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士工作安置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加大扶持力度,协助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我守业
(一)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和服务业等,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乡村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残疾人所得可减征40%个人所得税;残疾人员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额达不到3000元,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减免税收。对已领取营业执照且持有《残疾人就业优惠证》人员(以下简称“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自己为社会提供的营业税应税劳务。从事商业经营月销售额达不到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
(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免征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交的收费项目包括:
1对个体经营的残疾人,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的行业(以下简称国家限制的行业)从事加工、修理和其他劳务及从事商业经营确有困难的业户,自己申请经工商部门批准后可免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残疾人员可以自己提出申请,凭《残疾人证》及自己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经市税务局批准,免收税务登记证件工本费;
3卫生部门收取的卫生监测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4劳动保证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5城建部门收到乡村卫生费、占道费;
6红十字会收取的群众性卫生救助培训收费;
7人防部门收取的人民防空建设“四项收费”
8公安部门收取的驾驶证工本费,机动车辆行驶证工本费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工本费;
9各级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有权批准减免的其他涉及个体经营的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三)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实行其他收费照顾。
盲人经营按摩院和残疾人在社区经营小型的食杂店,修理店、服装裁剪铺、干洗店等,所发生的水费和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卫生费、社会治安群防群治费、采暖费等,有关部门均应依照民用规范收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必需达到国家的排放规范。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应向环保部门交纳排污费。物业公司收到物业管理费、机动车平安技术检测部门收取的机动车平安检验费等,应给予适当的减免和照顾。残疾人利用自有房屋从事上述经营活动的3年免收土地年租金。严禁各种摊派、集资和其他强制收费行为。
(四)对残疾人就业给予资金扶持。
2提供无偿的小型设备扶持,此项视不同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和具体问题另行规定。
3提供无偿的资金扶持。对暂不具备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首次从事小商业、维修业、服务业、种植养殖业等的贫困残疾人,自筹资金有困难的可通过残疾人就业保证金给予资金扶持,其中:属于个人经营项目的最高扶持额度不超过4000元,属于3人以上组织起来经营项目的最高扶持额度不超过10000元。
以上三种扶持方式,不能重复享受。
4加大对残疾人守业带头人扶持。全市开展选拔培养残疾人守业带头人活动。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带头人守业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守业和就业。对评为长春市级和九台市级守业带头人分别给予5000不高于3万元额度的资金扶持,用于鼓励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设备改造、配置、空虚流动资金簿,所需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支付,此项扶持资金不重复享受。
5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扶持。市视财力情况,对工作效果显著及经济困难的地方,通过市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就业再就业资金给予一定的有偿成无偿资金扶持。
二、鼓励社会各类单位和经济组织安排和吸纳残疾人就业
(一)按比例按排残疾人就业。
1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均应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依法保证残疾职工享有平等权利。
2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各类用人单位,要及时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残联、地税、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二)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1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兴办各类所有制内资福利企业,安排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就业。为他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并以劳动合同的形式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关系,保证其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平安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和权利。对福利企业的各项税金,要加大对残疾职工困难生活补助,平安补贴和福利性支出比例、民政、税务、残联和社会保证等部门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由民政部门牵头,依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协同做好福利企业年审和检查工作。新办福利企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可提供小额贷款支持。要特别重视和做好聋哑人的就业安排工作。
