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等就业问题
平等就业是指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即:一是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二是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就业权,指劳动者平等地位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
(一)就业,给我们一个公平的起点——最高立法机关重视消除就业歧视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周婷玉 崔静 邹声文)6月25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就业促进法草案。大家在发言中强调,就业促进立法要坚决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今年2月,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随后,这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各界群众共提出意见11020件,禁止就业歧视成为最强烈的声音。
学历歧视、户口歧视、性别歧视、外貌歧视、对残疾人的歧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许多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最高立法机关反映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种种就业歧视现象,并建议草案强化公平就业的原则,通过立法反对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比如有人提出,目前国企用工普遍分正式工和非正式工。“非正式工被视为二等公民,在待遇上受到歧视,同工不同酬。”
还有人提出,目前很多政府机关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往往有户籍、年龄等要求,而这些要求与工作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这实际上也构成了就业歧视。”
在种种就业歧视中,乙肝歧视问题受到许多人的特别关注。有人在意见中指出:“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导致许多优秀人才求职无门。”
征求意见的就业促进法草案虽有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为此,许多人提出,“草案应针对就业歧视的问题作出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明确用人单位歧视劳动者就业的法律责任,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针对就业歧视问题,有意见提出,当前因户籍和婚育状况导致的就业歧视比较常见,建议本法案能够明确写入反对就业中的户籍和婚育状况歧视,同时建议对“就业歧视”的概念予以明确界定,增加或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特别是要保障进城务工青年等群体的平等就业。就业压力越大,越要关注公平就业
http://view.QQ.com2007年06月14日13:38新华网 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核心阅读
今年3月25日,就业促进法草案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短短1个月收到上万件意见,其中,反就业歧视呼声最烈。法律上,如何界定就业歧视?现实中,怎样遏制就业歧视?在劳动力总体供过于求的今天,还需要反就业歧视吗?正在制定中的就业促进法,又该怎样扛起反就业歧视的大旗?
对话嘉宾
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
调查数据
“目前就业领域的歧视有多严重?”近期,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在北京、广州、南京、武汉、沈阳、西安、郑州、银川、青岛等十大城市发放了35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3454份,结果显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的受访者,占85.5%,认为相当严重的占50.8%。
就业压力越大,越要关注公平就业
记者:您为什么要关注反就业歧视?
蔡定剑: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网上有个女孩给我写信,她叫蔡剑,我们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她是南京郊区的一名教师,梦想着申请市区的一个教职。考试名列前茅,却因查出携带乙肝病毒最终没被录取。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歧视给她带来的伤害。反就业歧视真的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权。我们讲社会和谐、社会公正,不仅要关注、改变经济领域的不公正,还要力争给每个人提供社会公正的平台,这更重要。
记者:有人说,现在劳动力总体供过于求,就业压力这么大,反就业歧视是一种奢侈。
蔡定剑:越是很多人争一个饭碗,就越要求公平就业。如果任由就业歧视蔓延,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受害者。比如年龄歧视,许多用人单位招聘都要求“35岁以下”,有研究认为,它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心态老化。就业歧视,就是与工作无关的差别对待
记者:在百度上键入“就业歧视”,可以搜到326000个网页,年龄、性别、户口、学历、地域、长相、口音、属相,无所不包。更有甚者,提出“聘销售经理要O型或B型血”、“不招姓'裴’的”!也有人提出,有就业,就有就业门槛,不该大惊小怪。那么,究竟该如何界定就业歧视?
蔡定剑: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国际劳工组织《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这个公约,对就业歧视做了界定,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根据公约,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都被视为歧视。
当然,并非所有的差别对待都构成歧视,关键要看这个差别对待是否基于工作岗位客观的内在的需要,同时要看法律是否有规定。此外,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歧视现象,总的来说,禁止歧视的范围一步一步在扩大。目前在我国,法律规定的就业歧视范围还比较窄,劳动法只规定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四种。
记者:如何理解“工作岗位的内在、客观需要”?
蔡定剑:比如要演一个男角色,需要找男性演员,这就是内在、客观要求。还有私密性决定的职业要求,像妇科检查的医生需要女性,看管女犯人要招女警察。
记者:法律没有禁止,就构不成歧视了吗?
蔡定剑:判断是否构成歧视,主要看用人单位提出的条件和分类是不是与工作无关的差别对待。有些歧视虽法律中没有明确禁止,但属于明显荒唐的,如不要某种属相、某种血型或者某种星座,没有人能证明这与工作性质有关,当然属于歧视。
记者:可以看出,就业歧视涉及一个分类问题。能不能这么理解,招聘人员设定类别时,这个分类必须是必要的、合理的,否则就构成了歧视?
