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年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商务局是州人民政府实施内外贸易统一管理,主管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秩序的组成部门。年初以来,州商务局边组建边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及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促进国内消费,积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打造物流产业,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三绿工程”,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全州商务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增长13%,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490万美元,是上年同期1906万美元的78.2%,下降21.8%;其中出口1410万美元,下降21.4%,进口80万美元,下降27.9%,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州进出口目标任务7,063万美元的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7.6%,占GDp的30.5%,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以食品为代表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保持合理涨幅。继续呈现出市场繁荣,内外贸易兴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除电力、成品油及部分生产资料供应阶段性紧张外,其它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相对过剩,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形成了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驱的格局。
一、上半年商务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内贸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活跃。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3.8%和9.72%,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共同繁荣;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为消费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实现了城乡市场两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的零售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增速加快;县的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21.4%的增幅明显回落;县以下7.44亿元,同比增长11.7%;市、县、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33.8%、31.1%和34.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7.93亿元,增长13.2%,所占比重为84.2%;餐饮业2.71亿元,增长11.7%,所占比重为12.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总额的79.9%,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主力。以家用轿车、住房、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消费新热点稳定增长,商品零售市场的增长超过餐饮市场1.5个百分点,商品市场进一步复苏。
(二)外贸出口结构改善,但政策调整影响很大。
钢材、纺织品、药品、机电产品出口达132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3.8%,农产品加工出口8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2%,改变了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但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上半年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钢铁和纺织品生产企业,下降的是药品和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松茸、牛肝菌出口业绩主要反映在下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像重点企业德钢有出口下滑的势头,从而影响全州出口。一季度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08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344万美元,增幅达216%,二季度出口大幅下降,6月末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钢坯受出口退税宏观政策影响,出口大户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1—3月累计出口1099万美元,4月起停止出口,现企业在等待政策调整后再出口。
(三)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尝生猪屠宰、旧车交易、报废车回收和旧货市尝典当、拍卖、汽车经营、茧丝流通行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
(四)流通产业建设势头良好
一是现代商品流通形式快速发展。投资5730万元,建设10.8万平方米、1020家农村连锁店的楚雄市、元谋县“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启动。州农资公司,久泰药业等现代流通企业开展的农村药品、农资连锁经营全面实施,连锁经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尝彝人古镇三大商贸、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市场招商全面展开,进入市场培育阶段。楚雄商业城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1.93万M2,预租面积1.81万M2,占商铺面积的94%,入驻客商33户;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6.3万M2,预售3.2万M2,其中浙江及法国华商预购2.5万M2,占预售面积的77%;彝人古镇开发商业面积7.2万M2,定位为商贸旅游项目,一期开发的3万M2商铺,通过与外地客商的广泛接触,完成招商60%,州外商户占15%,并与泰国、越南等国商会签订了入驻经营协议。为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打下了基矗
(五)外经工作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户,合同利用外资31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3.7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68户,合同利用外资12531.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35万美元。参加年检的18户企业,吸纳就业1820人,~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缴纳税金1432万元,利润总额575万元,亏损企业10户,盈利企业4户,筹建4户;国际劳务输出达848人,劳务年收入2620万元。
(六)第三产业小幅增长,后劲增强,但占GDp比重下降。商贸、餐饮娱乐、邮电、运输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旅游、金融、电信、房地产、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30.5%,下降了0.58个百分点。接待游客1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4.1%。一批重大商贸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商务工作的地位和
