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会计继续教育--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吉林版
2013 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吉林版)继续教育考试(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背景的是()。A.宽松的融资环境 B.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C.较多的融资渠道 D.对既有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更高要求
o 正确答案:B
2.信息消费的发展目标不包括()。A.坚持市场导向 B.快速发展 C.改革推进 D.需求引领
o 正确答案:B
3.信息消费的优势不包括()。A.回报率高 B.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强 C.结构层次高 D.不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
o 正确答案:D
4.下列属于 《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 政策背景的是()。A.规范政府融资平台 B.地方政府已经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C.我国严峻的公司债务问题 D.不规范的地方债务形式
o 正确答案:D
5.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人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以上或上市当 年即亏损的,中国证监会将自确认之日起暂不受理相关保荐机构推荐的发行申 请。A.45% B.50% C.55% D.60%
o 正确答案:B
第二篇: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一)主讲老师 郭宏宇
第一章 中国人民银行新颁法规解读
第一节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解读
一、政策背景
1.我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增速快: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2%。
起步中:与同期388.52万亿元的非现金支付业务总规模相比,这一支付规模仍然有限。
风险高: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与零售环节密切相关,并且伴随着巨额的沉淀资金。
2.支付机构暴露大量备付金问题
现状:截至2013年6月,在依法许可的223家支付机构中,90%以上涉及客户备付金问题。
典型问题:客户备付金与自有资金不分、银行账户数量多且过于分散、资金存放形式多样、资金账户的关联关系复杂且透明度低等等。
3.缺少对备付金的具体监管指标与措施
已有对准入机制、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要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
对备付金等具体项目的监管指标与措施仍需细化。
二、政策思路
1.顺应全球金融监管的趋势
发达国家大多对客户备付金进行立法规范 限制证券市场投资比重(美)隔离备付金与自有资金(欧)单独存放在银行账户(欧)
2.侧重保证客户准备金的安全性与流动性 机构实力 防止挪用 限定账户 严控流出 安全存放 足额计提
3.对收益性不进行规范 对收益性未进行规范
保证金收益归属问题在实践中只能通过支付机构与客户的协定来约定。
三、政策要点
1.划定客户备付金的界限
强调客户备付金的应用范围,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或以此担保。重点强调了“预收待付”和“实际收到”。2.对支付机构涉及的各类银行实行有区别的监管
备付金存管银行:跨行收付业务,但每个支付机构的只能有一家; 备付金合作银行:仅办理客户备付金的收取和本银行支取业务。3.对备付金银行的准入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
总资产不得低于2 000亿元,在同一备付金银行仅开立备付金汇缴账户的,该银行的总资产不得低于1 000亿元。
具备监督客户备付金的能力和条件。
境内分支机构数量和网点分布满足支付业务需要。具备必要的灾难恢复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4.建立备付金银行账户体系
存管账户:由存管银行开立和管理,功能齐全,数量严格控制。
收付账户:由合作银行开立和管理,仅具备本行付款功能,支付机构在同一备付金合作银行或其授权的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收付账户。
汇缴账户:由存管银行或合作银行开立,支持本行收款和原路退回业务,资金日终清零,数量上不进行限制。
5.对客户备付金的使用和划转实行“宽进严出”
汇缴账户仅允许原路退回,除备付金存管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不得处理跨行支取业务。严控资金流出渠道,出金业务管理业务的自有资金账户只能开立在存管银行;支付机构现金赎回业务必须先通过自有资金账户办理,再将相应额度的备付金从备付金存管账户划转至自有资金账户。
6.限定客户备用金的存放形式
在充分满足办理日常支付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方式存放备付金。
主要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
每月在备付金存管银行存放的客户备付金日终余额合计数,不得低于上月所有备付金银行账户日终余额合计数的50%。
如有通过备付金收付账户转存的单位定期存款,那么存放期限最长为12个月。7.规定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标准
按季计提风险准备金,并存放在风险准备金专用存款账户。
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少于4家(含)时,计提比例为10%。支付机构增加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的,计提比例动态提高。
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二)第二节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解读
一、政策背景
1.银行卡业务的快速扩张
截止2012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5.3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8%,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为32.03亿张,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3.31亿张。
监管部门推出的“金卡工程”、“联网通用”政策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跨越式发展,并在机构上形成创新。
2.网络支付缺乏监管
文件在规范对象上限于商业银行、规范内容上限于传统线下收单业务,无法对银行卡收单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效规范。
二、政策思路
1.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
在业务拓展、管控风险等方面,给出市场化的发展空间,并发挥市场的约束与自律作用。2.将网络渠道发起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纳入监管范围
通过对收单业务与收单机构的界定,将之前游离在监管之外的互联网支付创新业务正式纳入监管范围。
三、政策要点
1.强调了两项核心业务实质
其一,银行卡受理协议签订
其二,收单机构按约定承担银行卡交易资金结算责任
实体受理终端发起的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渠道发起的银行卡收单有相同的业务实质,适用相同的特约商户收款端管理原则。
2.给予收单机构更灵活的业务拓展空间 不再强制规定跨法人交易转接处理模式; 允许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受理信用卡; 取消“一户一行、一柜一机”限制。3.注重行业自律与市场公平
抓住风险监管核心与业务实质进行原则性规范,强化行业自律;
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对从事收单业务的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采取相同的监管措施。
4.强调收单机构控制风险的义务
收单机构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收单机构负有风险辨识与管控责任;
收单机构有责任保证银行卡收单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收单机构有责任确保交易信息完整、可追溯。5.提出保护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合法权益的具体要求 保护商户、持卡人的交易信息与资金安全; 保证持卡人的价格水平与服务质量。
第二章 银监会新颁法规解读
第一节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解读
一、政策背景
1.《强化公司治理指导原则》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于2010年10月4日发布;
明确了银行业监管机构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责任,并阐述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市场参与者、法律框架对强化银行公司治理的作用。
2.我国银行业已经树立公司治理理念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树立了公司治理理念,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形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初步建立了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
3.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缺乏统一规章
已有法规已经规范了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公司治理框架,但是缺少统一的监管规定,不利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并且对公司治理的一些重点领域,如激励约束机制、对董事和监事的履职评价以及信息披露问题没有涉及。
二、政策思路
统一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引;
