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水帘洞导游词
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水帘洞及其附近的几个景点,就是;一洞,水帘洞;一峰,莲花峰;一寨,刘官寨;三块石头,青狮岩、龙峰岩和碧石岩。各位朋友,我们继续往前走。左边就是青狮岩。它像一只蹲着的狮子,十分威武。由于青狮岩远离景区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个叫范子虚的人发现。范于虚十分留恋这个地方,不肯离开,在这里隐居40多年。岩壁上有几段残垣,就是当年的狮岩旧址。西面有一个数十米宽的石坪,叫月台。据说,每当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这里举杯饮酒,自得其乐。东面钓台下面有个虚灵洞,洞内可装几十人。洞旁有个孔,像天然的窗户,探头下看,但见云烟袅袅,深不可测,仿佛处在空中楼阁。据《武夷山志》记载,原来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来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天都已废弃。朋友,眼前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过,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情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大家抬头看,上面有一块岩石,岩因泉名,又叫九井岩。我们沿着九井岩前的山路继续前行,但见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壁皑皑,长数十米,名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赵泌涟兄弟曾隐居此处。白崖南面,与三仰峰相连的俗称长岭,为古时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庐当中有一个洞,犹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洞中。朋友们,请大家抬头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苍翠,环境清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上面一排排岩洞,就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有一个莲花寺,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继续往前走,前面这座山叫做龙峰岩。龙峰岩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峰峦。这块巨石如舌头上翘,叫做龙舌。路窄难行,悬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龙舌上面是龙头,翻上龙头,就走到龙脊,这里古木参天,修竹青翠。小路的尽头是几间就崖叠架的房子,幽雅别致,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愿意留下来修炼成仙?从龙峰岩往西走几里路,有一座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岩。岩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很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朋友,今天我们在武夷山北部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福建武夷山水帘洞景区导游词
[导游内容]水帘洞——>青狮岩——>刘官寨——>莲花峰——>龙峰岩——>碧石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古人有诗道:“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大家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濛,是否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水帘洞内摩崖石刻比比皆是。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活源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关于三教堂曾流传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三教堂内,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释迦牟尼,所进香的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时间久了儒士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当羽士主持教堂时,老子塑像就居中;僧人主持时,释迦牟尼塑像就居中,唯儒士没主持过教堂,所以孔子的塑像就一直冷落在旁。儒士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十分气愤,状告到县衙门,写道:“惟吾夫子屈尊处末,亵渎已极,是所望于崇邑当事诸群为之整饰耳。”由于县太爷也是儒士出身,于是此事得到了妥善处理。出水帘洞口,磴道右侧这个池,叫浴龙池。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导游内容]青狮岩——>刘官寨——>莲花峰——>龙峰岩——>碧石岩
沿水帘洞前石径前行,翻岭可见左侧一岩,这就是青狮岩。因岩峦形似蹲狮,突兀雄奇,故又名形狮岩。青狮岩由于远离景区中心,偏处一隅,相传直到明嘉靖年间才被一位名叫范虚灵的人发现。范虚灵发现这一奇妙的景观后,竟不忍离去在此结庐隐居达四十年之久。大家现在看到的岩壁上几堵残垣,就是他当年草创的“狮岩”旧址。岩的西面,这块长达数十丈的石坪,叫“月台”。据说每当月明之夜,这位嗜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此举杯劝影,自得其乐。东面这块巍然隆起的岣岩,叫“钓台”。台下的这个石洞,叫“虚灵洞”。洞内可容纳数十人。洞旁的这个孔,大家看像不像天然的窗户。探头孔外,岩下烟雾空濛,深不可测,伫立其间,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据《武夷山志》记载,早先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已倾圯无存。离青狮岩不远的这座山岩叫九井岩。为何叫九井岩?大家到岩下看就会明白。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流,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妙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岩因泉名,故称九井岩。