(三)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一是将“优质服务”贯彻始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全面开放市场,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将服务贸易和公共事业作为我州利用外资的新领域,筛选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东盟国家为重点,收集分析国外产业政策,适时组织开展商务考察,指导我州建筑、建材、冶金、林业加工等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工程劳务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四)抓好载体建设,发展物流产业
充分利用楚雄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分析论证禄丰—南华和元谋县,沿安楚、楚大公路,成昆、广大铁路沿线物流园区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专业市场群,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要全力推进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尝彝人古镇商贸旅游项目、禄丰恐龙文化城等主要商贸旅游项目建设,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研究市场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市场招商工作,做到建设与招商同步,协助企业“东进沿海、西出东盟”开展市场招商,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好市场规划工作,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同步进行。
(五)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鼓励州内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工商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县(市)的连锁经营企业。二是要积极探索物流配送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商贸、交通、邮政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营销网络,引导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储运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化;三是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信息化、商务标准化工作,实现流通领域的标准化,提高流通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促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认真履行州整顿办的综合协调职能,继续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楚雄州~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以及旧车交易市尝旧货交易市场和汽车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拍卖法》认真履行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管职责,努力促进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防止扰乱信贷政策和金融秩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七)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监测工作,完善进出口统计和外资统计报表制度、行业信息制度。健全监测网络,建立激励机制,特别要做好省确定的12户重点调查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为宏观调控和应急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篇: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2005年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商务局是州人民政府实施内外贸易统一管理,主管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秩序的组成部门。年初以来,州商务局边组建边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及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促进国内消费,积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打造物流产业,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三绿工程”,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全州商务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增长13%,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490万美元,是上年同期1906万美元的78.2%,下降21.8%;其中出口1410万美元,下降21.4%,进口80万美元,下降27.9%,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州进出口目标任务7,063万美元的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7.6%,占GDp的30.5%,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以食品为代表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保持合理涨幅。继续呈现出市场繁荣,内外贸易兴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除电力、成品油及部分生产资料供应阶段性紧张外,其它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相对过剩,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形成了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驱的格局。
一、上半年商务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内贸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活跃。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3.8%和9.72%,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共同繁荣;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为消费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实现了城乡市场两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的零售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增速加快;县的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21.4%的增幅明显回落;县以下7.44亿元,同比增长11.7%;市、县、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33.8%、31.1%和34.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7.93亿元,增长13.2%,所占比重为84.2%;餐饮业2.71亿元,增长11.7%,所占比重为12.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总额的79.9%,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主力。以家用轿车、住房、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消费新热点稳定增长,商品零售市场的增长超过餐饮市场1.5个百分点,商品市场进一步复苏。