2通过建设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就业市场等形式,兴办残疾人守业,就业基地,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能的残疾人就业、守业。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场所建设,用水用电、登记注册费用上,按民用规范给予减免照顾。资金等方面财政、劳动保证、金融机构,残联给予扶持。残疾人守业、就业基地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等,重点安排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同时,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对其他精神、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和就业训练。有关部门在场所建设、用水用电、登记注册收费上按民用规范收取,优先操持。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借所需建设资金。
对在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就业的残疾人,可依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规范,给予工资补贴和社会平安方面的补助。所需资金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解决。
4要把城镇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助残亭”爱心亭”等残疾人专营的服务亭和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等,纳入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拟建的要选好地点和项目,有关部门应优先批准,提供方便。需要拆迁的,七、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残联和劳动保证部门为城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劳动保证、民政部门和残联以及乡镇、街道、社区等,要首先协调解决好残疾人的经营场所和社会保证等问题。
(三)鼓励各类小型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新增加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残疾人就业优惠证》残疾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平安费的,相应的期限内,按实际安排残疾人数,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平安补贴,社会平安补贴与劳动合同年限一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补贴所需资金,符合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依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社[ ]111号)操持;其他残疾人员社会平安补贴所需资金,可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支。
(四)新建各类商贸市场,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摊位给失业残疾人使用。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新建各类贸易市场、百货商场等,为有经营愿望的残疾人提供一定数量、较好位置的摊位使用。通过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对为残疾人提供摊位和租赁费用减免照顾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资金鼓励,用于服务设施改造、更新、购置其它设备、工具等。
三、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
(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的各类公益性就业岗位,凡符合条件、适合残疾人的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社区、乡镇居民集中地区设立的报刊亭、图书亭、电话亭、社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要优先优惠租赁给残疾人;小区内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使其岗位和收入稳定。
(二)城区街道、社区和乡镇开发的社区生活服务员岗位,原则上要安置1名有劳动能力的轻度肢体残疾人就业。
(三)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残疾人,各相关单位要依照有关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平安补贴,具体的补贴方法根据有关规定操持。
四、积极协助农村残疾人就业
(一)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残联组织,要以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劳动项目的扶助残疾人守业为重点,扶持到户、人,为残疾人提供政策扶助、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信息指导、项目开发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长期坚持、跟踪帮扶、促其脱贫。
(二)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残联组织,要利用农业产业化发展契机,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守业基地,发挥基地加农户的优势,通过开发工作岗位,发展福利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农村残疾人兴办企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数量较多的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应予以资金扶持。残联可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列支。符合康复扶贫贷款条件的各地农业银行应积极提供康复扶贫贷款支持,保证贷款及时到位,给予特别扶助。
(四)协助农村富余残疾人劳动力进城务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注意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力转移转业的技能培训,增强他转业转岗能力,鼓励、引导他参与针对性强,实效性明显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守业培训,并为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实现其就业。参与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
五、完善残疾人社会保证工作
