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7:3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

第一篇: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

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太杂了,不知道要用什么题目)

(本来想写点有关心灵的东西,多为凑字数,扯着扯着扯到保护环境去了„„总算是凑够3000字)„„„„„„„„„囧„„„„„„

细细品读《瓦尔登湖》,我看见梭罗扛着斧头从他破烂的小木屋走出来,步伐轻盈;我看见他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他的内心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

闭上眼睛,我看见老庄在湖边论道,是那样的轻声细语,仿佛怕吵醒湖里的游鱼,还有那岸上的鸟兽。湖边青葱的树木,因为有了湖水的滋养而充满灵性,它们为各种飞鸟鸣虫提供了安定的家,一切都显得美好祥和。我看见子陵在钓鱼,我还看见季鹰在采摘莼菜。

1845年7月,梭罗抛弃了物质与财富,远离了世俗和尘嚣,只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过起了简单的隐居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简陋,一切又是那么自然。粗衣麻布,陋室破灶,粗茶淡饭,没有浮华,仿佛也就没有了世俗的羁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有人在社会上刚正不阿,艰难的维持自己的原则;有人在世故的环境中圆滑处世混得个“自我感觉良好”,取得自认为的功成名就;有人“大隐”隐于世俗之中,做一个旁观者,隔岸观火;而梭罗是如陶渊明一般隐于山林,道法自然,身心融于山水之间。退隐山林,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然而梭罗是比五柳先生少了一份无奈,也就是多了一份愉悦。梭罗是本着体验和尝试的心态而隐居,陶潜则是官场失利而隐居。但又有谁能说他们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呢?他们殊途同归,在大自然的面前,他们都是孩子,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滋养着他们,洗涤他们的灵魂。《瓦尔登湖》让我懂得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我们不需挣扎,只需在她面前虔诚地生活,拥抱她,亲吻她。

最初读《瓦尔登湖》,便觉得梭罗的自然伦理观跟老庄的“道法自然”有点相似。没有屋子,一把斧头向山林,不必有其他的东西;没有食物,“种豆南山下”,一杆简陋的鱼竿变足以拥有一顿美味;粗衣麻布,何须奢华,但求能给予一点点的温暖。要过河,有人费尽心思造桥,花了许多功夫,最终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过河;有人看下一棵树,疱削琢磨,做出一只精美的小船,放到水里却害怕经不起风浪,遂退而沉思,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过河,是否真的值得以损失一只精美小船为代价。太多的羁绊,让我们失去自由,远离了自然。庄子得到一个大葫芦,便可以凭着它游荡于江河湖海之间——把葫芦绑在身上,无需复杂的工具,精湛的技巧,强壮的身躯,只要浮在水面,何愁过不了河,何须诸多羁绊。

正如我们吃饭——向胃里填充食物,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得以进行,得以燃烧,得以延续。我们却制定了很多死板的程序,怪异的工具,复杂的方法,为的是满足口食之欲,却忘了进食的本质和目的。“人的嘴巴不会使人肮脏,而贪婪的口胃却使人肮脏。”

为了贪婪的欲望,我们无所不用其极,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各种各样,无一不成为我们的桌上的食物。深海的石斑鱼,山间的东北虎,远方迁徙而来的白天鹅„„它们本是大自然的宠儿,却被我们扣上“物以稀为贵”的帽子,加以猎杀。为了贪欲,变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终于,慢慢地,我们终于认识到这不是万物之灵所应该做的,有些人醒悟过来,组织了各种团体,进行了各种游行,做了各种宣传,但地球的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灭亡速度骤减,虽然猎杀不是全部的原因,但利欲熏心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为了口食之欲,许多人已经犯了七宗罪里的两罪——贪婪和饕餮!

