.设立旅行社可行性报告; 3.旅行社章程; 4.旅行社经理、副经理履历表;

5.《资金信用证明》和《验资报告》; 6.经营场所证明;7.经营设备情况证明。

(二)设立旅行社的审批程序

1.“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的领取(审核部门)

(1)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拟设地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签署审查意见,国家旅游局审批。(2)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拟设地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签署审查意见,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批。(3)审核原则(三原则):

一、是否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是否符合旅游市场需要

三、是否具备《条例》规定的旅行社的设立条件

(4)审批期限——《条例》第11条规定: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2.营业执照的领取(工商登记)

审核批准后,应当在收到许可证的60个工作日内,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

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一)分社的审批

1.旅行社的非法人分社——是指由旅行社设立、以设立社的名义开展旅游经营活动、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设立社承担的分支机构。2.设立分社的条件

设立分社应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必须达到年接待旅游者10人次以上;其二,增加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国际和国内社每增加一个分社,分别增加注册资本75万元人民币和15万元人民币,增加质量保证金30万元人民币和5万元人民币。

旅行社对其设立的分社应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招徕、统一接待”。

(二)门市部的审批

1.旅行社门市部——是指旅行社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为设立社招徕游客并提供咨询、宣传等服务的营业点。旅行社不得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以外设立门市部。

(三)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1.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是指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外国旅行社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常驻旅游办事机构。

2.常驻机构的业务活动:根据《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络。宣传等非经营性活动,不能经营招徕、接待等旅游业务,包括不得从事订房、订餐和交通客票等经营性业务。

四、旅行社的变更

1.变更经营范围。

2.变更登记注册地。应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3.变更组织形式、名称、法定代表人,营业场所或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其中,旅行社改变名称或歇业的,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其换发或收回其许可证。

五、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的有关规定

1.设立外商控股旅行社的境外投资方应符合的条件:P21(1)是旅行社或从事旅游经营业务的企业(2)年旅游经营总额4000万美元以上(3)是本国(地区)旅游行业协会的会员

(4)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先进的旅行社管理经验(5)遵守中国法律及中国旅游业的有关规定

2.设立中外合资(外商控股)旅行社中国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P21(1)依法设立的公司

(2)最近3年无违法或者重大违规记录

(3)符合国家旅游局规定的审慎和特定行业的要求。3.设立的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应符合的条件:(1)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2)符合旅游市场需要

(3)投资者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4)注册资本不少于250万元人民币

第三节 旅行社经营

学习目标:

1.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 2.掌握旅行社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3.熟悉旅行社业务年检管理

重点、难点:

1.重点: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 2.难点:旅行社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的经营原则

(一)经营原则(1)自愿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二、旅行社的经营规则

(一)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旅行社应当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超范围经营。根据《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超范围经营包括: 1.国内旅行社超范围经营

(1)国内旅行社经营国际旅行社业务。(2)国内旅行社一种较为隐蔽的超范围经营 2.国际旅行社超范围经营

(1)国际旅行社未经批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例:仅有组织韩国旅游线路的旅行社组织了新、马、泰三国游。

(2)国际旅行社擅自经营我国政府尚未批准的境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务。3.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超范围经营活动。

例:旅行社擅自从事出国劳务、出国留学、出国访问等非旅游活动。

(二)旅行社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旅游业务:(1)假冒其他旅行社的注册商标、品牌和质量认证标志。(2)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称。

(3)以承包、挂靠或变相承包、挂靠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4)与其他旅行社串通起来制定垄断价格,损害旅游者和其他旅行社的利益。(5)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6)委托非旅行社单位或者个人代理或变相代理经营旅游业务。(7)制造和散布有损其他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的虚假信息。(8)为招徕旅游者,向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9)其他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三)旅行社不得向旅游者介绍和提供下列旅游项目

(1)含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内容的。(2)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内容的。(3)含有淫秽、迷信、赌博内容的。(4)含有其他被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的。

三、旅行社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

(一)旅行社的职责 1.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例如:旅游广告宣传“头尾五日游”。

案例1:2003年5月上海某旅行社通过报刊广告推出“老年之福”云南、昆明、丽江双卧5日游,特价1580元(全包)。但当20人的老年旅游团到达昆明后,当地接待社声称对老年团队的优惠政策已取消,要求每名游客补交门票380元,否则不予游览。上海旅行社先垫付门票款,旅游返沪后,旅行社要求老人们补交门票,老人们以旅行社发布虚假广告,以“全包”应当包括交通、住宿、门票等费用为由,拒绝交付门票钱。

2.按约定提供服务

案例:2007年12月22日,赵某等8人在某旅行社签订出境旅游合同,约定2004年1月22日至2008年1月28日7天6夜的泰国(曼巴普)旅游。客人完成旅游返回后,向旅游质监所提出投诉,理由如下:

1、投诉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与行程安排不符:

在签订合同前旅行社向客人出具的行程上显示:1月26日当天的活动为“下午返回市内,晚上自由活动”。在出团说明会上旅行社向客人出具的最终行程同样写明当天活动“下午返回市内”。但由于下午领队将客人带往酒店,而该酒店距市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适逢春节旅游旺季,导游和领队解决不了交通工具,客人无法到市内活动。

2、投诉旅行社安排的酒店不具备基本的住宿条件,违反了合同约定的入住标准:

合同签订前旅行社向客人出具的行程上显示26日入住的酒店是“三星酒店或同级”,而在出团说明会上最终行程显示26日入住酒店是“二星酒店或同级”。

游客投诉称,该酒店无外窗,洗浴条件简陋。没有达到旅行社向客人出示的最初行程中之“三星和同级”的标准。

3、投诉导游无基本的服务:

客人称普吉当地导游行程中无讲解,该导游不具有导游资格。

经旅游质监所2008年5月13日出具处理意见,旅行社补偿每位游客340元,赵某等8人不接受该处理结果,于2004年12月起诉至法院,诉请旅行社赔偿每人2000元。法 16

院经过开庭审理后,做出旅行社赔偿每位原告500元的判决。

案例分析:

其一,关于行程的规范:

签订旅游合同前,旅行社在交给客人的行程显示,26日入住酒店标准是“三星或同级”,而在出发前一天的说明会上发放的行程,26日的酒店改为“P酒店或同级”,虽然该做法符合合同约定,且符合旅行社一贯的操作惯例,但由于签订合同前和签订合同后对此做了更改,造成了客人不满。

本案中合同约定了“(旅行社)对广告、宣传册中提供的行程和服务内容、在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享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调整的权利。”在法庭辩论中,原告指出,按照此规定,旅行社向游客两次发放的行程中对酒店进行了变更,且实际入住酒店达不到通常理解的三星级标准,认为旅行社违反了该条的约定,对行程和入住酒店的调整降低了“广告、宣传册中提供的行程和服务内容”的标准。

旅行社承认下午未返回市内是工作失误所致,但以合同中有“以说明会上所发放的行程为准”的表述为根据,主张酒店未降低标准。

目前旅行社一般的做法都是在对旅游产品宣传时将行程按最佳的线路和标准设计,只在最后增加一条“最终行程以说明会上发放的行程为准”,而旅游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该旅游产品,也仅仅是依靠该宣传行程的介绍,而说明会一般是游客交付旅游费用,在出发前一天才进行,拿到变更后的行程后,难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也是目前旅游合同纠纷较多原因所在。

虽然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中有“以说明会上所发放的行程为准”的表述,但此时已同游客签订合同,若最终发放的行程标准与其他的宣传材料或签订合同时发放的行程相比有所降低,游客完全有理由以旅行社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为由对旅行社进行投诉、起诉。