蔡定剑:对,歧视就是不合理的分类。
记者:有的单位不想招收女性员工,并不直接说,而是提出只招1米75以上的员工,通过这样的身高限制来变相拒绝„„
蔡定剑:你说的其实就是间接歧视。它提出的条件似乎是平等的,但事实上,会给某一类人造成不公正待遇。有的单位规定,工作期间不得休假,否则要被辞退,这就是间接歧视女性,因为有的女性员工可能会休产假。
记者:间接歧视这么隐蔽,认定起来肯定非常困难。
蔡定剑:这里有个准则,不管主观故意,只看歧视结果。欧盟、美国采用了一种办法,叫举证责任倒置。一个雇主招录了10个人,结果全是男的,没被录取的女性就可以起诉雇主,她只需要证明雇主录取了10个人全是男的,而自己是女的,那么举证责任就转移到了雇主身上,雇主除非能证明这10个男的都优秀,否则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企业招人,自主权并不是绝对的记者: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曾说:“我们如果不想要一个人,什么理由都可以讲出来”。很多企业把招
录员工看成市场经济挑选“商品”的自主行为,招什么人是自己的自由。企业真的享有完全的招人自主权吗? 蔡定剑:企业有用人的自主权,但是招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它选择的条件必须合理,必须是工作岗位内在的客观的需要,不能损害人的尊严和平等公正等社会基本价值。
记者:反就业歧视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必须作出“牺牲”?
蔡定剑:反歧视并不是要求企业做无条件的牺牲,只是反对企业提出与工作性质无关的要求。比如招个邮递员,需要跑很多路,这时提出不招残疾人,任何人都不会认为是歧视。但要招一个计算机信息录入员或者会计,一个腿有残疾的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记者:这让我想起了任长霞,她个子也不高,听说当年报考警察,穿上高跟鞋才过的关。如果当初把她挡在大门外,我们也许就失去这位英模了。
蔡定剑:就业歧视会扼杀人才。我再讲一个例子,去年7月毕业的武汉残疾大学生何志雄,从小患有小脑瘫痪和小儿麻痹症,求职时,200多份简历“泥牛入海”,后来他利用自己的技术办起一家电脑公司,目前在武汉开了三个分店。事实证明,许多用人单位的歧视条件是多么愚蠢!
反就业歧视,政府首先要以身作则
记者:维护就业公平、反对歧视应当被列入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范畴。眼下的难题是:由谁、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来明确企业的这个社会责任?
蔡定剑:当然是政府。政府在反就业歧视中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歧视正是从政府部门开始的。
记者:您能举个例子吗?
蔡定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在选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很多岗位要求只能男性报考。某省人事厅要求公务员无严重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另一个地方则将“无频繁发作的口腔溃疡”写入录用条件,还有的规定“齿缺失四个以上,为不合格”„„而现实中,许多企业用的体检表格,完全是参照公务员录取的体检表格格式。
记者:具体来说,政府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蔡定剑:首先要制定平等的就业规则,从制度上保障公平就业权。还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就业,做好求职者的求职培训,增强其求职能力。当前非常迫切的是,政府要带头反就业歧视,政府部门应该成为反就业歧视、推动就业公正的榜样。
就业促进法,要着力完善救济途径
记者:许多公众反映,我国目前关于反对就业歧视的立法基本上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法律上的空白,使求职者在遇到歧视时投诉无门,也给用人单位以可乘之机。
蔡定剑:我国的反歧视法律制度建设要做三件事:一是在立法中明确就业歧视的定义;二是有一套程序来保证公民能够投诉并以司法诉讼作保障;三是消除现有法律中的歧视性规定。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反歧视的机制,比方说可以考虑成立就业平等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明确职能,完善救济途径,设定诉讼程序。记者:还有人担心,即便规定了诉讼程序,但是恐怕打这种官司的也少之又少,因为一旦打官司,就会暴露自己的隐私,同时也意味着不大可能再进入这个单位了。
蔡定剑:我认为这种担心还是源于我们目前法律诉讼程序的缺位。有个例子很有意思,美国华尔街瑞士银行有名女雇员,2001年被男上司认为“又老又丑不能胜任工作”遭解雇。她提起“性别歧视”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瑞士银行付给她2900万美元的高额赔偿金。这样的惩罚性赔偿,足以让任何企业分外小心,别碰就业歧视这根高压线。
记者:您认为当前讨论就业促进法,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蔡定剑:完善诉讼救济程序,使就业歧视变成可诉的对象,遭遇就业歧视就会有救济保证。
记者:对于就业促进法草案中有关反就业歧视的条款,作为专家,您有什么建议?
