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7:3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今发布——

学生职业梦想榜首:当老师

“当代青少年是拥有梦想并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的一代。”今天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梦想种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环境不同梦想不同

由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开展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样本涉及本市初中、高中、职校和大学的2588名在校生。数据显示,超过9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在被调查者中,他们在中学前平均拥有2.39个梦想,现在平均拥有2.5个梦想。男生在中学前和现在的梦想数量平均值分别为2.12个和2.21个,各比女生少了0.45个和0.5个。上海生源学生平均拥有2.6个梦想,非上海生源则拥有2.2个梦想。而从学校类型来看,重点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憧憬和设想,他们拥有的梦想数量要多于一般中学学生和大学生,这或许与他们所占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和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有关。

初三年级梦想最少

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变化呈“M”状,即初二年级之前的梦想数量逐步增多,到初二年级达到最高值,而在初三年级,青少年的梦想数量骤降到最低,高一年级时梦想的数量又有所上升,达到第二个高点,随后直至成为大学生后他们的梦想数量又在缓慢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随着青少年进入初中,接触的事物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也会越来越多样,而一旦进入了初三面临中考,现实状况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梦想。待进入高中后,他们对梦想的思考又开始增多,只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多样和易变,他们开始思考真正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什么,因而随后的梦想数量又呈下降态势。

主要编织职业梦想

在青少年的梦想中,比例最高的是职业类梦想(55.9%),远远超过了排在第二位学业类梦想(20.4%),而其余几类的梦想比例都不超过10%,这说明当代青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联系更为密切,梦想也更现实、离实现的可能性也更近。专家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鼓励竞争的社会,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我的发展上。

在对青少年的职业梦想分析后又发现,所占比例较高的前九项职业分别为教师(16.52%)、演艺人员(包括歌星、影星等,10.17%)、医护人员(7.5%)、设计类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广告创意等,7.2%)、老板(包括企业家等,5.6%)、运动员(5.1%)、作家(4.1%)、科学家(4.1%)、翻译(2.8%)。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的职业梦想还是比较关注社会地位较高、名气较大、具有创意性的职业类型。本报记者王蔚

第二篇: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报告

2007-01-03 16:21:53 作者:朱虹

为了解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队伍现状,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实际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有效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管理制度,促使志愿者更好的发挥自己在社区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我于2005年3月设计和实施了此次志愿者情况调查。本次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问卷在19个社工站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9份。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基本情况

1、人员配备情况

截至到4月初,上海市19个区县共有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2312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和志愿者的配备比例为1:4.7,从数量上看,距离为每个社工配5个以上志愿者的目标已不远。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42。

2、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性别比例

表1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性别比例

人数 百分比

A女 1358 59%

B男 954 41%

总计 2312 100%

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有954名,占志愿者总数的41%,女性志愿者有1358名,占总数的59%,男女性别比例为1:1.42。

3、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总体学历水平较高,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学历为高中、大专、大学本科的志愿者。

表2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学历分布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

(小时/年/人)

A 初中以下 9 0% 0.77

B 初中 209 9% 20.76

C高中(含中专、职校、技校)626 27% 30.1

3D 大专(含高职)814 36% 31.33

E 大学本科 633 27% 32.36

F 硕士 20 1% 0.79

G 博士 1 0% 0

总计 2312 100%

目前全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有63%左右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学历者为36%,本科学历者为27%。另外有20名硕士和1名博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志愿者的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从实际参与服务的时间来看,目前发挥主要作用的志愿者学历集中在高中、大专、大学本科阶段,为了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还须加强对高学历(硕士、博士)志愿者的招募和培养。

4、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的年龄分布比较合理。

表3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年龄分布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小时/年/人)

A18-25岁 986 43% 33.38

B25-40岁 752 32% 58.47

C40-60岁 456 20% 21.57

D60岁以上 118 5% 11.8

5总计 2312 100%

目前约有75%的志愿者在40岁以下,其中18-25岁的志愿者占总人数的43%,保证了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的活力。从实际参与服务的时间来看,25-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志愿者承担了较多的工作,与18-25岁的志愿者(多数为在校学生)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比较起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志愿者的组成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应成为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同时,60岁以上的志愿者人数虽然只占志愿者总人数的5%,但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将来的工作中,应注重进一步发挥他们人生经验丰富的特点,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5、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来源多样化,形成各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局面。

表4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来源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小时/年/人)

A在职志愿者1425 62% 34.48

B就学志愿者 562 24% 29.96

C社会志愿者 325 14% 20.26

总计 2312 100%

从目前招募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来源构成来看,在校志愿者虽然仍占了24%的比重,但在职志愿者已毫无疑问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占了总人数的62%。可见目前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构成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形成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热心人士共同参与的局面。但因在职志愿者很难保证有效服务时间,目前发挥主要作用的还以在校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居多。

6、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多集中在协助社工组织活动及开展宣传等方面。表5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人数)