故旅行社在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过程中,应实事求是,对行程、入住酒店等进行客观描述,并尽量与实际行程相符,若确实有不可抗力等因素可能造成最终行程变更的,一定要在游客签订合同前进行充分的说明告知。

目前旅行社操作中,一般未严格地将行程作为旅游合同附件与旅游合同一并签署,只是作为宣传材料向游客发放,而行程的安排恰恰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建议旅行社和游客都要重视旅游行程的法律意义,在行程上进行签字确认,以约束双方的行为,并在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

其二、关于出现类似旅游合同纠纷的赔付标准问题:

该案在旅游质监局进行调解时,质监局提出按照酒店住宿费每人150元、导游费用每人每天20元进行补偿,旅行社自愿承担一倍的赔偿以弥补由于服务不周给游客带来的不快。愿向每位游客支付340元。

但游客认为旅行社在本案中有欺诈之嫌,需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赔付。但游客未提供支持2000元赔偿金的依据。

法庭根据《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2条:“因旅行社的故意或过失未达到合同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第6条:“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第7条:“导游未按照国家或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标准的要求提供导游服务的,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所付导游服务费用的2倍”;第11条:“旅行社安排的饭店,因饭店原因低于合同约定的等级档次,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房费与实际房费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的违约金,”判令旅行社承担相关责任。

“关于6日未返回市区等问题,双方对此类违约行为的责任未具体约定,相关行业管理规定也没有明确规定,但考虑到被告提供的部分旅游服务确有瑕疵,基于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被告应返还原告部分旅游费用,具体数额法院酌情确定。”

法院最后判决旅行社向每位游客支付旅游费用和违约金共500元。

案例启示:

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以及本案件的判决来看:

目前《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对于旅行社违约向游客赔付的标准较低,导致旅游质监所依据该标准做出的调解意见一般很难被游客接受而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过程中一般依据的是《合同法》的原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条款进行判决,导致法院判决和旅游质监所的调解意见有所出入。

应当讲,本案判决是法院在无具体的行业规定和具体的赔付标准的情况下做出的较为公平合理的判决,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但有关旅游行业的违约赔偿标准,尤其现行的旅行社赔偿标准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已经不太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和旅游行业呈现的多样性的局面,旅游质监所的调解一般无法被旅游者和旅行社接受,导致该类纠纷上升至诉讼的案件增多,浪费了旅行社和旅游者双方的精力,并过多占用了社会的司法资源,建议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尽早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3.提供的服务符合人身、财产安全需要

分析:此案中,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因是旅行社导游对漂流中客人的危险做法没有坚决阻止,即没有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4.按规定收取旅游费用 5.旅行社应与旅游者签订合同 6.聘用合格导游和领队

(二)旅行社的权利

旅行社只有正确行使其权利,才能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利益。旅行社的权利包括如下内容:

(1)旅行社有权同旅游者个人或团体签订合同。在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双方均是平等主体,由此建立的合同关系双方都应自觉维护。

(2)旅行社有权向旅游者收取合理的费用,旅游者有义务支付接受服务后应付的费用。

(3)旅行社有权要求违反合同的旅游者承担相应责任。

四、旅行社的法律责任(了解内容P31)

五、旅行社业务年检制度

1.概念:旅行社业务年检制度——是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对旅行社前一年的业务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对旅行社业务经营状况的分析和对旅行社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检查,找出旅行社业务中存在的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问题,并依法对违法经营的旅行社进行处罚的制度。

2.分类:旅行社业务年检结论分为通过业务年检、暂缓通过业务年检、不予通过业务年检。

3.暂缓通过业务年检的情形

(1)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足条例规定的最低限额的。(2)歇业超过半年的

(3)以承包或控靠等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的。(4)超范围经营的。案情介绍:

2000年1月20日,游客杨某来到了并不具备办理出国游业务资格的某国际旅行社

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该社为其办理赴澳大利亚商务旅游签证。同时,双方还签订了协议书。协议约定:该旅行社在协助游客杨某办理商务旅游签证后,由游客杨某交付该社伍万元人民币费用,另外还要交5000元人民币给该社作押金,待赴澳大利亚旅游考察返回后,凭该社开具的收款收据办理退取押金手续。游客杨某依约交付给该社伍万元费用及5000元押金,于2000年7月3日赴澳大利亚旅游考察,10月3日回国。当其拿着该社的收款收据去办理退取5000元押金手续时,该社却没人接待,负责签约的该社总经理也不知去向。游客杨某到该社的上级主管部门交涉未果,自感受到该社的欺骗,遂到旅游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该社退回5000元人民币押金。

案例评析: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立案受理并查实:

1.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不具备办理出国游业务资格,违反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属于超范围经营行为。

2.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损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应退回其所交的押金5000元人民币。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游客××投诉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旅游质量案依法审理终结后,鉴于该社在经营旅游业务活动中严重违纪违规已被其上一级主管单位责令停业整顿,以及该社总经理已被另立案处理和该社无能力承担退付5000元押金责任的事实,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报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出使用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质量保证金支付赔偿的决定。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示:

旅游者在办理参团出国游时,应对旅行社进行咨询,一定要到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去办理有关参团手续,并与旅行社签定旅游合同,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

(5)未按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养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的。

(6)未按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7)经营过程中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8)有重大投诉尚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

(9)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违反法规、规章行为的。4.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的情形:

(1)拒不按照规定补足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2)未经营旅游业务超过一年的。

(3)国际旅行社连续两年未经营人境旅游业务的。(4)严重超范围经营的。

(5)以承包或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许可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6)连续两年未按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训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的。

(7)发生严重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事件的。(8)拒不参加年检的。

(9)未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致使导游人员私拿回扣,造成恶劣影响的。

(10)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违反法规、规章行为的。

第四节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学习目标:

1.熟悉质量保证金的赔偿工作 2.熟悉质量保证金的审理 3.掌握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2.难点: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概述

(一)质量保证金概念

1.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交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保证金为现金形式,股票、债券、实物等不能作为保证金的缴付和抵押形式。

(二)保证金的管理

1.保证金属于缴纳的旅行社所有。

保证金只能用于旅游质量问题赔偿,专款专用,不能挪为他用。保证金的所有权既其在旅游行政部门管理期间产生的利息,属于缴纳的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比例从其利息中提取管理费。

2.保证金的管理实行“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的原则。3.保证金必须保持满额。支付赔偿后,不足部分旅行社须在60天内补足。4.旅行社终止经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退还保证金。

二、保证金赔偿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情形:

(1)旅行社因自身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旅行社违约

(2)旅行社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旅行社服务未达标

(3)旅行社因歇业、解散、破产或合并后造成旅游者预交旅行费损失。——旅行社预交旅行费用损失(见课本案例P51)(4)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二)不适用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情形:

(1)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2)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人身财物意外事故的。

(3)适用保证金情形之外的其他经济纠纷。(见课本案例P37)(4)超过规定的时效期限的。(5)司法机关已经受理的。

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赔偿工作

1.各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简称质监所)全面负责处理旅游投诉和旅游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并具体负责保证金案件的审理。

2.审理保证金赔偿案件遵循的原则是:(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公正办案,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办案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依法进行审理。(3)办案中,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四、保证金案件的审理

1.质量保证金赔偿条件包括:(1)符合保证金赔偿的范围。(2)请求人是旅游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侵害的旅游者或其合法代理人。(3)有明确的被投诉旅行社、具体的要求和事实根据。

