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与书院》读书报告
《法院与书院》的读书报告
《比较法:法院与书院》是由巴兹尔·马克西尼斯教授所著。巴兹尔·马克西尼斯教授是英国荣誉皇家大律师,他获得雅典大学、剑桥大学、根特大学、慕尼黑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博士学位或荣誉博士学位。他创建了牛津大学的牛津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曾担任牛津大学的欧洲法与比较法教授。现转任伦敦大学学院普通法与民法教授。他独著或合著有 29 部著作。在美国、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以及荷兰的法律期刊发表有120 多篇文章。
马克西尼斯的主要论著(就比较法而论)有: 《侵权法》(同迪亚斯合著)、《德国侵权法: 比较观》、《合同法与返还法》、《代理法纲要》、《法定机关的侵权责任: 5 个英国判例的比较法与经济分析》、《普通法和民法中的意外伤害侵权责任》、《外国法与比较法方法论: 一门学科与一种论点》、《比较法: 法院与书院》、《英国、意大利、德国的人身伤害赔偿: 比较法纲要》、《德国合同法: 比较法专论》。而且马克西尼斯长期从事法律实务与法学理论的双重工作,并长期致力于跨越一门国内法的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在这些论著中他着力于在其继承拉贝尔的法律功能比较的方法论下,进一步细化拉贝尔的方法,并在本文所评析的《比较法: 法院与书院》(Comparative Law in the Courtroom and Classroom: The Story of The LastThirty - Five Years)这部著作中详述了他的“包装法”。他非常谙熟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欧美比较法学界的状况,并同 20 世纪的诸多杰出的比较法学家有着诸多交往,至今马克西尼斯仍然活跃在欧美的比较法学界。
本书共分六章,作者通过对比较法现状的分析和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其独特的比较法理论和方法论,提出了功能实效论的观点。巴兹尔·马克西尼斯在前两章分析了比较法的现状,提出了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比较法。
作者将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视为比较法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将其归结于诞生了众多比较法学家的“英雄时代”。但是,这些具有人格魅力的众多比较法学家并没有留下比较法研究的独特研究方法。虽然,这些法学家的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著作,但是这些著作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马克西尼斯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比较法研究缺乏明确的专题、给人启发及发人深思的论文,而且在比较法的方法论上缺乏创新。给人更多的是粗略、简单的介绍外国法,是概念化的比较,是宏观的、大轮廓的,缺乏实用取向、聚焦具体问题深入细节的讨论与包装。更为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该书的第 2 章中,马克西尼斯教授极力推崇拉贝尔的功能主义的比较法,强调聚焦具体问题的功能实用化的比较方法论,告别象牙塔的学术。法律界的双方即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结合,进而实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聚焦并专注于具体的问题,反对“空谈理论”和“泛泛之论”,假如本国的实务界没有时间去寻找或研究外国的相同或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么比较法学家就需要去“包装”外国法,呈现给国内的法官与律师,即把不同法律体系下类似事实产生的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呈献给国内法官与律师,从而用于手边案件与问题的解决。通过这种专注于具体问题的功能主义方法,比较法学家与法官、律师的结合,并迎合时代的需要,比较法才能得以拯救。
从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是对比较法研究的反思,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比较法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比较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比较法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第三章,通过数据比对比较法学家在学术期刊与论著及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引用次数,来验证比较法学家的名望与对从事司法实践的律师与法官的影响,得出结论比较法学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微乎其微,几近于零。他认为,只有告别象牙塔式的比较法研究,并运用且进一步细化拉贝尔的功能主义方法,为司法实践服务,聚焦具体事实问题的比较法取向,避免作宏大理论、法系式的、大轮廓式的比较法研究,那么比较法才能存活下去,且牢牢地在法学院的课程表中站稳脚跟。马克西尼斯教授也认为引用数据的比较分析也证明,凡是那些运用功能主义方法并注重司法实践,努力为法官与律师服务,为司法实践服务的比较法学家,反而会提高其名望与影响。最后他通过德国法对南非法的影响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比较法运用与影响过程。
第四章,通过对格雷特雷克斯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在本国在适用外国法时的经验和教训。马克西尼斯教授通过具体判例将其所倡导的方法加以演示,让人们看到比较法的研究如何具体地实现了外国法启示本国法并解决问题的功能与作用。马克西尼斯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相关的法律问题,通过比较英国、德国与美国的具体解决模式,详尽地演示了他极力倡导的“外国法的包装法”,具有专长与时间的比较法学家如何通过把外国法加以“包装”,从而为本国的法官与律师提供服务进而改善本国法。
第五章重点关注了传统比较法研究中忽视的对于公法领域研究方法的关注,展现了功能主义的方法论,聚焦具体的问题,比较不同国家的法律根据以及推理过程,在无法解决问题与发现分歧时,不断去发现问题背后的政策因素与观念,乃至于哲学观的分歧。最终获得启示与教益,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引进英国和法国的相似的案例,将英国法和法国法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比较法研究不是通过法律概念来开展的,因为同样的法律概念,对于不同国家的学者、法律职业者、法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外国的法律制度,了解外国的法律文化及传统。找到沟通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桥梁。
