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

时间:2019-05-13 18: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

第一篇: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

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

执教人:周文娟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节唱歌教学《沂蒙山小调》。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通过学唱歌曲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歌曲为四四拍,速度中等,节奏舒展,与颂歌深情雄伟的赞颂情绪相贴切。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沂蒙山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听唱教学法:通过听范唱,体会歌曲感情,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形象引导法: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4、试唱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简谱,带领学生唱简谱,要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准确的唱好全曲。在学生不会唱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积极的学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奏、模仿、节奏特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基本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5、感受创造法:以音响实践为基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感受、表达歌曲艺术特色为教学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说学法:

1、通过对沂蒙山风光的欣赏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较深对本首歌曲的理解。

2、讲究学科综合,联系语文知识,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设计适合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复习民歌的分类。给学生乐句感的渗透:我们唱歌要有乐句的意识,每到一个乐句唤气,保持语义的完整。在学生演唱过程中,给与吸气记号的辅导,给学生正确的吸气唱歌的标准。

4、、学生在学唱歌去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即兴创作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给歌曲填词。

四、教学流程:

图片导入----歌曲欣赏----范读歌词体会大意-----新歌教学-----即兴创编。

第二篇:沂蒙山小调 说课稿

《沂蒙山小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节唱歌教学《沂蒙山小调》。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2.歌曲为四四拍,速度中等,节奏舒展,深情雄伟的赞颂情绪相贴切。3.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4.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沂蒙山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听范唱,体会歌曲感情,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4、引导学生学习简谱,带领学生唱简谱,要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准确的唱好全曲。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奏、模仿、节奏特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基本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说学法:

1、通过对沂蒙山风光的欣赏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较深对本首歌曲的理解。

2、讲究学科综合,联系语文知识,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让学生以游览者、欣赏者的身份自己去听、去看、去问、去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拓展同学的音乐思维,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通过学唱和欣赏《沂蒙山小调》,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结构特征,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同学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连贯的唱好歌曲,注意歌曲的力度变化,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和聆听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示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大量的收集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听和看,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示手法的作用。3.学会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4.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回答中国民歌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点,由已学的知识入手,从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使新学的内容的渗入更为自然 2.分别欣赏着三种体裁的歌曲。每一首歌曲分别是哪种体裁。《打支山歌过横排》——山歌 《无锡景》——小调 《陕西民歌》——劳动号子

今天我们就找重学习民歌体裁中的——小调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更感兴趣 3.小调: 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

4.通过学生心中对小调的理解,首次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在欣赏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知道的山东是什么样的?风景都有哪些?特产都有哪些?山东有名的大枣,青岛啤酒,最有名的山东煎饼。欣赏沂蒙山美丽的风景

设计意图:全面的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具体、直观的了解。5.山东民歌的特点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通过对以上的学习和了解,再次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并小声跟唱 6.学习歌曲的节奏,并复习学过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7.附点音符的作用

打破的节奏的均衡,使之音乐富有动感,使歌唱者和观众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设计意图: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这能更容易接受和学会!8.歌曲分析:

一段体结构,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运用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9接下来根据简谱和歌词结合歌曲的分析,再次欣赏演唱歌曲,并在欣赏中想一想什么是“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10.看乐谱欣赏歌曲,并小声跟着哼唱。

11.鱼咬尾: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是下一句旋律的开始音。校园——园林——林子——子弹(看谱子)12.欣赏过后请回答几个问题:

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 歌词中的“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只是民歌中的衬 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 草低儿、谷子 歌曲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演唱有什么特点?一字多音—— 拖腔 12.如今这首沂蒙山小调依然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它被传唱已60余年,60多年时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石碑的正面刻有《沂蒙山小调》的简谱。金色的音符在黑底的衬托下,像是跳动的心脏,让人回忆起为创作这首歌曲和为了抗战时期的文化宣传而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英雄们。13.欣赏并有感情的演唱!

