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导论论文(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8:1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美文化导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美文化导论论文》。

第一篇:审美文化导论论文

从网络小说的流行看当下文学艺术中的创造和模仿

信息革命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文学世界。当下,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越来越被大众认可和追捧。每天数以万计的章节不断更新,承载这些网络小说的平台如晋江,起点,红袖添香,点击量或许早已大大超越正统的文学网站。

据了解,所谓网络小说分两种表现形态,:一是将传统的小说作品数字化,然后发表于网站;二是指以数字方式发表的时下小说作品。后者则应是真正的网络小说。我所讨论的也是后者。

就以网络小说中如今爆红的架空历史型中的穿越小说为例。最早的穿越小说当属马克吐温的《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然而这在中国显然影响不大。而后来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也只红了一会儿。真正掀起穿越小说大潮的当属黄易的《寻秦记》。

在《寻秦记》中,项少龙依靠现代搏击打败许多英雄好汉,以诗词歌赋打动公主芳心,甚至连秦始皇都十分佩服他,整天追着他叫着:太傅!太傅!此后,各种讲述男性角色穿越的小说的网络上大热。之后,以女性角色为视角,以言情取胜的穿越小说的热门则大大超过了之前的男性穿越小说,甚至从几年前一直红到了现在。其中的典范则是金子的《梦回大清》。

然而,纵观各种穿越小说,虽有创新,但大多则是在走之前的典范的老路子。比如,主人公穿越的方法不是车祸了就是落水了;回到古代之后第一句话基本就是这是哪儿或者你是谁;接着则是装失忆。之后,便是借着现代人那一套思维以及无需版权税地大量套用诗词歌赋以及流行歌曲在一群古代美女中鹤立鸡群,最后令男主为之倾倒并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再说到青年文学作品领域,韩寒和郭敬明当年凭着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胜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中两人的受关注程度自不必多说。郭敬明以一句“我也曾一脸明媚忧伤,向上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则是成为当时青少年文风的主要模仿对象。而韩寒以其独特的思维与对社会的思考,针对一些时事的辛辣点评与讽刺更是说到了不少爱国青年的心坎里去了。

有一个人树立了标杆,受到了肯定与追捧,之后便有更多的人向他看齐,模仿风格,模仿作品。当下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模仿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并不是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好的。被大众所认可的文化才是优秀的,模仿之中往往亦有不少写手脱颖而出,自成一派。是经典是糟粕,需要时间的沉淀方能知晓。无论是创作还是模仿,只有大众认可与经过时间洗礼而存留的文学艺术作品才是好的。

第二篇:欧洲文化导论论文

欧洲文化导论论文:文艺复兴

摘要:文艺复兴的兴起既是中世纪黑暗之后的必然后果,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作为一次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欧洲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背景:

1.宗教因素:中世纪的文明是基督教的文明,一教统治的文明,它对异教的文明是消极的,甚至是敌视的。在思维上是超理性的,它的道德规范是安分守己、容忍谦恭和卑视财富。这些教谕是符合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的。而这些教谕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又急于冲破其思想束缚。

2.阶级因素:资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文艺复兴是一个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不仅有光辉的艺术,宏伟的建筑,人民的起义,还有连绵的战争,肆虐的黑孔病。如果当时的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还建筑在中世纪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很难设想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资本主义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文主义者对财富、对自由和民主的歌颂,反映了新生资产阶级的要求和世界观。可以说,正是资本主义引导着文艺复兴发展的方向。

3经济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包括贸易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崛起。由于新的商人阶层的形成,这使商人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商业和贸易依靠的是市场,而市场恰恰是城市经济的中心。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复兴步伐加快,加之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西欧从古典时代继承下来的民主制度,城市自治运动在这时期兴起并得以发展。

二.文艺复兴成就:

1.文学三杰:

①但丁(1265—1321年),是新旧交替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主要描写作者在梦中由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他的恋人碧雅特丽丝引导他遍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②彼特拉克(1304—1374年)他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了一代诗风,他也是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他反对经院哲学,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把它称为“野心狼的寺院”,他对欧洲人文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簿伽丘(1313—1375年),其代表作《十日谈》,书中主要暴露了教会神职人员的虚伪、贪婪和淫荡,揭露了贵族的昏聩、卑鄙和残忍,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罗马教廷,它全力歌颂资产阶级所追求的个性自由、感官享受和个人主义。2.艺术三杰 :

①达·芬奇(1452—1519年),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②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著名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代表作品有《大卫像》、《摩西像》。