(一)从事个体经营、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城镇贫困残疾人参与养老平安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额度暂按残疾人自己的年度缴纳养老保证总额的20%左右掌握。补贴资金由残疾人自己提出申请,经残疾人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审核、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补贴资金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列支。
(二)对已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待遇的残疾人,新近以各种方式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经济收入,但收入状况尚不够稳定的可仍保管其低保待遇,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
(三)企业就业的残疾职工,因为残疾水平加重等原因不适合继续在原岗位工作,单位无法易岗安置,且距法定退休年龄缺乏5年的经本人申请,劳动保证部门批准,可以提前料理退休手续。
(四)要协助灵活就业残疾人做好社会平安关系接续工作,此项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经街道劳动保证机构和协调社保局共同核实,县级以上劳动保证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依照自己年度缴纳社会平安总额的30%,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平安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灵活就业残疾人享受我省制定的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残疾人参与养老平安给予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
(五)社会各类单位安排大龄残疾人就业,达领取基本养老平安待遇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满意15年的可以适当延长缴费年限,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所需资金由个人承担。
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一)认真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登录工作。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开展残疾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当年新增就业残疾人要按实名制要求进行就业登录。就业服务局要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
(二)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依照各类残疾人的需求,为其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保证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优先为残疾人服务,并免收代管档案、人事关系托管、市场门票等费用。对符合 财社《 [111号文件规定条件的通过再就业资金给予一次性的职业介绍补贴;对其他残疾人的职业介绍,可以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给予补贴。
(三)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有参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参与各类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且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对符合 财社》 ]111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所需资金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对其他残疾人的培训补贴,从市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列支。
(四)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符合 财社[ ]111号文件条件、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残疾人,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就业再就业中列支其他残疾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市级残疾人就业保证中列支。
(五)搭建各种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通过定期发布就业信息、举办用工洽谈活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七、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
残联和劳动保证部门为城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的未就业残疾人,以及城镇已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和以其他形式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免费操持《残疾人就业优惠证》残疾人持证享受扶持政策和相关服务。具体方法将依照省制定的相关文件执行。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残疾人士工作能力简介》
《殘疾人士工作能力簡介》
一.視力受損人士
視力受損人士包括失明人士和喪失局部視力人士。其中,喪失局部視力人士的剩餘視力差異程度頗大,由只可分辨光暗到能在近距離閱讀放大字體。
他們可擔任甚麼工作
視力障礙不會引起其他身體、智力或心理上的傷殘,更不表示視力受損人士沒有工作能力。相反,視力受損人士不但觸覺敏銳、記憶力良好、盡忠職守,而且一般擁有良好的語文水平。
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均有為視力受損人士提供各類型的職業訓練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機械操作、電話接線、聽覺打字、點字速記、金屬製造、木工、按摩等。
接受適當的復康治療和職業訓練後,視力受損人士可擔任不同性質的工作,包括專業、管理、文職、銷售及服務性的工作。
視力受損人士可勝任的工作包括處理電話查詢、電話傳銷、行政主任、辦公室助理、機械操作員、電腦程式分析員、編製員、數據處理員等。
二.聽覺受損人士
聽覺缺陷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由於意外、疾病或長期置身於過量噪音的環境所引致。聽覺受損人士包括完全失聽和部分失聽,部分失聽人士可使用助聽器來改善聽覺能力。儘管聽覺有缺陷,許多聽覺受損人士由於自小接受訓練及特殊教育,他們大多懂得透過語言、唇讀、書寫和手語與別人溝通。
他們可擔任甚麼工作
