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镇残疾人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
一、澉浦镇基本情况 澉浦镇历史悠久,素以古镇著称。《水经》云“东南有秦望山、旁有谷水流出为澉浦”,因此而得名。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盐县最南端,东接秦山镇,北与通元镇相邻,西与海宁的黄湾、袁花二镇接壤,东北距上海131公里,西南距杭州85公里,西北距嘉兴35公里。交通便捷,离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约6公里,老沪杭公路、南王线公路、长山河水道穿境而过。全镇地理环境复杂,有山有水有湖有海,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0%,主要水系为长山河、南北湖及其他支流。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9万。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49亿元,财政收入2286.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548元。
二、澉浦镇残疾人基本情况 澉浦镇现有七个行政村,一个集镇居委会,总户数6139户,总人数19824人。其中残疾家庭有349户(355人),占全镇总户数5.68%。在355名残疾人中,肢体残疾253名,智力残疾30名,视力残疾25名,言语和听力残疾20名,精神残疾13名,骨髓残疾9名,脑瘫残疾2名,其他3名,残疾种类是多种多样。澉浦镇的355名残疾人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275人,其中经营企业10人,经商19人,规模养殖3人,从事种植业147人,企业做工82人,其他做小工和运输的有14人。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途径。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还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镇残疾人就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仍偏低,需要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残疾人选择职业考虑因素 个人怎样选择职业,既受制于自身条件,还要考虑职业所附带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的影响。残疾人选择职业时,一般首先考虑因素是收入高低,因为就业是残疾人谋生、自立的基础。收入的高低,既有保障劳动者及其家人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也是社会和单位对劳动者价值的一种认同,因此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将工资收入的多少视为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两者是一致的。残疾人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其他比较重要因素还有职业是否适合、单位离家远近、工作劳动强度大小以及有无社会保障等,而单位所有制性质以及用工形式则关注人群比较小。其中职位是否适合、单位离家远近两个因素与残疾人自身特点关联密切。
1、职位是否适合。由于残疾的影响,残疾人适合的、可以选择的工作类型可能会受到其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约束。
2、单位离家远近。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对残障设施的要求比较高,有的残疾人不能骑自行车,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又比较困难。如果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会使残疾人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放弃工作在家,温饱问题解决不了,更不要提为社会做贡献,但选择去单位上班,现实困难又难以克服,所以残疾人会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地点。
四、残疾人就业的动机 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更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残疾人自立的保障,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残疾人来说,个人应该自立自强是他们参加工作的主要原因,虽然参加工作对残疾人来说有诸多的不便,且增加辛苦忙碌,但是他们认为通过工作可以很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交往机会,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残疾人很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自我的价值。
五、我镇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存在差距 我镇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还有明显差距,还不能满足残疾人普及,稳定,合理就业的需要。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生活水平和整体状况差距较大。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就业也存在不平衡,智力,精神残疾,盲人就业困难,这部分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缺乏特殊保护。
2、残疾人就业的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较差。第二,残疾职工的收入水平偏低。第三,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存在歧视,偏见和善意的差别对待。
3、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 残疾人处于就业竞争的弱势地位,不仅需要公正的对待,更需要社会环境的特别保护。现实情况是残疾人常常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了严重的障碍性环境,限制残疾人平等参与就业竞争,阻碍有关法律,政策的落实,束缚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对残疾人就业常见的不正确态度包括:对残疾人就业能力和需要的偏见;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和社会应负责任的漠视;对残疾人“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处于照顾的善意把残疾人长期安排在简单岗位的差别对待等。不正确的态度源于没有形成对残疾人就业的科学认识。有的对残疾人就业的需要不够理解和尊重,认为残疾人就业不就业无所谓,缺乏人权保障的意识;有的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能力估计不足,认为给残疾人一个简单工作就行了,不必考虑工作适宜
性和职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有的对残疾人就业特殊保护的意义认识不充分,认为残疾人参与就业竞争优胜劣汰属正常现象,缺乏人道主义情感;有的对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明确,认为残疾人就业困难是个人的事,与政府和社会无关,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观念。产生这些片面认识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权观念的淡漠,另一方面是对市场竞争的片面理解和效率至上的价值观。
六、残疾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好的。”残疾人渴求社会的关心,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一片蓝天。如此强烈的生活欲望,为何还会存在如此多的残疾人无法就业呢?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看,劳动力供大于求。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每年新生劳动力在不断增加。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从我镇的情况看,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很少。我镇私营个体企业较发达,由于“块头小”难以安置残疾人就业。
2、部分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一定的歧视,拒绝安置残疾人就业。一方面用人单位一味强调形象、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残疾人不好管理,技能低下,因而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3、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就业。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残疾人之所以得不到就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因而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4、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的路。
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对残疾人和整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保护与扶助。
