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走在中国梦间的百态人生
行走在中国梦间的百态人生
人生是飞扬在生活中的风帆,航行在大海上,那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等待着我们的是惊涛骇浪,生活道路上的荆刺,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挑战,我们经常遍体鳞伤,与其在一直艰难前行,不如偶尔停下来,整理着装。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个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这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名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运用他们心中的梦想,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四百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的,即使他们的大国之路对于中国来说他的参考价值已经不打了,但是谁有敢说这些大国没有梦想?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国家的统一。对于中央的集权,权利的统一,军事的强大,谁敢说中国人没有梦想,谁有敢说中国人没有野心,梦想铸造野心,野心铸造成就,在国与国的崛起中,何不是一种更加强大,更加震撼的人生之行,即使这中间有成功有失败,但这种人生的梦想使人向往。
《史记》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以说明《史记》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奠定了司马迁在历史上的地位,因为司马迁仗义谏言,为李陵辩护而惹怒汉武帝遭受腐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但纵观历史,谁敢说如果司马迁没有这种毅力,这种梦想,这种在当今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中,《史记》还会流传千载?恐怕在那昏暗的灯光下,回首一生中的经历,你会让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吗?会为了自己的责任,费经心血,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回首整个宇宙,从仰望星空,讲述飞行神话,到第一次热气球载人飞行,人类用了整整400年时间,而飞行的魔盒一旦打开,人类实行飞行梦想的速度便大大加快了,而今天,人类的探测仪已经多次抵达火星,新的载人登陆计划正在酝酿,经过36年的漫长飞行,旅行者1号探测器正在飞过太阳系的边缘,进入星际空间,一切答案都有待揭晓,可是谁有敢言这种飞行神话的创造没有包含人类的梦想,没有用尽人们一生的心血来完成它吗?
这些大的梦想,不正如一种人生吗?那对于今天的我们那?也许,理想本是泡沫,却依旧争夺着里面易碎的空间,三年的期盼与蹉跎,不就是为牟取那最后一点所谓的欣喜,梦想使我们到达了成功的彼岸,但在这美好的年华里,有又多少无病呻吟的滥情,不愿听到他们说漠视自己的生命,不愿听到他们说悲秋伤春,不去感叹那些易逝的生命,当一个生命只能承受,付出与坚持时,他就是去了享受,回报即退却的权利,可正因如此,他才能笑着走向生命的完结,沉默而淡泊的去承受一切。那么你敢说这中间没有为梦想付出吗?没有在以后的人生中争取嘛?
行走在人生路上,对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到疲惫,失落与苦闷。因次我们需要偶尔停一下,去休息,去放松,然后狠狠装备自己,准备着一鸣惊人。面对现实,理想终会不为气泡,面对杂乱,沉默终会不为淡泊。
我只想说:中国梦原本就是一个追求自我的梦!
第二篇:峰回路转间体验人生百态
峰回路转间体验人生百态
——《歇·亨利短篇小说集》赏析
提到短篇小说,人们立即会想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许多人都对他们的名篇耳熟能详。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在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欧.亨利的小说题材广泛,既讽刺“大人物”光鲜外表下的丑陋面目,也描绘“小人物”悲喜交织的辛酸经历。在欧·亨利眼中,富豪大亨是“操纵着美国命脉的家伙,他们之中,许多人比强盗和骗子还要丑恶”,而一般的强盗和骗子,“他们自然狡猾而又凶恶,但比起大资本家来,他们的手段毕竟还是要稍逊一筹”。在《财神与爱神》中,一个富有的肥皂厂老板,为了宝贝儿子能顺利求婚,竞花钱使纽约市发生交通大堵塞。他的信条是:“钱财每每能通神.我查百科全书已翻到倒数第二个字母Y,还查不到有什么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我看下星期还得把后面的附录翻翻看,我说诸事中只有钞票万能。倒是请你告诉我一下,有什么东西是钱买不到手的?”这些故事就像漫画,使人物、事件都凸显在哈哈镜里,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通过对“上层人物”入木三分的讽刺挖苦,欧·亨利揭示了美国社会血腥肮脏的一面;通过对小人物凄苦无助的刻画描写,欧·亨利讴歌了他们的真、善、美,也讽刺了他们爱慕虚荣、装腔作势的弱点。更描绘了一个欲哭无泪的悲惨世界。
欧·亨利一生大都生活在这些小人物当中。因此写起他们来总是饱含深情,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小人物的生活的,如《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等。