从九井岩前山路再入数里,可见山岩上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宁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在这里屯兵的地方。因山寨是刘氏父子所建,故称其为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崖的南面,有岭与三仰峰相连,俗称长岭,为古时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长岭的南面,四周峰岩环抱中有田庐,犹如世外桃源,中有洞,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于此。
白崖附近的座山峰,四周松竹苍青,古树参天,环境清丽,因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峰上这一排排的朝天岩洞,便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曾建莲花寺。莲花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现已被开发为新的景区,各位朋友一段日子后再带大家去游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叫龙峰岩。龙峰岩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峰峦。大家现在见到这一巨石,如同舌头上翘,是为“龙舌”。龙舌石路宽不盈尺,脚下是悬崖峭壁,请大家走好。过了“龙舌”,便是“龙头”。翻上龙头,盘折在“龙脊”的山径上,四周古松参天。修竹苍翠。路径的尽头,可看到几间就岩叠架的屋舍,幽雅别致。这种神仙式的处所,不知诸位谁原留下在此修炼成仙。
从龙峰岩西行数里,大家看到这座掩藏在绿树从中的山岩,石色青碧,叫碧石岩。岩上这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叫碧石精舍,现已十分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各位朋友,武夷山北的游览到此结束。
第三篇:水帘洞导游词
水帘洞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帘洞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古人有诗道:“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大家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蒙,是否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水帘洞内摩崖石刻比比皆是。岩壁上这“活源”二,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活源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关于三教堂曾流传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三教堂内,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释迦牟尼,所进香的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时间久了儒士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当羽士主持教堂时,老子塑像就居中;僧人主持时,释迦牟尼塑像就居中,唯儒士没主持过教堂,所以孔子的塑像就一直冷落在旁。儒士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十分气愤,状告到县衙门,写道:“惟吾夫子屈尊处末,亵渎已极,是所望于崇邑当事诸群为之整饰耳。”由于县太爷也是儒士出身,于是此事得到了妥善处理。出水帘洞口,磴道右侧这个池,叫浴龙池。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沿水帘洞前石径前行,翻岭可见左侧一岩,这就是青狮岩。因岩峦形似蹲狮,突兀雄奇,故又名形狮岩。青狮岩由于远离景区中心,偏处一隅,相传直到明嘉靖年间才被一位名叫范虚灵的人发现。范虚灵发现这一奇妙的景观后,竟不忍离去在此结庐隐居达四十年之久。大家现在看到的岩壁上几堵残垣,就是他当年草创的“狮岩”旧址。岩的西面,这块长达数十丈的石坪,叫“月台”。据说每当月明之夜,这位嗜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此举杯劝影,自得其乐。东面这块巍然隆起的岣岩,叫“钓台”。台下的这个石洞,叫“虚灵洞”。洞内可容纳数十人。洞旁的这个孔,大家看像不像天然的窗户。探头孔外,岩下烟雾空蒙,深不可测,伫立其间,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据《武夷山志》记载,早先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已倾圯无存。离青狮岩不远的这座山岩叫九井岩。为何叫九井岩?大家到岩下看就会明白。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流,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妙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岩因泉名,故称九井岩。
从九井岩前山路再入数里,可见山岩上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宁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在这里屯兵的地方。因山寨是刘氏父子所建,故称其为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崖的`南面,有岭与三仰峰相连,俗称长岭,为古时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长岭的南面,四周峰岩环抱中有田庐,犹如世外桃源,中有洞,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于此。
