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时间:2019-05-13 19:4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第一篇: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一、2013年11月07——11月15日,公布毕业论文选题,学生根据“一人一题,不得重复”的原则,选定论文题目。

二、2013年11月27日,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公布论文指导教师及论文小组长名单。

三、2013年12月5日——12月15日,指导教师填写并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及《课题审核表》。

四、2013年12月15日——12月31日,学生完成不少于3千字的《文献综述》。

五、2014年01月01日——03月15日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六、2014年03月16日——03月31日,学生完成3千字的《外文资料翻译》。

七、2014年04月01日——06月04日,学生撰写不少于1.2万字的毕业论文正文,并于6月4日前将论文文本装订成册,一式3份送交学院办公室教学秘书处。

八、2014年06月05日——06月11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学生论文并评定成绩,教师填写《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及《评阅教师评阅表》,论文领导小组进行论文质量审查及答辩资格审查。

九、2014年06月14日——15日,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十、2014年06月17,争议答辩和争优答辩

十一、2014年6月18日——25日,校级、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评选”。法学系

2013年10月

第二篇:法学系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

一、法学基础类:

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2.科学发展观与民主法治建设研究 3.以人为本的法治观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研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原理研究 6.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7.中国宪法法律的实施保障研究

8.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研究

9.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关系实证研究 10.网络条件下的民主与法治研究 11.中国城市法治建设实证研究 12.民主决策法治化研究

13.健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行使机制研究 14.中国传统法的价值基础研究 15.传统中国的情理法研究

16.中国司法传统中的理性与经验研究

17、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18.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 19.法学教育改革研究

20.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研究 21.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体系研究 22.涉诉涉法上访实证与对策研究

23.房地产开发中腐败行为预防与惩治法律制度研究 24.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与监督法律制度研究 25.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26.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27.行政行为可诉性法理研究

28.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设定与实施法理研究 29.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统一解释制度研究 30.人权法理论的当代发展研究 31.维护治安与保护人权研究 32.人格权体系及保护制度研究 33.平等发展权法律保障研究 34.制度性歧视研究

35.我国女性权利受损之救济研究 36.公民参与法律制度研究 37.特别行政区制度研究

38.中华民族关系的法律问题研究 39.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40.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41.宗教法律问题研究

42.中外行政监察制度比较研究 43.中外民意表达法律制度研究

44、我国公民法律意识 45.行政问责法治化研究 46.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研究

47.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 48.政府编制法律问题研究

49、法律责任的规则与免责 50、我国的法律解释的作用 51.网络安全监控法律对策研究 52.重点行业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53.公共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54.中介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55.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56.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研究 57.户籍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58、法律文化

59.群体性法律事件研究 60.惩治与防范恐怖主义研究 61、论程序正义 62、论法律解释

63、文学作品的法理学 64、法与自由浅议 65、论权利

66、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67、法律实施的监督 68、司法独立

69、法律原则的作用

70、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71.小产权房实证调查与法律对策研究 72、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73、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

74.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财产权利与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75、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76、论法律的局限性

77、论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影响 78、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 79、论国际法与国内法之关系

80、论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的价值 81、论法治的文化基础 82、论法律信仰

83、论法学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84、论司法改革

85.政府特许专营法律制度研究 86、论公私法的划分

87.房地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 88.开发区法律制度研究

89.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机制研究 90.国家财政投入监管问题研究 91、论法治社会与法律权威 92.产业结构调整法律制度研究

93.科技创新投入与激励法律制度研究

94.反映市场基础作用的资源配置法律制度研究 95、论法律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96.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97.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98、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问题研究 99.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法律保障研究 100、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101、全球化与中国法律变革 102.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研究

103.传媒(网络)与司法的关系研究 104、福建省城市垃圾处理现状调研 105.审判检察监督研究

106、福建省农村土地污染现状调研 107.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108.司法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 109、海峡两岸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110、海峡两岸水资源保护制度比较研究 111.法律推理中的直觉和逻辑研究

112、福州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状调研 113、福建省水污染现状调研 114.反腐制度研究

115、公司环境责任研究

116、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117、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118.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研究 119、论法律文化的导向性

120、小议宗教影响力对法的启示 121、权利可实现程度的探究

122、推理与假说-法律逻辑的兴趣起点 123、试探法律解释的多元形态 124、浅析法律规范冲突之解决

125.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126.生态改善法律问题研究 127、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 128.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129.统筹城乡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130.水资源法律问题研究 131.稀有资源法律问题研究

132、小议法律思维的特征及其训练 133、法学方法论的意义与功能 134.慈善事业法律制度研究 135、可持续发展与法制变革 136、科学发展观与公民环境权利 137、论婚姻自由的法理价值 138、论法律情感的培育 139、守法的社会环境初探 140、论道德对法律的推动 141.国际人权法新问题研究 142、论公民的环境意识 143、论公民的环境知情权

144.比较法学与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研究 145、农村法律问题研究

146、农村法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47、拆迁法律制度研究

148、农村土地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149、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150、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151、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 152、“人肉搜索”法律问题研究 153、论法的价值

154、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 155、论依法治国

156、中国特色法制现代化道路 157、论法的本质 158、论法的作用 159、论程序公正 160、法律人本主义

161、现代司法理念中的司法中立

162、两大法系与我国法制改革的新格局 163、论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 164、法治国家的“良法”背景 165、法治要求与法学发展

166、“人本”、“法治”的制度保障 167、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责任

168、法律人性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169、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 170、民主是法的理想 171、论法的渊源 172、法治的本土资源

173、走向司法公正的制度要件 174、传统法律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175、权力与权利 176、法律与市场经济 177、法与执政党的政策 178、法律的社会性

179、建构法治中国的开放心态

180、从法律规则的局限性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181、法治是衡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182、如何构建我国司法审判权的法律监督机制 183、司法改革与社会变革 184、论法的移植和本土化 185、论司法权威

