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综述(5篇)

时间:2019-05-13 17: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综述》。

第一篇: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综述

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

综述

http://.cn2011年01月27日02:36正义网-检察日报

《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19号)下发以来,高检院党组高度重视,将改革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曹建明检察长等高检院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好中央19号文件的落实工作,确保中央确定高检院牵头的各项改革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高检院于2009年2月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明确了强化法律监督和强化自身监督两个重点,并与协办单位建立了畅通高效的联络协调机制。各地检察机关根据高检院的部署,强化工作组织领导,积极制定工作细则,完善衔接配套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两年多来,深化检察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不断完善诉讼监督范围、程序、机制和手段,切实增强诉讼监督实效加强诉讼监督、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针对影响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机制性障碍,高检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完善诉讼监督范围。为了解决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不应立案而违法立案的情形进行监督缺乏明确规定的问题,高检院会同公安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不应立案而违法立案的情形应当进行监督,从而将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办案人员利用立案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等违法立案情形有效纳入了检察监督范围。

——增加诉讼监督手段。针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手段单

一、监督刚性不足的问题,高检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检察机关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可以采取调查、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方式进行监督,强化了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工作,使检察机关依法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手段更加完备。

——健全诉讼监督工作机制。高检院下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对完善诉讼监督机制、强化诉讼监督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通过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实施法律监督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改革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监管场所和刑罚执行监督机制等诉讼监督工作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诉讼监督力度。

二、通过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分权制约,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强化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是本轮深化检察改革的重点之一。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效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分权制约理论,高检院按照中央的改革部署,推出了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权“上提一级”、抗诉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分别由不同部门行使等改革措施。

——全面推行职务犯罪审查逮捕程序改革。改革和完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司法改革,是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强化自身监督制约的重要举措。针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逮捕在同一检察院内操作,制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高检院报经中央批准,于2009年9月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规定省级以下(不含省级)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这项改革从2009年9月起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始实施,充分展示了检察机关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监督制约的决心。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强化了对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监督制约,促进了执法规范化和侦查模式的转变,使职务犯罪案件逮捕质量明显提高,在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优化了基层院执法环境。

——通过侦查权与抗诉权相分离的改革,完善内部分权制约机制。为切实强化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各环节中不同性质权能之间的有效制衡,高检院根据中央19号文件的要求,于2009年9月下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完善抗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规定》,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职权与职务犯罪侦查职权应由不同业务部门行使,规范了抗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内部职责分工和协作配合,防止因同一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侦查权被滥用。

——完善对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制度。高检院通过全面推行检务督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制度,推进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和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责任和检察人员违纪违法责任、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刚性和力度。

三、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人民监督员制度自2003年启动试点以来,全国共有3137个检察院开展了试点工作,占全国各级检察院总数的86.5%,共选任人民监督员21962名。试点实践证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有效规范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提高了办案质量,体现了诉讼民主,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同。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高检院于2010年10月下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同时将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改革为由上级检察院统一选任,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扩大到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中具有终局性决定权的主要环节。这一改革措施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公信力与监督活动的公正性,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检察执法行为,并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积累经验。

四、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相关工作机制

根据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高检院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深化检察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果。

——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高检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共同出台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明确了救助范围、条件、程序和资金管理等内容,进一步落实了检察机关实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配套工作机制。全国检察机关通过迅速部署开展救助工作,使一批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有效缓解了生活困境,切实化解了社会矛盾。

——完善刑事赔偿工作机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理诉求。2010年4月《国家赔偿法》修订后,高检院认真加以落实,及时启动了修改完善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有关规定的工作,并于2010年11月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国家赔偿工作规定》(修订),引导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依法、及时赔偿的国家赔偿工作观念,进一步完善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的具体工作机制,规范了办理赔偿案件与开展赔偿监督工作的条件范围与具体程序。