2.质量保证金案件的处理:质监所接到赔偿请求书,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接到赔偿请求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知请求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对符合保证金赔偿条件的,应及时作出受理决定。

处理投诉案件时,质监所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30日内作出调解,促使请求人与被投诉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调解不成,分别做出如下处理:第一,属于请求人自身过错,可以决定撤销立案,通知请求人并说明理由。第二,属于请求人与被投诉人的共同过错,可以决定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各自承担责任的方式,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也可由质监所决定。第三,属于被投诉旅行社的过错,可以决定由被投诉旅行社承担责任。可以责令被投诉旅行让向请求人赔偿损失。第四,属于其他旅游服务单位的过错,可以决定转送有关部门处理。3.知识点:

(1)质监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决定书》通知请求人和被投诉旅行社。当事人对赔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质监所提出申诉。

(2)质监所受理赔偿案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90日内审理终结。有特殊原因的,经上级质监所批准,可以延长审理30日。P39

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一)赔偿标准:

1.旅行社安排不当的理赔标准

(1)收取预付款后,因旅行社的原因不能成行,应提前3天(出境旅游应提前7天)通知旅游者,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旅游者已交预付款10%的违约金。(2)造成旅游者误机(车、船),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并赔偿经济损失10%的违约金。

(3)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2.旅行社因导游违规违约而承担的赔偿标准:

(1)未按国家或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标推的要求提供导游服务的,旅行社赔偿旅游者所付导游费用的2倍。

(2)导游违反旅行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行社应对旅游者进行赔偿:

①擅自改变活动日程,减少或变更参观项目,应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同额违约金。

案情简介: 2007年8月4日李女士一家一行五人报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华东五市+水乡双卧七日游,当日签订旅游合同,8月6日缴纳旅游费2330.00元,缴地接社1360.00元。该旅游团为散客拼团,旅游过程中地接社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也未向旅行社报告,擅自增加无锡灵山、苏州乘船游运河、购买珍珠粉、玉器等旅游项目。另,同团的旅游费分别是:770.00人/元、720.00人/元、和780.00人/元。

赔偿请求:赔礼道歉,退还增加自费项目款和旅游费差价。

处理结果:旅行社退还李女士参加自费项目款400.00元。

案例分析:

该案焦点问题是:导游增加自费项目的费用应由谁来承担;旅行是否应退还旅游费差价。

一、关于增加自费项目的问题。游客抵达旅游目的后,地接社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也未向旅行社报告,擅自增加无锡灵山、苏州乘船游运河、购买珍珠粉、玉器貔貅等旅游项目。旅游合同已经签订生效后,当事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导游人员是经旅行社委派,负责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游览,在游览过程中地接导游员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旅游项目,其行为违反《导游员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之规定,导游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应认定为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自费项目,旅行社应承担违约责任。导游员违反《导游员管理条例》另案处理。

二、关于旅游报价的问题。李女士旅游费850.00元/人,而其他两家旅行社报价分别是770.00元/人、720.00元/人。旅游合同已经签订生效后,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也就是说,旅游者应

当按照合同约定向旅行社缴纳旅游费,旅行社收到旅游者缴纳旅游费后,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行程安排旅游者游览。旅游报价属于市场调节价格,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当事双方签订合同时对旅游价格已经有明确约定,旅游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旅游报价向旅行社支付旅游费,旅行社不承担退还部分旅游费责任。

②违反规定,擅自增加用餐、娱乐、医疗保健等项目,应承担旅游者的全部费用。③违反合同旅程计划,擅自增加购物次数,每次应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的20%。④擅自安排旅游者到非旅游部门指定商店购物,所购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应赔偿旅游者的全部损失。⑤私自兜售商品,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⑥索要小费,应赔偿被索要小费的2倍。

(3)导游在旅游行程期间,擅自离开旅游团队,造成旅游者无人负责,旅行社应承担旅游者滞留期间所支出的食宿费等直接费用,并赔偿全部旅游费用30%的违约金。

3.旅行社因旅游相关部门违约违规而承担的赔偿标准:

(1)安排的饭店,低于合同约定的等级档次,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房费与实际房费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的违约金。

(2)安排的交通工具,低于合同约定的等级档次,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交通费与实际费用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的违约金。

(3)安排的观光景点,不能游览,旅行社应退还景点门票、导游费,并赔偿退还费用20%的违约金。

(二)减轻或免除责任

旅行社在旅游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已采取下列措施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其赔偿责任:

(1)对旅游质量和安全状况已对旅游者做出充分说明、提醒、劝诫、警告的;(2)所发生的质量问题属非故意,非过失或无法预防或已采取了预防性措施的;(3)质量问题发生后,已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的。

(三)不承担责任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旅游者自身原因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六、罚款(了解)

旅行社逾期不缴纳保证金、逾期不补缴保证金差额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整顿或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分。受到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处分的,该旅行社的行政主管单位和法定代表人3年内不得再申办旅行社。

第五节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

学习目标:

1.熟悉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概念 2.掌握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范围、保险金额和索赔等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旅行社责任保险投保范围 难点:旅行社责任保险的相关概念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概述

(一)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制定发布了《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该规定指出: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即旅行杜在组织旅游时,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出境旅游,抑或是国内旅游,都必须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

1.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指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责任的行为。

2.1997年5月13日,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简称《意外保险规定》,有效保障了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减少了由于偶发事故引起的重大投诉。

二、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

(一)投保范围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规定:“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权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行为。”旅行社须对依法应承担的下列责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1)旅游者人身伤亡赔偿责任。

(2)旅游者因治疗支出的交通、医药费赔偿责任。(3)旅游者死亡处理和遗体遣返费用赔偿责任。

(4)对旅游者必要的施救费用,包括必要时送亲属探望需支出的合理的交通、食宿费用,随行未成年人的送返费用,旅行社人员和医护人员前往处理的交通、食宿费用,行程延迟需支出的合理费用等赔偿责任。

(5)旅游者行李物品的丢失、损坏或被盗所引起的赔偿责任。

案例:2002年6月15日,游客王某等人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武当山旅游团。游客们在游览之后回到由旅行社安排的车辆上时,发现放在车上的所有物品均被盗,价值约3000元,游客要求旅行社予以赔偿。旅行社负责人请求保险公司按旅行社责任保险给予赔偿。经调查,导游未提醒游客保管好自己的财务,车上窗户也未关好。游客的损失是否由保险公司赔偿? 分析:①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宜,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本案中,导游没有对妥善保管财务等事宜向游客作出明确的警告和提示,而且没有采取关窗等防盗措施,导游有过程,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②游客的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5条第5规定,因旅行社的责任造成旅游者行李物品丢失、损坏或被偷盗所引起的赔偿,属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所以,旅行社可以就游客的损失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

(6)由于旅行社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7)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约定的其他赔偿责任。

(二)旅游者的义务

(1)旅游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应保证自身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旅游活动。

(2)旅游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应当服从导游或领队的安排,在行程中注意保护自身和随行未成年人的安全,妥善保管所携带的行李、物品。(旅游者个人过错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3)旅游者不应自行终止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

三、旅行杜责任保险期限和保险金额

所谓保险期限,又称保险期间,是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也即保险人依法承担保险责任的期限,也叫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限。《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九条规定“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为一年”。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十条规定:旅行社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下列标准:①国内旅游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8万元,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每个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16万元。②国内旅行社每次事故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200万元,国际旅行社每次事故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400万元。

