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铃儿响叮当 说课稿
铃儿响叮当说课稿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中的《铃儿响叮当》一课
【教材地位和作用】
《冬天的故事》是这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时间正值元旦和新春佳节来临,本单元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编写的歌曲意在让学生感受冬天的意境,产生对冬季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品质。本单元可分四课时来完成,《铃儿响叮当》将安排在第四课时,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为人们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副歌衬词“叮叮当”似乎是在模仿雪橇的铃声,后来逐渐成为圣诞节等晚会上的祝酒歌,旋律轻松活泼,深受大家喜爱!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铃儿响丁当》,并能用歌声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我的创造”,感受变拍子给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拓展其创造的能力。
3、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通过加入“叮叮当”的衬词,感受二声部的合唱效果。
【教学重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1、感受2/4拍与3/4拍的不同,体验不同拍号在同一作品中表达的不同情绪。
2、加入“二声部”的“叮叮当”对歌曲《铃儿响丁当》进行处理与美化,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本课有可能出现的难点是歌曲变奏的学唱
【教法和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创设法、视觉图像法、图谱示意法、对比演示法等
采用的学法有:联想想象法、声势律动法、对比听唱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生水平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我围绕“圣诞节”这一情景主题,将整个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迎接圣诞——听赏歌曲
二、圣诞歌声——演唱歌曲
三、圣诞联欢——拓展歌曲
下面我就结合教法和学法具体阐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迎接圣诞、听赏歌曲
1、音乐课的导入语犹如一段乐章的前奏,它同全曲的音调紧密相关,因此,“导入语”应该旗帜鲜明地讲明主题思想,不可“拐弯抹角”。我围绕“圣诞祝酒歌”这一线索,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课的主题“铃儿响叮当”
“同学们,圣诞节马上就要来了,为了迎接圣诞,我们将举行联欢活动,圣诞晚会上流行一首非常好听的祝酒歌,你们知道吗?”
运用情境导入法,随后直接出示《铃儿响叮当》的FLASH,开门见山的歌曲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既引出课题,又为歌曲学唱埋下伏笔。
2、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第二遍听赏,引用联想想象法,让学生联想看到的画面,并为歌曲分段,为下面的歌唱教学做铺垫。
二、圣诞歌声,学唱歌曲
„„分段的目的就是降低歌曲的学唱难度,运用跟琴模唱法和识谱法学唱第一、第三段,通过对比法,学唱第三段的房子二,引导学生演唱高音,高而不破,注意音色、节拍!
第二段是弱起小节,为了很好的唱好这个弱起,我运用律动法,加入了滑雪橇的动作,还有一个有可能出现的难点就是此处的圆滑线,利用手势法,解决旋律的音高位置;
最后完整的演唱,(在第二部分的时候可加入滑雪橇的动作)
以上是歌曲学唱的环节,新课标中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做简单的语言描述。能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所以接下来,还是以“铃儿响叮当”为素材,加入不同的力度、二声部、以及变奏演唱丰富歌曲
师:同学们,刚刚在我们眼前浮现了一幅欢天喜地玩雪的情景,随着叮叮当的铃声,雪橇从远处驶过来了,你想象一下,马车的声音应该是越来越?„„通过以
上这种预设悬念法,谈话讨论法,渐渐引出渐强渐弱记号,引导学生演唱,在最后渐弱的时候,还加上了铃铛声,“叮叮当”和上面的旋律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二声部声效,是歌曲表现更为饱满。
此环节充分运用合作的方法,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尝试加入了简单的二声部后,乘热打铁贴,引出合唱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听辩合唱的演唱形式,重点引出中间第二部分三四拍,同样加入滑雪橇的动作,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拍号带来的不同情绪,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并逐步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感的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三拍子的这段歌曲使我感受到了冬的祥和与宁静,把我们带入一个时而活泼、时而静谧、时而欢腾的富有变幻的冬的世界!
随后带学生完整感受唱唱变拍的《铃儿响叮当》,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均能以身体的律动表现,加了律动更能表现节奏。于是在唱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加入身体的律动,表现歌曲,是歌曲表现更有动感,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遍筐编篓,全在收口”我采用归纳式的结尾,并点出了本单元的主题:坐在雪橇上,铃儿响叮当,堆起小雪人,傲雪红梅香,最后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冬的故事”,在铃儿响叮当的伴奏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本课以歌曲《铃儿响叮当》为主要内容,唱、听、动等教学环节都围绕他展开,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易于统一,各项活动的设计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中关注段落的划分,注重引导学生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造学习,展现音乐的节奏之美。
以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第二篇:铃儿响叮当说课稿
说课稿:《铃儿响叮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铃儿响丁当》,并能用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热爱。
(2)、开展电子琴弹奏和合奏活动,使学生享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教材的重难点
本首歌曲的难点是对音乐“弱起小节”的准确把握。
本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把握音乐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二、说教法
情境创设法、图谱示意法、对比演示法等
三、说学法
联想法、律动法、对比听唱法、合奏练习法等
四、活动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图形乐谱、电子琴
五、说教学程序
设三个步骤完成教学目标。
(一)、迎接圣诞——听赏歌曲
1、创设情境导入法,“同学们,圣诞节马上就要来了,为了迎接圣诞,我们将举行联欢活动,我们班要在圣诞晚会上集体表演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好吗?” 播放《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既引出课题,又为歌曲学唱埋下伏笔。
2、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第二遍听赏,引用联想想象法,让学生联想看到的画面,并为歌曲分段,为下面的歌唱教学做铺垫。
(二)、圣诞歌声——学唱歌曲
根据学生回答把音乐分段教唱,分段的目的就是降低歌曲的学唱难度,运用跟琴模唱法和识谱法学唱第一、第二段,通过对比法,学唱第一段。引导学生演唱高音,高而不破,注意音色、节拍!