186、宪法是写着公民权利的书 187、论我国宪法的司法化 188、公权与私权

189、宪法与行政法良性互动关系 190、宪法与保障人权 191、人权和公民权

192、对行政立法权的宪法学思考 193、正当程序与宪法权威 194、违宪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 195、宪政建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6、依法实行差额选举的若干问题 197、人大监督问题研究

198、关于宪法渊源的比较研究 199、宪法文化与宪法命运

200、私有财产保护:从宪法原则迈向制度构建 201、人大制度的民主程序建设 202、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203、我国立法法对立法监督的制度创新 204、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 205、论人大代表的职业化

206、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7、法治与宪政的关系

208、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209、宪法权威与政治文明

210、政治文明与宪政的辩证关系

211、法治和人权

212、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究

213、论公民环境权

214、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215、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

216、论宪法的生态化

217、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18、试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219、论地方人大与环保监督

220、论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221、环境问题的宪法思考

222、论国际人权公约对我国人权立法的启示 223、节能减排与宪政 224、发展权法理探析 225、环境权的法理研究 226、论环境法的性质

227、论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二、国际法类:

1.论反倾销产业损害确定的法律问题

2.论WTO针对中国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及其应对策略 3.论跟单信用证欺诈中的风险分担

4.论WTO争端解决机制补贴与反补贴案件证明责任制度 5.论服务贸易自主自由化奖励机制 6.论跨国电子商务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7.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8.论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方实施保障措施 9.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10.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 11.论信用证欺诈及其补救与防范

12.论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下的单边反贸易壁垒措施 13.论国际货物的品质担保及卖方风险的防范 14.论集装箱承运人的认定及其责任限制 15.国际民商事案件协议管辖制度研究 16.评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17.两岸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比较研究 18.论国际条约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适用 19.论国际惯例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适用 20.论网络服务协议中法律选择条款的适用 21.直接适用的法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22.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主权之争

23.从国际法视角看琉球群岛、钓鱼岛的归属 24.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及解决 25.对南海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26.南海海洋划界争端及解决 27.论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维护 28.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权

29.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认定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30.《纽约公约》与裁决的司法审查 31.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法律问题研究 32.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研究 33.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形式的发展

34.论WTO框架下我国外贸代理制度的法律完善 35.从国际代理立法剖析我国的外贸代理制 36.跨国公司内母子公司法人格否定研究 37.我国的优惠原产地规则研究

38.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我国商业秘密保护 39.TRIPs协议的实施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40.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

41.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问题的比较分析(请仅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比较,如诉讼时效,风险转移)42.论反倾销法上的日落复审制度 43.反倾销法公共利益条款析评 44.论信用证欺诈例外

45.BOT投资方式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46.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完善

47.论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48.外资并购的法律问题

49.论涉外非婚生子女准正及其法律适用问题 50.论保护弱者的国际私法方法及其立法完善 51.论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

52.论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民事管辖权法律冲突与协调 53.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区际冲突法中的适用 54.论我国涉外遗产继承法律适用的立法完善 55.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 56.论涉外收养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57.论涉外遗嘱处分方式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58.论外派船员雇佣合同法律适用问题

59.北极法律地位新趋势及中国的因应措施研究

60.论网络传播环境下国际私法连结点的选择 61.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仲裁机制评析 62.我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争端解决条款探析

63.最惠国待遇条款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事项上的适用问题 64.论国际法上引渡制度的新发展

65.海峡两岸关于空中劫持的法律问题 66.冷战后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 67.论条约保留制度

68.小议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

69.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律特征和现今发展 70.论国际法解决争端体制的新动向 71.论国际司法体制的新发展

72.国际互联网民事侵权的法律适用及管辖权探讨 73.海峡两岸民事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74.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和意义 75.试论WTO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76.国际贸易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分析 77.论外层空间法上的损害赔偿问题 78.论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79.南中国海问题的国际法研究 80.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国际法审视 81.人民币汇率合法性的法律分析

82.我国应对欧美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法律对策 83.论中国创建海外投资保险体制的必要性 84.论ICSID体制的重要意义

85.论反倾销当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86.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 87.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 88.国家豁免问题研究

89.ECFA项下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

三、经济法类

1.论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 2.试论合伙人的资格 3.试论经营者的认定 4.试论消费者的认定

5.海峡两岸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6.试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反垄断制度 7.城市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8.个人信用制度立法探讨 9.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10.劳务派遣制度研究

11.合伙企业法的修订与完善探析 12.企业破产制度研究

13.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4.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5.劳动集体合同制度研究 16.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

17.劳动、工资、保险制度配套改革中的立法问题 18.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 19.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立法的关系 20.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法体系的思考 21.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制度的思考 22.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思考

23.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思考 24.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执法的思考 25.试论环境污染纠纷中的举证责任 26.试论环境污染纠纷中的无过失责任 27.试论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 28.环境责任法探析

29.试论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制度 30.试沦环境诉讼案件中的诉讼资格限制问题 31.关于市场立法思考

3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立法体系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34.略论正当促销手段与贿赂罪

35.反对商品销售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 36.试论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特点

37.论预防打击强冒伪劣商品的法制保障 38.进一步完善我国商品质量管理的法律制度 39.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40.消费者安全权的法律保护 41.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42.试论反暴利立法的必要性质和内容 43.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任务

44.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 45.对公用企业垄断的规制 46.对行政性垄断的规制

47.对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法规制

48.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49.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50.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51.计划法、产业结构法基本问题研究

52.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 53.试论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调整

54.论社会主义币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构想 55.试论微观经济运行的法律调节 56.试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57.论经济法的基本特征

58.建立完善我国经济法规体系的思考 59.试析经济立法的适度超前 60.经济立法与经济体制改革

61.论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和价值 62.经济立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 63.税收担保问题探讨 64.反避税的法律对策

65.避免双重征税方式及其比较 66.出口进税问题探讨

四、民法类

1.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及司法保护 2.诉讼欺诈的侵权责任

3.论合同解除与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4.民法中的物 5.债权让与中的优先规则与债务人保护 6.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 7.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8.浅析楼盘业主所有的房屋外观改建权 9.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之我见

