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后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后,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职能范围扩大到食品、农产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食品药品检测机构相应承担了与其职能相关的技术工作。面对新职能的挑战,2006年,成都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将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与卫生执法相关的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职能划入成都市药品检验所,后又将成都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并入,组成了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
这种把食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划归药监系统的做法,整合了资源,构建了药品食品综合检测的新格局,减少了资源浪费,为打造技术面广、技术力量强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创造了条件。整合后,成都市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9000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另址重建了检测中心,在仪器设备方面每年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经过机构整合,当地政府更加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同时,也消除了部门间利益保护主义,使决策、监督和执行能有效地开展,促进检测机构能力的提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极力寻求通过多种研究工作来扩展思路,提高检验技术,提高检测手段。中心开展的鱼腥草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为国家制定鱼腥草注射液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过敏试验方法研究和溶血与凝聚试验方法研究,为注射剂生物安全性试验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整合资源迎接新挑战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主任 蒲旭峰
为充分发挥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近年来,武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加强食品检测标准的研究,充分发挥在监管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武汉市民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早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时,我所就开始着手筹建食品(保健食品)检测参数扩项的准备工作,先后于2004年、2008年获得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2项食品(保健食品)检测参数批准,同时部分食品(保健食品)参数于2007年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我所还多次积极参加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各项食品检测能力验证,均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此外,我所有关技术人员结合食品检验工作开展食品检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等国家食品检测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食品检验的科研论文。
近几年,我所根据食品检测工作的需要,陆续招聘食品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博士2名、硕士多名,充实加强食品检验技术力量。目前,我所的食品检测能力建设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已达到食品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检测能力。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武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林幸华
药品检验是实施药品质量监督、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副省级城市药品检验所如何在药检机构中提升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当前比较严峻的现实。对此,我希望能通过食品药品检验技术协作交流会的形式,使大家在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检验工作格局,切实为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药检系统优质资源共享,能有效实现药检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提高检验资源利用效率和检验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和一项有效措施。
近年来,通过与各副省级城市检验所和本省各地检验所交流学习,查找不足,我所添置了进口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检验检测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承担起辖区内药品质量监督所需的大部分检验任务,全项检验能力达到70%以上。随着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发展,我所检验检测任务量逐年增加,每年都开展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使评价抽验、监督抽验工作齐头并进。自2002年以来,我所每年的检验量均达到4000批次,在省内药检所一直位居前列。构建药检系统资源共享格局
□南京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崔福春
为配合监管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哈尔滨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积极探索适合食品检验规律的食品业务管理模式,以适应食品、药品检验的不同需求。
我中心确定了食品检验能力规划方案,在起步阶段将餐饮环节卫生学内容列为重点,成立了食品参数认证组,用了两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所有申报参数的检验工作。
结合食品检验起步阶段样本内容多、总量较少的特点,我中心提出了利用“一个检验平台,实现多种检验”的思路,实现了食品等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食品检验运行体系文件,及时修改《质量手册》,经过专家组的考核,通过食品检验参数1131项。
在通过食品参数认证工作后,我所及时开展针对食堂等单位的餐具及凉拌菜的微生物项目(总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检验工作,在锻炼技术队伍检验能力的同时,初步考核了食品检验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
通过开展食品检验试运行,提高了食品检验水平及能力,为今后的食品监管工作积累了的经验。
探索食品业务管理模式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 何志一
近年来,长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按照ISO/IEC17025认可准则的要求,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内部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公正。
自成立以来,所领导班子就非常重视检验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加大软硬件投入,目前,全所拥有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进口大型精密仪器55台套,能够开展药品检验参数153项、食品/保健食品115项、化妆品20项。
在做好监督检验工作的同时,我所积极鼓励业务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开发非标检验方法,起草国家药品标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目前,我所正在从纯粹的检验型机构向科研型检验机构转变。
打造科研型检验机构
□长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 魏广英
近年来,杭州市药品检验所以“为民服务、科学监管、和谐药检”为宗旨,以“提升技术监督有效性、争当全省药检排头兵”为目标,提升服务水平,使杭州的药检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药品检验所共接受并通过了三次省计量认证,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首次现场评审,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浙江省第一家通过实验室认可的地市级药检所,从而取得在药品、食品及保健食品、生活饮用水及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妆品、药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洁净区室环境等7个类别376项检测资质,检验检测能力名列全国市级药检所中前列。
