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8:4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第一篇: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规范和谐均衡优质

——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九件实事与2008新年展望

2007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武昌教育固本强基、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一年。在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武昌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四个狠抓、四个促进”工作要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下将我区一年的工作突出九件实事作简要总结。

一、深入推进“三风”建设,全面树立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武昌基础教育形象。

2007年,武昌区全面启动“三风”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务实干事,和谐共事”的干部作风,“爱岗、爱校、爱生”的教风,“好学、乐学、会学”的学风。将“三风”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抓教育、抓活动、抓整改、抓管理、抓评比,树立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事文化,将“三风”建设的实效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之中,全面树立了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武昌教育形象。

二、坚持德育优先健康第一,“生本德育”与阳光体育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00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努力实践“生本德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具体可见、真实可为的青少年生活和日常行为之中。通过“五抓五落实”加强德育工 1

作的实效,即抓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全员育人”意识;抓德育品牌培育,落实特色发展意识;抓德育评价改革,落实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抓德育活动载体,落实常规教育实效;抓校园周边整治,落实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生成长导师制、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等专项工作的推进将德育实效性真正体现在学生身上。

以“健康第一”统领体艺工作,向课内挖潜,增强体艺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向课外延伸,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文体活动时间。让学生到阳光下、到运动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生本德育”与阳光体育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了富有生机,充满快乐的育人环境。

三、两大工程一项活动,整体优化武昌教育专业队伍。

2007年初,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我区全面启动了中学备课组建设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两大工程。同时,依据我区实际,深入开展了校长“深入课堂研究课程”活动。

在“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中,我区实施了班主任队伍建设“五大行动”,建立健全了班主任队伍选聘、培训、考评、激励、保障“五大机制”,落实了班主任队伍建设“五大措施”。

在中学备课组建设工程中主抓三项工作实现四种转化。即抓资源统整,抓备课组长选训,抓备课内涵研究。实现研究内容课题化、研究活动系列化、研究方式细节化、教研活动情境化。尤其在集体备课模式上做出了突破性研究,得到各方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校长“深入课堂研究课程”活动中,倡导校长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以“五个一”为载体:上一节研究课、深入

一个备课组、研究一个课例、做一场专题报告、研制一份学校课程建设方案广泛开展研究活动。中小学在区、片开展观摩活动共计25次,提供观摩活动的校长有40人次,其中有15位校长上公开课。丰富扎实的研究活动使校长真正能够静心校园,潜心研究,专心教育,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师者之师”。

两大工程一项活动三位一体,整体优化了武昌教育专业队伍,分层提升了专业水平,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高质量完成普九迎国检、初中标准化建设中期验收,促进武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将这两项工作作为促进武昌教育结构均衡发展的重要机遇,先后投资700万元和2333万元用于硬件改造,同时针对“普九”迎国检和初中标准化建设指标要求,全面提高学校的软件建设水平。2007年4月和11月,武昌区高起点、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巡查视导团的“普九”检查,张家湾中学等七所学校高标准通过了市教育督导室的初中标准化建设验收。两项迎检工作促进了武昌基础教育结构的均衡发展。

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办学得到社会认可。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区进一步将规范办学行为聚焦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来,按照“遵守法规,遵循规律”的原则,将规范办学抓得扎实,抓出实效。我区开展了中小学课程计划、作息时间、课业负担、分班办班的专项逐校清查;学校教学计划、总结逐校审阅交流工作;以学生书面作业的研究与管理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进一步加强小学日托班管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认真落实“四个一致”管理要求,得到市教育局充分肯定。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之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中小学举报率较往年下降近50%。

六、深化课程改革,研究“有效教学”,推进课程均衡发展取得实效。

2007年,中小学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围绕“大力推进课程均衡发展,全面深化学校素质教育”的工作主题,明确了各学科课程横向均衡发展,各学段纵向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推进思路,以改善校长的课程规划能力、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学生的发展状态为突破口,聚焦日常教学“有效性”,全力提高素质教育实效。

我区持之以恒开展“三课研究”,即备课、课例、课题研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11年如一日,一年一个主题推进教学质量主题年活动形成序列,今年中小学分别以“合作教研与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校自主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丰富扎实的研究活动;中学教学质量大型调研和小学教学质量校本调研的完成,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促使课程评价水平不断提高;小学开展《课程均衡发展与教学联动发展》工作,进行了教研员定校学科帮扶、校际自主结队、学区整体建设等区域工作方式的有益探索。“有效教学”研究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落实在课程,落实在日常,真正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

七、科学人文备考,中高考等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我区坚持科学备考、人文备考理念,努力将中高考备考与学生素质健康发展相结合,做好四件事,一是以生为本,走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之路;二是落实回归教材、回归学生、回归基础的“三回归”备考

教学原则;三是强化校情、学情意识,充分发挥了调考的诊断及调整功能;四是卓有成效地实施了高中“希望工程”。

2007年中高考成绩继续处于全市领先地位,高考600分以上人数415人,占全市近1/3。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5780人次,获国家级奖项256人次。

