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规黄德祥组长在全市消防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
《高规组》黄德祥组长在全市消防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
2009年7月16日,在济南市消防局会议室召开了全市建设工程设计人员消防业务培训班,会议传达了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同时邀请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编制组组长黄德祥专门就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防火问题作了专题讲座,解答了高规在执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在整理如下,可参照执行。
1高规中原有的强条仍然有效,具体可参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中的具体条文。
2对安全出口的认定目前仍执行高规第2.0.15条: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屋顶如果认定是安全出口,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烟和火不能威胁屋面、有楼梯可通室外地面、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等。另外,安全出口的上方要有不小于1.0m的防火挑檐。
3对坡屋面建筑高度的计算:如果坡屋面内有夹层,则按夹层的楼面计算建筑高度,否则,按坡屋面的檐口计算建筑高度。
4高层建筑必须满足消防临空面的要求。高规第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如受条件限制,临空面必须满足8m(长)*15m(宽)且在此范围内设有不小于0.8m*1.0m的人员通行口(如门、窗)。(PS.通向公共区域)高规第4.3.2条: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有环形消防车道时,可以不设。
6高规6.1.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为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为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单元与单元之间应设防火墙,并满足规范5.2.1和5.2.2条的规定。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指的是单元内户与户之间的分隔墙。如果上述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可以采用出挑墙体和楼板的做法。另外,楼梯间的窗和邻近住户的窗的距离应满足1.0m的要求。(PS.《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阳台封闭时按房间对待,满足相应规范要求。(PS.窗槛墙窗间墙算到阳台窗边)
户门甲级防火门,乙级防火门均可。大型建筑相邻防火分区借用疏散宽度应不超过30%。剪刀楼梯间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三合一前室问题:开向前室的门不应超过3户,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12㎡,短边尺寸不应小于2.4m,应符合双向的原则。前室套前室的做法不提倡。《住宅建筑规范》第9.6.2条: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只要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可以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中的大型商场的楼梯、走道等疏散宽度计算按1.0m/100人。12 地下室的楼梯间采用窗井通风是可以的,开口面积一般不小于1.2㎡,否则按防烟楼梯间设计。消防电梯均应到达各层(含地下室)。楼梯间的门可以通过大厅到达室外,但距离不应超过15m,大厅按扩大前室设计。当距离超过32m时,应保证至少有一个楼梯间的门能直通室外。住宅的地下储藏室可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疏散距离的要求:
1)只要距离≯20m,楼梯形式不限;或虽>20m但≤30m,设自动灭火系统和报警系统,其楼梯形式也不限,可以设一个安全出口。
2)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两个安全出口。
3)楼梯尺寸要求: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7.10条的“其他建筑楼梯”规定执行。楼梯踏步尺寸260×170,宽度1100(多层建筑);1200(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第二篇:组织部长在全县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组织部长在全县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3日)
同志们:
为提高全县组工干部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做好我县的组织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县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组工干部在加强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重要的责任。新时期,广大组工干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积极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从新时期全党政治任务来看,我们必须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紧迫感。组织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发展选人才、配班子、强队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使命。认真做好组织工作,是切实解决执政能力建设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要求。60多年的执政历史表明,我们党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政绩。但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党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是新时期组织工作不能回避的重大任务和份内职责。去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再次强调了做好组织工作的重大意义,并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各单位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扎实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水平。
(二)从我县确定的发展目标来看,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省粤西“两会”精神,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定位、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要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山区特色产业强县、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和茂湛地区的“生态后花园”、全省山区宜居宜业城县、全省山区人力资源强县,实现“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五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宏伟目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但目前我县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未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组织工作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破解的问题还比较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
