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8: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

第一篇: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

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

靓模风气愈吹愈盛,吸引年轻女士梦想一夕成名。不法分子看准女士这种心理,以聘请模特儿为名骗财,甚至骗色。

陷阱一:以招聘名义收取费用

微微(化名)在网上看到广州某广告有限公司正在招聘兼职模特的信息,便有心前去尝试。而当她找到公司表明来意后,对方却要求她先交400元的“拍照费”。在交完钱后,她等了10多天,却没有收到公司的任何音讯。

陷阱二:名为“模特”,实为“陪睡女”

阿真等7名女孩均来自不同地方,但她们都急着找一份工作,看见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模特,而且开出的月薪3600元钱颇为诱人,她们便来到某小区某栋楼的1102号房进行咨询,得到的答复是:这份工作主要是负责模特走台,工作轻松待遇高。

经过简单培训,来到工作地点,都没有安排他们上台表演,而是在客房里陪“客户”„„!这7名女孩一共被公司安排去60多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后,一见面就叫她们先把得到的钱交上来,此外还经常遭到领导威胁:“不陪客我就不给工钱。”

陷阱三:实习的幌子、不给薪水

“这算什么呀!”2009年11月,美美好不容易找到了她喜欢的模特工作,公司承诺试用期月工资1000元。美美非常看重这个机会,早出晚归的培训,干得很卖力。一个多月后,公司突然以“年龄太小,不适合这个工作”为由辞了她,而且没有一分钱工资。美美去找他们“理论”,公司负责人以各种理由躲着不见。“我那时气坏了,干了这么长时间,单位却以这么烂的理由就把我辞了。”美美说。

陷阱四:求职的“潜规则”

莉莉经过很多次求职碰壁,自信心大大受挫,漂亮的她学习一般,可是她还不喜欢销售行业。在看见招聘模特的时候,眼前一亮。她知道这就是她想要的工作。是经理直接面试的她,在看见莉莉欣喜又期待这份工作的眼神,经理座到她身边,对她说如果她懂事,也许发展的空间更大。莉莉明白其中的意思,拒绝了经理的要求赶快离开了那个公司。陷阱五:以参赛的名义收取费用

婷婷几人在一家模特公司做兼职模特。公司有天和她们说,近期有一场模特比赛,如果得到名次,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婷婷几人都很希望自己可以有这次机会,但是公司说,如果想取得名次,要拿一部分“好处费”给评委。婷婷交了钱,可是第一场就被淘汰下来。这笔钱也打水漂了。

东莞市美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0769-22760680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规避就业陷阱?

大学生如何规避就业陷阱?

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面对招聘广告,签订劳动合同,洽谈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事项,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某些企业和单位正是利用大学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在这些环节设置陷阱,损害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下面我就举一些关于就业陷阱的实例来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陷阱。

一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某在一家职业中介的信息栏上看到招聘文员的启事,便前去咨询。该中介所“电话联系”了公司后,告诉他职位空缺,可以去试一试,但要交纳100元中介费用,并承诺如果这家不合适,可另外推荐,直到找到工作为止。面试后,公司让他回去等消息。等了两个星期,被告知未被录取。张某只好找到那家中介所重找一家公司。经过面试,又经过长达半个月的等待,仍然得知没有被录取。当张某第三次折回中介所时,中介所告诉他没有新的空缺职位,让他再等等。

这个案例就是我们经常能遇到的非法中介陷阱,部分非法职介机构通常采取拖延时间、与用人单位共同欺骗等手段,骗取求职者信息费、介绍费等。所以求职者碰到那些“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职介所或者“人才市场”要格外当心。正规的职介机构应有营业执照和招工许可证原件;明码标价;公示劳动监察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收费时出具由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服务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等。

在众多的就业陷阱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生就业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培训机构混迹其中,不断给大学生介绍“高薪就业”、“保证就业”之类的机遇,殊不知其中陷阱重重。其一,收了培训费仍然没有工作;其二,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联手坑害大学生;其三,用人单位也有培训陷阱,更有因为培训失去自由的事例。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在求职时要先清楚用人单位的背景、规模、工作的具体内容等等,保证不被非法单位所欺骗。

