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2[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8:5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2》。

第一篇: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2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

“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促进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残疾人生活、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医疗: 贫困残疾人可适当减免医疗费用

■ 解读: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和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以社区和村为基础、以病因预防和防止损伤为重点的残疾预防体系,减轻残疾程度,减少残疾发生。本市对可能患致残性疾病的儿童实行免费筛查,对患有致残性疾病的儿童给予治疗救助。应当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利用各类资源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举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市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康复室。鼓励二级综合医疗机构设立康复科,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应当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对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给予补助,为贫困残疾人配发基本辅助器具。对接受国家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和接受康复训练的贫困残疾人给予适当补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贫困残疾人个人负担的检查、检验、治疗、床位、药物等费用可以适当减免。

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工作,对残疾儿童实施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服务,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免费。

关键词 免费

■ 教育: 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 解读: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办残疾儿童幼儿班、学前班和适合残疾人就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班。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适合各类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幼儿园。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适合残疾人的专业。本市特殊教育教师和从事残疾人工作的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对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但不能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免交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家庭生活困难的住宿残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本市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残疾学生,享受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特困救助的残疾人家庭的健全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就读或者接受国家认可的远程高等教育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教育助学金补助。

■ 就业: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 解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

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和服务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说明情况、做出安置计划,并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并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生产劳动的,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应当包含残疾人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残疾职工的需求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改善劳动条件和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并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补贴。

关键词 经费

■ 政策: 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不断增长 ■ 解读:

“条例”中提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应当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残

疾人事业。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残疾人事业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工作,查处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残疾人状况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残疾人生活、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调查,有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残疾人较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残疾职工代表。承担残疾等级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评定残疾等级。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评定的残疾等级和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核发残疾人证。

关键词 补贴

■ 保障: 就业困难残疾人从事个体享社保补贴

■ 解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用人单位招用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残疾人,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灵活就业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鼓励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和生活困难残疾人,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全额或者部分补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项目、基本辅助器具及其适配器具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建立残疾人救助制度,对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救助:包括将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范围,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重点保障和特殊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享受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待遇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将生活和住房困难城镇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并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安排和照顾,对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符合标准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补贴。符合本市有关规定条件的残疾人,可以享受居家托养服务补贴。关键词 服务

■ 环境: 公共服务机构应当提供手语服务

■ 解读: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以及规范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并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新建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已有的无障碍设施衔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规定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区域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推广应用文字转换语音或者语音转换文字装置。公共服务机构应当提供语音、文字提示或者盲文、手语服务。

第二篇:市卫生局残疾人保障工作汇报(精选)

市卫生局残疾人保障工作汇报

市卫生局残疾人保障工作汇报

市卫生局关于残疾人保障工作的汇报

近年来,市卫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市卫生局很重视残疾人保障工作。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在卫生系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并明确一名副局长分管此项工作。为切实做好好卫生系统残疾人保障工作,卫生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局机关有关科室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卫生系

统的残疾人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医政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碰头会,协调解决各项残疾人保障措施的落实。同时,卫生局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组织好《残疾人保障法》学习、讨论和宣传,把学习《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四五”普法内容,要求各单位站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落实好残疾人保障措施。

二、切实落实好各项残疾人保障措施 完善各项预防保健措施,避免各类病残现象出现

市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督促市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病防治站等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落实好各项预防保健措施,预防各类残疾现象发生。市卫生防疫站,在抓好各类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加大工作力度,保证“脊灰”糖丸100%接种率,避免“婴儿瘫”出现。市妇幼保健院,狠抓婚前医学保健和孕产妇保健,在育龄夫妻和孕产妇中间大力普及生育知识,提高优育优生率。自以来,妇幼保健院在全市城乡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遗传性疾病筛查,并保证筛查率在95%以上。对个别听力异常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了各类残疾现象的发生。今年,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将进行免费婚检,此举将进一步推进我市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市优生优育率和人口素质。市皮肤病防治站,作为我市麻风病专职救治机构,每年进行麻风病现症病人和愈后病人普查,及早发现麻风病人并给予及时治疗和干预,防治病人向病残发展。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衷心感谢。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残疾人就医提供方便