——进一步健全举报工作机制,提高运用法律政策化解涉检信访矛盾纠纷的水平。高检院开通了全国检察机关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为群众举报职务犯罪线索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渠道,并于2009年4月发布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修订)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举报线索管理工作的意见》,健全对人民群众举报、投诉、申诉的办理、督察、反馈机制和对举报线索的管理程序,完善了对举报人合法权利的保护措施。同时,全面贯彻执行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制定有关实施意见,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加大涉检信访工作力度,综合采取依法处理、教育疏导、救助救济等措施,改进交办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终结机制,有效实现案结事了与息诉罢访。——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和有效预防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案件,是检察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重要方式。党中央、全国人大高度重视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工作,中央审议并批准了高检院会同中央纪委等8个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以中办、国办名义转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报告。高检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改革文件,进一步健全了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工作机制,强化了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的衔接和配合工作力度。

五、进一步健全基层院建设机制,切实推进检察队伍素质建设

强化基层院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是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本轮检察改革的重要内容。

——制定基层院建设规划,夯实检察事业发展根基。为进一步夯实检察机关的基层基础工作,高检院制定了《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和《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考评办法(试行)》,明确了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任务,规范了基层检察院建设考核范

围、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强和规范了对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同时根据改革文件的部署,深入推进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开展基层检察院建设规划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与考核,切实推动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积极探索开展派出检察室、巡回检察等工作,促进法律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夯实了检察机关的基层基础工作。

——完善检察教育培训制度,健全职业行为规范,努力提高检察人员法律监督能力。高检院于2009年3月出台了《关于2009年-2012年大规模推进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建立省级检察院领导班子轮训制度,开展大规模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检察人员法律监督能力。继完成对全国地市级检察院检察长的培训之后,组织了新中国检察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基层检察长轮训,截至2010年下半年,高检院已完成对全国3500余名基层检察长的集中培训工作。高检院同时大力强化对全国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体系和执法行为规范建设,2009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和《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进一步完善了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要求,有效规范检察人员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操守。

——积极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检院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完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机制,拓宽基层检察机关人员准入渠道,为基层检察机关特别是中西部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检察机关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会同中组部、高法院等单位联合下发了解决法官、检察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通知,为有效缓解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同时,积极协助牵头单位制定了检察官职务序列和职级比例的改革文件,提出了完善职业保障的研究意见,制定下发了符合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性质特点的法警队伍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和警务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六、完善检察经费保障和物质保障机制,切实化解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保障性障碍高检院以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提高全国检察机关的检务保障水平。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层检察机关的经费保障有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检察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水平,满足办案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检院与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县级人民检察院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经国家建设部等单位批准,修订了《人民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建设标准》。通过制定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完善检察机关司法鉴定管理和工作制度,完成了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建设,规范了法医、文检、司法会计、电子物证、理化、心理测试等专业技术工作。大力推进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启动电子检务工程,推动健全科技强检工作机制,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物质保障。

两年来,在中央政法委和高检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大力配合下,检察改革工作呈现出总体推进、重点突破、扎实有序、成效明显的良好势头。特别是,一批高检院牵头任务和重要协办任务陆续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对于推动整个检察改革进程、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检察改革取得的成果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

工作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十分正确的。通过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得到了初步解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检察机关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改革为检察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下发 主打农业科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下发 主打农业

科技

http://.cn2012年01月10日 02:20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微博⊙记者 梁敏 ○编辑 艾家静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将正式公布,其中一半篇幅聚焦农业科技。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昨日透露,中央一号文件共包括六个部分,其中有三个部分涉及农业科技,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张来武当日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整个一号文件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均强调农业科技,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张来武认为,要抓现代农业,必须抓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创业,提高市场的附加值。所以,抓现代农业,首先要抓三产,要把农业的产业链拉开。一定要做到三产高附加值,农业物流配送信息化、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

一号文件提出,一定要把公益性的服务体系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要把公益服务和第三产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发挥大学在农业科研服务中积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学也是公益性服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科技部等几大部委正在推动大学试点。

此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也是未来一大重点任务。张来武指出,一号文件强调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由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等几大部委共同推进。截至目前,已经在七个省开始试点。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在“三农”问题中,农业科技备受关注。

针对农业科技,此前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个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科技部也安排了农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支持种业集成创新和产业化。

按照惯例,一号文件意见稿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定稿后下发地方,正常颁布时间将在来年1月份。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下发地方,近期就将正式对外公布。

第三篇:2006[108]号文件 文档

国办发〔2006〕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工商总局 环保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有效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各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要求,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同时,开展了以煤炭等重要矿种为重点的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做法不规范,只注重运用行政手段,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矿业权人合法权益;有的地区对整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