(二)外贸出口结构改善,但政策调整影响很大。
钢材、纺织品、药品、机电产品出口达132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3.8%,农产品加工出口8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2%,改变了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但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上半年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钢铁和纺织品生产企业,下降的是药品和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松茸、牛肝菌出口业绩主要反映在下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像重点企业德钢有出口下滑的势头,从而影响全州出口。一季度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08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344万美元,增幅达216%,二季度出口大幅下降,6月末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钢坯受出口退税宏观政策影响,出口大户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1—3月累计出口1099万美元,4月起停止出口,现企业在等待政策调整后再出口。
(三)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生猪屠宰、旧车交易、报废车回收和旧货市场、典当、拍卖、汽车经营、茧丝流通行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
(四)流通产业建设势头良好
一是现代商品流通形式快速发展。投资5730万元,建设10.8万平方米、1020家农村连锁店的楚雄市、元谋县“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启动。州农资公司,久泰药业等现代流通企业开展的农村药品、农资连锁经营全面实施,连锁经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彝人古镇三大商贸、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市场招商全面展开,进入市场培育阶段。楚雄商业城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1.93万M2,预租面积1.81万M2,占商铺面积的94%,入驻客商33户;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6.3万M2,预售3.2万M2,其中浙江及法国华商预购2.5万M2,占预售面积的77%;彝人古镇开发商业面积7.2万M2,定位为商贸旅游项目,一期开发的3万M2商铺,通过与外地客商的广泛接触,完成招商60%,州外商户占15%,并与泰国、越南等国商会签订了入驻经营协议。为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打下了基础。
(五)外经工作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户,合同利用外资31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3.7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68户,合同利用外资12531.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35万美元。参加年检的18户企业,吸纳就业1820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缴纳税金1432万元,利润总额575万元,亏损企业10户,盈利企业4户,筹建4户;国际劳务输出达848人,劳务年收入2620万元。
(六)第三产业小幅增长,后劲增强,但占GDp比重下降。商贸、餐饮娱乐、邮电、运输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旅游、金融、电信、房地产、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
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30.5%,下降了0.58个百分点。接待游客1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4.1%。一批重大商贸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商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贸、轻内贸倾向;还没有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其对消费和生产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实现的;市场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和调控,培育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产业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最佳手段。
(二)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收入水平制约有效需求,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困难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在电力、成品油、煤炭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紧张的同时,大部分消费品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地方名特优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三)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单一,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仍未改变。我州60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有进出口实绩的只有13家,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集中,占外贸出口总额超过80%,政策和市场应变能力弱,象钢坯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就将影响我州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
(四)外资外经工作推进困难。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项目领域不广,技术含量低,产业关联度低,多数企业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差,处于亏损、停产状态。国际劳务输出开始起步,对外投资及对外工程承包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流通产业基础建设薄弱,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着我州消费水平进一步升级。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安全、高效的工业品供应和农产品采购网络;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城镇有所发展,但农村仍处起步阶段,不能适应农村消费升级的需要,农村再度出现买难卖难现象。现代物流在邮政、储运、配送、运输服务企业的带领下开始发展,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优势分散,经营规模小、实力差。三大市场的培育,距离建设辐射滇西和东南亚大市场的目标任重道远。