10.论人格权编纳入我国民法典的思考

11.论《民法通则》对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启示 12.论民法典中债编的地位 13.论民法与市场经济 14.论民法与民主政治 15.论民法精神

16.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的体系设计 17.论我国的民事立法原则

18.论地方立法在我国民事立法体系中的地位 19.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 20.论民法中的物 21.论民事权利的分类 22.论绝对权

23.论请求权及其体系 24.论民事法律事实

25.行为在民法中的地位探析

26.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 27.论胎儿的民事法律地位 28.论植物人权益的民法保护 29.论死亡

30.论对自然人死亡后利益的民法保护 31.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32.论监护制度 33.论监护权

34.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35.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36.论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37.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38.论代理权的授予 3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40.论表见代理 41.论无权代理 42.论诉讼时效制度 43.论除斥期间

44.论我国《物权法》的原则 45.论物权法定原则

46.论物权公示与公信原则 47.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48.论物上请求权 49.论物权行为

50.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 51.论一物一权原则 52.论物权法的效率价值 53.论不动产登记 54.论动产交付

55.论所有权及其制度意义 56.论共有

57.论建筑物区分所有

58.论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59.论相邻关系 60.论先占

61.论拾得遗失物 62.论添附 63.论原始取得

64.论继受取得中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65.论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改革 66.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 67.论善意取得

68.论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 69.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 70.论地役权

71.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72.论宅基权 73.论担保物权 74.论抵押权

75.论抵押权的实现 76.论最高额抵押 77.论浮动抵押 78.论抵押权的次序 79.论动产质权 80.论权利质权 81.论留置权 82.论动产质权 83.论越界建筑 84.论占有

85.寻物启事的法理分析 86.论债的本质 87.论债的类型 88.论让与担保 89.论所有权保留 90.论悬赏广告 91.论保证人的权利 92.论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93.论保证期间 94.论连带之债 95.论不当得利 96.论无因管理

97.论合同法上的代位权 98.论要约 99.论承诺

100.试论格式条款 101.论缔约过失责任 102.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103.论无效合同 104.论可撤销的合同 105.论效力未定的合同 106.试论情势变更原则 107.论不安抗辩权 108.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109.论先诉抗辩权 110.论合同的解除

111.试论违约行为的形态

112.试论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并用问题 113.论合同的解释 114.论预期违约

115.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116.论赠与合同 117.试论租赁权 118.论承揽合同

119.试论客运合同中承运人的义务和责任 120.论保管合同 121.论旅游合同 122.论教育合同

123.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124.论合同的成立 125.论合同的效力

126.论人格权及其法律保护 127.论一般人格权 128.论物质性人格权 129.论姓名权 130.论肖像权 131.论自由权 132.论隐私权 133.论名誉权

134.论我国侵权法的制定 135.论我国侵权法的功能

136.论责任保险制度对侵权法的冲击 137.论侵权法的保护对象 138.论侵权行为 139.论共同侵权行为 140.论共同危险行为

141.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142.论侵权责任能力

143.论侵权责任的构成条件 144.论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 145.论主观过错

146.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47.论过错与违法性的关系 148.论过错责任 149.论无过错责任 150.论公平责任 151.论过错推定 152.论职务侵权 153.论产品责任

154.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责任 155.论环境侵权责任 156.论雇佣人责任

157.论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158.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159.论惩罚性赔偿 160.论责任竞合

161.论侵权责任的抗辩 162.论不可抗力 163.论免责事由 164.论正当防卫 165.论自力救助 166.论紧急避险 167.论损益同销 168.论过错相抵 169.论夫妻财产制

170.论离婚时的损害赔偿 171.论离婚的法定条件

172.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 173.论亲权与监护 174.论婚姻自由 175.论公民的生育权 176.论结婚法律制度 177.论夫妻人身法律关系 178.论夫妻约定财产制

179.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180.论一夫一妻 181.论无效婚姻制度 182.论婚姻登记制度

183.论生育法律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184.论探视权

185.论婚姻法的立法思考 186.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187.论对重婚的认定和处理 188.论夫妻约定财产的方式 189.论家事代理权

190.论人工生殖技术的适用范围 191.论无效婚姻的法律效力

192.析离婚时的经济帮助与经济补偿

193.试论离婚时的经济补偿 194.论探视权的性质及其执行

195.论婚约的效力(与我国立法对婚约的态度)196.论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97.论继承制度 198.论遗产 199.论继承权

200.论继承权平等原则 201.论法定继承

202.论法定继承人范围 203.论继承顺序 204.论遗嘱继承 205.论遗嘱 206.论遗赠

207.论遗赠扶养协议 208.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209.论遗嘱能力

210.特留份与必留份的比较研究

五、商法类

1.公司股东出资方式探析 2.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探析 3.重构监事会制度之我见 4.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探析 5.公司法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探析 7.一人公司制度研究

8.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研究 9.公司法人格制度探析 10.公司设立瑕疵制度探析 11.人力资本出资问题研究 12.论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

13.浅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 14.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之保护 15.股东出资瑕疵的民事责任 16.公司的社会责任探究 17.公司归入权制度探析 18.股东查阅权制度思考 19.论股东表决权

20.论别除权和涤除权

21.论破产法中破产程序和债权人保护 22.浅析公司担保法律制度 23.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 24.试述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及其完善 25.内幕交易法律规制初探

26.规范证券投资咨询活动的法律思考 27.论证券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法律保护 28.证券无纸化的若干立法建议 29.船员外派问题研究 30.船员伤亡赔偿问题研究 31.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 32.论海上保险中的委付制度

33.保赔保险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4.我国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法律问题研究 35.海难救助中特别补偿制度探析 36.论提单的物权效力

37.论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的构建 38.责任保险和侵权行为法的冲突与融合 39.责任保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0.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 41.保险利益原则研究