位,有畏难情绪,工作进展缓慢;有些违规矿山企业借整合之名拖延以至逃避关闭等。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山开发布局明显合理。按照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重新划分矿区范围,确定开采规模,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通过整合,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矿业权设置符合规划要求。

(二)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以优并劣,扶优扶强,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矿山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三)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共生、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废石、尾矿等矿业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开发。通过整合,使整合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高。

(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整合,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五)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整合,实施废弃物集中贮存、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重点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得到预防与控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工作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对有关矿产资源总量控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定,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整合工作应根据资源自然赋存状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企业重组、改制、改造,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山。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做好整合工作。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五)统筹兼顾,公开公正。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整合范围

(一)重要矿种。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矿种,以及其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

(二)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密集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

(三)其他矿山。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五、工作安排

整合工作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各省(区、市)要在2007年3月底前,完成整合总体方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3个以上重要矿种和5个以上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合工作。整合工作分为编制总体方案、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和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一)编制总体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整合范围,明确工作任务,编制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和发展改革委备案。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应包括整合目标、进度安排、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等内容。整合区域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相关省份协商编制总体方案;协商不一致的,由国土资源部商发展改革委根据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和地质条件协调确定。

(二)制订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依据省级整合总体方案组织国土资源部门和市(地)、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矿区整合实施方案。整合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整合实施方案应包括整合矿区矿产资源概况、已有矿业权设置情况、整合后拟设置矿业权方案、整合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方案实施。按照批准的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确定整合后的主体,明确拟设置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制矿山整合技术改造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换发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煤矿企业还应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实施矿山生产系统停产改造,经验收合格后,按整合后矿山生产技术

方案组织生产。生产技术方案要充分采用能够节约资源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检查验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整合工作进行自查,并向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部际联席会议提交自查报告。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全国的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整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省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加强通力协作,确保整合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整合后需重新办理的有关证照。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审查煤炭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划定矿区范围,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和注册登记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

审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改造后的煤矿依法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规范操作,依法推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整合工作,切实保护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够与大矿进行整合的,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国有矿山企业之间的整合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下,采用资产整体划拨的方式进行。整合矿山原则上不得扩大矿区范围,确需扩大的,必须列入省级整合总体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整合前矿业权未进行有偿处置的矿山,整合时要按规定进行处置。整合后矿山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得低于规定的开采规模要求。整合期间,整合区域及其毗邻地区暂停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按整合实施方案设置的采矿权审批工作要严格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被列为整合对象但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其有关证照到期后,相关部门不再为其办理证照延续、变更手续,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纳入整合范围。已列入关闭名单的矿山企业以及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以关闭的矿山企业,不参与整合,其资源

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组织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土资源部备案后,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四)健全制度,加强督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矿山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务的地区,暂停探矿权、采矿权等相关证照的审批。各地要加强政策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业权价款收益分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整合后矿山企业的监管,巩固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四篇:检察改革展望

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于前天在上海举行。本次年会涉及的议题将包括“刑事诉讼原理研究”、“刑事司法改革研究”和“刑事诉讼法实施研究”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上海市法学会会长陈旭在年会上发言。

上海作为全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地区,对司法改革的探索及进展情况必将成为本次年会热点话题之一。本报记者从会上了解了上海检察改革试点工作的最新情况。

实行检察官员额制

今年3月,中央政法委把司法改革先行先试的任务交给上海等省市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在上海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深化司法改革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论证。6月6日,中央审议通过了上海有关司法改革的试点方案。该试点方案凝聚了各方智慧,符合司法特点规律和中国国情,是一个符合客观实际和具有操作性、指导性的方案,力求解决司法领域一系列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难点、瓶颈性问题。

在本次司法改革中,“检察官员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此次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严格限制检察官员额是世界各国的通常做法,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检察官队伍的前提。改革以前,检察官数量过多,门槛较低,并且分布在各个部门,不利于检察官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凸显检察官的办案主体地位。