旅行社组织高风险旅游项目可另行与保险公司协商投保附加保险事宜。

四、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和索赔

1、旅行社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合同内容,与承保保险公司签订书面合同。

2、旅行社应当选择保险业务信誉良好、服务网络面广、无不良经营记录的保险公司投保。

3、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费,不得在销售价格中单独列项。

4、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必须在境内经营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投保。

5、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采取按投保的方式,按照规定,向保险 公司办理本的投保手续。

6、旅行社对保险公司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不行使而消灭。

7、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旅行社应及时取得事故发生地公安、医疗、承保保险公司或其分、支公司等单位的有效凭证,向承保保险公司办理理赔事宜。

五、监督与管理(了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并将旅行社责任保险纳入旅行社年检范围。

(2)旅行社责任保险投保和理赔相关资料的保管。

六、罚则(见课本P46)

第六节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2001年12月12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一、出国旅游经营管理

(一)国家开办出国旅游的方针

出国旅游,广义上也称出境旅游,指持护照和其他有效证件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包括边境游、港澳游和出国游等。前往地区不同,旅行所持证件也不同。根据旅游费用来源可分为公费、自费以及其他三类。

国家针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及其经济实力。参照国际上的一般做法,对开办公民自费出国旅游采取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指导方针。

(二)旅行社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的条件 1.取得国际旅行社资格满1年。2.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有突出业绩。

3.经营期间无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服务质量问题。

(三)出国旅游管理的几项制度 1.总量控制、配额管理制度 2.组团杜审批制度

3.出国旅游目的地审批制度

4.以团队方式开展出国旅游制度——3人以上为团队

二、组团社和旅游者的职责

(一)组团社的职责

(二)旅游者的职责

1.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并服从旅游团队领队的统一管理。

2.严禁旅游者在境外滞留不归。

三、边境旅游

边境旅游,是出国旅游的一部分,指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

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在双方政府商定的边境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其特点是:由特定部门组织;接待对象主要是两个邻近国家的公民;通常有双边协议,并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时间较短,不需要具备亲友提供的担保。

四、自学内容:罚则 本章作业

1.在我国,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应具备哪些条件?

2.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设立旅行社的审批原则是什么? 3.设立外商控股旅行社的境外投资方应符合哪些条件?

4.旅行社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哪些情形应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对旅游者进行赔偿?

5.不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情形包括哪些方面?

6.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不得向旅游者介绍和提供哪些旅游项目?

7.质监所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对旅游者进行赔偿,应符合哪些赔偿条件?

第三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教学目的:

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导游人员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

第一节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1、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

2、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的条件。

3、掌握导游证的性质、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

4、熟悉临时导游证的申请领取条件及程序。

6、熟悉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7、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1)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的条件。

(2)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2、难点: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游人员概念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由上述导游人员的法定概念可见,导游人员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的人员。

(2)导游人员是指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3)导游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服务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1、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第一,国籍条件——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二,学历条件——必须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第三,健康条件——必须身体健康。

第四,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颁发导游人员资格书。”

三、导游证制度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取得导游证是从事导游活动的前提

(一)申请领取导游证的条件和程序

《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

在申请领取导游证方面,本条规定了两个条件: 1.已经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

2.已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

申请领取导游证的前提必须是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从而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在满足这一前提条件下,可以申请领取导游证的人员又可分为两类,即:

(1)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专职导游人员,是旅行社的雇员,亦即旅行社的正式员工。

(2)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人员。这类人员可以是专职导游人员,也可以是非专职导游人员,但他们都不是某一旅行社的正式员工,32

而是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后,如果某旅行社需要导游人员时,可以通过导游服务公司聘用他们。

四、导游证的分类

依据《条例》规定,导游证可分为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两种。(1)正式导游证,亦即导游证。它是指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颁发的导游证。

(2)临时导游证。所谓临时导游证,是指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因旅行社需要聘请其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的导游证。

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具备的条件:

1.准备从事导游活动者具有特定语种语音能力 2.旅行社需要聘请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的。

五、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条例》第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颁发导游证: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3.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4.被吊销导游征的

案例分析:某国际旅行社导游人员王某因过失伤害罪被人民法院审理,因情节轻微,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次年,他在带团过程中胁迫旅游者消费,情节严重,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导游证。之后,王某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后,他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经审核后,没有颁发导游证。你认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做法正确吗?

分析:旅游行政机关不颁发导游证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王某曾被吊销过导游证,已经证明其不适合继续从事导游职业,不符合颁发导游证的条件。

六、颁发导游证的期限及有关规定

《条例》第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收到申请领取导游证之日起15日内,颁发导游证;发现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不予颁发导游证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于符合颁发导游证条件的申请领取者,旅游行政部门逾期不予颁发或不予答复,中请领取者有权依照《行政复议法》向上一级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依据《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同时,根据《条例》规定,对不予颁发导游证的,旅游行政部门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而不得以口头形式通知申请人,或者不予答复。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熟悉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3、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

4、掌握导游人员必须履行的九项法定义务。

5、熟悉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的管理。

重点、难点:

重点:导游人员的权利

难点:导游人员必须履行的九项法定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导游人员作为公民的一员,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权益,这里所讲的导游人员的权利主要是指《条例》规定的权利。

1.导游人员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权

《条例》第十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

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2.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根据该条的规定,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但是,导游人员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2)必须是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才可以行使这一权利。

(3)必须是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4)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

3.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结合旅游行政管理实际,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下列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复议:

(1)对罚款、吊销导游证、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3)认为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4)认为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4.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

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提起诉讼。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行政制裁。《条例》规定对导游人员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主要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吊销导游证等。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旅游行政部门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可以提起诉讼。

(3)对旅游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可以提起诉讼。(4)对旅游行政机关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诉讼。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根据《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职责主要如下:(1)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不得展期。”

(3)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案例:2006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某国际旅行社的正式导游李某,接到一位运输公司朋友的电话,称其手头有一个旅游团,但因没有时间带,希望李某能帮忙做导游以解燃眉之急,并答应给李某导游服务费400元。李某想朋友之间有困难应相互帮忙,再说自己也是闲着,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李某毕竟是从业多年的老导游,对景点讲解轻车熟路,还不时有精彩之处,客人对此较为满意,但在食宿方面出现了问题,住宿标准由原来三星降为二星,饭菜质量也不尽人意。尽管李某极力弥补损失,但也很难令客人满意。几天后,游客向市旅游局质监所投诉了该运输公司及导游李某。试分析导游李某是否有违规操作。

分析:李某虽然是国际旅行社的合法导游员,但他在这次导游活动中未经旅行社委派,36

为帮助朋友带团,属私自承揽导游业务,是违规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400元,罚款1000元的处罚。又根据《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扣除8分。

(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该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案例:2002年5月,山东济南某旅行社接待一个赴西藏的英国旅游团,安排张某作全程导游。5月21日,旅游团在游览布达拉宫时,外国旅游者对雄伟的宫殿和高超的建筑艺术赞叹不已,对中国的繁荣昌盛感慨万千,可导游张某信口开河说:“中国管这么大地方有什么用,向西藏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趁早让它独立或划归他国,没准儿会更好。”在随后的几天游览中,他依然我行我素,发表了很多不服责任的错误言论。后来被中国内地游客投诉到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分析:本案中,导游张某关于西藏的言行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属于违反导游一位的违法行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条例》责令他改正,又根据《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扣除10分。

(5)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着装整洁,礼貌持人,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职业特性)

(6)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一般来说,构成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前,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旅游接待计划执行完毕之前。二是必须是擅自中止。三是必须是彻底中止。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导游活动的中止。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导游人员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7)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8)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9)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管理

《条例》第四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导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案例:日游专业大学生刘某毕业后,报名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未合格。他想到用闲暇时间从事导游工作,于是与某国际旅行社联系,希望能给他带团导游的机会。2001年7月,正值旅游旺季,该旅行社导游不足,便聘请刘某充任导游员。刘某在带团过程中,凭借

自己流利的日语水平及丰富的旅游知识,赢得了游客的好评。但当旅游行政部门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刘某是无证导游,对其进行了罚款1000元处罚。刘某对此不服,认为自己是受旅行社聘用,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刘某的辩解是否成立?