蔡定剑:目前草案中没有关于就业歧视的明确定义,影响了对歧视的认识和消除。再有就是应增加有效的、可操作的司法救济内容,包括针对政府不作为的行政诉讼,针对企业歧视行为的诉讼,针对中介机构欺诈欺骗行为的诉讼等等。诉讼程序应当简便、低成本,使普通劳动者能够真正通过司法救济,维护自身权利。(记者 范正伟)
3、李坚:反就业歧视我们的法律缺少什么
2007-11-13 09:31:51 来源: 中国保险报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法律并不是道德准则,法律的作用在于它的强制性,而强制性需要一定的强制措施来执行。我们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威慑和强制力量的法律会有多少人会去遵守。
作者:李坚
“身高1.60米以上,每月底薪1000元;身高1.65米以上,每月底薪1500元;身高1.70米以上,每月底薪2000元„„”前天,一则贸易公司招聘女大学毕业生的广告出现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高校校园里,引起学生哗然。(11月6日《重庆晚报》)
尽管若干年来有关部门对如何抑制就业歧视现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已经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中,也设定了“公平就业”专章,来规定有关反对就业歧视的内容。但当下,用人单位招聘时的歧视条件仍然可以说比比皆是,有性别歧视、身高歧视、血型歧视、经验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诸如此类仍然不胜枚举,公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在现实中继续在被不断阉割。
用法律来防止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并加强这方面的执法力度无疑是消除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对就业歧视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美国法律规定了详细的反就业歧视条款,雇主在招聘时不能向求职者提出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宗教信仰、母国国籍、个人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否则求职者就可能把用人单位告上法庭。按照欧盟国家的法律,只要求职者状告用人单位有歧视行为,法官就一定假设歧视行为存在,并要求被告出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不存在。也就是说,在就业歧视诉讼中,雇主往往要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自己没有歧视。
然而,从立法、执法、司法及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近些年反就业歧视在我国实际上取得实质性进步并不大。即使是明年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对反就业歧视也不过只作了点到为止的原则性规定,对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形式、受歧视就业者的权利救济、对有歧视行为单位的制裁等都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很有可能导致上述规定沦为一纸空文,难以贯彻执行、落到实处。由此看来,我国现有法律在反就业歧视方面显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不仅许多常见的歧视现象在法律中没有得到反映,举证责任机制及纠正、救济机制也不健全,尤其是没有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法律并不是道德准则,法律的作用在于它的强制性,而强制性需要一定的强制措施来执行。我们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威慑和强制力量的法律会有多少人会去遵守,只有明确了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让就业歧视者付出“代价”,才是遏制就业歧视的有效途径。否则,将直接影响到相关的禁止性规定能否得到落实。(本文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李坚、4、翻开报纸,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招聘启事:业务员,男、身体健康、本地户口、工作经验2年以上。性别歧视、疾病歧视、户籍歧视等非职业本身内在需要的歧视因素都影响着就业市场的公平性,近些年甚至出现血型、星座、属相等就业歧视。
天健网消息(记者 金东淑)翻开报纸,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招聘启事:业务员,男、身体健康、本地户口、工作经验2年以上。这样的启事看似平常,但暴露出在就业公平上的诸多问题。性别歧视、疾病歧视、户籍歧视等非职业本身内在需要的歧视因素都影响着就业市场的公平性,近些年甚至出现血型、星座、属相等就业歧视。
政协委员薛京利认为,这种人为剥夺公民公平就业权的行为,造成优秀人才找不到工作,社会不能人尽其
才,严重伤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有序。并对我市的就业市场进行调研。
性别歧视
现在,大学生毕业正值婚龄、育龄,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和人员成本考虑,不愿选择女性求职者;另一方面,企业也常常对单位中的女职工结婚、生育设置人为障碍。女大学毕业生承认求职时受到性别歧视的高达32.75%,可见女性就业者在职场中受限颇多。
户籍歧视
在就业市场上,户籍歧视和性别歧视一样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城市户口”、“本地户口”常常成为用人单位的前提条件。固有的二元化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在平等基础上自主择业的权利,增加了流动就业的难度和成本,人为造成了城乡、地域之间人力资源市场的壁垒。
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反映,他们在就业方面受到诸多歧视,很多企事业单位或明或暗的以各种方式拒绝接受乙肝病毒携带者。
社会关系歧视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就业歧视外,就业市场的不公平现象还呈现了多样化的歧视,部分企业存在学历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以及社会关系歧视等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企业的不公平现象中隐性歧视现象增加,恶化了社会的就业关系,增加了监管处罚的难度。
薛京利在《关于推进公平就业的提案》中建议: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解决就业中的公平问题,相对于立法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建立更为切实有效并且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在现行的宪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对就业公平问题均有相关规定,但出现了纠纷受理难、解决难的现象是问题的瓶颈,受害者维权成本高、维权效果差,严重威胁了全社会的劳动权利平等和劳动者的尊严意识。建议由各劳动相关行政部门和各行业协会,针对就业公平问题,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细化的规章制度,创造可行的纠纷解决平台,同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借鉴经验不断完善和充实。
劳动部门督察应当注重主动性和日常化
作为就业问题的主管机构,劳动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将主动监督和日常监督有机结合。对于用人单位在招工和用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对待或歧视劳动者的行为进行主动监督检查,增加监督的频次和效率,对于监督的行业、企业做到监督有记录、违法有处罚。对违法者加大惩罚力度,从增加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上制约用人单位,以监管带动就业公平。
奖励示范企业 解决用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从劳动市场供需关系上入手,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政府应该延续鼓励就业的各项政策,例如鼓励自主创业、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人才定制项目等。同时,社区应结合自身情况为辖区大学毕业生、“4050”人员以及各类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另外,企业在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方面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各类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根本树立企业的守法用工意识:为求职者创造公平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对于在公平就业上有突出贡献的用人单位授予示范企业的称号,并结合多部门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就业公平不是单部门、单领域、单机构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努力。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公平就业的宣传倡导力度,对就业歧视现象和行为进行批评报道,在劳动者受到歧视或平等就业权益被侵害时,提供积极的舆论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公平就业的良好氛围。用人单位拒绝接收女性就业的两大因素:第一,就业之后女性要面临婚嫁和生育的问题,在这期间还要保证其工资,无形中增大了企业运营资本;第二,很多工作男女都适应,但男性在体力方面有相对优势,所以单位更愿意录用男性。“随着就业市场压力的增大,女性就业问题会越来越
第二篇:就业问题
第四章 职业环境
