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

时间:2019-05-13 18: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

第一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

中国歌手后玄最新专辑的主打歌《没有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

固然场景太歌德少年已不是维特

台湾歌手杨丞琳最新专辑《想幸福的人》第三波主打就名为《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就是主角喜欢的对象爱上了自己的好朋友。

歌德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创作于1774年,可见事隔两百多年,这部作品依然流行至今,影响了好多代人的爱情观。

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有人认为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感伤主义的顶峰之作,这部以第一人称书写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也阐明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人人平等”的强烈愿望。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动人和真实,是因为这部作品是改编自作者本身的故事。据说歌德在一次的在节日集会上,遇见了一个貌美的女孩,叫夏洛特。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可惜对方却是歌德上司的未婚妻。绝望之余,他与情敌决斗,还将他杀死,不幸因此入狱,并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情书——《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的这部浪漫主义成名作,描写了少年维特单恋较他年长的少妇,写诗歌颂她的美丽动人,从这毫无希望的单恋中,他品尝到爱情的种种痛苦折磨,同时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最后他绝望自杀。

这部小说在欧洲乃及整个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甚至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等。例如,1976年有一部电影为《少年维特的烦恼》。2010年有一部电影名为《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其中有一句名句,至今还一直被引用。

Whoever is a girl does not want to be loved,whoever is a boy does not want to be royal to his love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

这部作品的评价很两极化,教会和一些同时代的作家认为这部作品反传统,缺乏教育性,而且小说中的主角也违背了社会的规律。他们认为维特是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

据说,这部短篇小说当时在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许多青年模仿了小说主角的自杀行为。在一些地方(如:莱比锡、哥本哈根、米兰)这本小说甚至受到了封禁。因此,反对者认为这部作品导致许多人自杀。

对于这项指责,歌德这样的回答:

这部作品至多也不过使这个世界甩脱十来个毫无用处的蠢人,他们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残焰。

第二篇: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内容简介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伯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学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大,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手。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凉。他看到了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后来这个青年杀死了一个农夫,维特很同情他,想要救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春风呵,你为何将我唤醒?你轻轻抚摩着我的身儿回答: „我要滋润你以天上的甘霖!‟可是啊,我的衰时近了,风暴即将袭来,吹打得我枝叶飘零!明天,有位旅人将要到来,他见过我的美好青春;他的眼儿将在旷野里四处寻觅,却见不着我的踪影……””摘录

《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艺术上,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它所采用的书信体体裁,非常适于表现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深刻性、复杂性和细致性。维特的每一封书简,犹如作者假手维特写出了自身的心灵感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自然、贴切而又动人。在手法上,作者始终牢牢把握“有感而发”的原则,不无病呻吟,而是把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维特在恋爱中的欢乐、悲哀与失望,全是通过叙述他与绿蒂间的结识与交往的过程来表达的,给人以具体、深刻的印象。维特在贵族宴会上受辱的过程,也描述得十分细致,随着叙述事件发生的经过,维特羞忿难熬的心情也跃然纸上。

《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艺术上的另一显著特色是通篇充满浓郁的诗意,被人们称为“抒情的散文诗式的小说”。作者还把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当维特在恋爱中屡遇挫折,心绪抑郁时,作者描述了他与绿蒂的一次月下“幽会”,特别突出地描绘了当时月色之朦胧幽暗和深邃,借此映衬维特的心烦意乱,他那无可名状的隐痛和悲哀,以及他前途的晦暗莫测。真情实感,强烈的时代精神,高度民主的艺术性,三者结合起来,赋予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一个人只有在又回到时原地时,才会痛心地承认自己的是真的迷路了。我辛辛苦苦地在生的原野上奔走,我以为我走的很远,我以为不久我将抵达,然而现实却把我摔回了原地。风从四面吹来,我却不知该往那哪儿走。

少年维特之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有。深深地爱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得到时的人而无法自拔,这实在是人世间莫大的悲哀,值得人们同情。不幸的是,维特又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而又极其偏激的人,一旦爱上一个人便把整个世界给忘记了。他的心智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灭。在他预感又确认这份爱永远要这样痛苦下去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后他平静地选择了死亡。我惊讶世间竟有些强烈地爱。爱一个人竟可以达到如些是程度。但可怜的维特,是多么值得我们同情啊!

