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
学院名称:专业: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家住桃花潭
我的家乡是位于安徽南部黄山脚下的一个小县城——泾县,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自古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的美誉。据《后汉书明帝纪》“有泾水,出芜湖,因水而立名”。地处皖南山区北部,四面环山,境内山多地少。黄山余脉绵亘县境东南,九华山支脉逶迤西北,一条长江的小支流——青弋江绕着绵绵的山峰缓缓地流淌(碧水绕围着青山转),哺育着整个县城。泾县是一片绿色的土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小桥人家,风景如画,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峭壁嵯峨、古树纷披的桃潭秀色;山环水绕。碧波万顷的太平湖;一望无垠、涛声阵阵的蔡村竹海;茂密葱郁、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犹同颗颗珍珠点缀在泾川大地。源于黄山北麓的青弋江,则宛如一条飘动的绸带,在万山丛中左右潆洄,自南向北奔腾而去,沿途风光无限,四时景色宜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游历泾县,盛赞“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
或许很多人都听过李白的那首《赠汪伦》,其中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桃花潭就是我自小长大的地方。或许是因为距离县城有些远,或许这里的名胜古迹很多风景也不错,桃花潭的环境还是比较原生态的,并没有太多人工的成分。不过近年来,由于政府着重发展旅游业,将原先的一座桃花山夷为平地了。原本那里一到春天就会有满山的桃花,记得以前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们都背着书包去那里摘桃子,那情形就仿佛孙悟空进了蟠桃园一般,只是此情此景只能永远定格在记忆里。而今的桃花山已经成了一所度假村,虽然里面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充郁着徽派气息的马头墙和看似古朴的牌坊与长廊,但是在我的眼里,家乡却少了些什么,多了些商业化的味道。
不过发展旅游业带来的也并非完全是不好的成分,毋庸置疑的是,首先,它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其次,由于发展旅游业,桃花潭的街道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政府出资拓宽并新建了路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在道路两旁增设了人行道,并且还立起了具有徽派特色的路灯。另外,政府还新建了游客接待站,并在原来道路两旁的空地上建起了停车场,以便来往的游客停放车辆。近年来,街道上的卫生也有了很好的改善,每隔一定的距离就会有垃圾桶,街道每天也会有专人打扫。街道的格局也从新进行了规划,把原先在路旁随意摆放的菜市移居到了室内,建立起了一个小规模的菜市场。对于这些改变,家乡的民众们还是很满意的。
既然因李白的千古名句取名为桃花潭,有桃花当然也少不了水,一条青弋江穿插着一个个村落年复一年地游弋绵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桃花潭人。提起青弋江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熟知,但太平湖的话应该就会熟悉的多。青弋江与太平湖是通过大唐陈村水电站衔接在一起的,由于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的缘故,太平湖的水面要比青弋江高出许多,但在本质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正如太平湖的湖水一般,青弋江的水质很清澈,桃花潭的祖祖辈辈们都是靠着江水灌溉农田,清洗物品,喝水煮饭。听家乡的老人说,在过去道路还不是特别便利的时候,家乡的人们都是用船只通过江水来进行交通运输的。虽然现在青弋江的江水依旧湛蓝,但却不似从前了,河道渐渐变窄了。因为近年来总是能看到一架架巨型的机器在河滩上运作着,一艘艘船只,一辆辆大卡车载着满满的沙石在江边来往穿梭。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风筝比赛的沙洲已然不见,有的只是那些不被待见的大块石头,无人问津地躺在那里。
正如新安江与之黄山一般,青弋江是桃花潭人的母亲河,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只为了眼前的那些蝇头小利而去破坏那个哺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河流。相反的,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地去保护她,让她不因岁月更迭物华变迁而失去原本的光华,让她一如往日带着我们的传统和文明去哺育下一代的桃花潭人。
尽管如此,青弋江的水质管理还是比较有效的。众所周知,宣城是著名宣纸的故乡。当然,青衣江畔也同样少不了它。从最初的红星宣纸厂到后期如春笋般一个个涌现的各大宣纸制造企业。宣纸产业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同时对于水的污染情况也很严重。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因造纸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的现象。可见在水质的管理方面,政府的监管力度还是很好的。
在人文方面,我首先想说的是传统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乡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有两个,春节和端午节。重视端午节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那时正好农忙结束,人们都比较空闲。记得小的时候,春节和端午父母一定会给孩子们买
新衣的。第二是纪念屈原,感谢青弋江的哺育,以及对于收获的一种庆祝和期许。每年端午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插上几株艾草,还会提前包好粽子。另外,几乎每家的父母都会带上自家小孩一起去镇上看赛龙舟。这些传统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都未曾改变。唯一变了的就是赛龙舟时的心情不一样了,无论是在观看的抑或是参加比赛的。曾今人们很在乎输赢,有时为了争一面旗帜弄得头破血流,而如今人们更看重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享受了。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人们在空闲时间一般都是在家看看电视,聚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或是外出找几个人打打麻将。但这次回家的时候,我却有了新发现。国家前几年实行了“村村通路”的工程,因此现在几乎每个村都修建了水泥或柏油马路。这样一来交通就便捷了很多,有的村庄甚至还新建了休闲广场。一到傍晚时分,就会有好多的阿姨妈妈奶奶们自发的来到广场,带上自备的音响设备,放着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音乐,跳着奔放的广场舞,或美丽、或姿态不一。但我心里却深深地感动着,不是因为她们舞姿,而是那种积极向上面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她们,没有受过非常好的教育,干着最粗重的农活,略带黝黑的皮肤,没有锦衣玉食,没有昂贵的化妆品,或许岁月早已在她们的脸上留下印记,但她们却发自内心欢快地跳着,她们年轻的是思想是内心。
桃花潭作为一个旅游风景区,还处在发展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关于她的发展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发展旅游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依旧认为旅游业是不能作为主要产业来获得日常收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终有一天会山穷水尽。
第二,随着来家乡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旅店和风味餐馆多了起来,餐桌的野风味多了起来,一次性筷子多了起来,山上野生植物少了,河里鱼少了,我想针对这些现象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监管,其次,也要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得以从根源上进行控制。另外,越来越多出租车、人力车在或宽或窄的街道往来穿梭,街道上胡乱停放车辆的情况也很严重。虽然在旅游旺季等车流量较多的时候会有交警们来进行管理,可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让游客们更安心地旅游,让当地人免受旅游旺季的交通困扰。
第三,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句话说的好“世上本没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错了地方的钻石”。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和精神,要努力改变人们以利为先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也爱那潺潺流动的青弋江,更爱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的人们以及他们身上的那份风土人情。为每一朵鲜花的绽放而雀跃,为每一片草地的绿色而欢呼,为燕子的每一次归来而喝彩。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家乡的天依旧湛蓝,水依旧清澈,人依旧美丽质朴。