导语(引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孙子·谋攻篇》中的俗语大家都熟知,它也道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知己——自我探索,科学的认识自我等,今天的课程是要向大家介绍“知彼”这一块——进行职业探索,了解职业环境。
在座的同学都是刚刚经历高考战场的硝烟过来的,大家对填报志愿的选择应该还历历在目,我要问一下大家,你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在选定了学校以后是如何选专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自己的特长,又或者是根据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可能很多的同学是为了以后的就业前景。在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困惑:我现在读的虽然是我喜欢的XXX专业。我也希望我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但我不清楚这个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具备哪些能力?不知哪个职业更适合我,不知该职业都需要做什么样的具体工作,该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去培养自己的能力以满足职业的需要。
教材中的案例体育学院的小戴同学就不存在这样的困惑了,在大学期间先人一步,在低年级时就重视对就业市场与职业信息的探索与了解,特别关注了人才市场网站和校就业信息网,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还经常关注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轻轻松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比如说我现在告诉大家杭州市市属学校的招聘考试报名者就要求必须是校级以上优秀毕业生,针对这一个条件,如果在座的同学一心一意就想进入杭州市教育局下属学校当老师,那么就应该在低年级时就开始为此做准备,不管是在学习成绩还是能力上都要出类拔萃才行。所以了解职业环境,进行环境探索,也是职业规划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成功才能事半功倍;分析职业环境,选择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才能使职业发展更加顺利。
职择业必查阅的网站: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http:///,一个比较实用的求职网站,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的招聘基本上能搜索到,信息更新的也非常快,每天都有几条或者十几条的招聘信息。
第二节职业与职业信息
先让大家来猜一下这是一项什么工作。服务于非盈利组织,工作虽然对社会帮助很大,但是收入很少。这份兼职需要长期各地出差和户外工作,也有很大的危险。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让家人知道。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份工作永远只有一件小号制服,还不让换。(超人)对了,是超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职业的内涵与特性。
一、职业的内涵与特性
(一)职业的概念
“职业”一词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有工作,即有事可做,又有事可为;二是有收入,即获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报酬;三是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正确理解职业定义,包含的四种关系:
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是知识技能与创造的关系。
三是创造财富和获得报酬的关系。
四是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二)职业的特征
从职业的定义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职业的几个特征:经济性、连续性,1.时代性: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也是不断产生,比如:物流师、理财规划师、品酒师都是一些新兴的职业。
2.经济性:能获得经济收入和报酬
3.连续性: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某一项活动
4.知识性:要较长时间专门知识的学习
5.技术性:要有专门的技术培训
6.规范性:遵从职业规范。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
(三)职业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1.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社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
第二,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愈来愈快。
第三,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职业的发展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第一,新职业种类的大量出现,扩大了大学生的择业范围。
第二,职业的发展导致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三,职业的发展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
二、职业的分类
(一)我国的职业分类
199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二)我国的行业分类
我国2002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进行了调整。新行业分类标准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
(三)职业分类的形象描述(教材中对职业分类有个形象的描述,将职业描述为这么几大类):
1.曙光职业
2.朝阳职业:初升的太阳,毛泽东曾经比喻年轻人是八九点钟初升的太阳,是因为年轻人朝气蓬勃,有活力,朝阳职业也是一样。
3.如日中天的职业:正午的太阳,多少烈,地位牢不可摧。
4.夕阳职业:公交车越来越多的自动投票,售票车逐渐的被淘汰。
5.黄昏职业:和夕阳职业类似,但比夕阳更昏暗。送煤工、货郎、钢笔修理工。低层次的体力劳动。
6.恒星职业:在任何社会形态都必须存在的,只要人类社会延续就一定会存在下去。医生、教师。
7.流星职业:像流星一样瞬间划过,传呼台的传呼员在00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随着手机的普及已经没人用传呼机,当然传呼员这个职业也随之消失了。
8.昨日星辰职业:铅字打字员。
现在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会定期发布一些新职业如:网络编辑员、广告设计师、物流师、理财规划师、月嫂、乳品评鉴师、品酒师、坚果炒货工艺师、厨政管理师、色彩搭配师、电子音乐制作师、游泳救生员等。职业划分越来越细,而涵盖越来越广。
三、职业信息的搜集
(一)收集职业信息的途径
1.各地劳动人事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职业介绍机构;
2.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
3.网络,各地的人才网和教育网,就业信息网;
4.社会关系,利用父母、亲戚、校友、导师、师兄师姐的力量;
5.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和杂志等;
6.电话、信件或拜访搜集信息,比较直接,但针对性不强。
(二)职业信息库的建立
1.职业描述
职业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职业名称:职业的符号特征,它一般是由社会通用称谓来命名。
受教育程度: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
职业的能力要求(任职条件):从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要素。
职业人格特征:从业者需要具备的人格要素。
职业报酬:指工资。
从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绍兴营业部的招聘信息来具体看招聘岗位的职业描述。
2.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的方法:
查阅:将个人希望了解的职业方向(或职业群),通过网络、书籍、期刊及有关声像资料,进行初步查阅。
参观:到相关职业现场短时间地观察、了解。
实习:到职业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打工、义务劳动或教学实习、实践。
讨论:与他人共享对职业的探索结果。
访谈:通过和相关的从业人员告别是成功的人或失败的人交流,了解相关职业的知识、技能需求、待遇和发展前景。
将通过以上途径搜集到的并且经过职业描述与职业探索后得到的所有职业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就要进行职业的选择。
四、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遵循的两大原则:
(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原则
1.关注社会需要:无视社会实际的需要,一味脱离实际地去“自我设计”,是不现实的。
2.注意政策约束:师范类教育局的招考要求政策限制、约束。
3.顺应社会发展
(二)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原则
1.择己所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呈金字塔型,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饥饿的鸡看到钻石不为所动,与其得到一颗钻石,还不如得到一粒麦子,还处在最底层,满足生理的需求。对于一个在沙漠里迷失方向的人来说,他最需要的永远水、绿洲。而一大堆的财富摆在他面前也没有用武之地。
