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文化导论
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
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实则是大众文化特征在电视媒体中的特殊表现。
1、迅捷直观,感染力强的传播能力。电视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强大的传播能力,这一特征来源于电视媒体在传播上的感性,直观,传播及时,信息覆盖率高等特点。
2、与其他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相比电视具有更多的家庭色彩。随着三网融合人们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路途中方便的观看电视节目,电视文化的日常生活化趋势更一步加强。
3、运营模式的商业化。电视媒体的运行比起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成更高。电视传输技术应用和电视网络建设、维护首先就是一大笔的费用。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远高于其他媒体,这种现实最终驱动电视在运营模式上向商业化路径靠拢。
4、节目内容类型化。内容类型化是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大众文化在长期的运营中发现,类型化创意,制作,营销市场推广就成为大众文化的不二法门。电视的运营也是如此。
5、节目效果的娱乐化。人们寻求感官刺激,娱乐,享受是天生的。所以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以娱乐通俗为特征。电视文化的大众娱乐性在电视节目中制作中,更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
电视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1、新闻节目,作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内容中的一个大头
2、电视剧,是电视媒体中娱乐性节目的翘楚,在电视运营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3、纪录片,纪录片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经济进步,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技术发展同步展开。
4、春节联欢晚会,属于综艺节目范畴,它对中国的电视文化影响深远为中国政府、媒体和民众所共同关注。
5、谈话节目,我国谈话节目注重教育性、指导性和政治性,在观点的导向上有明显的倾向性。节目负载着社会责任和文明交教化的功能。
6、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最能突出电视媒体的娱乐、休闲特质的一种节目形式契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通俗文化长期以来的精英文化共存共荣的特点
7、益智类节目,其关键元素是知识、游戏、竞争。知识是基础,游戏竞争是目的。
8、真人秀,融合真实与虚拟,自由表现与规则约束,记实与想象于一体的的特点对社会思潮、心理、民众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电视剧文化特征
1、价值取向的主导性和兼容性。作为大众文化的具体边线形式,电视剧在价值取向上首先是对主导文化的价值观采取认同的态度。这种对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表现在西方国家中,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
2、审美性,由于西方国家的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电视剧的制作者为了满足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观众的观赏需求。他们在电视剧文本方面精益求精,这促进了电视剧审美特性的提高。
3、时效性与时尚性,时效性是指在电视文本的内容应当下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社会热点问题发生某种勾连,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与兴趣。时尚性是与时效性关联但又有所不同的观念,指电视剧与当下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社会热点问题之间联系。它强调的是电视剧的社会、思想功能。
4、商品性消费性,一个电视剧有无生命力,关键在于电视剧能否获得较高的收视率继而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它造就了电视剧在内容和形式表现类型化,制作方式为流水线制作格局。
5、娱乐性。在各种媒介中娱乐性是最强的,而在电视媒介播放的节目中,电视剧的娱乐性又几乎是最强的。在开节奏的生活中,娱乐也是不可或缺的缓冲剂。
春晚的文化功能
1、政治意识形态功能,一方面,以多样的形式、不断的翻新履行着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的职责;另一方面,也集中体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就注定其必须承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政治功能则是第一位的。通过春晚拜年,祝福,宣传国家形象
2、民俗功能,新民俗传承了旧民俗贴对联、挂灯笼、吃饺子、吃元宵、放鞭炮、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压岁钱等象征着大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春晚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联系到了一起,同看一场戏,同听一席话通过一个节。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的群体仪式性,时间上的延续性,是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拥有的春节新民俗的条件之一。
3、凝聚功能,改变了人们欢度春节的方式,成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一种粘合剂。主持人不停的的激发大家的民族意识。海外华人送祝福。节目形式上各种元素展现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节日。最终春晚实现了让人民心灵的激荡,精神的皈依。