第二篇: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的建设
应化c111 贾永强 117521
预测分数 96分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一个小村落。位于中原腹地,为黄河冲积平原。我的家乡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无比的骄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应。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的鄢陵县迎来了发展花木产业,建设美丽花乡的东风。60万亩花木面积,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带营造了一片难得的平原林海,形成了鄢陵独有的小气候:蓝天、白云、碧水、绿地交相辉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地下矿泉水中偏硅酸、锶等元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依托花木背景和生态平台,鄢陵建成了许昌地区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中原花木博览园和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园式露天温泉度假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长寿之乡”。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社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而从我的家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原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而新的生态秩序却没有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工业化带来的家乡工业污染不容忽视。家乡工业面广量大,而且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技术相对落后,自身治污能力差。特别是农村相比于城市,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群众环保意识相对较淡,环境监察力度相对较弱,使得一些城市淘汰产业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家乡的工业污染。二是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环境压力不容忽视。而眼前大多数乡镇的集镇基础配套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成了乡镇环境建设的焦点问题。三是农村环保设施严重匮乏。集镇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工业的污染渐逐转移到了农村,城乡二元体制使有限的环境保护投资及资源主要被配置在城市及工业地带,造成环境保护和治理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从城乡的环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农村生产生活习惯转变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生态破坏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二是规模种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不容忽视。规模养殖由于缺少相应的治理设施,动物排泄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农村环境投诉的一大热门。另外,由于传统种养模式的改变,大棚技术的普遍应用,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综合利用率低,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三是农村白色污染不容忽视。随着化合制品的增加,无污染的传统道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制品等难降解的道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
由于农村居民民主、法制等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农村民主自治并没有真正运转起来。一是基层组织稳定性差难以安心办事。三年一次的村级组织换届使很多村干部头尾两年要顾虑换届因素,不敢或者不愿做事情。而且在一些村每一届中都存在反对派,增加了村两委办事的阻力。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家乡身陷“发展慢,收入来源少”的恶性循环中。多数村庄的集体生产资料统少分多,导致基层自治组织无收入来源,甚至负债累累,根本无法对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进行资金投入。三是思想偏差导致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村要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引发的思想偏差往往导致经济主导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来治理污染,建设生态。导致一些地方掠夺性利用、开发土地、矿产资源,由此衍生的生态问题不在少数。
对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更清醒的认识,必须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战略。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又按照经济规律搞好建设;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而不是把经济和环境孤立起来片面地看问题,谈发展。要树立长期的创业观。生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根据生态镇创建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要有长计划,短安排,每年每届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是一年一个调,一届一个腔。要坚持生态立镇,把生态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地开展生态创建工作。
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一是要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二是要转换经营模式。农村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诸多方面都已很难达到目前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即无公害农业体系、绿色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体系)。三是要推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加强农民环保教育,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努力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发展生态工业一是要提升产业结构。通过技术、体制创新,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通过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引进精密机械、光电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二是要引导产业集聚。要全面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计划,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对无法进入园区发展的企业,也要规划相对集中的工业集聚区,便于资源共享,集中治理,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接通县城污水处理中心管网,最终实现整个片区纳管处理。三是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源头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业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走出一条“以生态引客源,以客源创收入,以收入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持之以恒打造生态环境。