随着承检范围的扩展,我所业务量增长迅速,每年的检测量增长超过20%以上。我所根据需要,及时开辟检验检测绿色通道,在应对汶川地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节假日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突出了技术监督的作用。
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
□杭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郭怡飚
近年来,大连市药品检验所大力推进药品检验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开拓和利用网络资源,成功实施了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检验工作效能。
我所在LIMS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管理规范,在受理检品之前,均建立一个样品模板,对检品的检验项目、方法、检验依据进行详细的设置,并把模板分为检验方法模板和样品模板两个层次。检验方法模板的建立,引入了Starlims 10.3的ELN(电子化实验室记录本)功能在ELN里进行仪器采集、自动计算、编写公式等功能,在审核时,把一个检品的每个ELN合成一份PDF文档并可以打印,提高了审核的效率。另外,我所把仪器管理、标准物质管理、标准管理、偏离流程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等与检验流程融合在一起,使大部分的仪器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目前LIMS系统运行已比较稳定,满足了检验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并于2009年11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可委和省计量的现场评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检验。信息化提升检验工作效能
□大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门启鸣
近年来,宁波市药品检验所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总体能力,扎实推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履行药品技术监督职能,努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
在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方面,我所积极参与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今年首次承担了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任务,以进一步完善药品标准。目前已初步摸索了薄荷和荆芥中薄荷脑和胡
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索研究测定细辛中马兜铃酸A成分。我所今年还承担了国家药典委布置的21个化学药品标准提高工作。同时,我所积极开展验证比对工作,完成了国家认可委组织的水质总硬度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水分测定和冻干鱼粉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残留量测定等工作。
通过开展这些工作,我所充分发挥了药品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保障了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切实提升科学检测能力
□宁波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马静芬
为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努力构建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检测实验室,近年来,深圳市药品检验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确立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改进和创新工作手段及工作理念,利用5年时间打造涵盖检验业务流程、行政办公、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即大OA),提高对外服务、对内管理、沟通和监督的工作效能”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所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管理和维护工作,先后投入430多万元用于添置、更新设备、改造网络建设,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保证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以管理现代化促进信息化,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协调,全面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能力”的思想指导下,我所成功打造了业务、行政、对外服务、内部交流、数据查询5个网络信息平台,使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深圳市药品检验所信息化发展迅速,检验工作也得到科学发展。
信息化助推检验科学发展
□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鲁艺
近年来,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严抓质量体系维护工作,使检验工作的质量体系能够平稳正常地运行,为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实施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同时,针对前两年检验记录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检验信息以及检验科室记录格式不统一等缺陷,加强检验记录的规范书写,建立电子版检验记录格式工作,基本满足了药品监督抽验的需要。
从2007年起,我所主动申请参加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和实验室比对实验,均获得了满意结果,为开展新增检验职能储备了技术保障。
严抓质量体系建设
第二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经验做法
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经验做法
**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监管机构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全省率先履行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取得初步
成效。
一、按时按要求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
(一)调查摸底,掌握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基本情况
2013年全国“两会”后,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精神,昭通市永善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2013年4月29日,永善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办公室从县卫生局调整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县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履行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职能。
通过近半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县域内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10月底,县域内有食品生产企业121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11家;食品流通企业2717家,其中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1965家;餐饮服务单位1252家(含学校食堂258家、建筑工地食堂97家),其中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932家;药械经营使用单位329家(含医疗机构 247家);保化品经营使用单位3001家,其中实行备案管理299家。履行新职后新增监管对象2838家。通过提前介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不仅摸清了“家底”,锤炼了队伍,同时也为食药监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
当广大民众的目光还聚焦在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一些在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却在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销售。究其原因,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监管缺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昭通市永善县在本轮体制改革中坚持以乡镇为单元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为此,昭通市永善县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提前接手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的县,2013年12月5日,省局食品药品稽查专员高山、方海云、孙自彬一行专门到永善县调研“接手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后发现的困难与问题”,并向省局领导作了汇报。