2.择己所爱: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尔.盖茨就是因为兴趣的魔力使他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求学的机会,中途退学,创办了微软公司,也是因为兴趣让他在2008年6月27日辞去了微软总裁的职务,重新回到自己最喜爱的领域——电脑网络,又一头扎进了电脑的海洋。
3.择己所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进行职业选择时要扬长避短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考虑自己的学识水平、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择己所长、择己所能。
4.择己所利:选择专业对口的、较稳定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有利于尽快就业的职业。
依据这两大职业选择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和分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排列、整理和分析,就建立起了自己职业信息库。一方面,对照检查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弥补原来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作为求职前的必要准备,为成功就业增加有力筹码。
第三节职业环境
一、社会环境宏观分析
(一)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形势、供求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分析我校2008届毕业生生源分布及就业地区人数对照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学生的就业是非常受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政治环境
(三)法律环境: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跟我们大学生就业的地方也要去熟知。
(四)文化环境:
(五)科技环境
二、行业环境中观分析
(一)行业的内涵与特征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四)行业的社会评价
(五)行业代表人物:整理
(六)行业规范及标准
(七)行业知名企业名录
房地产行业我们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很特殊的行业,衣食住行四样最根本的其中一样,它是包括了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众多行业的产业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受到毕业生的关注和青睐。涉足的领域有:土地开发和再开发;房屋开发;房地产经营、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售后物业管理等。也相应的衍生了比较多的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交易机构、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等。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是:
1、适应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2、善于捕捉信息、灵活应变3.时间观念强,4善解人意,劝说能力强,5.诚实、守信用、乐观
6、性格外向、人际交往能力强,7、口头表达能力强和洞察能力强
8、幽默、自信。这类员工的性格应该属于霍兰德六边形理论中的社会型。《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钱小样在周晋的房地产公司做售楼小姐时曾向一对老夫妻成功的推销了一套房子。这对老夫妻最看中的就是钱小样的诚实、守信用、乐观,性格外向、幽默、自信等素质。
三、企业环境微观分析
(一)企业实力:了解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如何、企业的产品、企业在本行业中是否具备很强的竞争力。钢铁明确是宝钢和武钢。银行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房地产龙头毫无疑问万科、保利、金地。酒业龙头非常明确,贵州茅台,谁也无法比肩的老大,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仅次于茅台。运输物流首推中国远洋,其次是中海集运、外运发展、大秦铁路。工程建筑方面当然是中国中铁。石油毫无疑问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保险业是平安、券商龙头,中信证券。航空方面是中国国航。有色金属的老大中国铝业。煤炭当然是中国神华。电力方面水电是长江电力火电方面是华能国际。
(二)企业领导人:一个企业领导的抱负和能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三)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
四、岗位环境微观分析
(一)岗位基本描述
(二)岗位能力要求
(三)岗位待遇及晋升
(四)个人与岗位的差距
岗位概况
包括岗位名称,岗位属性等,岗位是与个人职业发展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了解岗位概况,将为个人职业发展扫清障碍。
能力要求
岗位所要求的基本能力结构,包括学历、资历、经验、品质、个性等多方面因素。待遇及晋升
岗位的薪酬标准及晋升路线等。
可以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参与法、工作日志法、交叉反馈法等来进行岗位分析。
测试:了解自己适合什么阶段的企业
选项:
1.我希望进入一家薪水普通但稳定性高的企业。
2.我希望进入一家能重用年轻人的企业。
3.我希望进入一家以实力决定待遇的企业。
4.为了自己将来创业方便,我希望进入一家能充分学习的企业。
5.希望进入一家环境安定、能从事新事业开发工作的企业。
6.我希望做自己喜欢而且待遇又高的工作。
【答案】
选择“1”的人,适合进入“成熟期”的企业;
选择“2”的人,这个愿望恐怕很难在企业中实现,但可以尝试“开发期”或“成长前期”的企业;
选择“3”的人,“成长前期”的企业最适合你;
选择“4”的人,适合进入“开发期”或“成长前期”的企业,如此才有机会学到所有工作的实务;
选择“5”的人,可以考虑“成熟期”企业的企划或开发部门;
选择“6”的人,只有一条路--自行创业当老板。
第三篇:就业问题
毕业大学生和单位签订三方协议,试用期和劳动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签订劳动协议 :
(一)、认识不同的协议
《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的时候必须签署的协议,由学生本人、毕业的学校、学生要去的单位三方签订,故称《三方协议》。协议中明确了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学生报到、学校派遣、单位接收、等内容。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同劳动者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劳动法》等劳动法律、法规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对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是处理劳动争议的直接证据和依据。《劳动合同》是由劳动局负责审查。
《服务协议》是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在北京就业的时候必须签署的协议,由学生本人、学生要去的单位双方签订,由人事局审查。
(二)、如何签订三方协议
1、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学生就业方向签订的一种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后,必须签订学校统一发放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其他就业协议书无效。
2、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上岗后,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
3、就业协议的主体合法原则。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对毕业生而言,就是必须取得毕业资格,如果毕业生在派遣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4、填写用人单位名称时,务必注意,是否与单位的有效印鉴上的名称一致,如不一致,协议无效。
5、学生填写自己的专业名称时,要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一致,不能简写。
6、试用期与见习期的时间。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根据合同期的长度,可以由 1 - 3 个月不等,通常试用期为 3 个月,不得超过 6 个月。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一般采用见习期,通常为一年。试用期和见习期只取其中之一,将另一项划去。
7、违约金。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定。不少单位为了“留住”学生,以高额违约金约束学生。学生应该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 5000 元。
8、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属“格式合同”,但“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承诺一套,做一套,毕业生可将签约前达成的休假、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说明,如发生纠纷,可以及时向法庭举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9、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等用人单位填写完毕、盖章后再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鉴证盖章。有的学生偷懒,自己填写完毕后就直接到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求盖章。后果是,单位在填写时,工资待遇等与过去承诺的大相径庭。学生不满却因为自己和学校都已经签字盖章,回天无力。要不逆来顺受,要不就被迫违约,赔偿用