4、教化功能,其节目的形式和节目元素,给受众讲明了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艺术的手法,把思想传给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灵魂的熏陶,春晚的主旋律也同样有着传输和塑造功能。
5、娱乐功能,春晚的,舞台元素,演员服装,歌舞,故事情节语言等都展现出一种鲜明的审美特征,明星,艺术家的加盟都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春晚的娱乐性特征。
春晚的文化功能的基本实现手段
一、媒介手段:营造天涯共此时的时空共同体【现场直播技术手段
二、运作原则:主题先行的基础上招投标制【议程设置,招标竞争,认真规范,严格筛选
三、节目编排:弘扬主旋律的社会文化年度大事记【具体表现在,节目以歌舞,相声,小品为支柱,辅以其他节目,最后合唱。演员多为当年的走红明星,严格的筛选编排,验证了‘守门人’理论
四、直播现场:政治仪式与节日庆典宏伟结合【----是当代中国政治的发明,更是电视的政治贡献。政府和央视的重视。华夏民族内在的民资意识的表征
春晚的文化功能
6、政治意识形态功能,一方面,以多样的形式、不断的翻新履行着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的职责;另一方面,也集中体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就注定其必须承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政治功能则是第一位的。通过春晚拜年,祝福,宣传国家形象
7、民俗功能,新民俗传承了旧民俗贴对联、挂灯笼、吃饺子、吃元宵、放鞭炮、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压岁钱等象征着大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春晚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联系到了一起,同看一场戏,同听一席话通过一个节。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的群体仪式性,时间上的延续性,是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拥有的春节新民俗的条件之一。
8、凝聚功能,改变了人们欢度春节的方式,成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一种粘合剂。主持人不停的的激发大家的民族意识。海外华人送祝福。节目形式上各种元素展现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节日。最终春晚实现了让人民心灵的激荡,精神的皈依。
9、教化功能,其节目的形式和节目元素,给受众讲明了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艺术的手法,把思想传给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灵魂的熏陶,春晚的主旋律也同样有着传输和塑造功能。
10、娱乐功能,春晚的,舞台元素,演员服装,歌舞,故事情节语言等都展现出一种鲜明的审美特征,明星,艺术家的加盟都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春晚的娱乐性特征。
春晚的文化功能的基本实现手段
五、媒介手段:营造天涯共此时的时空共同体【现场直播技术手段
六、运作原则:主题先行的基础上招投标制【议程设置,招标竞争,认真规范,严格筛选
七、节目编排:弘扬主旋律的社会文化年度大事记【具体表现在,节目以歌舞,相声,小品为支柱,辅以其他节目,最后合唱。演员多为当年的走红明星,严格的筛选编排,验证了‘守门人’理论
八、直播现场:政治仪式与节日庆典宏伟结合【----是当代中国政治的发明,更是电视的政治贡献。政府和央视的重视。华夏民族内在的民资意识的表征
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
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实则是大众文化特征在电视媒体中的特殊表现。
1、迅捷直观,感染力强的传播能力。电视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强大的传播能力,这一特征来源于电视媒体在传播上的感性,直观,传播及时,信息覆盖率高等特点。
2、与其他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相比电视具有更多的家庭色彩。随着三网融合人们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路途中方便的观看电视节目,电视文化的日常生活化趋势更一步加强。
3、运营模式的商业化。电视媒体的运行比起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成更高。电视传输技术应用和电视网络建设、维护首先就是一大笔的费用。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远高于其他媒体,这种现实最终驱动电视在运营模式上向商业化路径靠拢。
4、节目内容类型化。内容类型化是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大众文化在长期的运营中发现,类型化创意,制作,营销市场推广就成为大众文化的不二法门。电视的运营也是如此。
5、节目效果的娱乐化。人们寻求感官刺激,娱乐,享受是天生的。所以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以娱乐通俗为特征。电视文化的大众娱乐性在电视节目中制作中,更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
电视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9、新闻节目,作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内容中的一个大头
10、电视剧,是电视媒体中娱乐性节目的翘楚,在电视运营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11、纪录片,纪录片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经济进步,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技术发展同步展开。
12、春节联欢晚会,属于综艺节目范畴,它对中国的电视文化影响深远为中国政府、媒体和民众所共同关注。
13、谈话节目,我国谈话节目注重教育性、指导性和政治性,在观点的导向上有明显的倾向性。节目负载着社会责任和文明交教化的功能。