八、四大专项教育全面推进,不同群体儿童获得共同发展。

科技与信息技术教育继续领先全市水平,在第五届NOC竞赛中,作为武汉市唯一获奖单位,获全国最高奖“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坚持优先特惠政策,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在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上,我区特奥运动员获得5金22银的辉煌战果,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特教学生赢得了自信。

为困难群体儿童教育办实事。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2007年全区免收贫困生学杂费304.89万元,惠及学生7428人次。流动人口子女开放学校数40所,共接收23598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公办学校接受比例为90.2%。广泛开展融合教育研究,在确保困难群体学生不因贫困失学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生活在武昌的每一个儿童尽可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尽力让每一个家庭满意,让每一位家长放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九、规范办园科研兴园,学前教育事业稳中求进。

2007年我区学前教育工作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研究,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稳步发展。一方面依法治园,推动幼儿园内部管理规范化,开展市等级园评估验收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科研兴园机制,将教师专业发展、园本教研探索、区域园所整体发展等专

题纳入科研课题研究,用研究带动实践,增强了工作效能。

2007年武昌教育九件实事,九九归一,就是要诚心诚意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办实事,为办人民满意的武昌教育出实绩,对武昌的每一位师生负责任。

转眼2008年已经来到。2008年是我国基础教育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努力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的历史起点。2008年武昌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武昌教育发展全局,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围绕“优化教育布局、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工作中心,突出“规范学校管理、强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益、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工作重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武昌教育规范、和谐、均衡、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1年6月)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对全县各乡镇学前教育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已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出台了《临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临政办【2011】5号),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为保证《临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制定了《临泉县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发展工作。

(二)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制定了《临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2、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召开专项会议,布置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全面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把好的做法全县推广。继续落实《临泉县学校结对帮扶实施办法》(临教[2010]401号)和《临泉县学校结对帮扶评估方案》(临教[2010]402号),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落实帮扶经费,开展“手拉手”等活动,积极指导被帮扶学校的学科教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促进薄弱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管理经验和办

学水平的提高。

(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制定《临泉县义务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工程实施方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确认义务教育相关规划进度的通知》(皖教基函【2011】17号),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到2015年,全县永久保留的学校达标比例达到93.2%。为保障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公用经费剩余部分向实施标准化建设的学校倾斜,集中用于校园配套设施和设备添置。

(四)扎实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是下发了《临泉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组织,负责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进行总体部署、指导和监督。二是召开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全面布置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三是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和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课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三好学生352人,优秀学生干部223人,先进集体115个,优秀班主任126人,优秀德育课教师51人,优秀德育工作者48人。四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了以“爱党、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征文活动。

(五)加强教学质量监测

1、出台了《临泉县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年实施方案》,分别下发了《临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临教[2011]156号)、《关于做好2011年小学毕业学业水平监测工作的通知》(临教[2011]226号)、《关于做好2011年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考试的通知》(临教[2011]227号),开展了教学常规调研和课堂满意度调查,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2、成功举行了全县小学毕业监测和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四年级学生的抽测工作。2011年是我县“教学质量提升年”,根据工作安排,6月28日上午,县教育局对全县小学毕业班所有在籍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和四年级语文、数学两科的抽测。为确保监测、抽测结果的可信度,县教育局组织32个工作组赴各乡镇实地指导监测工作(每个监测组选派一名局机关人员任组长,从其他乡镇中心校选调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和两名教研组长为成员,共计162人)。监测组组长具体负责小学毕业班监测的监督和指导,监测组成员具体负责四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小学毕业班监测考场设在乡镇中心校或乡镇中学。为确保此次监测、抽测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县教育局制定了安全预案。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教育局长章颜青同志任组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峰、杨玉侠任副组长的巡查组,他们带领四个巡查组分别到32个乡镇中心校进行督查、巡视。

此次监测共抽调异地监考人员700多人,县教育局将组织统一阅卷、评分。此次监测和抽测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评价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施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圆满完成2010年“国培计划”工作

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已于6月底结束,我县“国培计划”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工作扎实,措施得当,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都能按照要求参加培训,参与率、学习率都达到了省市要求,实现了上网率、学习率100%,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为98.23%,在阜阳9个市县区中排名第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培训内容及人数:骨干教师派训,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省级培训者4人,市级培训者11人,县级培训者培训62人;班主任培训,参加国家培训计划—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500人;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9人,短期集中培训学科骨干46人,紧缺学科集中培训22人,留守儿童关爱心理教师培训11人,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11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1213人。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1、指导幼儿园做好招生工作,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

2、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教育案例征集等活动。

3、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工作,召开校际间结对帮扶经验交流座谈会。

4、制定《2011—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调整规划表》,指导各乡镇做好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工作。