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与他独具魅力的写作特色是分不开的。他的写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精心的艺术铺垫和双重的结构线索。欧·亨利小说各部分联系紧密,故事的首尾自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通常在开篇为故事发展做精心的铺垫,使情节展开合情合理。如在《麦琪的礼物》中开篇写道:“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这些铜子儿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79JL死气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红了。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毛七分钱。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通读整个故事会发现。这一段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整篇故事的全部要素。“一块八毛七分钱”,说明主人公的贫穷程度;“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说明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脸都臊红了”,展示了主人公德拉善良的本性.寥寥数语就将环境与人物展示在读者面前。
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几乎每篇都能看到两条线索同时存在,一条明线,一条暗线。这是作者表现手法的独到之处,即通过明暗两线的强烈反差,体现真正的写作意图。在《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暗线是一位名叫埃勒威兹·瓦什纳的姑娘个漂亮姑娘,中等个子,身材苗条,头发深金颗黑痣”,喜欢用木犀草香,她已经离家出走而知,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明线我们无从知道他的姓名和背景,只知道她是为了寻找她已经花了五个月走遍了城市中各个她可能发现的角落,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来到下西区第十二栋红砖房前。此时他早已身心俱疲,在这问带家具的房间里选择用煤气来结束生命。而在另一边,从房东太太的话中我们得知一星期前瓦什纳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在同一张床上自杀的。看完这篇小说读者心里都会留下深深的忧伤与悲怆之情,同时又憎恶以房东太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冷酷。再如在《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卖头发买表链是明线,吉姆卖表买发梳则是暗线。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对生的无望是明线.老贝尔曼在风雨之夜在墙上画了那片叶子是暗线。这种双重线索并进的特点构成欧·亨利小说的基本结构。
二、出人意料的结尾。据说有一个时期,模仿欧·亨利的创作手法风靡一时。人们对他模仿最多的也就是独特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了。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豁然开朗,其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女巫的面包》,情节虽然简单,却在喜剧情节中蕴涵了悲剧的结尾。小面包铺的女老板玛莎小姐为了让礼貌斯文但每次只买陈面包的艺术家——她的心上人——得到营养补充,有一次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在两个陈面包里“塞进了一大片黄油”,这种入微的体贴相当有人情昧,可是正当玛莎小姐为她多情单恋激动得“脸上泛起了红晕”的时候,那个顾客却气急败坏地来找她算账。原来他是一个建筑图样设计师.正准备参加竞赛,每次绘图都是“先用铅笔打底稿”,“上了墨之后”再“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印子”,而这次眼看图纸即将大功告成。玛莎小姐自作多情塞进去的黄油却毁了整张图纸和他的辛勤努力。喜剧变悲剧,多情反被多情误,简单的情节,却让人在读完后感慨万千,关键就在于结尾的卓尔不凡。在《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中,小说首先叙述秘书皮彻看到经纪人麦克斯韦尔和女速记员一起匆匆进来,速记员一脸温柔羞怯的光辉.而麦克斯韦尔则马上走到办公桌前,开始证券交易所里一天疯狂的运作。接下来便淋漓尽致地描写经纪人的工作了:“他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充塞不堪,好像挤满了人的车厢,前后左右没有插脚的余地”,“交易所里有了飓风、山崩、暴风雪、冰山移动、火山爆发„„”麦克斯韦尔处于一种完全的麻木状态。全然忘记了他昨天吩咐职员招聘一个新速记员的事。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结尾。他利用午饭时间向心仪已久的女速记员求婚,却完全忘记了前一天晚上八点他已经和这位小姐在教堂结过婚了。看到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读者不难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你死我活的忙碌程度以及对人性的扭曲。欧·亨利的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理性,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同时又对各种社会现象有深刻的认识。但由于作者写作速度快,这种手法运用过多过滥,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有明显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三、独具特色的幽默。幽默是美国文学的传统之一,从华盛顿·欧文开始,许多作家都擅长描写一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欧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蕴涵淡淡的讽刺,马克·吐温的幽默则以滑稽俏皮的俚语和极度夸张的形象揭示生活的真理,欧文·肖的幽默则重在描述幽默风趣的人物性格上。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结合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幽默风格: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中,饱含着抑郁、凄楚、辛酸的泪。