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
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第二篇: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坏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1979年2月,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作为中国的植树节。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
第三篇:植树节的来历-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的起源
植树节的来历-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的起源
A
植树节的起源
一、植树节概况: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的以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以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植树节的来历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植树节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
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二、近代植树节起源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
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植树节的来历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三、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1、中国古代植树传统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韦孝宽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
将,京兆杜陵人。据《资治通鉴》所载,西魏废帝二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劳民伤财,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2、中国植树节由来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
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四、世界各国的植树节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
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第四篇:关于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一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 中国植树节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二:
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9年移灵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中国植树节的标志意义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同学们,早春,当那预示着生命和新生活开始的第一抹新绿出现在枝头,你一定会感到欣喜;盛夏,当杨柳松柏为你撑起如盖的大伞,你一定会感到舒适、惬意;深秋和严冬,凝忘西北风中傲然挺立着的树木和虬枝,你一定领悟到诸如“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这些美好词语的深刻底蕴。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柏的不屈。除了这种精神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们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矿山、铁路。这“绿色的银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紧相连。因此,植树造林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历史发展到今天,“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漫卷了中华大地。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涌现了多少造林模范,留下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婴儿出世,父母栽一棵小白怕,盼望孩子和小树一样浴光吮露,茁壮成长;男女成婚,新人双双植一株嫩柳,象征家庭美满,幸福久长;长者故去,后辈种一棵青松,象征老一辈的美德犹在,风范永存。人们就是这样,把很多很多的情感与植树活动融在一起。于是,出现了一片片“少年林”、“青年林”、“党员林”、“拥军林”,有了一年一度的绿色节目——植树节。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的林业史上有辉煌、灿烂、令人振奋的一页,也有麻木和愚昧写下的让人震惊、愤慨的断章。
几十年来,我国水旱连绵,灾害不断。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湖泊减少了500多个。著名的洞庭湖以每年64平方公里的速度缩小。长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达22.4亿吨,长江正在变成每二条黄河。如果把长江流域的淤泥筑在高、宽各1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34圈半。1975年发生在河南的那场水灾,使1000多人受难。
这是为什么?这都是乱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而又不及时植树造林带来的恶果。
同学们,为了绿色,为了大自然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让我们在植树节这个绿色的日子里,铲一锹泥土,担一泓清泉,连同我们觉醒的意识和深情的祝福,浇灌在棵棵幼苗的根系下,同它们一起生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