5、指导各校做好今年毕业生审批、变动学生和新生学籍上报工作。

6、组织开展全县初中部分学科抽测工作。

三、近期主要工作

1、做好小学质量监测成绩反馈、汇总分析,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常规指导。

2、做好2011年城区招生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城区学区调研工作,初步掌握今年我县城区适龄幼儿情况;二是召开城区校长和学生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公办中小学学区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临泉县2011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三是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工作委员会;四是做好城区招生工作,8月中下旬对我县城区招生进行监督、指导,严格做到“六公开”: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程序、公开录取方式、公开录取结果。

3、做好教师培训和派训工作

一是开展继续教育全员培训,8月中下旬,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做好20名省级骨干教师和3名“有效评价”(命好题)专题骨干培训者遴选和派训工作;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近期打算组织全县中心校教务主任到外地参加封闭式专题培训,下半年还将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我县开展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

第三篇:武昌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2月21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志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与《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扎实工作,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切实加快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武昌,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为“十二五”时期新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科学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00.3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70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4.6 %(按不变价计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5.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6.93亿元,年均增长20.98%。区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8亿元,年均增长23.79%,收入规模连续5年保持全市中心城区第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0787元增加到2010年的21000元,年均增长14.25%。“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5.2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利用内外资460.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化区情认识,发挥比较优势,完善产业规划和激励措施,初步形成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支撑的“1+4”产业格局,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59.39%提高到2010年的82%。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态势凸现,全区共有总部型企业145家,对财政收入贡献比例由2005年的28.42%提高到2010年的38%。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加快发展,全区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1297家。“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品牌效应逐步放大,2010年设计产业完成产值117亿元,年均增长23.9%。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建成科技、文化创意园区8个,集聚企业216家。商贸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新增五星级酒店2家,2010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14.8%。企业改制取得较大进展,完成36家区属困难企业改制工作,妥善安置企业职工5800余名;投入1亿多元资金,解决了9000多名区属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稳步提升。抢抓武汉大建设、大发展机遇,加强项目策划和固定资产投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功能。规划实施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累计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武昌古城内实施了蛇山南坡拆建还绿工程和昙华林历史街区、都府堤红色景区、户部巷风情街区、解放路、粮道街等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地下空间、楚望台遗址公园等建设,改扩建了首义广场。公司总部区新建成和开工建设商务楼宇56栋、260余万平方米,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拆迁基本完成,楚河、汉街及沙湖大道全面开工建设。滨江商务区完成土地整理1500亩,万达广场建设快速推进,以中国第二高楼、606米“武汉·绿地中心”为标志性建筑的全市最大现代服务业综合体—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启动建设。城市交通路网建设速度加快,完成武昌火车站改造、武汉长江隧道、岳家嘴立交等重点交通建设工程8项,续建新建公正路、秦园路、江盛路等主、次干道及微循环支路30条,建成付家坡、中南路等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12座。

大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市容环境明显改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特色示范创建活动,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实施“街巷整洁工程”,加大违法建设控管力度,加强暴露垃圾、占道经营、工地渣土等专项整治,实现主次干道精细管理、背街小巷提档升级,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成绩保持全市前列。在武昌火车站地区实行管理职能集中行使的新体制,站区管控和专项治理不断加强。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增加垃圾运输车辆229台,维修改造公厕102座。创造绿色出行条件,建成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68个,提供自行车4500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紫阳湖、都司湖等4个湖泊的水生态修复,建成内沙湖公园,累计植树27.57万棵,新增绿地面积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28%;完成锅炉“煤改燃”328 台,整治油烟扰民点源1064个,改造餐饮排污装置151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31.2%和47.7%。

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立足群众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115所优化整合为73所,24所初中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初、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和优秀率位居全市前列。教育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减免贫困生和农民工子女入学费用1300万元。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成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办惠民医院为困难群众提供优惠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年均上升15%,累计减免 居民群众医疗费用3040万元。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施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新建文体小广场12处,音乐作品《月照黄鹤楼》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最高奖“群星奖”,《黄鹤楼传说》、《马应龙制药传统》等16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动员及“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民防、普法、审计、统计、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广电等工作不断加强。