(六)市场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对流通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缺乏定性调查,对重要商品的价格涨跌和供求变化没有实施有效监测,行业布局和制定调控措施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七)市场经济中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严重;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责不明,责权不对等,人为增加管理环节和企业负担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下半年商务运行走势及对策
今年,我州遭受罕见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林业、牧业、服务业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会大幅增长;加之城镇低保、企业工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小幅增长已成定局;永(仁)—武(定)高等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拉动效应将在下半年显现,社会购买力仍会保持合理增长,在下半年假日经济和消费旺季的推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保持13%左右的增幅,全年实现12%的增长目标困难不大。
外贸进出口要保持20%的增幅,实现进出口总额7600万美元目标,主要看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基本稳定的产品主要有松茸1,400万美元左右,牛肝菌500万美元,纺织品400万美元,电器开关500万美元,天然药业200万美元,加上德钢3月前出口1099万美元,仅只确保进出口总额4000万元左右。预计经过一段时期的政策消化,在市场压力作用下,8月后德钢有望恢复出口。实现目标尚需努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食品和服务价格涨幅回落的作用下,全年涨幅不会高于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预计在2.5%左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能源和主要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可能会突破5%的上涨幅度。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和运行趋势,下半年商务工作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目标,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出口;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流通现代化;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一要以培育农村市场为重点,抓好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建设,以投资促消费、以集市活流通;争取国家扶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和农产品连锁企业培植工作,在楚雄、元谋两县乡、村建设药品、农资和食品为主的商品供应网,支持元谋蔬菜公司完成北京、西安等六大城市连锁经营项目实施;二要积极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鼓励和引导住房、汽车、通信产品消费,积极培育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指导工业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注重市场营销,逐步提高产品的占有率;三是要及时研究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倡导健康、环保、可持续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加快消费升级步伐;利用“假日经济”商机,提升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引导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商品和服务并重转移。
(二)采取5项措施,扩大外贸出口
一是继续抓好重点出口商品、重点出口企业、重点出口市场和重点出口县市四个重点,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鼓励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培植生化产品等出口增长新亮点。大力组织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二是要继续加大原料进口力度。帮助四川德胜钢铁集团楚雄公司等企业做好生产原料的进口工作。按属地原则完善进出口统计。三要继续执行好国家出口退税等各项贸易促进政策。加大
对德胜钢铁等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缓解外贸企业营运资金困难。四要全面清理调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对取得进出口经营权但没有经营实绩的企业,要认真分析,分类排队,找准进出口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经营方案,争取创出实绩。五是有针对性地举办外贸进出口业务培训,提高我州外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一是将“优质服务”贯彻始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全面开放市场,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将服务贸易和公共事业作为我州利用外资的新领域,筛选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东盟国家为重点,收集分析国外产业政策,适时组织开展商务考察,指导我州建筑、建材、冶金、林业加工等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工程劳务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四)抓好载体建设,发展物流产业
充分利用楚雄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分析论证禄丰—南华和元谋县,沿安楚、楚大公路,成昆、广大铁路沿线物流园区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专业市场群,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要全力推进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彝人古镇商贸旅游项目、禄丰恐龙文化城等主要商贸旅游项目建设,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研究市场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市场招商工作,做到建设与招商同步,协助企业“东进沿海、西出东盟”开展市场招商,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好市场规划工作,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同步进行。