其实,我们具体分析就会发现不管哪种就业陷阱都包含四个基本的特征: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违法性。也不外乎四个主要类型:招聘陷阱、中介陷阱、协议陷阱、试用期陷阱。我们了解了这些大学生就业陷阱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后,只要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会上当受骗了。此外,我们要牢记四个警惕,即:警惕一:虚假广告———引诱求职者上当;警惕二:招聘收费———名目多防不胜防;警惕三: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警惕四:不公条约———口头承诺不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定位,能不能准确定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了解,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一个毕业生,只要树立了个人阶段性的、或长远的人生目标,他就会对自己的才能、特长、爱好有充分的估计和定位,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去追求,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一味地跟风,只要我们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一味贪图名利而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业陷阱就会远离我们了。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避开就业陷阱

大学生如何避开就业陷阱

发布者: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时间:2010-03-09 09:19:04 阅读:74 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就业矛盾日渐突出。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滞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够健全,相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作用发挥不够,客观上助长了各种不依法用人、违法招聘等为大学生就业设置各种陷阱的现象屡屡出现。特别是近期又到大学生就业的攻坚阶段,一些违法录用大学生、设置就业陷阱的现象可能有所抬头,大学生在就业中应高度警惕。

一、大学生就业陷阱的表现特征

大学生就业陷阱是指招聘单位,其它机构或个人,利用大学生的弱势地位(如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就业竞争激烈等),以提供就业机会为诱因,采用违法悖德等手段,与大学生达成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各类就业意向(协议),以期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陷阱主要表现出四个典型的特征。

第一,欺骗性。主要表现为招聘单位以攻势强劲的虚假宣传,信誓旦旦的不实承诺,热情有加的伪善行为来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和很高期望,然后在协议中提出苛刻条件,隐藏各种不法目的。

第二,诱惑性。主要表现为招聘单位着力包装,夸大事实,并以单位各种招牌、荣誉、待遇和发展前景蛊惑大学生,一旦大学生被其所诱骗上钩,则脸色突变,一幅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

第三,隐蔽性。违法用人单位的各种伎俩都有十分华丽的诱人说辞,听起来入情入理,面面俱到,句句都令人心动,其实处处布下陷阱。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十分单纯,难辨真伪,很快成为猎取的对象。

第四,违法性。就业中的违法目的各有不同。一类是违法违规留人才。有些为留住人才而扣留大学生的户口、证件等使大学生欲走难行。有些迫使大学生签下“卖身契”,使大学生“生为单位的人,死为单位的鬼”。有些软软硬兼施,一方面大开空头支票,另一方面强迫工作,迫使大学生逐渐接受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实。另一类就是坑蒙拐骗,使大学生掉进自己挖下的高薪陷阱,培训陷阱、中介陷阱,甚至诱骗大学生入股,推销、传销等,还有些用人单位给大学生设置了协议陷阱、合同陷阱或试用期陷阱,使大学生感到欲罢不能,求助无门。

二、大学生就业陷阱的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招聘陷阱。其一是招聘会不合法。有些双选会打着毕业生就业的名义,实质是未经有关主管单位审批。参加双选会的单位也良莠不齐,出工不出力,只为凑数,以便主办单位收取高价门票,参加双选会的人员公费旅游,招聘单位收取一些毕业生的信息。有些招聘单位甚至出卖学生的个人信息,给一些违法之徒有可乘之机。其二是变

相收费。如有些招聘单位不当场签约,要求通过网络或电话继续洽谈,而这些网络或电话都是收费的;有些招聘单位收取应聘者报名费、资料费或培训费等。其三是用招聘掩盖违法行为。有些企业打着招聘的幌子,逼迫毕业生做传销、推销或其他违法的事情。第二类是中介陷阱。一是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为你列出一大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收大学生,甚至不存在的单位,使你几次头撞南墙,知难而返。但想要回中介费——难!第二种是外地非法中介机构或中介网络,收取一定的费用,却以种种理由推脱责任。有些虽然介绍了单位,但用人单位的状况与求职的要求相去甚远,既便如此,工作几个月,往往被炒鱿鱼,理由是试用不合格。第三种是非法中介机构之间相互串通,以大城市高薪就业落户等名义开展中介,收取不菲的中介费后,介绍到外地中介。外地中介找不法用人单位或私人小企业让大学生打零工,而户口、档案却长期违法滞留,甚至被丢失。