市卫生局重视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各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卫生局和市残联等部门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一是在

门诊、病房等显要位置张贴、悬挂残疾人优先的提示,并在挂号、缴费、检查等各环节优先照顾残疾人。有的医院在门诊等处安排专人,帮助老弱病残人员挂号、缴费、检查等。市人民医院购置了电动车,安排专人,免费照顾、运送行动不便的病患。同时,在公用通道、卫生间建设、病房安排等方面,都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马桶。市中医院等单位,还为残疾人减免医药费用。认真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 一是按照上级部署,安排残疾人到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顾全大局,在就业形势十分紧张情况下,拿出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在工作中、生活上为他们提供方便和照顾。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衷心感谢。二是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广泛募集善款,资助残疾人及其子女生活、就医、上学等。三是配合市残联等部门,组织高年资医生护士,做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鉴定等工作。

虽然我们在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要求和残疾人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人大视察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市卫生局残疾人保障工作汇报

市卫生局关于残疾人保障工作的汇报

近年来,市卫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本文原创网站为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市卫生局很重视残疾人保障工作。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在卫生系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并明确一名副局长分管此项工作。为切实做好好卫生系统残疾人保障工作,卫生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局机关有关科室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卫生系统的残疾人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医政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碰头会,协调解决各项残疾人保障措施的落实。同时,卫生局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组织好《残疾人保障法》学习、讨论和宣传,把学习《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四五”普法内容,要求各单位站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落实好残疾人保障措施。

二、切实落实好各项残疾人保障措施

(一)完善各项预防保健措施,避免各类病残现象出现

市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督促市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病防治站等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落实好各项预防保健措施,预防各类残疾现象发生。市卫生防疫站,在抓好各类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加大工作力度,保证“脊灰”糖丸100%接种率,避免“婴儿瘫”出现。市妇幼保健院,狠抓婚前医学保健和孕产妇保健,在育龄夫妻和孕产妇中间大力普及生育知识,提高优育优生率。自2002年以来,妇幼保健院在全市城乡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遗传性疾病筛查,并保证筛查率在95%以上。对个别听力异常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了各类残疾现象的发生。今年,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将进行免费婚检,此举将进一步推进我市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市优生优育率和人口素质。市皮肤病防治站,作为我市麻风病专职救治机构,每年进行麻风病现症病人和愈后病人普查,及早发现麻风病人并给予及时治疗和干预,防治病人向病残发展。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衷心感谢。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残疾人就医提供方便

市卫生局重视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各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卫生局和市残联等部门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一是在门诊、病房等显要位置张贴、悬挂残疾人优先的提示,并在挂号、缴费、检查等各环节优先照顾残疾人。有的医院在门诊等处安排专人,帮助老弱病残人员挂号、缴费、检查等。市人民医院购置了电动车,安排专人,免费照顾、运送行动不便的病患。同时,在公用通道、卫生间建设、病房安排等方面,都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马桶。市中医院等单位,还为残疾人减免医药费用。

(三)认真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

一是按照上级部署,安排残疾人到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顾全大局,在就业形势十分紧张情况下,拿出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在工作中、生活上为他们提供方便和照顾。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衷心感谢。二是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广泛募集善款,资助残疾人及其子女生活、就医、上学等。三是配合市残联等部门,组织高年资医生护士,做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鉴定等工作。

虽然我们在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要求和残疾人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人大视察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释义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释义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通过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为了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联特编辑此稿对有关条文进行解读。

一、《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和施行的重大意义

对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是惠及全国八千多万残疾人的一件大事,对于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残疾人事业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基本法律。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总结了十七年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残疾人立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残疾人保障法》不仅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实现、促进残疾人全面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和施行,不仅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人权保障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二、《残疾人保障法》的立法宗旨

《残疾人保障法》的立法宗旨一是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发展残疾人事业;三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四是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三、《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残疾人保障法》共分九章六十八条,分别为总则,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法律责任,附则。