在这次司法改革中,市检察院从实现专业化、精英化的角度出发,确定了检察官员额占检察机关全体人员三分之一,这符合现阶段客观实际,虽然

有一定困难,但也是相对合理和经过5年努力可以实现的。

为了严格控制检察官配置岗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 《关于试点院检察官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检察官主要配置在各级检察院侦监、公诉、未检、金融、反贪、反渎、监所、民行、社区等主要业务部门的办案岗位;案管、控申、预防、研究室等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配备数量从严控制。行政综合部门原则不配备检察官。

上海要通过改革使检察官的配备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85%的人力资源直接投入执法办案工作。

市检察院相关人士透露,对检察官员额控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员额控制,达到优化检察官队伍,实现检察官队伍专业化、精英化的目的。因此,上海特别注重加强考核,准备对检察官实行动态管理,打破终身制,建立优进劣退的管理机制。对具有不能完成办案任务、办案质量不高等情形的检察官,依照程序调离检察官岗位。

严格检察官选任程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对于树立司法权威具有根本意义,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次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形成一套科学的检察官职业准入、晋升、遴选、薪酬、责任以及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评价等制度和机制,加速高素质检察官的培养。

今后检察官助理要经过5年锻炼后,才能择优选任为检察官,而且选任条件和程序也更加严格,还要经过有外部人员参与的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的严

格审核,并向社会公示,对检察官素质能力和社会公认度的要求大大提升。

据了解,上海将在市检察院成立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各级检察官任职标准,并根据缺额情况定期组织检察官遴选工作,一般每年组织一次。今后,检察官助理任满5年就可以择优遴选为检察官。市检察院以及各分院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现有检察官助理,要交流到基层检察院,方能担任检察官; 上级院检察官原则上从下级院检察官中择优遴选; 检察官可以从优秀的律师、法律学者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中公开选拔或调任。

目前,根据市委政法委的安排,市检察院着手准备面向社会公开遴选高级检察官,接下来将开展司法改革后第一批检察官的选任工作。

对职业前景有明确的预期

改革之前,一些检察官抱怨受行政职级的制约,晋升空间小。这次司法改革落实了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为检察官提供了成长空间,也等于解除了检察官的后顾之忧。单独职务序列使检察官的晋升可以不受行政职级的制约,基层检察官可以达到三级高级检察官,个别可以到二级高级检察官。检察官有了自己的职务序列,就打通了自己的发展通道,可以更加安心基层、安心办案,终身奉献检察事业。

同时,这次司改方案也较好地解决了检察官的职业预期和职业保障问题。一个检察官,包括检察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明确的职业预期,是爱岗敬业、自觉做到清正廉洁的保障。

这次的制度设计中,对于检察官升至三级高级检察官实行自然晋升的办法,只要在考核中称职,达到规定年限就可以晋升到上一等级,优秀的

还可以提前晋升,加上正在研究制定的高于普通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使每名检察官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非常清楚,能够更加珍惜检察官荣誉,更加努力工作,更加严格公正执法。

分类管理是此次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基础性工作。上海将采取过渡措施进行分类。现有助理检察员可以分批择优晋升为检察官。对于部分比较优秀、任职年限较长的,可以直接选任一批充实检察官队伍,而其他一时未选任为检察员的助理检察员,虽保留检察官身份,但分类明确为检察官助理。过渡期内,助理检察员经检察长授权,仍可继续办案。

大幅下放检察权落实办案责任

司法要求的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直接亲历、审理者裁判是司法工作的规律,作为规律就不能违背。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这次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这次改革方案中明确要完善检察官责任制,突出检察官在办案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不遵循司法规律所带来的司法行政化、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不落实、办案责任制模糊等一系列弊端,真正将办案的决定权落实到检察官身上,使检察官真正成为办案主体。

对此,上海检察机关制定权力清单,大幅下放检察权。除对刑事案件采取强制措施、不捕、不诉、撤回起诉、抗诉以及对职务犯罪初查、立案、不立案、撤销案件等重大决定应当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依法行使外,其余职权均授权检察官依法行使。计划三年内逐步实现检察官负责制,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办理案件。

除此之外,上海明确了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的职责。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席法庭,主持公开听证、宣布处理决定,询问关键证人,拟写重要案件的法律文书等均由检察官直接负责; 除规定应当由检察官直接承担的职务活动外,检察官助理主要承担各项检察办案辅助工作以及检察官交办的其他工作,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建立检察官执法档案,全面记录和掌握检察官办案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办案中是否有违纪违法等情形; 健全检察官办案责任考评机制,制定 《关于检察官业务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将考评和评查结果作为检察官等级晋升、奖惩等的重要依据,检察官对其所办案件终身负责。