1、开展残疾人分类特点与职业(行业)特点匹配分析 可以通过职业能力评定,对残疾人参与职业活动的行为进行预测,判断残疾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能从事何种职业,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如何,以及通过训练能开发何种作业潜能,确定其身体状况、心理社会适应性与生产劳动效应,科学确定残疾人职业活动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还可借鉴瑞典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雇用可能性评定中心(ami)的做法。ami-s提供的服务之一就是按残疾人种类进行特别训练,如视觉残疾者进行视觉训练,学习盲文及步行训练,肢体残疾者进行改进技能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2、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和就业效果 残疾人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注重这一工作开展的数量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就业的质量和效果,不要只局限于形式上的成果。⑴通过劳动监察杜绝残疾人“挂靠式”就业 根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按照差额人数向相关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虽然也执行按比例就业,但却“曲解”了这一政策的设计初衷,出现了“挂靠式”就业现象,即有的用人单位每月只发给残疾人“悬空上班”的工资,残疾人不用工作,也有钱可拿。而企业既完成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任务,还不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节约了大笔开支。虽然这种方式也使残疾人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由于这部分残疾人尚未真正就业,残疾人回归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也影响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质量,无法达到按比例就业政策的预期目标。⑵探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方法的改进 记点法的目的,是在实施残疾人分散就业的过程中,考虑根据残疾人残疾程度的不同以及就业困难程度的差异而计算不同的点数,对录用重度残疾者的计算点数与录用轻度残疾人的点数实行差别对待,之后根据单位录用残疾人的点数多少,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这种根据残疾程度以及就业困难程度计算点数的做法,实际上是考虑残疾程度对就业影响和单位安置的困难程度而得出的,应该比单纯按照人数更加科学合理。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残疾人就业配额政策,而且大多按残疾程度计算点数,如一般程度的残疾为1,严重程度的残疾人则大于1,如盲人工人或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工人和新招聘的残疾工人的残疾点数都大于1,然后把点数相加,得出某企业全部雇佣残疾人的点数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这种根据残疾程度计算点数的做法考虑到了残疾程度对就业的影响和企业安置的困难,因此是比较科学的,今后在推进按比例就业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更加调动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3、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建设 信息是了解残疾人就业状况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楚地了解残疾人就业的各种信息,才能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给予指导。因此,残疾人的信息系统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指路牌”。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关注和改进。一是重视残疾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二是增加就业效果统计。
4、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要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站、建立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二是残疾人的就业培训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5、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残疾人是社会中有困难的群体,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去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而必须通过社会力量,通过国家出面,通过残疾人就业立法强制实施,在各方面体现对残疾人就业的保障与保护。国家和政府对于有关劳动就业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虽然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对于残疾人这样的社会特殊群体,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无法给处于弱势的残疾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氛围的,国家应该进行必要的干预,给予残疾人一些劳动就业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果国家和政府忽视甚至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坐视不管,那么残疾人的就业甚至生存都将成为困难。海盐县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政策措施上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我镇残疾人的就业权利提供了保障,并为残疾人的就业提供了优惠的措施,为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6、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认识 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使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保证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7、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残疾人保障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给予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优惠和照顾,以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简化开业办证手续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积极提供就业的岗位,如公用电话亭、书报亭、彩票销售点等,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各级残联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助残资金和现有的服务体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8、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随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政策规定的实施和择优录用、用工自主等用工制度的改革,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大挑战。若把技能素质很差,身体残疾的人推到单位就业,必将出现残疾人受歧视、遭冷遇的结果。鉴于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差,应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抓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素质。因此,加强职业培训,给予残疾人一定的技能,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是残疾人就业之本。残联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要确保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需要,使更多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劳动需要的职业培训。成人教育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等要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发挥各自优势,承担为残疾人培训的任务。针对我市残疾人从业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重点是鼓励残疾人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编织工艺、服装加工、家庭小加工等产业,推行“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不单是对未就业的残疾人,对于在工作的残疾人也需定时充电,使他们跟得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对于残疾人还需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关心和教育,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转变,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竞争。当残疾人奏响自强旋律的同时,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残疾人,支持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第二篇: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调研分析及对策浅谈