第一章总则,共十四条,(一——十四条)主要是立法的目的和依据;残疾的定义;残疾人的权利;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经费保障;保障残疾人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残联组织;对残疾人的抚养义务;残疾人的义务;残疾预防工作;对残疾军人的特别保障;表彰和奖励;助残日。

第二章康复,共六条(十五——二十条)主要是康复服务;康复工作总体要求;兴办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培养康复专业人才;残疾人辅助器具。

第三章教育,共九条(二十一——二十九条)主要是残疾人的教育权利;残疾人教育方针;实施残疾人教育的要求;设置残疾人教育的机构;普通教 育机构的责任;特殊教育机构的责任;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

第四章劳动就业,共十一条(三十——四十条)主要是残疾人劳动的权利;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方针;集中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农村残疾人的生产劳动;扶持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措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残疾人就业的服务;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对残疾职工的技术培训;不得强迫残疾人劳动。

第五章文化生活,共五条(四十一——四十五条)主要是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权利;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的要求;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措施;鼓励残疾人进行创造性劳动;倡导助残的社会风尚。

第六章社会保障,共六条(四十六——五十一条)主要是残疾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残疾人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对残疾人的供养;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给予便利和优惠;鼓励和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

第七章无障碍环境,共七条(五十二——五十八条)主要是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为残疾人选举提供便利;无障碍辅助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

第八章法律责任,共九条(五十九——六十七条)主要是残疾人组织的维权职责;残疾人权益受侵害的救济渠道;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损害残疾人人格的法律责任;有关教育机构的法律责任;歧视残疾人劳动者的法律责任;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违反无障碍设施管理的法律责任;综合性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六十八条主要是本法的执行时间。

四、《残疾人保障法》关于残疾的定义、残疾人类别和残疾标准的规定

残疾人定义,残疾人类别和残疾标准都是十分重要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这三个问题,就明确了法律所保障的主体范围。本法规定的残疾人的定义,具有医学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医学角度看,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从社会角度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这里的医学属性和社会属性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共分八类:(1)视力残疾人。(2)听力残疾人。(3)言语残疾人。(4)肢体残疾人。(5)智力残疾人。(6)精神残疾人。(7)多重残疾人。(8)其他残疾人。根据2006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我国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关于残疾标准,各国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掌握的尺度不一,按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世界上大约有10%的人口是残疾人。目前,国务院未规定残疾标准,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制定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比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残疾标准更加 严格。

视力残疾包括盲人及低视力,共分四级;听力残疾共分四级;言语残疾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嗓音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滞、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口吃,共分四级;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共分四级;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共分四级;精神残疾共分四级;多重残疾是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多重残疾分级按所属残疾中最重类别残疾标准进行分级。

五、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着力强化了残疾人权益的各项保障措施。

1、政治权利。制定有关法律和政策要听取残疾人意见。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

2、康复权利。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3、教育权利。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级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给予资助。

4、就业权利。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

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5、文化权利。设立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6、社会保障权利。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者政府供养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它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地方各级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

7、无障碍权利。公共交通工具逐步达到无障碍要求

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六、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四大亮点

亮点一:禁止对残疾人歧视

中国政府已签署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其内涵不限于教育、就业等歧视,还包括拒绝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等情形。

基于此,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除了歧视残疾人以外,对侵害残疾人亲属以及工作单位的歧视,都是属于禁止基于残疾人的歧视。这既与国际公约衔接,又对于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更加充分。

亮点二: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

有关单位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100万新生儿患有各种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生人口质量,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母婴保健和预防残疾的知识,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法律还明确,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尽早发现和预防出生缺陷、促进残疾人康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目前我国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这个法律制度的明确规定,将对残疾人劳动就业产生更有力的保障。原来只是规定各单位要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次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提升为一项法律制度。

这项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规定是:第一,对各单位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达不到比例的话,将按照国家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第二,对达到或者超过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行税收优惠。同时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第三,对残疾人在劳动就业中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做出规定,并明确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残疾人劳动”。