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拓宽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当前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和农村环境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环保三同时制度,把环境保护的义务真正落实到市场经营主体。同时要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吸引更多的慈善人士和有识之士资助和赞助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二是要解决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从当前农村普遍情况来看,重点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村种养殖业的面源污染问题。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和雨污分离工作。当前,在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人口快速集聚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环境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在普及当前“村集、镇运、县处理”的保洁机制前提下,要有计划地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和有机垃圾就地消化的工作,想方设法的实施垃圾减量化工程。要科学规划规模种养殖业,完善配套,逐步减少面源污染。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在第一轮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
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保障机制。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在政府层面,要建立生态建设领导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完善的生态建设组织体系。要特别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农村生态最后的落脚点在农村。因此,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巩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选好配强农村班子,帮助农村干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是农村生态建设落到实处的核心。二是要强化文化保障机制。要用文化的理念做好生态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精心设计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化。要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的创建活动,通过绿色细胞工程,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人们生产、生活、消费意识的转变。三是要强化法制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证生态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的家乡鄢陵将迎来美好的未来,鄢陵建设美丽花都的愿望必将实现
第三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共同进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能源消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这说明,我国的资源已难以支撑我们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现实的国情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中必须加快缓解能源消耗太大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状况也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要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源县素有“草原明珠、新疆酒乡”之美誉,这里位置优越独特,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路途中,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抓住当前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机遇是新源建设“美丽中国”的探寻思路。
县委书记贾伊生说,美丽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美丽中国,其中具有比较深的内涵在里面,既要有自然原生态的美丽,同时还需要诸多内涵去支撑。近年来新源县正在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问题都是支撑“美丽中国”的重要因素。
二、内外美共修,实现“美丽中国”
每个人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份子,每一个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和美丽中国不可分割。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各大城市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求。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中国”有着密切的关联,实现“美丽中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新源选择无序的发展,还是选择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不在只是描述村庄外在的美丽,还需要精神文明,这是构建“美丽中国”时向各个城镇传达的一个重要的信息。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支点,或许这个人会感到无助,包括现在出现的某些信仰恐慌等问题,都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新源县要发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如果在这三方面,均存在一个有序的发展,顺应社会、顺应自然去做,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美丽中国”才能真正的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科技、制度、文化等来保障,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
“美丽中国”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层次的美构成,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丽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美丽中国”,如果实现了“美丽中国”,就实现了百姓的“中国梦”。现在,尤其是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十八大又提出“五位一体”,即: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更加明确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将精神、物质、生态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的促进中国的发展,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实现美丽中国。不能单一解读生态文明字面上的生态,一定要深入思考其内涵,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生态文明要持续下去,没有人的文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生态文明的存在。面对一片美丽的草原,一条河流,如何去保护、呵护它。只有不断的思考并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地促进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只有提高了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人的文明程度,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