42.论公众责任保险在我国的推行 43.再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44.论商号的法律保护 45.空白票据制度研究

46.票据立法的缺陷与完善探析 47.析票据涂销

48.票据伪造制度研究

49.董事义务与职责法律问题研究 50.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51.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研究 52.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53.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54.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使用

55.公司员工竞业禁止研究;

56.论我国证券民事救济制度之缺陷 57.浅谈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58.论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六、知识产权法类

1.海峡两岸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2.传统知识(尤以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3.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4.基因的可专利性和反垄断机制设置

5.计算机软件(以商业方法软件为特例)的专利保护 6.知识产权保护中权利冲突的解决方案 7.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的利益保护

8.域名注册与商标注册的利益冲突与解决方案 9.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10.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 11.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12.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探究 13.论公司股东无形财产出资问题 14.试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反垄断制度 15.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6.知识产权与民法典链接模式之选择

17.续写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18.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向工程”问题研究

19.论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原则(可选择具体角度)

20.论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问题研究(可选择具体角度)21.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研究(可选择具体角度)22.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23.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24.论商誉权

25.论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冲突及利益平衡机制研究(可具体选择角度)26.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7.试论人格是商业利用 28.试论形象权的法律保护

29.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可选择具体角度)30.论作品标题的法律保护

31.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问题研究 32.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研究 33.论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 34.论域名的法律保护

35.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冲突及解决机制(可选择具体角度)36.生物技术的可专利性研究

37.知识产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可选择具体角度)38.非常规商标的法律保护 39.非物质文化的法律保护探析 40.我国中草药资源法律保护的构想 41.试论演绎作品的法律定性

42.《著作权法》中有关“复制”的认定 43.商标侵权的法律问题

44.“山寨文化”的法律定性分析 45.“平行进口”侵权乎?

46.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探析

七、诉讼法类:

1.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

2.论对检察机关工作的监督和制约 3.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与改革 4.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5.关于健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庭审制度 6.论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 7.论起诉制度的完善

8.论述刑事损害赔偿程序的几个问题

9.人民法院如何作好第一审程序中庭前审查的工作 10.如何完善申诉制度

11.如何正确理解无罪推定原则

12.辩护律师应如何对待被告人隐瞒的罪行 13.不起诉决定制度的完善 14.论控审分离原则 15.论审判监督程序 16.论提前介入制度

17.论刑事审判中的合议庭制度 18.审判委员会的职能和地位

19.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 20.论刑事自诉制度

21.论公开审判原则的实施 22.论刑事诉讼管辖权 23.试述我国刑事辩护制度 24.我国刑事审判模式评析

25.论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构想 26.论取保候审制度

27.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制度探微 28.论无罪推定原则

29.我国刑事审判模式评析 30.试论不起诉制度

31.论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32.论刑事简易程序 33.试论辩诉交易制度

34.就律师提前介入诉讼活动对我国刑事诉讼活动公平性的评价 35.再审程序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36.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37.论民事案件的主管

38.论协议管辖

39.论民事诉讼第三人

40论共同诉讼

41论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

42论法院的诉讼指挥权

43论民事诉讼代理

44论民事诉讼中的诉、45论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46论民事诉讼中的撤诉

47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48论法院调解

49.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50.论举证时效制度

51.论当事人申请再审

52.论民事案件的抗诉

53.论督促程序

54.论公示催告程序

55.论执行竞合56.论执行和解

57.论执行异议

58.论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59.论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60.论处分原则

61.论证明标准

62.论民事诉讼中的质证

63.论公开审判制度

64.论陪审制度

65.论诉讼中的和解

66.论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

67.论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

68.论执行救济制度

69.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70.论代位执行制度

71.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72.论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73.论仲裁中的第三人

74.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75.论民事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

76.论民事诉讼中的合议制

77.论法官阐明制度

78.论自由心证制度

79.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

80.论我国民事审前制度的完善

81.论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

82.论民事两审终审制

83.论中国律师的地位

84.论民事诉讼的功能

85.论民事诉讼模式

86.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原则

87.论民事诉讼中的言词原则

88.论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89.论执行权的性质

90.论执行难的解决思路

91.论执行异议之诉

92.论民事执行的标的93.论法院独立审判 94.论司法公正

95.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委员会

96.论民事中的当事人适格

97.论债务人异议之诉

98.论公益诉讼的有关问题' 99.论证明责任

100.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互为证据使用之我见 101.试论现场笔录 102.试论证人资格

103.如何确定民事案件的证明对象 104.如何确定刑事案件的证明对象 105.如何确定行政案件的证明对象 106.试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 107.补强证据规则初探

108.手机短信证据的调查收集和运用

109.试论事实推定----以教师评卷时发现两张雷同试卷应如何处理为例 110.论证据制度的完善

111.谈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12.本证、反证辨析

113.对证据客观性的再认识

114.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115.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16.关于证明概念与证明责任问题的再思考 117.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

118.论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结论

119.论电子证据

200.论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 201.论司法认知

202.论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八、刑法类论文研究方向参考,题目自拟:

1、涉及刑法基本原则相关问题研究

2、有关犯罪构成相关问题研究

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相关问题研究

4、犯罪停止形态相关问题研究

5、正当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6、从刑法学角度探讨见义勇为(或见危不救)行为

7、共同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8、罪数形态相关问题研究

9、保安处分相关问题研究

10、社区矫正相关问题研究

11、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12、量刑规范化相关问题研究

13、刑罚执行相关问题研究

14、从刑法学角度探讨公共危机(比如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

15、由交通肇事引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16、涉黑案件相关问题研究

17、责任事故中的刑事问题研究

18、论经济犯罪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19、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相关问题研究 20、走私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21、公司高管人员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22、金融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23、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24、暴力侵犯人身权利相关问题研究