聽覺上的缺陷不會影響聽覺受損人士的智力和身體的其他機能。
在嘈雜的環境中,聽覺受損人士比聽覺正常人士更容易集中精神工作。他們亦擅長從事工序繁複及精細的工作。
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提供的教育和訓練,不但讓聽覺受損人士學會與別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也訓練他們多方面的技能,如電腦操作、打字、設計、膳食管理、會計等。
現時很多聽覺受損人士受僱在多種行業,從事專業性、技術性及半技術性的工作。他們擔任的職位包括電腦資料輸入員、電腦程式設計員、文員、辦公室助理、廚師、打字員、繪圖員、珠寶設計師等。
三.肢體傷殘人士
肢體傷殘可能是先天性的,或由於意外或患病而引起,當中包括上肢或/及下肢受損、變形或截肢。他們可能需要用輪椅代步,較輕微者可用手杖協助步行,甚至完全不需要輔助儀器亦能行走。
他們可擔任甚麼工作
肢體傷殘人士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們在學歷或工作能力方面均與一般人無異。
除了入讀普通文法學校,部分肢體傷殘人士會修讀工業或商業課程,如電子、設計、會計、秘書、工程等。
此外,部分肢體傷殘人士亦有機會接受職業訓練,包括商業儀器實務、電器裝置、薄片金屬、打磨及機床操作、印刷、木工、油漆及裝修、包裝及裝配等,為投身社會作好準備。
肢體傷殘人士除了可勝任一般文職工作如會計文員、櫃位出納員、接待員、電腦資料輸入員或程式設計員外,還可擔任其他性質的工作,包括品質控制員、裝配工人、修理員、機床工人、推銷員等。
不少僱主向我們表示,肢體傷殘人士一般都十分珍惜工作的機會,不會輕易轉工,加上他們大多擁有一技之長,所以往往能成為僱主心目中理想而可靠的員工。
四.長期病患者
長期病是指一些經醫療後病情得以控制,但病者仍要長期接受藥物或其他治療的病。常見的長期疾病包括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風、心臟病、癌病、地中海貧血病、糖尿病、血友病、強直性脊椎炎、羊癇症等。
他們可擔任甚麼工作
患上長期病並不表示喪失工作能力。其實,大部分長期病患者在行動、認知及溝通方面均與健全人士無異。只要配合適當的工作編排,長期病患者同樣可以從事患病前的職業,或在不同行業擔任各種工作。
長期病患者不單就讀文法學校,部分亦會接受各種技能及職業訓練,包括繪圖設計、電腦操作、會計、電腦程式設計等。
部分長期病患者,如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椎炎患者,不適合從
事體力勞動的工作;羊癇症病人,不適合操作機械。亦有部分長期病患者,如地中海貧血病、紅斑狼瘡和血友病患者,需要有規律地接受治療以控制病情。因此,僱主可能需要在工作安排、上班時間和僱員覆診或治療各方面加以配合。
一般來說,長期病患者比較適合擔任文職,兼職或外發工作,例如文員、接待員、電腦資料輸入員、會計、設計員、電話傳銷員等。
五.弱智人士
弱智的成因包括出生時腦部受到損害、遺傳、營養不良、意外或嚴重損傷。雖然弱智人士的智力較一般人為低,在吸收知識和技能方面較緩慢,但弱智並不是一種疾病,無需依靠藥物治療。
他們可擔任甚麼工作
本港的弱智人士大部分屬於輕度弱智。只要經過適當的教育和訓練,他們可以獨立工作,發揮所長。
現時,弱智兒童除可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外,還可以在一些專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職業訓練中心接受職業訓練。
一些輕度弱智人士經過中、英文電腦操作的訓練後,可以擔任打字員或電腦資料輸入員的工作。
一般來說,弱智人士能夠勝任一些簡單及重覆性的操作或服務性工作,例如包裝工人、裝嵌工人、信差、快餐店服務員、派咭員、廚房助理、清潔工人、搬運工人、辦公室助理、倉務員、雜工、工匠幫工及五金工人等。
一般人士覺得沉悶呆板的工作,弱智人士卻十分樂意接受。他們適應了新工作後,大多不喜歡轉工,並會全心全意、忠誠勤奮地工作,以回報僱主給與的額外關心及照顧。
六.精神病康復者
精神病的成因很多,有些精神病在開始時是一種對生活壓力的反應,而其他精神病的成因似乎較不顯著,但總的來說,並非所有精神病都是頑固疾病,部分由突發性事件觸發的精神病是可以透過藥物和心理治療醫治的。大多數患者只患上輕微精神病,經過治療後都能完全康復。但部分在康復後仍需服食藥物及定期覆診,以預防復發。其實,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沒有暴力或騷擾他人的傾向。他們可擔任甚麼工作
精神病康復者的智力與常人無異,他們擁有不同的學歷、技能和工作經驗,康復後可以在不同行業擔當不同類型的工作,包括非技術性的、技術性的和半專業性的。
一般來說,精神病康復者較適合擔任一些壓力不會太大的工作,例如文員、營業代表、接待員、辦公室助理、保安主任、電話傳銷員、電腦資料輸入員、保安員等。
第三篇:“城乡退役士兵安置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重要性
城乡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有关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坚持安置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的方针,切实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民政厅关于扶持城乡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实施意见>通知》鄂政办发〔〕1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在鄂和省属单位年城乡退役士兵社会统筹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创造性地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承担安置任务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积极接收安置城乡退役士兵,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拒绝接收安置任务或损害退役士兵合法权益的单位,将依法追究该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坚持原则,落实城乡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三、把握重点,认真做好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市安置办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安置手续的办理工作;市财政局要做好自谋职业补助金、待安置期间生活费的审核拨付;市公安部门要为退伍军人落户、办理身份证等提供方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退役士兵办理社保、医保等相关手续提供便利条件。
(二)各接收单位要安排适合城乡退役士兵就业的工作岗位,确保接收安置的城乡退役士兵享受与本单位同工龄、同岗位、同工种职工的相应待遇,不得将城乡退役士兵分配到濒临破产、倒闭或停产半停产的单位工作。
(三)已批准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的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每人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缴纳安置任务有偿转移费。