亮点四:强化各级政府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的职责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需要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对残疾人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的实现。

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法律还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残疾人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残疾人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七、《残疾人保障法》对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职责的规定

一是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国家应当担负主要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是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规划和计划。

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发展规划和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设立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由于残疾人事业是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一个跨部门的政府协调机构。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解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职责,在原法规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职责。

四是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残疾人事业具有多领域、跨部门、业务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我国残疾人事业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动作的工作机制。各能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涉及残疾人的工作中,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尊重残疾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八、《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全社会的责任的规定

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全社会都应当支持残疾人事业。

一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人道主义的基础与核心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人道主义主张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新生人的权利、价值与尊严,尊老爱幼、济贫助弱、救死扶伤,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 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社会对个人与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提倡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人道主义是我国残疾人事业所追求的核心理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残疾人事业本身就是人道主义事业,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政府财政投入是残疾人保障经费的主要来源,但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还要调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充分集合社会力量来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和个人应当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为其提供服务。如开展志愿者助残等公益活动;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等等。

三是各单位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国家机关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密切配合协作,切实提高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协会等社会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企业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即村委会、居委会,要抓好残疾人工作的落实。对于本单位的残疾干部职工,积各单位要体现出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四是从事残疾人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所有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都应当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保障法》特别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履责规定了法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对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者未给予受害残疾人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五篇:《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解读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解读 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李荣强就《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答记者问

记者:为什么要出台《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李荣强:第一,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议题,也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受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稀缺、商品房供需矛盾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房价连续上涨,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想通过购买商品房来解决住房困难的愿望难以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强调要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让广大市民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需要立足于深圳的基本市情和全新定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形式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构建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第二,深圳未来三十年需要依靠人才来继续建设特区。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汪洋书记提出了让深圳思考的三大命题———而立之年,立起了什么?迎接三十年,深圳要做什么?未来三十年,深圳要干什么?我们认为,三十年前深圳是特区,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地方,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内地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这对人才是个巨大的吸引,因为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三十年后的今天,高房价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安居乐业的重大民生问题,深圳又靠什么来吸引人才呢?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人才安居工程”的重大决策,这既是一项住房保障政策,也是一项特殊的人才政策。

第三,好的住房政策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固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没有一部全面规范住房保障的具有更高效力层级的法律文件,住房保障实施的机制、措施及相关制度不够稳定和规范。在这种形势下,总结近几年我市住房保障的实践经验,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当前的经验和制度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将好的政策长期规范地推行下去,这既可以加强已有政策的刚性,为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又可以确保住房困难家庭的需求在政府的主导下得以实现,为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入稳定开展提供法律支撑。

记者:作为最早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规之一,《条例》在住房保障的基本思路方面实现了哪些突破?

李荣强:在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条例》突破了传统住房保障政策只保障低收入户籍人群的限制,将保障对象从低收入扩大到中低收入,从户籍人群向非户籍人群延伸,并将住房保障重点向人才倾斜。在住房保障的基本思路方面实现了从传统的低保低收入住房保障向发展型的人才住房保障历史性突破,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特别强调了人才的住房保障。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人才住房难问题日益突出。唐朝时的诗坛前辈顾况曾对初到长安的后生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现在的深圳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就是“深圳房贵,居大不易”。人才是将来推动深圳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如何让白居易这样的青年才俊在住房上得到实惠,促使其在深圳落户、扎根,需要我们在住房保障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有道是“梧桐之树,凤凰来栖”,《条例》的出台,在法制层面要求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特区未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奠定智力基础。

二是实现了从户籍人群向非户籍人群的延伸。相比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我市人口结构呈现出户籍人口少、非户籍人口多一种倒挂特点。2007-2008年,我市面向社会低收入家庭提供了8209套保障性住房,基本解决了2005年以前符合本市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特别是目前登记在册、符合条件的4575户低保家庭,均已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廉租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实现了从低收入群体向广大“夹心层”的扩展。在深圳有这么一群人,既不能租廉租房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却住不起商品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夹心层”。目前,我市住房供需紧张,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缓解以及房价的飞速上涨, 许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夹心层”,比如初级公务员、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等,这些人群已经成为政府住房保障的一个“盲点”。因此,随着我市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基础上,《条例》将原来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所谓“夹心层”逐步纳入到了住房保障范围。

记者:《条例》规定的我市住房保障有哪几种实施方式?