25、财产犯罪问题研究

26、虚拟财产刑法问题研究

27、高科技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28、妨害司法相关犯罪研究

29、毒品犯罪研究 30、赌博犯罪研究

31、腐败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32、行贿的方式及刑事责任研究

33、滥用职权相关问题研究

34、玩忽职守相关问题研究

35、恐怖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九、宪法与行政法类

1、宪法诉讼制度初探

2、试论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3、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加强和完善

4、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人肉搜素”引发的法律思考

5、论户籍制度改革与迁徙自由

6、论宪法权利的实现模式

7、宪法诉讼制度初探

8、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9、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10、论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11、论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12、关于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13、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14、论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15、关于生命权入宪的思考

16、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

17、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18、论言论自由的界限

19、人大监督权实现的制度化路径探析 20、论我国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21、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2、论无效行政行为

23、行政参与制度研究

24、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思考

25、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研究

26、论高等院校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27、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

28、论其他规范性文件对依法行政的影响

29、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合理性的实现 30、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31、试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之框架

32、论行政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和法律救济

33、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建构

34、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35、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

36、论行政复议的审查方式

37、论行政复议公正原则的实现途径

38、论行政处罚中选择性执法与平等权保护

39、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在行政处罚中之适用问题研究 40、论行政许可法中的评价制度

第三篇:2010春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安排

法学本科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职责

(一)指导学生选题和收集资料;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介绍参考资料,进行文献检索指导;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检查督促学生论文进展情况。

(二)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文稿;审阅初稿,提出修改意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指导记录。

(三)审查学生论文的真实性,对论文完成稿,根据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写出评语,提出初评意见。

(四)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五)指导教师应及时通报并协助处理学生在做论文的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二、写作要求

(一)学生应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一人一题,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二)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所学专业课内容为主,不应脱离法学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鼓励选择同本单位、本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2、题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于简单。题目难易要适度,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

3、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应报市电大专业责任教师审核。请学员选好论文题目后及时上报到班主任处(在邮件中注明: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等)。

4、毕业论文文体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单纯的案例分析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三)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不超过10000字,内容提要300-500字,关键词3-7个字。

三、毕业论文档案

1.选题意见;

2.毕业论文任务书

3.论文指导进度;

4.毕业论文(制成电子文档,并附书面材料一式三份);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该包括:

(1)封面(2)目录(3)提纲(3)摘要(4)关键词(5)正文

(6)注释(7)参考文献目录

5.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

6.答辩记录;

7.答辩组成员及评审结果;

8.成绩册

四、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安排进度表

内容时间

①定选题方向、确定选题,上报题目11年8月30日前

②查阅和收集资料③拟订论文写作提纲11年9月5日——9月15日

④写出论文初稿(上传电子文档)11年9月16日——9月30日

⑤修改论文 ⑥ 论文定稿,并提交论文11年10月1日——10月15日

⑦论文答辩11年10月底

潼南电大工作站

2012-2

第四篇:15法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XXXX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论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解决

(系)

法学系

专 业 班 级

法学0000班

学 生 姓 名

xxxxxxxx

指 导 老 师

xxxxxxxxx

辅 导 老 师

xxxxx

开题报告日期

2012.12.13

论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解决

学 生:xxxxx,xxxxx大学法学系

指导老师:xxxxx,xxxxx大学法学系

一、题目来源

科研(仅有科研、教学、社会实际、其他四种类型,必须根据当时选题类型对应)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构建中国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解决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目的是本论文希望实现的直接效果)

(二)研究意义

本论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国家侵权问题在我国的研究远落后于对一般民事侵权的研究,而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从国际私法角度研讨国家侵权将主要探讨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界定、司法管辖、法律适用、判决承认执行等问题,无疑会遇到国家管辖豁免、国际法的国内适用、外国公法的国内适用、国家行为主义、国家财产豁免等理论和实践上争议较大的问题,基于涉外性国家侵权这一特殊问题并从国际私法角度开展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对拓宽拓深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而得出的结论在有可能部分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

本论文研究还有一定实践意义。立法上尽管部分国内法对外国国家侵权有所涉及,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几乎可以说是对国家侵权国际私法问题没有立法的国家。②本文试图在研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我国有关此类问题的具体条文,从而为立法提供建议;司法上,在国家及其财产问题上,我国持绝对豁免立场。截止目前,国内法院尚未受理过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侵权案件,随着国家侵权的频发,国内法院接触此类起诉的机会必将日益增多。本文将着力介绍相关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以期为我国法院在遇到同类案件做出决断时提供理论和制度参考。(研究意义最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谈)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都有关 于对代表国家的外交人员、领事人员的侵权行为能否行使管辖权的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都没有明确将适用的主体扩及到主权国家。

(一)中文文献和资料

1.黄进.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2.张帆.中国在美被诉的主权豁免问题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3.李庆明.加拿大一公司诉四川省政府案[J] .中国审判,2008年,第1期。

4.唐国荣.论我国国家侵权立法的完善[N] .湖北日报,2010年10月12日,第3版。

(M专著,D学位论文,J期刊论文,N新闻报纸)

(二)英文文献和资料

1.Alebeck Rosanne Van, The Immunity of States and their Officials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上为英文专著)

2.Andrea Bianchi, International Decision: Ferrini v.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99(2005).(上为英文期刊)

(中英文文献总和不少于20份,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一般就是第四部分国内外研究中所查阅的文献)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国际私法中的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涉外性国家侵权关系界定及其特殊性问题、管辖权问题、法律冲突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等等。在关于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的研究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态势,相较国外,国内研究相对薄弱。

(一)中文相关文献研究

国内已有的相关专著主要集中于外国国家侵权管辖及其例外问题上,如夏林华博士的《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黄进教授的《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龚刃韧教授的《国家豁免问题的比较研究》等学术著作中都在部分章节中有一定篇幅提到了国内法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外国主权国家的涉外性侵权行使管辖的问题。此外,李庆明博士的《美国<外国人侵权请求法>研究》、①对美国外国人侵权请求法进行全面而深入介绍,其中对美国法院受理外国人侵权请求的具体事项,法律适用等问题做了重要叙述,该著作中也提到了美国法院如何处理外国人遭遇国家侵权的司法诉讼问题,但该书是对某一具体条文的研究,而该法条本意并不是主要针对国家侵权者,因此,限于选题,该著作对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有限,并没有深入到法律适用,判决执行等问题上。