(二)按时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整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从上到下都步入改革进程中。201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为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永善县成立了由县长戈昌武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李沅勇任常务副主任,组织部长、县政府3名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12月26日,机构改革领导组审议通过《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于2014年1月16日召开2014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就机构改革和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1.组建新的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永善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作为永善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2014年1月26日起,原工商、质监负责的食品生产、流通监管职能交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工商局行政编制人员3人、质监局划转行政编制人员2人划转到县食药监局。
2.成立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隶属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股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3名。其中,卫生局疾控中心划转人员编制5名,新增编制8名,新增的人员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公开招聘到位。
3.成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行政上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人员设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和昭编办〔2013〕54号文件要求,结合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全县15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人员,按照溪洛渡镇3名、桧溪镇3名、黄华镇3名、莲峰镇3名、大兴镇3名、伍寨乡2名、细沙乡2名、务基镇2名、水竹乡2名、茂林镇2名、墨翰乡2名、青胜乡2名、团结乡2名、马楠乡2名、码口镇2名的标准配备,乡镇工商所划转13名人员和编制分配到新组建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县内调剂出22名人员编制充实到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各乡镇监管所加挂“食品药品快检中心”和“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在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加挂“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
4.设立村(社区)食品药品协管员。为消除乡村监管盲区,确保不留死角,在2013年4月,县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永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聘用工作的通知》(永政办发〔2013〕75号),一个乡镇聘用一名食品药品协管员,一个村聘用一名食品药品信息员,共聘协管员15名,信息员142名。协管员属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员每月每人150元补助纳入财政预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乡镇已成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乡镇级不再聘用食品药品协管员。2014年,全县142个村(社区)共聘用食品药品协管员145名(有3个社区聘用2名)。所聘人员按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履行接受举报投诉、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5.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机构正常运转。乡镇人民政府解决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办公场所,县财政解决筹建经费和工作经费。目前,县财政已安排出270万元资金,其中:80万元用于解决乡镇监管所办公条件,190万元用作15个乡镇监管所和县局新增职能工作经费。
目前,永善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已顺利完成,实现了职能顺利移交、划转人员安置到位,县乡村监管队伍思想高度统一,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发展的初级目标。
二、全面履行辖区内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一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县人民政府与15个乡镇、9个涉及部门签订2014年目标责任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15个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所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是组织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村级食品药品协管员开展业务培训(村级协管员2013年县局集中培训过一次),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按照“废、改、立”的原则,彻底清理食品药品行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优化监管体制;
四是按照“零容忍、严执法”和“三个100%”要求,对辖区内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服务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进一步摸清家底,建好台账,查找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五是分片区组织开展食品药品行业从业人员(含农村自办宴席厨师)培训,提高行业自我发展能力和诚信意识;
六是继续推行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管理制度和农村厨师备案管理;
七是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获取执法资格,提高办案的能力和水平。
三、启动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为确保外来客商和广大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永善县于2013年11月申报的《永善县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于2013年12月通过省食安办组织的专家评审,建设资金150万元已到位。但由于永善县原有的检验检测基础薄弱,在硬整合的基础上添置150万元的设施设备还远达不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需要,为此,在上级立项投资永善县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再申报拟建永善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县人民政府将积极组织好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环保等部门做好该项目的申报和筹建工作。
第三篇:关于食品药品机构改革
关于食品药品机构改革
中央层面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有望年内出台。此次改革方案借鉴深圳基本模式并根据多地试点经验调整形成。方案模式基本为:
撤消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组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和“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同时划入发展改革委反垄断执法职责、价格监督检查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食盐监管职责,划入商务部反垄断审查职责、商贸领域行政执法职责。
在“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局”3个二级局和“市场稽查局”1个直属局,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整合为“国家标准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将原工商总局登记注册(营业执照)审批职责划入商务部,在商务部组建“商事登记局”;将原质检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责划入海关总署,在海关总署组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原质检总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划入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将原食药监总局药品监管职责、医疗器械监管职责划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四篇:监管机构改革之一