检察官权力受到有效监督

权力下放了,但检察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权力也要受到有效监督制约。

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后,检察机关传统的管理模式将被打破,须探索在有利于维护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前提下的有效监督制约办法。根据这次试点方案,市检察院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监督制约:

建立重点案件评鉴制度。对不批捕、不起诉、撤案、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疑难、复杂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将实施重点监控、结果评估,确保办案质量。

完善办案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明确检察官在职责范围内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办理案件,在对外作出法律决定前须报主任检察官审核,审核意见均应做到书面明示。当主任检察官审核意见与承办检察官意见发生分歧

时,如果承办检察官不接受,主任检察官可提交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

发挥检察长和检委会的监督作用。检察长可以检查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工作,指令汇报某一案件或一段时间内的办案情况。对于特别重大、疑难、复杂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以及对主任检察官的处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案件,检察长有权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

加强案件办理的全过程管控。案管部门对办案流程进行全面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对检察官遵守检察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务督察部门对检察官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上级院通过复议复核和直接办理案件对下级院办理的案件进行监督。

扩大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的范围,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等专项监督工作,听取人民监督员对执法办案的监督意见等。总之,既要大胆放权,又要确保案件质量,确保责任落实。

第五篇:检察改革意见建议

四、健全完善检察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议

健全完善检察人员的职业保障制度,应紧紧围绕中央11号文件精神和《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以有利于履行检察职责为标准,以实现职业保障法制化、多样化、合理化为目标,认真改革,扎实推进,既要符合检察工作的发展需要,又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既要体现出检察官的职业特性需求,又要考虑到目前的社会现状;既要内容全面、细致、到位,又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使执行操作深化、细化、具体化,便于开展工作。

(一)建立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科学规范检察官职位,将检察人员按照不同职位层次进行管理,明确规定职位的工作职责及担任该职位所需要的资格条件,健全分类管理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畅通检察人员竞争、保障渠道,建立严格的检察人员准入、晋升、考评、保障等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办案机制。一是职业独立,检察官与其他国家官职严格区分,不得相互转任。二是检察官职务独立,检察官具有行使检察权的权限,检察官职务独立允许并要求检察官在履行职务时保持独立性,逐步健全和完善主诉(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违法办案责任追究制度、检察官业务监督制度、检察官的惩戒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对检察人员的职业保障严格依法进行。

(二)建立单独的检察人员职数比例

检察人员在公务员序列中属司法类公务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进入检察官序列,既要求通过公务员考试,又要求通过司法考试,对检察人员的素质要求明显高于一般公务员。同时,检察人员的工作岗位比较固定,虽然有一定流动,但基本上局限于检察系统之内,因此检察人员的梯队更新主要从系统内部产生,由此人员储备显得极为重要。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刑事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数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大部分检察机关办案数量与恢复重建时相比已经翻了几番。特别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给检察机关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使检察机关的工作量日益加大,但检察人员增加的速度却远远低于检察工作量的上升速度,绝大部分检察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因此,应在科学分析、参照各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检察工作量等因

素的基础上,建立适当高于一般公务员的独立的检察人员职数比例。

(三)建立单独的检察官职务序列和单独的检察官工资序列 检察人员属于特殊公务员,应建立区别于一般公务员的、独立的职务序列和工资、待遇标准。一是法律的明确授权。《公务员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条规定从法律层面上为制定检察人员特殊职数比例和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宪法》规定了我国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等组成,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处于同一位阶,所以不能单纯的将检察机关等同于行政机关的组成部门(局、委、办等),当然也就不能将检察人员等同于行政机关组成部门的普通公务员。三是检察工作的特殊性质。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依法提起国家公诉,对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进行监督,依法查办职务犯罪。要提高法律监督、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就有必要建立不同于普通公务员检察人员职级序列,而且检察人员职级序列应高于普通公务员职级序列,这样才有利于行使监督权。四是检察官具有国家官员和专业人员的双重属性,其工作性质和职责特点所决定的专业性,是重要的属性,其严格的任免程序和法律监督者的尊严应该得到相应的物质保障和权利保障。《检察官法》第39条也作了明确规定:“检察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检察工作特点,由国家规定”。所以有必要建立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标准。在具体操作中,一是要以检察官职务和等级作为确定检察官职责、晋升、待遇的基本依据,在“检察官”的四个等级实行自然晋升,规定各级检察官的最低任职年限,任职年限届满无违法违纪行为的,自然晋升到上一个级别。二是建立与检察官等级制度相配套的单独的检察官工资序列,并积极争取人事、财政部门支持,参照警衔方式,将检察官津贴纳入基本工资,实行终身制。