(五)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鼓励州内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工商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县(市)的连锁经营企业。二是要积极探索物流配送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商贸、交通、邮政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营销网络,引导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储运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化;三是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信息化、商务标准化工作,实现流通领域的标准化,提高流通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促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认真履行州整顿办的综合协调职能,继续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楚雄州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以及旧车交易市场、旧货交易市场和汽车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拍卖法》认真履行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管职责,努力促进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防止扰乱信贷政策和金融秩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七)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监测工作,完善进出口统计和外资统计报表制度、行业信息制度。健全监测网络,建立激励机制,特别要做好省确定的12户重点调查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为宏观调控和应急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2011商务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鄞州区商务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我区商务经济平稳运行,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两降一稳。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再创新高,利用外资结构优化、有新突破,外贸出口开高走低、稳中略降,外经外包增势强劲、“走出去”步伐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凸显成效。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必需品价格稳定。
消费品市场再创新高,2011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59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继续位列全大市第一。各商贸行业在内需疲软形势下保持繁荣:区内大型商贸综合体实现销售额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汽车行业实现营业额88.6亿元,比去年增长13%;餐饮行业实现营业额8.8亿元,比去年增长33%。
必需品市场稳定运行。2011年12月我区93#汽油零售价为7.23元/升,比年初上升6.6%;普通晚粳米价格为4.37元/公斤,比年初上涨3%;食用油价格为13.5元/升,比年初上涨5.8%;猪肉价格为14元/斤,比年初上涨21.7%,今年全国CPI比去年上涨5.4%,其中食品类上涨11.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我区成品油、大米、食用油等必需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二、实际外资略有下降、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2011年我区新批外资企业108家,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4.9%,但仍高出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4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体现在项目结构上,大项目仍是利用外资的主导力量,今年我区新批5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51家,合同外资额达10.06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93%。体现在产业分布上,第二产业仍是利用外资的主体,今年我区第二产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比87.9%和60%;第一产业利用外资实现了零的突破,实际外资额达到1020万美元;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有新的成果,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占比达到34.4%。体现在外资来源渠道上,港澳台仍是我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2011年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占比分别达60.2%、66.5%;欧洲、美国、日本传统市场保持平稳,合同利用外资23948万元,占比达22.2%;拉非等新兴市场明显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10%,比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
三、外贸出口稳中略降、出口格局逐步改善。
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形势下,由于我区外贸依存度高达70%左右,因此全年实现外贸出口额9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低于全市水平约1个百分点。
今年区内传统出口商品保持稳定,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改善。2011年我区机电产品、纺
织服装、五金工具等传统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5%、13.3%、17.2%,分别占比49.1%、28.3%和9.3%,继续保持主要出口商品地位。欧美日传统市场出口保持平稳,新兴市场出口增势强劲,对东欧、非洲、中东的市场出口额为
3.57亿美元、4.46亿美元、7.81亿美元,分别增长66.57%、41.53%、43.3%,均高出总体增速20个百分点以上。一般贸易形势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增速达21%,高于出口总体水平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比去年下降0.3%,低于出口总体水平18个百分点。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出口情况优于三资企业,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出口增速为30.5%、20.1%,分别高于总体出口水平13个、3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额为30.4亿美元,增速仅4.8%,低于总体出口水平13个百分点,占比31.7%,较去年下降4个百分点。
四、外经外包增势强劲,商务楼宇建设凸显成效。我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1年新批外经权企业44家,比去年增长1.5倍,中方投资额达4.4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8倍,实现外经营业额1.68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5.5%。
服务外包增势强劲,2011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0家,其中千万元以上16家,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35家。全年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5.1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执行总额9.6亿元。其中离岸外包合同额7185万美元,同比
增长59.6%,离岸外包执行额4612.1万美元。
商务楼宇建设卓有成效,2011年建成商务楼宇37幢140.7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29幢93.3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590家,入驻率达61%,注册率达74.3%,对地方财政贡献近10亿元。南部商务区一期已投入使用商务楼宇21幢,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13家,入驻率41.5%,注册率69%,对地方财政贡献近2亿元。