指出良好银行公司治理的共性内容,即健全的组织架构、清晰的职责边界、科学的发展战略、价值准则与良好的社会责任、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政策要点
1.加强董事会运作及董事履职的内容
强调商业银行公司的董事会要重点关注的八个事项,分别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风险管理、资本规划、评估并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监督高级管理层、维护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以及协调商业银行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
2.强化监事会职责要求 监督董事会; 评估发展战略;
监督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监督董事的选聘程序进行;
评价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 监督薪酬管理制度和高管薪酬方案; 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沟通。3.加强对主要股东行为的约束
主要股东是能够直接、间接、共同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或表决权以及对商业银行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股东。
明确要求其不得谋取不当利益等禁止行为。
在本行授信逾期时,限制其在股东大会和派出董事在董事会上的表决权。4.强化了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和资本管理
要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重点涵盖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市场定位、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要应重点关注人才战略和信息科技战略等配套战略。
规定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战略规划和资本管理应负担的责任。5.增加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具体规定
提出设置首席风险官等建议;
风险管理的复杂程度应当与自身风险状况变化和外部风险环境改变相一致; 强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承担的基本责任。6.明确了对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和有效问责机制的要求
强调应当严格限定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及其薪酬的三项情形,分别是:主要监管指标没有达到监管要求;资产质量或盈利水平明显恶化;以及出现其他重大风险。
7.增加了对信息披露建设和透明度的具体规定
规定披露信息、基本信息、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信息、公司治理信息、重大事项的基本内容。
8.增加了监管部门的评估、指导与干预职能
强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纳入法人监管体系中,并全面评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9.采用了新的公司治理定义
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界定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等治理制衡机制,以及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治理运行机制。
银行的公司治理应履行对存款人、商业银行雇员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保护责任。
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三)第二节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解读
一、政策背景
1.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在目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因连续发生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而增速下降,投资又遇到产能过剩的瓶颈,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
2.我国消费信贷服务机构发展不足
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类型很少,只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机构,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
消费信贷业务品种较少,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以耐用消费品为对象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信贷只有个别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联合办理过,且专业化程度低,效率不高。
3.《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在2009年7月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后,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各设立了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试点。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和市场深化发展需要;
国务院提出“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消费金融公司”。
二、政策思路
1.促进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长
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借贷消费的观念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放开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与业务
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不同于商业银行,不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设立初期的资本金,以及债务发行或向银行借款。专业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
三、政策要点
1.推动民营资金进入金融领域
允许境内非金融企业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由50%降为30%。
我国监管部门已经允许民资进入银行业,此次在消费信贷领域的放开可以进一步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2.放开营业地域限制
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异地业务;
新增沈阳、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汉、广州、重庆、西安、青岛10个城市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允许合格的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在广东(含深圳)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3.拓宽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
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这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涉足存款业务。
4.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竞争 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广泛,融资成本较低,可以通过差异化经营与消费金融公司分享不同的消费信贷市场,并且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的存款并不占商业银行存款的主体,所以短期内消费金融公司对商业银行的竞争是比较有限的。
第三章 证监会新颁法规解读
第一节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一、政策背景
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资本市场完善要求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注册制与核准制
注册制: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注册制主张事后控制。
核准制: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
二、政策思路
1.以市场化、法制化为取向
以市场化、法制化为取向,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强调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加强对相关责任主体的市场约束、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以及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2.以信息披露为中心
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明确了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等证券服务机构及人员在发行过程中的独立主体责任。
三、政策要点
1.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淡化事前判断,强化信息披露。强调不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从而不再由证监会对企业盈利状况实质性审。
强调申报即披露,预先披露后不得随意更改,并且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调投资者自行判断投资价值与承担风险。2.加大了问责力度
