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轻伤害案件之处理
随着城镇化发展建设的进程,城镇商业活动快速发展,公安机关接受和处理由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也日益增多,但由于某些政策法规的新改变与本地实际情况有冲突,轻伤案件处理困难,致使此类案件大量积压在基层派出所,给基层派出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巨大困难,成为目前困扰派出所工作的一大顽症。
一、轻伤害案件的处理途径
我县
城关商业发达,娱乐场所多,人口流动性大,接处警量非常大。在这些警情中因群众之间小事引起的纠纷占到多数,其中造成伤害的也不乏其例。通常情况下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情节轻微的伤害治安案件,民警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使大部分双方当事人达成当场和解。而一些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也不在少数,根据目前法律法规有三种解决途径,分别是公安机关调解、公诉和当事人向法院自诉。
(一)由公安机关组织调解。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适用调解的,公安机关优先采取调解。因为本身此类案件一般情况下都是街坊邻里之间、顾客之间、学生之间因为一点点小矛盾引发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激化引发轻伤害案件。这些案件基本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公安机关的职责就是要认真调解,化解这些人民内部矛盾。在民警的说服教育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来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程序简单;对民警来说是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有效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现在的轻伤案件中,大多数当事人都在经济赔偿方面不能达成一致,造成调解失败。受害人经鉴定确认构成轻伤后,有的不愿意调解,要求严办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因为受伤而误工,且在治疗过程中花费时间和金钱,身心均造成伤害,遂向违法嫌疑人及家属提出大额赔偿,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而违法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主观过错不大,或者认为案件起因双方均有过激行为,案件过程中双方均有过错,虽答应赔偿但无法接受受害人一方狮子大开口式的大额赔款;而且有的违法嫌疑人因家庭经济确实困难,无法承担全部或部分经济赔偿。一方大额索赔,一方拒不赔偿,由此双方当事人在经济赔偿问题上互不退让,公安机关的先前劝说也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而失效。因此,轻伤案件调解多因在经济赔偿问题上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而造成调解失败。
(二)提请检察机关公诉。公安机关在处理轻伤案件时,如果案件不适用调解,或者调解失败时,可依据刑事诉讼程序向检查院提请诉讼。由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已构成刑事案件,嫌疑人身份明确时,对有证据证明有殴打他人犯罪事实,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公安机关应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嫌疑人。对于需要逮捕而且符合逮捕条件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及时向检查院提请批准逮捕嫌疑人。我国现在提倡“宽严相济”政策,我县响应国家政策,对刑事案件处理提出了“宽严相济”司法政策,因此我县检察院在审查批捕工作时,着重强调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认为轻伤案件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对轻伤案件案件很少批准逮捕,大部分均以含糊的理由推回公安机关。这样公安机关无法对嫌疑人进行逮捕,也就无法对该嫌疑人起诉。正是这个原因,公安机关对轻伤案件的公诉处理解决途径也就中断了,而且因为检察院不批捕,致使许多受害人还认为是公安机关办事不力,造成轻伤不逮捕嫌疑人致使嫌疑人逍遥法外,形成对公安机关的误解。
(三)当事人向法院自诉。在调解不能解决经济赔偿问题以及公安机关因检查院不批捕而无法对嫌疑人起诉的情况下,最后的途径就是公安机关建议案件当事人就此案件向法院自诉,由法院依据诉讼程序对案件进行处理。但是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当事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到法院诉讼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提前支付诉讼费用,程序繁琐复杂,有时还要聘请律师,所以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到法院自诉。用群众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也不愿意因为这样的一个拌几句嘴赔几个钱引起的事闹到法院打官司。但是他们自己又因此事花费了医药费并造成了其他损失,无法解决最终还是再次找到公安机关强烈要求违法嫌疑人对其进行经济赔偿。这等于再次要求公安机关对先前调解失败的案件重新进行调解,但在经济赔偿金额问题上双方当事人还是相互不退让,害怕自己吃亏,致使调解再度无法进行。正是这样,无奈之下轻伤案件处理这样被动地恶性循环,就造成了轻伤案件在公安机关大量停滞积压,而且严重公安机关的精力甚至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轻伤害案件大量积压的危害
轻伤案件处理这样恶性循环、大量积压,造成两个严重后果:
(一)影响派出所正常工作。本身派出所警力就比较紧张,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所内每位民警都负有各种重大责任,但眼下民警都被这样一起接一起的处理不了的轻伤案件困住了,其他所内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极大地受到了限制,群众对案件处理不理解、不满意,天天来找,天天
来闹,民警们几乎没有精力去处理其他事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二)极易造成非法群体上访事件。就我县本身实际情况而言,群体越级非法上访事件比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矛盾突显,上访频率比较高,级别也比较高,发展到了赴省、赴京群体性上访。不仅县委县政府工作受阻,公安机关的工作也带来巨大麻烦,每次都由县公安局派局里及各派出所