在职志愿者 就学志愿者 社会志愿者 总数

教育咨询 136 87 31 2

54心理咨询 201 115 21 337

法律咨询 169 58 21 248

卫生保健咨询 71 22 6 99

就业咨询 148 24 8 180

课业辅导 73 155 8 236

外语培训 38 74 1 11

3计算机培训 75 74 5 154

才艺培训 33 38 6 77

其他技能培训 26 16 3 45

协助组织活动 314 285 78 677

协助开展宣传 228 205 100 533

其他 104 17 50 17

1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多集中在协助社工组织社区青少年活动、协

助开展社区宣传活动方面。提供包括心理咨询、教育咨询、法律咨询和课业辅导在内的专业服务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而在卫生保健咨询、才艺培训、外语培训等技能培训方面,志愿者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7、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途径仍需拓展。

表6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途径

人数 百分比 服务时间

(小时/年/人)

A单位组织推荐 551 24% 29.32B通过大型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 269 12% 36.36

C社会自主报名 139 6% 9.87

D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工作发展 1353 58% 33.37

总计 2312 100%

目前半数以上的志愿者是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工作发展招募而来的,占到总人数的58%,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半年来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了相当的社会影响;通过单位组织推荐的志愿者占24%,这部分志愿者大部分由团区委及其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组成,为社工在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了相当多的帮助;通过大型招募活动招募而来的志愿者虽然人数只占了总人数的12%,但实际服务时间却达到了36.36小时/年/人,可见,高校行、社区行等一系列志愿者招募活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另外,通过社会自主报名招募的志愿者目前所占比例仍较小,需要通过加大社会宣传,疏通和拓展志愿者加入渠道来改善。

二、各区有关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方面的措施

各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让志愿者参加日常的服务外,还在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及宣传手段上进行了探索。如普陀区加强了与大专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的相关专业联系,将社工站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从而形成长期从高校内招募志愿者的制度;闸北区对志愿者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编号,在提供服务前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技巧及专业理论的培训,以便更充分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虹口区建立了自己的志愿者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方便社工在有需求时查阅调用,也发挥了社工站整合资源的能力;静安区在曹家渡街道尝试开展了志愿者小组活动,介绍志愿者与社工、志愿者之间相互认识、沟通,促使志愿者了解社区青少年工作;宝山区则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社会经验丰富的特点,通过发动社区党员与社区青少年结对的方式,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奉献爱心的志愿服务,并发动志愿者参与分析讨论社区青少年动态状况,促进了志愿者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积极性。

三、目前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困难

除四个试点区外,大部分社工站开展工作刚满半年,在初步完成志愿者配备工作后,对整体的志愿者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目前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

1、志愿者目前提供的是无偿服务,完全靠工作热情无法保证志愿服务质量。

2、没有明确的关于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规定,缺乏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纪律的培训。志愿者的专业性不强,保密原则实行的不是很好,服务质量一般。

3、在校志愿者只能在周末提供服务,往往硬搬书本知识,缺乏操作性;在职志愿者则很难保证服务时间。

4、缺少对志愿者进行管理的经验。社工和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成熟,对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好志愿者队伍,认识还不明确。

5、社工能力有限,大多组织志愿者提供短期或一次性服务,缺乏对志愿者工作的长期有效组织。

6、沟通上有欠缺,被服务者往往不接受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对工作缺乏动力。

7、志愿者缺乏身份证明。

8、志愿者若在提供服务时,遇到身体伤害,保险责任的承担问题。

9、志愿者提供的服务集中在协助社工组织活动及开展宣传方面,还需要志愿者提供以下服务:

(1)网络成瘾问题突出,希望有相关志愿者提供专业意见。

(2)长期的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网络知识辅导、就业资源的提供以及互助结对服务。

(3)希望为青少年的家长提供类似教育方式辅导等专业服务。

(4)利用社区志愿者的邻里关系资源或其他社会资源,充分掌握青少年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工。

四、对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1、对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设计专门标志,加强宣传力度。

扩大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队伍的影响,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符号,设计醒目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标志(可应用在徽章、帽子、服装上)是有必要的,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

(2)开辟服务专栏,提高参与热情。

在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专题网页或者中心的网页上开辟志愿者专栏,可提供网络报名的功能,也可以让志愿者发表言论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讨论。

(3)聘请形象代表,形成特色队伍。

可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当志愿者代表,并形成一些有特色专长的志愿者服务小队,利用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12.5)开展宣传,壮大志愿者的队伍,提升志愿者的社会地位,与国际接轨。

(4)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参与宣传。

与区、县、街道、镇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对招募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并积极参加政法委、团市委、阳光中心的各项宣传活动,介绍优秀志愿者的事迹。

(5)明确权利义务,突出奉献精神。

充分尊重志愿者本人的意愿,坚持自愿参加,有效服务,追求志愿服务质量,而不是数量;先注重宣传对志愿者管理的正规化,再强调志愿者工作对社会的意义;先突出对志愿者工作的平台保障,再谈具体工作的开展;招募同时标明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注重突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2、对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组织定期培训,发放工作守则。

定期组织专业性志愿者的培训,并编写发放类似《志愿者工作守则》的书籍给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社区青少年现状分析、志愿者工作任务和内容、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方法、专业伦理、保密原则,人际沟通技巧等。