白崖附近的座山峰,四周松竹苍青,古树参天,环境清丽,因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峰上这一排排的朝天岩洞,便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曾建莲花寺。莲花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现已被开发为新的景区,各位朋友一段日子后再带大家去游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叫龙峰岩。龙峰岩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峰峦。大家现在见到这一巨石,如同舌头上翘,是为“龙舌”。龙舌石路宽不盈尺,脚下是悬崖峭壁,请大家走好。过了“龙舌”,便是“龙头”。翻上龙头,盘折在“龙脊”的山径上,四周古松参天。修竹苍翠。路径的尽头,可看到几间就岩叠架的屋舍,幽雅别致。这种神仙式的处所,不知诸位谁原留下在此修炼成仙。
从龙峰岩西行数里,大家看到这座掩藏在绿树从中的山岩,石色青碧,叫碧石岩。岩上这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叫碧石精舍,现已十分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仍清晰可见。
第四篇:水帘洞导游词
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水帘洞及其附近的几个景点,就是;一洞,水帘洞;一峰,莲花峰;一寨,刘官寨;三块石头,青狮岩、龙峰岩和碧石岩。
我们去游览水帘洞。当然,不是去美猴王住的那个花果山水帘洞。武夷山的水帘洞位于丹霞蟑东面,原名唐耀洞天。该洞是武夷山景区最大的洞穴,高宽各100多米。洞顶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前,瑞泉岩峰巅的两股清泉从100多米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吹过,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着灿烂的珠帘,所以后人就称它为水帘洞。古诗道:“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茫,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水帘洞内摹崖石刻比比皆是。岩壁上的“活源”二字,乃清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题写。朱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云影无光共徘徊;间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源”题在此处,既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形象地引导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进行追思。“水帘晴雪,赤壁明珠”,为石川题写。这两个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水帘洞内,非常宽敞,可容纳数百人。崖边这几栋茶室,是为供奉宋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洪的三贤祠和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教堂的遗址。水帘洞右边有个浴龙池,水流入池,不断激起水花,又变成涟漪;非常好看!
各位朋友,我们继续往前走。左边就是青狮岩。它像一只蹲着的狮子,十分威武。由于青狮岩远离景区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个叫范子虚的人发现。范于虚十分留恋这个地方,不肯离开,在这里隐居40多年。岩壁上有几段残垣,就是当年的狮岩旧址。西面有一个数十米宽的石坪,叫月台。据说,每当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这里举杯饮酒,自得其乐。东面钓台下面有个虚灵洞,洞内可装几十人。洞旁有个孔,像天然的窗户,探头下看,但见云烟袅袅,深不可测,仿佛处在空中楼阁。据《武夷山志》记载,原来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来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天都已废弃。
朋友,眼前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过,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情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大家抬头看,上面有一块岩石,岩因泉名,又叫九井岩。
我们沿着九井岩前的山路继续前行,但见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壁皑皑,长数十米,名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赵泌涟兄弟曾隐居此处。白崖南面,与三仰峰相连的俗称长岭,为古时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庐当中有一个洞,犹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洞中。
朋友们,请大家抬头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苍翠,环境清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上面一排排岩洞,就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有一个莲花寺,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继续往前走,前面这座山叫做龙峰岩。龙峰岩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峰峦。这块巨石如舌头上翘,叫做龙舌。路窄难行,悬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龙舌上面是龙头,翻上龙头,就走到龙脊,这里古木参天,修竹青翠。小路的尽头是几间就崖叠架的房子,幽雅别致,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愿意留下来修炼成仙?
从龙峰岩往西走几里路,有一座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岩。岩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很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朋友,今天我们在武夷山北部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第五篇:彬县水帘洞导游词(定稿)
彬县水帘洞花果山石堡讲解词 2008-08-26 17:25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水帘洞花果山参观。我是讲解员XXX,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大门处)