人单位。
(三)、签定三方协议时的注意事项
找份工作不容易,找份好工作更不容易,于是你也许会草草“就范”,让那些忽略的细节扰乱你进入职场后的心情。且听此地事后诸葛亮,帮你防范可能对你的伤害。现象一:工资大缩水。
很多学生在进单位后实际拿到的工资与协议书上写好的工资数额相比大大缩水,原因是公司依法代扣了有关费用。有的学生大呼上当,一气之下想跳槽,但又因为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上的违约金压力而犹豫不决。其实在签就业协议前与用人单位充分的沟通,则完全可以避免了这样的烦恼。
我们要问清的问题:
1、你的工资是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税前工资是包含了你依法应当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你实际拿到的工资还要扣除个人所得税金额。如果用人单位答应支付你税后工资,则建议你要求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予以明确,否则发生争议时将被认定为税前工资。
2、明确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即明确用人单位将为你交“城保”还是“镇保”。如是“镇保”,工资中就不必扣除个人负担部分。如果是“城保”,你要与用人单位明确你的工资当中是否包含社会保险金的个人承担部分。
如果用人单位答应为你承担社会保险金的个人承担部分,则建议你要求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予以明确。
3、确认你的工资中是否包括住房公积金。你的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按照你被录用后首月的工资金额的 7% 计算。如果没有明确约定,那么你的工资一般都包含了住房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都会代扣代缴。
(四)、警惕六种劳动合同
针对劳动合同中存在的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日益增多的问题,昨天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醒广大求职者,警惕劳动合同中的 6 种陷阱。一旦劳动合同中出现下列情况,劳动者可以拒签,也可以向劳动部门举报。、“霸王合同”:在有一些劳动合同中的“由甲方决定”、“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执行”等字样,这些条款只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却把求职者放在了被动从属的地位。
2、“押金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里用各种名目向求职者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等,一旦求职者主动要求离开用人单位,这些抵押金就很难要回来了。
3、“暗箱合同”: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也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来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性命合同”:有一些从事带有风险工作的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生命安全义务,提出“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以此来摆脱用人单位应该负的责任。
5、“卖身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提出几年内求职者不可以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工作,或求职者一切行动都得听从用人单位安排等侵害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6、“双面合同”: 有的用人单位准备了至少两份合同,其中一份是假合同,内容完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签订,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可在劳动过程中并不照此执行,真正执
行的可能是另一份合同。
(五)、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1、关于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
试用期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核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执行为期一年的见习期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如果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承担义务是违法的行为。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限内,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同时,试用期的延长或缩短都属对双方约定的变更,包括对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变更,都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如任何一方不能接受,则应按原约定继续履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劳动者只能试用一次。这个限制的例外是:用人单位对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调整工作岗位的,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试用或试工。根据《通知》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 6 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15 日;劳动合同期限在 6 个月以上 1 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30 日;劳动合同期限在 1 年以上 2 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60 日。
见习期
见习期是我国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适用于用人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情况。见习期满如果合格,则对职工办理转正手续,为其评定专业职称;见习期满,如果达不到见习要求的,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或者降低工资标准,表现特别不好的,用人单位可予以辞退。
学徒期
学徒期实际上类似于见习期,只是针对的人群不一样,主要是指工厂在招收工人时进行岗前培训这个阶段。根据原劳动部 1996 年制订的有关规定,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工人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这一培训方式仍应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
试用期和学徒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2、关于工资、培训费
工资:劳动报酬包括试用期工资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确定,但不应低于法定标准,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培训费:在用人单位为特定劳动者提供某些特殊待遇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可以与享受这些特殊待遇的劳动者约定一个附属期限,即服务期。在这个期限内,劳动者不得随意跳槽,否则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这些特殊待遇通常是单位花费了一定的成本提供的,并且这些特殊待遇不是普遍提供给其他劳动者的。
试用期内单位出资提供了各类技术培训,若是在试用期内辞职的,单位不得要求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在试用期满后辞职的,则应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3、去外企怎样签合同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外企招聘中国雇员,须通过国家特许的外事服务机构办理。就是说,法定雇主只能是国内的外事服务机构,雇员只能先跟这些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再由他们 “ 派 ” 到外企去工作。如果中国公民绕过外事服务机构,直接与外企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中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理由很简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只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而外企不在此列。
4、辞职与解聘
辞职与解聘的区别在于是谁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一方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是辞职;用人单位一方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是解聘。根据《劳动法》及劳动部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是劳动者个人主动辞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5、发生劳动争论时应该怎么办