(2)丰富培训内容,加强专业指导。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市级层面、区级层面多种方式结合的志愿者培训,明确志愿者的服务项目,提供菜单式服务,由志愿者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培训内容,并在培训中结合具体的现实案例,增加互动性,同时在培训后进行一定的考核,加强督导加强对志愿者的指导,使志

愿者培训工作成为持续、长期的系统工作。

(3)提倡“助人自助”,实现自身发展。

培训时要注意将志愿者自身的发展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志愿者追求参与志愿活动时与服务对象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助人自助”,让志愿者感到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服务的经历是一个让参与者不断获得人生感悟的极有价值的实践。

(4)组织相互交流,形成工作氛围。

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教育性与娱乐性活动相结合),进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融洽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社工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更好地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

3、对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1)激励机制:

a)确保志愿者能透过服务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愈大,志愿者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就愈坚定。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服务项目是,一定要把社会需要与志愿者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加有效的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要有效的满足志愿者的需求。如安排活动时关注志愿者自我潜能的发挥,力争做到各尽所能;尊重志愿者的意愿,重新认识维系志愿者参与的有效原动力;创造机会,鼓励志愿者在服务中面对新挑战等。

b)结合服务成效,评选优秀志愿者。

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成效,进行表彰,评选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并寄感谢信给本人及单位。

c)探索筹款机制,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借鉴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建立以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为主的多元化筹款机制,建立相关基金,并结合组织旅游、参加到香港考察等方式实现对优秀志愿者的物质奖励。

d)设立“志愿者服务银行”。

这种储蓄制度是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为志愿者设立志愿服务的“银行账户”,志愿者将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存入“志愿者服务银行”,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的时候提取出来,其他志愿者可以根据他的“银行纪录”,为其提供所需服务。这种方式,一方面能让志愿者看到自己的服务成绩,鼓励他们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它代表着被服务者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一种认可,是对志愿者荣誉的确认。

(2)登记管理制度:

a)探索总分结合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社工自己应掌握一支固定的志愿者小团体,建立小团体联络人制度,有需要时由联络人进行调配。另一方面,社工站层面应定时核实、更新的志愿者资料库,便于调配管理,当社工自己掌握的志愿者无法满足服务需要时,可向社工站申请志愿者帮助,两种管理制度结合,更充分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b)制定服务手册,明确权利义务。

制作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手册。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尤其要注重提前确认志愿者可以提供服务,避免失约现象的出现。同时,志愿者应与社工站签订相应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3)评估体系:建立服务记录卡制度。

志愿者均由阳光中心进行编号,并统一配发《志愿者服务证》和服务记录卡。根据参与服务内容和时间如实填写服务记录卡,并由社工签字确认。每年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成效,对志愿者进行审核,以此作为奖励的依据。

第三篇: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教育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发达国家所推行的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美术和音乐,更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涵盖的戏剧教育课程。下面是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

本文选择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的戏剧艺术教育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访谈调研,发现目前本市中小学戏剧教育正呈现“教学渗透、社团培养、课程教学、工作坊试点”等四种不同的实践模式,由这四种模式分析和归纳而得目前中小学戏剧教育虽然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精英化的倾向,同时戏剧教育的多重功能尚待开发、教育理念也尚待完善。在调查分析的最后,提出“树立全人教育戏剧观念、加速培养戏剧教师、尽快出版规范的戏剧教材” 的建议,期待能够为戏剧教育在中小学的进一步推广做出呼吁和努力。

课本剧扮演、校园生活的舞台呈现、为培养团队精神而鼓励的戏剧游戏,都开始被教育者们接受与运用,以各种方式渗透、参与到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教育戏剧这一概念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引进和推广,校园戏剧活动掀起了一波波小热潮。

本文对上海市的六所中小学和两个戏剧工作室的戏剧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受访对象分别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分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这七所中小学及其区域分布分别为: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上海协和双语学校、民乐学校、育红小学。

通过对访谈的整理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的戏剧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教学渗透、社团培养、课程教学、工作坊试点四大实践种类,并且这四类在中小学中被利用的频率呈依次递减的塔形分布态势。

文科教学的戏剧渗透

所有的受访对象都表示会用戏剧的手段来进行文科的教学。这是目前上海中小学戏剧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注入戏剧元素,让两者互为渗透,达到相关学科教育和戏剧教育的双重目的。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戏剧文学及戏剧元素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课本里的《乌鸦与狐狸》《小马过河》等篇目有故事、有冲突、有动作、有对话,非常接近完整的戏剧。而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相对完善的初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戏剧内容就更多了,《陈毅市长》《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雷雨》《茶馆》《窦娥冤》等剧本涵盖了古今中外最经典剧作家、最经典戏剧作品的最精彩部分。而在英语、德育等其他学科,教师们也会选择情节性较强的篇章来进行戏剧改编,以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戏剧的运用,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角色朗读

这是运用戏剧手段进行文科教学的常见方法。由老师选择课文,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分角色朗读。一般为念读方式,有的教师为节约时间,就让学生站在各自座位上进行;也有一些教师会选择让出讲台的位置作为舞台,请学生于事先背诵后上讲台以分角色对话的形式进行简单演出。

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这种演出缺乏舞台演出基本的场面调度和角色装扮,并非完整的戏剧,但这算是戏剧元素在中小学教学中最普遍的应用。