第四篇:2018年10月全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1-10月全省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省商务运行整体平稳,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稳中向好,跨境电商、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引进境外、省外资金稳步增长。
一、货物贸易较快增长,出口在全国前移4位 10月全省进出口709.6亿元,增长46.3%。1-10月,全省进出口4381.3亿元,增长20.4%,增幅较上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95.6亿元,增长29.3%;进口1585.6亿元,增长7.3%。全省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1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1.4个百分点。出口超过辽宁、天津、四川、重庆,位居全国第8位,进出口位居第11位。
货物进出口增幅逐季回升,3、4月份进出口降幅逐月收窄,5月份由负转正。随着9月Iphone新品上市,富士康在豫企业进出口表现突出,9、10月份分别增长106.6%、55.9%,对全省外贸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10月,富士康在豫企业进出口2643.1亿元,增幅较上月末提高6.2个百分点达到22.3%,占全省比重60.3%,全省外贸“顶梁柱”作用明显。其中出口手机及零部件1609.8亿元,增长36.1%;进口
集成电路565.2亿元,增长6.8%;进口取像模块160.1亿元,增长8.8%。剔除富士康因素,全省进出口增长17.6%。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增幅高于一般贸易。1-10月,一般贸易进出口1525.1亿元,增长20.7%,占全省比重34.8%;加工贸易进出口2784.7亿元,增长23.0%,占全省比重63.6%;其它贸易占比1.6%。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增强。1-10,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212.1亿元,增长26.8%,增速最快,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至27.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799.2亿元,增长19.7%,占比63.9%;国有企业进出口369.9亿元,增长7.3%,占比仅8.4%。全省有进出口业绩企业7256家,其中民营企业6767家,占比93.3%,比去年同期增加1003家,较前9个月增加212家。
分国别和地区看,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合理。对我省最大贸易伙伴美国进出口1053.8亿元,增长55.8%,占全省比重2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对美出口手机及配件839.2亿元增长了76.9%;由于对东盟进口集成电路、取像模块分别增长149.3%、134.6%,带动对东盟进出口增长62.7%;由于手机出口带动,香港进出口增长16.0%;对欧盟进出口增长16.8%;对日本进出口下降12.2%,主要是对其手机出口下降13.0%所致;对韩进出口下降8.1%,主要是对韩国进口集成电路和取像模块分别下降38.8%、33.5%
所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45.7亿元,增长38.9%,增速远高于全省外贸增长总体水平,其中出口624.8亿元,增长22.0%;进口320.9亿元,增长90.3%,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有效分散了贸易摩擦风险。
分商品类别看,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2.9%、35.3%,其中手机及零部件出口增长36.3%。全省农产品出口140.1亿元,增长23.7%,其中蔬菜出口79.9亿元,增长37.4%;蔬菜中干香菇出口56.2亿元,占比70%,增长73.8%,增幅最大;干木耳出口14.4亿元,增长4.0%;茶叶出口4.0亿元,增长65.6%。郑州喜万年出口大蒜3.8亿元,增长35.8%。发制品出口90.3亿元,增长28.1%;郑州宝聚丰出口手机及配件33.4亿元,增长3倍多;开封碳素、华诺出口碳电极17.9亿元,增长4倍多;鹤壁天海、郑州金航等出口电线及电缆18.9亿元,增长47.5%;华讯方舟手机出口8.3亿元,增长76.7%;郑州鑫之谷出口手机迅猛增长达3.4亿元;濮阳濮耐出口菱镁矿、白云石等6.8亿元,增长80.0%;西峡汽车水泵出口柴油机零件6.7亿元,增长82.5%;中航光电出口电气装置4.0亿元,增长1倍多;宇通客车、奇瑞汽车、郑州东风等出口汽车38.2亿元,增长12.0%;佰利联出口钛白粉20.7亿元,增长9.8%;轮胎出口19.7亿元,下降15.4%。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开发替代市场效果显现。虽然中美贸易战导致对美出口铝材受阻,但通过开拓替代市场,铝材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东盟、欧盟、加拿大出口增长约1倍,全省整体铝材出口82.6亿元,增长33.8%。阿特斯光伏等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以来已经由美国转向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出口太阳能电池16.4亿元,增长70.0%。
从进口看,铜矿砂、锌矿砂、猛矿砂、木浆、煤炭等资源类商品进口和印刷电路、机床、汽车零部件进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铜矿砂90.4亿元,增长72.3%;进口木桨21.6亿元,增长18.2%;富士康鸿富锦、郑州捷迅保税物流进口印刷电路18.4亿元,增长17.8%;郑州嘉瑞等进口煤15.4亿元,增长23.2%;进口锌矿砂10.3亿元,增长45.4%;富士康富泰华、河南明泰等进口金属加工机床11.5亿元,增长1倍多;郑州日产进口汽车零件11.3亿元,增长75.3%;郑州维纳斯、郑州无尾熊、郑州品速、河南易通等进口化妆品53.7亿元,增长2.5%;信钢、西保冶材进口锰矿砂9.2亿元;飞机租赁进口成为新亮点,河南航投、豫盛租赁飞机从无到有迅猛增长到6.9亿元。进口铁矿砂45.5亿元,下降15.8%。受中美贸易战我反制措施对美进口大豆征收25%关税影响,益海粮油、阳光国际等大豆进口重点企业对美国连续6个月进口为零,从巴西进口23.7亿元,增长0.2%,前10个月全省进口大豆30.7亿元,下降33.7%。
跨境电商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10月,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含快递包裹)1063.5亿元,增长25.1%。其中出口760.4亿元,增长21.7%;进口303.1亿元,增长34.6%。快递包裹出口6156.9万件,货值127.8亿元,增长13.4%。郑州海关共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清单7379.3万票,货值93.9亿元。
1-10月,全省服务贸易52.9亿美元,增长1.9%。其中出口13.0亿美元,增长27.2%,主要是建筑和职工报酬带动;进口39.9亿美元,下降4.3%,主要是占比超过一半的境外旅行下降12.5%所致。
二、引进境内外资金平稳增长,质量提升
吸收外资方面。10月全省实际到位外资18.8亿美元,增长1.2%。1-10月,全省共设立外资企业160家,增长5.0%;实际吸收外资150.0亿美元(含投资性公司再投资、外资企业再投资、境外借款、境外上市融资、设备出资等),增长4.6%。实际吸收港资98.3亿美元,占全省的65.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省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家,实际吸收外资10.3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实际吸收外资82.1亿美元,占比54.8%;服务业领域吸收外资66.1亿美元,占比44.1%。10月末,全省新设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9个,占项目总数35.1%;投资总额144.4亿美元,占新批项目总投资额的98.4%。10月新批大项目:中锐科技控股(香港)有