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欧·亨利小说的幽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小说情节本身具有幽默意味。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费尽心思不择手段地想入狱,却达不到目的,后来当他听到教堂的赞美诗,心灵受到感染。想改邪归正时,却被逮捕入狱,这样的情节让人苦笑不已。《红毛酋长的赎金》中两个歹徒本想绑架一个孩子以换取赎金,结果弄巧成拙,反被这个孩子所左右,偷鸡不成蚀把米,自掏腰包方获得解脱,这个故事将角色颠倒,而且两个大人败在一个孩子手下,自然富有幽默意味。《婚姻手册》以一本手册作为笑料的源泉:“我”靠一本知识手册蒙住了桑普森夫人,获得她的青睐,桑普森夫人因煤气中毒而窒息,“我”想救治她,但因看错了手册的字行而闹出了笑话,结果却再一次获得夫人的好感。总之,情节本身产生的幽默意味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但这种幽默往往带有悲怆意味,故有“含泪的微笑”之称。第二种幽默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北风是“幕天席地别墅”的门房,苏贝单枪匹马成立了“单人筹备委员会”,布莱克监狱是“冬季寓所”,在苏贝心目中几乎就是“地中海的游弋”、“维苏威海湾的游泳”,当苏贝故意找碴让警察逮捕他时,“警察赶过去搀扶一个穿晚礼服的高身材的金发女郎,陪她穿过街道,以免一辆还在两个街VI以外的车子碰上她”。又如《婚姻手册》中的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我从没听到酸牛奶从玻璃瓶里滴到铁皮锅底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但是同你谈话器官里发出来的这种越来越没劲的滞涩的思想相比,滴酸奶的声音肯定可以算是仙乐了。你每天发出这种叽里咕噜的声音.叫我想起了牛的反刍。不同的是牛比你知趣,不打扰别人,你却不然。”“格林先生”,我说道,“你一度是我的朋友,我有点不好意思向你声明.如果我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在你和一条普通的i条腿的小黄狗之间选择一个伙伴,那么这问小屋子里眼下就有一个居民在摇尾巴了。”两个人唇枪舌剑,说出来的话不带脏字却句句带刺,像这样机智隽永的对话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比比皆是。诙谐、调侃、夸张、反话等等,是构成幽默语言的常用的手法。
欧·亨利小说中的夸张和幽默体现了他透视生活的能力。他在《幽默家自由》中写道:“我的笑话的性质是和善亲切的,绝不流于讽刺,使别人生气。”因此,读过他的小说的读者,掩卷之余,笑意仍能常挂在脸上。
四、知识性强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另一个艺术特色。作家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希腊神话故事、圣经故事、欧洲童话故事、《天方夜谭》以及文学典故、轶事趣闻等,不仅使作品内容丰富、幽默、风趣,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给读者以丰富的知识。如《麦琪的礼物》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典故。麦琪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名字,而是指基督出生时送来礼物的三贤人,“全都是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子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带家具出租的房问》里有一段描写了底层人物的流浪生活,“他们把门神装在帽盒里随身携带;他们的葡萄藤是攀绕在阔边帽上的装饰:他们的无花果树只是一株橡皮盆景”。葡萄藤和无花果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征,典出《旧约·列王纪上》。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描写贝尔是一个“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提尔似的头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的老艺术家。欧.亨利以神话人物与现实人物作比来描写人物的外貌或行动,给人以形象逼真之感。当然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知识才能读懂作者的良苦用心。
总之,亨利的小说篇章既有对整体社会氛围的直接展示.也有对被压迫受屈辱的小人物的赞美与同情:既表现了“文明社会”中人性的畸形与扭曲,也颂扬了“纯净自然”中人格的坦诚与美好。正因为此,亨利才不仅是一个故事匠,也是那一段美国历史的见证人,他的小说才具有时代的印记与历史的价值,为一代一代的读者所诵读。
作家生平
欧·亨利(1862—1910),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在大约10年的时间内,他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了近300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贴近民众生活,篇幅短小精悍,情节引人人胜,结局出人意料,语言富有艺术表现力,人物类型丰富,内容充满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曾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有“美国的莫泊桑”之称。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一生坎坷艰辛,幼年丧母,与父兄移居祖母和姑母家。姑妈林娜从小便培养他绘画、写作、讲故事和欣赏文学作品。为生活所迫,15岁时他到叔父开的药房当学徒,两年后取得药剂师的行业执照,后劳累成疾。1882年,由于健康原因,同时也为了寻找新的工作,他去西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工作。两年中,他既感受到西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人性与社会矛盾,也接触到一种粗犷豪放、清新自然、坦荡纯真的生活品质。1884年以后,迫于生计,他尝试过其他很多工作,如会计员、记者、土地局制图员、银行出纳员等等,这些经历使他体味到人生百态,对小人物的生活命运有了深刻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人生经历带着历史大变动时期美国社会现实的印痕。1887年,波特与阿索尔·埃斯蒂斯结婚,次年生一子,但婴儿以出生不久即夭折,接着又生一女玛格丽特,这给他劳碌辛苦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他在年轻妻子的鼓励下,走上了创作道路,买下了一家名为《滚石》的周刊,发表幽默小品。1894年,波特在银行工作期间,被指控挪用公款,随即被解职。次年7月,波特被法院传讯.为避免审讯带来的人格侮辱,他取道新奥尔良去拉丁美洲的洪都拉斯避难。
