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残联组织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18:5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全残联组织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全残联组织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健全残联组织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

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然也包括了所有残疾人的愿望。

一、街道残疾人工作现状 曹桥街道现有人口30877人,持证残疾人838人,占总人口的2.71%。针对街道残疾人工作现状,街道残联展开了如下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健全化 街道党委、办事处对残疾人工作十分重视,将街道残疾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听取街道残联工作汇报。残联工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残联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和开展残疾人活动。街道残联组织机构完整,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残疾人工作列入村、社区目标考核,占15分。根据中国残联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残疾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残疾人协会或小组。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完成后,街道残联按照市残联有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村、企业残协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街道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同时,街道成立了康复示范中心和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医生从事康复指导工作;在野马和章桥两个村率先建立康复示范站,招聘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残疾人担任工作干事。街道共有8家福利企业,其中浙江景兴纸业和浙江红马铸造先后成立了残疾人协会。2.建章立制,基层残联规范化 不定期进行以会代训制度,街道残联、残协定出工作职责、主要任务,使残联和残协能充分发挥作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村残协主要制度,充分发挥好基层残协的作用。3.深入调查,残疾人保障完善化 严格按照低保标准,开展深入调查,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并注重考虑贫困残疾人家庭。百寿村10组的沈四福、沈小弟兄弟二人均为残疾人,且年龄较大。今年三月,户主沈四福过世,街道残联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整该户低保金额,从4月开始,该户低保金额由原来的每月150元,按照农村低保最高标准,调整为170元每月,解决了言听一级残疾人沈小弟的生活困难。2006年度全年增加残疾低保家庭6户7人,全年发放残疾家庭低保资金57348元。2007年1月至4月新增低保残疾家庭1户1人,截止2007年4月,全街道共有残疾低保家庭47户51人,200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街道财政共发放残疾家庭低保资金31530元。今年年初,五保户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70元调整到每人每月270元,按照文件要求,街道及时将涉及的残疾人托管托养所10名残疾老人低保金进行调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保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负担部分全部由街道支出。同时,做好重度残疾的摸底调查和汇总上报工作。2006年共有15人获得了21800元的补助,今年年初,又新增加了两名重度残疾人,街道残联及时了解情况,做好上报工作。根据市残联文件精神,对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家庭子女上高中或高中以上学校的学生给予补助。通过调查,2006年上报24名学生,得到16100元的就学补助。对跟班就读的弱智儿童,学校做到耐心细致照顾和教育,并保证学杂费减免。同时,做好残疾家庭子女的就学结对帮困工作。野马村5组的吴玉明,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均为残疾,家庭生活存在很大困难。街道残联会同民政办进行详细了解,及时将他们列为低保户,同时,通过近几年的“百名领导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对该户家庭给予了一定的助学补助,解决了他们儿子在就学过程中遇到的部分困难。4.服务到位,基地扶贫规模化 扩大街道两个残疾人种养户基地的影响,带动周遍农户和残疾家庭参与到种养行业中来。街道有野马村盖桂珍的野马农牧场生猪养殖基地,和百寿村陆元法的帅丰农业产业园蘑菇种植基地两个残疾人扶贫基地。2006年,街道发放市残联下拨的基地补贴,分散种养植业补助15722元,并协调好农业部门给予指导。同时,在8月和10月,请市食用菌研究所朱元弟、辅导员俞志根、街道农技站马付元在百寿村授课,开办了两期全街道残疾人蘑菇培训班,详细讲解有关蘑菇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安全种植蘑菇有关事项。帅丰农业产业园种植的 130.6 万平方尺蘑菇面积中8户残疾人家庭占30万平方尺;野马农牧场生猪养殖基地全年出栏1500多头,销售额达120多万,有5名残疾人帮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残疾人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和“初级弱势群体”,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由于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等条件。同时,低收入决定了残疾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在残疾人群体中,一部分