2009-9-28 20:07:46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大 中 小】 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调研分析及对策浅谈
投递文章
内容提要:
一、我区残疾人概况截止到2008年12月底,我区残疾人总人数为823人。其中,年龄分类情况为:属于一级劳动力年龄的有70人,占8.5%;二级劳动力年龄的有141人,占17.1%;其他占74.4%。残疾...一、我区残疾人概况
截止到2008年12月底,我区残疾人总人数为823人。其中,年龄分类情况为:属于一级劳动力年龄的有70人,占8.5%;二级劳动力年龄的有141人,占17.1%;其他占74.4%。残疾种类分布情况为:肢体残疾的418人,占50.7%;智力残疾108人,占13.1%;精神残疾的80人,占9.7%;视力残疾118人,占14.3%;听力残疾99人,占12.2%。就业情况为:有就业能力的155人,占总人数18.7%(其中有就业能力也有就业愿望的120人,占14.5%;有就业能力无就业愿望的35人,占4.2%);已就业总人数为75人,占9.1%;无就业能力人数为668人,占85.5%。
二、残疾人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残疾人就业更为困难,深层次就其原因,简析如下:
(一)从社会总体上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每年新增劳动力一部分,富余农民工进城务工一部分,下岗职工一部分,以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一部分,本身就僧多粥少,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社会的就业形式都很严峻。残疾人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二)从残疾人自身条件来看,参与社会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我区文盲或半文盲占到37%,高中(中专)只占8.8%,高中(中专)以上为零;二是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目前,有关部门的培训尚未将残疾人纳入其中,残疾人参与培训面窄。即使是参加培训的,也只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三是由于自卑心理,导致参与社会意识不强,就业观念较差。许多残疾人认为残疾就是无用,生活就是要靠家庭、靠政府,心里没有工作的概念,个人不想外出参加工作,家人也有同样的想法,类似想法的残疾人较多。其中我区有就业能力却无就业愿望的有35人,其中属于一级劳力年龄有15人。
(三)从社会角度来看,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歧视
很多人认为健全人,甚至大学生都就不了业,何况残疾人。在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中,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以编制问题为由,不愿安排残疾人;部分企业单位也不配合,有的企业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我区目前安排残疾人的企业比例较低。
(四)从扶持政策上来看,对残疾人优惠的措施不够,执行力度也不够
一是政府尚未出台优惠残疾人的具体办法,残疾人个体就业凭《残疾人证》很难享受税费减免,而凭《下岗证》和《就失业登记证》的却可享受税费照顾;二是有优惠的方面但未惠及整体,保障措施未跟上。为了照顾残疾人的利益,国家规定福利企业必须为残疾人办理保险。但超过45岁的就不能办理养老保险,而福利企业没有参加保险的残疾人又不能计为安残退税的人数,这就使得福利企业不愿招收年满45岁的残疾人。因此,45岁以上残疾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三是对创办福利企业支持不够,认为没有税源,创造不了经济效益,不同意引进福利企业,使福利企业的发展受限;四是就业服务机构对残疾人就业关注程度不够,认为推荐残疾人就业难度大,成本高。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对策与途径
该如何才能帮助残疾人促进就业呢?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主精神。如对我区有就业能力而无就业愿望的35人(尤其是一级劳动年龄的15人)加强引导,鼓励他们就业,做到自食其力。
(二)加大残疾人就业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残疾人就业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报道活动,努力使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企业法人都熟知法规和政策的基本精神,依法安置残疾人就业,引导残疾人依法维权。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要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力度。残疾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的现象,所以残疾人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的素质培训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培训途径的作用。目前培训工作途径较多,劳动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办和成人教育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多种培训机构,都可以为残疾人培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政府要协调各部门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残疾人培训纳入其中,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承担培训残疾人的任务,举全社会之力,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水平。二是开办残疾人特校高中(中专)阶段教育。以前,残疾学生较大部分初中毕业就面临辍学,家庭条件优越的才能到外地继续接受教育,建议我(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区能建一所初高中阶段教育的综合特校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提高残疾人的教育水平。三是有针对性的作好残疾人培训工作。既要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会资源举办各类短期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加强就业前培训,又要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协调有部门做好企业内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工作适应能力,加强在职培训。同时要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加强创业培训,鼓励残疾人参加自主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帮助。四是残疾人就业的培训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残疾人培训实行免费。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福利企业政策。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现有的福利企业切实搞好服务,确保国家退税落实并用于企业发展和改善残疾人职工的生活,为福利企业巩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注重福利企业的巨大社会效益,积极支持创办福利企业工作。
二是研究探索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向。一是公益性岗位。如看护、收发、保洁等,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给残疾人使用(全区共安排残疾人协理员28名)。二是扶持修理业、服务业。如修鞋、修家电、修自行车、食杂店、复印打字社、保健按摩院、理发店等。三是在固定市场给残疾人租摊位,如提供一些诸如菜市场摊位卖菜等简单的工作岗位。四是可以扶持残疾人进行自主创业。如**社区岗墩村残疾人卫林身残志不残,从维修自行车起家,现已开办了电动车行,不仅自己收入增加了,而且安排了三个人就业,去年还被评为全区创业带头人。
三是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建立服务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
四是继续加大残疾人就业的扶持政策。按照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但是残疾人个体就业在我区、我市乃至全省都没有具体优惠政策。建议政府能否可以考虑制定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另外,可以争取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一定比例发展残疾人事业。从体制上看,一是福利企业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但社会福利企业却由民政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残联已成立二十一年,仍沿用过去做法,由于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福利企业的发展,建议各级残联能参与福利企业的认定和审核;二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对重度残疾人给予倾斜;三是对残疾人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业务;四是开展残疾人就业工程,如成立残疾人帮扶站,给予一定得经济补助等。