一个人可能在爱时变得才智超人,也可能变成世上最笨的人。《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人与人关系和情谊进行思考。维特对纯洁爱情的渴慕与膜拜,是他的精神上的支柱。小说鲜活地描写了青年的激动的心理和小鹿在跳的爱情体验“日月星辰尽可以安安静静地升起又落下,我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周围的整个世界全给抛到了脑后。”“她是圣洁的,一切欲念在她面前都会沉默无言。”维特渴慕的绿蒂善解人意,给人以安慰温暖。所以在困惑失败时常常回忆绿蒂而寻找寄托。辞去公职后,在与侯爵交往中又是那么苦闷,侯爵只注重他的办事能力,但维特看重心灵“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有。”于是他来到绿蒂那里寻求安宁,他把生命的依托赋予了绿蒂,却依然忧郁而彷徨。渐渐开始自杀的计划时,但是他发现“可是,你要是这会儿走了,从他们的圈子里消失了,他们又将多久会感到失去你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缺陷呢?在对自己的存在最有把握的地方,在留下了他存在的唯一真实印记的地方,在他亲爱的记忆中,在他们的心坎里,也注定了要熄灭,要消失,而且如此的快!”用他的话“人对人竟如此地缺少价值。”,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结论。他认清的事实是“攫取是人类最自然的欲望。婴儿不总是伸出小手抓他们喜爱的一切么?”对人与人的思考的结论其实不应是人对人竟如此地缺少价值,但是在18世纪的德国,一个反抗的青年,他用这样的结论,在他的反抗的道路上断去自己对生的留恋,做出义无反顾斗争。

带着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和不从,维特在安顿好一切后,与这个社会永别了。

第三篇:《少年维特之烦恼》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所描写的是18世后半叶的德国社会。当时的德国处于封建分裂,经济落后的时代,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濒临瓦解的前夕,封建贵族专横跋扈,穷奢极侈,教会人士虚伪腐朽,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男女青年婚姻不自由,整个社会如一谭死水。期间,德国的一些诚市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曾结成社团,奋笔疾书,抨击时事,他们崇尚自然,鼓吹个性解放和情感自由,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狂飙突进运动”,但失败后德国又陷入了一谭死水的境地。

这就是维特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现实情况,到处弥漫着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处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环境里,维特的悲剧,应是必然的结果。维特的烦恼,即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内心的痛苦。

这个平民出身的具有“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知识青年思维特征的维特,在只重视出身,权势,地位和等级的社会里,尽管有出众的才能,高尚的情操,奔放的热情,远大的抱负,仍不能避免处处碰壁,头破血流,他爱自然,爱人生,同情孤苦无依的贫苦人民,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里,却动辄遭人白眼,受人非难。他追求爱情的幸福,寻找志趣相投的伴侣,可惜和他情投意合的绿蒂已经属于他人,他所追求的只能是个美丽的泡影。他失恋了,也失望了。

可他在社会上的遭遇,却让他对社会的现实更加厌恶,对社会更加绝望。他刚到使馆工作,就遇到一个既无能又顽固的公使,公使是个按部就班、拘泥细节的人,不满意维特傲慢无礼,处处挑剔,动辄训斥。社会本就与他的理想相差太远,原本就伤痕累累的维特,在面临了社会的种种不公之后,对人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事业彻底失望,进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被迫在黑暗的现实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且,在那时,德国青年的生活和精神都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想要摆脱封建桎梏,却又没有力量,对社会都存在着普遍的消极萎靡情绪。所以维特的死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苦恼社会现实和当时没有反抗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维特的自杀也可以说是他不能认清自己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而爱情的失败恰巧成了他绝望的一个导火索。他作为一个德国觉醒中的知识青年,有着同时代一起前进的精神,有着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所追求的就是享受幸福,享受青春,享受爱情,享受现世生活的一切幸福。但是这些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却被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所扼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是被统治阶级所压抑的。维特对绿蒂的恋情自由而奔放,执拗而强烈,像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因此,维特用他单薄的力量与此抗争着,到了最后的遍体凌伤,最终绝望自杀。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中,使维特的自然、纯真和自由平等的人生追求具有了现实意义,这种狂飙突进式的理想与德国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导致了维特的自杀悲剧,也正是这种纯真美好的理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尽管维特以自杀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让人无法认同,但维特的人生故事仍然能够以真情打动人,这也正显示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不朽名著的永恒魅力。而且,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社会也是与我们思想有着冲突的,我们也会有和维特相似的烦恼,这时的我们,又是否有着和维特一样的勇气呢?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评说维特的死是对是错,但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让我们提起自己的勇气,用我们最美好的心灵与行动,让我们的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有一点的不同。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10级硕勋励志班

李翠

第四篇:少年维特之烦恼

维特死亡悲剧的感想

惟有悲伤才可以抚平悲伤,惟有绝望才可以拯救绝望。他安顿好了一切,给朋友写完了诀别信,悲壮地走向了渴望已久的死亡。他走了,走得那么寂静,走得那么凄清,带着他那份至洁至纯的爱,带着他心中的烦恼与彷徨,愤懑与绝望,给读者留下的是钦慕与爱怜,是同情与怜悯,还是深沉的思索?