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新源县,作为新疆86个县中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县市,中国十分之一的哈萨克人居住在这里,所以,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深入伊犁,在新源调研时强调,新疆要在伊犁河谷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新源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提高各民族的综合素质,让人们真正的理解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因为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人们没有付出行动去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久而久之,人类就会失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特别是新源。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生态文明,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张春贤书记提出来的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新源要毫不动摇的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四、坚定干伍工作着力打造“绿色家园”
作为地方的政府官员、各级领导,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1年,新源县委、县政府投入1.1个亿的资金实施构建生态环境项目;2012年,为了保护呵护好生态环境,新源县委、县政府关闭了那拉提十余家淀粉厂。新源历年累计关闭淀粉厂143家。
那拉提是新源县5A级景区的核心,春秋时节风沙天气过多,而土豆的种植需要连根拔起,久而久之,土壤由于风的作用会逐渐流失,巩乃斯河流是国际河的上游,属于国家水利部重点监测河流,新源坚定不移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环境。
新源县以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产业、城市和旅游等各个方面给予了科学的规划。在招商引资方面,新源县从原来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新源坚持两个可持续,即生态环境可持续以及资源可持续。新源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已经全面的启动课前教育,要求每一所学校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专门讲述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包括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通过这种渠道,让人们逐步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例如某座城市市民开始集会,反对炼油项目。先抛开对此事件的评判,不难看到,人们的环保意识从中得以体现。近年来,新源县也有部分百姓给州党委书记写信,提出周边的一些企业,包括国营农牧场、兵团总团场处在的位置,对巩乃斯河造成了一些影响。
老百姓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和现在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自身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把其当作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执行。
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美丽城市,首先应该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在做好规划上面下功夫。不能把规划留在干部的脑子里面,一个地方一定要按照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做好城市总体的、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美丽中国”、“美丽城市”一步步推进。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源始终坚定不移的遵循“十二个字”为发展方向,即:生态、宜居、民俗、文化、旅游、智能。新源县将不断深化、提升,着力推行转型发展之举。
新源县有着优越的环境,翻开历史,曾经的新源也走过弯路。但是现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期,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足了工作。在过去,由于新源周边和南疆的交界处有一些钢铁矿产资源,因此新源有两个前苏联帮助建设的钢铁厂。在要求企业建设项目时,新源考虑因素第一条则是环境保护,检查是否存在除尘的问题,污水处理的问题,这是新源县治理环境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新源县关了15家砖厂、百余家淀粉厂、几家小的水泥厂以及停建了五座水电站。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调整土豆种植的面积四万亩,每年禁牧一二十万亩,确保植被不断地更新。另外,新源县恢复了百万亩生态林的建设,去年,在政府的带领下种植四万亩,今年种植工作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新源实行了最严格的林木采伐标准。针对于林木采伐标准的实施,政府将那拉提归纳为重点对象,每逢采伐季节,不轻易去砍一棵树,新源县坚决采取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并且要不断的恢复好生态环境。新源县城南这个曾经过于“落寞”、“枯竭”的地方,在政策的扶持下,如今已华丽转身,百亩的街头绿地让人啧啧赞叹。
六、旅游活动竞相“出世”美丽新源绽放光彩
在不久的将来,新源撤县建市,很大可能性改名为那拉提市,新源一定是一座宜居、宜人、养老的美丽城市,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能打造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世界各国的人都因为这里的美景而前来旅游观光,亲身感受这片美丽的地方。”
新源县在野果林改良上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地区植物园。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这项计划得到了中科院、世界植物研究协会等多方关注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源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促进和谐新源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除了物质的丰富之外,还应包括拥有绿色家园、健康生活。党的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
参考资料:
[1]《生态伦理学》,雷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生态论理学探究》,傅华,华夏出版社.[3]《生态文明论》,刘湘溶,湖南教育出版社.[4],十八大报告.[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科学发展呼唤“生态文明”.[6]新源党建网:贾伊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第四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暑期期间,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我对我们家乡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雁翅乡新联村进行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雁翅乡新联村,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水阳江,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化肥厂就离水阳江不远,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水阳江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关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精神,叙述中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小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提出,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关系。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暑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
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调研人:刘朝钱(建筑工程学院)
调研地点: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新联村
时间:2013年8月13日
第五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
调研报告
学校: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字】 科技进步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绿化