(四)对因接收单位的原因不能按时安排上岗的城乡退役士兵,由接收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规定,从当地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起,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工龄职工平均工资的80%逐月发给生活费。退伍军人本人要求自谋职业的由接收单位支付自谋职业补助金。
(五)所有承担安置任务的行业、系统和单位都要积极完成接收安置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限制下属单位接收安置城乡退役士兵。城乡退役士兵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分配,逾期3个月不到接收单位报到上岗的由安置部门依法取消其安置资格。
(六)各接收单位要切实履行国防义务和法定责任,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在年月底前完成接收安置任务。
城乡退役士兵安置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香港残疾人士康复服务
残疾人士康复服务
香港的康复服务,旨在协助残疾人士在其残疾程度容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体能、智力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1995年发表的《康复政策及服务白皮书》全面列出本港康复服务在未来10年及以后的发展政策。政府亦于1996年12月全面实施《残疾歧视条例》
(香港法例第487章)。该条 例为残疾人士提供法律依据,协助他们争取平等机会和解决受歧视和骚扰的问题。
根据政府统计处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进行的一项综合住户统计调查,当时全港有约361 300人身体活动能力受限制、视觉有困难、听觉有困难、言语有困难、患上精神病、患上自闭症、有特殊学习困难及/或有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由该处进行的另一项统计评估显示,本港的智障人士总数介乎67 000至87 000人左右。
政策制定及各项服务的协调:康复专员向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负责,职责是制定各项康复服务政策,并统筹所有政府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在这方面的策划及执行事宜。
康复咨询委员会就一切重要的康复政策及服务事宜向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提供意见,并协助政府监察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在香港实行的情况。委员会与其辖下三小组委员会,包括无障碍、就业及康复服务公众教育委员会,均由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
劳工及福利局已于2007年年底发布《香港康复计划方案》,主要日的是为未来的康复政策和服务订定策略性的方针和优先次序。
各非政府机构提供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主要由政府资助。在2009/10,政府用于康复服务的开支(包括给予个别人士的财政资助)估计为195.8亿元,较2008/09的 开支增加4.8%。
预防与及早发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预防疾病及残疾的形成,其中包括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市民的认知、及早发现儿童的健康或发展问题和推行免疫接种计划。
卫生署辖下的母婴健康院透过幼儿健康及发展综合计划,为初生婴儿至五岁儿童提供儿童健康及发展监察服务,并为家长和儿童照顾者预早提供适切的指导。另外,健康院亦会为那些没有在医院接受听力普查测验的新生婴儿提供该项服务及为四岁的儿童提供由视光师/视觉矫正师进行的学前视力普查测验。专业的医护人员会有系统地监察儿童的健康及发展状况。于2008年12月起,母婴健康院与全港学前机构建立转介及回复制度,让学前机构老师可及早发现并转介有健康、发展或行为问题的儿童到母婴 健康院接受初步讦仙。至于卫生署辖下的学生健康服务则为小一及中二:学生提供听力筛查及为所有小学及中学学生提供视力筛查、而所有就读日校的中、小学生会安排进行每年的健康评估。这些服务是为配合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健康需要而设计,其中包括体格检验,与生长、营养、血压、脊柱、心理健康及行为等有关的普查;个别辅导及健康教育。教育局则推行『及早识别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小一学生』计划及『及早识别和辅导有言语问题的学生』计划,帮助学校识别有学习困难及/或有言语问题的小一学生;并及早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
若发现儿童发展或健康问题,儿童会被转介至卫生署或医院管理局辖下的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教育局的特殊教育服务中心或专科医生作详细评估、治疗及跟进。特殊教育和训练:在教育、护理和训练残疾儿童方面,政府的方针是尽可能安排他们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接受教育。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共设有2613个名额,为两岁以下以及符合特定要求的两岁至六岁的残疾儿童提供早期训练课程。另外,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共设有1860个兼收弱能儿
童计划名额,以容纳轻度残疾的两岁至六岁儿童;而特殊幼儿中心共提供1757个名额,以收容中度及严重残疾的两岁至六岁儿童。这些为残疾儿童提供的学前服务由社会福利署津助,并山非政府机构营办。
对于残疾程度较轻微的学龄儿童,教育局会尽量安排他们在普通学校就读。他们会攫提供校本支持服务及特殊教育服务中心的跟进服务。而残疾程度严重的学童,则会安排在特殊学校就读。在2007/08学年,全港有53所为残疾儿童而设的特殊学校,包括两所视障儿童学校、两所听障儿童学校、—所肢体伤残儿童学校、41所智障儿童学校,以及一所医院学校。在这些特殊学校当中,有19所设有寄宿学额。
职业康复:职业训练局(职训局)辖下有三间由政府资助服务残疾人士的展亮技能训练中心,另外两所分别由两间非政府机构营办的综合职业训练中心提供453个名额。这些中心共设有1 013个(660个由职训局局提供)全日制训练学位其中266个是寄宿学位(包括120个由职训局局提供)。
展亮技能训练中心亦有提供采用弹性上课模式的短期课程,以配合各类残疾成年人士的就业需要。至于能进入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青年学院及卓越培训发展中心就读的残疾人士,职业训练局会在他们学习期间提供特别的支持服务。
职业训练局亦通过展亮职业评估组和展亮辅助器材及 资源中心提供其它辅助服务。职业评估组负责评估个别残疾人士的能力倾向、潜质和能力,以便为他们拟定就业计
划。展亮辅助器材及资源中心就因应残疾人十的需要设计和改装辅助器材,提供技术意见。
职业培训:雇员再培训局是一个独立法定机构,负责提供培训课程和就业跟进服务,以提升本地劳动人口(学历于副学位程度或以下者)的技能、质素、可就业性、及竞争力。局方特别为残疾及工伤康复人士开办再培训课程,协助他们投入劳动力市场,贡献社会。于局方约115间委任培训机构网络中,有14间专门为这个组群提供训练课程。局方开办的课程分三大类别:旨在帮助失业人士透过适切的技能训练及就业跟进服务投入劳动市场之就业挂钩课程、协助失业及在职人十提升职业技能的『新技能提升计划』课程、以及旨在提升整体劳动人口质素的通用技能培训课程,包括语文(英语、中文、普通话)、商业运算、信息科 技应用、及个人素养等。