③拉斐尔(1483—1520年),画有各种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都被塑造成充满母性幸福感的世俗母亲的形象,而不带丝毫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成分,这类画的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3.自然科学:

①天文学: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②物理学: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

三.文艺复兴影响:

以下主要讨论其在思想和现实的影响。首先文艺复给思想在意识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关于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其次,它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封建制度,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思想的基础。在现实方面,它推动了科学了发展。可以说,没有科学便没有近代的世界,而科学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基础的。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①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②罗素.西方哲学史(下)[M],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③王亚平:“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第三篇:中国审美文化

一、名词解释(10分)

中国审美文化

1.《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以《山经》最有价值,记载有山四百四十七座,以山为纲,记述有关的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还参以神话传说。全书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另外,此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民俗及神话等,均有参考价值。

2.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道家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恃”。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二、论述:北朝的石窟雕刻艺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样的审美特点?(40分)

1.第一阶段是北魏太和改制(约公元 490 年)之前。这个阶段石窟雕塑的造像特点,基本是汉代雕塑与印度犍陀罗人模样的结合。

审美特点:这些主佛造型的内在精神之力不很显著,往往为外在的壮伟形貌所替代,这在审美文化渊源上,显然与汉 代偏于感性直观之大美的理想范式更为接近一些。

2.第二阶段,是北魏太和改制,特别在其迁都洛阳以后,佛教雕塑艺术普遍向南朝的“秀骨清相”造型靠拢。

审美特点:第二阶段的佛像造型,已有脱离汉代传统和西域之风,向两个互相联系的方向转化而去的趋势。一个方向 就是逐渐地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另一个方向便是向南朝的审美趣尚归拢的趋势。佛像一改高大雄伟之态,而为“秀骨清相”之姿,这无疑是南北审美 文化之间交流和融汇的成果。它不仅驱走了佛像神性的疏远冷漠,还它以人间士人的可亲形象,而且也使佛像的造型 从偏于感性的雄大壮美转向人格的清雅优美。

3.第三阶段,大体是北齐、北周时代。这阶段的基本审美特点是,不论是佛还是菩萨,其面相、体形均由瘦长型向丰圆型转换。

审美特点:在第三阶段里,北朝佛教雕塑表现出了日益世俗化、民族化、富丽化、壮美化的审美趋势。它们已经初步显露了唐代佛雕的基本风貌。这表明北齐、北周的佛雕艺术已在融合古今、南北审美文化趣味的基础上,开始向唐代石窟雕塑艺术过渡了。

三、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分析音乐和舞蹈之间有什么关系?(50分)1.舞蹈与音乐

(1)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2)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2.音乐与舞蹈的相同(1)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2)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故事。3.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4.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为舞蹈增辉,无论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时期,还是研究现代社会,音乐和舞蹈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能为欣赏者带来美妙的享受。舞蹈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舞蹈技巧,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篇:旅游审美文化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旅游审美文化,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从古至今的旅游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的审美变迁。在旅游逐渐大众化的今天,旅游作为自身的心灵与自然交融的审美感应形式,可以达到健身壮体、陶冶性情,觉悟人生哲学境界的旨意。

关键词:旅游文化 山水文化 宇宙观哲学 旅游现实问题

中国的旅游自然审美思维方式并不像西方那样仅仅作为一种精神娱乐与休闲生活的方式来完成情感的陶冶,促进身心的健康,而是强调以自然宇宙景观作为精神审美的对象,拟取人生、社会、自然的精神意象。

中国是一直一个很讲究自然山水旅游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圣人贤哲骚士墨客,从自然审美行旅中,寻觅人生宇宙灵感的思维,指示人生对社会、自然的价值取向,获以创造不朽文化的精神力量。中国旅游文化其实并不新鲜,由来已久,早在中国古代2000多年前便有史记载。论语中孔子和其学生曾点就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子曰:“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一段本是表现孔子希望社会大同,和谐美好的理想景象描写。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当时的“童子”“冠者”等士族阶级的一项娱乐活动便是郊游踏青,四月暮春,芳菲始尽,邀上志同道合的好友四五人,一起于沂水沐浴,感受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始发的活力,又迎风起舞,意由心生,随风舞动,大声歌咏而归,这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如同《诗经·小雅·鹿鸣》中有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这是一个有感就发的年代,这是一个歌颂美与爱的年代,旅游似乎可以追溯到那时候,从最简单的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中得到人文的生华,得出生命的感悟,与生活的体会,劳动的价值之可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山水水更是氏族名士们的最爱,寄情于山水,即使放浪形骸,也得一种超脱洒然的自在。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是真名士自风流,兴尽则好,此时的旅游集会是士大夫们交流开阔胸襟的最好形式,把一盏曲水流觞,奏一曲高山流水,酬尽知音,谢尽风流。如王羲之所书千古名书:《兰亭集序》。不从书法上讨论其如何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单从其文学文化价值上就有难以企及的高度。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谓旅游,其最终目的仍是使自身获得一种身与心的洗礼,获得一种情感的浸染和释放。所以必然离不开人文,离不开文化,说古人喜欢山水,喜欢奇绝的自然景物,不如说他们喜欢开阔自己的胸怀,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视界的开阔远比旅游景物本身能带给人的东西多。同样,用于今日,当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当人人有能力有基础去旅游去消费,那个人所求亦不过寄情山水,开阔视界罢了。