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
发行人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或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中国证监会将自确认之日起即暂不受理相关保荐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3.明确了各类主体的责任 发行人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保荐机构负有披露辅导工作进展与结果的责任。4.给发行者以更灵活的发行时间安排
放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个月,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这就使得发行人能够根据市场波动灵活地选择上市时间,从而减少上市成本,或是更多地筹集资金。
5.遏制新股发行 “三高的五项机制
三高: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集资金。五项机制: 存量发行制度; 新股定价剔除高报价; 限价减持制度; 市值配售; 上市首日停牌机制。
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四)5.遏制新股发行 “三高的五项机制
三高: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集资金。五项机制: 存量发行制度; 新股定价剔除高报价; 限价减持制度; 市值配售; 上市首日停牌机制。
第二节 《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
解读
一、政策背景 1.壳资源炒作
壳资源成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炒作题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0日,共有86家企业通过借壳谋求上市,其中67家成功借壳,平均每年有13家企业通过借壳完成上市。
然而,借壳上市的案例在成熟市场上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好公司都希望能够IPO。
2.《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提出执行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趋同的要求,并明确了借壳上市资产要求。此次将借壳上市标准由“趋同”提升到“等同”,既是2011年提高借壳上市标准时既定的方向,也是近年来市场规范发展的需要。
二、政策思路
迄今为止对借壳上市行为的最严格监管。内容虽然简短,但是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对借壳上市行为的打击是最强的。
三、政策要点
1.将借壳上市条件提高至与IPO标准等同
借壳上市条件提高至与IPO标准等同; 抑制市场炒作; 防止市场监管套利; 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2.直接禁止创业板借壳上市
直接禁止创业板借壳上市; 确认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创业板的板监管政策不支持借壳上市; 创业板已经存在“三高”问题。
第三节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一、政策背景
1.新兴市场不同程度采用过强制性分红政策
从全球范围来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属于公司自治范畴的事项。
成熟市场大多实施公司自治型分红政策,而新兴市场,如巴西,不同程度采用过强制性分红政策。
2.我国公司分红制度不完善
存在现金分红高度集中于少数优质公司、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成长性企业分红水平总体高于成熟企业、分红回报方式较为单
一、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有所改善。2010年至2012年,境内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分别为50%、58%、68%,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18%、20%、24%。
二、政策思路
1.侧重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2.引导分红方式向现金分红倾斜
三、政策要点
1.要求公司章程向现金分红倾斜
上市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现金分红相对于股票股利在利润分配方式中的优先顺序,如具备现金分红条件,则应当采用现金分红进行利润分配。
上市公司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和诉求。
2.限定不同阶段下的最低分红比例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
3.强化了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力度 规定了证券监管机构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关注事项: 是否有具体的现金分红政策; 是否按照既定现金分红政策分红; 是否有能力分红但不分红; 是否大比例现金分红等情形。
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五)第四章 其他部委与地方新颁法规解读
第一节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解读
一、政策背景
1.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
在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双重冲击之下,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的进、出口增速均大幅回落,贸易顺差仅为2 311亿美元,占GDP的2.8%。虽然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87万亿美元,与GDP的比值为46.3%,但是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言,已经不复旧日的辉煌。
2.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早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在早期的新兴经济体中,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更为常见的是中等收入国家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反观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遇到东南亚国家的有力挑战,在技术上面又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3.产业结构亟需升级
对信息消费发展指标的规定既是出于发展信息消费的需要,又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层面予以推动。4.信息消费的优势
信息消费的优势主要有四方面:其一,回报率高;其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强;其三,结构层次高;其四,信息消费是真正的绿色消费,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
二、政策思路
1.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意见》着眼于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市场导向、改革发展;二是坚持需求牵引、创新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完善环境、有序发展的原则。
2.规范市场秩序,全方位动员社会资金
配套措施的具体思路如下:减少行政干预,并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发挥财政资金和税收的杠杆作用,重点对企业创新和中小微企业扶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多渠道融资,开发和创新针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鼓励民间资本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提供完备的法制环境,并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消费预期并通过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发展以点带面。
三、政策要点
1.信息消费的发展目标、任务与政策框架
发展目标方面,坚持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发展任务方面,以供给为主,兼顾需求。政策框架方面,以市场为决定性的发展动力,政府主要的工作是维护市场秩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政策倾斜。
2.促进信息消费的五类重点业务
五类重点业务包括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和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在这五类业务中,与信息平台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2013年新颁金融法规解读
(六)第二节 《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一、政策背景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融资难是长久以来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难以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或信贷工具进行筹资。
2.国家连续颁布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在国务院每年颁布的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均强调努力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但是,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以审慎态度逐步放开。
二、政策思路 1.建立更适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