1897年,因妻子病重,波特回到家乡,在妻子死后,于1898年被判处5年徒刑。由于有药剂师执照,他被分配到医务室工作。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工作之余他便开始写短篇小说,取得稿酬养活女儿。他以“欧·亨利”作为笔名,这原是监狱中一本法国药典作者的名字。
1901年,波特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次年即赴纽约专门从事写作。1903年他与纽约的《星期天世界报》签约,每周为该报刊提供一篇短篇。1907年他再次结婚,但这是一次失败的婚娴,他开始酗酒,健康急剧恶化,终因心力交瘁,于1910年6月5日在纽约病逝,年仅48岁。
背景材料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对于社会矛盾有着深刻的体验.曲折的人生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欧·亨利平时所接触的多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人物自然成为了小说的主体,如工人、女店员、小职员、穷艺术家、流浪汉、警察、骗子、盗贼等等,当然,他也写商人、小业主、小官吏、地方绅士等。也有上流社会的金融巨头。他对贫穷者充满了同情,对剥削者给予了人木三分的批判和揭露。欧·亨利一生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1部长篇小说,还有少数诗歌。欧·亨利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态度,他描写小鸟、古老的村庄,歌颂流浪者,吟颂“唱催眠曲的男孩”,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因数量少,影响力很小。相反,他的书信倒是精彩的随笔,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思想。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以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生动简洁的语言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欧·亨利一生的传奇经历无疑是他创作的源泉,在欧·亨利的众多小说情节中,可以找到他自己的影子。如欧·亨利的第一个妻子埃斯蒂斯就是《麦琪的礼物》中德拉的原型。埃斯蒂斯与欧·亨利感情笃深,当欧·亨利在外漂泊时.埃斯蒂斯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虽然娘家愿意资助,但她仍坚持由自己供养女儿,她刺了条绣花手帕,卖了钱为欧·亨利买圣诞礼物。因此,欧·亨利闻讯妻子病重,明知回国将受审判,仍匆匆赶回见妻子最后一面。他将自己与妻子的真诚爱情与无奈分离融入到了作品中,因此我们能读到《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这类感人的作品。
欧·亨利的小说可分为西部题材和城市题材两大类。西部题材明快、活泼,充满了西部人的爽朗与淳朴。在欧·亨利的心目中,西部是一片远离尘嚣的神奇土地,那里的生活粗犷自由。这与他早年在得克萨斯牧场放牛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以至于他笔下的西部人物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喜剧性的结局。如在《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中,生命垂危的肺痨病人成为身强体壮的牧牛人;在《牧场上的博皮普夫人》中,城市里一无是处的小姐在西部找到了最终的幸福。
相比之下,他的城市题材大都灰暗、阴郁,充满城市生活的无奈与辛酸。如《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男主人公苦苦寻找他的爱人,却不知他新租的房间的前任租客正是他的爱人,而她已在绝望中自杀于他躺着的这张床上。如《爱的奉献》中,学音乐的德丽雅与学美术的乔结婚后,由于生活艰难,彼此都想做出牺牲,用善意的谎言来“蒙骗”对方,为了使对方不放弃艺术,妻子到一家洗衣坊去熨衣服,而丈夫也在同一家店烧锅炉,最后真相解开,小说以夫妻俩的笑结尾,但这笑中却蕴涵了无尽的苦涩与无奈。这些小说折射了欧·亨利为躲避审判而流浪的真实经历。在监狱担当药剂师时,他收集的底层民众形形色色的悲惨经历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使他能在作品中自由地表达对真实生活的认识与爱憎。
名家点评,‘
欧·亨利的小说,以新颖独特的构思、诙谐幽默的语言、表面轻松而内里沉重的格调,表现出对健康人性的强烈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清明审视、对现代人生的深切反思,对20世纪初期正处于历史性变动时期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形象的展示与剖析,同时在世界文坛上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创作之路。1918年,在他逝世仅仅8年之后,美国就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以表彰他的文学功绩并专门奖励每全美国的最佳短篇小说。亨利的小说所以能有长久生命力,就在于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深层地剖析了社会历史,绝不采用疏离、回避的态度矫情造作、戏弄耍玩、放弃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神圣使命。