第三类是协议陷阱。第一种为口头承诺。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在协议书中白纸黑字予以体现,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协议主体间发生矛盾,吃亏的一般都是学生。第二种是不平等协议。由于大学生维权意识缺乏,在求职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对不平等条款要么不知要么不敢提出异议,使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霸王合同”。所以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一定要慎防无保障协议,死协议、卖身协议等不平等协议。第三种是就业协议代替了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许多不合法约定将不存在,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约束,不能达到其违法用工的目的。

第四类是试用期陷阱。一是没有试用期可能暗藏玄机。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对双方都有约束力,试用期长短或有无由双方依法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某些用人单位规定大学生报到就签订劳动合同,马上上岗工作很快。可当大学生感到单位各方面情况不尽人意,想要另谋高就时,才发现自己在“无意”间放弃了试用期这一有利的武器,丧失了自己本该拥有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单方面解除合同,无疑要承担惨重的代价。二是试用期或见习期过长。劳动部在1996年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时规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仍应按原规定执行一年的见习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由于法律法规对见习期内的权利义务没有具体规定,在大学生就业中,违规违法现象主要表现为见习期与试用期的总期限超过一年,有的甚至长达两年;有些单位以见习期的名义不签合同,且借故延长见习期;有些单位签的是劳动合同,书写的却为见习期。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应当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

第五类是培训陷阱。在大学生就业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培训机构混迹其中,不断给大学生介绍“高薪就业”、“保证就业”之类的机遇,殊不知其中陷阱重重。其

一、收了培训费仍然无工作。有些培训机构以“高薪就业”、“保证就业”的名义引诱大学生交了培训费,但培训结束后,却以种种理由不给安排就业。其

二、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连手坑害大学生。大学生交了样昂贵的培训费后,被推荐到一些位置偏僻、层次较低的企业,无人问津的低薪岗位,甚至在试用期就被借故辞退。其

三、用人单位的培训陷阱。有些

用人单位要求新进大学生必须经过某某机构培训,考核合格才能录用。于是花费不少的大学生经过培训,考核过关者却寥寥无几。即使如此,被录用者也难逃厄运,工作刚满见习期或试用期即被以各种理由辞退。其

四、因为培训而失去自由。常言道“没有梧桐树,难留金凤凰;栽好梧桐树,招来金凤凰”,可一些没有梧桐树的用人单位自有“妙法”留人。那就是单位出钱培训上岗,“买走”大学生的“自由”。这些用人单位在大学生上岗前提出,单位出资送大学生到某培训机构进行所谓的培训,并且签订培训上岗协议或劳动合同,规定所有经过培训合格人员,才能准予上岗,且要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少服务一年,必须交纳数目不菲的违约金,有些单位甚至扣押大学生的证件。

第六类是保证金、押金陷阱。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禁招聘单位在大学生就业中收取费用,包括资料费、培训费、保证金、押金等。可在招聘中,大学生还是经常碰到索要巧立名目的费用。大学生一方面求职心切,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保护意识,所以经常陷入此类陷阱。

第七类是安全陷阱。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常常精心策划,坑蒙拐骗盗无所不用,如果大学生稍不留神就会受其所害。

1、索要各种证件、签名、盖章。如果大学生在招聘中留下重要证据之类的东西,就可能成为欠费、欠税、担保人等各种形式的债务人,也可能成为敲诈勒索的对象。

2、索要办证费、资料费、报名费、劳保费、保险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只要大学生切记,无论对方怎么巧舌如簧,没赚钱决不花钱,他们的如意盘算就会落空。

3、谨防偷盗抢劫。首先,对陌生的人、陌生的地点与可疑时间的面试,一定要谨慎小心,很可能各个环节都陷阱重重,令你防不胜防。其次,谨防将手机、钥匙交给对方,也不要随便吃喝对方提供的食物饮料,否则可能瞬间一无所有。再之,谨防诈骗。如果对方为掌握你的全面情况无休止面试,你可能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要么设下小圈套让你闯祸,然后高价索赔;要么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接到你车祸、病危此类的通知,于是匆匆将钱转入了不法之徒的账号。

