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林业科学园植被构成及其分析
东莞林业科学园植被构成及其分析
刘名燕大余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摘要:东莞市林业科学园是东莞唯一以林业为主题的科研和科普基地,在为大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该科学园共有乔木树种有82个科536种。作者通过实地学习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其植被资源状况及构成进行了简要分析,估算了其生态价值,并对其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科学园;植物配置;树种研究区概况
东莞市林业科学园(下文简称“林科园”)位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面积1580亩,是东莞唯一以林业为主题的科研和科普基地。林科园地处东莞市东南面约20 km,距离广州市约50 km,距离深圳市约100 km,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N 22°58′08″,E 113°47′34.6″。林科园北面紧靠东莞同沙水库,周边为同沙林场,面积约50 hm2,其地形呈英文字母“Y”形状,大小山头有10多个,相对高程一般在50 m左右,属低山丘陵地貌。林科园年平均气温21.9 ℃,日均温度≥10℃,积温7600℃,无霜期超过350d,平均日照时数1930h,年均降雨量1790 mm,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0 %以上,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干湿交替较为明显,雨热同季。园内成土母岩为砂页岩,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仅在园内低丘顶部保留少量的以马尾松为主的次生林和草丛灌木,如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和白背叶(Mallotus apelta)等,园内次生林主要以柠檬桉林、马占相思林、湿地松林、柚木林和流苏相思林为主。植被资源现状及构成2.1 植被现状
东莞林科园植被主要是人工林,其类型主要有:柠檬桉林、马占相思林、湿地松林、柚木林和流苏相思林,另外,还有部分果园和苗圃植物。植被中以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f.)和木棉(Bombax malabarica DC.)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柚木(Tectona grandis L.f.)等。
2.2 植被构成林科园内乔木树种有536种,分属于82个科,其中分布较多的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有32种,桑科(Moraceae)有31种,夹竹桃科(Apocynaceae)有17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有10种,桃金娘科(Myrtaceae)有9种,其他科中也有数量不等的种。将园中乔木树种与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名录进行对比,82个科中有53个科是
1相同的,占64.6 %。而且,82个科中有5个科是蕨类植物,7个是裸子植物,其余是被子植物。在林科园的82个科中,乡土植物有36个科,占43.9 %。2.3 植被资源
林科园内乔木数量较多,分布在8个专题区内,构成丰富的植被资源,其分布面积和优势树种的种类如表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专题区名 面积(hm)乔木种类/种 引种圃 品果园 树木园 生态林 丰产林 药用植物 赏花园 棕榈园
9.9 11.2 9.4 9.1 3.7 1.2 3.0 0.976 178 8 7 164 38 50
优 势 种
大叶相思、流苏相思、柚木 石榴、杨梅、澳洲坚果、牛心番荔枝 马尾松、流苏相思、柚木、大叶相思 柠檬桉、马尾松、荔枝、小叶榕 大叶相思、马占相思 流苏相思 羊蹄甲 鱼尾葵
除了比较丰富的乔木种类外,林科园还含有比较多的林下植物,其中数量较多的是微金菊,作为外来的入侵物种,微金菊对林科园内的植被构成生态风险,只因其生长迅速,经常覆盖其它树种的体表,使树木得不到阳光而慢慢地死亡。数量较多的还有芒萁、盐肤木、胜红蓟、潺槁木姜子和鸡矢藤等。2.4 植被类型 2.4.1柠檬桉林
柠檬桉分布在生态林试验区内,该区高程45 m以上主要是柠檬桉、木棉林和马尾松等树种乔木层分层比较明显。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主要有:微苷菊、野葛、鸡矢藤、火炭母和丰花草等。高程在45 m以下则为杨桃、荔枝、黄皮和龙眼等果树,因人为的干扰,林下植被基本上被铲除。2.4.2湿地松林
该林分布在树木园西部,由于是人工种植,处在幼林阶段,还没有形成郁闭。因此,林下植被有比充足的阳光进行生长,主要有:含羞草、乌毛蕨、黑面神、蔓马缨丹、火炭母、华南毛蕨、鸡矢藤、鬼针草、菝葜、鸭跖草、微甘菊、淡竹叶和盐肤木等。
2.4.3柚木林
该类型的树木主要集中在树木园的东部,属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分层比较明显,林下植被比较多,主要有:丰花草、胜红蓟、叶下珠、盐肤木、潺槁树、桃金娘、银柴、红毛草、黄桅子、白背叶、鬼灯笼、梅叶冬青、芒萁、海金沙和了歌王等。2.4.4流苏相思林
流苏相思林主要分布在树木园和引种圃交界位置,乔木层比较明显,林下植物有:中华芒、野牡丹、山菅兰、鬼灯笼、破布叶、黑面神、越南叶下珠、金边双荚槐和番石榴等。2.4.5马占相思林
马占相思林分布在丰产试验林区,乔木分层只有2~3层,相思树种比较速生,但易倒伏,在林内看到不少因大风刮倒的树干,林下植被比较丰富,主要有:鸡矢藤、天线草、玉叶金花、鸭跖草、三丫苦、胜红蓟和粪萁笃等。3 林科园生态价值评估 3.1 社会效益
林科园是东莞市重要的林业科普园区,其林业价值为东莞市生态建设创造了一个“特色品牌”,促进了东莞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林科园的建设可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3.2 环境效益
林科院园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东莞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在涵养水源、保土保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人居环境发挥着巨大作用。参照原苏联的资料[1],平均每公顷森林每年释放氧气0.7t吸收二氧化碳13t从大气中敛取尘埃35t并分泌植物杀菌素,使林内空气含菌量大大低于无林地。如果以费用代替法计算,森林在上述方面的年效益可折合487元/hm2。根据有关方法和参数计算,森林在涵养水源、保土保肥和净化空气方面的年效益就达4841元/hm2。4 结论与建议
林科园是东莞唯一以林业为主题的科研和科普基地,从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来讲,人工林物种组成相对单一,受病虫害威胁更大,其景观价值较弱。因此,务必遵循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结合造林学和园林工程学理论,尽快对园内的柠檬桉林、湿地松林、柚木林、流苏相思林、马占相思林进行配植有较高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种类,营造出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风景林景观,达到绿树成荫,群落结构稳定,林相整齐、美观,物种多样性高,这不仅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而且从根本上提高宝安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推进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同时,林科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工程健康有序的实施,必须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持体系和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等。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陈宇晖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林木森.森林的生态价值有多大[J].福建环境,1996,13(1):35