第二段是弱起小节,为了很好的唱好弱起部分,我运用身体律动法,加入了滑雪橇的动作,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弱起小节部分的节奏把握。
带学生完整演唱《铃儿响叮当》,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均能以身体的律动表现,加了律动更能表现节奏。在唱的同时,学生加入身体的律动表演歌曲,使得歌曲表现更有动感,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圣诞联欢——弹奏歌曲
结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我自身会弹琴的优势,我还设计了课堂弹奏活动,激励学生练习好了参加圣诞联欢晚会给大家表演节目。
我把第一段的乐谱进行了简化节奏让学生弹奏,在弹奏基本完成后还设计了学生边唱边弹,并且分组让学生用电子琴自带的的打击乐器进行合奏练习,让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体会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合奏的整体的音响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六、总结
本课以歌曲《铃儿响叮当》为主要内容,听、唱、弹等教学环节都围绕他展开,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易于统一,各项活动的设计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中关注段落的划分,注重引导学生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造学习,展现音乐的节奏之美。
以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
第三篇:《铃儿响叮当》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铃儿响叮当》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铃儿响叮当》优秀说课稿篇1学习活动:
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各种铃声分别提醒我们要干什么。
2、学念儿歌,学用左、右手做模仿动作。
活动准备:
1、各种铃声录音。
2、儿歌录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各种铃声。
1、分别听听各种铃声(自行车、电话、闹钟、门铃等)猜一猜这是什么铃儿在响叮当。
2、说说铃儿响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如:车铃丁零零,就是告诉别人“快让开!”)
二、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
1、欣赏儿歌录音,提问:儿歌的名字?儿歌里有哪些铃声?
2、听着录音,学习用左、右手分别做做儿歌中的模仿动作。
三、家里的声音。
1、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
3、想一想它在发出什么声音,告诉我们要赶什么
《铃儿响叮当》优秀说课稿篇2一、介绍教学内容:
今天,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第七册,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八音盒》。这一课的内容以聆听《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歌曲《铃儿响叮当》;表演《铃儿响叮当》、编创与活动几部分组成。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合唱、表演、编创为一体的活动课。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学唱简谱、学会主声部、伴奏及简单的乐理知识;第二课时为学唱第二声部,达到主声部与陪衬声部的和谐;第三课时为巩固加强、设计三声部的表演唱。我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儿童坐在雪橇上滑雪为题材的歌曲,旋律优美、活泼,情绪欢快、跳跃。乐曲主题单一,旋律质朴,节奏简单。以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等手法而成,贴切反映了儿童坐在坐在雪橇上滑雪时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神态和紧张、欢快、热烈的气氛,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细腻,具有新的时代气息。
三、活动目标:
1、读谱知识:二声部的唱法、双声部节奏训练、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音符等乐理知识。
2、教唱第一声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铃儿响叮当》伴奏等编创活动。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注意安全,多编创。
四、活动重点:
1、读谱知识:二声部唱法、双声部节奏训练、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音符等乐理知识。
2、教唱第一声部,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多编创。
五、活动难点: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打击乐器,自编节奏多种形式为《铃儿响叮当》伴奏等编创活动。
六、资源准备: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网上下载的有关滑雪、雪橇的资料、图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1、采取多样的形式为新课做铺垫。
采用音乐游戏、发声练习、节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发音技巧,增强个人、组组、男女之间的竞争意识。
2、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把简谱、歌词及节奏练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有机整合、归类,有利于学生听、唱,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3、分散难点。
4、拓展创编。
八、教学反思:
1、目标制定较合理、完善;
2、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
3、对学生进行了拓展创编活动和情感教育。
4、不足之处就是要继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体现自己的讲课风格。
【《铃儿响叮当》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优秀说课稿
2.铃儿响叮当歌词
3.《铃儿响叮当》的教案
4.铃儿响叮当教案
5.《枣儿》优秀说课稿
6.《这儿真好》优秀说课稿
7.《竹影》优秀说课稿
8.枣儿优秀说课稿
第四篇:小学音乐《铃儿响叮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铃儿响叮当》,【板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铃儿响叮当》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教唱歌曲,它采用的是2/4拍【板书】,表达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下面我再分析一下学情。这一年级的学生,在听音和歌唱方面都比低年级的学生有所进步。但是他们没有褪去少儿的天性,(手势)好奇、好动,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我会更加注重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去吸引他们。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情感目标:这一维度的目标旨在乐学。通过《铃儿响叮当》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歌曲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方法目标:这一维度的目标旨在会学。通过体验聆听、分组唱、合唱及舞蹈编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在愉快的合作过程中学习。知识目标:这一维度的目标旨在学会。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以及和谐的音调有表情地演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会提醒学生注意延音线但本节课教学难点是二声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课堂上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和示范法。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氛围,本节课,我选择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下面,我来说一下,说课最主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凸显音乐课的特殊性,在上课开始的组织课堂、师生问好环节,我将体现音乐的魅力。(上前挪一步)(唱)“同学们你好,老师你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退回去)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用音乐的方式问好,这既提高了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教学的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个精彩的导入,要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地。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之前我会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一颗小小的圣诞树,让同学们联想到圣诞节,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因为这首歌曲。总是在圣诞节频繁响起,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吸引了學生注意),順利引入下一環節下一环节——新课讲授,层层深入