4、切防非法工作。工作性质不清,任务不明,遮遮掩掩、行动诡秘,这时就要非常留心,可能已沦为不法之徒的帮凶。可能正从事涉毒、偷运、销赃、窝赃、传销等非法工作。而一旦事情败露,违法者全无踪影,而你成为了替罪羊。

5、女大学生安全第一。不法之徒更易选中女大学生,是因为他们就业更难,易于诱骗,而且防卫能力差,胆小怕事,易于掌控。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稍不留神,可能会落入不法之徒、不良企业的陷阱中,轻则被劫财劫色,一无所有,更可怕得是陷入色情、传销业或被拐买,反抗者甚至遭暴力相向,失去生命。所以,女大学生就业一定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思想上切不可麻痹大意,贪图钱财与享受,以免被引诱;行动上一定一定要细思慎想,以防掉入陷阱;具体环节上要步步为营,以杜绝授人把柄。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途径

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有的责任。特别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改革和管理,保障大学生的基本权益,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1、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现行的就业协议,对用人单位约束力不够强,学校的枢纽作用难以真正发挥,造成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更突显出学生的弱势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就业协议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学校应退出三方就业协议的签定。高校不是就业协议的主体,更不具有社会用工管理的职能,把高校作为协议主体一方使其处境尴尬,且易造成扯皮与侵害学生权益事件。其次,现行就业协议应向劳动合同方向发展。现行大学生就业协议与劳动法规范的劳动合同虽有异曲同工之效,但二者结合点模糊不清,且就业协议文本不够规范、协议内容不全面,这些常成为用人单位规避责任或违法以侵害大学生合法权利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就业协议无法可依,无法律定性;内容由双方自由约定,无强制性规定,这是造成协议与劳动法冲突,就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用人单位侵害弱势就业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协议应朝附有生效条件的劳动合同方向发展,不妨认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提前签定了附有生效条件的劳动合同。这种劳动合同有法可依,性质明确,能有效约束用人单位的违法现象,即使发生争议也有法为据,可通过法定程序解决。再之,高校应淡化就业管理职能,而应强化就业服务职能。作为高校,更重要的职能是为学生就业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而不应成为尴尬的“第三者”。高校所履行的就业管理职能应当“物归原主”,即由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理所当然”地承担。这样既能避免三方协议的扯皮现象,又能充分保护协议双方的合法权益,更使违法违约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2、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管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洽谈签定就业协议的主渠道,是政府、社会与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主要方式。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政府、社会和高校应积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创造就业的有利条件,努力推介大学生充分就业。特别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在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架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与桥梁,是二者能充分协商,各自找到满意的“对象”。然而,现在的就业时市场管理缺失,就业市场的功能“变质”,市场主体的身份复杂等问题已成为通病,给大学生就业蒙上阴影。因此,完善和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管理已势在必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审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序、规范、诚实可信的公平市场。

3、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用人管理。现阶段,有许多用人单位在用工方面有意或无意地违反法律有关规定,更不乏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时就设下陷阱,并以此为依据,长期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与检查,严厉处罚不法用工的单位,同时应加强在劳动者中宣传劳动法,鼓励劳动者检举揭发用人单位的违法现象等方法,以规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陷阱的有效途径之一。

4、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严重扰乱就业秩序,给大学生人身、财产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使大学生常常遭受难以承受的打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也对社会的稳定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应予以严厉的打击,常抓不懈,以阻此风,为社会和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外部环境。

5、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大学生就业陷阱不仅要创造安全、有序、公正、合理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能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当前,普法教育在大学还很不够,一些普法课程得不到大学生的重视,致使许多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淡漠,维权意识不强,即使权利受到侵害也不知道,当然,也不乏为息事宁人、忍气吞生者,但很少有依法维权,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者。这种现象不仅只是个别大学生利益,权利受到侵害,更严重的是助长了许多违法分子的气焰,造成许多不安全不稳定事件,也使刚进入社会的许多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可能埋下隐患。另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锤炼,迅速成熟起来。社会和学校的保护是有限的,短暂的,更现实的办法是要求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分清是非,明辨良莠,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避免就业陷阱