发生劳动争议后,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60 日内向劳动者工资关系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之日起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日。超过仲裁时效的,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换言之,除非对方愿意承担责任,否则,当事人的权利将无法实现。
毕业生签就业协议注意事项
一. 报到证
《报到证》,全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是列入国家就业方案的也毕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报到证》的作用主要有:
(1)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方案的学生;
(3)办理人事档案,户口迁移等手续的凭证;(4)证明毕业生具有毕业资格;(5)人才服务机构存档的证明。
二. 试用期与见习期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所约定的试用期必须与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相符,具体为: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六个月的,不得设立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满六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是满一年的不满三年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劳动合同期限是三年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毕业生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需要理由,也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毕业生只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单位的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见习期是国家按有关规定对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转为国家干部编制之前执行的见习考察期限;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是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为互相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限。
见习期与试用期的区别:
1、期限不同。见习期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而试用期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2、使用对象不同。见习期是专门适用于大中专毕业生,是对刚刚毕业的大中专生在转为国家干部编制之前制定的考核期间。
3、双方约束力不同。见习期只对毕业生有约束力,而毕业生则没有对应的权利。
4、法律效率不同。见习期是强制性的,而试用期不具有强制性。
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必须搞清楚自己所使用的到底是见习期还是试用期,谨防上当。
三. 劳动合同的解除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
(1)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证的劳动者意见,也不必履行特别的程序,更不存在经济补偿问题: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伤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来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属于上述情况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劳动者以各项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1、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四篇:就业问题
所以,中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依靠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以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证。
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在总体布局上,在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产业和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更加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切实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转变为就业拉动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劳动者创业和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中的作用;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劳动者创业和自己组织就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减少失业的对外贸易政策。
三是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评估对就业的影响。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时,要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在确定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都要重点考虑对就业的影响,确保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四是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机制。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方向。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和支出中重点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建立起政府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对就业的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机制。
五是要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确保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落实。要按照前不久发布的“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的要求,把城镇新增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重点指标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据,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第五篇:就业问题
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就业问题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和谐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劳动力的供大于求。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空前巨大的,中国现今的失业人口与失业率是当今世界最多和最高的,中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是极端严峻和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就业; 失业; 就业压力;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直接联系在一起;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得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就业现状表现为:“劳动力供大于求”。尽管是处于这种情况,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更有这个责任来好好思考和规划我们的未来之路。与此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正发生着着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过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时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率都将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也面临着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以及就业方式思想理念和经济方式转变等严峻的问题。无疑对大学生择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 放眼世界,整个国际大环境总体上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成长,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正迈向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爆发战争是违背各国利益的。因此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发展我们的经济。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大学生义不容辞成为这股势力的后备军,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这样的经济条件和形式都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生,毕竟对国际形势了解的相对少一些,因此我们还是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国内环境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与市场资源优化的提高,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的经济增长神话将会继续谱写下去。