为了让导师能有效地跟进个别学员的学习进度,为残疾及工伤及职业病康复人士而设的就业挂钩课程之课时一般较长,每班人数亦会较少。培训机构因应个别学员不同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工作能力评估,为未来就业提供技术训练,以及工作适应、心态调整及就业方面之辅导。在技能训练方面,为确保学员能掌握相关行业之所需技能,在实操训练方面会安排较多课时。
于2012—13内,局方为这个组群提供54项课程,涵盖的范畴包括中医保健业、饮食业、家居服务业、社会服务业、零售业、商业、环境服务业、印刷及出版业、信息及通讯科技业、物业管理及保安业、保险业、物流以及职业语文和信息科技应用等通用技能课程。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共有1578名学员完成培训课程,约有七成就业挂钩课程学员于完成课程后成功重投劳动力市场。为扩阔残疾人士报读课程的选择,该局设有『培训设施资助金』及『学习支持服务资助金』,欢迎其委任培训机构申请以购置有关设施或提供支持服务,达致伤健共融的教学环境。
政府亦协助残疾人士找寻工作。劳工处展能就业科专责为适合公开就业的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服务。
在2012年,共有2686名残疾人士到展能就业科登记,该科共记录得2 512宗就业个案。同时,展能就业科推行名为“就业展才能计划”的就业计划,该计划为残疾求职者提供职前培训,以加强他们的获聘机会,并透过向雇主发放津贴,鼓励雇主聘用残疾人士。此外,社会福利署又透过『创业展才能』计划,拨款1.5亿元支持非政府机构创办小 型企业,条件是获资助的业务所中聘用的员工,最少须有50%为残疾人士。
至于那些不能或暂时未能于公开市场就业的残疾人士政府为他们开设了5051个庇护工场名额、4257个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名额、1 633个辅助就业名额、432个残疾人士在职培训计划名额及311个“阳光路上”培训计划名额。此外,还设有4801个中度及严重智障人士展能中心名额。另外,自2010年10月起,政府在全港各区亦没有新成立的精神健康综合小区中心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日间训练活动。医疗康复: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为受伤或发病导致机能受损的病人(例如中风)提供医疗康复。康复服务需在疾病的急性期病人医疗情况稳定后开始,以便在医院环境下,由跨专科医疗人员协助病人及早恢复活动及接受功能再培训。自2002年开始,医管局于急症医院内逐步设立了 14个中风病房,以加强中风服务,为须接受及早介入的病人提供护理。目前,所有联网内共有急性中风病床约250张。
医管局同时亦于其延续护理医院、日间及门诊诊所,为需要中期功能及心理社交培训的病人,捉供专科主导的康复计划,例如肺康复、骨科、老人科及心脏康复。此外,并于港岛、九龙及大埔设立三间脊索受伤中心,为因脊索受伤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的病人提供专门康复服务。随着康复服务的持续规划发展,截至2013年6月,医管局提供超过4000张康复科病床。医管局有计划在未来几年于北大屿山以及明爱医院增设康复科病床。另外,截至2013年8月,医管局提供约860个老人日间医院名额。
康复病人即将完成疗程准备出院时,家居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会为他们进行出院前规划,确保残疾病人于出院后,家庭环境适合及有助持续居住及活动。视乎情况需要,并会进行家居装修及设置辅助设施。在这方面,非政府机构主办的小区支持服务,对病人的长期支持及协助病人重新融入小区,至为重要。医管局一直和福利机构的日间小区康复中心及其它康复服务紧密合作,确保病人从医院返回小区的过渡期间,仍可得到连贯的护理。
医管局辖下公立医院共设有39个病人资源中心,为长期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疾病信息,以及有关的支持服务。医管局的『健康信息天地』更藉着超过200个病友互助组织的强大网络,透过小区参与及自助互助概念,为小区中的长期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支持及教育,促进病者在小区中康复。此外,政府亦资助了小区复康网络的服务,该机构的六间小区中心,以提高器官残障人士及其家人的生活质素为目标。
医管局按普通科医院的联网安排,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全面精神科护理服务。直至2013年3月31日计算,医管局共有3067张精神科病床,分设于10间医院内,为病患者提供住院服务。其它精神科服务设施包括精神科日间医院、专科门诊和小区精神科服务。另外,亦设有七个专责队伍小组为患上精神病的青少年提供及早诊断和治疗、七队预防长者自杀小组,以及在精神科医院为长期病患者设立特别的密集康复计划。医院的职业治疗师、社工和临床心理学
家亦提供康复服务,以协助离院病人更容易融入社会。
自2010年4月起,医管局在三个地区(葵青、观塘及元朗)为严重精神病患者推行个案管理计划。个案管理计划下的病人会由一个指定的个案经理跟进其护理。个案经理会与病人建立紧密的服务关系,按病人的需要和风险状况制订个别的护理计划。个案经理亦会在病人康复过程中一直与病人保持联系,并统筹和安排为病人提供适切服务。个案经理同时会评估监察病人的康复进展,当病人有精神病复发的迹象,会迅速安排病人接受治疗。此外,个案经理会与各个服务提供者紧密合作,特别是精神健康综合小区中心。在2012—13,医管局已把该计划扩展至共12个地区(东区、湾仔、中西区、南区、离岛区、九龙城、观塘、深水砂、葵青、沙山、屯门及元朗),使更多病人受惠。
目前为极度严重和严重智障人士提供护养服务的医院病床共有660张。医管局亦设有紧急临时收容服务,向那些面对紧急生活难题的严重智障人士提供临时护养服务,这项服务旨在减轻照顾者的乐力。此外,医管局亦提供外展医疗服务,与服务严重智障人士的各机构紧密合作,向其提供支持。
医务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署有431位医务社工驻于公立医院 和专科诊所,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援 助,协助他们处理或解决因疾病、创伤或残疾而引起的情绪及生活上的问题。作为临床小组的成员之一,医务社工担当联系医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角色,协助病人康复和融入社会。为了尽力协助病人于家居环境康复,医务社工为其家人提供辅导以协助他们接受病人的残疾,以及处理因此而带来的照顾/关系/复康等问题。
社会康复服务:本港现有的社会康复服务种类繁多,包括辅导服务、房屋编配、训练、日间护理及住院照顾、交通安排、出入通道及设施、康乐与体育活动,以及发放福利津贴等。现时,普通伤残津贴额为每月1,450元,受惠的严重残疾人士约有103500人。至于需要家人不断照顾的严重残疾人士,则可获发高额伤残津贴,津贴额为每月2,900元,受惠人士约有18 800人。这两项津贴的申请人无须接受经济状况调查。残疾人士亦可申请综合社会保障援助。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没有不同的标准金额,以应付不同类别受助人的基本需要;此外,亦设有多项特别津贴,以应付受助人的特别需要。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的申请人须接受经济状况调查。凡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的人士,均不获发任何伤残津贴。
政府鼓励残疾人士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假如住所设施不能照顾因残疾而带来的特殊需要,残疾人士可根据房屋 委员会的“体恤安置计划”,申请入住公共房屋。