第六章通过美国法官和法国法官对外国法态度的分析,研究了如何更为有效充分地运用比较法在本国法的作用。
美国法在其形成过程中,应该说是开放的,它是在继承英国法的传统基础上,吸取了外国法的先进思想和理念而形成的。之后,美国法的发展进入了封闭阶段,对外国法的吸收和引进也处于消极的状态。美国法官对待外国法的态度也是消极的,作者通过美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详细地解释了外国法对美国影响甚微。联邦法院的法官不是制定法律,而是解释过去制定的法律,并且以其原有含义为基础予以解释。
与美国法律界相比,它的法国同行们虽然对本国法非常了解,而且发现本国法的不足,但是他们害怕遭受到外国法的围攻,因此法国的比较法学者对外国法心存戒意,对外国法的态度也同样是充满着排斥心理。因此作者强调了法院的在比较法思想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可通过那些与外国法有接触的人以及法院里有有影响力的人来很好的发展比较法。
纵观全文,作者分析了比较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功能实用比较法的特点,通过对私法案例的分析和在公法运用上的探索深化了我们对比较法现状的认识。他提醒我们注意到比较法的性质和实践取向,为比较法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意义的指导。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认识到,比较法研究应停止只是向象牙塔学者的讲演,而应更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运用拉贝尔的功能主义的比较方法,“包装”外国法,呈现给国内的法官与律师,这对国内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法律学习者思维的不断拓宽才具有推进作用,比较法研究也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
第二篇:雪山书院调研报告
雪山书院调研报告位于丽江古城五一街的雪山书院,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明显的纳西建筑风格,严格遵循了“左学右庙”的传统规模。一走进雪山书院,能让人立即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染。然而,书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一度被人冷落。1997年,当丽江古城荣列世界文化遗产桂冠时,丽江名声大噪,但也为名所累。古城不古,居民纷纷外迁,商家后来居上,酒吧、客栈、旅游商店、餐馆成为古城主角。故有人诟之以--“旅游大超市”,“丽江已死了”、“艳遇之都”„„雪山书院遗留的文脉危乎殆哉!在这种情势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和古城守护者,这几年为恢复古建筑景观、名人故居、传统工艺做了诸多艰辛努力,直到2011年11月7日,雪山书院才宣告恢复。
而书院自恢复以来,书院的负责人山长和国就作出了许多有利于书 院发展的措施:
(1)《丽江古城志》编委们筚路蓝褛,四易寒暑,韦编三绝,完成了厚重的《丽江古城志》,为书院恢复重建攒够了文气。
(2)开展了《雪韵》院刊发行、东巴文化传承、文化研讨会、东巴画展等活动,活跃了气氛,积攒了人气。
(3),每周六下午开展“丽江讲坛”,邀请丽江文化名人来为大家讲课,只要是感兴趣的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免费参加,再现昔日平民学校。主持人中有知名学者、博士、教授等鸿儒名流,也不乏一生钻研地方文化的民间学者;他们讲纳西族东巴文化,也讲中华民族的易经、儒学;关注纳西母语传承,古城保护;提倡古典诗词,楹联吟诵;同时也介入现实焦点问题,知识产权、新闻写作、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都作为讲座主题,使热爱丽江的广大人士在此得以“品千年古城文化神韵,听当今丽江朗朗书声”。为书院赢得了丽江各界的广泛好评。而“丽江讲坛”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将雪山书院打造成古城“镇城之院”的又一力举。
(4)推举艺苑佳作新秀,广交文化界各界朋友,搭建文企联姻桥梁。
(5)广邀各路学者,有七旬的老者,也有20多岁的在校研究生,博士生。在书院以文会友,以书画会友,切磋技艺,坐而论道,品评得失,奇文共赏,佳作同品,观点商榷。
(6)拉近高雅的国学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以新的运作方式,让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虽然书院梅开二度,气象一新,初具规模,口碑渐佳,但它毕竟自恢复以来才短短几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结合一些游客、学生的建议和我自己的观察,发现目前雪山书院还有以下问题:
(1)雪山书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许多游客都不知道丽江还有雪山书院,也不知道雪山书院还有免费的讲座。所以听讲座的主要是一些本地老人和学生老师。建议在古城口树立大幅宣传画和旅行社合作,由导游告知游客。
(2)雪山书院的门面酷似客栈,容易让游客忽略过去,没有十分明显的标志或指示牌。
(3)雪山书院的位置不够明显,许多游客都不知道怎么去,建议在印刷卖给游客的地图中标注出位置和路线。
(4)在院中露天讲堂,有时太阳很晒,有些刺眼,有时又会下雨,而屋内客厅又比较小。
(5)院子有点小,坐的人十分有限。
(6)没有配备一些小木桌能够让学生或听者记笔记,或者放随行物品。
(7)文学性太强,许多学生反映讲师讲的太无聊、太平淡,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总感觉是“高雅艺术”。缺少互动,无法调动听者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8)大堂内的藏书比较少,只有几本,无法供游人自由翻阅。
(9)投影设备和电脑质量差,经常坏。
第 1 页
第三篇:法院报告
法院实习报告 实习人:xxxxx 专业:法学 实习地点:xxxxxxxx区人民法院
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年xx月xxx日
年级:xxxxx级 学号:xxxxxxxx
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的最后的一个寒假里,我来到了xxxxxx院实习,在这段时间里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法院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法院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是我自己以后要认真的改进的。这次实习我主要是在顺和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在和庭里的同事相处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课本里学不到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的体会是我在上课的时候是无法理解的,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民事审判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实习目的(1)深入司法实践的第一线,了解司法审判的全过程,在熟悉审判程序的同时,发现其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缺陷,从而加深对中国现实司法的理性和现实性思考。