五是制度贵在执行,各级部门应认真落实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按比例就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提高认识,形成合力。一是认真落实各级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和文件精神,积极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岗位,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负责、系统督办、用人单位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力度。只有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才能促动用人单位愿意接受安置残疾人。财政、地税和残联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大执法力度,足额征缴保障金。
第三篇: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目前,街道残疾人事业正从单纯的助残救济型向社会化的平等参与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唤醒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
知,使全社会了解、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俗话说“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不仅适合健全人,对于有着自身缺陷的残疾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劳动不仅能给他们带来物质财富,更能为社会带来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因而,劳动就业才是残疾人奔小康的最佳途径。
1、残疾人就业形式
凤鸣街道残疾人就业实行的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这是依据国家现阶段就业政策,针对本街道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形成的。所谓集中就业就是指由国家和社会开办的福利性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集中招用、聘用适龄的残疾人就业。所谓分散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私营股份制企业按比例就业招收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个体开业或者参加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劳动。国家对残疾人劳动就业采取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实现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其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关键环节。帮助残疾人发挥潜能,参加劳动,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又能改善残疾人生活,符合国家整体利益,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2、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对策思路
(1)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领导
加强领导是关键,首先要对私营企业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使国家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能够在私营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其次,要对私营企业进行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指导,如安置残疾人。根据劳动方式制度的要求必须签订由劳动局签证的劳动合同、办理养老保险、为残疾人安排适当工作岗位等,对不能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则缴纳政府规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再次,对残疾人比较集中的福利企业,应成立残疾人协会,提高在岗残疾人自我管理、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要加大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社会各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社会义务。对社会各单位的一些疑问,如企业用人自主权与按比例就业的关系,录用残疾人的原则和保障金的使用等,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宣传。
(3)切实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
切实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积极扶持盲人个体就业。按比例就业工作能否真正落实,要看我们能否提供合格的劳动者。搞好就业服务,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充分开发残疾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4)要用活小额信贷款,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
要用活小额信贷款,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并结合当地实际,为残疾人发展生产创造条件。
总之,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残疾人工作,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新局面。2008年12月10日
第四篇:镇残疾人工作就业情况汇报
我镇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xxx”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打牢基础的重要一年。镇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残疾人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得为残疾人所谋”的原则,以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为重点,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共建残疾人大
家园”为主题,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立足全镇实际,狠抓基础,创新创优,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抓康复、重就业、攻扶贫、强基层,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现将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距师宗县城17公里,全镇辖9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有9247户41467人,有残疾人12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其中肢体残疾1098人,言语残疾16人,视力残疾59人,智力残疾32人,精神残疾32人,听力残疾47人,多重残疾11人。有64个残疾人互助会,有9名残疾人康复联络员,1名残疾人康复指导员。通过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和残疾人康复联络员自筹资金,共筹集100余万元在小矣则村创建“镇残疾人综合创业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2386平方米,目前共饲养母猪100头,年产小仔猪1200头,饲养肉鸭只,鱼塘有种鱼苗3.5吨。有工作人员13人,创业基地正形成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1、关注残疾人,为残疾人事业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认真做好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监测工作。镇对全镇残疾人进行了生活状况监测,采取在各村民小组成立残疾人互助会,通过一帮一活动,帮助残疾人正常开展生产生活。通过对务龙村委会37名残疾人抽样调查,在残疾人互助会的帮助下,目前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正常有序。二是注重残疾人爱心宣传工作。镇加大“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宣传工作力度,共悬挂横幅5幅,出展黑板报10块,设置咨询点7次,出动宣传车1辆次,电视宣传3条,广播宣传报道30余条。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前夕,镇成功举办了“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残疾人小型文艺演出活动。镇党委、政府、残联共同组织务龙残疾人艺术团在各村委会进行“共享蓝天”送文化下基层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残联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2、重视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认真做好残疾人需求用品调查、产品介绍、配置服务,完善了我镇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体系。全镇筛查0-8岁儿童听力9人,为全镇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3部;发放轮椅15辆,配发拐杖及其他代步工具17件(套);安装修配假肢6人,其中安装大腿假肢2条;筛查需要制作矫形器3人;筛查白内障患者131人,通过开展“百内障复明行动”,为26例贫困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县残疾人康明训练中心为我镇配备了康复器材6件套,价值1万余元。
第五篇: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