切实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维护民利。扎实推进社区建设,改造社区道路352条、下水管网267公里,完成全区社区“一站三室”建设,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累计新增就业9.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亿元,扶持创业5417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险”扩面80余万人次,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人均516元提高到2010年的1318元。着力加强社会救助,创新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每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临时救助以及助残帮困和安老扶幼等。探索实施居家养老、社区托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建成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和121个残疾人康复站。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累计筹集经济适用房9221套、廉租房2726套。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675件,办理法 律援助事项1.3万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强项目对接和资金投入,援建汉源县及帮扶郧西、来凤、新洲、江夏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每年为群众办10件实事,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一批民生实际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管理创新年”活动,着力破解产业调整、土地储备等8个方面的发展难题,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融资等9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基层建设行动计划”,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增强街道管理服务职能;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由30个调整为24个,内设机构总数由145个精简到126个;完成江南插花地调整工作,理清了与青山区、洪山区的区域界线。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积极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区,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持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区域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湖北省文明城区”、“湖北省最 6 具投资价值区域”等称号,2006—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武昌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8%,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是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组织推进122个投资额在千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规模在全省区县中排第一位。策划实施土地开发项目20个,完成土地储备7宗、出让18宗。加强商务楼宇建设,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新建成商务楼宇8栋、40万平方米。二是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引进金融、投资企业50家,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102家,其中总部型企业9家,全区共引进内资1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加强企业服务和市场主体培育,完成武汉二针织厂、中南建筑材料公司等6家企业改制,帮助中小企业融资3.2亿元,全年新增注册企业3227家、个体工商户7163户。三是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武汉大道、东沙连通、白沙洲大道高架、二七长江大桥等市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建设步伐加快。武珞六巷、福星路、天源路等6条道路建设完成,户部巷三期、解放路三期、长春观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三角路村、余家头村、团结村、余家湖村综合改造全面启动,胭脂路、幸福里、保安街一期危改项目完工。坚持把征地拆迁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抽调精干力量,加强指挥调度,科学设计补偿安置方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加快征地拆迁进度,全年完成拆迁11643户、228.4万平方米。四是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委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复查。建立“大城管”工作体制,加强交通秩序、渣土清运、窗口地区管理,完成24条街巷道路整治和70条社区道路维修改造,拆除各类违法建设453处、6.9万平方米,加快环卫作业机制改革,新增道路全部实行社会化清扫保洁。全市最大公园—沙湖公园启动建设。新建9处园林小景和街区绿地,5条道路绿化水平得到提升。五是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学区共同体建设,全面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着力推进教师校际交流,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7.8%和84.9%。社区教育成效明显,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达到规定标准,惠民医疗服务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加强社区建设,新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服务站45个,127个老旧社区的物业服务实现提档升级。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设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20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42万元,扶持创业2474人,新增就业16568人;完成社保扩面12.1万人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14.37万人,发放低保金5300万元,为困难群众提供各 类专项救助1300万元。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除公共场所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按全市部署正在加紧推进外,其他9项实事工程全部完成。六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构建区、街道(部门)、社区三级调解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化解各类信访问题4300余个。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调查,加强物业小区、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站点和重点人员管理,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全区刑事警情下降4.6%。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督导检查。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武昌区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目标,深化举措,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武昌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只有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升城市功能,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处理改革与稳定、发展与惠民的关系,解决好民生实际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只有始终保持昂 9 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实干事,争先进位,才能把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传统服务业高端化、特色化不够突出,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拆迁等重点工作与推进要求还有差距,务实创新、克难攻坚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大规模城市建设对交通、环境的影响突出,道路保畅和城市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对复杂局面、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武昌区作为武汉江南核心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为我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一批市级重点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陆续竣工,有利于我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拓 展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辐射力。同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社会利益诉求也将进一步增多,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在未来五年城市大建设、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中赢得先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武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市功能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把武昌全面建设成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把握武汉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机遇,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 11 的扶持政策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促进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对接。在三大功能区的建设中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中北路、徐东路、友谊大道和临江一线等未开发区域,作为企业总部和重点产业发展用地。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制定就业、教育、卫生、社保及加强社区建设的专项规划,逐年加大政府投入,提高群众幸福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利益,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推进城市大建设、大发展,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打造企业总部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文化旅游强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重点产业形成明显优势,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建设体系更趋完善,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政府自身建设及“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新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规模化、传统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强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等重点地区的规划控制与土地储备,未开发用地主要用于高端商务楼宇以及高档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建设,拓展总部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完善总部企业入驻、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重点产业企业总部入驻,吸引与总部企业相关联的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加快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四大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业态配置,形成较为合理的服务业体系。加强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建设,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地方性银行区域总部以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总部,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和东湖西岸—沙湖南岸“文谷”建设,大力发展设计产业,推动文化传媒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轨道交通商业、地下商业街区建设,提升商贸业能级。借助武汉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契机,推动武昌旅游业快速发展。

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坚持“龙头企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加快科技园区和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和信用环境,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加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为重点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积极实施“321”发展战略(建设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保护山体、湖泊生态环境),推进8个“平方公里级”的城市片区改造,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武昌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完成首义文化区建设,推动户部巷、都府堤、昙华林、解放路等特色街区提档升级,使武昌古城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公司总部区建设,基本建成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形成企业总部聚集、商务文化浓厚、旅游景观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带和城市景观带。全面推进滨江商务区建设,完成商务区土地整理,总开发量达到60%以上,促进滨江商务区和公司总部区连片互动发展,成为武汉江南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按照“繁荣中部、均衡南北,促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将功能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首义文化区及武昌车站地区、滨江商务区、东沙连通片区、友谊大道片区、中北路片区、武锅片区、白沙洲片区、杨园片区等8个“平方公里级”的城市改造,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建设为契机,加强杨园、白沙洲地区的规划建设,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服务和推进市级重点工程、城市道路建设,基本建成骨干路网。加强连通道建设,形成快速路与微循环路相 互衔接、比较合理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强重点道口立交、渠化和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保护山体、湖泊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山体周边建设,完成蛇山南坡拆建还绿工程,建设洪山、凤凰山绿化视廊。加强公园建设和湖泊治理,改善湖泊水质。抓好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幸福城区。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层次扩大就业渠道和就业容量,推动充分就业。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及时解决家庭“零就业”问题。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力度,增强保障能力。