李荣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往往通过实物、财政、税收、金融等各种途径,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我市此前主要以实物为主,货币补贴尚未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也刚刚开始建立,保障的方式比较单一。

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实物配置为主的单一保障方式确实存在不少局限性。由于政府建设或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有一定的周期,且房源位置、装修标准、户型结构不一定达到住房保障对象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政府付出了努力,仍不能满足住房困难群众的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保障性住房在执行退出机制及对于保障部分边缘人群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为增加政府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幅度、力度,扩大住房保障的范围,兼顾实现对边缘人群的住房保障,构建多层次、多途径的住房保障方式,《条例》既规定了住房保障采取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的方式,也规定了货币补贴等方式。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条例》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方面做了哪些规定?

李荣强:一是设立市政府房屋委员会。借鉴香港房屋委员会运作经验,在市政府现有机构设置基础上,明确规定市政府房屋委员会负责本市住房保障重大事项的审议、协调、指导和决策。这样设立较高层次的决策、协调机构,能够及时解决住房保障工作涉及多部门职能的事项,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从而优化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提升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效能。

二是创新住房保障项目管理模式。目前,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主要由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机构承担具体建设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单靠一个单位和机构的力量难以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的优势,引入社会资金,鼓励资信良好、具有相当经验和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可以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速度。根据市政府的决定,我局将在龙华拓展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代建总承包模式和建筑工业化试点,目前已经成立了招标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开工建设。三是建立保障住房资金专户。《条例》在立法上改变以往按项目逐一拔付资金的模式,将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每年不低于百分之十的比例安排的资金、政府出售或出租保障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所得收益等作为住房保障资金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筹集、管理以及发放货币补贴等,确保住房保障资金需求。

四是建立住房保障用地储备制度。建设用地的落实,是住房保障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市实施人才住房保障计划成败的关键。我市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区内土地资源更为稀缺,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问题已成为了制约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条例》在借

鉴香港、广州等地的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保障性住房用地储备制度,相关部门在编制有关规划计划时,应当按照一定比例优先单独列出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指标,明确具体地块和空间布局,并征求住房保障部门的意见。通过建立与实施土地储备制度,不仅能够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提前滚动供应,而且市主管部门能够根据需求,合理安排开发时序,缓解结构性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记者:据了解,有个别城市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将保障性住房建在了位置偏远房源不好的地方,《条例》在制度层面采取有何措施避免这一问题?

李荣强:针对一些保障性住房地点偏远、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生活配套设施不全,并由此导致居住成本上升等问题,《条例》同时规定,相关部门在编制与保障性住房有关的规划、计划时,应当综合考虑交通、生活配套设施等因素,采取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或者与商品房搭配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这一规定能够让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同居一处平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和发展成果,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进步以及社会和谐,而且可以减少保障房单独建设的成本和管理运行社会负担,方便使用者避免集中建设因距市中心远、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而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记者:《条例》在保障性住房来源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李荣强:基于我市新建住房的建设周期和土地资金紧约束等因素考虑,多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将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实物供给规模的重要方式。

因此,《条例》规定,我市保障性住房来包括:政府投资建设的住房;政府购买、租赁的住房;政府依法收回、征收、没收的住房;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按照与政府约定建设的住房;搭配建设的住房;社会捐赠的住房;其他途径筹集的住房等多种形式。

记者:《条例》对于保障性住房价格是如何规定的?