具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者,大多在福利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但是收入较低;另一部分则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能力,大多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边缘。表现为: 1.生活必须品的占有量低下 残疾人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甚至丧失劳动力,基本常年在家,使得人们忽视了他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街道低保户中,除去集中供养及院户挂钩的三无对象,残疾人家庭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农村低保边缘困难群体中,残疾人也占有了很大的份额。2.生活质量层次低 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低层次性,主要表现是物质生活资源十分匮乏。在残疾人的消费结构中,绝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食品,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残疾人的住房生活质量也很差。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大多依靠外部资源,亲朋好友接济、低保补贴、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经济上的低收入进一步造成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其他灾害,很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3.缺少脱贫能力 很大一部分残疾人没有受过教育,甚至是基础教育。街道残疾人中,从未接受过教育的有227人,初小和小学程度的554人,也就是说,小学以下(包括小学)程度的残疾人占了街道总残疾人的93.2%。缺乏劳动能力,缺乏文化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成为了残疾人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4.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归入生理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他们的政治参与机会少,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政治生活的产品是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残疾人由于“远离社会权力中心”,较少社会政治活动,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时,这也意味着残疾人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或者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5.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其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和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他们在社会中的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弱势群体。由于残疾人自身所存在的生理上的障碍,对他们的行动造成了不便,从而也造成了他们的就业压力,部分人无法就业,有工作的人没有职业安全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常有衣食之忧,对生活前途悲观,心理压力巨大。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是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或者感到自己被社会所抛弃,有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从而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情绪,难以自我调适,进而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其他方面,街道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同时,街道扶残助残氛围不够浓烈,尚未形成全民参与的扶残助残意识。

三、主要措施 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基层残联是联系广大残疾人的重要纽带,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建设好基层残联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障。1.坚持以完善基层残联为重点,以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素质为载体,以增强服务残疾人能力为目标,抓好基层残联建设,夯实组织基础。2.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来坚实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确保乡镇残联架构充实,专干到位,职责明确,运转正常,使乡镇残联的基层和基础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的基层组织建设思路,切实抓好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基层残联按照一体化模式进行建设,做到“有专(兼)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的要求。基层残联组织制度规范,职责明确。在镇、街道换届轮岗、人员到位后,及时召开主席团及村、企业残协会议,基层残协工作成员分工清晰,人员到岗到位,把基层残联建设成为和谐服务的载体。3.根据平残工委〔2007〕2号文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延伸,把广大残疾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快速的服务与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残助残服务网络。在10个村残协、街道社区残协设立残疾人工作联络员,由原村、社区残协副主席担任。在建有残疾人康复服务示范站的野马村和章桥村,招聘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且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担任康复示范站工作干事。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康复站的建设,使残疾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有康复服务。4.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自身建设,实施残联系统廉正高效的“形象工程”,树立残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良好的职业形象。做好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使各类别的残疾人能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5.把促进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以“保资源,广覆盖”为原则,突出以残疾人为本的理念,整合资源,聚焦政策,开展助医、助学、助困、助老、助行等多种形式的救助。结合“助残日”、“聋人节”、“盲人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活动,对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今年“助残日”期间,街道残联走访慰问残疾人托管托养所10名残疾老人,给他们送去价值700元的慰问品和1000元的慰问金。同时,还上门走访了1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并给每户家庭送去了200元慰问金。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残协活动,弘扬扶残助残的新风尚。

四、今后工作思路 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科学发展的要求,围绕“平等、参与、共享”这个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为导向,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强化成本意识和效能意识,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使残疾人工作的效率、效能和功能实现最优化、最大化,以《平湖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统领,着眼于长效机制构建,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扶助残疾人的政策措施,重点突出组织建设、扶贫帮困、康复就业、宣传文体等方面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提升实际工作效率,夯实基础、求实创新,努力推进全街道残疾人事业有序、较快发展。1.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搞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树立残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良好的职业形象。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基层残协作用。2.关心、救助贫困残疾人。残疾人低保户及时增减,做好困难残疾人零时救济和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安排节日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继续做好对街道残疾人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工作和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补助工作。加大扶持贫困残疾人力度。继续组织好以种养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增强残疾人自我脱贫能力。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搞好扶贫基地、寄养所等服务工作。依托法规政策体系,规范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大残疾人权益保障力度。3.开展好“康复工程”,不断规范并完善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村残疾人康复点的建设,配合市残联,积极打造20分钟康复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抓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扎实推进残疾人劳动就业。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介绍、推荐适龄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进企业务工,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高残疾人技能培训,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4.搞好“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盲人节”等活动,以节日为契机,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好扶残助残氛围。参与市级组织的各类活动,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优秀残疾家庭、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得不付出的痛苦代价,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又是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拥有者和享受者。只有人尽其能、各得其所,整个社会才会有繁荣、健康、充满活力、安详和谐的环境,才会有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能力。