一、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才难”的问题。很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聘的应届大学生数却很少。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人才扎堆现象严重。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众多考生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他专业方向的公司也聘不到优秀的人才。此外,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相对薄弱;持续的高校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大学中所受到的教育达不到应聘单位的要求。
二、自身原因
对于大学生个人,在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时,可能为受到相应的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对于,已经独立成年的各大学生而言,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必须成为我们一种本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
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战;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过高期望,必须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使自己达到人生、事业的高峰。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但是这些原因都不能、也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大学生找到合适工作的借口,对于如今就业难题,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心理准备,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又要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虽然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大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那从现在起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一、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都应该及早准备,关注生活实事,做信息搜集工作,并从中寻找自己想找的工作方向,同时也要想清楚大致自己可以面向哪些专业等地。现在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水涨船高,原来招本科的岗位可能现在就要研究生了,原来招本科生的岗位可能现在也要博士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可以任性的孩子了,现在的我们有了责任、有了义务,我们也要学着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也为了父母负责。我们的人生不要等到失去、得不到之后才去后悔,才去反省;想要美好而又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现在、立刻制定好人生规划,步上人生征途。
二、我们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等。毕竟,未来的我们要走上社会的工作岗位,“专业水平”会被认为是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中的,由此可见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功底的重要性。专业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是大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每一类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而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职业活动紧密相关,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从事某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毕业前夕,大学生应该查漏补缺,弥补专业知识盲点,多参加实践,了解行业企业相关知识,实现自我增值。而就业能力则是信息获取能力、自荐能力、表达能力、面试技巧、职业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单位进行人才选择与录取的关键因素,但这些也往往是许多大学生所缺少的,毕竟这些能力并不是能从学校学到的,毕业生应该在求职准备阶段好好补上这非认知技能的一课。
三、大学生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有正确的对待专业的态度,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敬业精神。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高高的平台上,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相信,想要得到高薪酬的工作那在之前就得付出相应的或更高的辛勤与汗水。然而,在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另辟蹊径,不再是一味的去找工作,可以用创业代替,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我们相信只要肯努力、能坚持,能吃苦,那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一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四、我们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地区。当然地,中西部地区就为大学
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就很高。而此次金融危机中东部沿海地区恰恰成为重灾区,这使得在东部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难度更大。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比例较低,受到的冲击相对缓和,加上这两个地区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少,就业竞争没有东部地区那么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到中西部地区显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开发大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故而相应地会在投资和政策上相应地倾斜,在这种情形下,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应地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类似地,在中小城市,由于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少,竞争没有大城市那么激烈,一旦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中小城市生活成本较低,能够缓解刚工作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安心工作。
五、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与各种优惠政策。当前,我国广大的极为缺乏大学毕业生农村基层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农学、医学、林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近日出台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中特别提到,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此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只要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办法积极落实新的政策,就会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在现今形势下,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困难,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要积极采取个各种积极的办法,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就业情况,关注时事发展,以平稳心态对待,不要好高骛远、不要错过机遇,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再调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就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