(三)从目前全县组工干部的业务水平来看,还急需提高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我县组工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是好的,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公道正派、扎实严谨的良好形象,为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组织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应该看到,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组工干部现有的知识更新已跟不上形势发展,出现了“本领恐慌”,对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二是组工干部轮换较快,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新任职的组工干部对组织工作的业务不熟悉,迫切需要加强组工业务培训;三是有些组工干部身兼多职,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欠主动、欠细致、欠深入,对相关法规一知半解,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还不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说,县委组织部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对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单位的组工干部对该文未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在股级干部的任免过程中,出现程序颠倒、材料报送不规范、不执行相关程序等问题。又比如说,我们去年制订的《信宜县县管干部档案借阅工作规定》对查借阅县管干部档案进行明确规定,但还是有些组工干部没有按规定履行手续。再如,根据中组部文件规定,在党员的工资发生变动后,要及时重新核准党员的缴纳基数和党费额,但不少党(工)委的组工干部除了在2008年中组部新标准出台后核定了一次党费基数外,均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更新核定。所以说,加强组工干部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显得十分紧迫。
二、明确职责,务实创新,扎实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任务繁重,要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广大组工干部要明确职责,务实创新,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一)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当好业务上的参谋。组织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关注度、敏感度很高,不懂业务、甘当外行是万万不可的。就拿干部任免工作来说,其程序和步骤要求很严格、很规范,如果粗心大意就会容易出错,出错了就会造成不良影响,一时难以消除。不久前发生在河北石家庄县的“王亚丽造假骗官”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时任石家庄文化局人事处处长杨路群,目无组织纪律,绕开局党组,擅自作主在王亚丽的造假表格上加盖公章,并将其调入和任职时间分别提前7个月和19个月,这种法规意识淡薄、滥用职权、大胆妄为的举动令人震惊。这一反面例子值得所有组工干部深思,我们务必做到明确职责、严谨细致。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熟练掌握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程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把好政策关,当好业务上的参谋。特别是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对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甚至工作流程并不是很熟悉,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向有关领导提出,多汇报,多提醒。
(二)加强业务法规学习,努力成为业务上的内行。学习使人充实,学习使人提高,学习使人自信。在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组工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学习,成为业务上的内行,才能适应新时期组织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干部群众中树起威信。为此,要通过个人自学钻研、岗位业务培训、沟通交流等方式,扎实学习业务知识,认真研究组织工作政策法规、工作流程,如党务知识、《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等。要刻苦钻研,不但熟悉其基本内容,还要力争将一些重要的规定和条文熟记于心。要把法规条文放在案头,工作中遇到问题,马上翻开,反复琢磨,直到弄清楚为止。对一些工作疑问,可以向县委组织部相关业务办公室提出,也可与其它单位的组工干部进行切磋交流,还可以在单位内部组工干部之间探索研究。要多读组工刊物,多上组工网,了解最新的组工动态,加强组工理论研究。
(三)严格遵守工作法规,努力争当遵章守纪的模范。组织工作有许多法规党规,也有许多严格的纪律要求,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切忌马虎大意。上个星期,中央召开实施四项监督制度视频会议,进一步强调了遵守干部工作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对此,我们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工作法规,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比如在干部的选拔、调整工作中,就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我县制订的具体规定,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与此同时,组工干部要严守组织纪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绝不跑风漏气,自觉做到慎言、慎微、慎独,树立良好形象。又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对申请入党的同志要多加了解,对照有关规定,看他是否具备了入党的资格和条件,避免一些表现不好的人混进我们的党员队伍。再如在党费收缴工作中,中组部已出台了明确规定,细化了收缴标准,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既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更不能不收。
(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努力创新工作思维。创新是组织工作的生命所在、活力之源。当前,组织工作还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工作就会裹足不前、难有起色,更不可能有特色。因此,要积极提倡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鼓励广大组工干部多提创新建议,既可以对全县组织工作提出好建议或新点子,也可以对本单位的组织工作献计献策,只有广开言路、广集民智,组织工作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活力,才会有进步。比如说一个单位在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这一问题,它需要我们在座的组工干部结合单位实际,多思考,多借鉴,多提好办法。又如在增强党组织吸引力这一问题上,既要上一级出台好措施,也需要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想好点子,多出好措施。
三、专心听讲,学以致用,确保培训学习取得实效 本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希望同志们要全身心投入,确保培训学习取得实效。
(一)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委组织部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本次培训中来。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严明的纪律是学习培训取得实效的保证。为此,要做到“三个保证”:一是保证学习时间。在培训期间,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的,一律不得请假。二是保证学习质量。在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三是保证学习氛围。课堂上,不得随便谈话,不得随便离开座位,要把手机调到振机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坚持学以致用,推动工作开展。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回去以后,大家要将培训情况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参加培训是一时的,而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却是不断变化的。为此,在日后的工作中,同志们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互相交流,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发挥应有作用。