是啊!地球的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灭亡速度骤减,人类猎杀它们,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满足味蕾,还用来制造成那些可有可无的诡异的东西。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足够的文明能够纺织棉线,种桑养蚕,还没有毛衣、羽绒服,没有尼龙,涤纶,有的只是唯一能用来保暖的兽皮,而如今,工业文明已经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制造各式各样的衣物。但人类却不能满足,不断追求奢华,整件的皮草,海豹海狮海狗的、老虎猎豹狮子的„„分种类,分大小,分成色,甚至分哪一种动物的稀有程度以此来计量价格。那么残忍,那么血腥,它们都

要被活剥——皮草要整块完整的才能更值钱!为了有象牙雕能装饰房间,野生象群正在减少,多数大象被关进动物园里,看似无忧无语,最终只能是郁郁而终;为了能有珊瑚可以用来做成工艺品,人们潜到海里大肆掠夺,全然不顾那些珊瑚礁几百年甚至更长岁月的洗礼才能形成;为了搭建屋子,为了造纸,甚至是为了生产一次性筷子,森林被残忍地破坏,树木的倒下伴随着哀嚎,人类,听见了吗?大地的呜咽,听见了吗?

“我们为什么总是考虑怎样去得到更多的这类东西,而不能适当、适时地减少一些对这类东西的渴求呢? ”

或许正是有渴求,我们才走到今天,文明依然在不断发展,但谁又能说这是可持续的呢?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亲手将自己埋葬,而现在的我们只是在自掘坟墓。没有答案,只能等待时间的见证!

周遭的环境如此美好,但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看到很多障碍,有障碍就必须清除,天经地义。于是,人类努力改变环境,试图把它改变得更舒适,很明显,我们成功了,我们改变甚至创造了全新的生活环境。但最终却可悲地发现——我们需要费更大的劲,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工业文明带来了高速的运作方式,我们生活的地方从泥土和树木变成钢筋水泥,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正如那清澈的湖水变得不堪入目,许多污染我们还没能亲身感受到,即便是亲身经历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毕竟人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还在不断进化。说得夸张一点——“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真的是习惯就好吗?怕是变得麻木了吧?

我渴望拥有澄澈的瓦尔登湖,她是那样的美丽,美丽到你只要看上她一眼心灵便会得到净化,深深被这种美丽所折服。我渴望跌入她的深邃,在我渐渐习惯那种麻木之前。工业的不断发展,不知道地球上还保存着几个瓦尔登湖!原原本本的瓦尔登湖!充满灵性的瓦尔登湖!

梭罗是幸运的,他来到了瓦尔登湖畔,接受了洗礼。他陪伴着瓦尔登湖经历了春夏秋冬,从春暖花开到秋高气爽,从盛夏清风到严冬飘雪,就像孝子虔诚地陪伴着他那慈祥的母亲。疲于生活的人们啊,你们何不抛弃掉世俗的羁绊,把自己当成悠闲的人,将心置于山水之间,终将发现,之前的劳作都是那么可笑,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大自然。我们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所奴役,在这里却可以做大自然的主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搭一间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融入周围的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烦闷沉郁皆置身外。

这是一种境界,佛家称之为“出世”,正如老子、庄子、陶潜、阮籍、嵇康„„他们都是那样的超然于世。

然而这对于我们却是难以做到的,或者说这样的境界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拥有的。时代的发展,正是有了对物质的需求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领略了瓦尔登湖的美丽,也懂得梭罗的思想,但对于青春年少的我们,这样的闲适,不适合。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为之付出,为之奋斗。如果世界每个人都像隐居于瓦尔登湖的梭罗一样,随遇而安,满足于糟米野菜,世界固然美好,但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拥有工业的文明,并且还在不断加速发展。

工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但也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环境。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其矛盾就像如果没有横流的物欲,人们又如何会觉得梭罗的思想弥足珍贵。

我们不能如梭罗一样隐居,但要懂得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我们或许做不到梭罗的恬淡闲适,但我们可以如梭罗一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细微之处感受她的抚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瓦尔登湖,梭罗的瓦尔登湖!