第二篇:健全残联组织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

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然也包括了所有残疾人的愿望。

一、街道残疾人工作现状 曹桥街道现有人口30877人,持证残疾人838人,占总人口的2.71%。针对街道残疾人工作现状,街道残联展开了如下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健全化 街道党委、办事处对残疾人工作十分重视,将街道残疾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听取街道残联工作汇报。残联工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残联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和开展残疾人活动。街道残联组织机构完整,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残疾人工作列入村、社区目标考核,占15分。根据中国残联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残疾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残疾人协会或小组。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完成后,街道残联按照市残联有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村、企业残协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街道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同时,街道成立了康复示范中心和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医生从事康复指导工作;在野马和章桥两个村率先建立康复示范站,招聘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残疾人担任工作干事。街道共有8家福利企业,其中浙江景兴纸业和浙江红马铸造先后成立了残疾人协会。2.建章立制,基层残联规范化 不定期进行以会代训制度,街道残联、残协定出工作职责、主要任务,使残联和残协能充分发挥作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村残协主要制度,充分发挥好基层残协的作用。3.深入调查,残疾人保障完善化 严格按照低保标准,开展深入调查,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并注重考虑贫困残疾人家庭。百寿村10组的沈四福、沈小弟兄弟二人均为残疾人,且年龄较大。今年三月,户主沈四福过世,街道残联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整该户低保金额,从4月开始,该户低保金额由原来的每月150元,按照农村低保最高标准,调整为170元每月,解决了言听一级残疾人沈小弟的生活困难。2006全年增加残疾低保家庭6户7人,全年发放残疾家庭低保资金57348元。2007年1月至4月新增低保残疾家庭1户1人,截止2007年4月,全街道共有残疾低保家庭47户51人,200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街道财政共发放残疾家庭低保资金31530元。今年年初,五保户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70元调整到每人每月270元,按照文件要求,街道及时将涉及的残疾人托管托养所10名残疾老人低保金进行调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保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负担部分全部由街道支出。同时,做好重度残疾的摸底调查和汇总上报工作。2006年共有15人获得了21800元的补助,今年年初,又新增加了两名重度残疾人,街道残联及时了解情况,做好上报工作。根据市残联文件精神,对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家庭子女上高中或高中以上学校的学生给予补助。通过调查,2006年上报24名学生,得到16100元的就学补助。对跟班就读的弱智儿童,学校做到耐心细致照顾和教育,并保证学杂费减免。同时,做好残疾家庭子女的就学结对帮困工作。野马村5组的吴玉明,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均为残疾,家庭生活存在很大困难。街道残联会同民政办进行详细了解,及时将他们列为低保户,同时,通过近几年的“百名领导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对该户家庭给予了一定的助学补助,解决了他们儿子在就学过程中遇到的部分困难。4.服务到位,基地扶贫规模化 扩大街道两个残疾人种养户基地的影响,带动周遍农户和残疾家庭参与到种养行业中来。街道有野马村盖桂珍的野马农牧场生猪养殖基地,和百寿村陆元法的帅丰农业产业园蘑菇种植基地两个残疾人扶贫基地。2006年,街道发放市残联下拨的基地补贴,分散种养植业补助15722元,并协调好农业部门给予指导。同时,在8月和10月,请市食用菌研究所朱元弟、辅导员俞志根、街道农技站马付元在百寿村授课,开办了两期全街道残疾人蘑菇培训班,详细讲解有关蘑菇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安全种植蘑菇有关事项。帅丰农业产业园种植的 130.6 万平方尺蘑菇面积中8户残疾人家庭占30万平方尺;野马农牧场生猪养殖基地全年出栏1500多头,销售额达120多万,有5名残疾人帮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残疾人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和“初级弱势群体”,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由于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等条件。同时,低收入决定了残疾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在残疾人群体中,一部分

第三篇: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关爱妇女生殖健康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长沙市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普查试点淳口镇分析报告

2005年6月,长沙市委常委会议作出决策,在宁乡县沙田乡和浏阳市淳口镇两地开展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普查试点工作,为十一五期间全面铺开农村妇科普查、改善妇女生存发展环境寻求定量分析数据和决策依据。