我将新课教授设置为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初次聆听,把握情感
在聆听之前,我会向学生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同时这个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能够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歌曲内容和情绪.其次,复听歌曲,学唱第二声部
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我将采用“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直接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会让学生用“LA”音模唱,熟悉旋律,因为五年纪的孩子即将进入变声期,用”LA”音模唱既能熟悉旋律,又能保护嗓音。我用的这种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兴趣,而用“la”演唱也可以起到练声的作用,帮助学生调整好演唱状态,为下面的教唱环节打下基础。(如果我观察到学生对于符点音符把握不准,我是这样解决的(走过去)同学们,你们想想,小猫怎么叫啊?喵.呜,哒.哒。(退回来)生活中的声响,常常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将难点牵引到生活中去,这样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因此两套方案下来,难点势必会解决,)(要有充分的自信,确信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最后,填词演唱,完整展现
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刚才的第二声部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掌握,再加上先入为主的学习二声部难点早已解决,因此,我将让学生学习全曲,通过几遍聆听学生已经掌握全曲,我会让学生按之前分的组,跟随伴奏带词演唱歌曲。其中主旋律由一组学生自行演唱,而低音声部由我带领另一组的学生演唱。当然,在个别细节方面学生可能会演唱不到位。这时,我会用对比示范法,让学生通过体验与聆听,自己找出准确演唱方法,进而也使本课的难点得到解决。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基于我对学情的了解,这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好强好胜,已经基本掌握全曲演唱的前提下,我将全班同学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让他们展开竞赛,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同时我还会运用男女对唱来巩固练习,给这首歌曲编创新的歌词,用小组讨论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歌曲创造力以及想像力,以及能够提高他们的歌曲表现力。(拓展延伸)
我认为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仅仅教会学生演唱歌曲而更应该是一堂丰富的文化课,因此在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为学生补充更丰富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增加对歌曲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结束时,我会同学生一起表演《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这样,在庄严的歌声中,我的这节音乐课,也就轻松完成了。
宋代诗人戴复古曾经说过: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山与云,水与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我想板书设计也应体现这样的道理。
黑板的中间正上方写出本节课的题目,在黑板的这一侧,我会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中间部分写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而黑板的这一侧用来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以及对素质拓展环节进行补充说明。
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的大脑当成知识的容器,而应该看成是希望的火种,老师就是那个点燃火种的人,这也是我永远遵循的教学理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鞠躬,擦黑板!
第五篇:铃儿响叮当
《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稳定的速度,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发声练习曲。
2、能与同学合作,较好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表达歌曲欢快、风趣的情绪。
3、能创编四二拍子的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并用三角铁、串铃、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高声部。教学难点:
1、能与同学合作,较好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配合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与导入
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视频《雪橇》。A、提问歌曲表达内容。
B、什么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3、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二)、新歌教学《铃儿响叮当》
1、视频《铃儿响叮当》
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其中有一句旋律我们都会唱,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2、演唱二部发声练习曲《叮叮当》
(1)分组视唱二部发声练习曲《叮叮当》曲谱。(2)尝试加入歌词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尝试分组合唱,注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控制音量,要求声音均衡统一。
3、再听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作品情绪。
提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有什么样的情绪特征?歌曲让你联想到怎样的情境?
4、为歌曲设计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感受四二拍子的节拍特点。
5、介绍作品。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
6、学习齐唱部分
(1)师弹奏齐唱部分的旋律,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熟悉歌曲旋律。
(2)填词演唱,注意一音多字,咬字吐词要清楚。(3)指导学生用饱满、连贯的声音演唱齐唱部分。
7、学唱合唱部分。
(1)学唱低声部旋律,放慢速度演唱,唱准每一个音。(2)播放录音范唱,集体随乐演唱低声部。
(3)尝试分两个声部合唱,注意控制音量,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8、整体演唱歌曲。
(三)、小结
在你们唱唱跳跳中老师看到了你们脸上的的喜悦,是不是很开心呢?老师希望你们每天都这样开心快乐,并且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份开心与快乐传递给身边每一人。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