2.课本剧呈现

课本剧,是指把课文中的叙事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课本剧是戏剧与教育结合的典型呈现。

在调查中,笔者得知《雷雨》《一碗阳春面》《哈姆雷特》《项链》《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在各受访学校的课本剧编演的概率很高。同样的,“课本剧”也是在此次调研中受访者提到的高频词汇,师生们纷纷表示非常乐于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来赋予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在欣赏与体验戏剧艺术之美的同时,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戏剧社团的兴趣培养

几乎所有的受访学校都在课外开设了戏剧社团。据了解,戏剧社团的成员招募过程是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对演戏感兴趣的学生自主报名,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条件确定入社成员。戏剧社的活动全部都在课余时间,每周活动次数一到两次不等,每次活动时间平均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与课堂上不甚成熟的戏剧元素相比,戏剧社团的剧目无疑更加完整、精彩,并且具有更强的艺术性,更类似成熟的戏剧演出。戏剧社的指导老师也大都在学生时代参加过戏剧社团,或参加过相关的戏剧培训,甚至还有科班出身的戏剧专业毕业生。

戏剧社的活动成果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庆、学校艺术节等大型校级活动上进行展演;二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区级和市级的校园戏剧比赛。

从戏剧社指导老师的确定,到成员招募的淘汰机制,再到演出剧目的反复排练,都体现了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另一种精英化的倾向。“精英化”的戏剧教育打造出精彩的校园戏剧剧目,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但这注定了只可能是一小批学有余力或具备戏剧潜质的学生才能享受到的教育过程。同时,也因为其活动并不纳入学校的正规体系之中,所以造成参与学生的流动性较大。采访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表示,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学习强度过大,他们最先考虑的就是让孩子放弃戏剧社团。而那些赞同孩子参加戏剧活动的家长则另有打算:戏剧比赛获奖可能会有利于孩子升学或是申请国外的学校。例如,上海实验学校连续几年聘请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表演系教师担任戏剧指导教师,精心挑选优秀的戏剧表演苗子加以培养锻炼,优秀学生课本剧目《商鞅》《药》堪称专业级水准,而好几个优秀的小演员们也因其戏剧才能和获得戏剧类的奖项,而顺利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中小学戏剧社团的精英化教育,比课堂上的戏剧元素渗透来得更全面、更彻底,它让一部分有潜质的学生很早就领会到戏剧的艺术性和舞台表演的魅力,为优秀校园戏剧剧目和戏剧新苗的挖掘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教育讲究的是“有教无类”,如何在普及教育阶段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戏剧教育,如何充分保留戏剧艺术的艺术性、教育性和普遍参与性,挖掘出戏剧教育与学习生活更多的关联,这也是中小学戏剧社团“精英化”教育有待思考和权衡的一个问题。

戏剧学科的课程打造

戏剧学科的课程打造,是指在中小学中开设戏剧艺术教育专门的课程,把戏剧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就和中小学中有规定课时保证的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一样,当戏剧课成为学生必修的科目,会有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个领域,也会引起更普遍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专门开设戏剧课程的中小学很少,且大多集中于民办和国际学校之中。

XX年起,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正式开设艺术拓展综合课程。校方把艺术类课程分为声乐、戏剧、舞蹈、外国音乐、民族音乐共五大门类,每门课程都引进了该专业的艺术教师,包括戏剧表演系本科毕业的戏剧教师参与到中学的课程教学之中。五门艺术拓展课程中,声乐、戏剧、舞蹈均属于表演实践类,外国音乐与民族音乐则被分到艺术文化欣赏体系中,但校方还是规定这两门课程的选修学生必须分别学习口风琴和陶笛,也就是保证了所有艺术门类选修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表演实践技能。

据了解,世外中学现有六、七、八、九共四个年级,每个年级11个平行班。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学习中,必须每学年都挑选一门艺术拓展课作为必修课程,且每年不可重复。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前三年可以修习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课程,每门艺术学科的修习时间为一整学年,每周行课1课时,每课时40分钟。等到了九年级,学生可以在前三年选过的三门学科中再重复选一门进行精读修习。

据该校戏剧教师介绍,她的戏剧班每学年每个年级的选修人数在20—30人,由学生在校级网络选课系统中自行操作,没有额外的面试筛选。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戏剧课被她称为基础训练,主要教授与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一系列戏剧舞台实践相关必修内容;而她把九年级的班级称为进阶班,这个班每年固定招学生20人,全部都是前三年选修过戏剧课的学生组成,教学目标是在舞台上完成合格的戏剧表演。

该教师还为本调查提供了基础训练班和进阶班的课程大纲。戏剧基础训练课程大纲共分为四个单元,设置四个主题,涉及的表演技能分层递进。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实践训练之前还会有戏剧游戏环节和戏剧常识讲授环节。

而对于进阶班,由于选修的学生已经受过一年的戏剧基础训练,并且也有兴趣、有意愿进一步学习戏剧表演,所以指导教师会为这个班设置两个戏剧表演任务:一是校艺术节上完成一个经典戏剧片段的演出,二是设计戏剧工作坊,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参与到戏剧创作的每个环节,从无到有呈现一个反映校园生活的戏剧小品。