由市、县、镇三级党委牵总头,长沙市妇联负责总协调,妇联、卫生、计生三家对口布置和落实各自工作任务,三级工作队伍60余人,一场亲民爱民的具体行动悄悄展开。围绕“关爱妇女生殖健康,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淳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村组会议、宣传标语横幅、宣传车、公告及入户通知等形式大力宣传,从而达到家喻户晓,人人踊跃参与;9月,汇聚市县各大医院妇科专家共20人,对四项内容免费临床普查,持续了11天,镇村组认真配合,三级干部300余人参与组织,由村(社区)安排专车接送检查者,整个过程未推销任何药物。从宣传部署到临床普查到数据分析,前后历时四个月,普查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普查发现,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分析原因并探求改变这一状况的方法和对策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一、普查结果数据统计

此次普查活动,摸底在家的已婚妇女人数为4900人,实际报到参检人数4008人,普查率达81.80%(在家);回收普查表3109份,普查表回收率77.57%。通过普查表统计反映,妇科患病人数2725人,患病率达87.65%,其中宫颈炎2127例,患病率68.41%,居第一位;阴道炎591例,患病率19.01%(其中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323例,患病率10.39%;滴虫性阴道炎210例,患病率6.75%),居第二位;附件炎48例,患病率1.50%,居第三位;子宫肌瘤45例,卵巢囊肿22例,其他妇科疾病37例;细胞涂片Ⅱb及Ⅱb以上116人。由此可见,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已处于亚健康状态,认真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影响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的原因

由于妇女生理的特殊和中国性开放的缓慢,影响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特殊的生理结构。妇女盆腔与外界相通,育龄妇女性生活频率高,经常受到与妊娠有关的人流、引产、分娩及上取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的影响,加之未能及时调养身体、抵抗力降低或无菌操作不严等原因,易导致感染。

(二)传统思想观念桎梏。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很多妇女都谈“性”色变,认为那是不光彩、不干净的事,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不能在人前公开的讲,如果谁要谈论这样的话题,谁患了这方面的疾病,就会被人耻笑和怀疑。受“人言可畏”和错误认识的影响,一些妇女患了妇科病,不敢就医,不敢咨询,自己默默承受着痛苦,直到病变至生命垂危,悔之晚矣。从这一点可以充分证明,封建遗毒的残害是多么可怕。

(三)生殖健康知识贫乏。一方面由于信息闭塞,农村妇女没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广阔渠道,大多数妇女都不知道生殖系统结构、功能等起码的知识,有的错误地认为常见妇科病不算病;另一方面由于羞涩思想在作怪,许多妇女不敢公开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的极度贫乏,使许多妇女在自我保健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有许多只要经过自我调节就可以复原的小毛病也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和治疗,最终使小病捱成大病;也有部分妇女不注意性生活卫生,丈夫不配合治疗,致使妇科疾病常治常发,难已治愈,最后造成更大的妇女身心痛苦和家庭经济损失。

(四)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并村前很多村没有合格的卫生室(医疗卫生条件不达标、没有妇科疾病诊疗能力),镇级卫生院也大都为顶办医院,医疗设施简陋、医疗水平一般、医疗卫生条件和环境堪忧,而且医务人员中,男性占到90%以上。妇科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的症状,有些治疗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物理治疗的副作用令有些患者难已接受,部分妇女缺乏治疗的主动性,造成病情的延误。特别是在偏僻山村,由于缺医少药,妇女有了妇科病,有的用用土办法,有的就是硬扛着,结果小病拖成了大病。如宫颈炎等疾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就增加了癌变的几率。

(五)农村经济水平低下。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全国上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仍在2000元以下,勉强维系着家庭生活——养家糊口,尚有教育的大笔费用压着,个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妇科类隐现的疾病,“能扛着就拖拖吧,扛不了再忍忍,眼下没钱治,学校的学费还欠着了。”妇女们无奈地如是说。

三、农村妇女生殖系统亚健康的危害

农村妇女生殖健康问题的影响极大,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和人类发展等各方面,给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影响和谐的性生活和夫妻感情。患有妇科病的妇女不但个人要经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而且还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妇女患疾病后,有的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甚至会对性生活产生厌恶,严重的妇科疾病会导致性交疼痛,对于妇女来说患病后的性生活是一种摧残。然