①《外国人侵权请求法》即《美国法典》第1350条,该法条更像是管辖权规范,其规定“对外国人仅基于所实施的违反万国法或者美国缔结的条约提起的任何侵权民事诉讼,联邦地方法院具有初始管辖权”。参见李庆明:《<美国外国人侵权请求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从国际私法角度研究国家侵权的国内期刊和博硕论文也不够全面和深入。首先,尚无对涉外性国家侵权进行系统研究的博士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未发现有以“国家侵权”为题名论文,仅有的4篇以“国家侵权”为主题之一的博士学位论文均不是从国际私法视角。①其次,少量关于国家侵权的硕士论文也基本与本选题无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9篇以国家侵权为题名内容的论文,其中6篇谈的是中国国家赔偿法中的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2篇谈的是环境侵权中的国家责任问题,1篇是对职务侵权研究,上述论文基本没有论及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第三,有关国际私法视角的国家侵权的期刊论文数量也有限。主要有:龚刃韧1992年的《外国侵权行为与国内法院管辖》;张露藜2005年的《论国家豁免在国家从事侵权行为中的适用》;袁元,杨莎2006年的《对<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侵权例外条款的分析》等。上述文献主要从管辖权角度谈外国国家的侵权问题,侧重关于管辖理由与范围问题,并没有谈及国家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国家侵权判决承认执行等重要的问题。此外,黄进教授、肖永平教授也对中国国家在外国法院被诉的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介评情况,其中有部分案件属于国家侵权。②

关于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救济相关问题的报刊或公报的相关报道和评述也十分有限。因我国坚持国家绝对豁免的立场,外国国家侵权原则上与法院管辖、法律适用及败诉等绝缘,相应,报纸也没有机会报道我国是如何从司法角度处理外国国家侵权。③因同样的原因,法院公报中也不可能出现有关因侵权引起外国在华被诉有关案件的介绍和评析,尽管中国国家在外国频频被诉。④

(二)英文相关文献研究

国际人权诉讼在国外起步较早并且一直比较活跃,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法院都受理了大量普通民事主体以国家为被告的涉外性侵权案件。在美国,有多部法律如《外国人侵权请求法》、《酷刑受害人保护法》、《美国联邦侵权请求法》、《外国主权豁免法》等都涉及到了涉外性国家侵权相关司法解决问题。在欧洲,《欧洲人权公约》、《关于国家豁免的欧洲公约》等条约也都有条文与涉外性国家侵权的解决有关。相应地,美国和欧洲关于涉外性国 ①参见冯娜:《国家赔偿责任理念与机制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王钦杰:《英美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研究》,山东大学 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王彦志:《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参见黄进,李庆明:《2007年莫里斯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案述评》,载《法学》,2007年第9期,第60-68页;黄进,李庆明:《加拿大公司诉四川省政府案》,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1期,第85-87页;肖永平,张帆《从天宇公司案看美国法院关于“直接影响”认定》,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143-146页。

③如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地方政府的消极行为显然与俄罗斯居民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属于侵权,国内媒体报道多从政治、外交、公司责任而非司法角度对此事件进行介绍评论。

④2011年9月西安中国国际法学会师资研修班授课时,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万鄂湘教授也讲到,迄今为止我国法院没有受理过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案件,对此,2011年11月中国国际私法年会上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徐宏博士在大会发言中也予以确认。家侵权司法解决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现结合论文选题角度分别从管辖权、法律适用、判决承认执行等三个角度对部分学术文献及其观点进行简要介绍。

在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问题上,Kenneth C.Randall教授认为对于外国人在美国起诉外国国家侵权,并不应当直接依据《外国人侵权请求法》,仍需考虑该请求是否属于国家管辖豁免例外范畴;①Justin Lu指出美国法院受理外国人提起的侵权之诉时,必须考虑被诉主体的身份应特别谨慎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案件;② Donald Shelby Chisum认为在受理特殊类型的国家侵权之诉时应注意协调州法院和联邦法院之间的管辖权;③ Marin Roger Scordato则进一步指出,对美国提起的侵权之诉只能由联邦法院行使管辖权;④而Beth Stephens和 Michael Ratner合著的《美国法院的国际人权民事诉讼》一书更是全面的介绍了美国如何对国际人权诉讼行使司法管辖,其中包括对国家提起的诉讼。⑤不难发现,国外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外国国家为被告的侵权和外国人提起的侵权,并且对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国内法院间管辖权分配问题也有涉及。