第三篇:《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教案

一、教学课题《小调集萃》——《沂蒙山小调》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的定义。2.聆听《一根竹根容易弯》、《龙船调》等歌曲,体验感受个的小调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鱼咬尾”手法。

四、教学难点:感受小调的结构特点,了解衬词在小调中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教学光盘、钢琴、教学课件

案例分析: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模仿山东快书《武松大虎》——这是什么曲艺形式? 师:山东快书,是咱们山东特有的一种艺术曲种。我们山东的艺术也是源远流长,比如山东吕剧就叫人竖大拇指——山东的民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听(教师随伴奏有感情的表演唱《沂蒙山小调》)2.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叫?(《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题材是“小调”

什么叫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赌场、对唱或歌舞小曲。可谓是民歌中的经典,市井中的“城市音乐”。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迈着青春的节拍去感受经典“小调”的魅力。

二、授课过程

1.(首先我们来学唱一首山东小调叫做——《沂蒙山小调》)2.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热情 喜悦 赞美)

3.简介歌曲的出处: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当时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扎在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这首歌曲又名《沂蒙山好风光》。

4.跟范唱(轻唱跟唱)——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思想主题?(学生讨论说明)—— 通过赞美沂蒙山的好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革命老区人民感恩共产党的幸福、喜悦的心情。教师:歌曲在情绪上和力度上有没有大的变化?像这种全曲旋律一气呵成的曲式结构叫作一段体。而歌曲的拍号也有它的独特性:3/4 4/4(教师示范3拍子和4拍子的指挥手势并强调三段间间奏有或无)5.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歌曲的旋律?(教师唱主旋律,让学生自己发现“鱼咬尾”结构 师:——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指的是前一句旋律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跟老师一起把旋律完整唱一下(学生唱乐谱)6.清唱歌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一段)7.学生自己完成后两段歌词(除结尾句)——教师提示不同乐句的歌词排列和唱法(多好看 豆花香)

8.跟钢琴伴奏齐唱一遍(除结尾句三段完整歌词)——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的发声方法和音准(甜美的声音)9.结尾的换气记号“ˇ”、自由延长号、反复记号等等

10.同学们咱们来看一下歌词部分,小括号里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回答:那个、哎等。师:这是衬词,大家听一下加上衬词和没有衬词感觉有什么不同?(教师用不同方式演绎,让学生感受说明衬词的作用——更形象的表达老区人民窃喜的心情)——学生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11.解决音准问题——跟伴奏唱(展示)

12.《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被大家视为山东民歌风格的典型代表作。是因为歌曲虽然标为“小调”,其实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有一点山歌的风格,所以它的题材属性也就有两重性。

三、拓展

1.刚才我们学唱了山东小调——《沂蒙山小调》,山东的小调有它独特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欣赏其他地方的小调。看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首先是一首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跟唱(播放光盘中的示范音乐)2.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教学光盘中的示范音乐)

3.今天我们学唱了山东小调《沂蒙山小调》,欣赏了湖南小调《一根竹杆容易弯》和湖北民歌《龙船调》,你觉得三首小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总结:小调题材广泛,优美婉转、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4.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民歌中三首小调,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的时间里收集更多你喜欢的民歌音乐作品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节课到这里„„

明集中学

张艳梅 2013.3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调集萃》之《沂蒙山小调》

明集中学 张艳梅

第四篇:《沂蒙山小调》初中音乐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齐市第二中学 王玉

一、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

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3、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第五篇: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_新人教版

大邱庄镇中学学案

年级:七年级

学科:音乐

主备:宋玥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沂蒙山小调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能进行实践性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方式的创编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

【学习方法】情景法、体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同学们好!你们猜一猜刚才播放的是哪个地方的歌曲?(沂蒙山)沂蒙山在哪个省份?(山东)山东的沂蒙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大家想不想领略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沂蒙山。(课件:视频)

你们觉得沂蒙山美吗?对,沂蒙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民风淳朴,特别是那儿的歌更美!今天,老师就带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课件:音乐)