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建设均衡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医疗卫生 15 服务质量和水平,减轻居民群众医疗负担;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慢性病、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快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科普、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未成年人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稳定是硬任务、第一责任的要求,建立健全维稳工作体系,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和第三方调解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妥善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安全监管。

(四)加强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提高文明程度。加强文明城区、和谐社区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营造文明和谐、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薄弱环节整治,推进共驻共建,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公共文明指数。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大城管”工作体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违法建设控管和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力度,加强街巷社区、重点路段、窗口地区以及特色街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巩固、提升“街巷整洁工程”成效。

增强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及公共活动场所条件,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方便居民群众生活。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力。以转变职能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职责体系,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建设有能力、负责任、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区属企业改革改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要素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各 17 类中介组织。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项目准入制度,广泛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

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增强开放意识,创新合作思路,加强区域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发展水平。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强项目策划和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重大项目落户。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11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以上。

为实现全年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总部企业和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四大重点产业聚集发展。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强中南路—中 北路“金融街”建设,加大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引进力度。加快武汉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技园、719所海王科技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进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资源整合,提升户部巷、昙华林、解放路、胭脂山衣坊等特色街区的发展水平。推进辐射武汉江南地区和城市圈的高档、特色购物场所建设,支持高档酒店、高档餐饮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休闲娱乐企业的发展。以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完善黄鹤楼、长春观等景区配套设施,做好首义文化区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设计和推出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宣传手册和纪念品,扩大武昌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南国际商务城二期、海山金谷、广泽中心等商务楼宇建设,全年力争新开工建设商务楼宇50万平方米,建成30万平方米;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和推介,全年力争引进内外资100亿元,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80家;积极推进塑料二厂、武汉毛毯厂等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源。

(二)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武昌古城以首义文化区建设为重点,按时完成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地下空间、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南轴线景观工程建设及周边道路、环境的综合整治。公司总部区重点加强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力争楚河、汉街等项目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之前竣工;同时,加快推进汉街南路、沙湖南环路等东沙连通工程周边疏解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商务区各片区建设规划,完成万达广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建设,启动裕大华片建设和车辆厂北片、秦园路 片拆迁。加强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全力服务市级重点交通建设工程,确保武汉大道、白沙洲大道高架、沙湖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东湖隧道、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一期等项目顺利推进。加强主、次干道及微循环支路建设,续建复兴路中段、宝通寺路(武锅中路)、江民路东段、柴林街、建机路、湖大侧路、武珞五巷、昙华林东段等8条道路,新建紫阳东路延长线、武重中路、建机侧路、前进路、保安街、中南电力侧路、乐业路东段和西段、武车路、铁机路中段、万福林路、兴国路等12条道路。进一步加强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和人行过街交通设施建设。

(三)推进城市片区改造。着力谋划和推动中北路片区、白沙洲片区、杨园片区等8个“平方公里级”的城市片区改造,研究规划武昌南、北区域的开发与建设,提升功能,改善面貌,促进均衡发展。完成三角路村、余家头村、团结村、余家湖村、姚家岭村、柴林头村拆迁,加快还建房建设和产业用地开发;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向阳村、风光村改造。推进文明路B片、红岭片、新生路片、明伦街、歌笛湖、紫阳村等区域的旧城改造,抓好电缆附件厂、省建机、长航子校、省物资局337处等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绿化、植大树计划,加快沙湖公园建设,提升洪山公园、四美塘公园、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和雅安街、福安街绿化水平,完成11条新建道路绿化,新建10处街区绿地和街头游园、园林小景;结合山体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化以及树木调 20 整补栽,广泛种植大树。加强湖泊保护与治理,完成晒湖整治,落实紫阳湖、内沙湖等湖泊的长效管理。积极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加强空气扬尘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强化企业排污监管,促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全民环保行动。