在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上,Symeon C.Symeonides认为在遇到国际人权诉讼时,联邦法院应在国际法、联邦法和州法之间做出选择;⑥Harold Hongju Koh教授认为尤其是国际人权领域,法院应当将国际法作为直接适用的国内法作为处理依据;⑦William R.Casto 则指出美国联邦法院应适用各州法作为国际人权的诉因问题;⑧Betsy J.Grey教授在其论文中认为,美国法院受理涉外性国家侵权诉讼时,应尽可能适用联邦侵权赔偿法;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涉外性国家侵权应考虑适用行为地法,如Ralph G.Steinhardt和Anthony D.Amato认为原告损害赔偿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支持应严格取决于行为地的侵权实体法,⑩而美国学者Paul J.Mishkin则认为侵权行为发生于国外时,若将行为地法作为裁判规则不仅需要考虑美国国内是 ①See Kenneth C.Randall, Federal Jurisdiction over International Law Claims: Inquiries into the Alien Tort Statute, 18 N.Y.U.J.Int'l L.& Pol.1-18(1985-1986).② See Justin Lu,Jurisdiction over Non-State Activity under the Alien Tort Claims Act,35 Colum.J.Transnat'l L.531-68(1997)③See Donald Shelby Chisum,The Allocation of Jurisdiction between State and Federal Courts in Patent Litigation,46 Wash.L.Rev.633-57(1970-1971).④See Marin Roger Scordato, Federal Preemption of State Tort Claims,UC Davis Law Review, Vol.35, 1-12(2001)。.⑤See Beth Stephens,Judith Chomsky, Jennifer Green, Paul Hoffman, Michael Ratn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itigation in US Court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2008.⑥See Symeon C.Symeonides, Choice of Law in the American Courts in 2002:Sixteenth Annual Survey,51 Am.J.Comp.L.1,47-59(2003).⑦See Harold Hongju Koh Is International Law Really State Law,111 Harv.L.Rev.1824-38(1997-1998).⑧William R.Casto,The Federal courts’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over Torts Commited in Violation of the Law of Nations,18 Conn.L.Rev.467-477(1986).⑨See Betsy J.Grey,Make Congress Speak Clearly: Federal Preemption of State Tort Remedies,77 B.U.L.Rev.559-67(1997).⑩See Ralph G.Steinhardt & Anthony D.Amato,The Alien Tort Claims Act:An Analytical Anthology,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1999, p.95.否存在可以适用的成熟的联邦法,还要考虑联邦在统一相应的规则上的利益是否超过了行为地国。①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何适用法律处理在涉外性国家侵权争议问题上,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国际法、本国法和外国法适用的可行性及具体事项范围等问题。

在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的承认执行问题上,也有相当多学者进行研究。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中国家通常应负财产性责任,因此,国外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国家财产执行豁免问题,J.②HG.Castel指出,国家财产执行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应当慎重执行外国主权国家财产;azel Fox指出对外国国家财产执行不应当侵犯该国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外交豁免权;③James Crawford则认为为实现判决确定正义,外国国家财产并不应当具有绝对执行豁免权;④George Kahale III和 Matias A.Vega则提出为规范对国家财产执行问题,应在国际社会范围内统一规则。⑤对外国法院的国家侵权判决的域外执行,美国学者Beth Van Schaack曾主张各国应援引1971年的《海牙民商事案件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公约》;⑥不难发现,国外学者非常重视国家侵权判决承认执行问题,尤其是更加注重对国家侵权判决的域外执行和对外国国家财产执行等问题。

除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等文献外,相关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的发布案例、报告中也有许多文献涉及到涉外性国家侵权的司法解决问题,如联合国官方文件曾对外国国家侵权的国内管辖的历史进行回顾。⑦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不难发现,相对于一般民事侵权和国内性国家侵权,关于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学者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研究的范围不够宽泛。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国家侵权的管辖权问题上,尤其是对外国国家能否行使司法管辖的问题上,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的法律适用,判决承认与执行的问题述及很少;其次,研究深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以法律适用为例,关于外国国家侵权赔偿法的域内适用,国际 ①See Paul J.Mishkin, The Variousness of ‘Federal Law’: Competence And Discretion in The Choice of National and State Rules for Decision,105 U.PA.L.REV.797-818(1957).②J.G.Caste,Immunity of a Foreign State from Execution: French Practic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46, No.3, pp.520-526。

③ See Hazel Fox, Enforcement Jurisdiction, Foreign State Property and Diplomatic Immunity, 34 Int'l & Comp.L.Q.115-27(1985)④See James Crawford,Execution of Judgments and Foreign Sovereign Immunity,75 Am.J.Int'l L.820-35(1981)⑤See George Kahale III, Matias A.Vega, Immunity and Jurisdiction: Toward a Uniform Body of Law in Actions against Foreign States, 18 Colum.J.Transnat'l L.211-38(1979-1980).⑥See Beth Van Schaack,The Civil Enforcement of Human Rights Norms in Domestic Courts, 6 ILSA J.Int’l& Comp.L.295, 298-299(2000).⑦如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国家豁免专题第一任报告员素差伊库指出,70年代以前各国有关涉及外国国家侵权行为的国内司法实践极少,而且将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作为国家管辖的例外也一直是相对未知的事情。参见,联合国文件,A/CN.4./363/Add.1,1984年英文版,第9页。法和国内法适用上的位阶,法律适用方法原则等问题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出现。第三,研究视角有待扩展,现有法学视角对国家侵权问题主要从国际公法、宪法、行政法等学科角度展开,尚未有更多学者将涉外性国家侵权的赔偿诉讼视为国际私法问题进而研究。第四,缺乏以中国为视角的涉外性国家侵权赔偿司法救济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尽管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较为全面,水平和深度都教高,但国外学者对中国问题涉猎很少,同时有些国外论著还带有明显的价值倾向,讨论的角度并不客观公正,得出的相关结论和立法建议不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主要研究内容

绪论(引言)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几个基础性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界定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特殊性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的解决路径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管辖权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的可诉性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国家的确定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国家国内法院的确定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的法律适用相关理论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国际法的适用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国内法的适用

四、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的承认执行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承认执行的相关理论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的承认执行相关机制的建构 结语

(二)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

1.外国国家侵权国内管辖的理论与实践,对外国国家管辖在国际法上是有争论的问题,目前国际社会做法并不一致。(谈问题,简谈重点研究的理由)

2.国际法的适用问题………………….(至少谈2-3个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问题一般应为本文的核心问题和争论问题)

(三)解决思路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在详细考察国外相关法域制度基础上,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建议。(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思路,结合个人论文修改)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1.阅读不少于20份中英文献资料; 2.阅读相关的法律法规;

3.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和问卷分析; 4.不少于200小时上机查阅电子文献。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2012年11月08日——11月25日,下达《任务书》及《审核表》; 2.2012年11月26日——12月5日,完成不少于三千字《文献综述》; 3.2012年12月6日——12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

4.2012年12月17日——03月04日,完成三千字《外文资料翻译》; 5.2013年03月05日——06月04日,完成毕业论文正文;

6.2013年06月05日——06月10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评定论文成绩,论文质量、格式及答辩资格审查;