第二篇:成立疼痛科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疼痛科的可行性报告
一.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缓解疼痛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受到各种急慢性疼痛的困扰,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血压、体温、脉搏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随着疼痛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文件中明确“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代码为“27”,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对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第三篇:林政科关于2010年林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自查的报告
林政科关于2010年林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执
行情况自查的报告
根据市林业局关于印发《2009年林业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的通知(渝林办„2009‟59号)要求,对照《目标责任书》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我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将村、社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采取“分山到户、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模式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后3次组织全区所有林改工作人员进行林改培训工作。第二阶段着力规范和完善一阶段村、社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处置的合法性;全面完成自留山、责任山的确权换(发)证工作;切实调处林权林界纠纷;林权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等。区政府召开全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大会2次,每月召开林改工作汇报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召开一事一议会议解决集体林的经营管理问题。全区林权制度改革共涉及45个村511社的集体林,3个村有林和188个社有林全部落实了分山到户的政策,其余的村有林和社有林按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方案,落实了均股、均山、均利到户或统一流转业主经营。全区林权纠纷105宗,已调处101宗,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6.19%。发放林改宣传资料5000份。全区集体林地42.7万亩,应发林权证4.92万份,已发放新版林权证4.82万份,发证率97.97%;发证面积41.72万亩,按面积计算发证率97.7%,在《重庆日报》通报的林权证颁发进度中位居全市第一。为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区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由林业局牵头,区财产保险公司、区农商行、区财政局、区金融办等部门拟于2010年在万盛区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为了给林权抵押贷款搭建良好的平台,区林业局已与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达成意向性协议。
二、全面落实天保任务
完成了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基础信息的外业核查和录入工作以及天保工程四到县自查工作。同时,按照天然林保护管理的规定,全部落实了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管护责任的落实工作,区政府与8个镇、区林业局、区林场签订天然林管护责任书10份,各镇又与管护员签订森林管护合同,对117750.75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和127838亩地方公益林进行了有效管护,责任层层落实,全面完成24万亩公益林的管护任务。在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未全面落实之前,对商品林也一并落实了管护责任。每月、每季、半年、全年都开展天保检查主要检查其落实情况。年底对全区8镇进行考核兑现管护经费。
三、强化林地管理、严格审批征占用林地
第四篇:2009年生物科高考试卷分析及备考体会
2009年生物科高考试卷分析及备考体会
一、2009年生物学科高考特点
2009年生物学科高考的难度值在0.46左右,与考试说明的0.6~0.65存在一定差距。从考查的内容和能力看,有以下特点:
1、试题涉及到考试说明要求的各项能力,试题中理解能力的要求所占比例最大
试卷注重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旨在体现《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试卷中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考查共有21分,占26.3%,凸显其重要地位。
①理解能力 选择题的第2、3、4题侧重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理解能力;选择题的第5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引导考生重视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②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如第1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的能力;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32题侧重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题目以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为背景,要求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文字及图示中提取相关的信息,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
2、各模块比例均衡