(五)强化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加大环境整治和文明创建力度,以整洁靓丽的市容环境和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方位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维修改造一批破损道路,更新一批环卫设施,完成一批楼宇景观灯光建设,解决一批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强首义文化区和黄鹤楼俯视线内建筑物的综合整治,抓好重点路段、窗口地区管理,着力改变重点区域的环境面貌。完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加大背街小巷、居民区清扫保洁力度,确保平面干净、立面整洁、秩序良好。狠抓文明工地建设,强化渣土清运管理,切实减轻拆迁、建设施工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加大查违控违力度,严控新增违建。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加大车辆违停治理力度,努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围绕“迎接辛亥百年、争做文明市民”主题,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窗口行业文明建设,提升武昌文明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吴天祥小组”为代表的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以辛亥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师校际交流规模,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造5所中小学和一批幼儿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对16所中小学实施网络硬件改造,学校“班班通”覆盖面达到50%以上。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校长、教师到高等院校及教育先进地区研修、交流和挂职锻炼。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区共同体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启动黄鹤楼街、徐家棚街、水果湖街及白沙洲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对新华村、柴东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提档升级。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分工合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大医院托管、帮扶或直接举办,促进大医院在单位型社区、新建小区开办医务室,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坐诊,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运行机制,在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深化惠民医疗政策,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优惠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定期为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广泛开展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增加全民健身器材投放。实施辛亥首义碑林建设,修缮和保护辛亥首义历史遗址遗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 比。加强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和“双拥”活动。认真做好统计、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广电等工作。

(七)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将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适龄人员就业率。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探索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需要有效对接。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新发放贷款5000万元。加强公益岗位的开发与管理,优先安排困难群众就业。开展好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再就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对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居民医保参保率。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在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的同时,加强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实物救助和慈善互助,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打造全覆盖、多形式的社会救助平台。深入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养老事业,加强老年公寓、社区日间托老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筹集力度,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量。

(八)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按照“面积达标、功能适用、满足需求”的要求,针对不同社区的具 23 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标准,增加居民公益性活动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抓好社区环境整治,维修、改造75条社区道路和48个社区的排水管网,为居民生活、出行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积极完善集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研究制定社区建设规范,健全社区事务准入机制,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提高社区管理服务和居民自治水平。

(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领导接访、处理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规避、预防、控制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积极推进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站点、重点人员等管理力度,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积极开展优秀平安区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高发案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促进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物价监管,稳定物价水平。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完善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24 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政府的学习创新能力,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规范,健全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责任链条,增强政府执行力与服务力。拓展政务中心服务功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健全税源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责能力,大力培育干事文化和执行文化。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源头治腐工作,强化财政资金、建设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投入1.65亿元资金,为群众办好以下10件实事:

1、投入1200万元,新(改)建6所幼儿园,增加800个入园学位,继续对低保家庭子女实行12年教育免费入学政策,对高中阶段低保家庭子女每月给予150元生活补助。

2、投入1000万元,完成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为创业群众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2000人,新增公益岗位100个、大学生见习岗位200个。

3、投入3600万元,改(扩)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聘请一批高级技术职务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4、投入1000万元,加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和实物救助,新建2所居家养老服务站、3所残疾人“阳光家园”,将长寿津贴发放范围扩展至90岁以上老人,为全区无人照顾的盲人购买家政服务。

5、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扩)建3个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增加1700个停车位,开放30个社区、单位院内的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

6、投入1100万元,维修、改造危旧公房200户,清洗社会型居民楼水箱800个,在老居民区安装和维修路灯、晒衣架、休闲桌椅等便民设施,更换老化电线。

7、投入3200万元,对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进行标准化改造,配齐音响设备,安装、更换社区全民健身器材,为社区送100场电影、100场文化演出和20000册图书。

8、投入2500万元,创建52个园林式社区、20个绿色社区,植大树1.5万株,安装餐饮废水处理装置150套、家庭环保抽油烟装置4000套。

9、投入1800万元,维修社区破损道路,改造社区排水管网,更换社区垃圾容器和垃圾运输车辆。

10、投入1100万元,继续帮助区属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职工解决当年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各位代表,武昌区“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形势催人奋进,发展刻不容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为创造武昌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武昌区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武昌区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是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班子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环境建设等全面发展的优秀单位,是由区委、区政府命名表彰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单位是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单位综合实力和职工文明素质的有效手段。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主要任务,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强化内部规范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切实让单位变面貌、群众得实惠,不断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努力提升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文明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五条 凡符合武昌区文明单位标准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基层单位、部队、学校,实行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均有资格申请创建文明单位。

第二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标准

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是:

(一)加强党的建设,班子建设好。

(二)规范科学管理,工作绩效好。

(三)着力道德教育,队伍素质好。

(四)夯实创建基础,细胞建设好。

(五)丰富群众生活,文体活动好。

(六)重视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好。

(七)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形象好。

第七条

文明单位的具体标准,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的七项标准,采取百分制的办法考评,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修订每届的考评细则。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

第八条 区级文明单位分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两个层次,由区委、区政府命名表彰。每两年命名一次。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成绩突出的创建合格单位可以不受每两年命名一次的限制。