在残疾人士的院舍服务方面,社会福利署为残疾成年人士提供共8797个宿位,又为康复精神病人提供36间中途宿舍,共1 509个宿位,以及为长期精神病人提供6间长期护理院,共1 507个宿位。此外,该署透过『私营残疾人士院舍买位先导计划』,提供额外245个资助宿位。
该署已采用计算机化的『康复服务中央转介系统』处理服务申请,并推行暂顾服务、紧急安置服务、收容所、日间小区康复中心、四肢瘫痪病人过渡期护理支持中心、残疾人士地区支持中心、租赁商州车辆接送服务、残疾儿童暂托服务、家长/亲属资源中心及一系列小区支持服务。此外,该署亦在2010年10月起,在全港各区成立精神健康综合小区中心,为有需要的精神病康复者、怀疑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他们的家人/照顾者及居住当区的居民,提供由及早预防以至危机管理的一站式、地区为本和便捷的小区支持及康复服务。
《残疾人士院舍条例》(香港法例第613章)于2011年11月18日起实施,旨在透过由社会福利署署长管理的发牌制度,管制残疾人士院舍。政府会在有需要时为残疾人士提供免费或资助特殊交通服务。现时,一间非政府机构接受政府的资助营办129辆复康巴士,提供固定路线、穿梭巴士及电话预约服务,为使用一般公共交通工具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士提供点对点的特别交通服务。此外,残疾驾驶人士可享用多种优惠措施。
《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2008》列出建筑物设计方面的强制性规定和建议,确保建筑物设有适当的出入通道和设施,方便残疾人士使用。
第五篇:“政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十一五”时期既是十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不可忽视的“矛盾凸显期”。从发展机遇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仍处在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家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在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向中部地区倾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打造省会经济圈,对合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借助创新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已经基本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市上下奋力崛起、勇当先锋的氛围日渐浓厚,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面临挑战看,国际竞争、国内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压力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相互交织,形成更加复杂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抢抓一切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奋力实现超常规发展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在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力争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5%;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经过5年奋斗,把我市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实现上述目标,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高强度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信息化、标准化、资源集约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建成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增强支柱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支撑作用,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围绕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协作,错位发展,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积极培育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区域性要素市场中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以及文化、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在强化县域工业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经济、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梯次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市为核心、县城为副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科技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节约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倡导生态消费,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发展动力。立足“东向发展”,在思想观念、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和互动发展。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招商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优化贸易结构,支持和引导地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培育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形象,完善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总体思路,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手笔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构筑“1个主城、4个副中心、1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逐步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湖、临江城市的演变,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肥铁路枢纽改造和合淮阜、合六、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合肥新港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合肥新机场。