花果山石堡位于312国道旁,距西安不到150公里,东距彬县5公里,西距大佛寺5公里,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到花果山,大家可能会联想到《西游记》,这个花果山是不是《西游记》中所描写的花果山呢?这里有没有孙大圣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是一个非常逼真的孙大圣被压在山下的形象,在哪儿?我暂时不说,先请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得到。(大圣庙)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庙呢,原来并没有,是一九九四年,当地群众集资修建的。这个庙里敬是《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为了表示尊敬,当地群众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大圣爷”。为什么当地的群众特别信奉孙大圣呢,主要的原因是孙悟空能保祐农业的好收成。彬县地处渭北旱原,一般旱多雨少。每当天旱缺雨的时候,当地的村民就跪拜在花果山下孙大圣的像前,祈求下雨,往往是有求必应,所以当地群众特别地信奉孙大圣。在古时候,彬州求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泾河对岸的石龙窝,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处这个位置水帘洞花果山。两个祈雨地有什么区别呢,根据县志记载,石龙窝是州县官员的祈雨地,而花果山是当地老百姓的求雨地。也许是人们认为求官不易,求神更难,还不如求本地神仙孙大圣。其实,花果山的求雨,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为什么呢,那就是石龙窝那边有九条龙,它们专司阴晴雨雪,下雨是它们的份内事,是职务行为,而孙大圣并不管下雨的事。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每当需要下雨的时候,孙悟空跳上云头,一声呼唤,东海龙王他不敢不来,让他下雨他就得下雨,孙悟空是通过控制龙王来达到下雨的目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主神孙悟空的崇拜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超越自然的愿望,反映了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这是孙悟空战无不胜、天下无敌的精神魅力所致,也是灯山庙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说当地群众对孙悟空的崇拜更有一种积极的意义。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所以啊,在孙大圣庙两边陪祀的,右边的是财神,左边的是药王,这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财富的诉求。(碑子处)
这块记事碑,主要记述了当地群众1994年修建大圣庙的经过。水帘洞花果山石堡的对孙大圣的祭祀活动和灯山习俗原来就有,文革期间中断了。改革开放后,1980恢复了点灯山,当时人山人海,下面的312国道(用手指)为之不通。1994年,水帘村修庙塑像,恢复了对孙大圣的祭祀活动。(方形斗角诗)
方形斗角诗是图形诗中的一种,很多人见过的“老来难”就是一种图形诗。图形诗词和一般诗词不同,一般的诗词直接就可认读得出,而图形诗就象谜一般,要读出就得解谜底。它由诗字和图形两部分组成,要解谜,也得从这两方面入手。大家试着看一下,看能不能正确地读出来。
这个斗角诗的正确的念法是:玉皇敕令下九天,王母蟠桃会八仙。南极老人来上寿,天降长生不老丹。南山松柏枝枝茂,北海莲花朵朵鲜。对对金童来献酒,双双玉女咏诗联。饮尽桃花三杯酒,醉倒嫦娥一处眠。写就方心斗角样,不知头尾在那边。上山去问孔子尼,作下藏头诗一篇。聪明秀才识不透,能念来的是神仙。
上山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安全,抓好栏杆,脚步踏稳,小心踏空。(山神:降龙伏虎)
不用我解说,大家看看他们脚下踩着的动物,可能就看出这两个神像叫什么名字了。(若有人说出,就说)对啊,一个是降龙,一个是伏虎。龙、虎都是人们心目中无比威猛的动物,能够降龙伏虎,可见这些神灵的本领之大了。(送子娘娘庙)
这里是送子娘娘庙。古时候,劳动生产力低下,人们特别关心的,不外乎就是“庄稼的收成,人口的繁衍”这两件大事。在这里设送子娘娘庙,也正好迎合了百姓的这种愿望。这里的送子娘娘据说也挺灵的,生的孩子和孙大圣一样机智勇敢、聪明伶俐。前几年,西安有一个商人听说了,就带着媳妇儿在这里求子,结果就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大胖小子。他喜得贵子,还愿时就捐给了水帘学校几万元。(梯子处)
这架上天梯当地群众传说是由两个蒿杆子长成的,但到底是什么木头,没有人能辨识出来。我们说,按照常理,蒿子是草类,而做梯子的木头是乔木类,蒿草无论怎样长也是长不成能做梯子的材料,除非它成精了,也许这棵蒿草受到孙悟空灵气的感染,真的成精了,甘当人梯,为人服务;也可能是人们为了增加花果山的神秘感,而有意编造的一个美丽的谎言。无论怎么说,我们都会感受到彬县花果山的神秘。在东边这些上山的台阶修建之前,这是人们上花果山石堡的唯一通道。(增加梯子的高度,阶数)(上台阶时)
路很陡峭,台阶不平,请大家上下时抓好栏杆,注意脚下,一边慢慢上行,一边听我讲解。古时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安出发,通过甘肃、新疆达到欧洲各国。312国道从西安到新疆霍尔果斯的这段就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修建的。下边围墙外的那段路,就是原来的312国道。根据《西游记》的描述,唐僧西天取经的路线,就是从西安出发,沿这条路走到新疆转道印度的。唐僧从彬县经过的时候,上到山顶老树处,揭去了金字压贴,在这里救出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把孙悟空收为徒弟,一路西行,降妖除魔,终于取回了真经。为了纪念这段故事,人们在上面这个洞里塑了西域征途腊像。这些腊像,真人大小,栩栩如生。南天门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出入的就是南天门。这南天门也不是好走的,你看这里,下面,前面是悬崖峭壁,后面是一线天的峡缝,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天险关口。这个一线天,由于上面有了建筑,人们就看不到天了,只能看到一条狭窄的石缝。向上攀爬的时候,请大家背好背包,带好物品,腾出双手,抓好梯子边上的拔钉,一步一个台阶,不要回头看。到了最顶端的时候,小心碰头。上来了,大家这下体会到通天之路的艰难了吧?