二、介绍背景

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感觉到你们都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了。《沂蒙山小调》无论是从旋律还是从歌词来说,都堪称经典。那么,有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老师也查了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课件:文字)(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现在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为了把歌曲唱得更动听一点,我们先来开开嗓子,做做发声练习。请同学们站起来好吗?注意:身体要直,重心要稳,气息下沉,口腔打开,面部自然,精神饱满。(略作停顿)很好,跟老师一起来练!(师生活动)

2、学唱曲谱。

大家觉得嗓子打开了吗?好,我们带着练声的感觉去唱一唱这首歌的曲谱,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来!(师生活动)

我们再用“啦”音把曲谱模唱一遍,唱的同时,请手拿小乐器的同学用伴奏乐器击拍,没有乐器的同学用手击拍,一拍一下。(师范唱一句)大家跟琴1、2、3、起。

3、分析曲谱特色。

刚才我们唱了几遍曲谱,不知道大家发现它的规律没有?(师边唱边板书几个小节25323 53212-25235„„,用重音提示,然后请生回答。)

对,你很善于发现。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大家学过的《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4、做“鱼咬尾”的游戏:成语接龙

老师是游在最前面的那条鱼,女同学是紧跟着老师的鱼,男同学则是紧跟着女同学的第三条鱼,注意后面的鱼一定要及时咬住前面鱼的尾巴哦。

5、填词练唱。

大家对曲谱已经熟悉多了,我们现在把歌词填进去,先跟琴唱第一段。(师弹过门,并向学生说明)

同学们,这首歌每句歌词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点?(衬词“哎”,拖腔)我们把它唱得更突出一点,更能表现山东民歌质朴、淳厚、强悍、粗犷的特点。

(师以第一段为例示范)

好,下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把第二、三、四段歌词自由地唱一遍,注意体会唱好衬词、拖腔对表现民歌特色的重要性。

6、演唱技巧提升。

我们跟琴把《沂蒙山小调》完整地唱一遍。(齐唱)大家的演唱让老师很满意,但我们更想听听我们班小歌手们的单独演唱。大家看,今天是个多么难得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啊!不仅有同学,还有好多评委、老师,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亮一亮你的歌喉,选择你最喜爱、最拿手的一段歌词,为大家献唱一段《沂蒙山小调》?

(请一位学生唱,及时评价,先由生评,师再小结。)

这位同学声音洪亮,人也很大方。不过,老师总觉得他在演唱的时候还缺少一点什么„„(略作停顿,等生回答)对,感情!

你们看,这么美的风景,青山绿水,风吹草地、牛羊成群,多么清新,多么惬意!如果身临其境,你的心情一定是愉快、舒畅的。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面带微笑,再把歌曲唱一遍好吗?(齐唱)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看电视上的一些歌舞表演吧?无论是歌手还是歌唱家,他们在演唱时往往都伴有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这样能更好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同时也更能感染观众。那么,现在我们也不妨站起来,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来尽情表达你对这首歌的理解吧!(师示范,生活动)

四、拓展延伸

我是小小填词家(歌词创编)

你们那种认真劲儿真让老师高兴!唱得非常好!老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用《沂蒙山小调》的曲谱,把歌词改一改,自己填词,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也过一把当“作词家”的瘾。分组表演。

每个小组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一时真还评判不出高低。其实,只要你们敢想敢唱,你们就是最棒的!

五、总结下课

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和大家一起走进歌声的海洋,让自己获得了音乐的美好享受。在我国的民歌宝库中,还有许多像《沂蒙山小调》这样优美动听的歌曲,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谢谢大家!

教学感悟:

下载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 ◆胡青 教学目的:1、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沂蒙山小调教案

    初中音乐第七册下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施海燕 教学目标: 1. 感受歌曲《沂蒙山小调》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 2. 能用明亮优......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小调集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

    七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教学目标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

    沂蒙山小调讲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本节课所学习的小调歌曲,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 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中豪放......

    沂蒙山小调说课

    《沂蒙山小调》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特点、作用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锦绣山川》第二课时的内容。我选择了两个作品作为本课......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音乐特点,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和分析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