分析世外中学戏剧课程大纲,不难发现这个表演训练体系与高校表演系的基础训练课程基本相似。可见,这种表演实践的训练方法是以培养舞台上的合格演员为目标的,只是在世外中学这种专业演员的入门训练很好地体现了戏剧教育的普及性,每个愿意上戏剧课的普通学生都自主接受,并能够在接受专业的戏剧表演训练后于演讲、交际、即兴反应等方面体现良好的进步。

同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在戏剧课上最喜欢的环节不是照着剧本演戏,而是每一次正式上课前都会进行的戏剧游戏和即兴小品。对青少年来说,戏剧游戏和即兴小品都是没有剧本的表演,是一种本能的自我呈现的表演。在这两个环节,学生的热爱并不是戏剧表演本身,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工具,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宣泄青春情绪的一种媒介。

教育戏剧的初步参与

上文所提及的课本剧、戏剧社和戏剧课基本涵盖了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的绝大部分实践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每一种都是对于戏剧教育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在戏剧教育的研究领域,这三种模式本质上都属于剧场教育的范畴,主要关注的是纯粹艺术技巧的训练,如表演技巧、声乐演唱、戏剧编导等,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戏剧人才、完成完整的戏剧演出。

在西方戏剧教育的研究中,除了剧场教育,还有教育戏剧这个范畴。与剧场教育相比,教育戏剧更多的是寓教育于戏剧艺术的表现过程之中。它的教学重点不是戏剧技艺,而是要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日常生活,用自己的阅历、经验、记忆来判断和确定戏剧人物的选择,从而完成表演任务。表演的结果并不重要,表演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洞察和认知他人、自我与社会。

近年来,教育戏剧从西方被引入中国,在一线城市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引发不小的探讨热潮,同时也在一些专业志愿者的探索之中,以各种形式默默地进行实践试水。

1.创新戏剧探究课形式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和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是目前上海少数两家把教育戏剧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市三女中于XX年开设相关课程,而进才北校则是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合作实验学校,早在XX年就开始进行教育戏剧的试点。两个学校都把该课程当作创新戏剧探究课,分别在高一新生和初一新生中全面铺开。市三女中是每周1课时,行课40分钟;进才北校是每周2课时,行课80分钟,总共历时都是一个学年。

根据进才北校相关教师提供的课程大纲,我们会发现教育戏剧的课程设置与世外中学戏剧拓展课有着较大的不同。

与世外中学的戏剧拓展课相比,进才北校的教育戏剧课程大幅减少了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表演基础训练课程,对于经典戏剧片段的编演也几乎没有涉及。而戏剧游戏的内容大幅度增加,其演示内容更多地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联,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被大幅减弱,更多的不是决断者,而是学生表演与相关思考的引导者。

2.教育戏剧工作室的公益推广

教育戏剧在上海尚属于新生事物,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只有上述两所,其余更多的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短期介入到中小学教育实验当中。这种推广大致有两类:一是承接短期的定期培训和演出;二是配合社会团体的公益慈善推广。

首先,承接短期教育项目的定期培训和演出。每年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会有一些专题教育的短期项目,项目推广过程中会有戏剧演出的子项目。例如,上海应戏剧工作室于XX—XX年间承接了上海市松江区和嘉定区教育局关于个人卫生推广的教育推广项目,以教育戏剧的理念设计与“勤刷牙”“勤洗手”等有关的短剧小品在区县所属20多所小学中上演,共计60余场。这样的宣传短剧带有教育戏剧的元素,改变了观演壁垒分明的戏剧模式,增加了大量问答互动内容,颇受小朋友们的好评。

另外,上海戏剧学院的希望彩虹教育戏剧发展中心多年来始终在上海偏远郊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当中开展免费的教育戏剧推广和关怀活动。这些活动并没有通过学校,而是通过社会公益团体来展开。如在宝山区和嘉定区的一些城中村,戏剧教师每周六上午会在村子里废弃的场地上开设教育戏剧活动,就像爱心学校那样,把缺乏家庭关爱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从家里、街头和网吧中聚集到一起,参加戏剧游戏和故事剧场,以戏剧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诊断和辅导,并丰富这些孩子的课余生活。

此次调查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到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地在教育过程中添加戏剧的相关元素。并且,可喜的是,已经有部分中小学把戏剧纳入教育课程之中,把戏剧和美术、音乐并列,传统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被正式地拓展。但同时,戏剧教育在上海尚属新兴领域其推广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发展的倾向值得关注和探讨。

戏剧教育的优势已被认可

此次调查中,受访师生普遍反映戏剧能够辅助文科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而开设专门戏剧课程的学校领导也表示,戏剧课的开辟是成功的、受到师生欢迎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还表示戏剧应该像音乐和美术一样,被纳入上海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艺术课程体系之中,这是发展的趋势。