《意见》要求建立更适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对银行而言,鼓励业务创新和设立专门服务机构,并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对资本市场体系,要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机制。
2.使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意见》强调从融资渠道、服务方式、服务主体、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倾斜金融资源。对于商业银行,不但鼓励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而且鼓励商业银行建设小企业专营机构,引导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走向专业化。对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股本融资、股份转让、资产重组等活动。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等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的金融工具。
3.关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意见》除了一贯强调的发挥担保、保险的辅助作用,还特别强调信息共享平台和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政策要点 1.更宽松的融资环境
与之前颁布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相比,“适当”字眼显著减少,仅在创业板准入标准中有一处“适当”的要求。这就使我国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前进了一大步。
2.更多的融资渠道
对保险资金与互联网金融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强调鼓励保险机构创新资金运用安排,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
3.对既有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更高要求
对于银行体系,除进一步细化“两个不低于”的考核措施之外,还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合理分解任务,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并由主要负责人推动层层落实。对于证券市场,要求适当放宽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启动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
4.鼓励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专业化金融产品
强调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门化。对于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用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鼓励大中型银行加快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和向下延伸服务网点,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同时积极发展民间资本设立的小型金融机构。
第三节 《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解读
一、政策背景
1.我国严峻的地方债务问题
在2013年12月30日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中,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的全口径债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或有债务)超过30万亿,其中地方全口径债务接近18万亿。虽然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不规范的地方债务形式
虽然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使得地方各级政府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发生反弹,如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
二、政策思路 1.规范政府融资平台
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不得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进行公益性项目建设;二是不得将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三是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不得依靠融资平台本身融资,而是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渠道资金解决。
2.防止地方政府的“曲线融资”
着力控制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尤其是信托、财务公司等融资平台渠道。其一,取消公募渠道;其二,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BT)责任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其三,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
3.控制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
《通知》重点整治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要求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不得以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进行抵押或质押,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承诺承担偿债责任,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的回购(BT)协议提供担保,不得从事其他违法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4.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一是要求地方政府将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必须经过法定的出让或划拨程序,严格用于指定用途;二是要求土地价款及时缴纳或补缴;三是不得将储备土地作为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或是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四是不得授权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土地储备职能和进行土地储备融资,不得将土地储备贷款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
三、政策要点
1.严禁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
严禁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违规集资,不得吸收公众资金进行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得摊派集资或组织购买理财、信托产品,不得公开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融资平台公司项目融资。
2.规范回购形式的政府债务 切实规范地方政府以回购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行为,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BT)责任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对于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的项目,需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落实分年资金偿还计划。
3.规范融资平台注资行为
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注资行为管理,不得将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将储备土地作为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同时严格规范出让、划拨方式注入土地的用途与款项缴纳。
4.规范融资平台融资行为
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不得授权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土地储备职能和进行土地储备融资,不得将土地储备贷款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
5.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
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严格按照《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不得以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进行抵押或质押,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承诺承担偿债责任,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的回购(BT)协议提供担保,不得从事其他违法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第三篇:2014会计继续教育---2013年最新财税政策解读(吉林版)
2013 年最新财税政策解读(吉林版)继续教育考试(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主管国税机关或地税机关应自收到《备案表》后()个工作日内,对备案人 提交的《备案表》及所附资料进行审查,并可要求备案人进一步提供相关资料。A.3 日 B.5 日 C.10 日 D.15 日