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立体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水、电、热、气等设施,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人居环境最佳城市,实施高品位绿化,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扩大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政府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建设,建设“信用合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推进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的主要工作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切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采取强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围绕以上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认真落实《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出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及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突出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户、超50亿元2户。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工业,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力争完成140亿元,重点推进“121”工程,实施好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联合利华工业园、江汽轿车、美的、天威保变、乐凯工业园、佳通全钢子午胎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出台《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导向目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大批“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二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规划示范、村镇建设、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公用事业和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按照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要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先进制造业、城市配套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做精、做强城市配套服务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构建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推进集约型养殖小区建设,组织实施“千场百区”工程,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坚持产业为先、生态并重,提升苗木花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小区建设,扩大专业菜地、反季节和精细蔬菜基地面积,做大做强西甜瓜、草莓等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创牌工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组织引导和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组织实施“整村脱贫”项目。推进城乡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规划对接、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人才对接,加快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供气、环保、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继续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洪保安和节水灌溉能力。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村村通混凝土路”工程。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发展改革试点镇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三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路子。认真分解落实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落实政策支持措施,出台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25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领头创办企业,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试点市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70亿元,增幅达到27%以上;加快信息产业与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应用软件,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续办好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扩大合肥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试点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投资力度,争取新开工10至15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至15亿元,推动示范区尽快成规模、出形象。加大创新型试点市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和人才工作,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