进了南天门就到灵霄殿了,这个三眼神像叫黑虎灵官,是个把门的。
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他身披金甲,三只眼睛洞察秋毫,手执金鞭巡游天下,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统领百万神将神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祷雨、镇妖伏魔、至刚至勇,还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有人说他本名王善,是宋徽宗时人。又有人说他本名王恶,唐太宗时人,“有臂力,性刚暴质直。”他本是湘阴(今江苏淮阴)城隍庙的城隍,曾因为民除害焚烧一江怪古庙,致怪风大作,幸值萨守坚真人赶到,作法反风灭妖。就因这事得罪了萨真人,萨真人一恼之下用雷电殛了城隍庙,王灵官无奈四处云游,被道家请为护法神,象佛家供奉韦驮一样,进了道家经典。玉帝欣赏王恶刚正无私,嫉恶如仇,普救生灵,敢作敢当,便封他为豁洛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后被道家尊为护法神。老百姓赞他是: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灵官形象威武凶猛,红脸膛,额上还有一只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确有震妖降魔气魄,因此成为镇守山门的护法神。真可谓:三眼分明遍观大地;一鞭威武永护南天。请大家向东走。
现在的花果山呢,古时也叫明岨山。“岨”是什么意思呢,词典的解释是:带土的石山。为什么叫明岨呢,看字面的意思就是明亮的山咀,山咀又是怎么亮起来的呢?这就要说到灯山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在这里举行规模宏大的灯山庙会。所谓灯山呢,就是在这些大家能看到的这些人工开凿的大小约十几公分的石窝窝里,放上小油碗,添上菜籽油,放入棉花灯芯,用火把点燃,远远望去,灿若群星,自东而西依次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图案。整个山咀一片通明,所以灯山也就称作明岨山了。县志把这种景观列入古时彬州十二景之一,被称作“明岨翚金”。现在也有专家认为,彬县的灯山是世界上最早的霓虹灯。这个砖木建筑就是轿子,上面的灯窝组成轿顶的图案。轿子里坐的是:灯光菩萨,也叫月光菩萨。
全国各地的灯山也有很多,唯独彬县的灯山被称为天下独绝。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其他地方的所谓灯山,采用的都是搭灯架的办法,然后挂上灯笼,就被称为灯山,无论这个架子搭得多大,其实是不能称作灯山的。唯独彬县的灯山是真正地在山崖上凿出灯窝,放上灯碗,用菜油点燃的,亮起来的也是真正的山,查遍资料,像彬县花果山这样的灯山,天下没有第二家,所以说是天下独绝了。
这座钟的声音厚重悠扬,声播数里,所以上方刻有“声闻于天”四个字。敲钟有个讲究,决不能使傻劲用力乱敲,用力敲一下,等钟韵慢慢落下的时候,再敲第二下,寓意呢就是“好运(韵)长久”,如果敲得急了,钟声的余韵就不能达到最长。敲钟可去人烦恼带来吉祥,至于说敲多少下最好,这没定义,古人把单数看作阳数,认为是大吉大利,敲三、五、七、九均可,今人认为六、八、九最为吉利,敲此数也是可以的。一般敲三、六、九数的最多,就是所谓的“三六九,向上走”。无论敲击几下,只要你心中愉快就行,本来这些数字都是人定的。
在山的东边,远处那个山石形成的锅叫:“煮驴锅”,传说大军事家孙武的门徒,贵公子王觇到云梦山学道以后,曾来此处炼过仙丹。
由于防护措施还不到位,请大家不要到无防护栏的地方去,注意安全。下面我给大家说说点灯山的一些讲究和习俗。