遍观亨利的小说,可以确定深蕴其中的生命基质——就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注视、发掘、剖析、批判以至抗议,用以振作民众精神、改变社会病态、赞美健康人性。遍观亨利的小说,几乎没有正面反映美国政治、文化、经济的篇章,或全面再现西方社会整体面貌与“主流”的鸿篇巨制,而只是从生活的侧面、局部甚至是反面,撷取人生的浪花、社会的倒影,并以玩笑调侃的口吻加以叙述。这是否违背了真实表现时代风貌的“现实主义”原则?这是否含混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本质?这是否背离了历史与时代的主流?„„其实,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恰是现实主义的真谛。只要有对社会的彻悟和对人生的觉醒,则无论从哪个角度、何种层面去表现生活,均可具有现实主义的力量。“审美”固应提倡,“审丑”本也无妨。而相反,一味拘泥于“正面反映社会本质与主流”,刻意追求全面整体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其结果往往是图解了理念、造作了形象,也便从根本上违背了现实主义本质。亨利的小说不拘一格。短小轻灵地特意从侧面、细节甚至是反面撷取生活的素材,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以微妙小事、碎景,聚合成整体社会的艺术缩影„„
评析:
《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是欧·亨利较早把批判矛头指向美国资产阶级以抨击其“违反人性”的一篇小说;在欧·亨利的创怍中,它又似乎是最早运用荒诞手法反映西方世界荒诞生活现实的一篇小说。小说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表情来刻画人物自己的性格,这种写作手法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小说极力渲染哈维的“忙”和“忘”,是为了给随后的“求婚”作铺垫,从而刻画经纪人反常的性格和变态的形象。哈维在极度的忙乱中冲进速记员莱丝丽小姐的办公室求婚,听听他在求婚时说的话,让人觉得这简直是在进行一种买卖,一种抢购。而对照小说开头莱丝丽小姐受到的“淡忘”和“冷遇”,这里的“热情”和异常的举动带给莱丝丽的是惊喜交加的表情和动作。欧·亨利用合理夸张和无情讽刺的笔法完成了对经纪人哈维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的结尾,于白描手法中渗透了夸张的强调,间以烘托、对比、暗示,以及荒诞的变形,由细节构成小说完美的艺术整体,突出了形象变异的极端表现。《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魅力独具之处还在于它所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也是欧·亨利根据内容需要而采用类似“荒诞派戏剧”艺术形式的极为难得的一篇小说。
第三篇:《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
读书心得
最近了读薛瑞萍的几篇文章,她深厚的文学功底让我羡慕不已,她的一些观点又促人深思。在字里行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率直,她的大气,她的真诚,以及难得的纯净及浓浓的书卷气。你看她在《行走在诗意间》里写道:
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是那段“再求职”的经历,到今天我还心猿意马,徘徊歧路呢——是我的性格原本就适合做教师,还是教书育人的生涯已经改变了我?哪怕个性是石,职业是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泽与冲击,也会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何况我原本就是一个怕见勾心斗角的书呆子。
并非人人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于那些激流涌进的弄潮儿,我深怀敬意。而我,则宁愿守着一方干净安稳的教师,做一回冷眼向阳的看客。日子不是过给人看的,鞋好鞋坏脚知道;金钱有价,快乐无价,自己觉得好才是最好。
多么精到、多么深刻的认识!其实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不也是这样,但却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请看她在《和语文教师谈读书》里抒发的,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现在各地都在轰轰烈烈推行新课标,很有些削足适履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对此,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中学也好,小学也好,语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
在我看来,所谓的“课改”,就是让语文回到语文。……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味。怎样做到,这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但是无论如何,教师自己喜欢读书,是做到做好的第一前提。
再看她的潇洒与豪放: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语文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很少有事情可以难住我的。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我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好让人向往啊!我真的想走进她的课堂,一睹她的风采。)
至于公开课,说白了,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磬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该议处议;当松便松,当紧便紧;字斟句酌,环环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么呀!