说到审美:在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旅游审美中,人们往往把自然景观作为自己心灵感应的对象物,从中获取审美的精神力量。旅游热点和旅游路线的变迁能够很好的反映这个问题:古人很讲究以主体游心于自然山水之中体验情感,使审美观照与审美精神迈向高度自由的境界。古人西山水,即使是在自家的小园林里也要砌上假山,挖好渠塘,做一个缩小版的山水之境,其喜爱程度不言而喻。现代人似乎沿袭了这种喜爱。山山水水仍是大多数人的最爱。但凡和奇绝自然扯上点关系的都可以变成旅游名景区。除此之外,文化旅游的兴起也占了半壁江山。各人文景点也是一片爆满,于是乎,名人住过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晚上,那也叫做故居。比较新兴的旅游热点就是农家乐文化旅游和名族特色文化旅游了,其实这两个旅游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所体验,所感受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别人的,是自己不曾知道或很少了解的一种生活。这可以让人们体会不一样的环境,利用这样一种新奇感来达到旅游景点的吸引人的目的。

以西部民族特色游为例:中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大约40个少数民族,他们生计方式不同,语言文字各异,有着彼此有别的宗教信仰,绵延着各具风情的民俗习惯,在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生态作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巨大吸引力。因此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作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对西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旅游带动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在保护西部文化生态和旅游发展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使旅游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达到一个平衡这是旅游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综合的审美活动。中国旅游审美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旅游审美文化视域中的“山水景观”由单纯的自然山水升华为“人文山水”,自然山水文化已融入到人们旅行游览活动当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旅游审美文化与审美心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审美观就是中国传统旅游审美观,而当代旅游审美文化与审美心理则受当代文化观念与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与演进。

一、旅游与审美: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从旅游现象产生的历史过程来看,旅游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审美活动和娱乐活动,是人们为满足审美和娱乐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行。近现代旅游因旅1游产业的推动而得以迅速发展,内涵与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许多与时代需求相伴生的功能,如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康乐等。但这些功能并未在根本上改变旅游审美和娱乐的基本功能,并统辖在审美和娱乐基本功能之下。旅游的本质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但对旅游的基本功能与文化属性却有着趋于一致的看法。如果把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

再说哲学: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综合的文化现象,它的背景跟文化哲学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中国山水旅游更是以哲学思维去指导人们从自然宇宙观中,获以审美情感,伦理道德、人生价值、思想境界的哲学精神力量。

庄子逍遥乐游自然山水,从情感汪洋的《庄子》里,提示人生与自然互相感应的精神意义;司马迁早年“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写下名垂千秋的《史记》;南朝画家宗炳对自然山水审美痴迷到如此程度:“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此等等,都是从不同的哲学思维角度,来审察认识感悟自然旅游的文化精神。这种自然山水旅游的文化精神,蕴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神。以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可以来很好地说明中国山水旅游的哲学精神。

(一)天人感应。从现代旅游科学思维来认识,即是人在大自然景观中旅游,自然景观的物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体心理情绪、情感思维、生物钟节奏,血脉流通等等。这种“天人感应”的自然山水旅游效应,既能使人的精神愉悦,思维清明,性情陶冶,身心健康得到优化,又能提高人生哲学思想境界。如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白居易可谓深悟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山水旅游的精神奥秘,从而点明了谢灵运把山水作为一种郁愤或情感宣泄的对象物,得到某种精神的藉慰。

人的生命存在于消逝的自然时空中,参与社会创造人生价值时,既要有积极进取的刚健创造精神,亦需要退守澹泊的思想作补充。从自然景象中体验人生向往的精神世界,感悟人类创造文化价值的精神意义,是旅游者从自然景观中,以自然精神意象作为心灵感应的对象物,体悟人生与自然审美的感应。