正如那如诗如画的一汪湖水,我们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需怀感恩之心,在大自然面前多一份虔诚,多一份谦卑。

第二篇:读书笔记梭罗《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 看完整本书,相当于没读一个样子。根本不了解梭罗想要表达什么东西。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收获。

哲学家的思想注定与正常人是千差万别的。一个普通人,怎么能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去一片宁静的湖面选择自力更生呢?但梭罗这位哲学家做了,而且做的很坚决,似乎也得到了他自己想要的一种结果:宁静,安详(似乎却孤独,寂寞)。梭罗视动物为友,视森另如家。他像一只山跳一样快乐的生活着。生活就是这般简单,像远古时期的老祖先们一样,看似与现实社会脱轨,但却真正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才是真的生活。

他的小屋是自己亲手搭建的,他的面包,是通过辛勤的耕种换取的。他融入大自然,自然也乐意接受他。动物也把他当做朋友,小鸟为他歌唱,花儿为他绽放,松鼠也乐得到他的小屋来做客。(思想中自己这么认为)。他的小屋很简洁,自己做的3张板凳,别的好像就没有了。倘若人类来访,是要准备饿着肚子回去的。如果去拜访的人多了,他就在森林之家接待这些来访者,而不是自己的小屋。他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但心灵确实那般的满足。

再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生活仿佛是早就规划好的,没有一丝惊喜可言。我们自认为物质上的满足能够掩盖住精神上的缺憾。看似快乐的生活,又怎么会有“在人多时候最寂寞”的唱腔。当夜深人静,又有谁能够有梭罗一般安详的心呢?那般平静,似

无风的湖面一样。我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的心不能够找到真正的平静呢?哦,不是不能,而是我们不敢,我们被熟悉的生活蒙住了双眼,不敢逃离这个自己划定的熟悉的圈子。不敢去违背我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说白了,就是没有勇气,不用说让我们放下安逸的生活去自力更生,就是让我们一周时间不碰电脑,电话,电视。我们就会“发疯”,我们就会没有办法忍受生活。就会感觉孤单死了,寂寞死了。倘若我们真的这样去做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不敢去尝试。我们是懦夫,是物质的奴隶,是习惯的仆人,是只能仰望精神星空的蝼蚁。

书摘:书中的好句子

1.你们竭尽所能的让自己的生活自由,不要生活得太偏执。

2.当你观望井底时,你会发现大地并非一块连绵大陆,而是一座隔绝的孤岛。

3.黎明将人们带入英雄时代。

4.倘若我们并非被我们自己的生物钟唤醒,而是被所谓的仆人用胳膊推醒的,倘若并非由我们身心的最新力量和内心的呼唤叫醒我们——即没有那飘荡在空中的芬芳,也没有盘旋在天空中天籁般的音乐,而是让工人的汽笛声唤醒我们;倘若我们醒来时并没有获得比睡前更崇高的心灵,那么这样的白天,我们还能称作白天,也毫无期盼可言。

5.一个人倘若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个比他更早,更神圣的曙光

时辰,反而亵渎了它,那他对生命一定是及其失望的,并且正在走向一条深入黑暗的道路上。

6.清醒才是生活。

7.我要我的生活深深地吸收到生命的精髓,我要健强、斯巴达式地生活,以便消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

8.谎话和谬论已被人们尊崇为最完美的真理,而现实却变成虚构的了。

9.因为当初勇敢豪迈的,是他体内的“我”,而今天重新仰望这个形象的是我体内的“他”。

10.我们实际上利用过的,或者说可以利用的时间,既非过去,又非现在,也不是将来啊。

11.很多时候,我们到外面去,驻足在茫茫的人海中,或许比在室内更显得孤独。

12.上帝是孤单的——但是魔鬼肯定不孤单。

13.不要靠眼睛,而是靠双腿来摸索前进。

14.我原本可以发狂地反对社会,但我宁愿让社会发狂的反对我,这样它才是绝望的一方。

15.我们很容易浑浑噩噩地过一种生活,踩出一条熟悉的路。

16.每个人都该将他的事情负责到底,尽忠职守。

17.你可以卖掉你的衣服,但你要坚持你的思想。

18.只有当我们睁开双眼迎接今天,天才会亮。来日方长。太阳只不过是一颗启明星。

19.无论你的生命如何卑微,你都要勇敢地面对它,不要逃避它,更别用恶语诅咒它。

20.一个人如果能够自信地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经营他梦想的生活,他便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成功。