此外,戏剧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良好作用,也被普遍认可。对于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上海中小学生来说,戏剧排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每一次的戏剧编排,每一个道具的设计制作,每句台词每个动作的设计调整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也有很多学生表示,在上了戏剧课后,他们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言、演讲,较自如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并且还能注意仪态和措辞。而青春敏感期的中学生们还把戏剧表演当成释放情感和学习压力的工具,他们需要这种情感宣泄来调整和认知自我,同时还能增强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而提出不同意见的声音来自于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当他们在面对孩子沉重的学业竞争压力的时候,和语、数、外等主课相比,戏剧和美术音乐课程虽然重要,但关键时期可以被放弃。而那些愿意让孩子接受戏剧教育的家长大部分都有以后让孩子出国念书的打算,因为“国外的学校不仅看成绩,还看学生是否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见,戏剧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推广和普及是个长远的历程,不仅要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还要让并未接受过戏剧教育的家长们也认可其重要性,并且如何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多年博弈中获得发言权,戏剧教育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课堂戏剧的多种功能尚待开发

虽然课本剧已经普及到受访的所有中小学校,但是大部分学校对于课本剧的功能开发,依然呈现一定的局限,课本剧的教育功能、交流功能、激励功能都尚待开发。

首先,涉及学科单一:目前,课本剧涉及的学科多为语文科目和英语科目,绝大部分的课本剧都是以语文、英语教材为基础,选择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通过种种戏剧技巧加以呈现,让学生看了这些演出后借助形象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但是,如果能更多地开掘戏剧的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戏剧的“体验式的学习情境”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戏剧元素如角色扮演、旁白与对话、道具音效等手段,能变平面的书本为立体的戏剧情境,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中自我认知、自我学习。可见,如果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辅助理科教学,就能突破枯燥的语言和公式实验的瓶颈,把数理化也变得生活化、大众化。比如若能以年轻的科学家牛顿为主角设计一系列故事以阐释力学定律,这种设计应该也比反复背诵公式要有助记忆得多。

其次,即兴互动的缺失:目前的课本剧依然是以最终的舞台呈现作为目的,但如能对课本剧排练的过程加以开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课本剧排练其实本身就是一套即兴式的、反省式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以后,并不会提供完整的、严格的剧本供演出使用。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做即兴发挥,教师再即兴回复,学生可能会成为整个场面的主导者,对于下一步的剧情,师生会通过协商来进行下去。通过反复即兴的讨论和体现,增进学生对相关议题的深入了解。

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的两极分化

普及教育,是指放低教育对普通大众的门槛,使全民教育的程度普遍提升;而精英教育则特别看重受教育者的能力,强调其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有机会受到精英教育的对象比普及教育的接受者要少很多。普及教育是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而精英教育则更加强调在某个领域的研究能力。

目前的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也在较大范围内呈现出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两极分化的局面。

在课本剧普及的中小学文科教育中,教师通常会把戏剧当成传播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几乎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机会在课本剧中演出一个角色,或是分到几句台词。但由于课本剧的指导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戏剧的训练,所以课堂戏剧往往会出现只会重复一些文学的片段或是无法完整呈现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使课本剧缺乏完整的戏剧性,因而无法彻底贯彻戏剧艺术本身的教育功能。

而精英化则是一些学校或戏剧社团挑选少数经过表演技艺的基础培训的学生,让他们可以有能力在舞台上塑造完整的角色形象、完成合格乃至优秀的舞台表演。但这种开小灶式的精英化戏剧人才培养,忽略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和开放性,偏离了戏剧教育的初衷。

如何调整戏剧教育普及的领域,改进戏剧教育在中小学中推进的方式方法,改变“漂亮灵活的孩子才能去演戏”的传统观念,更良好地运用教育和戏剧的互动关系,保留普遍学生的集体参与性,是戏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戏剧教育教学目标尚待探讨

笔者根据调研所获得的戏剧教育教学目标大致总结如下:完善艺术课程体系、辅助学科课程教学、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普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同的教学目标造就不同的戏剧教育实践模式。较大的分歧在于:戏剧教育到底为了培养学生的才艺还是修炼其素质?

无论是世外中学的戏剧艺术拓展课还是进才中学北校的教育戏剧游戏,我们会发现戏剧的基础训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重复性,而学生在两种戏剧教育实践模式中都收获了素质能力的一定提高,例如他们的自我表达都更自信了、团队精神都变强了、情感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和宣泄。然而,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戏剧教育课程都会培养出好的演员:一个是在舞台上的自信,而另一个则是掌握戏剧手段来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是一个演员从本能表演到自觉表演的过程,也是戏剧教育渐渐离开艺术探索的领域,不断走向社会化的前进方向。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倡导“全人教育”,是塑造整个人品德、思想、创造力和人格,而绝不只是单纯地掌握知识。长久以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孩子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造成创新思维的缺乏和为人处事的拘谨。所以,戏剧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一种突破传统观念的工具,把学生的单方接受变成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把戏剧艺术基础的声、台、形、表变成学生传达思想和认知的重要媒介。

当然,以才艺表演为目标的戏剧教育和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的戏剧教育,这两者绝非矛盾或替代的关系,这两者完全可以齐头并进、百花齐放。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阶段,笔者期待戏剧的教育功能能够被更多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认知、接受、尝试、开发,那么中小学的戏剧教育必定会渗透到更多的学科教学和教育环节之中,戏剧也会给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修炼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惊喜。