分析:刘某的辩解不能成立。因为刘某未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没有取得导游资格,不具备取得导游证的条件,没有导游证就不是导游,就不能从事导游工作。因此,刘某的导游活动是违法行为,应受到处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条例》对刘某进行罚款的处罚是正确的。

第三节 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及标准

一、导游人员等级标准

导游员等级分为外语和中文两个系列和四个级别,即:特级导游、高级导游、中级导游和初级导游。

1.初级导游。采用考核方式。凡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并取得正式导游证,即可成为初级导游员。

2.中级导游员考核采取考试的方式。其中,中文导游人员考试科目为“导游知识专题”和“汉语言文学知识”;外语导游人员考试科目为“导游知识专题”和“外语”。

3.高级导游员的考核采取笔试方式,考试科目为“导游案例分析”和“导游词创作”。

4.特级导游员的考核采取论文答辩方式。

参加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导游技能大赛获得最佳名次的导游人员,报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可晋升一级导游人员等级。一人多次获奖只能晋升一次,晋升的最高等级为高级。

第四节 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和年审管理

一、计分管理制度

导游人员计分办法实行10分制。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10分:①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②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③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④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⑤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⑥围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8分:①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②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③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④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⑤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拙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6分:①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②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③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或误接误送旅游团的。④讲解质量差或不讲解的。⑤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4分:①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②无故不随团活动的。③在导游活动中末佩带导游证或未携带计分卡。④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和民族民俗。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2分:①末按规定时间到岗的。②10人以上团队末打接待让旗的。③末携带正规接待计划。④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标识的。⑤仪表、着装不整洁的。⑥讲解中吸烟、吃东西的。

导游人员10分分值被扣完后,由最后扣分的旅游行政执法单位暂时保留其导游证,并出具保留导游证证明,并于10日内通报导游人员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登记注册单位。正在带团过程中的导游人员,可持旅游执法单位出具的保留证明完成团队剩余行程。导游人员通过年审后,年审单位应核销其遗留分值,重新输入初始分值。

二、导游人员的年审管理制度

《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审核制度。导游人员必须参加年审。导游人员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对导游人员的年审工作。年审以考评为主,考评的内容应包括:当年从事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情况、接受行政处罚情况、游客反映情况等。考评等级为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年审和不予通过三种。

扣分情况有:一次扣分达到10分的,不予通过年审;累计扣分达到10分的,暂缓通过年审;一次被扣8分的,全行业通报,一次被扣6分的,警告批评。暂缓通过年审的,通过培训和整改后,方可重新上岗。

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

(四)出境游领队证管理制度

根据(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领队人员实行出境游领队证管理制度。

出国游织团社应当为出国游团队安排专职领队,领队为旅行社工作人员,领队应当经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领队证。领队证的有效期为三年。

领队人员从事领队业务,必须经组团社正式委派。领队人员从事领队业务时,必须佩带领队证。未取得领队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出境旅游领队业务。领队人员在从事领队业务时,必须履行以下职责:①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②协同接待社实施旅游行程计划,协助处理旅游行程中的突发事件、纠纷及其他问题。③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服务。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并提醒旅游者抵制任何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本章作业

1.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人员应符合哪些条件? 2.《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哪些情形不得颁发导游证?

3.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但是,导游人员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合同法的概念,目的以及合同法的调整对象

2、了解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掌握合同订立的方式

3、了解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了解合同的效力

4、掌握合同履行的原则与规则

5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的不同情形

6、掌握违约责任的规则原则,熟悉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以及免除违约责任的情形

重难点:

1、了解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掌握合同订立的方式(要约、承诺)

2、掌握合同履行的原则与规则

3、掌握违约责任的规则原则,熟悉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以及免除违约责任的情形

复习提问: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引入: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旅游活动的主体众多,内容广泛,旅游者、旅行社、饭店、旅游购物商店、及旅游景点、景区之间,食、住、行、游、购、娱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合同法来制约和调节。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合同法律知识,对于维护和尊重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旅游活动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过程: 合同法概述

1.1 《合同法》修订

1.2 《合同法》立法目的

1.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合同法》具有鼓励交易的特点。例如:A、合同订立的形式变化;B、合同主体的拓展等。1.3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政府对经济的行政管理关系(如国家预算、GDP的增长速度、政府工作军令状、旅行社的审批等事宜分析)、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如部门承包问题;企业与职工关系问题(企业部门目标责任书、清华大学校方与研究生签定协议书、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关系等案例分析))等不适《合同法》调整。

2、合同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而非人身关系

故“婚姻、收养、监护”等民事协议不适《合同法》调整。(“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3.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合意的结果

合同法调整的合同包括列名合同(15种)与未列名合同(如旅游合同)。1.4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即“法律地位”的平等,其包括三层涵义:

A.身份平等(合同当事人没有高低、贵贱、从属之分。只有身份平等,才能做到法律上事实的平等,但身份平等是历史范畴,随历史发展而发展)B.自愿原则的前提条件(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C.“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

2、自愿原则

即“意思自治”原则,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其基本特点是“自主参与”与“自负责任”。此原则在《合同法》中表现为6个方面: A.缔结合同自愿。B.自愿选择当事人。

C.自愿约定合同内容(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D.自愿选择合同方式。

E.自愿协议补充、变更、解除合同。

F.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自由并非绝对,自愿原则也受限制,一般存在两种情形: A、“缔约强制”(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泛指不特定对象,如厂家出厂产品的

质量合同)B、“强制规范”(旅游合同中的旅游保险、明确服务质量的条款等。如上海旅行社苏州清明扫墓游保险纠纷案例分析)

3、公平原则

即“公平正义”的原则,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一项法律适用原则,可弥补法律的不足。

A.同“显失公平”对照(“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的情形。如甲为乙提供旅游工艺品,一般为预付款形式,后改为定金,而甲为盲人,签字无效案例分析)B.给付等值,合理分配风险和负担(主观等值为主,客观等值为辅(如“定式合同”);在胁迫、欺诈、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由客观等值原则处理)

4、诚实信用原则

即“帝王原则”,贯穿于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甚至合同终止以后全部过程。

例如:在合同的订立阶段,尽管合同尚未成立,但有缔约联系,负有“附随义务”,如果造成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案例:金德说法《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是一种合同前的责任,即合同未能签定导致对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的赔偿责任。如,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隐瞒重大情形或提供虚假情况(旅行社出境代理问题等)。

5、合同效力原则

即合同依法成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注意: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有效。合同订立(3课时)

2.1 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

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整个民事能力制度的基础,包括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a.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c.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2、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a、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岁或16-18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岁以上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岁和完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b、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 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相一致。

3、代理合同问题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代订合同有以下特征: a.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作出。b.代理人向第三人做出。c.在委托授权范围内做出。

即具有权利能力,如法人代表、负责人签订;职务代理签定;授权委托书签订;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用合同专用章签订;用介绍信签订。代理人签订合同必须具有被代理人的代理证明书,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案例:金德说法《浅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问题即广义上的“无权代理”,其具有如下要件:

1、代理人无权代理;

2、存在使相对人确信无权代理人有权代理的理由;

3、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实施的民事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和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4、相对人主观上善意且无过错。

案例分析:1996年9月初,南昌游客师某等39人报名参加当地某旅行社组织的北京八日游,每人交付旅游费用1200元。双方签订了合同,约定:(1)旅途往返乘坐特列车,抵京后专车按至住宿地;(2)在京游览安排4天专用车;(3)在京游览19个景点。9月28日,该旅行社导游凌某陪同该旅游团乘坐南昌至北京特快列车赴京旅游。次日抵达后,该旅行社未安排车来北京站接,该旅游团不得不自乘地铁并步行至住宿地。10月1日至3日游览中,因该旅行社未作周密合理安排,致使该旅游团候车达4小时之久,未能按原约定游览中山公园和军事博物馆。为此,该旅游团十分不满,遂与导游凌某交涉后达成退款协议约定;由旅行社退给该旅游团每人400元。10月5日,该旅游团乘坐北京至南昌特快列车返回南昌。但当该旅游团向旅行社索要退款时,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周某对退款协议不予认可,申明退款协议无效。因此,该旅游团投诉至质监所。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本案中该旅行社是否违约?为什么?

(2)本案中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周某申明退款协议无效,能否成立?为什么?

(3)质监所应当如何处理本案纠纷? d、合同由当事人承担权利和义务

例如企业内部职工签定的职务代理合同、企业内部承包部门对外签定的合同问题。

案例分析:1997年5月,某化工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甲旅行社陈某(以下简称甲社)联系,意欲在同年7月,安排公司员工去青岛游览度假。经协调,5月23日,公司与甲社签订了一项旅游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甲社安排公司35名员工去青岛三日游,并具体明确了旅行交通工具、住宿标准、餐饮标准、游览景点;公司交纳57000元人民币作为旅行费用。甲社在合同上加盖了合同专用章。公司

交纳上述旅行费用,由甲社陈某出具了由其签名的收款收条。此后,甲社即请李某(原乙旅行社职工,以下简称乙社)与青岛丙旅行社(以下简称丙社)联系,落实该旅游团在青岛游览、食宿等具体事宜。李某遂以乙社名义与青岛丙社联系,委托丙社接待此旅游团。同年7月23 日,该旅游团在甲社导游莫某的陪同下,如期出发前往青岛。7月24日,该旅游团抵达青岛,丙社派车至车站迎接。此时,丙社询问甲社导游莫某有无将此旅游团费用带来,莫某称其只负责团,不知晓团费结算。丙社急电乙社催款。乙社复电称李某已于同年2月调离本社,此旅游团与本社无关。丙社遂又急电甲社。甲社复电称负责此团的陈某已于近日调离本社,一切事宜应与陈某联系,本社概不负责。在此情形下,丙社当即决定停止接待,等团费汇到后再行安排。由此,该旅游团大哗,几经联系,由公司电汇57000元到丙社,丙社始行接待。该旅游团回公司后,遂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经查,以上情况属实,但甲社陈某、原乙社职工李某均不知去向。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该旅游团的经济损失应由甲社还是乙社承担?为什么?

(2)该旅游团的经济损失应由甲社的陈某还是由原乙社的李某承担?为什么?

案例分析:某国际旅行社内部“海外部”由李某承包,与游客签定出境旅游合同纠纷案。

2.2 订立合同的形式

1、口头形式

当面交谈、电话联系等口头形式。适用于“即时清结”的合同,如集市现货交易、商店零售等。此形式鼓励交易,但不利于举证解决合同纠纷。

2、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有行载体的形式。常见类型有: a.表格合同

b.合同凭证(车票、保险单、购物凭证等)c.合同确认书

d.定式合同(公证、签证、登记、审批等)

3、其他形式

a.推定形式(如饭店住宿合同问题)b.默示形式(不等于“不作为”)2.3 订立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条款有三种:①主要条款 ②性质条款(合同性质所决定的条款)③约定条款

合同的主要条款有:

1.当事人的名称、姓名、住所。

2.标的 标的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是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没有标的,合同关系也就不存在。标的是合同不可缺少的首要条款。

合同标的有三类:A财务(如购销合同、供电合同等),B劳条(如货物运输合同、仓储合同等),C一定工作成果(加工承览合同等)。3.数量和质量。4.价款和酬金。

5.履行的地点、期限、方式。6.违约责任。

7.解决争议的方法。

案例分析:甲旅行社在结算方式、结算时间以及旅游团返程购票事宜上向对方提出了新要求,而乙旅行社未答复即发团,遭致甲社拒绝接团的合同纠纷案。2.4 合同订立的程序

1、要约

A、概念: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即要约人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主动的意思表示。在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中,称为“发价、发盘、出盘、报价”等。也称“订约提义”。

B、构成要约的条件

a.要约内容必须确定和完整。b.要约必须以缔结合同为目的。

要约是一种法律行为,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成立;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内受要约的约束。例如:

1、要约人不得把同一要约同时向第三人提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形如“一稿两投”问题);

2、要约人一般不得撤回、变更或限制要约,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前,可以撤回自己的要约,但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先于要约到达,或与要约同时到达方为有效;

3、要约一般是向特定的人提出,但也可以向非特定的人提出。

案例分析:陈碧霞与江西乐平市体委的“体育彩票,请勿摇摇摆摆”案例分析。

C、要约邀请

概念: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特点:a.是一种意思表示。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处于预备阶段。b.表达的内容是希望他人向自己要约。(“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本质区别)在发生要邀请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有给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征婚广告案例分析。

种类: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5种形式(《合同法》规定)。而悬赏广告、投标、拍卖、自动售货机等作为要约。

区别:a.、意愿区分确认(当事人实施行为的主观意愿是“要约”或“要约邀请”);

b、主要条款确认;

C、交易习惯确认。

2、承诺

A、概念:承诺是指受约人无条件地接受要约人所提出的要约条款,并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也称“接受提议”。B、承诺的条件

a.承诺必须由受约人做出。

b.承诺必须在要约有效期内向要约人做出。

c.承诺必须与要约内容完全一致(实质性变更即为新要约,非实质性变更承诺有效)。

d.承诺必须表明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承诺是一种法律行为,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一经承诺并送达于要约人,合同便宣告成立。承诺一般不能撤回,如果撤回承诺,其通知应先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时,撤回通知方可有效。

C、承诺的方式

a.通知(明示)的方式(口头、书面形式)b.默示的方式

通过行为本身去表示承诺。默示不同于单纯的缄默或不行动。缄默或不行动是指受约人没有作任何意思表示,也不能确定其具有承诺的意思。默示是通过行为来表示:如交易习惯;要约要求。

案例分析:案例库案例8分析。2.5 格式条款

1、概念: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2、特征:a.单方事选决定性;b.重复使用性;c.书面明示方式;d.法律或事实上的垄断性。(法律上的垄断性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如铁路、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等,享有的经营垄断权,事实上的垄断性如保险合同的订立)

3、利弊:利的方面:a.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b.可弥补法律不足;c.可预测经营成果

弊的方面:可能产生事实上的不公平

4、提供格式条款者的责任(义务)a、遵循公平原则(如旅行社出境旅游7天,国内旅游3天解除合同不承担责任的问题分析);b、履行提示或说明的义务

5、格式条款无效的问题

A、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5类情形)

a、《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5种)①一方经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

b.《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形:(“免责条款”无效的2种情形)①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c.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免除自己责任(如店堂告示、探险旅游安全警示问题分析); d.加重对方责任; e.排除对方当事人的主要权利(如旅游强制购物问题)