14、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最能突出电视媒体的娱乐、休闲特质的一种节目形式契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通俗文化长期以来的精英文化共存共荣的特点
15、益智类节目,其关键元素是知识、游戏、竞争。知识是基础,游戏竞争是目的。
16、真人秀,融合真实与虚拟,自由表现与规则约束,记实与想象于一体的的特点对社会思潮、心理、民众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电视剧文化特征
6、价值取向的主导性和兼容性。作为大众文化的具体边线形式,电视剧在价值取向上首先是对主导文化的价值观采取认同的态度。这种对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表现在西方国家中,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
7、审美性,由于西方国家的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电视剧的制作者为了满足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观众的观赏需求。他们在电视剧文本方面精益求精,这促进了电视剧审美特性的提高。
8、时效性与时尚性,时效性是指在电视文本的内容应当下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社会热点问题发生某种勾连,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与兴趣。时尚性是与时效性关联但又有所不同的观念,指电视剧与当下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社会热点问题之间联系。它强调的是电视剧的社会、思想功能。
9、商品性消费性,一个电视剧有无生命力,关键在于电视剧能否获得较高的收视率继而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它造就了电视剧在内容和形式表现类型化,制作方式为流水线制作格局。
10、娱乐性。在各种媒介中娱乐性是最强的,而在电视媒介播放的节目中,电视剧的娱乐性又几乎是最强的。在开节奏的生活中,娱乐也是不可或缺的缓冲剂。
第二篇:电视文化—论文
传媒与性别
论女性在传媒中的重要地位
鲁琛兆20090304201017
内容摘要:通过近年来女性在传媒中的突出成绩,分别举出李响以及凤凰卫视女记者示例来说明女性在传媒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某些男性领域,已经成为女性的天下。女性运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挖掘新的重要信息,赢得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也在传媒中闯下一片天地。
关键词:女性,传媒,魅力,不难看到,最近几年,女性在新闻媒体舞台上呈现出活跃的趋势,不少场合女性超过半壁江山,许多记者招待会简直就是女性的天下。女性越来越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的靓丽风景。从现代人学的意义上,女性做新闻媒体具有天然的优势,现代女性观念前瞻,十分敏锐,细腻柔和,风度翩翩,具有美好的感染力和自然的亲和力,男性拿不下的采访,女性往往能从容得之。在现代社会,女性在传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889年7月,一家英国商业报纸刊登了一则关于女性记者重要性日益显著的新闻,内容是:“原本男性记者圣地的舰队街,如今到处被新闻闺女(journalistic damsels)霸占位置、夺走桌子,她们在午夜时分冲向办公室,带着‘抄袭’来的稿子——主要是社会新闻”。这样表达女性记者“侵犯编辑室神圣性”的想法仍然大有人在,但不可否认,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新闻生产部门不再是男性的垄断场所,虽然在数量和地位上,女性新闻工作人员处于被动和被忽视的角色,但在有些场合,女性在进行新闻报道和写作时也有自身的性别优势。女性新闻从业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女性的心思缜密细腻,能通过直觉发现事物的变化,这就有助于及时把握事物的新闻点;女性新闻从业人员在与被采访对象打交道时更为容易打开对方的心门,女性相比于男性,在气势上不会对采访对象造成威胁和压迫感,能减少对方的戒备心理,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女性新闻从业人员在一些男性领域更受欢迎,这就有助于女记者打进男性领域内部,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
李响——专职足球女记者,2000年调任《广州日报》下属《足球》报的中国国家足球队随队采访记者,采写了大量中国队征战的报道,其系列报道亚洲杯《西征日记》和世界杯小组赛《随军手记》在足球界和球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李响在工作中与中国足球队教练米卢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是所有记者中最贴近米卢的,因此她常常能挖到其他记者无法挖到的中国足球“独家”。正因为如此,李响逐渐成为《足球》报的顶梁柱,有“足球第一女记者”之称。她的长处在于擅长站在女人的视角写那种比较生活化的细节。比起那些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男记者,身为女记者的她在采访时就多了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1.女性总是被视为弱者,在人们的印象里,女性是不足以畏惧的,跟她们打交道时不必设防,于是教练或是队员在接受女记者采访时一般比较轻松,思维也较活跃,比较容易出彩,尤其是在采访一些敏感话题时,这种安全感会使被采访者产生一定的信任,然后即使不能敞开心扉,也会尽可能告诉你他真实的想法。2.女记者的细致入微更是男记者无法比拟的,女记者的细致体现在文章里,就是常常会有细
节描写,对这些细节部分的描写也会让读者感到更真实,更为重要的是,通常男人是不会在另一个男人面前暴露软弱的,女记者却往往在采访时能轻而易举地洞察那些平时在绿茵场上风云叱咤所谓球星的弱点。3.说到女记者的第三大优势,男记者更是无法做到——她们的“琐碎”往往可以轻松探的球星和教练的隐私,问人家里长短、有没有女朋友、准备什么时候结婚,这些男记者多半不屑启齿,于是女记者的“八卦”文章大有市场。