(二)天人合一。从旅游审美心理状态来认识,即是人在自然山水旅游中,使自身的思维情感,人生理想,人生价值取向交融于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中,进入到物我俱忘的境界。

人对自然的审美情感与心灵视界的融和,可以讲是一种自由的审美行为,没有受到社会功利或人为压抑的种种心理负担,而是一种纯粹原始情感的审美快感表现过程。因为人与社会情感的交换,往往带有某种功利的目的,造成人们心理的负担,制约审美情感抒发的自由性与舒展性。因此,中国古典旅游美学的“天人合一”审美思维方式能消除社会有时阻阀人的个性与心灵的自由开放,活泼灵性的弊端,使人在自然山水旅游中,将自身的审美情感纳入大自然中,与自然物象交融合一的忘我境界。

因此,自然山水旅游是以博大精深的宇宙意识与幽深远阔的生命情调相结合,使人生充盈着盎然生趣的生命意趣。从精神超越的身心澄淡中体悟人生艺术境界,使心灵体验大自然的美感,摆脱功利羁绊,万象混化,物我为一。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旅游哲学精神将是人类未来世界最高尚最重要的旅游哲学意识。也只有这种山水旅游哲学意识,才是人类摆脱现代科技文明所造成的种种消极因素的精神苦恼与心理疾病的科学旅游思维方式。

此外,中国传统山水旅游美学的特征就是把人的哲学精神“物化”为自然山水的人格精神意象,借助山水以澡雪消解种种现代精神的烦恼和痛苦,使困顿苦寂的心灵得以春萌和复苏。美国学者S·阿瑞提说:“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着双重的作用,它增加和开拓出新的领域而使世界更广阔,同时又由于使人的内心灵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见《创造的秘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旅游与旅游文化,除了强调人的生存空间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之外,还要求人的精神境界同样要与自然统一和谐。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把人生价值追求和人生价值取向放在宇宙时空流程中去追求人生的哲学精神境界。这作为解决当前人文精神所出现“物我所耗”的极度挥霍与“唯利而图”的唯我独尊的一种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审美观的变迁与发展——基于山水文化的视角》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1期

作者:李向明;杨桂华;

2、《对民族文化多样性与西部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作者:沈阳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李巍

3、《浅谈中国山水旅游审美的宇宙意识》作者:凤博

4、《旅游文化与审美》作者:曹诗图 阚如良 曾文贵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材料导论论文

年级:2012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董斐

学号:***1

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人类根据材料的种类,将人类漫长的历史分为了三大时代: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可见不同的材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首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不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但却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金属的种类很多,可以说每一种金属都有各自独特的性质。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要数铁了,而钢是铁和碳的合金。纯净的铁即铁的单质在生活中不常见,因为,纯净的铁容易氧化,而且很脆。钢铁具有耐变形、强度高、耐磨性好、硬度高、价格低、寿命长等特点。因此钢铁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建筑、交通、电器等等。但是钢铁同样具有一些缺点:易生锈、密度高、怕潮湿腐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电镀、喷涂、发黑、发蓝等处理。

铝材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铝材通常是以率胆汁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增加强度、硬度、耐磨度等性能金属元素。如碳、镁、硅、硫等,组成多种合金。铝材具有不生锈、设计变化快、模具成本低等特点。铝材不易生锈主要与铝的性质有关,铝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形成的氧化铝覆盖在了铝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内层的铝被氧化。铝材可以制成铝合金门窗,一些高档的汽车架构也是由铝合金制成的。比如劳斯莱斯的车身全部由铝合金制成,不仅节省了重量,还增强了强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还有镁、铜、金、银、汞等。其中镁合金具有高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铸造性和减震性能,质量性。镁合金常被应用于汽车行业,一些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常由镁制造。如座椅骨架、仪表盘、转向盘、变速器外壳等。有些高档的跑车甚至用全镁合金的车身,如布加迪威龙,他曾经以五百多公里的时速打破世界纪录。铜主要应用于电子产业,它以其优良的导电性和价格低的特点成为导电材料的最佳选择。金和银因其性质稳定而且存量少外表亮丽,常被用来制作首饰,其实金和银的导电性要强于铜的。汞的俗名为水银,被用来制作温度计,因为它在常温下为液态,汞也是唯一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单质。