同志们,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五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我们的组织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树好形象,为推进信宜的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县长在全县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省XX档案部门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档案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授课的省档案局XX局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这次培训学习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
档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档案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重要作用日益突显,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新的课题,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治建设、档案队伍建设等事关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成了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座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对于这一点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职能作用,是全县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摆在所有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从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切实增强各级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全面更新理论知识,着力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继续发扬踏实苦干、甘于奉献的精神,奋力推进我县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认清形势,主动应对档案管理工作新挑战
随着机关规范管理和服务考核的逐步推行,档案工作在各地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新的课题。信用档案、农村档案、民生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民营企业档案、家庭档案、寺庙档案向我们扑面而来。与此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治建设、档案队伍建设等事关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纷纷提上各级政府议事日程。档案事业不仅服务领域扩大,而且服务由后台走向前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公开服务转变,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转变,这样的转变、变化是深刻的。
目前,我县档案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我县档案馆综合楼自2008年受地震破坏被拆除后,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档案无处移交,导致全县档案工作滞后。二是部分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三是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还没能跟上;四是档案室等基础设置配备不科学、不到位,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单位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有的单位档案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期立卷归档,严重违反《档案法》相关规定;六是部分单位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部分档案人员整理案卷不符合规范要求。以上诸多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整改解决。
三、珍惜机会,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新能力
这次培训为我们档案管理人员提高业务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高度重视,全心投入、认真学习,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把重点难点问题学深学透,也要立足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多向老师和同事学经验、学方法,深入交流、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全力助推全县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放下事务专心学。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都是各乡镇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县直各部门、单位、省XX驻临各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事务也很多,但既来之则安之,希望大家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把单位或部门的事情放一放,静下心来专心学习,通过此次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实施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积极主动学习政治理论,切实增强依法治档观念,把握观点、提高业务技能、不断进步。
二要放下架子虚心学。此次培训层次比较高,给我们授课的是省档案局档案业务指导处专家XX处长,X 处长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希望大家一定要有甘当“学生”的精神,以“空杯”的心态虚心听讲,尊重老师,严守纪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进步的良好环境。
三要放下杂念安心学。这次培训考虑到各方面原因安排的是为期一天的短训,大家一定要抛弃杂念,端正态度,集中精力,安下心来利用有限的时间抓好学习,把培训学习当作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提高本领的好机会。
四、严肃纪律,积极营造培训学习好环境
在培训期间,各位学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培训纪律,服从工作人员安排,服从培训班管理,不搞特殊化,不随意请假,不找人代训,不请客吃饭,不参加消费娱乐活动。县档案局要加强培训学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培训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培训学员存在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一个纪律严明、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培训学习环境。
最后,预祝这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学员学有所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副厅长在2006年全省农业执法骨干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省农业厅办公室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二日