第九条 区级最佳文明单位从连续三届的区级文明单位中择优产生,市级文明单位从连续三届以上的区级最佳文明单位中推荐,省级文明单位从连续三届以上的市级文明单位中推荐,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从连续两届以上的省级文明单位中推荐。创建成效特别突出的单位可考虑破格。

第十条 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逢公元单年为申报创建年,双年为考核验收年。每个单年年初要制定两年的创建规划和单年的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年底自查总结创建工作。双年三季度在自查基础上向所属街道、战线递交“申请验收报告”,规范档案资料,做好迎检工作。

第十一条 评选文明单位,必须坚持标准,严格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提前公示、择优评选的程序进行。

(一)自愿申报。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必须在单年的四月份以前向所属街道或战线文明办递交书面申请,街道和战线文明办集中名单后报区文明办;创建区级最佳文明单位和省、市级文明单位直接向区文明办递交申请。

(二)逐级推荐。各街、各战线在双年对申创区级文明单位的单位,按标准进行初评,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向区文明委推荐,区文明委进行抽查;区级最佳文明单位、省、市级文明单位由区文明委组织考核评审,省、市级文明单位接受省、市文明办的抽查评审。

(三)提前公示。区文明委将各街、各战线拟推荐的区级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的名单,以适当方式进行为期十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期满后,正式向区文明委主任办公会提交推荐报告。

(四)择优评选。区文明委主任办公会对推荐的名单进行审核,然后,提出文明单位建议名单,报区委常委会审议批准,由区委、区政府命名表彰。

第十二条 推荐和评选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撤销荣誉称号。

第十三条 文明单位考核验收,采取听、查、看、谈、评的方法进行。听取受检单位两年来创建文明单位的基本情况、特色工作、主要成效;查创建档案资料;看环境面貌、创建氛围以及市民文明学校阵地;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参与创建的情况;考核组进行评审,反馈意见。

第十四条 文明单位必须加强基础建设,积极抓好内部文明处(科)室、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岗位、文明家庭、文明 个人的创建活动。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必须遵循“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宗旨,普遍成立 “吴天祥小组”并广泛开展“吴天祥小组在行动”活动,把立足岗位做奉献,扶贫帮困送温暖,服务社会献爱心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区党群目标管理。每届创建目标实行定额指标与幅度控制相结合的办法。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日常创建工作由街道和战线文明办指导、协调和服务,区文明办负责重点指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终进行一次自查,以书面形式向区、街、战线文明委提交自查报告,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区、街、战线文明委集中组织抽查,区文明办组织随机抽查。

第十九条 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档案。做到资料齐全,规范有序,管理有章,轨迹清晰,查有依据。内容包括:文书档案,即组织领导、创建活动、思想建设、业务工作、党群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建设、创建成果等8大类;声像档案,即有关创建活动的照片、录像、录音带、光碟等;实物档案,即奖状、锦 旗、荣誉证书、奖杯、奖牌等。大力倡导以电子文档方式建立创建档案。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门前只悬挂最高级别的文明单位奖牌。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二十一条 依据武发[1991]10号文件规定,对授予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奖牌、证书,同时对在职职工增发人平一个月工资的奖金,免征奖金税。按照鄂人字[1997]192号文件规定,省级文明单位评选优秀公务员的比例增加到15%,市、区级文明单位评选优秀公务员的比例增加到13%。对连续两届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人,给予增发一个月工资的奖励,并列为个人政绩考核的内容。对连续保持区级或区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只颁发证书,不再发奖牌。

第二十二条 文明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文明单位评比资格:

(一)领导班子或成员严重违纪违法的。

(二)经济严重亏损的。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达标的。

(四)计划生育不达标的。

(五)环境卫生不达标的。

(六)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第二十三条 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发生一票否决问题、造成重 大影响的,区文明委撤销其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摘牌、通报全区。

第二十四条 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两年以上时间的创建,达到标准的,可以重新申报文明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文明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文明单位和文明处(科)室的创建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区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管理办法作废。

第五篇:##县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县基础教育工作 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2011年4月)

两年来,我按照县委书记基础教育工作的职责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立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有效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现将本人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认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深刻认识到,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必先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更离不开教育。近年来,我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离不开##教育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新时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双转移”等工作的深入推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同时,加快教育发展也是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的形势需要。因此,在各种重要会议、重要场合,我经常谈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县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认识上来,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人民,投资未来;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潜力,抓竞争实力”的理念。我与县委班子成员始终把加快教育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到重要位置,贯彻“教育优先、教育 先行”的方针,不断推动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主要措施、成效和不足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1、落实领导责任,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年来,我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将教育工作列入县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在领导保障上,我采取县五套班子领导挂钩各中学、中心小学的办法,并安排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钦强同志分管教育工作。我先后亲任##县“提前一年实现普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2007年和2008年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责任考核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年以来,我县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教育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优先进行。