限公司投资6000万美元设立周口博尔锐新能源有限公司,从事汽车零部件、锂电池PACK、锂离子电池及控制器系统等制造;美国MK国际集团投资1454万美设立安阳美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引进省外资金方面。10月全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65.8亿元,同比增长6.4%。1-10月,全省新设省外资金项目4310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047.2亿元,增长5.9%。承接京、粤、苏、浙、沪、鲁6省市产业转移资金5426.1亿元,增长11.4%,占全省67.4%。豫京合作态势良好,北京市企业在豫投资1264.4亿元,增长3.5%,绝对额稳居首位;上海市企业到位资金781.3亿元,增长19.8%,增幅最高。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二产、三产基本相当,分别为3811.8亿元、3743.1亿元,占比分别为47.4%、46.5%。10月新增大项目:北京北能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濮阳市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广东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在信阳市投资20亿元的家居产业园项目,正在平整土地;深圳碧桂园在许昌市投资18.5亿元的十里花海观光旅游项目,正在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及采摘园等。
三、居民消费温和增长,新业态消费较快增长
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0.6亿元,增长9.1%。1-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20.6亿元,增长10.4%,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
点。
新业态消费较快增长。1-10月,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2387亿元,增长17.5%;网络零售额2593亿元,增长2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5%。前四批国家级和前两批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电商交易额1301.2亿元,网络零售额637.3亿元。
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1-10月,餐饮收入零售额增长10.4%;商品零售增长8.2%,餐饮增速高于商品零售2.2个百分点。
多数商品增速回落。1-10月,23类批发零售业限上商品中,16类增速回落,仅7类增速提高。经过几年汽车拥有量快速攀升期后,汽车消费空间明显缩小,受人均汽车保有量提高、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不确定等因素综合影响,占限上零售额近1/3的汽车消费放缓,7月份放缓至0.5%,特别是8月、9月、10月3个月,同比分别下降4.2%、4.5%、3.9%,拖累前10个月汽车消费仅增长2.7%,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类和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分别增长12.1%、11.0%、11.4%、10.9%、9.5%,除服装鞋帽针织类外,增速均同比回落。反映消费升级类的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中西药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19.2%、11.4%、19.4%、13.1%和11.7%,除书
报杂志类外,增速均同比回落。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限购限贷,一定程度抑制家电消费需求,家用电器及音响制品类增长9.9%,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0月当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2%,1-10月上涨2.4%。10月末,省商务厅监测的60种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48种,持平或下降的12种。其中猪肉和粮食价格分别下降2.9%和0.5%;禽类、蔬菜、蛋类、羊肉、水产品和水果分别增长8.4%、16.5%、11.6%、10.8%、11.2%和13.0%。
四、对外投资较快增长,完成营业额下降
1-10月,全省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20.9亿美元,增长31.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7544.4万美元。10月当月新备案项目: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向其在香港投资设立的香港盛博国际有限公司增资3700万元。
1-10月,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1.7亿美元,增长21.6%。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1个,新签合同额28.5亿美元,占全省新签合同总额的89.8%。10月当月新签大项目有:焦作科瑞森重装新签合同额为7000万美元的印尼光明矿业长距离输送系统工程;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新签订合同额4318万美元的几内亚45公里道路项目、合同额1469万美元的基安布和鲁阿卡供水及污水处理项目、合同额1419万美元的塞内加尔道路修复项目、合同额1312万美元的坦桑尼亚基腾谷里桥项目;中石化中原建设新签合同额3426万美元的沙特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1-10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完成营业额24.7亿美元,下降33.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和劳务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前4位的中铁七局、中石化中原石油、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中石化华北石油,营业额均在3亿美元以上。
1-10月,全省外派劳务23204人次,其中,直接派出19724人次,占全省派出总数的85.0%。全省期末在外人数51908人次,增长3.6%。
第五篇:2007年上半年运城市商务运行分析
2007年上半年运城市商务运行分析
2007-09-04 08:48文章来源:运城市商务局财务科
一、上半年全市各项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1、按经营单位口径统计,全市进出口总值为4226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3.07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4000万美元的44.36%。其中:出口12744万美元,减少15.23 %,进口29518万美元,增长32.11%。
2、合同利用外资完成4748.36万美元,下降1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59.96万美元,增长15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600万美元的15.36%。
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40亿元,增长16.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5亿元的47.5%。
二、各开发区主要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区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利用内资稳步增长,均增幅在12%以上。其中:进出口总额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64%,科工贸总收入、区内生产总值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全市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完成75.88亿元,增长23%;区内生产总值完成15.61亿元,增长27%;工业总产值完成28.19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1.45亿元,增长7%。进出口总额完成3441.6万美元,增长22%;协议利用外资68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万美元;利用内资19.33亿元。
三、上半年全市商务运行的主要特点