五、完善检察权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议

权力内在扩张的天然属性决定,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检察权的监督失控同样会被滥用,进而给国家利益和法治秩序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几年来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检察机关立足于规范执法行为,在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一)赋予民众对检察裁量权的刚性监督

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机关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规定了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三种情形”实行监督,对在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中具有“五种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意见。实行人民监督员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切实解决检察机关办理直接侦查案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体现了诉讼民主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以规则的形式确立了人民监督员的组织机构、人员选任、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权力、监督程序、监督效力等方面的内容,赋予了这一制度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对于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规范和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以及提高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内部执法办案监督提升工作实效

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职能,检察队伍出现的违纪违法和腐败问题绝大多数也出现在办案环节。因此,加强对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突出业务部门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对控告、申诉、侦查、批捕、起诉等环节列为监督的重点环节;二是全面推行“一案三卡”制度,把办案人员的行为、办案的流程始终置于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及检察机关的纪检检查部门之下,确保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三是运用现代化科技实施监督,通过对案件实行同步监督,对内部执法办案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搜查、传唤、讯问、拘捕等重点环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了“办案场景再现”的直观画面,加强了对内部执法办案活动全程的监督,提高了办案的质量,促使办案人员公正执法和依法、文明办案。

(三)拓宽外部监督渠道保障权力正确运用

一是要深化检务形式,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把检察机关的职权、受案范围、办案程序、办案纪律等内容,向党委、人大、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公布,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通报制度,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大、政协的知情权,增强人大监督的有效性。二是聘请执法督员、检风检纪监督员,从人大、政协、纪委等部门聘请兼职监督员,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法,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或主动纳谏等,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畅通监督渠道,创造监督条件,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其对执法办案的监督作用。四是确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对媒体关注和曝光的案件,由相关部门和领导新自挂帅,严肃查办,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

(四)通过完备的监督制度规范检察执法活动

监督靠制度保证,制度靠监督去落实。制定符合检察工作实际的相关制度,是建立监督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一是针对检察工作实际,制定好开展内部执法办案监督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确保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监督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统一办案规程,实现动态管理,流程控制,通过实行案件质量评估、办案人员考评、办案安全防范等制度,使执法办案监督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执法检查制度,严肃查办案件,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对重点案件实行全程检查,对个案办理实行抽样检查,既对不起诉、不立案、撤案案件实行专项复查,也可对案件程序问题如扣押冻结款项实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滥用检察权的行为,实现检察执法办案理性、平和、文明和公正。

下载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综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19号文件下发以来检察改革情况综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头文件——下发党务文件

    吉林省松江路桥建筑有限 责任公司 嫩丹高速NDBH02项目部党工委 吉松党字[2015]1号签发人:邹亮东 关于成立项目部工会委员会的请示 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吉......

    公司文件下发通知

    公司文件下发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管理标准》已经公司职工代表组长联席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

    新课程改革以来

    新课堂 新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之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了新“课程”,涌现出一大批新经验和新课例,真是令人欣喜振奋。但......

    2011中央一号文件

    2011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新华社29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提......

    中央一号文件范文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新中国成立至今近乎七十周年,又一个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转变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短短几十年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可以说是空......

    中央7号文件(合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5月7日)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 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

    中央7号文件[范文]

    中央七号文件 制定的背景解读 2007-07-04 七号文件是我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有关体育的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达的,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其形成背......

    中央1号文件(模版)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青海省新农村建设2011年实事工程安排计划的通知 各州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委各部委,政治各机关单位,各人民团体,武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