o 正确答案:D
2.受托方应当在收到协查函后()内回函。A.15 日 B.30 日 C.45 日 D.60 日
o 正确答案:D
3.企业所得税管理中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易造成重大税款流失的事项是()。A.高风险事项 B.零风险事项 C.低风险事项 D.非风险事项
o 正确答案:A
4.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在网络出现故障,无法在线开具发票时,可离线开具 发票。开具发票后,不得改动开票信息,并于()小时内上传开票信息。A.12 B.24 C.36 D.48
o 正确答案:D
5.代征人未按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解缴,并可从税款滞 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未解缴税款()的违约金。A.千分之三 B.千分之五 C.万分之三 D.万分之五
o 正确答案:D
第四篇:金蝶2014年吉林会计继续教育试题
1.下列不属于工资管理的有(C)。
A.录入基本工资数据
B.计算所得税
C.导入代扣税
D.费用分配
2.销售发票审核后生成凭证,在(A)中进行。
A.应收应付
B.账务处理
C.销售管理
D.存货核算
3.以下属于记账凭证生成方式的有(D)。
A.手工输入的记账凭证
B.其他业务系统传递的记账凭证
C.按照系统规则设置的结账的记账凭证
D.ABC均正确
4.金蝶KIS建账时,输入账套号,(B)作为账套号的开头。
A.必须是数字
B.必须是字母
C.必须是符号
D.数字、字母、符号均可
5.在新增固定资产类别时,在固定资产主功能选项下中的(C)下进行设置。A.固定资产变动
B.固定资产增加
C.资产类别
D.固定资产初始化
第五篇:2015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之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
下列各项中,居于我国财政体系核心地位的是(国家预算)。
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为了强化法律责任,对编制预算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作出的规定是(追究行政责任)。
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实行的起始时间是(2015年1月1日)。下列各项中,在新预算法中匡正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下列各项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应该做到的是(收支平衡)。
下列各项中,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政府性基经预算)。下列各项中,我国的预算是(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下列有权对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进行部署的是(国务院财政部门)。
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下列关于超收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下列属于预算部门应该公开的内容包括(部门预算调整报告及报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94年预算法局限性的是(预算透明度高)。下列不属于财政决算编制原则的是(前后一致)。
下列各下中,以税收为主要预算收入的预算账本是(一般公共预算)。
下列关于地方债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发行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特殊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可以以其它方式举借债务)。新预算法最终出台经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次数为(四次)。
就新预算法而言,下列各项中,属于编制预决算原则的是(勤俭节约)。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预算体系划分为(五级)。
财政部应当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的时间为(第四季度)。既是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又对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的是(本部门和本单位)。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不包括(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
将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审查结果报告提交给全国人大主席团的是(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预算体系划分为(五级)。
预算开始后,各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的支出不包括(按照本的计划,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
二、判断题:
新预算法相较于1994年预算法,会大大提高国家预决算的公开透明度,将成为“阳光预算、阳光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
新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发行任意额度的地方债。(×)新预算法在1994年预算法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更加科学严谨。(√)新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内容。(√)新预算法中规定,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可以以人民币元、万元等作为计算单位,编制预决算时只要标明计算单位即可。(×)
现在的经济情况变化非常迅速,为了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即使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也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就进行调整。(×)
各级预算调整方案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调整预算。(√)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未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虚列收入和支出的,只责令其改正即可,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追究行政责任。(×)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市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县也应当设立国库。(×)各级预算调整方案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可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3%-5%设置预备费。各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报本级政府决定。(×)各征收单位依法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法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不得截留或者动用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的用途。(√)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可以为下属单位和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国家预算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所以国家预算是国家的事情,与公民没有关系。(×)
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可以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也可用于经常性支出。(×)在预算执行中,地方各级政府因上级政府增加不需要本级政府提供配套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而引起的预算支出变化,属于预算调整。接受增加专项转移支付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有关情况。(×)
在1994年预算法中有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的规定,一直以来因为预算编制的局限性才没有实际实行。(×)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不需要衔接。(×)乡、民族乡、镇政府应当及时将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我国经济领域内一部很重要的法律,可以称之为“经济宪法”。(√)从新预算法的整体构架来看,不能把预算法单一的划分为实体法或程序法,因为预算法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将下一级政府依照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上级政府备案。(×)现在的经济情况变化非常迅速,为了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即使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也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就进行调整。(×)从新预算法的整体构架来看,不能把预算法单一的划分为实体法或程序法,因为预算法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大会议举行的30日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提交本级人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应当按其功能分类编列到款,按其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