民警出去劝说并带领群众返回,回来的事件安置处理也由公安局及派出所民警加班进行,力求妥善处理好群众矛盾,安抚好群众情绪。在这样的先期情况下,如果轻伤案件再这样无奈地积压在派出所不能处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会越来越膨胀,最后极易引发新一轮的越级非法上访事件,再次给全县全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轻伤害案件
轻伤案件在派出所的大量积压,不能说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过错和疏漏,应该说是有些新政策新法规在实际运用中与本地实际发生了冲击,产生了矛盾。我个人认为要缓和这个矛盾,减少案件积压量,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些准备。
(一)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应当说,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司法的公正高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努力把政策实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政策讲的是大的方面,对我县工作的实际,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在处理轻伤案件时,都要做到在宽严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 既不宽大无边或严厉过苛, 也不时宽时严宽严失当,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只有宽严协调才能实现政通人和的效果。
(三)公安机关民警要加强自身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习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熟悉并正确理解该政策,还指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与群众交流时既要能讲明道理,又要能以理服人,尽量把轻伤案件圆满地解决在调解过程中,解决好群众矛盾。
第二篇: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的处理(当事人版)
作者:余音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大多数可以认为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根据伤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伤及以下、轻伤、重伤三种不同情况,伤情程度应当以法医鉴定意见为准。作为当事人,具体处理时可参照下面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一、故意伤害、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及以下的,属于治安案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双方自行和解或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是否形成协议依双方的意愿。公安机关一般不会插手处理,但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等情况除外。
2、一方或由群众报案至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在接报案后应当调查案件事实、固定和收集证据。在案件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之规定主持调解,调解原则上进行一次,必要时可以再进行一次,调解应当制作《调解笔录》。如调解成功,双方达成协议且履行的,公安机关不予处罚,调解达成协议的办案单位应当制作《治安案件调解协议书》;如经调解,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此时公安机关程序结束,民事赔偿问题由被侵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二、故意伤害致轻伤的,属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处理,这类案件的处理较为复杂,具体分为如下类别:
1、双方自行和解或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是否形成协议依双方的意愿。公安机关一般不会插手处理,但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等情况除外。
2、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或举报的,公安机关会接受刑事案件先予以初查,在伤情鉴定意见做出后,公安机关应当询问被人是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如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但是公安机关认为伤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比如,一耳光把对方打成耳膜穿孔的。)如被害人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则公安机关的程序结束,且不会再接受被害人再要求立案侦查的请求。
3、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自诉的,对于证据充足,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如法院认为证据不足,需要公安机关侦查而移交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4、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故意伤害致轻伤的案件,属于公诉案件,任何人
不得再对刑事责任提出不予追究的主张。此时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检、法三机关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5、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前双方自行和解的,对已有法医鉴定意见的,公安机关一般不会主持制作调解协议书或和解协议书,而以被害人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结束程序;对拒绝做法医鉴定的,如明显不构成重伤,可能以治安调解结案或做其它处理。
综合以上情况,对于被害方,如果要得到较多的赔偿费用,最佳时机是公安机关接受刑事案件后,尚未立案之前这段时间。对于加害方,如果想要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就要争取在公安机关立案前与被害方达成和解。
三、故意伤害致重伤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加害方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求得被害方的谅解是法律意义上的悔罪的表现,是法官在量刑时考量的重要情节,更是能否获得缓刑的关键!