就业,已成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头之患。“现在的我们就是“热锅上的蚂蚁”,连做梦都想找工作的事。”而今,毕业生们除了焦虑,还得提防来自不法分子的“就业陷阱”。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要求求职者支付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他们填满自己的“钱袋”后,就会找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这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陷阱二:不签订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不允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相当普遍,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害怕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约定,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陷阱三:长期试用,榨取人力。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遭遇。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低,长期耗在试用期内,不仅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陷阱四:弄虚作假,不讲诚信。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包装。这些公司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以及约定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还有些不规范的网站和中介机构,通过接取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留作它用。陷阱五:以招聘为名,行推销之实。先以优厚待遇,让求职者上门应聘,再以种种理由提出要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具体考察方式就是公司先与求职者签订一份产品推广协议或产品促销协议,协议中约定求职者必须在约定时间内以公司规定的价格销售掉该公司某种产品,并收取一定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当求职者签好协议去推销产品时,才发现根本销售不掉。结果,求职者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就这样被这些公司“黑”掉了。

二、破解对策

1、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为主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现行大学生就业方式进行总结反思,结合当前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出台相关行规来防止和杜绝就业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加强反馈与抽查,促使用人单位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制度。

2、发挥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政府要利用好手中掌握宣传媒体的政治优势。在广播、电视上抽出一定时段播映相关内容;在报纸上开辟就业专栏,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用人信息,列举就业陷阱等,以引导学生的就业行为和有效制止招聘过程中的不轨行为。

3、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选编一些资料如劳动法、合同法、常见的就业陷阱案例等,供大学生阅读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法律意识。对于毕业生而言,要清楚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摸清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条件,这样即使双方产生纠纷时也不会空口无凭。如果遇到与中介招聘信息所列的待遇、薪酬情况严重不符合的,可以向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求职者,对自身资料要加强保密,最好到具有公信力的网站。千万不要心存“撒大网捞大鱼”的心理,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应聘,这样不仅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还会对职业的发展起到极有利的作用。

大学生面试注意事项精选

一、是个人信息要保护 毕业生在填写个人简历时,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会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其中尤其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二、是面试地点要留意 大学生在面试时一定要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不要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三、是遭遇“强制性”体检时要注意

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的,提醒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不要相信,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四、是非法费用不要交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是不要轻信外地上岗的承诺

对外地企业或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悔之晚矣。

六、是签订劳动合同须谨慎

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求职面试就如同战场一般,你不行,你不会;别人就会,别人就行。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那你才能一展自我风采。

第五篇:图书选题策划的五大陷阱

图书选题策划的五大陷阱

⊙海默

图书选题策划本是一门专业,由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实行了策划编辑制度,图书选题策划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出版人的一项职业。从事图书选题策划这项职业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出版业,图书选题策划几乎是决定出版成败的命脉。中国是一个出版大国,在中国大陆,目前年图书出版品种已超过20万种,平均每天有600多个品种上市,按单品种进行核算,至少应该有接近一半的图书是赔钱的,其中30%的畅销图书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如今,当你走进各大图书卖场,五花八门的图书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可当你深入进去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图书时,却常常令人失望。目前,一个人们不愿看到的现实是,图书市场上“精品图书”少而又少,而“垃圾图书”俯首即拾。在这个年图书销售码洋跟库存码洋几乎对等的国家,对优秀图书

选题策划人的需求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书业跟其它任何行业一样,处处布满陷阱,能否经得起诱惑并成功绕开陷阱,取决于一个图书选题策划人的专业素质与思想高度。在图书选题策划领域中,出于功利目的,选题策划人或经受不住一些“看上去很美”的选题内容的诱惑,或忽视市场需求和读者胃口而表现出来的一相情愿的自以为是,从而陷入各种图书选题策划的误区。

陷阱常常被鲜花覆盖,所以陷阱总是美丽诱人的。在图书选题策划中,最常见的五大陷阱是——

陷阱之一:盲目跟风自成马后炮

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畅销书占中国国内图书总量的6.7%,创造的利润则占整个图书市场利润的68.9%,所以畅销书成了出版人竞相追逐的“猎物”。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读者群,广大读者像追赶时尚一样购买图书,在利益的驱动下,跟书出版就在在所难免了。

跟风出版既可以大大减少产品开发的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市场风险,所以众多出版人趋之若骛。这种在经济学上叫做“搭便车”的现象,对图书出版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图书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紧追市场热点似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真理。然而,正如一枚钱币有正反两面,在此观念的主导下,常常伴随的是跟风出版物的泛滥成灾。