2、科学决策,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对教育发展问题,我时刻记挂在心,在各个层面关注教育,重视教育,在决策时做到优先考虑和重点安排。两年来,围绕“教育均衡发展”、“校安工程”、“提前一年实现普高”、建设“广东省教育强县”等教育发展目标,主持召开了5次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会议3次。先后出台了《##县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龙委办发[2010]9号)、《关于县五套班子领导、县政府党组成员挂钩联系学校的通知》、《##县提前一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方案》(龙委发[2010] 号)等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全面促进##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领导保障和政策依据。

3、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和均衡发展。能切实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2009、2010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35148万元和39037万元,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86 %和6.15 %,占财政总支出的 26.31%和 23.52%。2009、2010两年,共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建设、增加现代化设备设施、##一中400米标准跑道塑胶化建设等。2009、2010两年校安工程按要求完成,均衡教育进一步得到体现。2010年全县实施绩效工资,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了省要求的“两相当”目标。

4、提前实现“普高”目标,推进教育协调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全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要求。一方面,发动县镇村各级干部、中学以上全体教师全力参与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来。县、镇、村学校老师和干部同心协力,齐抓招送生工作的做法,得到省教育厅“高中招生”工作督查组的好评,并在相关“工作简报”上刊发。另一方面,几年来共投入1.8亿元,用于新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11.5万平方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8000个,投入227万元将##一中的标准环形400米跑道塑胶化。另外,还出台《##县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实施办法》,通过县教育基金会、政协慈善基金会等形式,建立健全了贫困家庭高中学生资助制度,全县高中学生没有出现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现象。到2010年底,全县高中阶段学龄人口43728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7545人,我县户籍适龄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86%,比原规划提前一年实现“普高”要求,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5、建设平安校园,推进教育和谐发展。为了让教育发展有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不断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一方面我要求公安、交通、建设、城管、工商、文化、教育、综治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以及上学、放学期间的机动车辆行驶等进行了全面治理。一方面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活动。我县有386位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参加了镇村和学校的关工组织,充分发挥了他们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同时大力支持开展《弟子规》学习、“朝阳读书”、“感恩教育”等活动,加强了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010年7月我县成功承办了多省市6000多人参加的“##县首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社会公益论坛”。两年来,我县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为教育教学创设了良好环境。2010年,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一是全县教职工工资按“两相当”的要求发放,2010年我县教师年平均工资30108元,公务员年平均工资29042元,教师平均工资比当地公务员高1066元。县城教师年平均工资30355元,农村教师年平均工资30043元。二是按需增编充实教师队伍。连续两年我和县长分别带队前往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招聘见面签约大会,两年共招聘了481名新教师,其中研究生5人。三是圆满完成“代转公”和代课教师的辞退工作。通过两次“代转公”考试和一次转岗考试,共有65名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或教辅人员。未转录的89位代课教师于去年12月底清退,县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理顺他们的社保关系。四是公开选拔校长。2010 年县委对县实验中学、麻布岗中学两所高(完)中校长进行了公开遴选,进一步配强和优化了两校的领导班子,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在选人用人方面,我县已形成了“动态补充、公开选拔、择优录取、统一分配”的选人用人机制。目前,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8%、专科以上学历达75%,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2%,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42.6%,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1.8%,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8人。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之处

两年来,我认真履行了教育工作职责,并带领县党政班子成员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切实为教育办实事,在政策方面、制度方面、投入方面确保了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考核标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地方教育投入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束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普九”和“普高”成果的巩固提高压力较大;创建“教育强县”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等等。

三、任期内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我县的教育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建教育强县、建设文化##”发展战略为重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做到 “三个‘两手抓’”: 一是坚持“普九”与“普高”两手抓。在努力实行高质量、高标准“普九”的同时,大力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成果。二是坚持加大教育投入与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两手抓。在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使城乡教育达到更加均衡发展,推进“客家古邑、人文##”的建设。三是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创强”两手抓。在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同时,积极实施教育“创强”战略,打造一批教育强镇,推动“教育强县”的建设。

今后,我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立足本县实际,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确保在2015年将##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自评得分:2009年95分,为优秀等次,2010年95分,为优秀等次。恳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考核,多提出宝贵意见。

下载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昌区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教育2015年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201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南,以教科体局工作思路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强化课程改革;坚持减负增效,强......

    2009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我县的基础教育工作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在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内涵,提高我县十五年教育水平,构建和谐教育等方面......

    小学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西楼小学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确立德育先导的地位,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武昌区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武昌区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参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校学籍管理办法。 一、入学 1、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审核入学资格。凡......

    武昌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武昌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区建成商务楼宇共102幢,建成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28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566余家,楼宇综合出租率达95%以上,已基本形成了金融业、文化创意业、信息......

    基础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点,以创建优良班集体为重点,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保证,以提高......

    基础教育参考

    刊名: 基础教育参考 Basic Education Review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教育部教学管理信息中心 周期: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672-1128 CN:11-4889/G4......

    基础教育

    基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以宁夏花儿进校园为例摘要:基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有利于实现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