B、判定依据(4点)

a.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b.是否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c.是否背离合同本质; d.是否严重背离合同公正原则

6、格式条款争议的解释原则

a.解释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原则 案例分析:案例库4分析。“遥看五指山,俯看万泉河”案例分析。b.解释采用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原则 合同的效力(0.5课时)

3.1 合同生效

1、概念: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表现为:对合同当事人有约事力;受法律保护。

2、条件:a、主体合格(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注意代理问题)b、意思真实(欺诈问题)

c、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注意:“合同成立”不同于“合同生效” 3.2 无效合同

1、概念:指当事人签约成立而国家不承认和不受法律保护,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2、确认机构:只能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确认。

3、确认依据: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e.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如河南方城县永星制鞋厂郭书敏合同纠纷案)

确认无效合同,应掌握以下界限:

a.要分清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进行违法行为的界限。有效合同主要特征是:

合同主体合格;合同内容合法;意思表示一致。反之,则为无效合同。b.要分清无效合同与利用无效合同进行违法行为的界限。无效合同表现为“不依法”;利用无效合同进行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法行为表现为“违法”。c.要分清无效合同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的界限。d.要划清一般利用无效合同的违法行为与经济犯罪。

4、法律后果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折价补偿。3.3 可变更和可撤消的合同

1、条件:(合同成立以后发生,是“可以”而非“应当”)a.必须具有法定事由;即“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b.必须有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或撤消。c.必须是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来行使。

2、法律后果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折价补偿。

案例分析:案例库16分析;王、李耕牛纠纷案分析;“非法人签虚合同,农民获赔偿”案例分析等。合同的履行(1.5课时)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首要表现,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依法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和实现各自权利。合同的订立是前提,合同的履行是关键。4.1 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

亦称“适当履行原则”,指当事人除按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外,还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期限、地点、价金、结算方式等各方面全面、适当的履行。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来完成义务,不能用其它标的来代替合同标的,也不能以偿付违约金、赔偿金来代替履约。

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主要表现为:

A、旅行前:

1、收取费用,不能成行(案例库1分析)

2、收取费用,延误行程(案例库11分析)B、旅行中:

1、降低接待标准(案例库5分析)

2、擅自增减旅游项目(案例库10分析)

3、导游未能尽职(案例库2、7分析)

2、诚实信用履行原则

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履行时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进行。4.2 履行规则

第四篇:动植物检疫总结

第一章

动物:饲养、野生的活动物。植物: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其他繁殖材料。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植物有害生物: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未分部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未分部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植物有害生物。什么是动植物检疫?简述动植物检疫主要目的。

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目的:

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简述我国动植物检疫实施范围。

动物: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动物,主要为种用或饲养的家畜家禽;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伴侣动物、观赏动物;邮寄进境的动物;过境动物、演艺动物、经济动物、展览观赏动物。

动物产品: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境的动物产品,肉类、毛类、皮张;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产品,肉类、毛类、皮张;邮寄进境的动物产品,肉制品、奶制品。植物: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植物,主要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引进的种子、种苗;旅客携带的进境植物,盆栽、观赏树苗、蔬菜种子、果树苗木;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及繁殖材料。

植物产品: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境的植物产品;旅客携带进境的植物产品;邮寄进境的植物产品。

简述当今动植物检疫基本类型。

环境优越型:主要指岛国、半岛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发达国家大陆型:地理位置毗邻的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经济共同体大陆型:地理位置相邻,且构成了经济共同体的国家,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发展中国家大陆型:经济尚不发达的大陆型国家,如中国、印度、智利。工商业城市型: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化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香港。

阐述动植物检疫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法制性:动植物检疫工作开展的依据。

预防性:动植物检疫的核心问题。预警机制:预警名单。

国际性:保障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些国际组织,指定、实施国际公约、标准。综合性:综合的管理体系,管理对象错综复杂,管理手段多种多样。第二章

中国动植物检疫主要法规包括哪些类别?具体法规名录?

检疫范围: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检疫职权问题:检疫机关各项职权,检疫人员的各项职权,如可登船、登车、等级实施检疫,对一些资料具有查看拷贝功能。

禁止进境物:动植物病原体、害虫及有害生物;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动物尸体;土壤。

检疫项目: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邮寄物检疫、运输工具检疫。检疫措施问题:检疫程序,相关检疫措施。

法律责任问题:检疫机关和检疫人员的处罚;被检疫单位或法人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防疫法》《植物检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第三章

检验申报:报检员。截留7天提供证。

什么是检疫许可?主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检疫机构根据货主或者代理人的申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检疫物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包括一般检疫物,禁止进境检疫物,过境检疫物。

避免盲目进境,减少经济损失;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处理与除害处理有何区别?

检疫处理: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

除害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其他方法杀灭有害生物,包括熏蒸、消毒、高温、低温处理等。我国检疫处理宗旨是,在保证动植物病虫害不传入或传出国境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现不合格检疫物,下发《检疫处理通知单》,再进行除害处理。

我国外贸公司拟从美国进口柑橘和牛肉,从动植物检疫程序的角度设想、分析需要经过的步骤以及涉及的单证。

检疫许可—报检—现场检疫—实验室检验

若不合格,下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若合格,下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之后下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之后退运或销毁,下发《检验检疫证书》,提出索赔。

若入境货物无法再口岸落实检验,签发《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调离至货物目的地进行检验,凭《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的第一联办理通关手续。

第四章

动植物风险分析三要素: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风险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是动植物检疫必要措施之一,可预估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确定管制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并提出相应检疫手段以降低预估风险,能提高动植物检疫的科学性透明性,从而较为有效降低动植物检疫对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预知外来风险,进一步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遵守国际规则,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强调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检疫工作水平。

PRA是什么?简述基本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确定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并评价其传入的可能性,同时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起始阶段:

第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第二,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第三,从审查和修改政策开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起始阶段结论:应已查明有害生物本身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阶段:

第一,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中的地理和管理标准。第二,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定殖的可能性。第三,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扩散的可能性。

第四,有害生物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第五:有害生物传入的潜能。风险管理阶段:

第一,形成备选方案清单。

第二,选择备选方案,须考虑的因素。第三,实施后监测和评价其有效性。

为什么要实施预检?预检与产地检疫有何异同?

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监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措施。

共同点:都是针对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的重要检疫措施;都是用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从原产地向外传播或扩散。

主要区别:主管部门不同,针对的原产地不同,针对的疫情不同。

为什么实施隔离检疫措施?

1、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短时间内可能不发病或无症状。

2、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

3、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什么是检疫监管?我国检疫监管方法有哪些?

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以及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疫情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措施。方法: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进行防疫工作指导,建立监管库区,进行疫情监测以及时发现、了解危险性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的定殖和传播情况。

划定疫区目的:有利于控制、消灭检疫对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影响。划定保护区含义:某一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发生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防止被其污染或人为传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调运检疫目的:防止检疫对象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而传播蔓延。运输检疫含义:指对运出县境的动物所实施的检疫。

屠宰检疫含义:肉用商品畜禽在屠宰加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屠宰检疫目的:防止畜禽疫病通过屠宰加工环节而扩散和传播。市场检疫含义:动植物及其产品在市场交易中所进行的检疫。市场检疫目的:防止检疫对象通过市场而扩散传播。

第六章

人畜共患病: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一类动物疫病:具有非常快速的传播潜力,能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二类动物疫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我国对于检疫性动物疫病是怎样划分的?