]近日,省农业执法总队在**举办全省农业执法骨干业务培训班,各农业执法支(大)队负责人参加,会议还表彰了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现将***副厅长在培训班上的讲话刊发,供学习贯彻。
***副厅长在全省农业执法骨干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举办这次培训班,目的是回顾总结2005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交流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2006年农业执法工作,并培训业务,提高执法能力。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客观分析,充分肯定2005年的农业执法工作
2005年,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农业执法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有了新面貌。各地紧紧围绕贯彻落实2004年11月全省农业执法工作会议和2005年9月省农业厅、编办、人事厅、财政厅联合召开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座谈会精神,统一思想,积极主动,加强协调,扎实工作,从理顺执法体制,明确单位性质、职能,改善执法设施入手,使执法队伍体系建设有了新起色。目前,11个市、80个县组建了农业行政执法支(大)队,占应建数的98.9。专职从事农业执法的工作人员1470名,列入公务员制度管理200余人。其中,温州、舟山、上虞、丽水等县(市、区)10多个行政执法机构确定为监督管理类。大部分执法机构做到集中办公,专司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工作。同时,通过省厅的考核验收,37家农业执法机构成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2005年,还新配备执法专用车20辆和部分其他设备,到年底,80的农业执法机构配备了执法用车。
(二)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各地按照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要点,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以规范种子、肥料市场为重点的“绿剑”春季行动,以规范农药、卫生杀剂市场为重点的“绿剑”夏季行动,以规范兽药、饲料、种畜禽为重点的“绿剑”秋季行动和围绕节日安全、初级农畜产品安全为重点的“绿剑”冬季集中执法行动。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和市场巡查力度,充分发挥“96323”作用,切实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农资打假工作引向深入。据统计,2005年累计出动农业执法检查人员55905人次,受理“96323”等农业投诉举报5132件,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4131家次,完成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6585批次,查获违规单位3161家次,查获假劣农资5368.8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523起,结案2375起,挽回经济损失5305.3万元。并严肃查处了兰溪市复合肥厂无证生产“硅钙磷肥”、金华翔宇农作物研究所无证生产种子、仙居县康牧医药原料化工厂无证生产兽药等大案要案。强有力的执法活动,提高了执法权威,树立了农业部门的执法地位,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三)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监管层面看,涉及中央到地方,农业到工商、质检等多层次多部门。从生产流通领域看,涉及到生产、经营、使用等多个环节和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使用者。因此,这项工作很重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治本之策。2005年,2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一方面加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提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诚信经营意识,促使农资经营网点既是农资经营的放心店,又是农业新技术、农资新产品推广的服务点。另一方面从完善可追溯制度着手,督促经营单位加强进货渠道管理,建立购销台帐制度,发放信誉承诺卡,完善内部管理基本制度,从经营源头上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可靠。11月,“浙江农业执法网”开始试运行,为共享农资监管信息和披露企业不良记录构建了平台。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在桐庐、临海、平湖、鄞州等地取得较大进展。台州1019家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建立了企业档案,宁波、温州、湖州、绍兴等地也展开了农资企业调查登记工作,为全面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企业到现场展示展销优质农资产品,销售优质放心农资9.3万公斤(件),57600余人次接受现场咨询,发放近24万份宣传资料,曝光近100个假劣农资产品。诸暨作为农业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单位,积极抓好农资连锁、标准化管理和质量责任制三项工作,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以市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为龙头,建立了以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和统一服务“六统一”为标准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点74家,实现销售收入1700余万元。同时,其他地方和企业也积极开展探索。如瑞安市着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建立市级农资连锁经营企业5家;省农资集团建立了20多家“惠多利”农资经营连锁企业;台州黄岩区成立全省首家农资配送中心-台州市黄岩桔都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涉及1000多个品种,300多个营销网点,实现信息、技术和物资统一服务和配送。绍兴县以三家农资企业为龙头开展了放心工程。随着活动深入展开,对倡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守法和诚信经营,提高农资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和科学使用农资,净化农资市场环境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农业生产事故调解处理有了新成果。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农业生产事故也呈多发趋势。为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尽力挽回农民损失,各地以“平安农业”建设为目标,尽心尽职,做了大量工作,既维护了农民权益,也促进了社会和谐。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省共调解处理了各类农业生产事故20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尤其是“飞雁”牌过磷酸钙肥害事件,共造成29个县(市、区)2万多亩经济作物减产、绝收,受害地克服受害面广、农作物品种多、损失大等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及时恢复农业生产,把损失程度减少到最低。调解处理农业生产事故对农业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为它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但也要清楚地看到,农民诉讼的难度和调查取证的难度。要站在服务“三农”的高度,站在农业和农村工作职能部门,农资生产经营监管主体的角度,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急农民所急,这种务实的作风为农业部门树立了形象,为农业执法拓宽了视野,起到很好的开端。