而正常的性生活是维系夫妻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对夫妻常年不能进行正常性沟通的话,夫妻的关系势必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将成为夫妻感情破裂的导火索。此外,有的妇科病还会影响育龄妇女的正常生育,给家庭的正常生活蒙上阴影。

(二)破坏家庭经济运行,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妇女在家庭的作用犹如人的一条腿,若是出现毛病就会成瘸子,妇女患病特别是患重病卧床后,家庭危机立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变成了哽咽,老人对儿媳精心照料的希求成了泡影,给丈夫的嘘寒问暖变成了相对无语泪四行,本来虽不宽裕但生活自在的家负债累累……。

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以常见的急性阴道炎为例,其病因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在治疗时必须要查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对症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普查发现,农村妇女在发觉自己可能患有妇科病后,大多数妇女病急乱投医,从省钱、省时和保密的角度出发,自行买药,不进行系统和正规治疗,或听信江湖郎中,或轻信“祖传秘方”,使小病成了大病,最后不得不去正规医院就医,结果使家庭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三)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患有妇科病后,夫妻之间不能有和谐的性生活、家庭经济更加艰难而导致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由于夫妻缺乏性沟通,导致夫妻感情不和,大大增加了农村夫妇的离婚率,产生孩子抚养和老人赡养等问题、出现财产分割等这样那样的纠纷;另一方面在妇女患有妇科病的部分家庭,由于丈夫不能获得满意的性生活,长期处于性饥渴状态,迫使他们通过嫖娼和婚外情来获取性满足的行为大大增多,这样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

同时,妇女肩负着人类再生产的光荣使命,她们的健康状况关乎着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妇科疾病的缠绕将是潜伏的对未来世界影响最大的危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块顽石。

四、解决农村妇女生殖健康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已由个人问题上升到社会问题,因此,全社会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且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有不断的关注关爱妇女生殖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我们认为以下八点可以借鉴:

(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妇女对生殖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农村妇女妇科病发病率高是和认识不到位有直接关联的。为此,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基本认识。

一是,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要联合加强对女性生理、心理和性理方面的宣传,消除多数妇女认为妇科病“是常见病,无大碍”和得了病就“见不得人”的错误认识,逐步树立一种新型的婚育观念和相对开放的性观念。

二是,充分利用舆论、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使妇女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状况的认知度,掌握妇科疾病的特点、症状、危害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平常预防、患了不慌、及时诊疗。发现自己患有生殖系统疾病时,能够正确、冷静地对待,做到自己不随便用药、不病急乱投医、不使用所谓的祖传密方或偏方以致耽误治疗的时机,而能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三是,在农村开办妇科病防治课堂,开通妇科病咨询热线,让患病而又害臊的妇女同胞能够多渠道咨询和了解妇科病防治知识。

(二)加强基层计生、卫生网络建设,提高一线防控能力。村级卫生室、计生室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对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优劣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从加强一线防控能力入手,认真做好村级计生、卫生队伍建设和组级指导员引导工作。力求村专干三职一体(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妇代会),采取镇、村、组三级管理,镇级提高医疗水平,村级加强培训力度,组级负责引导工作。

镇计生办在开展在进行环情、孕情等常规项目检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加强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使更多的农村已婚育龄夫妇享受到避孕节育、优生生育和生殖保健等各方面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要依托本部门的技术资源优势,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把服务网点辐射到村,把服务人员“下放”到村,逐步形镇、村、组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

(三)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农村妇科病诊疗能力。政府应该逐步增加对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尽快提升,每个乡镇应该建成一个规格较高、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一流的公办医院,并开设妇科疾病专家门诊,切实提高农村妇科病诊疗能力;卫生、计生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运用医疗卫生资源为农村妇女开展生殖保健服务工作。

(四)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妇女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和推行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制度上为农村妇女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的问题,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同时合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让农村妇女走出看病难、治病穷的阴影,让农村早日脱离病魔之灾,使其真正成为一项体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民心工程”。

(五)运用社会保险的武器,提高农村妇女抵御患病风险的能力。加大妇女系列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妇女对妇科险种的认知度和参保率,要进一步开设福利性农村妇女生殖健康保险,将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倾斜,让农村妇女能够低额入险,高额获保,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村妇女的关爱。