一般每年上山点灯跪香、敲钟的共12人,这些人在先一年正月十七就确定下来。从中推选一个老会长,其余人称会长,这些人都是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人。点灯是很有讲究的,凡家中有坐月子(即产妇)没出月的,有丧事没过“五七”的,一律不得当会长。会长们上山时要换上干净衣裳,带上铺盖。在山上一切行动要听从老会长的吩咐。不得擅自行动,不得到敞口或山边张望,不得回家。家里送饭须是男性,送到山下用绳索吊上去。饭送齐后统一开饭。正月十一,会长们一同上山打扫卫生,封山门。首先烧香敬奉孙大圣,祈求点灯顺利,然后分工搓灯捻、制火把、洗灯碗、搭灯架,添灯油,放置小石窍中。封山后,上面的人不能下来,下面的人不能上去,否则,冲撞了神灵,就会点灯不着,点山不亮,影响一年的收成。山上所有的生活用品,水、柴、饭都是通过滑轮吊上来的,下面必须是男性来送。正月十三,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到位。晚上,开始点会长灯,12个人每一人盏,接着点燃路灯。十四晚上,点轿顶和北斗七星。正月十五是正会,三点左右会长们吃午饭。饭后,每人都得在菩萨面前跪两柱香。跪香时,不准东张西望,不准言谈嘻笑,身要端正,心要虔诚,如僧人做早课一样。跪罢香,接近黄昏,会长们可再吃点饭,喝点茶,休息一会。老会长继续跪香,天一黑,一人敲钟,其余10人分五组,迅速点燃全部灯盏。十六晚上同十五晚上一样,点全灯。正月十七早晨,收藏好灯碗,拆卸完点灯架,会长们方可下山。并把山上的贡品分发给下年的会长们,称为“托会”。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圣洞。这是孙悟空办公议事的正厅,也是九曲十八洞中最大的洞子。点灯山的时候,会长们的生活起居跪香都在这里。白天在这里跪香,祈求风调雨顺;晚上分头点山,点完山的就打麦草铺住在这些洞子里。
“齐天大圣”身穿战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森煞,可畏可敬。他的腰侧装有活动的木码子,一扭能唿地站立起来。不知内情的人,会吓得出一身冷汗。这个无底洞,有人说这个洞通到四川,有人说通到宝鸡。但究竟通到何处,无人可知,它也可能是撤离的暗道。
“九曲十八洞”,洞洞相通,尤如迷宫,走进洞中,明暗变幻,仿佛走进时光隧道。这些洞子相互连接,给人一种幽深空灵的感觉,也增加了花果山大圣洞府的神秘感。
顺便说一下,下边这条河流,现在叫水帘河,古时叫漆溪,也是彬州十二景之一,叫漆溪映月,是猴子们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捞月亮的地方。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要问,这个石堡历史来由是怎么回事呢? 据明嘉靖《邠州志》、清乾隆《直隶邠州志》、民国十七年《邠县县志》,对灯山的来龙去脉皆有记载。一个是它的创造期。南北朝时,我国北方经历了160多年的战乱,也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时期,这里的居民为躲避战乱在山上凿了十多孔石洞,当时叫“石堡”,人们在上面预藏生活必须品,每当兵匪过境的时候,人们迅速撤到山上,封闭通道,外人是很难攻上山来的。第二是它的利用期。唐贞观年间,灯节风靡天下。鄂国公尉迟敬德监修了豳州大佛寺后,顺便对花果山进行了一番加工,又凿了一些连珠小窍,形肖飞阁,居民元宵张灯,以祈有年,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异彩。宋、金、元时,邠州战乱,灯山虽无发展,但以险获安,保留了唐时风貌。第三是演绎期。到了明代,灯山声名渐高。人们美其名曰:“明岨翚金”,是邠州十二景之一。唐僧取经,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彬县水帘洞花果山是必经之路。明代长安县丞吴承恩,写成了神话小说《西游记》。随着《西游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更使花果山声名大振,烟火日益繁盛。山上除过檀木雕的“齐天大圣”,还塑有药王孙思邈像,三只眼睛的黑虎灵官与灯光菩萨,供桌上摆有“风伯”、“雨师”诸神的牌位。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神宗天启五年(1625)的两次扩建灯山,使之趋于定型,形成五幅图象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邠州志》上记载的描写灯山的诗句也有多首。清初,前来焚香叩头,求神问卦,取雨者络绎不绝。乾隆八年(1743)用铁铸造的高50厘米,底宽35厘米,重40多公斤的齐天大圣像,仍完好的保存着,现保存在下沟村。道光年间,群众自筹银两、铜钱,铸造的800多斤重的一口铁钟,也挂在灯山下,并重修了山上的栈道和寺庙。1926年,于右任先生驻邠期间,写了一首《邠县道中咏灯山》:“己过豳人剥枣期,满川梨尽柿犹垂。