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抓好2006年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实施四厅局文件和全省农业执法工作会议的关键性一年,做好2006年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总的要求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农产品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为目的,按照重抓源头,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提高能力的要求,提升规范化建设层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确保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保障高效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推进“三个转变”,第一:在监管重点上,要从专项整治逐步向日常巡查、长效监管转变;第二,在监管方法上,要从专项整治逐步向监管与服务并重转变;第三,在监管体系上,要从健全完善向规范行为、提高能力转变。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克难攻坚,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保障机制。进一步按照省四厅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理顺体制规范行为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公务员法》实施,不断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体系,加强建设,实现农业执法机构全部列入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目标。按照“五有”要求,继续实施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的能力和效率。目前,各地正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有的地方在执行兽药、饲料、种畜禽监管时认为与四部门的文件有矛盾,我认为,两个文件没有矛盾,省政府文件中提到的“各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兽药、饲料、种畜禽的管理”,指的是兽药、饲料、种畜禽的行业管理、产业发展,而兽药、饲料、种畜禽的市场检查、行政处罚是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当然,两者要加强协作,共同为产业的发展做好工作,尤其在当前禽流感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各地更要积极配合。
(二)着力源头整治,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2006年计划组织二次全省性的集中执法行动,一次是上半年的春季执法行动,主要以规范种子、农药、肥料市场为主;一次是下半年的秋季行动,以规范兽药、饲料和种畜禽市场,以及初级农畜产品安全为主要内容。两次集中执法行动,要精心组织,上下联动,要在声势、实效、震摄力上下功夫。要根据实际,适当开展一些专项整治活动。在执法行动中,重点围绕“三突出一巩固”开展。
一要突出案件查处。坚持部门配合、上下联动,下移工作重心,提高日常巡查密度,清查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加大农资案件查处力度,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介披露等途径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对已立案查处的案件要跟踪关注,早日结案;对已处理的违规单位或个人要开展“回头看”,督促整改提高;对大要案要集中力量一查到底,不能敷衍了事,必要时公开曝光通报。
二要突出源头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切实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产品的资格管理,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面达100,前移监管关口。
三要突出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对农资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进行监测,要求全省抽检农资产品2000个以上。及时通报抽检结果,同时,曝光一批不合格产品,处罚一批不合格企业,连续抽检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实行重点监控。
四要巩固毒鼠强专项整治成果。做好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违禁剧毒鼠药清缴等工作,适时开展市场暗访,彻底根除毒鼠强的社会危害。
(三
一是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着重开展以建立农资现代经营网、农资市场监管网、农资信用信息网、农资生产经营诚信制、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农民利益受损补偿制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三制”建设。进一步充实农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内容,使80以上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纳入信用管理的范围。总结和推广试点单位经验,督促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一卡一书”(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誉卡、质量承诺书)、“两账两票”(农资产品进销台账、进销票据)和农资管理基本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倡导在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或质量公开承诺制,引导农资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推进诚信经营。启动农资信用评价,研究制定农资企业诚信管理办法及科学评价体系和相应标准,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管理。
二是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在抓好农业部试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措施,引导农资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农资营销机制,构建农资现代经营网络,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和占有率,保证农民用上放心优质农资。
三是发挥“浙江农业执法网”的作用。作为农资监管的重要现代手段,各地要加强维护,保证畅通,实现高效运行,成为展示我省农业执法工作的门户。重点要建立法律法规库,及时公布现行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厅有关文件;完善农资信息库,及时公布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登记和许可情况;开通农资监管咨询库,及时公布市场经营主体清理情况、企业诚信评价情况、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及时发布农业执法工作动态;开通网上案例分析等内容。成为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工作交流、案件报告、跨区域案情通报、优质农资推介、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工作指导的平台。
四是完善投诉举报制度。进一步畅通“96323”农业违法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投诉举报的管理,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做到有访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维护好农民利益。
(四)着力及时公正,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事故调处工作。要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平安浙江”的高度,充分认识和认真处理农业生产事故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麻痹大意、敷衍了事。处理过程要及时果断,以减少损失、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做到调解公平、公正,考虑厂商的利益,更考虑受害农民的合法权益、生产、生活情况,不能因处理不周引起投诉举报,甚至集体上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事故处置,省里将争取发布《浙江省农业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农业系统对重大农资质量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并在农资质量安全的法律援助和政府救济途经方面进行探索,切实减少农民损失。