一本“奶酪”的畅销,就会有成堆变质的“奶酪”端上桌面;一本“细节”的畅销,就有成千上万个“细节”迅速露脸;一本内容为“小故事大道理”的书畅销,几乎所有出版人好像没有“小故事”就无法说话。你叫王跃文,我也改名叫王跃文,你王跃文出的是《国画》,我就出《国风》;你叫王朔,我本来就叫王朔,我何不借势出本书呢?你台湾有个李敖,我出书时就起个笔名叫李傲;你叫金庸,我就叫全庸;你有《正说清朝十二帝》,我就来个《正说明朝十二臣》;你有《天下无贼》电影,我就来一本《天下有贼》图书,不一而足。跟风出版如果仅仅体现在选题内容上的跟风,尚无可厚非,许多非常智慧的跟风出版物大卖特卖也并不稀奇。让人感到更为愤怒的是,一些投机出版商常常在选题内容跟风的同时,还对已经上市的畅销图书的封面创意、版式设计和图书名称甚至作者名字进行全面模仿。目前,市场场上绝大部分跟风书都只是在外在形式上对市场上大行其道的畅销书进行拙劣地模仿,常常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中只有极少数质量较高的跟风书能够赚取一定利润外,绝大多数跟风书都不会给出版者和作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

跟风出版是出版界的一个毒瘤,一股浊流,长此以往,它将严重破坏出版生态,侵蚀出版人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对图书公司和出版社品牌塑造是有害的。恶劣跟风出版的结果,常常是误导和迷惑读者,必然会冲击被模仿图书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就是不正当竞争。针对这种现象,出版界暂时似乎还显得无能为力。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图书出版领域的这种充满了恶意的行为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相信随着读者群的逐步成熟和图书市场的逐步规范,跟风出版越来越没有市场,跟风现象也将会越来越少。

从市场效应的角度考虑,善意的“智慧跟风”依然是值得提倡的。所谓智慧跟风,是指图书选题策划人仅仅是对市场上流行的热点选题内容进行跟风,通过借力、借势进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出版市场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是出版多样化的表现,这样做不仅对图书市场没有破坏性,相反还体现出了图书选题策划人强烈的市场意识。这里要提请“智慧跟风”者注意的是,一定要选取生命力旺盛、保鲜期较长、影响力较大的畅销书作为效仿对象,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否则就会成为“马后炮”。想当年,模仿

《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有数十个版本,但数十个版本加起来的销量还没有被模仿的版本多,抢先进入市场的有的甚至还上了排行榜,但后期上市的许多跟风书都血本无归了。

“跟着别人屁股后走”肯定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一个优秀的图书选题策划人应该争当市场的“领头羊”,应该以策划出领跑市场的图书产品为己任,这才是中国出版业的希望所在。陷阱之二:自以为是,苦酒自酿成。

在文学写作中有一个名词叫“主题先行”,就是说先有了主题,然后按照主题去寻找题材。在图书选题策划过程中,这种“主题先行”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许多选题策划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不是先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而是只凭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地拿出某个想法或点子,然后再去寻找去相关题材和资料。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为,如果感觉好运气也好的话也并不是绝对没有制造出畅销书的可能性,但由于想当然的成分极浓,极具主观性,所以市场风险极大,胜数很小。

在图书选题策划的领域,存在两种“自以为是”的人,一种是“躲进小屋成一统”,自命清高,以个人专业和个人阅读嗜好为标准,无视市场走向和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策划”出来的图书选题,市场肯定不认可读者不买帐,赔本是必然的,此类策划人以精英知识分子居多;另一种人是天天都在市场上“泡”着,对市场热点了如指掌,对大众需求如数家珍,然而,他们做出来的书总是没有良好的市场效果,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只知道市场上在流行什么,并没有深入研究它们为什么流行?更不知道市场的“潜在需求”到底是什么?当此类策划人苦心推出他们精心炮制的自以为会大卖的图书品种时,市场的热点已经转移,而接下来要流行的他们又无从知晓。此类策划人以草莽书商居多。

