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时间:2019-05-13 18: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第一篇: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付小教师曾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吃 鹿破坏

互相制约互相联系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学

同课异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 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同课异构”的活动,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这样一个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经数日反复思索,现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辅导和听课学习,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欣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王旭东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岳红霞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真实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交际的兴趣。徐瑞丽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前有明确的要求,交流之中适时指导,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朱国华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

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第三篇:语文教学的同课异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的同课异构

作者:张玉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1期

什么是同课异构?其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同课”是可以“异构”,而且也是应该“异构”的。

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同课异构”的必然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认知主体在已有的经验范围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重组,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教学素材,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加以重新认知和编码,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框架的过程也肯定是不同的。

从教学方法论看“同课异构”的必要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教学对象的不同……种种的因素,需要进行“同课异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课异构,教师才会个性飞扬!同课异构,学生才会灵气迸射!同课异构,课堂才会绚丽多姿!

从现代发展性教学看“同课异构”的重要性。发展性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好的效果,促进人的一般发展”。从教师层面来讲,“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同课异构从它的流程和操作来看,是一种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从学生层面来看,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同课异构,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同课异构的“异”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话,研读、建构出不同的意义,然后,为达成目标,在教学方法、载体和途径的设计上,不同的教师总是根据自身的能力、习惯和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安排,做到因材施教。“异构”概括起来说,包括文本解读上的异、教学资源重组和利用上的异、教学设计与构思上的异、教学方法上的异、教学风格上的异等。

然而,“同课异构”中的“同”却往往被片面理解。从概念界定,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学素材,同一篇课文。但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承认,“同课异构”是一种行动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常态教学的活动,所以“异中有同”的取向和蕴涵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的、立体的。

首先,从语文教材观的角度来看,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有规定性、统一性的。语文教材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只具有“原生价值”。但是,当它们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就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教学价值”。而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由整个教材的价值体系决定的,一篇课文教材编撰者将它放在教材的什么位置上,它的教学价值定位就有了规定性。所以哪怕一次有10多位老师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比武,所有施教者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大致是相似的。

其次,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同课异构的课堂面对的学生群体其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不管是同一老师的同课异构,还是不同老师的同课异构,其授课的班级一般来说是同一年级的平行班。所以从学生整体而不是个体看,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程度、所具备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语文学科的能力和兴趣是差不多的。

再次,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同课异构要尊重的教学规律是相同的。这规律既指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更指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过程。不管怎样“异构”课堂,都应该是自主、和谐、高效、简约、真实的,都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中去寻求科学的教学流程,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拓宽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发展的空间。

同课异构已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教研方式,频频出现在各种教学观摩活动、比武评优活动中。如何来看待“同课异构”带来的“繁华”,如何冷静地思考“繁华”背后的隐忧?如何对“同课异构”的课堂进行科学评价?

我校曾与一联谊学校开展“同课异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其中一项内容为两校的老师代表各上一节课,然后相互观课评课。课后两校的施教者和听课者分别进行了说课、评课,有的老师强烈反应:我校老师的上法太“传统”,甚至早已落伍了,公开课这么上简直毫无“出彩”之处;而评价他校的老师能紧跟新课改步伐,设计很大胆、很新颖、很“前卫”。双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禁引发了很多老师心中的疑惑和茫然:难道同课异构,“传统”的都要摒弃,而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出彩前卫”吗?

曾参加过不少“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暨研讨活动,总感觉上课的主题是突出的,但评课、议课却常常说“普通话”,或就“共同优点”高度肯定,或就“共性问题”委婉提醒。借用科学中的概念,我觉得这些都是“凹透镜”式、“平面镜”式的评课,“同课异构”应该用“凸透镜式”的评课,即要把目光聚焦在: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异构在何处?为什么要这样异构?不同的异构在课堂上的实际生成效果如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需要怎样改善?哪一种异构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吸收?

由此可见,要从生本教育来审视“同课异构”的最终效果。“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学的归宿聚焦在“学生”身上,将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放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读写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无论在课前、课时、课后,执教者要始终把握好学生的“本位意识”、“主体意识”,着力构建一个动态的、生机勃勃的“现场化”的语文课堂,让师生“幸福”地存在于课堂中。