遗民争说灯山好,应记前朝避乱时。”1927年3月,邓小平同志从苏联回国,途经彬县参观了彬县水帘洞。文革中,灯山也以“四旧”而遭到破坏。灯碗被砸碎,铁钟被砸烂当废铁卖掉;那尊檀木雕像被推到泾河滩,浇上煤油烧掉;另外几尊塑像也被砸得七零八落;山上的古建筑,也已破碎不堪。1980年元宵节时,这个传统的灯节又恢复了。1982年6月彬县人民政府把花果山石堡,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元宵夜,在花果山下观灯的人群络绎不绝。这里人称花果山,在古时也是盛产梨枣的地方,著名的彬州梨就出产在水帘杨家台,从水帘村到姜渠、再到大佛寺,六百年树龄的晋枣树比比皆是。彬州梨的生产历史虽不可考,但彬州梨没渣的口头语却是尽人皆知,享誉一方。晋枣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晋国,当时秦晋结好,带回来的晋枣树苗就主要栽种在彬县泾河川道一带,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枣树巷:枣树巷,云遮天。可见其规模之大。这里从古到今,算是名符其实的花果山。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描写的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个花果山,是孙悟空出生的地方,有人说就是现在连云港的花果山。河南宜阳也有个花果山,当地人说是孙悟空的归宿地。彬县的花果山是孙悟空的什么地方呢,现在我就来为大家揭开谜底:请大家进大圣庙。这就是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形象,下面的两个洞子是鼻孔,上面的洞窟是悟空像的眼睛,眼眶中还有佛像。大家看清了没,孙悟空当时就是被如来佛压在这儿的。唐僧取经的时候在这里收孙悟空为徒,从此走上了漫漫西天取经路。人们传说,取经归来后,为了表彰孙悟空一路忠心耿耿,保护唐僧取经的这个巨大功绩,唐皇对孙悟空的第二故乡地进行了修茸,开凿了灯山,举办庙会以纪其功。为了不让孙悟空再有痛苦的记忆,五指山也随之更名为花果山。这个大圣像是鬼斧神工的造化,不是人工刻意的雕凿。这也正是彬县水帘花果山的神秘之处。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一部西游记,虽然描写的是鬼神仙佛的事,但是它其实就是人生的写照。孙悟空在此经过了五百年的反思,历炼了他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意志,正是在这种意志的激励下,他保护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自己最终也成了斗战胜佛,随着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流传而被人民永远牢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彬县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再生之地,人生之路的一个新的起点。各位游客是否也从中悟出了“不受磨,不成佛”的道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训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警句,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虽然表述法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样的。我祝愿每位来宾游过花果山之后,事业会更加发达,人生之路会更加辉煌。目前,彬县为了开发花果山的旅游业,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水帘洞花果山将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谢谢大家,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随意参观。欢迎大家再来。(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