我们还经常听说钛、记忆性合金、稀有金属等一些较为先进的金属材料。钛合金与铝镁合金相比,具有强度更高、抗腐蚀性能良好、抗疲劳性能良好、导热性小、受热不易变形等特点。因此钛合金常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作航天器发动机的叶片等。在医学方面钛合金可以制作成人造关节、骨架代替坏死的骨组织。形状记忆性合金是一种能够记忆原有形状的金属材料。是一种智能材料。当合金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受到一定的有线强度的热变形后,可由加热的方式使其恢复到形变前的形状。记忆性合金可以用来制作航天器巨大的天线,可以制作成眼镜框等。稀土材料可以制作成超导体、高折射率的玻璃、电池电极、相片镜片、催化剂氧化剂等。我国的稀土资源富饶,但是正在被盲目的开采,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向国外,稀土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它保护它!

二.陶瓷材料。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陶器是在新石器时代(即公元8000~2000年)出现的,瓷器比陶器出现的晚。陶瓷是将粘土萃取后烧成的。700度左右烧成的即是陶器,1200度左右烧成的是瓷器。陶的密度较低,内部有孔,花盆即使一种陶器,由于它有孔可供空气进入到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瓷器的密度较大,没有孔,因此它完全不吸水,而且耐高温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瓷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陶瓷一般是普通的陶瓷。它的脆性、均匀性、可靠性、韧性、强度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人们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烧结成的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性能,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电、声、磁等性能。特种陶瓷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抗压强度较高,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再热性能方面,特种陶瓷在高温下化学性能良好,导热性相对于金属材料较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的形变很小。电性能方面,大多数陶瓷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的。铁电陶瓷可以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形状。有极少数的陶瓷具有半导体的性能,可以做整流器。同时某些陶瓷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比如透明陶瓷。

利用陶瓷的力学性质,我们可以把陶瓷作为结构材料,做成切具切割金属;利用特种陶瓷的热性能,我盟将它做成隔热层,能够有效的保温;利用陶瓷的绝缘性,我们将陶瓷做成电压的绝缘器件,这一点应用极为常见。利用电陶瓷的特性,可以将其制作成电容、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利用陶瓷的光学性,可以将其制成固体激光器材料、光导纤维、光存储器等。

还有一些特种陶瓷具有独特的性质,可用作高温轴承,在腐蚀介质中的密封环,电热偶套管大型计算机记忆远见等。

由于陶瓷的成本越来越低、来源广泛、技术成熟,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一般来讲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应在10000以上。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有: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低,但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密度很低,故其比强度较高;高分子的强性模量很低,但其具有很优秀的强性性能;高分子材料还具有粘弹性,高度耐磨性,高绝缘性,膨胀系数大,导热性低,热稳定性差化学稳定性高,易老化等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已经渐渐地开始通入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特殊处理和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除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分子时代!当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我们的杯子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桌子添加入了高分子材料使其变得更结实;书本的封面上覆盖了一层高分子材料做成的薄膜,使其不易被污浊;手中的笔有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笔杆;眼镜片和框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作成的;再看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看来,高分子材料已经充满了我们日常的生活。

不仅仅是日常中。再能也上,高分子材料被应用于种子处理:人们将高分子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包裹在种子表面,改变种子外观和形状,便于机械播种。在环保方面,人们正在开发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为它的污染最小而且研发的方向较为广泛。也许不久以后人们使用后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直接埋掉,几天后就会被微生物“吃掉”。

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已经深入融合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时它们是单一出现,有时它们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想我们只有更加了解每一种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将它们应用到恰当的地方。人类仍为此而努力,相信会有更加丰富的材料被人类发现或创造出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为这些材料变得更加美好!

下载审美文化导论论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美文化导论论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文化导论

    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 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实则是大众文化特征在电视媒体中的特殊表现。 1、迅捷直观,感染力强的传播能力。电视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强大的传播能力,这一特征来源......

    化学导论论文

    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王礼明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十四班(201302071416) 摘要: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

    信息科学导论论文

    信息科学导论论文 防火墙技术 姓名 金书 学号16111206014 摘要: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 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辨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危险......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13—2014学年度《信息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信息技术导论》 论文题目: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及前景 专业班级:光电1304班学号:U201314115 姓......

    医学导论论文

    我理想中的医务工作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带着这一信念,我迈入了神圣的医学学府,并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烙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信息导论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5-2016学年《信息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集成电路与经济发展 王旭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级4班 摘要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关......

    环境工程导论论文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摘要: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

    专业导论论文

    天津天狮学院专业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财务管理专业介绍专业财务管理学生姓名包萌课程教师冯怡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11月 1日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