调查显示,近年来,女性进入新闻院校的人数越来越多,女性传媒从业人员在表现上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传媒女性队伍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同时,也说明了女性更容易进入媒体制作的某些领域。女性身影在现代传媒中逐渐增多,除了才能以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性善于利用这就独特的性格魅力,能比男性更好的驾驭传媒工作。女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善于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无疑会给竞争双方都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在主持方面,女性也比男性更能胜任。女性特有的微笑、善解人意的亲和力使女主持人有了广阔的表现空间。打开电视我们都不难发现,女主持人的数量远远超过男主持人,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众多的女主持人在当代社会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尤其是综艺节目,更是使女主持人的魅力展示无余。特别是在战争报道中,女性的优势和重要性也展现出来。首先,作为强调视觉效果的电视媒体,女记者的娇柔身影为严肃、残酷的战争报道增加了别样看点;其次,女记者们深入战争最前线采访,挑战“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旧观念,本身就充满了悬念,而这种悬念正是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高收视率的有利因素;再次,在阿富汗那些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国家,男性休想接近妇女,女记者装扮成那些永远蒙着面纱的妇女成为获取新闻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女记者们也用自己的热忱、耐性和勇气,不畏艰险地深入到战场的第一线,采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把整个战场活生生地呈现给广大受众。更因为性别上的差异,在女记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战争对广大平民的摧残,尤其是对妇女、儿童的摧残,通过她们的报道,我们感受到战争的反人性和残酷性,经过女性的视角,我们可以从硝烟四起的战场看到人性良知的闪亮,体验战争的残酷血腥,使大众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抵制。
以凤凰卫视在伊拉克的报道为例,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成为此次报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闾丘露薇、隗静、沈玫绮、莫乃倩、罗晓莹从战争一开始就分抵各处战争要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闾丘露薇更是在战争爆发第五天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华语媒体记者。一时间,舆论哗然,许多人对其“巾帼不让须肩”的胆魄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在美国打击阿富汗战争中,闾丘露薇三次进入阿富汗采访报道,一举扬名。因此,闾丘露薇又成为中国记者的骄傲,凤凰台在直播报道中称其为“战地玫瑰”、“全体凤凰人的骄傲”。在这次凤凰台的战争报道中,女性既不是点缀与陪衬,也非靠美貌或暖昧的花边消息成为媒体炒作的牺牲品。我们看到的是一群训练有素,能力、学识与胆魄比起男记者都丝毫不逊色的女性报道者形象。她们不仅以出色的职业风范完成报道任务,又不失女性自身的细腻亲切风格,用特有的女性视角阐释这场灾难,为阳刚十足的战争带来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初步显现出现代女性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形象。伊拉克战争报道促使人们对中国女性记者重新认识,也使女记者在新闻行业中的角色定位有了质的飞跃。
女新闻工作者善于将真情实感渗透到新闻实践中,直接促成了她们的新闻报道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的特色。在新闻实践中,生活化、情感化感性视角几乎伴随着女性采访报道的始终。她们总是先感受新闻,而后才开始记录新闻。这一特
点使她们在给读者讲述事实或传情达意时会更有趣味,也更生动感人,让读者在易于接受的方式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女新闻工作者用女性的观点来讲述新闻故事,用女性的感知来描写新闻人物,用女性的视角来剖析新闻现象,与女性受众在心理上更为靠近,让女性读者更为感同身受地了解事实真相,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这种女性眼光也使大众(特别是男性读者)对被传播的客体有好奇的理解,从而达到相对客观全面地表达新闻。
在对汶川地震这场灾难的报道中,我们看到许多女记者、女主持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流泪、哽咽甚至泣不成声的场面,人们非但不认为这是失误,相反大家理解为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她们获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极大的尊重,认为她们的真情之美超越了外表之美,这是新闻采访中女性特色的成功。
现代医学证明,女性有比男性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她们的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和记忆力明显强于男性群体。无论是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她们总能寻找到话题,她们的自然和随和很容易让对方产生亲切感,更快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被采访者会在不经意中敞开自己的心灵。而且,女性比男性更易于微笑,注视对方、对他人做出的非语言信息的含义更敏感,善于解释非语言信息;交谈时,女性善用肯定性打断,例如点头或说“嗯”,而男性更喜欢用侵入性打断——即抢夺话语权;女性更多地使用程度副词,而男性更多地使用指示代词。女性在谈话中比男性更富于试探性,这让交流保持开放,有鼓励他人参与的愿望。许多女性在语言的流畅性、阅读能力、词汇积累等方面具有优势,对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敏感度也比男性普遍高40%左右,且更具有艺术鉴赏和美学鉴别能力。女性更多地依靠语言的表达来达到人际的和谐。情感交流的深度,往往决定着采访的深度。女性记者往往更具备细腻的情感体验,对女性经营事业和家庭的艰辛有着深刻理解,从而能够引起被采访者的共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女性新闻从业人员几乎占据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半壁江山。