试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共考查了24个考点。其中遗传、代谢、人体内环境稳态、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识的内容较多。具有部分跨模块的试题,适当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必考内容占87.5%,其中模块1共24分占30%,模块2共22.5分占28.1%,模块3共23.5分占29.4%;选考内容共10分占12.5%。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27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题
目的情境设置比较复杂,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二、2009年高考备考的具体做法
1.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精选习题进行有效的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中例题与学生练习的选择是直接关系到复习是否有效,优质的例题,应能帮助学生巩固典型考点;有针对性的讲评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专题练习,集备组教师轮流先解答一遍,确定只需要对答案的题目、需要详讲的题目、错题变式题、需要补充知识点的题目。
2、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识记训练,训练的形式比较有效的有: ① 背诵或默写
② 限时训练与变式训练(尤其是选择题)③引导学生关注对概念的辨析比较 ④二轮复习中突出综合科中的单科训练 ⑤收集错题,进行专项练习
⑥关注体现课标新增的内容通过改编将该方面的知识重点重复进行训练。⑦通过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⑧通过建立答题模型与规范图解,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三、对今后教学的工作的建议
1、要降低教学重心,给教学准确定位。
针对高校招生现状,教学要力争做到“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拉开高考成绩差距的不是高难度题,而是中档题。
教学定位:阅读教材,回归基础;熟悉要领,掌握规范。
2、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给学生做;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3)重表述的规范,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审题训练。
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4、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1)控制考试的次数。增强考试的计划性。
(2)控制考试的难度。给学生以信心,也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3)控制考试的范围。讲、练、考一体化,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什么,就在小考或阶段考中什么,(4)进行考试技巧的训练。在模拟考试中,指导学生学会放弃,但不轻言放弃。既不能死死地抱住一道真正的难题不放,也不能对一些貌似很难的题轻易放弃,要知道高考题一般都是“素材在教材外,落点在教材内”,一些题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细心地把题目多读几遍,真正理解题意后,并不难。平时多做这样的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就能正确取舍。
5、以教师为本,实现管理制度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学校不仅要以学生为本,更要以教师为本。现在,高中教师中普遍感到压力太大,甚至产生了厌教情绪,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高度,这种不良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舒缓,必将影响高中教育教学。
第五篇:2014年春期末考初二年英语科质量分析
2014年春期末考初二年英语科质量分析
肖君毅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卷结构大致与中考的相同。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范围内的重点突出,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
结合学生的作答情况,大致分析如下:
1.听力部分:听力共30题,语速与难度适中,但涉及知识范围较大,学生对初一及初二上册知识遗忘较多的话,容易失分。
2.单项选择与口语匹配的题目与平时练习的题目类似,重点考查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较大一部分学生掌握不够,不懂灵活运用。
3.补全对话与完形填空的材料来自课文,较多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还不足。
4.阅读题共五题,难度较大,从失分较多的题目来看,错误主要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及对文章的理解不够导致。
5.词汇部分得分情况较理想,学生对单词的识记重视程度有提升。
6.写作部分分为看图造句与作文,前者紧扣各话题重点,后者考查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的中式英语表达还是居多,衔接流畅度也较差。
二、本学期师生情况回顾
吸取以往经验教训,本学期以来,三位英语老师都比以往更认真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不论是早读还是课堂教学,不论是课后辅导还是作业练习,都能看到每一位老师的用心。在年段营造的氛围中,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产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不少男生能比以往更主动地学习复习。学好英语,需要努力,需要累积,可能也需要一点天赋,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老师与学生仍都需要耐心与坚持。
三、以后改进措施
1.继续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任何题型的基础,也是学生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的教学仍偏重夯实基础知识。
2.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固化,也比较差,培养矫正仍是今后教学要考虑的部分。
3.提高效率
一直以来,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一,早读的效率不是很高。早读要明确分配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不一定是朗读,也可以练听力,或做笔头练习,增大对知识的熟悉度。练习课的效率也要努力提高,特别是每次考试前的复习课,目前教学方式较单一,今后需思考创新。
4.继续提高个人教学能力
老师的教学能力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都是教学的关键,不仅关系到教学进度,更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态度。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态度是学好的基本条件。因此今后要继续多听课,多钻研学习,从自身做起,努力改进教法,争取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