(六)建立定期送医下乡机制,共享市县级以上医疗技术资源。逐步形成一

个妇联牵头,卫生、计生配合,由县级以上提供技术、设备,乡镇负责场所准备和组织的定期妇科普查机制,让农村能共享县市级以上大中型医院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等资源。

(七)开设妇科重症治疗绿色通道,实施政府救助、社会援助。利用社会慈善机构的力量,成立“关爱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基金会”,实施政府救助、社会援助,在大中型医院开设农村妇女妇科重症治疗绿色通道,让农村患有妇科瘤子、癌症之类的贫寒家庭能够看到一线生机。

(八)建立妇女生殖保健数据库,用科学的手段来改善农村妇女生存发展环境。利用计划生育的网络系统,设立一个涵盖所有已婚妇女的生殖保健数据库,由妇联组织成立的生殖保健服务中心进行监控,对已发现入库的妇科病患建立库——医——患有效联系机制,使妇科疾病的蔓延恶化得到严密的控制,给农村妇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自古妇女半边天,在农村更是穷娃和老人天空的一大半,我们决不能让这半边天阴暗,让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用党和政府的关爱为农村妇女开辟一片明媚的天地!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实现党的执政任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为了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并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只是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甚至等同于GDP的增长。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长期实行高投入推动和维持的速度型增长路线,使得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极高的增长成本。结果导致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偏差,并逐步积累和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决定了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第一,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第二,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毋需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局面并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对投资者给予了多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迅速提升了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而劳动者的地位却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在全球性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在过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已经处于不和谐状态,劳资之间的冲突正在日益显性化。第三,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这种差距因农民工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融洽而显得更加明显。“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发展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其妨碍的当然不仅仅是乡村的发展,而且必然是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四,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上一届政府推进西部大开发,近两年来国家又开始着重关注东北地区的发展,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概念,这是基于地区发展的失衡或者不和谐而做出的调整努力,它一方面表明了地区差距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种差距及其带来的不和谐急切需要调整,这是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

第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道德滑坡。如官德、医德、师德的下滑已经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急切需要改善,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了在物质文明日益发展并进入繁荣阶段后,精神文明或者与时俱进的新道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却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两者亦是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换言之,新时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取向并未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步。

以上五个问题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重要性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这就是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建设”的任务再加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任务。

第二,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小康”提法,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变化,一些人的利益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很多。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政权的安危。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达到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何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以上便是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与重要性。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五个方面讨论,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究竟应该怎么做

第一,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

社会稳定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条件。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稳 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总体是稳 定的。但是,由于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也积累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需要我们采取对策,加以妥善解决。胡锦涛同志在党 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强调:“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 础。”由此可见,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就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只有把社会上不安定的因素一个一个解决了,才能营造社会和谐的大氛围,夯实 社会建设的基础。

第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理念

改善民生是社会建 设的重中之重,“民生”是与“国计”密不可分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到改革发展全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 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 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但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当前,“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看病难”、“购房难”等呼声不绝于耳。这就说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和政府在解决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是要解决 的问题还很多,要完成的任务还很艰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第三,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着力实现“五有”目标

“社会体制”是政府社会职能、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子系统的构成方式和运作状态。早在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五 有”:第一是,通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学有所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所教”,就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第二是,要通过推进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劳有所得”。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不仅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劳有所得”息息相关,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第三是,要通过推进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实现“老有所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

定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第四是,要通过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病有所医”。健康是人 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是社会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 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都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必须的。第五是,要通过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住有所居”。住 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安定,因而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总之,要从根本上改善“五难”等民生问题,就必 须从根本上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时,也只有将社会体制改革作为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才能真正实现“五有”目标。

下载健全残联组织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全残联组织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时间2013-10/01——11/05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领队姓名高远刚指导教......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进一步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为什么说构......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以一个“和”贯穿其中。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

    构建和谐社会

    电子工程系08应用电子3087307349周阳洋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的道理,做领导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就是诚实不欺,取信于人,为......

    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定稿]

    建设和谐苘山从我做起演讲比赛稿:构建和谐社会企业也需尽一分力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整理这些年对于各地的调查研究报告,决定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了。深得人心的“和谐”主题,显示了很大的亲和效应和凝聚作用。这次全会向国内外传......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

    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倾心构建和谐社会 常德盛同志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启迪广大党员干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