李荣强:保障性住房的政府指导价制定是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制定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政府指导价需考虑的因素有:保障对象的收入支出水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市场租金、市场售价等。保障性住房的政府指导价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才能够体现保障性住房的价值。此外,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标准和销售价格的确定,由于涉及保障对象的切身权益,社会各界也是高度关注。

为让公众了解保障性住房的价格构成,《条例》规定了保障性住房的定价程序,并立足于住房困难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建设成本等多重因素,结合租金标准、销售价格的差异性,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定价原则。目前,我局已经起草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细则》并报市法制办审查,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记者:《条例》是如何在制度上保证真正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住房困难群体得到保障?

李荣强:要保证真正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住房困难群体得到保障,建立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是关键。首先,通过严格的审核准入机制,可以避免中高收入者进入保障房领域,挤占真正需要保障者的利益;其次,通过强制退出机制,对住户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掌握,当居住者的经济条件一旦改善到规定标准,及时强制其退出,保证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流动,让更多的低收入者能够及早受惠,能够实现保障性住房这一稀缺性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配置。

但是,另一方面,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设计始终是个难题,如何能做到使帮助真正需要保障的人,需要一套完整的标准控制。前段时间媒体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确实暴露出保障性住房在申请和监管方面有需要反思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制订《条例》时尤其重视的一个制度环节。

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条例》对于住房保障审核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李荣强:在系统总结2007年以来保障性住房租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条例》设立了“两级审核、两次公示”的制度,对审核、公示等相关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街道办事处,市、区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具体说来,准入机制的具体流程可分为申请、审核、公示和门槛式轮候四个环节。

首先是申请,也就是如何制定保障住房的准入标准。在确定申请条件时充分考虑可以分层保障的三大因素:住房状况、人均收入、家庭财产,并科学有效地将这三大因素有机结合,且每年根据本市居民收入水平、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的变化实行动态调整。

其次,审核公示环节实行“两级审核、两次公示”。住房保障申请人的申请材料由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街道办事处受理后,由区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查意见,再报市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为保证住房保障机制的公开、公平性,《条例》规定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区主管部门和市主管部门分别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十日。

最后是门槛式轮候,《条例》规定了住房保障申请受理可采取日常受理或集中受理方式,并对审查合格的申请人,纳入轮候管理,有计划、分批次向其租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货币补贴,确保住房保障工作的常态化与长效化。

此外,《条例》对以弄虚作假申请、获取住房保障的违法违规情形的处理予以了明确,尤其是从申请资格的限制、保障性住房或者补贴资金的收回以及较大额度的罚款等方面设置了处罚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

记者:《条例》对于住房保障的退出制度及相关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李荣强:保障性住房和货币补贴均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只有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才能确保住房保障有限的公共资源实现有效流转。为此,《条例》较为全面地规定了住房保障的退出的三类情况,一是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回购和退出;二是住房保障对象的主动退出;三是违反法定和约定义务的退出。

针对当前保障性住房退出存在执行难的困境,《条例》力图能够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退出机制,在退出机制的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强化。对不按规定自愿退出的,可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强制手段。经济手段:主要针对承租保障房的家庭。一旦申请家庭符合退出标准,将采取停止发放租金补贴,按照市场租金来交租。行政强制手段:主要针对实物配租和承购保障房的家庭,对于其全面超过标准却硬不退出的情况,主管部门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搬离措施,强制其退出。

信息索取号: 021400-02-2010-013612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0-09-17

下载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2[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2[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残疾人保障征求意见稿

    《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市政府81号令]精神,制定《〈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一章 总则......

    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保障法》对于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宗旨与依据]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

    残疾人保障(合集五篇)

    切实保障残疾人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最近,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然而跟健全人相比,残疾......

    解读残疾人优惠政策

    解读“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更好的实现与市民的互动交流,领导在线访谈栏目将结合每周市长专线电话专题接听,进行领导与网民的在线交流。您可以就每期的专题进行网上提问,访谈领导......

    XX市司法局关于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情况的汇报

    XX市司法局关于贯彻落实《残疾人 保障法》情况汇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XX省实施办法》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现将我局贯彻落......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三十六号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2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知识竞赛题目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中: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自( C )起施行。 A.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