1、矿产品上半年进出口增幅明显,但全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上半年矿产品出口5798万美元,占总出口比重45.5%,增长131.46%。数量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市焦炭配额的增加,属政策性增长。然而随着世界能源日益紧缺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两高一资”类的商品出口势必将受到更多的限制。7月1日出台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的多是“两高一资”商品,因此下半年矿产品对整体出口拉动的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
主要进口商品中,我市大宗进口产品矿产品进口23103万美元,增长29.39%,从山西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监测数据看,矿砂进口量减少8%,虽量减,但由于价增,进口值同比增加2%。贱金属及其制品进口增幅最为惊人,进口2902万美元,增加2016.52%。
2.国有企业依然独占鳌头,个体企业增势迅猛紧追其后,合资、独资企业下降。
上半年我市对外贸易按企业性质分:进出口总值仍是国有企业占居龙头地位,个体企业紧随其后。国有企业进出口22191万美元,增长29.01%,其中出口1839万美元,下降69.2%,进口20352万美元,增长81.24%;个体企业进出口总值11065万美元,增长31.97%,其中
出口9541万美元,增长58.06%,进口1524万美元,下降35.41%;中外合资企业进出口总值8100万美元,下降21.61%,其中出口654万美元,下降62.58%,进口7446万美元,下降13.27%;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总值877万美元,下降34.05%,其中出口681万美元,下降41.28%,进口196万美元,增长15.43%;集体企业进出口总值28万美元,下降75.96%,其中出口28万美元,下降75.96%。
3.一般贸易进出口双线飘红,加工贸易大幅下滑。
上半年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41475万美元,增长26.04%,其中出口12404万美元,增长14.45%,进口29071万美元,增长31.74%,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426万美元,下降90.19%,其中出口263万美元,下降93.73%,进口163万美元,增长12.92%,主要是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及易引发贸易摩擦的产品出口所致。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设备、物资233万美元,增长78.99%。
4、主要贸易国别稳中有升,部分国别和地区呈现不同程度下滑。
上半年我市进出口商品16个贸易国别和地区中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澳大利亚依然位居第一,进出口总值9595万美元,下降了8.13%。下降最大的是智利,进出口总值为10万美元,下降了99.75%,其次是韩国,进出口总值为442万美元,下降了83.52%。但依赖欧盟、美国、印度几个主要国进出口贸易的巨大升幅。有效阻止了整体进出口贸易的下滑。
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期增速快于县、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上半年市级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58.18亿元,同比增长17.7%,县以下零售额累计完成16.49亿元,同比增长18.9%。从各县(市、区)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绝对额完成较好的县(市、区)有盐湖区、河津市和永济市,分别为37.78亿元、13.63亿元和8.16亿元;同比增速比较快的县(市、区)有垣曲、新绛和河津,分别为28.7%、25.2%和18.5%。从全国来看,上半年物价指数上涨3.2%。轻松越过3.0%警戒线,6月份比5月份上涨4.4%。通胀压力明显增强,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表示将出台紧缩性政策,利息税从20%降低到5%就是明显信号。这无疑将给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任务的全面完成注入不确定因素。
6、利用外资稳步增长,但任重道远。
上半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59.96万美元,稳步增长,目前还有一些外资项目正在到位,验资还未上报统计,虽然与全年目标有较大距离,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后半年是外资进入的黄金时期,加之几项重大投洽活动的进行,还是有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1、招商引资应更突出特色和亮点
上半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36%,这虽然有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中亮点不亮,优势不优,企业主动性不强,应付心态较重,各种投洽会
针对性和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下一步应有针对性的带领企业参加行业类的各种展会、洽谈会。对我市带有明显区域优势的企业、项目要加大包装宣传推介力度如:海鑫、南风、亚宝等名牌方阵企业。新绛、夏县的无公害蔬菜;芮城、临猗的苹果等农产品。
2、通胀已迫在眉睫,政府需加大调控
今年上半年,我市消费累计实现97.40亿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已突破警戒线0.2个百分点,呈现出结构性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食品价格带动了2.5个百分点)如果下半年物价、房价以及居民资源消费叠加增长的话,我们面临的通胀形势将日益严峻。虽然我市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低于全国水平,但6月份当月比去年同期就增长了3.4%。因此,政府必须提前作好应对之策,尤其是对猪肉、鸡蛋等居民必需品的供应、价格给予必要干预。据了解,部分地区已对当地生猪、鸡养殖户采取补贴等方法来提高养殖积极性和出栏率,从而抑制价格进一步上涨。
3、关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我市整体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和创造财富的主体,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培育和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才能适应全球竞争、科技竞争的需要,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我市上半年进出口情况看,虽然国有企业依然独大占到总贸易额的52.58%,但个体企业却增势迅猛占到总贸易额的26.18%,排在合资、独资和集体企业之前,成为支撑我市进出口贸易的又一中坚力量。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带动我市经济增长,已成为我们经济工作的主要方面。
总体来看,前半年我市各项商务工作依然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进出口贸易总值仍居全省第二位。但各项商务指标要全面完成依然面临严峻考验。我们应注意到,前半年我市各项商务指标均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而且增速明显放缓。全省上半年出口平均增幅28.91%,而我市同比却下降了15.23%,出口同期增幅排在倒数第一位,而且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和主要出口商品国内需求增大,以及2007年7月1日实行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市外贸平稳运行冲击甚猛。这些客观因素要求我市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先进技术的引进方面必须下大力气,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从以上情况分析来看,下半年我市各项商务指标的落实还有较大难度,还需商务系统各级各部门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利用全省、全国招商引资会议的平台,抓紧促成好的项目和企业落地生根,为发展运城经济,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