你看,她的气魄,非一般人能比,所以她常自诩“有点狂”。但我却喜欢她的“狂”,她的狂,狂得真,狂得实。而且她的文笔清新流畅,语调风趣泼辣。
读了薛瑞萍的文章,最深的感觉就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她那开阔的书怀让我为之诈舌,让我有点高山仰止。是的,我们的生活圈子可以说是狭窄封闭的,但读书却能让人充实,我有一种获得浮出水面、透畅呼吸的感觉。我想这样,我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贫乏,才会多一片氤氲深秀的所在。
第四篇:行走在人生路上
行走在人生路上
人生的路,很长。回首往昔,在这一路上积累了多少酸甜苦辣的故事,放眼未来,我们的人生之路又该走向何方。
——题记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便踏上了漫漫的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几经春夏秋冬,看尽世间温情冷暖,尝遍世间酸甜苦辣。可是我们仍然还在路上,不曾放弃。
其实路有多远,只有心知道;路有多难,只有自己了解。然而最美的人生旅程,就是在行路过程中不断地启程,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抵达。在路上,有些美丽会让人心灵安静;有些感动会让人泪流满面;有些语言会让人不言而喻;有些力量会让人勇往直前。有些情愫会让人难以释怀。我们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用心的去感受,去接纳。
婴幼儿阶段,我们会为了健康成长而一路努力,不曾犹豫;学生阶段,我们会为了成绩而一路前行,不曾停止;如今阶段,我们会为了生存生计而一路拼搏,不曾放弃。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一味前行,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如果错过了,就不再来,请珍惜你一路上所遇到的每一场风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种多么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人生道路有多么远,仍然要保持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无论是轻装前行,还是披荆斩棘,我们都一直在路上,坚决不会让自己回到最初的原点。
一条路,只交给一个人,不论是起始还是终了,只要心在路上,一路上掠过的的风景最终都是永恒。
第五篇: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观《走过雪山草地》有感
肥城市白庄矿学校九年级一班 李白雪
记得在红军长征时期,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斗志昂扬的诗句,不只是在赞美红军,而更是在激励着我们——初三的毕业生。
我们的心里激起了无数澎湃的浪花,名叫红军精神,永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红军精神,在我们心中,一丝一丝蔓延开来……
我们看红军坚韧,“高千仞”且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夹金雪山,只是远观就令人不自觉的心生寒意,而真实的山脉更是寒冷至极。海拔高,气温低,红军们既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克服风寒刺骨的怪异气候。而他们,却“略无抱怨意”,经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坚韧。
我们看红军团结,红军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以及如何的毅力走过草地的,我真的难以想象。我看到彩色电影中一幕幕的镜头时,心里都像是被一个莫名的东西一直拉扯着,疼痛着。那是一片像沼泽地一样的绿油油的“温柔的陷阱”啊!因为,根据前面的队伍里的标语来看一旦陷入草地里面,就凶多吉少了……而这仅仅是困难之一,还有就是他们的粮食问题。当他们走完一半路程时,粮食却吃得差不多了,大家就纷纷的把自己的那份仅剩不多的粮食拿出来供给大伙一起吃。这是多么团结的红军精神啊!他们挖过野菜,吃过树皮,煮过皮带……这种场景,我们难以想象,但这种团结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今日,属于初三的我们正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背负着中考即临的压力,更加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就像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的一样“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黑暗的年代”,我们若好好利用这金色的初三年华,便会迎来黎明的曙光。就像是红军的一次次成功一样。而我们所谓的成功,是学会把生活中的泪花挤出一个美丽的笑容。
我们初三了。
我们更加需要坚韧的精神,只觉黑夜越来越短,是四季的变换?亦或是曙光的到来?我们也许无法知晓,我们只能保持着这种坚韧的精神,即使没有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也要自己摸索前行。就像是在大漠中深深扎根的胡杨一样,那种坚韧的精神。
我们更加需要团结的精神,只觉朋友之间少了一丝真诚,多了一丝猜忌,我们绝不能如此涣散,我们更加要把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就像是芳香宜人的花朵,一起绽放时它们的香馥才会显露无疑,才会更加是人流连忘返。
通往成功的路,总是会充满荆棘,总是会深深浅浅,总是会有人误解,但是这些艰难险阻,不会击退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像红军一样坚韧、团结。耳边依稀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耳边爽朗的笑声……
耳边拂面的春风……
我们行走在人生的路上,阳光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