在爱情的国度里,上帝并没有额外地眷顾他,他毫无疑问地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一段感情波折后,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却陷入了另一段足以断送自己的爱恋。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他对于一段感情的专注与执着,他奋不顾身地投入了那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恋情中,哪怕是一厢情愿。虽也曾获得了短暂的快乐,但凡事都是有代价的,快乐的代价便是痛苦,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能使人幸福的东西,同时又可以变成他痛苦的根源。”爱上有夫之妇,同鱼爱上飞鸟,火红狐狸爱上王子,香烟爱上火柴的结局是一样的,不是被爱情伤害,就是被爱情摧毁。爱上有夫之妇也就罢了,可偏偏这个女人有个幸福的小家,有个近乎完美的丈夫,然而我们可怜的维特既然无力去争取,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折磨着自己。我们的女主人公绿蒂对维特的死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她称维特为“亲爱的”。这既让维特销魂,又让他痛苦发狂,“她正在酿造一种将把我和她自己都毁掉的毒酒;而我呢,也满怀欣喜地接过她递过来置我于死的酒杯,一饮而尽。”当我们无力去接受一份厚重的爱时,我们应该明确地分清界线,不应该拖泥带水,该果断的时候一定要果断,不要让他觉得还有希望,哪怕是一丁点儿希望,也许就是那一点儿希望,就足以摧毁一个人,在坚强的人在感情面前也脆弱得不堪一击

爱情,也许总是在患得患失的時候最美好.如果永远不去开始, 也许永远就不会消逝。维特不明白这一点,他努力与现实抗争着,挣扎着,伤害着自己,也伤害着他钟爱的绿蒂。看着他心中的郁结始终无法排遣,忧伤苦闷的情绪与日俱增,有时我就忍不住想对他说:放下吧,放下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呢?得到就可能会失去,得不到就一定不会失去。在你没有遇见她之前,你的生活不是很快乐吗?就算得不到他,生活只是饶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为什么不能象从前一样快乐地生活呢?

世界上最痴心的爱情不是得到或占有,更不是为她生为她死,而是一直爱下去,不知道她会不会爱,不知道她爱了会不会离开,也许她永远不会爱,还是一相情愿地爱下去,无可奈何,却心存盼望。记得张小娴说:“缘起缘减,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珍惜短暂的时光。”

维特性格中的自欺自恋导致他太执着于妄念,沉浸在自己编制的美好的梦中,当现实把梦境撕得支离破碎时,他发现自己处于极度的苦恼之中,无法自拔。他很苦恼,无处不在的苦恼,无孔不入的苦恼。有时,爱人是很卑微的,特别是那个人不爱你的时候。再卑微地活者与高傲地死去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也许他在死之前,想对绿蒂说:“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我自己。”可是他不明白,其实可以这样的的“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他放下了生命,却仅仅因为放不下一个人。有时放下也是美的,正如破碎也会绽放出美丽一样。如果说相遇是一种美丽,再见只是将这样的美丽延续下去而已。

爱情的失败并不是维特走向死亡的唯一原因,其人生目标的狭隘,人生理想信念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把他推向了死神。他爱上绿蒂,他的生活总绕着绿蒂转,绿蒂就成了他的全部,他荒废了作画,与最好的朋友断了联系。理想,信念,朋友等都被他抛入云霄,没留下任何痕迹。爱上了一个女人,却忘记了全世界,这样的人理智为爱生,也会因为爱而灭,似乎这样的人就是为爱而生的,那么他也注定了为爱而死。

没有理想,信念的生命就象失去了柱子的宫殿,稍经历风雨,就由内向外崩塌,摧枯拉朽式地崩塌。我们或许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生命的宽度是由我们掌控的,毕竟人生是

难以捉摸的,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争取,去珍惜,我们应该坚毅地前行。站在社会这个尺度上,人应该担当;站在生命层面上,人应该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的生活或许不能没有爱情,但绝不能让爱情主宰了我们的生活,人是为了生活而生存,不是为了爱情而生存。生命的柱子应该包括生的意义,真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诚恳的信仰,唯美的爱情……不能过分倚重某一个,更不能集中于少数,让各个柱子均衡地承受,这样生命才会厚重,才不会那样脆弱。维特把生命的一切都贯注于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时,他就失去了唯一的生命支柱,于是生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许死亡,是他唯一的选择。我觉得维特没有认清生活的本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自己。生是一种状态,活是一个过程。爱情的失败只是生活中一个小过程的错误,应该改变的过程,而维特却改变的是状态。生这个状态是不会错的,我们永远没必要也不应该去改变它,生活中的坎坷,不如意,是由于过程出了问题或毛病,应该对症下药。