统筹推进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
——深化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专题报告之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很大加强,已形成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但其他涉及公众健康的产品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隐患远远高于食品。我国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重滞后于药品产业的发展,与国际通行的监管模式有很大差距。本轮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当前应当以改革为契机,合理界定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针对监管产品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一、我国健康产品监管的体制问题
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都出现过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美国1937年发生了二甘醇污染“磺胺酏剂”事件,造成了107人死亡,催生了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使FDA的职能得到空前加强。上世纪以来,各国政府不断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且方向趋同。一是监管职能从地方向中央集中、从分散向一个部门集中。美国FDA是联邦机构,各州有它的派出机构,有效克服了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监管范围从药品扩大到大多数与健康有关的产品,甚至包括烟草、牙膏、漱口水、婴儿用品。即凡是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功能性改变的产品,都在监管范围内。三是监管方式从注重生产经营环节发展到全球、全产业链的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的无缝隙监管。四是保持监管机构的科学性、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立法不断扩大监管权限,保证监管绩效。与之相比,我国现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差距较大。
中央与地方监管责权不清。一是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监管权在地方,地方保护严重干扰了日常监管执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往往是各地的税收大户。在查处药品案件中,地方久拖不决、失之于宽。药品、医疗器械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流通使用,现行体制下,国家药监局对跨区域案件的查处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二是地方食药监局不是地方政府组成部门,除食品外,其他健康产品安全未能纳入地方工作重要议程,国家局的政策要求也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地方食药监局隶属于地方卫生部门,监管资源有限,无法承担药品安全的监管责任。技术支撑体系低水平重复。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含量较高,需要高素质人才和尖端装备的支撑。目前,食药监部门共有技术监督单位1687个,数量较多,但资源分布不够合理。地、县级检验机构数量较多,人才、装备水平不高,基本不能发挥识别风险的作用。据典型调查,地级市检验机构一年可抽检上千批次药品,检出不合格率仅为2%。~3%。,其中包括不同地方的重复抽检,没有主动发现一起系统性风险。地、县两级检验机构占用了全国80%以上的检验经费,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存在严重的人才、装备、经费不足的问题。随着电子监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药品质量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追溯,大部分地市以下药品检验机构可以精简合并。
二、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保护公众健康的政府部门,在本轮机构改革中,我国按照国际上普遍的健康产品监管模式,将健康产品的监管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建立了集中、独立、专业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当针对不同健康产品的风险特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监管事权,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提高监管绩效。
对下一步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监管事权。针对健康产品的风险程度,建议:
(1)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环节由中央监管,经营和使用环节由地方监管。为了保证中央监管的集中、统一、高效,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在全国设置若干派出机构。主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执法检查,组织跨区域风险监测,监督地方监管工作。(2)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由中央负责,监管由地方负责,省以下分级管理。(3)保健品、化妆品安全标准由中央制定,准入和监管由地方负责。
第二,优化监管技术力量配置。加强中央和派出机构的技术支撑单位建设。大幅精简、整合市和县基层技术支撑机构,在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中心城市建立高水平的区域技术机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主要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要提高它们的机动能力和快速检验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承担检验任务,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监管力量。
(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副司长,孙国君、冷云生、郭立仕、王飞、左惠、颜少君参加研究)
第五篇:食品药品监管信息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第11期(总第11期)
华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2011年4月20日华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三项措施,三统一”规范
餐饮服务行政许可行为为了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餐饮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认真贯彻执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华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三项措施、三统一,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行为,严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首道关。三项措施,一是坚持标准,加强请示。要求负责餐饮服务许可的审查与核查人员必须坚持按照国家局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和省市局文件精神执行,对拿捏不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请示,确保行政审批工作的合理合法。二是严密程序,服务为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初审到核查,必须严密程序,严格审查,始终本着为企业服务,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原则,做好餐饮服务许可工作。三是严肃纪律,廉洁办事。要求审批人员把好权力关,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用国家局、省市局禁令及相关工作纪律要求
自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该办就办、不卡不拖、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接受各方监督。
三统一,一是统一申请材料。对《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的文本格式作出统一规定,并统一制作申请书及申请书的填写范本,供行政相对人填写申请资料时参考。二是统一管理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针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不同情况,区分大中型餐饮企业和小型餐馆,分别制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格式样本,对餐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内部管理。三是统一验收标准。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并参照《餐饮服务分类许可指南》,对餐饮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填写《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对达不到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