对于不属于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系应当依法惩处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与刑事和解,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当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
第三篇:办理轻伤害案件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
为了规范办理轻伤害案件,为创建“平安江苏”提供政策法律保障,根据省委政法委《关于组织开展2004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苏政法〔2004〕15号)精神,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分别报告省法院、省检察院和省公安厅。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江 苏 省 公 安 厅二OO四年十二月十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暂行规定》苏公发〔2004〕79号
第一条为了规范办理轻伤害案件,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司法效率,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接到发生人身伤害的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开展以下工作:
(一)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查缉逃匿的违法犯罪人员;
(二)抢救受伤者,保护现场;
(三)勘查现场,收集、固定、提取作案工具等有关证据;
(四)围绕发案过程、人身伤害情况、致伤原因、事件因果关系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调查走访当事人和现场目击证人,制作相关调查笔录;
(五)其他需要立即开展的查证工作。
对非现行的人身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开展有关工作。
第三条公安机关接警单位对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人身伤害报警,应当按照第二条规定及时出警并开展有关工作后,及时将案件和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办理。
管辖不明或者管辖发生争议的人身伤害接处警,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四条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对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的轻伤害案件,应当视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或者经双方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予以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立案。
(二)告知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自诉。被害人同意自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其具体意见制作笔录加以固定,并依法向被害人提供伤情鉴定结论。
(三)被害人不愿自诉,且不同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公安机关应当说服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自诉;被害人坚持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第五条被害人自诉的轻伤害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属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有明确的被告;
(二)有轻伤害法医鉴定结论;
(三)被告人承认伤害行为或者被告人虽然不承认,但有证人证言、作案工具等证据证明其实施了伤害行为。
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案件有关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应当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轻伤害自诉案件后,对证据不足,或者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
第七条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立案后、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前,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进行调解。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或者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的,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当事人自行和解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八条调解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
第九条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应当制作调解笔录。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执行。调解书应当由调解机关、调解主持人、双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签名、盖章,并分别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机关应当留存一份备查。
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又反悔并拒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自诉或者按公诉程序办理。
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不得进行调解:
(一)累犯、黑恶势力伤害他人的;
(二)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引起的;
(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引起民愤的;
(四)其他不宜调解的。
第十一条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同意调解的,应当终止调解,无论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均应当依法按照公诉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对短期内难以作出伤情鉴定的伤害案件,法医可以作出初步的伤情分析意见。经法医初步分析认为可能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公安机关可以立案,并采取有关侦查措施,查清事实,收集证据。伤情鉴定作出后,不构成轻伤以上结果的,应当撤销案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根据第十二条规定立案侦查的案件,一般不得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符合刑事拘留条件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
(一)雇凶伤人、在公共场所恃强凌弱,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的;
(二)曾因故意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三)在作案地没有固定住所且不具备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条件的;
(四)其他依法可以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在办理轻伤害案件过程中,可以视情责令加害人预付必要的治疗、抢救费用。第十五条公安机关对本规定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轻伤害案件立案侦查后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审查,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应当依法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
第十六条经公安机关依法侦查,确因证据欠缺无法查明致伤原因和直接加害人,不能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轻伤害案件,应当撤销案件。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办理伤害案件,应当对伤情进行法医学鉴定。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告知被害人到案件发生地的法医鉴定机构做伤情鉴定,并出具《鉴定委托书》。法医鉴定机构应当及时作出伤情鉴定。
第十八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轻伤害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提高办案效率,依法及时处理。严禁推诿扯皮、该立不立、该查不查、该处不处。
第十九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办理轻伤害案件加强法律监督。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省法院、省检察院和省公安厅有关办理轻伤害案件的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此后有新的司法解释的,按新的司法解释执行。
第四篇: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
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及时化解矛盾,降低司法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开、公正、及时、高效原则。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充分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要通过调解工作,促使案件当事人和解,实现“案结事了”。
第三条 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必须在依法调查取证,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情节较轻、社会影响不大的轻伤害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
上述情形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如要求公安机关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委托。
第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不得进行调解或委托调解:
(一)犯罪嫌疑人系累犯的;
(二)犯罪嫌疑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
(三)雇凶伤人、涉黑涉恶、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或其他恶性犯罪致人轻伤的;
(四)犯罪嫌疑人有两次以上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违法犯罪行为或致一人以上轻伤的;
(五)轻伤害案件中又涉及其他犯罪的;
(六)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的;
(七)被检察机关作出立案监督的;
(八)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引起民愤的;
(九)其他不宜调解的。
第六条 对于有伤情鉴定结论,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调解条件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并提出书面申请的,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呈请,连同案件证据材料经所属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审核、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开展案件调解工作。
第七条 对于经公安机关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应当制作《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简要案情;
(二)约定的赔偿数额、履行期限和方式;
(三)受害人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请求;
(四)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交公安机关一份存入卷宗。
第八条 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原则上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
第九条 轻伤害案件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敦促加害人或其代理人履行协议内容,并在达成和解协议后在公安机关办案部门的主持下,即时一次性履行完毕,并在《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上签字、捺印。