在新闻传媒界,女性越来越成为一支主力军。因媒体的特性,女记者更成为业务核心骨干,活跃在采编一线的记者70%是女性。而在新媒体中,更是“江山如此多娇”。随着女性传媒人员在各个领域创造的突出成绩,女性传媒人员不仅在技术上产生质的提高,赢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和肯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女性在传媒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李树喜—《以人制胜——媒体变革与媒体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刘利群—《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吉尔·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女性地位的不变性与可变性》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卜卫 —《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2001-10-1
第三篇:欧洲文化导论论文
欧洲文化导论论文:文艺复兴
摘要:文艺复兴的兴起既是中世纪黑暗之后的必然后果,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作为一次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欧洲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背景:
1.宗教因素:中世纪的文明是基督教的文明,一教统治的文明,它对异教的文明是消极的,甚至是敌视的。在思维上是超理性的,它的道德规范是安分守己、容忍谦恭和卑视财富。这些教谕是符合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的。而这些教谕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又急于冲破其思想束缚。
2.阶级因素:资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文艺复兴是一个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不仅有光辉的艺术,宏伟的建筑,人民的起义,还有连绵的战争,肆虐的黑孔病。如果当时的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还建筑在中世纪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很难设想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资本主义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文主义者对财富、对自由和民主的歌颂,反映了新生资产阶级的要求和世界观。可以说,正是资本主义引导着文艺复兴发展的方向。
3经济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包括贸易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崛起。由于新的商人阶层的形成,这使商人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商业和贸易依靠的是市场,而市场恰恰是城市经济的中心。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复兴步伐加快,加之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西欧从古典时代继承下来的民主制度,城市自治运动在这时期兴起并得以发展。
二.文艺复兴成就:
1.文学三杰:
①但丁(1265—1321年),是新旧交替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主要描写作者在梦中由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他的恋人碧雅特丽丝引导他遍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②彼特拉克(1304—1374年)他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了一代诗风,他也是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他反对经院哲学,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把它称为“野心狼的寺院”,他对欧洲人文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簿伽丘(1313—1375年),其代表作《十日谈》,书中主要暴露了教会神职人员的虚伪、贪婪和淫荡,揭露了贵族的昏聩、卑鄙和残忍,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罗马教廷,它全力歌颂资产阶级所追求的个性自由、感官享受和个人主义。2.艺术三杰 :
①达·芬奇(1452—1519年),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②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著名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代表作品有《大卫像》、《摩西像》。
③拉斐尔(1483—1520年),画有各种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都被塑造成充满母性幸福感的世俗母亲的形象,而不带丝毫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成分,这类画的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3.自然科学:
①天文学: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②物理学: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
三.文艺复兴影响:
以下主要讨论其在思想和现实的影响。首先文艺复给思想在意识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关于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其次,它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封建制度,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思想的基础。在现实方面,它推动了科学了发展。可以说,没有科学便没有近代的世界,而科学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基础的。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①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②罗素.西方哲学史(下)[M],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③王亚平:“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第四篇:《视觉文化导论》读书报告
《视觉文化导论》读书报告
2018.3.9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视觉文化知识相关类的尼古拉斯的《视觉文化导论》。在本书中,作者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觉化,视觉文化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作者认为视觉文化并不取决于图像本身,而是取决于对图像或是视觉存在的现代偏好。
根据我的个人阅读情况,我认为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二部分中,作者分别从视觉、文化领域切入,详细分析了视觉的谱系和文化的谱系。在第一部分视觉谱系的叙述中,作者根据时间顺序,详细阐述了现代西方视觉文化中的三种表现现实的基本模式:绘画、照片和虚拟现实。在第二部分文化谱系的溯源中,作者以“刚果殖民历史”、“美国科幻电影”等实力,强调了种族和族群、性别和性,以及身体在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跨越是一个三向的过程,包含有对一种新文化的某些方面的获取,某些相对旧的文化的丧失,而第三步则是分解这些新旧文化的对骗,把它们粘合成一个完整程度不等的躯体。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视觉文化的节点事件——戴安娜之死。作者认为,戴安娜的死,标志着摄影的中介和全球视觉文化的登基。
在本书阅读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作者在第三部分戴安娜之死中提到的罗兰.巴特提出的一个“刺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知面”。罗兰.巴特把照片的那种能够唤起没有预料到也非有意要表达的意义的能力称为“刺点”,“刺点”是观看者完全不顾拍摄者原来的意图而给图像带来的某种东西,它完全存在于内含的层面上而非外延的层面上。而“知面”则表达的是很明显的、一般人都能领会的意义。联系我的选题来说,《花花公子》被市场定位为一本色情杂志,甚至在中国全面被禁。是否可以联想,在《花花公子》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或是摄影师在生产这些“衣着暴露”的封面女郎时,其实最原初的想法,只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场关于女性身体的视觉盛宴。但是,联系那个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背景,很多人将《花花公子》解读为一部西方世界关于“性与美”的变迁史。在这个过程中,“知面”与“刺点”共存。消费者们一边享受着《花花公子》女郎的视觉盛宴,一边又将其进行了深度的解读。而这恰恰又回归到了,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观点:视觉文化是把视觉聚焦为一个意义生产和竞争的场所。
第五篇:审美文化导论论文
从网络小说的流行看当下文学艺术中的创造和模仿
信息革命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文学世界。当下,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越来越被大众认可和追捧。每天数以万计的章节不断更新,承载这些网络小说的平台如晋江,起点,红袖添香,点击量或许早已大大超越正统的文学网站。
据了解,所谓网络小说分两种表现形态,:一是将传统的小说作品数字化,然后发表于网站;二是指以数字方式发表的时下小说作品。后者则应是真正的网络小说。我所讨论的也是后者。
就以网络小说中如今爆红的架空历史型中的穿越小说为例。最早的穿越小说当属马克吐温的《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然而这在中国显然影响不大。而后来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也只红了一会儿。真正掀起穿越小说大潮的当属黄易的《寻秦记》。
在《寻秦记》中,项少龙依靠现代搏击打败许多英雄好汉,以诗词歌赋打动公主芳心,甚至连秦始皇都十分佩服他,整天追着他叫着:太傅!太傅!此后,各种讲述男性角色穿越的小说的网络上大热。之后,以女性角色为视角,以言情取胜的穿越小说的热门则大大超过了之前的男性穿越小说,甚至从几年前一直红到了现在。其中的典范则是金子的《梦回大清》。
然而,纵观各种穿越小说,虽有创新,但大多则是在走之前的典范的老路子。比如,主人公穿越的方法不是车祸了就是落水了;回到古代之后第一句话基本就是这是哪儿或者你是谁;接着则是装失忆。之后,便是借着现代人那一套思维以及无需版权税地大量套用诗词歌赋以及流行歌曲在一群古代美女中鹤立鸡群,最后令男主为之倾倒并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再说到青年文学作品领域,韩寒和郭敬明当年凭着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胜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中两人的受关注程度自不必多说。郭敬明以一句“我也曾一脸明媚忧伤,向上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则是成为当时青少年文风的主要模仿对象。而韩寒以其独特的思维与对社会的思考,针对一些时事的辛辣点评与讽刺更是说到了不少爱国青年的心坎里去了。
有一个人树立了标杆,受到了肯定与追捧,之后便有更多的人向他看齐,模仿风格,模仿作品。当下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模仿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并不是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好的。被大众所认可的文化才是优秀的,模仿之中往往亦有不少写手脱颖而出,自成一派。是经典是糟粕,需要时间的沉淀方能知晓。无论是创作还是模仿,只有大众认可与经过时间洗礼而存留的文学艺术作品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