一类动物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如口蹄疫,猪瘟,牛瘟,蓝舌病。

二类动物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疾病。狂犬病,炭疽,弓形虫并。

三类动物疫病: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疾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一类检疫性动物疫病包括哪些疫病病种?哪些属于人畜共患病? 非洲猪瘟、猪瘟、牛瘟、小反刍兽疫、蓝舌病、鸭瘟; 牛肺疫-丝状支原体;牛结节疹-疙瘩皮肤病病毒;

猪水泡病,可感染人;非洲马瘟,可感染人;

痒病-朊病毒,可感染人;牛海绵脑装病,朊病毒,可感染给人;

禽流感-A型禽流感病毒,人畜共患;

新城疫,人畜共患;

口蹄疫-口蹄疫病毒,人畜共患。

第九章 RNQC::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及种植用植物的预定用途并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家或地区正在受到控制的非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请比较检疫性有害生物与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区别? 类型 分部现状 经济影响 检疫性有害生物 无或极有限 可以预期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存在,可能广泛分布 已经知道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 很普遍 已经知道 官方控制 官方检疫 如存在,目标必须是根除处于特定种植用植物,官方目官方不采取控制措施 或封锁在官方控制之下 标是抑制其危害 针对任何传播途径

只针对种植材料

不检疫

试举例说明检疫性有害生物基本类别?(每类举2例)

检疫性植物病原物:

1、检疫性病原真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大豆疫病菌;烟草霜霉病;栗疫病菌;

2、检疫性病原原核生物:梨火疫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3、检疫性病原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

4、检疫性病原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松材线虫;鳞球茎茎线虫; 检疫性害虫:

1、检疫性实蝇:地中海实蝇;南美按实蝇;苹果实蝇;橘小实蝇;

2、检疫性甲虫:菜豆象;耶心叶甲;马铃薯甲虫;欧洲榆小蠹;大谷蠹;稻水象甲;

3、检疫性蛾类:苹果蠹蛾;美国白蛾; 检疫性杂草:

1、寄生型检疫性杂草:菟丝子属;列当属;

2、有毒型检疫性杂草:毒麦;假高粱;

3、其他检疫性杂草:紫茎泽兰;薇甘菊;豚草。

第五篇:动植物检疫专业介绍

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70406

专业名称:动植物检疫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市场和海关卫生检疫,牢固掌握动物、植物检疫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动物及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动物防疫及疾病防制、食品加工的卫生管理与检验、植物病虫害监测与控制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培养要求

1、主要学习动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病理检验技术、动物寄生虫检验技术、植物检疫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检疫检验行政法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课程。受到动植物检疫技术、监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在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生产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测、评价、监控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知识:

(1)、具有动物、植物、食品科学的有关基本知识;

(2)、具有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检疫的理论知识;

(3)、具有动、植物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动、植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理论知识;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养殖和种植业经营管理以及动物、植物产品加工能力;

(4)、具有动植物分类、对动植物进行剖析及鉴别正常动植物标准的能力;

(5)、具有分离、培养、鉴别患病动植物病原及诊断、防治动植物疾病的能力;

(6)、熟练掌握动植物检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

(7)、具有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的卫生检疫能力;具依据有关动植物检验法规处理患病动物、植物及产品的能力。

四、专业就业方向(领域)

毕业生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高校、研究院所、进出境和国内各级动植物检疫机构、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植物检疫机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企业集团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新产品研制、商品监督检验、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监督及产品质量检测、科技推广等工作。

五、主干学科

兽医学

六、主要课程

主要学习动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动物寄生虫检验技术、动物传染病学、动物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兽医学、药理学、毒理学、植物检疫、昆虫学通论、动植物检疫检验法规、食品加工学、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等课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为30周。

1、植物学教学实习:1周,学习和采集植物标本,识别、分类、制作各种植物标本。

2、组织胚胎学教学实习:1周,掌握动物组织切片的制作程序和制作技术,血液涂片。

3、昆虫学通论、植物病理学实习:2周(各1周)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生长季节到大田、果园、菜地、林地等场所观察病虫害发生规律及调查研究方法,采集标本并熟练识别各类主要虫害。

4、动物病理检验技术教学实习:1周,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病理解剖诊断技术程序。

5、临床兽医学:1周,要求学生掌握动物各种普通常见病的诊断、检验及预防治疗和相关畜产品的卫生管理和处理技术。

6、动物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实习:0.5周,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寄生虫的鉴别方法以及家畜寄生虫的基本诊断技术及食品检验技术。

7、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实习(1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习(1周):熟悉和掌握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室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

8、动物传染病学教学实习:1周(与生产实习同时进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动物传染病的检疫、诊断及防制技术。

9、植物检疫学:1周,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及种子病虫害检疫的基本方法。

10、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卫生检验:0.5周,要求学生到集贸市场、肉联厂、屠宰厂等进行教学参观、样品检验等实践,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的培训和练习。

11、教学生产实习:5周(含动物传染病学教学实习),要求学生到各级动植物检疫监督部门、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防疫机构、动植物检疫站参加动植物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监督、动植物疫病的检疫检验监控、检疫检验技术实践,增加感性认识。实习结束后,写出有一定价值的实习报告。

12、毕业实习:12周,结合生产实践,要求学生到海关、口岸、商检、动植物检疫行政监督检疫机构、食品生产检验单位、农牧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质量技术监督局、兽医站、畜牧场等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到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动植物检疫、畜禽疾病、人兽共患病防治和检疫及畜禽饲养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或跟着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13、配合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其他教学环节中,加大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力度。

(1)1-7学期举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的各类学术讲座,并将其制度化。

(2)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社团活动,深入社会,加强实践。配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习,组织学生搞好专业调查和社会调查,第1-7学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4周。

14、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培养动植物检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15、各学期劳动0.5周,均为分散劳动。

16、第7-8学期安排毕业实习(暑假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八、主要专业实验

动物学、植物学、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检验技术、植物病理学检验技术、昆虫学通论、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植物检疫学、食品加工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临床兽医学等。

据说这个专业现在全国人很少,最好的出路是考研究生,而且很容易考的哦,并且目前考研是一种趋势。其次还可以考公务员,每年都有一些检验检疫机构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学历越高找的档次越高。第三,可以到各个省的,或者市的检验检疫机构,或者林业局,或者病虫害森防站等单位。还可以比较大一点的林业公司或者造纸企业等。

下载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5篇材料]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是指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徇私舞弊,伪造检疫结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动植物检疫......

    动植物检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5篇可选)

    动植物检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朱晓敏研究基础上,本文以矿渣为矿物掺合料,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矿渣掺量以及碱量对合成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强度的影响。以矿渣或沸石为矿物掺合......

    2013版 普通试卷模版建设法规教程B

    座位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教学院2014年度第一学期建设法规教程考试试卷(东城B卷)考试说明: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试卷中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3、总分:100分,考试时......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 第一步:申请单位资格审核 到广东局动植处填写《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申请单位登记表》,并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   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企业法人......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大全)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 第一步:申请单位资格审核 到广东局动植处填写《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申请单位登记表》,并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   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企业法人......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1. 检疫审批:凡输入、携带、邮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繁殖材料,货主、物主或代理人必须事先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报检:输入、输出应检物......

    动植物检疫监督所学习计划

    文章标题:动植物检疫监督所学习计划为了切实提高地区动检所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执法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现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5篇)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D) A、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B、物C、新闻媒体 D、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