第三篇:《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

“一个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带来心灵的纯洁和净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丰富人的内心。”“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读罢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罗伟大的著作《瓦尔登湖》,作者这两句精辟的言辞一直在我脑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远、风华正茂的梭罗,借来一柄斧头独自一人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几乎不借助任何现代文明的帮助,完全依靠着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换生活了2年9个月。他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努力的写作,终于完成了《瓦尔登湖》。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阅读《瓦尔登湖》,我们时刻感受到作者对湖光山色景物的细致描写;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和小动物的怜爱。由于他对东方哲学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还不时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慧,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邻”等。

当然,他给予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书中对生命、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启发我们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义。“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错误。你纵然是贫穷,也要喜欢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耀在济贫院的窗台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户一样耀眼夺目。”

这样的语句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你对财富观有更深的理解。曾经有一个私企的老板问我,“曾经我以为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就能够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经拥有很大一笔财富,可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感觉出来幸福呢?”其实,金钱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为幸福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满足感,金钱虽然能满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撑我们幸福的原因。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快乐不是银行中的巨额存款、高速跑车和品牌服装,而是家庭、朋友和大自然的美丽。当被问及最重要的快乐是什么时,2000名受访者中有22%的人选择了欢笑,紧随其后的是与知心朋友共进美食(占总人数的21%),拥抱以19%的比例名列第三。其他名列前10位的快乐还有:太阳照在脸上的感觉、读一本好书、沿海难漫步和盖干净的床单入睡,以及看日落、翻阅老照片追忆往昔和闻到刚修剪过的青草的气息。

是的,温暖的阳光与自由的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共有的、平等的,也许是最大的财富。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样:“门前那早春的积雪同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译者徐迟先生这样评价《瓦尔登湖》。朋友,如果你还在为找不到生活的真谛还在追求幸福,不妨在夜深人静时捧着它,像梭罗那样寻找简单的快乐,你的人生会因为简单而快乐!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串联起他在瓦尔登湖畔进行经济实验的始末,留给我无尽的想象与羡慕。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

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3

最近看了一点《瓦尔登湖》,说实话我不是什么文艺女青年。所以这本凑单的书,让我看得着实想打瞌睡。但这书确实是一本经典。

作者说的很多话,都能让我们深思。“人们常常挨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他认为我们原本的生活可以很简单仆实。获取一些生活必要的物品就可以了。不必要花费精神去追求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他这种过于简单的生存方式,我是不太认同的。但我从广义上认同理解他这种道理。生活不能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来让自己满足,而忽略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这个追求的过程所付的成本到最后会超出你的`预期。

我这种想法是不是脱离社会了,才会越来越不现实而偏向于精神化呢?要反醒一下!但如今自己确实有点难以理解现在的状况了。QQ上面点亮的人头攒攒,但多数是显示正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而且有的还是一天24小时在线。我心情特好地跟人打个招呼,留个言,半天,一天过去都没反应。如果不是为了方便与人联系,为什么天天挂上面呢?QQ成了摆设?这也许是个好事,迫使大家联系必须使用通话手段才行。现如今大家的互动都喜欢在微博,微信上了?看来这个时代大家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围观。

“只能在市场的喧嚣中汲取真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句话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每次我都会心生出一丝担忧,因为一打开网络各种真假信息,扑面而来。标题一个比一个吸引、一个比一个惊悚。这世界怎么变成这样了?还是原本就是这么混乱不堪,只是因为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透明度更高了。我担忧我家儿子以后如何应对这样的世界,我担忧我不能教给他分辩真假的能力,因为我也不太能分清了,有些新闻内容已经很颠覆我的以往观念了。

算了,也许我是杞人忧天。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4

《瓦尔登湖》最深得我心的时候是那段最孤独的时光,距离现在已半年的光景,而现在我比过去更享受独处的时光,甚至吝啬于告诉别人这样的独处有多么美妙,好像怕被人知道了,会被剥夺了一样。但我自认为我的这种爱好是最低层次的,我只是大略体会到了这种快感,尚不足以达到哲学命题,而促使我去探索这样的一个鲜有人问津的话题的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关于孤寂的论述:我热爱孤单,我从未找到比孤寂更好的伙伴。