(五)着力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按照“面向农村农民,面向管理对象”的原则,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上下互动,统一行动,集中宣传,形成农业系统农资打假的宣传品牌。二是结合“绿剑”系列执法行动,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农资识假辨假和使用常识的宣传,通过深入报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提高农资监管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营造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农资监管会等形式,切实增强农资经营人员的守法意识,提高农资经营服务水平。
三、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做好新时期农业执法工作
我省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起步于1996年。10年来,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执法机构从无到有,执法队伍从弱到强,执法工作也有了很大起色。但是,农业执法工作底子还很薄,执法队伍建设与其他部门相比还很弱,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农资市场也不规范,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执法工作任重道远。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要在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提高执法能力等方面积极开拓,努力创新,使浙江的农业执法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能力。从农业执法人员结构看,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执法人员原先都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对法律知识学习理解不深,执法实践也不多。因此,要做好执法工作还要在人才培养上做文章,在提高四个能力上下大功夫。一是提高政治能力。每位执法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牢固树立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决不能滥用权力,决不能用行政处罚作为创收手段。二是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加强上岗前培训,加快知识更新。2006年,省里将举办一期以强化纪律、树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按照“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法律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的要求,通过学习培训、执法实践、执法人员的短期交流、执法骨干的高校深造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使执法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懂”,对行政处罚、复议、诉讼、赔偿、许可等“五大”行政法律和农业专业法律法规要“精”,真正成为能担当执法重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是提高工作创新能力,要针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动向,准确分析新特点,努力把握其阶段性、规律性和趋势性,深入探索主动做好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农业执法工作的创新能力。四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农业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对象复杂,办案过程中牵涉到多个部门,需要组织力量及时查办,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工作中还要注意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五篇:胡道新局长在全省国税系统人事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胡道新局长在全省国税系统人事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今天上午,我们就当前人事教育工作的热点问题,与大家座谈讨论。六位学员代表发了言,讲得都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发言人数少了点。尽管如此,座谈仍然收获颇丰。主要有三点:一是了解了一些新情况。六位学员的发言,分别反映了当前人教工作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坐在省局办公室里,是无法全部掌握的;在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也是无法全部了解的。二是看到了一些新思考。看得出,大家根据上述情况,结合具体工作,做了认真的思考。这些思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考,应当说有一定深度,相信对做好今后工作会有很大帮助。三是听到了一些新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将对我们研究下一步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训学员都是人教业务骨干,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解决了不少矛盾,为和谐安徽国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此,我也要向大家表示感谢!我们来学习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素质、促进工作,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尽快地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运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去,进一步提高人教工作整体水平。下面,根据座谈情况,我谈几点看法。(一共七个问题,其中一至六个问题是在座谈讨论中插话时所讲。)
一、把中年同志使用好。(座谈会上,有的学员反映了试行限龄制、任期制、转任制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建议由省局制定退出领导岗位人员后续管理办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地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作统一规定,并不合适。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把握原则,不搞“一刀切”。我们在干部使用上一直把握的原则是,讲学历不唯学历,讲年龄不卡年龄。试行限龄制、任期制、转任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盘活人才资源、优化班子结构,实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国税事业发展的目的,并不是说只使用年轻干部,不使用中年干部。因此,对“超龄”干部的安排、“转任”干部的使用,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一点在“班子建设工程”中也有具体体现,“一律”是“一刀切”,“一般”则表示可以区别对待。第二,注意方法,切忌简单化。讲人事问题,做人事工作,方法问题至关重要。方法适当,可以把难事办好;方法有误,可能把好事办砸。现在遇到的诸多问题,恰恰是不注意方法造成的。有的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还未到退休的年龄,有干事的愿望,有工作的热情,可有的地方直接让其“退休”,这种处理方法是简单的,后患无穷。我们讲“以人为本”,就一定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愿望,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作出妥善的安排,保留相应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第三,使用好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省局反复强调“把中年同志使用好”,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只要还未退休,都属于使用好的范畴,但使用不等于提拔。