我个人认为,目前出版策划人分为两大阵营和三大派别。两大阵营是指国营出版社(体制内)和民营图书公司(体制外)。三大派别是指以体制内出版人为主体的主张精英阅读的出版策划人、以体制外出版人为主体的主张大众阅读的出版策划人和以两大阵营中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强烈的市场意识的出版人为主体的主张思想与市场相融合的出版策划人。前两大派别的图书选题策划人都失之偏颇,而第三派别的图书选题策划人才是目前中国出版业真正稀缺的。

陷阱之三:触碰禁区,难产成必然。

一生酷爱读书的毛泽东曾经对读书的问题发表过“读书没有禁区”的高论,1979年4月正式创刊的《读书》杂志的封面文章就是《读书无禁区》。然而,“读书无禁区”并不代表“出版无禁区”,由于诸多众所周知和众所不知的原因,不同体制和制度下的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出版领域都会有不同的限制,即“出版禁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感兴趣,正因如此,越是属于出版“禁区”的内容,潜在的读者也会越多,市场风险越小。图书选题策划人深谙此理,受利益驱动,都会有意无意地去触碰属于出版“禁区”的选题,总希望能够侥幸通过或借“打擦边球”的形式通过终审。实际上,软性的创意在硬性的制度面前显得非常无力,其结果常常是出力不讨好,选题通过终审的可能性极小。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有许多出版禁区,比如关于文革、关于国家领导人、关于宗教等选题都必须送有关部门送审,一般情况下这类选题通过率极低,另外,对于在色情和暴力方面有过分描写的书稿在出版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阻力。就是最终通过了选题,也会伤筋动骨地删除诸多“核心”内容,背离出版者初衷。并且是在历经坎坷和磨难之后,终于把书上市了,常常却错过了最佳出版时机,给出版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建议出版选题策划人,如果有其它选题可做,尽量不要触碰属于官方限制的属于“出版禁区”的选题。

陷阱之四:内容无辜,书名不抢眼。

书名跟人名一样,非常重要。孩子出生了甚至还没有出生,爹妈们都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为的是求得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图书就是出版人的孩子,作为选题策划人必须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好名字。我个人认为,好的书名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书名必须完整准确地表达了图书的核心内容;二是书目必须新颖独特感染力强,能迅速激起读者的购买欲;三是书名不能太短也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书名字数不宜超过7个字,同时用一个字作书名时要相当谨慎。

书名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如何让图书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图书出版项目的成败。在“眼球经济”时代,图书已经不是纯粹的精神产品的范畴,它已具有了商业经济时代物质产品的共同属性。书名和封面是第一印象,图书品种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读者的阅读胃口也越来越刁,那么,一本书的书名如何最大限度地吊起读者的胃口成了选题策划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除书稿内容外,书名肯定比书装设计重要”这是一位资深出版人说的。“书名必须抢眼!”这是我想说的。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抢眼”?为了“抢眼”是否意味着可以不顾一切?从王朔的《我是你爸爸》到莫言的《丰乳肥臀》,从毕淑敏的《拯救乳房》(原书名叫《癌症小组》)到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原书名叫《东方青苔》),书名的问题屡遭非议,饱受诟骂。凭心而论,这几位著名作家的作品是严肃的,这样“抢眼”的书名也基本妥帖,无可厚非。之所以需要这样的书名并不是作家的需要,更多的是市场的需要甚至是读者的需要,我把这类书名归为世俗化的书名。当然,世俗化不等于庸俗化,那种为了一味迎合低俗读者群的胃口而不考虑社会影响的书名肯定是要鄙弃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用“广告人”思维惯性为前提,以“谋杀眼球”为使命,至于贴切不贴切那是另外一回事。如《还有多少高潮可以重来》、《不想上床》等。其实,“抢眼”的书名并不一定要非要“另类”、“刺激”、“性感”不可,马克思1860年11月出版的《福格特先生》的书名是恩格斯最后敲定的。恩格斯说:“朴素的书名无疑是最好的。”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书名愈简单朴素愈好,生命力也会更加长久。比如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杨绛的《我们仨》、王蒙的《半生多事》和《不成样子的怀念》、再比如恺蒂的《酿一碗怀旧的酒》、拉波特的《画布上的泪滴》、毛姆写高更的那本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一本书能否吸引读者,能否流传久远,关键还是书的内容是否经典。《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书名都朴素得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红楼梦》变成了《一个男人与十二个女人的故事》,把《西游记》会被改成《人妖孽缘》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陷阱之五:迷信名人,叫好不叫座。