第十条 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受害人应当即时向公安机关提交《撤回控告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案件事实经过、调解过程、调解结论、履行情况、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请求以及不得反悔等内容。
第十一条 轻伤害案件经和解协议履行完毕,且受害人已提交《撤回控告申请书》的,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呈请、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审核、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公安机关可以
撤销案件。案件撤销后,依法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案件撤销前,已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应当将羁押期限折抵行政拘留期限。
第十二条 对于调解不成、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拒不履行协议内容或调解时限到期协议内容未履行完毕的,公安机关应当按公诉程序继续办理。
当事人要求向人民法院自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允许。
第十三条 对于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又反悔的案件,如案情未发生变化,且公安机关已经作出撤销案件决定的,公安机关不再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自诉或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后,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案件有关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应当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第十四条 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同意调解的,无论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公安机关应当终止调解,按公诉程序继续办理。
第十五条 调解轻伤害案件,应当在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不超过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次调解。
公安机关不得拖延推诿,久拖不决,应诉不诉。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在调解轻伤害案件期间,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
第十七条 调解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得代为保管、转交财物、赔偿金等。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调解过程、协议履行过程等应当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内容应当按照《公安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保存。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调解轻伤害案件过程中,违反本规定的,应当根据其行为的情节和后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辽宁省公安厅关于立案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纪要》等规定,加强对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的法律监督。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也应当自觉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第二十一条 对于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安机关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规范。待相关规范出台后,按规范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市公安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执行,此前省公安厅有关办理轻伤害案件的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五篇: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2011
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
(2011.2.1)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及时化解矛盾,降低司法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开、公正、及时、高效原则。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充分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要通过调解工作,促使案件当事人和解,实现“案结事了”。
第三条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必须在依法调查取证,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情节较轻、社会影响不大的轻伤害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
上述情形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如要求公安机关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委托。
第五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不得进行调解或委托调解:
(一)犯罪嫌疑人系累犯的;
(二)犯罪嫌疑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
(三)雇凶伤人、涉黑涉恶、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或其他恶性犯罪致人轻伤的;
(四)犯罪嫌疑人有两次以上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违法犯罪行为或致一人以上轻伤的;
(五)轻伤害案件中又涉及其他犯罪的;
(六)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的;
(七)被检察机关作出立案监督的;
(八)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引起民愤的;
(九)其他不宜调解的。
第六条对于有伤情鉴定结论,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调解条件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并提出书面申请的,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呈请,连同案件证据材料经所属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审核、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开展案件调解工作。
第七条对于经公安机关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应当制作《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简要案情;
(二)约定的赔偿数额、履行期限和方式;
(三)受害人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请求;
(四)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交公安机关一份存入卷宗。
第八条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原则上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
第九条轻伤害案件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敦促加害人或其代理人履行协议内容,并在达成和解协议后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的主持下,即时一次性履行完毕,并在《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上签字、捺印。
第十条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受害人应当即时向公安机关提交《撤回控告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案件事实经过、调解过程、调解结论、履行情况、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请求以及不得反悔等内容。
第十一条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履行完毕,且受害人已提交《撤回控告申请书》的,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呈请、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审核、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案件撤销后,依法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案件撤销前,已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应当将羁押期限折抵行政拘留期限。
第十二条对于调解不成、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拒不履行协议内容或调解时限到期协议内容未履行完毕的,公安机关应当按诉讼程序继续办理。
当事人要求向人们法院自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允许。
第十三条对于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又反悔的案件,如案情未发生变化,且公安机关已经作出撤销案件决定的,公安机关不再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自诉或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后,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应当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人们法院。
第十四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同意调解的,无论是否达成和解协议,公安机关应当终止调解,按公诉程序继续办理。
第十五条调解轻伤害案件,应当在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不超过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次调解。公安机关不得拖延推诿,久拖不决,应诉不诉。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在调解轻伤害案件期间,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取证。
第十七条调解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得代为保管、转交财务、赔偿金等。第十八条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调解过程、协议履行等应当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内容应当按照《公安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保存。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调解轻伤害案件过程中,违反本规定的,应当根据其行为的情节和后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辽宁省公安厅关于立案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纪要》等规定,加强对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的法律监督。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也应当自觉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第二十一条对于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安机关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规范。待相关规范出台后,按规范执行。
第二十二条各市公安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执行,此前省公安厅有关调解轻伤害案件的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附件:1.轻伤害案件和解协议书;
2.撤回控告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