7.2013年06月11日——06月12日,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八、指导老师审查意见

(正文除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正文为宋体小四,间距固定值22磅,具体参见学生工作手册第10页和第4页)

第五篇:教育科学系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安排

教育科学系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安排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它是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为了确保我系2014届毕业生论文撰写的相关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现将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14届本科毕业生应抓紧完成开题报告的准备工作,按开题报告填写的要求填写开题报告书。指导老师应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开题报告内容,对其选题质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方案进行指导与评审,并签署“同意开题”的意见后,学生方可参加开题答辩会。

本届学生开题分为二批次进行。

第一批次是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专业。获准本批次开题答辩会的学生在2013年10月15日以前将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交至教学办,10月19日集中进行开题答辩。因未申请本批次开题或本批次开题未能获得通过的,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第二批次主要是人文教育专业。获准本批次开题答辩会的学生在2013年12月3日以前将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交至教学办,12月7日集中进行本批次开题答辩。因未申请本批次开题或该批次开题未能获得通过的,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二、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要按学校规范格式填写全部内容,其中:

1、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的目的指针对某种背景下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提供什么参考,促进什么等等;选题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有利于解决什么问题等现实(实践)意义,如果有某种理论意义也要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陈述要具体。

研究动态要做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对研究课题的研究情况要做概括性的回顾。自己的见解,应说明你的研究与他人的差异,突出表明个人研究的新颖性,体现你选题的价值所在。

2、课题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一点一点地去做。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应考虑的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不能笼统、模糊,也不能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兼顾课题要求和自身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研究方法要可行,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论文撰写提纲是列出论文的主体框架(写作大纲)。大纲结构至少应到第二级标题,各级标题之间应有对应的逻辑关系,体现层次性。

4、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所进行的研究工作预先拟定的办法、步骤、进程、时间安排等。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要求有明确的时间分段并结合你研究题目的内容安排,切不能以“第一阶段:调查阶段”这样概括性的、通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句表达,而应具体说明针对什么问题、以什么方式、在怎样具体的范围(或对象)开展调查。还如“搜集资料阶段”应具体描述围绕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搜集什么资料。这里所说的什么问题就是与你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是与他人不同的。

5、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且应按照正式论文格式中的参考文献格式书写。参考文献应紧扣论文选题,著作与期刊均有,注意文献的时效性,多参考最新的文献资料。

三、开题报告的组织及评议组成员组成开题报告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

预计第一批次参加开题答辩会的,小学教育专业有155名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有61名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选题研究内容,分9个答辩评议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设组长、秘书各1名。评议组成员由讲师(或硕士)以上职称的老师组成,每组3人,组长由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预计第二批次参加开题答辩会的人文教育专业有94名学生。根据选题研究内容,分3个答辩评议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设组长、秘书各1名。评议组成员由讲师(或硕士)以上职称的老师组成。每组3人,组长由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答辩小组成员、答辩时间、答辩地点、每小组答辩的学生人数等有关事项,根据上交开题报告的情况,在开题答辩前两天另行通知。

四、开题报告的程序1、8:00B317教室集中,由主管教学或科研系副主任介绍开题报告各小组教师成员

及记录员,提出答辩要求由并宣布开题报告会正式开始。

2、分组后由答辩组长宣布开题答辩学生答辩的顺序。

3、开题答辩学生自我介绍后,扼要陈述选题目的和研究价值,相关研究动态及本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等等。时间不超过6分钟。

4、答辩评议人员依次提问、提建议。内容主要涉及:选题的难度、研究内容是否详实具体,研究方案或论文提纲是否严谨科学、研究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5、答辩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并充分听取意见,虚心作好记录,以便进一步完善。

6、评议小组成员评议、讨论。在学生完成答辩后,评议教师要当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答辩秘书要及时做好答辩记录,汇总评议意见。在全组评议结束后,组长要当场宣布开题报告是否通过,并指定教师认真填写开题报告会意见。

五、开题后的工作要求

1、所有学生均需要在开题结束后根据答辩组老师的意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稿于开题后1周内上交。修改稿确定后,后期研究工作必须修改定稿后的开题计划执行,若有较大变化须重新开题。

2、开题报告未通过或遇特殊困难情况需改变题目,经指导教师同意和系部批准后,1周内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履行同样的程序,否则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3、开题报告会结束后,各小组要及时将开题报告评议表、汇总表和每个学生的开题报告交至系教学办存档。

4、每位学生应将开题的报告中指导老师意见及开题答辩组意见输入电脑并妥善保存,以便最终全部材料汇总时上交。

5、研究中采用调查、考察等方法获取现实材料的,需要系部协调或提供证明材料的,一律在集中的时间里进入我们的实习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否则系部不负责协调或提供证明,基地单位也明确表示不提供方便。具体时间请有关同学申请。

教育科学系

2013年10月10日

下载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学系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谈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问题 [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与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该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唤醒消费者权益自......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提 纲 一、 概念不同 (一)劳动合同 (二)雇用合同 (三)劳务合同 二、三类合同的比较 (一)劳动合同与雇用合同 (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 (三)劳务合同与雇用合同和劳动合同 (四)“劳务合同”......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法学院的学生是研究、学习法律的。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凡是学习法律和研究法律,都离不开写作论文。尤其是在毕业的时候,每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都要写作毕业论......

    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09级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及 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时间:2011年12月16日下午2:30 地点:109报告厅 参加人员:全体毕业生、各班班主任以及本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动员会......

    法学系自我鉴定

    法学系自我鉴定范文 我叫xxx,于2011年9月考入福建工程学院学院,法学院法学系。回首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是在学校和系里领导、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渡过的,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大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大纲一、性质地位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

    法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法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对经济法主体体系的点滴探析 姓 名 ______ 学 号 ______ 学 校 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 写作时间 _____ 目 录 论文摘要 第一页 一、经济法 ________......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论法的本质属性 2. 论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 4. 法制与法治之我见 6.“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 42. 犯罪构成初探 43. 试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4. 正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