多年来,名人出书(泛指作家、学者之外的演艺界、体育界和商界名人出书)成了重要的出版资源,在某一个时期几乎成了书业“票房”的保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真正意义上名人出的书,应该是影后刘晓庆的《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尽管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图片比文字漂亮,但并不影响购买者趋之若鹜。随后,名人出书热浪迭起,延续至今。接下来又出现了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和《岁月情缘》、倪萍的《日子》、杨澜的《凭海临风》,姜昆的《笑面人生》、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崔永元的《不过如此》,一直到后来的陈鲁豫的《心相约》、朱军的《时刻准备着》、潘石屹的《永远不做大多数》、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黄健翔的《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等等。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全国近百家出版社大约出版了近300位各领域的名人的自传或其他作品,正版发行量最高达3000余万册,盗版发行量保守估计过亿册,库存积压数量无法统计。与此同时,读者对此类图书的购买指数已经下滑至10年前的8%以下。近年来,名人出版渐冷,这是读者和市场共同成熟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随着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对名人的崇拜感和好奇心日趋理性;

二、名人书太多太滥,许多名人自身经历不吸引人,缺乏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文字水平差,可读性差,败坏了读者的胃口;

三、盗版书泛滥成灾,印刷质量太差,错别字连篇,甚至有的地方文不对题。还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许多名人的书并不是名人自己所写,常常是只要名人在出版合同上签个名和提供所需的照片,其余包括写作在内的一切都可由编辑和”枪手”们包办。

其实名人出书,跟普通人出书一样无可厚非。有些名人的人生经历坎坷,富有戏剧性,如果名人本人又有相当好的文字功底,利用业余时间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著书立说,以警示后人,启迪读者,无疑是一件好事。给名人出书的原始动机就是赚大钱,如发行量过百万的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和发行量近百万的倪萍的《日子》都为出版社和作者本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这毕竟是少数成功的案例。这样成功的案例并非偶然,它需要名人本身超高的人气和市场号召力,否则失败是必然的。所以,名人并非是出版业的“救星“,名人出版也并非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下载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特就业的五大陷阱(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避免创业路途的五大陷阱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避免创业路途的五大陷阱 作者:领 航 来源:《现代工商》2004年第16期 创业,对于很多职业人士或者是刚毕业大学生,永远是有诱惑力的两个宇。于是,很多有条件......

    大学生警惕三大就业陷阱

    大学生警惕三大就业陷阱求职之路不平坦,还可能暗藏陷阱。大学生涉世未深,加之求职心切,不法分子就钻空子赚取昧心钱。我们总结了几大陷阱类型,并支招如何防范,大学生一定要擦亮眼......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预防就业陷阱

    学部:外国语学部 班级:英语1204班 学号:1238100304 姓名:林彬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预防就业陷阱 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滞后,相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作用发挥......

    大学生就业陷阱及防范方法[合集五篇]

    大学生就业陷阱及防范方法 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就业安全的话题,也就是有关于在就业的过程中,注意来自社会的一些陷阱。下面以小故事的形式阐述这样的话题。 陷阱1 押金......

    五大典型购房陷阱 虚送面积入选

    五大典型购房陷阱 虚送面积入选 对于购房人来说,优惠条件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时就有可能掉进开发商的陷阱。业内人士为市民详细讲解购房中可能遇到的5个典型购房陷阱。 陷阱1:大......

    国际资金项目网 解析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

    国际资金项目网 解析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来到京城银行较为密集的金融街进行走访。在以投资者身份对各大银行网点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银行理财经理向投资者介绍的产品清一色......

    HR支招教你识别就业陷阱(合集5篇)

    HR支招教你识别就业陷阱 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而不小心掉入就业陷阱,让一些学生苦不堪言。对此哈尔滨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长群,针对求职学生可能遇到的六类就业陷阱进......

    论加强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预防教育

    第7卷 第3期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7No.3 2005年7月JournalofZhangzhouTechnicalInstituteJuly 2005 论加强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预防教育林流动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