我还是不太理解和赞同维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来祭奠自己的爱情。自杀,本身就死一种罪过,一种错误,不论什么原因,什么借口,都不可以原谅。为什么一个有勇气杀死自己的人,却没有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呢?死亡,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却是懦夫逃避现实的最好方式。自杀是自私的,以死亡来寻求自我解脱,推卸责任,把无尽的伤痛留给了活着的人。维特口口声声说这样做是为了让绿蒂有个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可是他这样做绿蒂今后的生活会平静吗?我想: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无法忘记;有些伤痕,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复原。

如果将他的死放在当时广泛的社会背景中,死亡也许是对当时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的最好控诉,虽然无声,但是强烈。于是他成了一个时代青年的缩影,通过他我们听到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维特无法排遣自己心中构想的世界与现实大相径庭而产生的极端情绪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当无力与一个时代抗争时,或许死亡是最好的抗争。从这个角度看,或许维特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与其说他是自己杀杀死了自己,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杀死了他。但是他性格中极度地偏激也是导致他精神崩溃的一个原因。无论怎样,死亡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好好活,比什么都强。

少年维特之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有。这是一种经历,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不曾经历,只能说我们还需要经历。

第五篇:那个少年之歌德的维特

那个少年之歌德的维特

刻骨铭心的爱恋飘散着隽永的芬芳,凄惨冰冷的结局让人拭泪叹息,纯洁善良的品性在绝望中寂静烟灭,而青春之花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凋零。

维特逃离思想的樊笼,道出了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至洁至纯的世界里,所有人的青春都充满了理想和抱负,散发着活力与青春,愿为自己的追求付出热血及所有。而爱情,数千年来困扰着人们的难题,有人为它而生,有人为它而死,如歌德,如维特。维特的爱情最终也未能有圆满的结局。没有人能理解他真挚的感情;他对绿蒂的爱再也不能压抑,但他最大的希望在社会舆论中破灭,他只能选择死亡以昭示自己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绿蒂,我在此毫不犹豫地握紧这冰冷的、可怕的高脚杯,饮下死亡的醇醪。它是你递给我的,那我还有什么畏缩!”社会的无情死死压制着这个正直的灵魂,痛苦和悲哀完全笼罩着他,磨灭着他活下去的勇气。他在枪声中痛苦地离开了人世。理想的歌德死了,现实的歌德还活着。维特感言,世上只有少数的人,肯为自己的亲人流血献身,并以自己的死激励他们的朋友百倍的生!数十年后,歌德与书中的女主人公绿蒂相见,时光流逝,往事不再,两个老人只有回忆着逝

去的青春,慨叹人世之无常。

坚持自己的理想,始终做一个正直、至洁至纯的人。歌德把自己对未来的幻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维特身上。维特崇尚自然,主张感情自由。虽然绿蒂已有未婚夫,但他仍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绿蒂。维特才华卓著,个性自由,富有自我意识;但在贵族社会中却被认为是傲慢无礼,故他处处碰壁。即使像他一样的人,也无法理解他,因此维特感到无比孤独。“犹如转瞬即逝的幻影,犹如纯洁之美的天仙”,绿蒂就是维特理想的象征。美好的事物被丑恶所毁灭,这是维特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幸运的是歌德在第一次精神危机中遇到了席勒,第二次遇到了贝多芬,这使他重新做回了一个满怀激情的自由人。

《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个少年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黑暗的抗争,走向毁灭的历程,伴随着凄惨绝伦的爱情和人性的至真至纯,与歌德这个名字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人也不容被忘记,歌德的朋友叶尔査林,因为爱上了别人的妻子,受不了社会舆论的压力,最终选择自杀,用一个生命的消逝指责人们的道德主义。歌德不会想到,距此230年后,叶尔査林爱上别人的妻子仍无法被人们接受。这有点像一个闹剧,歌德也爱上了别人的妻子。

下载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小说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 10高级文秘班学号:20梁靖仪 合上书,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刻骨铭心的情节,心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这本书出版以前,自......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

    少年维特之烦恼(五篇材料)

    一、关于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者和思想家。他以自己长达六十余年的辛勤劳作,给德国和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多彩、光辉巨大的精神财富。......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可看作是他前半生的写照。《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融进了他大量真实的生活经......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 记得在《青年报》的“说书人论坛”上看到过关于歌德和村上春树的“忧伤论”,其中有人这样讲述歌德的这本影响了多少国家多少......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班王嫘3010207192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老实说,我并不喜欢维特这个形象。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 ————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书信体小说,同时也是文坛巨匠歌德的成名作。看了这本书后觉得它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心理倾诉小说,融强烈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