大体上来说,混迹于人群之间,总比在室内独处来得寂寞。思考着或者工作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寂寞的。衡量孤寂的标准,并不是一个人和其同类之间隔了多少英里,真正勤奋的学生,哪怕伸出剑桥学院人满为患的教室中,也必定如沙漠里的托钵僧般孤寂。

梭罗在瓦尔登生活的第一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甚至什么都不做,坐在阳光下,坐在湖边,树木中,从正午坐到黄昏,他把这样坐着但思考着的状态当做是全情投入地观察自己,观察自然的良机。他乐此不疲,从未感到是在浪费光阴。他在这段时间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有一个灵魂的“我”在肉体的“我”之上观察,这样真切而赤裸裸的观察让他成功地对一切行为和后果都淡然处之。梭罗独居湖畔,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他排斥社交,他认为社交过于廉价,我们不得不遵守某套规则,美其名曰礼仪和礼貌,以便能够忍受如此频繁的会面,而不致相互争吵。

我们生活的太拥挤,因袭彼此的生活方式,相互磕磕绊绊,因此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尊重,对所有重要而热忱的交往来说,次数再少肯定也是足够的。据此我便无知地以为他是消极避世的,和中国古代大多数隐士一样,因功名不得而愤世嫉俗,逃遁山林。

第四篇: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第一次听说“瓦尔登湖”四个字是三年前,我的一个研究生时期的同学的博客名字叫“心中的瓦尔登湖”,我最初以为,“瓦尔登湖”是一首名曲的名字,由钢琴或小提琴演奏成的(瞧我这孤陋寡闻)。直到前几天读《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里面一篇文章谈到往事,说热爱往事的人是幸福的,比如梭罗,清澈的瓦尔登湖永远会存在,他可以任何时候静下心来去那里泛舟……我才知道,那是梭罗两年隐居的地方,我才知道了那本书,于是又想起朋友博客的名字,我猜想,那定是美不胜收的一本书,描绘着美不胜收的风景!

于是我去网上搜罗来了这本书,看完序言就深深的吸引了我,那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静下心来感受的书,文字优美而深刻,如果仅仅是单纯的风景,很难成为一种经典,风景里面有了哲学的思考,有了心灵的沁入,风景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了。

昨晚,一个人坐在小卧室的电脑桌旁,静静地,有点迫不及待的读着,确实是迫不及待,凡是与风景无关的文字,我都略过不读,与梭罗一起,我漫步在瓦尔登湖,感受它的寂寞与孤独、感觉它的清澈与平静……真的如同身临其境,似乎能呼吸到那新鲜的空气,似乎能聆听到小鸟的飞翔!

读着,我发现自己的迫不及待是一个错误,如果只有风景,瓦尔登湖也不过是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只有字字品读,才能理解完全属于梭罗的“瓦尔登湖”,它有自己的思考与智慧,它有自然的空灵与生动,这些,离开除了风景之外的其他文字,便只剩下了平淡的优美。

于是,又逐字逐句的品读起来,品读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真想读读英文版的瓦尔登湖,也许我还能翻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因为翻译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创作与解读。

google来的瓦尔登湖风光,算是对文字的一种补充吧——

第五篇: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我在读《瓦尔登湖》时,让我联想到东晋陶渊明的这首诗。中外文人墨客都在借助回归自然来表达向世俗社会挑战的呼声。

爱默生称赞梭罗的生活:自食其力、不拘一格、单纯质朴、深思冥想。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两年两月又两天,这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年,用二十八美元盖了房子,建起了围墙,几乎与世隔绝。本书就是这将这段独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自传体的散文。

梭罗的散文有趣、有活力,充满智慧和生气。从他的年代到我们所在的今天都是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读一读。

梭罗才是极简生活的鼻祖。他在文中这样说:“大多数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谓舒适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必要,而且确实妨碍了人类的进步。谈到奢侈与舒适,大智者的生活相比贫困者往往更为简单,更为朴素。”当今社会过度消费,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在无限的膨胀。而梭罗在两年的生活中将物质需求降到了最低点,把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通通舍弃,重归生活的本真状态。