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去西藏参加全国第六届“同课异构”研讨会,7位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本文的第一个教学重点是“知罗布泊之今昔”,有的老师以“哪些人到过罗布泊,他们各自的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有何不同”引出;有的先让学生看“绿洲、荒漠”的图片说感受,再在文中找句子印证;而银川一中的杨晓英老师为了让学生较直观地感知昔日罗布泊的面积和罗布泊逐年消逝的速度,煞费苦心,找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参照物——学生熟悉的校园面积,她说:“昔日的罗布泊相当于285万多个拉萨江苏中学,到了20世纪,罗布泊只相当于1万2千多个江苏中学,到20世纪70年代罗布泊消失了。”骇人的事实和惊人的数据一下子让学生“心灵震撼”、“生命战栗”。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次教学新秀比武,8位年轻老师上《空城计》。其中一位老师以“三国歇后语知多少”导入,并自拟了一句“诸葛亮用空城计——()”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然后在学生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原著中的一句文言“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让学生补歇后语——“不得已”,析完为何说“不得已”后顺势推进:诸葛亮如何用计——用计结果——计成原因。整堂课,教学环节之间起承转合,张弛相济,灵动变化,富有节奏,学生能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享受课堂。

教学的归宿是“学生”——激动一节课,管用一辈子。听过杭州剑兰中学李明老师上《香菱学诗》,他的课堂是这样建构的:

出示《红楼梦》原著回目与课文题目相联系相比较,概括出本文“苦学诗”这一中心事件。找出相关语句说说香菱学诗学得很“苦”。

以“香菱自己觉得苦吗”巧妙设问,将视线聚焦到文中的十五处“笑”,集中引导看三次笑,让学生读出每一次“笑”背后的心情和香菱“好学、聪明”的个性品质。

由“你欣赏这样一个女子吗?宝钗是不是欣赏香菱呢?”引出香菱的悲苦身世,进而探究香菱为什么要“苦学诗、痴学诗”,从香菱写的诗中去寻找她的影子和希望。进而透过“笑”去体味香菱心中的“辛酸”和“苦痛”。

从香菱这一艺术形象拓展开去,触及其他一些值得怜惜的《红楼》女子,读出曹雪芹在香菱等这些人物身上寄寓的情感。

李明老师整堂课“品笑——品言——品人”,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想的空间,说的机会,上得循循善诱、幽雅风趣。我想,这样“异构”的课堂,几年下来,何愁学生语文素养不明显提高呢?

课堂,是教师个性张扬的舞台,是学生多元发展的天堂,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同课异构,应该是同工异曲(从形式看);同课异构,应该是和而不同(从过程看);同课异构,更应是殊途同归(从目的看)!让教师、让学生、让学校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浪潮中实现共赢,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张玉兰,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上虞。本文编校:王 玲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一】

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来共同研究课堂效果、改进提高课堂效率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授课和听课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堂异构的授课方式完全是开放式,自己讲完之后,立即就会听到与本节课内容相同,但风格迥异的另一堂课。自己的优势、劣势,授课时存在的问题即一览无余。这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在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吸取了他人的经验,这样既达到了学习交流的目的,更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堂中。活动中我与马春梅老师执教了《四个太阳》一课,虽然是同一篇课文的同一课时,但我们的执教风格与执教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在识字环节中,马老师采用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我重视说话的训练,抓住果园里,果子熟了,有什么,怎样邀请小伙伴品尝果实的香甜,进行语言训练,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而马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金黄的什么,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谁来尝尝水果的香甜。

什么热得怎么样,进行语言训练。我们的课也有相同的点:都采用了猜谜导入,在学习一二两段时,都创设了情境和重视语言训练。在学完课文后,我们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马老师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么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我们这两节课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马老师的课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比较集中,学生没有读的兴趣。我的课在结尾只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送给谁,却没有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么画。也就是缺少了爱心教育的指导。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几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总之,每位教师的课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对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感谢同堂异构给我们提供了享受的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篇二】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对同样内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在准备这次课的过程中,大家就每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年轻教师也积极献言献策。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的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通过本次活动,我在教学上得到了一次大大地磨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第五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文科组

本学期,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举措——“同课异构”的大教研活动,也就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了多彩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这样一个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经数日反复思索,现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通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袁文瑾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他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金海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真实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交际的兴趣。冯玉龙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前有明确的要求,交流之中适时指导,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他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李娜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下载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级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1 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反思范文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反思 ——八年级英语组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使我们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此课之前,我们同组的三位老师先各自进行了精心的备课,然后一起精心讨论课程......

    语文同课异构

    由“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到“同课”异构、殊途同归 ——两次同课异构的得失及其意义 浙江嵊泗中学 孔建军 ( 舟山教育) 每年12月为我校的教研月,“同课异构”是我校教研月的......

    语文同课异构

    “语文同课异构”科组教研活动记实 五指山市一小 赖丽洪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优质的教学过程,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人生的未来,也是在智慧的课堂里使学生的生命......

    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樟树临江小学付志琴 心得一: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2014年月29日--30日,有幸听了“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这里,可以接......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 张杰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

    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1 12月12日上午,第一协作区的全体六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我校组织的“同课异构”议课活动。那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认识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组 同课异构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50.51.52页内容以及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