指导对策
刘守斌
武汉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大学生、残疾人和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残疾人和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制约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探讨性地提出了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日显突出,加上今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残疾人大学生首当其冲,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就业难问题更显突出。“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1〕解决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本文从分析当前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难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指导对策。
一、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和残疾人及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规模逐年上升,加上近五、六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人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已经迅速增加到611万人,毕业生人数增长3~4成,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镇转移,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会遇到的问题,我国的人口总量决定了供大于求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外向型企业生产经营受到的冲击较大,去冬今春我国出口企业倒闭和停产、半停产面较大,造成全国有近2000万农民工回乡,虽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拉动内需和刺激经济的相关政策,使整个经济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呈回暖迹象,但整个经济的恢复还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据今年10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反映,目前我国全社会登记失业人口仍近1000万人,加上返乡农民工的大量就业需求,整个就业压力很大。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残疾人首当其冲,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2.社会对残疾人关注不够,支持理解不够。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更多的企业与单位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排斥甚至侮辱残疾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使残疾人的心理受到伤害,工作环境受到影响,心理压力较大。有些单位对残疾人有偏见,把残疾人视为“残废人”,认为他们是社会和单位的包袱;有些单位认为使用残疾人有损企业的形象,尽管残疾人大学生有能力,但是能力并不能够弥补他们的身体缺陷,用人单位一样因为缺陷把残疾人大学生拒之门外,某些录用了残疾人的单位,也不能正确地看待残疾人,对残疾人的专业和技能持怀疑态度,使用上有很大的歧视性,使残疾人的专业技能无法施展。
3.残疾人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方式不够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供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应相对增多,如微机操作、文秘、会计等,但现阶段的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大多还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水平。据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83.95%的残疾人集中从业于农、林、牧、渔和水利业,充实和完善。
5.家庭以及残疾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较高,不能正视自身的缺陷。一名大学生,经过十五、六年的学习,家庭对其的投入巨大,对于学生家长而言,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投入的财力和精力,加上国家对残疾人就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能够在残疾学生毕业后得到一份可观回报的工作,使孩子自食其力地生活是十分自然的希望。对于残疾大学生而言,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与常人不一样的困难而取得大学学历,能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是自己学习最终的结果。但是这些观念无形中影响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大学毕业后多希望找到一份“收入高、地位高,并十分稳定的好工作”。但是这样的岗位能吸纳残疾人大学生必然有限,如果大家把目光都锁定在这些范围较小的行业,必然加大就业的竞争压力和就业难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些残疾人眼高手低,不能正确正视自己的身体缺陷,能从事的事情不愿做,一张口要做坐办公室高工资的工作,而自身的能力条件又不能胜任,使用人单位大摇其头,影响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
6.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当前许多高校没有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的择业观、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指导,而更多的是大四毕业之前开办几场讲座的突击指导或是开办一门由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年级在一起上就业指导课,而针对残疾人特点的专业指导就更少。这些应付层面的就业指导对学生根本起不到实质的指导,忽视在职业生涯设计、自主创业、个性化择业等方面结合在一起的全程化指导,缺乏个性化、层次感,有时反而会使学生就业思维紊乱。此外,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渠道比较狭窄。学生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
社会公民从内心上接受残疾人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真诚关爱和扶持残疾人,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良好风尚,有关部门应对各用人单位进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把维护公平,反对歧视作为用人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摒弃对残疾人一无是处的错误观念,正视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价值,鼓励用人单位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特别是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
3.提高残疾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要以就业导向调整专业方向,拓宽专业领域,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提高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残疾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强化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基础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对残疾人大学生的集训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把就业和职业康复结合起来,残疾大学生要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立足岗位成材。
4.加强残疾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利用全国现有的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网,建立“分类别、分层次、分行业、分职位、分岗位”的就业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便利的沟通平台。
5.构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全程化体系。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全程化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如大一新生为职业启蒙期,应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阶段一开始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
二、大三为职业定向期,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
注释:
①《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4)《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