很多人在读《瓦尔登湖》时,都向往着那座小木屋,向往着这种自然的生活。如果真是把你放到这样的生活里,你是否能做到只吃着简单的面包,自己下田躬身耕作?是否在没有网络的地方生活下去?我们还是不要奢求小木屋的'自然生活,内心浮躁的我们做不到。我们还是先从放下手机亲近自己的家人开始吧,从绿色出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开始吧,从节约用水用电来保护资源的消耗开始吧,让我们对大自然多一份敬畏开始吧。

读《瓦尔登湖》这本书让我觉得晦涩难懂,很多时候我都读着读着睡着了。他每天在居住周围的小树林里、田野里散步,他用自己敏感的眼睛记录着一切。梭罗一直在不停的思考、观察和记录。文字中充满了哲思。这绝对不是一本你简单读一遍就能读懂的书。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

对于梭罗,在松林中漫步是那么惬意,眼前的一切就是一种享受,但对无暇于此的人就是另一种感受了,乱七八糟的枯枝烂叶有什么美可言。就像清楚自己光环加身的人是不同于常人的,不应是迷信,大概是一种幻想,想象力过于丰富的人吧。

柏克农庄是个幽静广阔的地方,有一家人在这里租了田地与破屋,虽然能挣得面包和牛奶及其他一些饮食,可为了这些,他们就要没命地干活,身体能量消耗殆尽就会吃更多的食物来补充,也不是很划算。但这家人还是觉得值得,他们哪里知道自己要负担得到政府庇护的各种耗费。其实不用这样拼命的劳作,他们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只要换一种生存方式,比如垂钓等有趣休闲又能有所收获的方式。生活需要技巧,拼命虽然勇敢,如果不加计算,在生活面前就可能会失败。就连他们的饮水也没有湖水好喝,非常浑浊。

对于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像梭罗那样游荡着生活似乎不值得,但当人看到梭罗眼前的景色,感受在旷野中享受到的美好感觉时,谁还能有什么反驳呢?他无牵无挂,随处为家,按天性自然成长,生命像常年的绿植一样鲜活。在空旷的野外,生活不是枷锁,是休闲游乐,用物质谋生但不为占有物质。世人却把自身包裹起来,锁进了各式各样的屋子里,怎么能不成为生活的奴隶?

人们本该探索真知,洁身自好,寻找自己高贵的灵魂,体验人生的新奇有益的感觉,却每日为生计辛劳,疲惫不堪,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不要用继承下来的旧方式在如今迥异的世界里谋生,在生存面前,人们要勇于探索,向未知领域挑战,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下载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梭罗的《瓦尔登湖》名言警句

    梭罗的名言名句精选 1、 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 2、 我喜欢看到,大自然是如此充满着生命力,......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心灵的归处-读梭罗 瓦尔登湖

    心灵的归处----读梭罗《瓦尔登湖》“在下一个夏季里,我不需要那么多的苦力来播种豆子和玉米,我要匀出精力,用来播种——如真诚、真理、朴实、信心、纯真等等,假如这样的种子还没......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瓦尔登湖》是在5年级,表姐送我的,可是我看得并不是正文,因为它真的太深奥了,我完全看不懂,我看的是书下的注释,这本书中有许多的专业名词、神话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

    做不成梭罗,就做梭罗的邻人吧 顾舒畅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正和同学们在KTV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里一群人围观我拆信封,逐次掏出录取通知书、校长寄语、入学须知„„四下里都......

    瓦尔登湖读后感

    读《瓦尔登湖》有感 上海市民办明珠中学 林江彩 2016年的暑假,天气格外的炎热,即使在北方的老家持续高温的天数也达到了历史之最。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焦虑、烦躁,担心太阳......

    瓦尔登湖读后感

    摘要 书名:瓦尔登湖 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著 戴欢/译 出版单位:当代世界出版社 年代:2003年4月第1版 推荐理由: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的我们,是不是渴望每天和树林湖水打交......

    《瓦尔登湖》读后感

    读《瓦尔登湖》后感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丁丑年)7月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Concord,Massachusetts),父亲是小业主。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