使用好就是要安排好他们的工作,继续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过去,我在湖北分管人事工作时,有三位助理巡视员留在原市局工作,省局安排他们从事税收科研,一人一个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调研,省局定期听取汇报;省里召开一些工作会议,或安排一些中心工作,省局领导分不开身,就安排他们代表省局参加,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可以不与在职领导干部一样分管工作,但可协管某项工作或从事一些具体工作。总之,希望大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切实克服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全上交的不负责行为,真正把人事政策理解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用足用好现有职数。(座谈会上,有学员谈到,由于受职数限制,一些培养成熟的干部错过了使用的最佳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省局掌握的情况看,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有不少地方没有用足用好现有职数,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另一方面又要求增加职数。这一问题的形成,既有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方面的因素,也有国税人员自身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人事部门的因素。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用足现有职数。干部的使用具有时效性。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其中有一段时期,不仅年龄适当,精力充沛,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素质的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力也渐入佳境。如果不能及时地开发使用,其工作能力就开始从顶峰下降。这不仅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影响干部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国税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用足现有职数,对那些培养成熟的干部,只要符合任职的资格条件,符合“过得硬、靠得住、有本事”的标准,都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可能及时地提拔使用,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更加重要的岗位上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其次要用好现有职数。有的同志反映,目前将非领导职务职数分解到县区局的做法,使得统筹调度起来有难度。我认为,这种看法并没有道理。按制度规定,无论是领导职务职数,还是非领导职务职数,都应当分解到县区局。职数虽相对固定,但人员可以流动。我们可以通过调任、转任等多种方式,调配使用干部,用好现有职数。对非领导职务职数的使用,人事部门要加强研究,但有一条基本要求,即机关不要占用基层的职数。总之,用足用好现有职数,对于贯彻落实“五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加强国税人员的培养与使用,推动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整合内设机构。(座谈会上,有的学员谈到了机构改革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方面的问题,我也谈一谈我的观点。第一,机构设置的问题。目前,总局机构改革已经接近尾声,省局机构改革也即将部署。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臵,完善运行机制,为促进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保持内设机构数量总体不变,重点通过结构调整来优化组织架构”。刚才,有的同志谈到机构增设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此次改革增设机构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分工过细容易产生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因此,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们应当争取在保持职数不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整合职能相近的机构,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机构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第二,职能配置的问题。职能是行政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一切管理活动的逻辑与现实起点。机构职能定位正确与否,是其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发挥相应作用的关键。刚才,有的学员谈到县区局税务登记、纳税评估等职能存在交叉。应当说,税务登记职能不存在交叉问题,那只是一个完整流程的各个环节分布在各个部门。纳税评估职能的确有交叉,在职能设臵、工作安排上应当考虑,尽可能避免重复评估、多头评估。省局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今年调整了省局直属分局的职能,明确在负责省内重点税源企业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赋予其全省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这是完善税收管理体制,理顺相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的重要探索,符合税收管理的发展方向。第三,统筹协调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家反映的问题在基层尤为突出。这是因为,领导机关安排工作确实存在多头布臵的问题,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但即使领导机关出现此类问题,基层也可以在具体安排中化解一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把相近的工作归在一起来开展,这就是统筹协调。在这一轮的机构改革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界定,促进国税机关职能向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廉洁型转变,管理机制向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
四、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座谈会上,有的学员反映,在竞争上岗中出现了一些打“关系票”、“人情票”的现象。)拉票现象确实存在,不仅仅存在于竞争上岗操作过程中,采取传统方式选拔干部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在现阶段,无论采取何种选人用人方式,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都是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拉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一要严肃查处拉票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拉票贿选,败一方风气,坏一批干部,有碍选准用好干部,也是最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加大公开力度,严肃组织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拉票贿选行为,一经查实,就要按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二要加强教育引导,慎重用好民主选人权利。要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观念教育,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观念,增强做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工作的责任感。要对国税人员进行权利和责任教育,使大家积极参与民主推荐活动,慎重用好民主选人权利,真正把群众拥护和信赖的优秀干部推举上来。三要改进工作方式,全面客观了解民意。逐步实现同时使用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形式,综合分析,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可分别统计、综合分析,注意掌握和分析领导层和被推荐干部所在单位、分管部门以及知情度较高人员的意见。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与测评、考核结果反差较大的干部,要分析原因,慎重对待。