一、调查对象与手段
1.对象:市区委会及环境管理局 2.手段:采访相关部门,网上了解 3.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至2月28日
二、主要内容
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河北省,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我到区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市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区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书写着“大好河山”的大境门,作为一个城市形象标识出现的时候,塞外名城张家口开始了全新之路,那就是文化立市、绿色崛起。市委书记王晓东曾在讲话中指出,对于张家口来讲,推进生态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们实现绿色崛起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一定要把生态作为我们的战略优势来打造。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当然,对于风沙天气很严重的张家口来说,这依然是很重要的。真正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实现全面提升,真正把张家口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地区。一定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环节,当前重点要解决大幅增加绿地绿量、全力改善水系水质、全面提升空气质量、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市的大清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硫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近年来,市里采取了很多措施,治理河道。并且,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市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搬离市区。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市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众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像煤机这样的大厂,会在今年5月之前搬离市区,烟厂也会在近几年内搬离。而各个厂的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水源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不仅如此,该市决定将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软实力,力争五年内把张家口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努力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强市名城,实现绿色崛起。”
城市森林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营造城市森林,呼唤森林回归城市,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贮碳库、资源库、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我市距北京198公里,处于北京上风上水,是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承担着北京绿色屏障。长期以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张家口为固沙净水做了巨大的努力,深入开展了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要把我市打造成一座北方宜居、山水园林城市,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实践告诉我们,营造城市森林是我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此为突破口,建设生态文明是最佳选择。
营造城市森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说:实施好这项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营造城市森林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二是加强宣传,深入宣传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广泛宣传营造城市森林好处和重大意义,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和经验推广,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营造森林城市、人人争当城市森林卫士的良好局面。三是广泛发动全党、全社会力量,打一场营造城市森林的人民战争。四是组织营造城
市森林工作研讨活动,邀请北京市有关单位、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参加,深入阐释我市绿色崛起、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集拢人气。五是加大对营造城市森林的投入,争取国家造林绿化、农业开发、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城市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以及各个方面的技术、资金支持。同时,采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企业、个人投入绿化资金,为我营造城市森林,建设宜居、亦业的新家园创造必要条件。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做强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改进、消费模式转变。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最基础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寻出路。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努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提高绿色产业支撑能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强化污染整治,把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关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不断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着力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项目审核制度,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切实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产能淘汰制度,重点是对造纸、铁合金、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依法进行淘汰,先后关停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小矿山、小水泥、小钢铁产能。
实施生态工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屏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作。“十一五”以来,张家口市坚持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建设理念,将污染物减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全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清水河23公里河道、洋河38.5公里河道实施了高标准治理。截
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161万平方米,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和40.5%。
三、总结
我市作为一个刚刚发展的三线城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市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52,同比下降12.6%,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达340天。全市地表水一至三类水质断面占60%。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67%和77%。相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