传播戏剧艺术的“全人教育”理念

英国戏剧教育学家乔治尼兰德兹说过:“一个理想的戏剧教育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需要把王冠取下来,静静放到椅子上然后与学生说,这里并不需要国王,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并承担责任,一起探索、学习和发现。”

这种戏剧教育的观点,提倡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教师是学生探索戏剧、探索世界的同路人,而非灌输者。这和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老师指导学生上台演戏的戏剧教育截然不同。当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最终的舞台呈现,而是把各种教育理念和知识传达融会于戏剧手段之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戏剧教育的天地将变得非常广阔,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也已经远远大于单纯的艺术熏陶。

从根源上来说,戏剧教育等于“全人教育”,这种理念在中小学教育对戏剧的认知中,并没有普及。老师、学生、家长对于戏剧教育认知的局限性,会无法真正落实戏剧教育真正的教育目标,从而造成戏剧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出现一定的偏颇。如果能增强对于戏剧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增加对于戏剧教育手段对于学生人格培育确实有效的成功案例的展示,从微小的试点做起把辐射面扩大,那么全人教育的戏剧观念将会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依然尚在起步阶段,前路探索将是挑战与收获并重。

培养戏剧教师

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戏剧专业教师资源严重匮乏。除了少数开设专门戏剧课程的中小学聘请了专职戏剧教师,其他大部分学校的课本剧与戏剧社的指导老师全部由文科教师兼任。一旦遇到戏剧竞赛、艺术节等演出任务,学校会另外聘请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老师或艺术高校专业人员协助完成相关演出。这种专业指导绝大部分在特定任务结束以后也不会再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推广戏剧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应该大力培养第一线中小学专职戏剧教师。

戏剧教育更注重戏剧实践的过程,戏剧游戏的开展、戏剧方法的倒入、戏剧情境的构建等才是戏剧教育的核心,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得以进行。戏剧教师要负责在戏剧活动中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诱发建议、厘清规则。同时,他们还是戏剧课程氛围的营造者,要有足够的感染力和组织技巧,能运用戏剧游戏或戏剧活动营造恰当的戏剧气氛,还需要有汇聚参与者注意力及把控戏剧活动节奏的能力。

以上这些要求,对于非戏剧专业背景出身的文科教师来说,要完全践行并非易事。所以,建议从专业戏剧院校引进受过戏剧科班训练的毕业生或是对文科教师加以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加长期的戏剧教育培训。通过不断的戏剧教师工作坊课程的训练,来促成戏剧教师的成熟。如果能够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戏剧教育推广就有了深厚的基础。

出版戏剧教材

目前,无论是课本剧改编还是戏剧教学课程大纲的编写,每个学校都处于各自为战的“打游击”状态。甚至每个学校每个学期推行的课程内容都在不断调整,随意性较大。且另有一些学校对于戏剧教育课程表达出“有心无力”的态度,不知如何着手。

如果要进一步推行戏剧教育,建议尽快编写一套通用于中小学、具有普适性的戏剧教材,这将有益于戏剧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推行。

戏剧教材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经典编排,把语文课本中的《雷雨》《一碗阳春面》《威尼斯商人》《小马过河》等经典戏剧片段由专业戏剧教师进行编排、演出并录像,同时配合比较详细的编排准备过程文字,制成光盘进行投放。这些“样板片段”可以让那些对戏剧教育没有经验的中小学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对舞台设置、演员表演及戏剧编排达成最初的实践积累,并逐渐熟悉戏剧、熟悉改编、熟悉舞台。

其次,是配合这些经典片段进行基本戏剧常识以及舞台表演实践内容的文字讲解,让初入门的师生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基本的戏剧理论认知,了解戏剧的基本方法。

最后,罗列实用的戏剧游戏及其较详尽的操作方法,帮助教师通过戏剧游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征、心理以及潜质,从而通过戏剧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旦有了相对统一的中小学戏剧教育教材,不但能够让所有的普通中小学都有能力走出戏剧教育实践的第一步。对于推广和研究者来说,也有了一个可供调查、研究和改进的基础蓝本,对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全面开展也有很大的益处。尽管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在上海的中小学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无论是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还是培养理念上依然处于草创阶段,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重。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戏剧会成为一门艺术必修课进入到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我们期待会有更多专职戏剧教师带领更多的中小学生领略戏剧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艺术的体验,更多的是把戏剧当作媒介和工具,让青少年借助体验戏剧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冲突、理念和情境,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完善创新思维。

第四篇:xxx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调查报告

xx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调查报告

一、xx基本情况:xx位于xxx。Xxz镇(村)县、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常住人口xx万人。

二、xx青少年基本情况:2011年10月13日-20日,为全面掌握和分析xxx农村青少年思想状况及违法犯罪情况,xx综治办抽调xx名干部组成专题调研组,并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走访了xxx个行政村两个社区,摸底调查出16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共xx人,其中在本市区内就业xx人、在家待业或务农xx人,因市内劳动力接近饱和而外出就业xx人、在校xx人、出国xx人、参军xx人、收监xx人、过世xx人、在逃xx人、劳教xx人、留学x人。