五、充实一线管理力量。(座谈会上,有的学员反映,现在县区局人员比例失调,行政管理人员过多,税收管理员过少。)当前,有一个问题很突出,就是县区局副股级以上干部中,有不少领导干部不从事具体工作,这就使得我们在人力资源配臵上捉襟见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充实一线管理力量,基层领导应当做“排头兵”。换句话说,只有县局税源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区局、分局等基层国税部门的领导都加入到税源管理行列当中来,一线的管理力量才能切实增强,才能为管住管好税源提供较为充足的人力保障。另外,领导干部,包括各级国税机关的领导及中层干部,也要从事具体的工作,不能当“甩手掌柜”。对于这个问题,人事部门还要认真研究,采取有关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六、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有的学员建议,将脱产学历教育改为在职学历教育,把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到岗位练兵上来,加强专门业务培训。)教育培训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提高学历层次,二是提高岗位技能。这两方面都要围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来展开。我们更加看重的、更加鼓励的,正是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调整学历教育格局。学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知识层次,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基础。前几年,我们在开展学历教育方面,明显带有补课、还账的性质。2002年,我省国税系统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比全国税务系统平均水平低15.2个百分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这一比例已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研究生学历比例比全国略高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开展学历教育了。近期,我连续参加了总局召开的几个小型座谈会,发现有的省局博士生就有3个,而我们一个都找不到。这说明安徽高学历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虽然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开展学历教育仍然是提高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后,省局组织的学历教育仍会有,但力度和结构都可能要调整,相关鼓励措施不会变。加强专门业务培训。除全员岗位练兵之外,加强专门业务培训也是提高岗位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谈到如何开展专门业务培训,我的观点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具体来说,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要把具体规定、怎么操作、有何要求,都讲清楚、弄明白。从这次人事业务培训班的课程设臵来看,基本还可以。如果其他部门都这样做就很不错。当然,这种培训也只是解决“普及”的问题,解决不了“提高”的问题。将来,省局可能会作一些调整,即:同样岗位的业务培训,既有普及班,也有提高班。
七、对人教干部的四点要求。干部管理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教育培训,二是选拔使用,三是监督检查。人事教育干部肩负着前两个环节的任务,各项工作要靠你们认真研究,大力推动,抓好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事教育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领导班子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持续加强、国税队伍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即将展开,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须细致认真做好的。希望大家认真地研究,扎实地工作。
第一,先学一步。所谓“先学一步”,其中应有之意:一是要注重加强学习;二是要比别人学得快、学得早;三是在某项工作开展之前,先要认真学习。应当说,大家都是比较善于学习的。否则,局党组、局领导也不会把大家放到人事教育岗位上来。但是,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与大家一起学习,学大家都在学的内容,是不够的。只有比别人学得早,学在前面,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目前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在人事教育岗位上要学的东西更多。究竟要学什么知识,大家都有体会、有思考。希望大家把本职岗位业务知识学好,尽可能地了解国税工作的大势,同时始终不能忘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这三者缺一不可。
第二,深谋一层。在人事教育工作方面,大家就是局党组、局领导的参谋助手。只有认清形势,把人事教育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思考和研究,切实提高工作谋划水平,才能出好主意、定好办法、抓好落实。大家必须走在工作的前面,想在领导的前面。做不到这两点,就当不好参谋,出不好主意、定不好办法。所以,做好人事教育工作要求我们深谋一层。比如机构改革的问题,预计明年将会推行到省以下国税部门,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事先要认真地谋划。
第三,实干一分。谋划好后,关键在落实。抓好落实,主要靠大家。希望大家要以扎实的作风,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有的同志认为,人事教育工作虚的多、实的少。恰恰相反,人事教育工作对于国税工作全局而言,既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实在具体的工作。人事教育工作的每一项制度、办法、措施,甚至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关系到广大国税人员的成长进步,涉及到广大国税人员的切身利益。即使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人事教育干部也不能以务虚的态度来对待,不能开空头支票,必须按政策办事,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办到的事情解释清楚,已经制定的规章,已经承诺的事情都要兑现、都要落实。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实干。
第四,严律一点。严于律己,对人事教育干部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一个单位的风气好不好、作风正不正,除局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外,人事教育干部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一名人事教育干部都要做到:一是“清风”。即风清气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依法履职,秉公办事,严格自律,真诚待人,营造风清气爽的环境,不能乌烟瘴气。二是“勤政”。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履行自身职责,兢兢业业争创一流业绩,遇事不能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三是“公道”。人事教育干部不公道,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必须坚持公道办事、任人唯贤,以实绩用干部,凭德才选贤能,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四是“正派”。必须坚持既重政治品行,又重生活品行,做到坚持原则、高度负责、求真务实、守法遵规,做到不贪钱色、家庭和睦、情趣健康、交友谨慎,树立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如果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假话,办歪事,就没有人拥护你,在这个岗位也干不长、干不好。以上四点,既是对全省国税系统人事教育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