近年来xx青少年违法犯罪10人,犯罪趋势逐渐递减,三、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一)、主观因素。

一是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陷入误区。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容易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容易受外界原因激情冲动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二)、客观因素。

(1)青少年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力日益薄弱,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到外地务工。在外容易受到环境及周边人员的影响,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身边教育。由于征地、拆迁造成农田减少等原因,许多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及闲散青年真多,缺乏父母的管教,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又易受到他人的教唆。

(3)社会大环境影响。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结构变动,造成就业、就学、福利、娱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干扰社会生活。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少年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

四、提出遏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办法、对策

(一)、向镇农民及村民开展法制宣传,是家长有一套合理的教育方法,并充分发挥村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1、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交友的情况,及时与学校的沟通。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召开的不定期家长座谈会,听取孩子的近况并积极的采取适当合理的措施。

2、村委会要关注、关心“留守孩”。据不少犯罪的青少年讲: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有过被遗弃的感觉,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定期组织活动让农村中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同孩子一起参加互动,加强与子女感情的交流,共青团成员、村妇女主任、村治保主任可组织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参加,相互间进行生活帮助及感情交流,必要时请班主任对“留守孩”倾注更多的关爱,尽量使其融入学校大集体。

(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德行。

1、教师教育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奖励美德,教师可采取适当合理的惩罚手段。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2、学校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请进来(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法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三)、采用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1、在法律救助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加强社会保障力度。

2、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镇派出所不定期对校园周边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并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

3、加强挽救已失足的农村青少年,对判处非监禁刑的青少年,组织其参加农村或村委会的义工、帮工、法制学习等各种活动。

(四)、针对农村青少年数量多,而职业教育又较为薄弱,农村青少年就业时都缺少一技之长的现状。采取以下措施:

1、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用丰富的内容吸引青少年,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

2、积极为青少年创造条件,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定时、定点开设讲座,利用假期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

第五篇:上海市家政现状

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上海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上海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13-2010-2013年上海家政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2)上海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14-2010-2013年上海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二、上海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上海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至2013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1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5.1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9.62万人,出生率为8.18‰;死亡12.57万人,死亡率为5.24‰;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4‰。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0.52万人,出生率为7.39‰;死亡11.65万人,死亡率为8.19‰;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

家庭户规模方面,2010年上海家庭户户数为825.33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92.8%(集体户占7.2%),比2000年增加了295.42万户,增长55.7%,年均增长4.5%,而同期人口年均增长为3.4%,年均户数增幅高于人口增幅1.1个百分点。

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为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居创造了条件,两代户及以上的比例从1982的超过80%,减少到2010年的50%左右。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3.6人下降至2.5人,平均每户拥有2.04间房间,接近人均一间房间。

图表15-2010-2013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6-2010年、2000年上海家庭户户数及人口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7-1949-2010年上海历年家庭户规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上海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3851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8元,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8155元,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25元,增长11%。

图表18-2010-2013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图表19-2010-2013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3)上海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上海市保守计算有近113.7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20-2010-2013年上海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上海家政服务行业虽然从业企业数量位居我国第一位,但大部分上海本地企业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目前在上海家政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我国大型家政企业在上海的分支及加盟机构。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最近评出的全国30家家庭服务业知名品牌中,上海没有一家家政服务企业上榜,这与上海的城市功能和地位极不匹配。上海家政服务机构鱼龙混杂、低小散的特征,导致居民对其整体信任感较低。

四、上海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目前,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主要以外省市的中年女性,尤其是农村中年女性为主,占到80%之多,而上海籍的家政服务员只占20%。家政服务员呈现出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训练的基本特点。本次调查显示,现有的家政服务员普遍缺乏专业训练,约90%的家政服务员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尤其是外地籍的家政服务员因为要承担培训费用而不愿意参加培训,因此不少人对各类家用电器、名目繁多的洗涤用品以及老人需要按时服的药品搞不清,有的则家务不会做、孩子不会带、老人不会护理、买菜不会记账甚至连普通话也不会说。而很多参加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上海籍的家政服务员则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认为家政服务低人一等而不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家政市场出现了“培训的不上岗、上岗的不培训”的现象,市场普通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政服务员,不少高收入白领、涉外家庭急需受过专业训练的家政服务员,复合型、全能型管家更是供不应求。

根据7月20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和《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经营性民办家政培训机构须到相关部门申请准入登记,并设立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后方可开展培训经营活动。同时,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不得从事与学历教育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

五、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21-2014-2018年上海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下载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山市开发区青少年犯罪现状调查报告(最终5篇)

    中山市开发区青少年犯罪现状调查报告犯罪逐年增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认真剖析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犯罪现状及其犯罪原因,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对预防和遏制社会闲散青......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共青团茄子河区委员会巩固2010年12月10日努力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发展在当今社会中肩负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引导城市拓展”三大历史使命。交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现代化交通事业是社会的有机组......

    梦想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梦想调查报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的梦想及其实现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年级: 任课教师:成绩: 年月日 题目......

    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现状

    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现状和成因的分析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黄娟娟(执笔)[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和营养员来源、年龄、工龄、职业技术等级、工......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和感化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相继颁布了《未成年......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宁杰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16.6%。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