(2)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度与高度认识,尽力用一个法律人的身份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之道。
(3)利用本次机会,找到从法律学习者到法律工作者身份转变的现实途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背离,现实与模拟的差距,从而在背离与差距中找到平衡点,给自己的专业修养和现实能力一个准确的定位。
三、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我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整理卷宗,扫描案卷。
整理卷宗,扫描案卷是我在本此实习过程做的最多的工作,整理卷宗包括排序、编页码、填写证据目录及卷宗目录、装订案卷等。每天看着一沓沓的案卷在手中无数次的翻阅,心中还是会有一点成就感的。整理卷宗先是排序,按照信息表、缴款书、起诉状、答辩状、身份证明、受理案件通知书及送达回证、原被告证据、开庭传票及送达回证、调解笔录、开庭笔录、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宣判笔录、送达回证等顺序将所有的资料整理成册。对于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还有副卷,而副卷的内容则包括合议笔录、判决书原件等。这种整理工作对于我这个实习生而言并非易事,因为不是所有卷宗里资料都想以上所说的那样详细而又简单,很多时候会出现很多新的东西弄得我不知所措,所以我总在一遍又一遍的向庭里的正式书记员们询问,还好她们都很耐心而又细致的为我讲解。当然有些时候,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向她们询问的时候她们也会不知所措,毕竟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并且从事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我们只好按自己的理解行事了。通过这件事我有了两方面的启发:第一,法学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体系,其在实务工作中对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我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现实中,基层法院大多数书记员并非科班出生,甚至很多法官也并非受过专业教育,因此要想法院的运行更加的专业化、水平化,在注重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对于其工作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没有最基本的了解的话,那么他的工作必将是盲目而又危险的。对于扫描卷宗,我想这也是一项比较轻松地工作,机械的将一页页的资料放到扫描仪里,等扫完后再将它们取出来订上。虽然很无聊,但是依然会有收获,因为这样就可以再次确定案卷整理的顺序,所以说两者应该是互补的。
2、送达开庭传票及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所谓送达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打电话把当事人叫到法院,然后将文件交给他们,告知他们权利义务,然后让他们填好送达回证就行了。当然也有当事人拒领的情况,不过我这次没碰上。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倒是碰见过一次,离婚的被告方拒不领取,最后只好我跟主审法官给送到家里,但是送去之后当事人拒不签字,我们又好说歹说劝了半天才勉强把字签了。不过对于那件事,我一直觉得有点遗憾和愧疚。在现实中,即使当事人不领取相关文件,法院可以采用公告或邮寄的形式送达,还可以留置送达,所以这并不影响效力的发生。对于当事人来说,诉权是一种权利,但是在诉讼过程中的义务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权利与义务总是像伴随而存在的。送达看似简单,但事实上与当事人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很多时候还要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问题,所以法院的工作都不是简单的工作。
3、参与案件听审。
案件听审是本次实践中身份转变的机会,在从事其他工作时,我更多的是将自己当做法律工作人员对待,所以每件事上都会很谨慎出错。但是听审则不同,我将自己的身份换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法盲。我不在用一个法律人的身份去看待案件的全过程,而是以一种独立于当事人、审判人员及其他诉讼参加人以外的身份,用一般的理性看待并分析问题的合理性。摒弃合法性分析,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但事实上,司法审判过程中却是将法与理想相结合,将法与情相融合,最终达到社会效益与法律效益的最大化。本次听审的案件主要是合同纠纷案件、民间借贷纠纷与所有权确认纠纷,这样让我对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所以听审过程的所见所闻与所想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让我更现实更理性地去看待这个社会。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本次实习是我从学习法律以来所经历的第二次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总结两次实习经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让我对于现实司法活动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基层法院在司法审判中的优势及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差距甚至背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和更理性的认识,从而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了比较现实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了基层法院在司法体系及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第一,法官及书记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在基层法院中,大多数法官都不是
科班出身,很多来源于军人转正或其他领域,而书记员就更不用说了,学什么专业的都有。也许不仅是基层法院所存在问题,全国很多法院都是如此。虽然在司法审判的启动上法院及法官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其在案件审理过程所掌握的自由裁量权要求了他们不仅应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社会人,更应该是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法律人。也许精通法律的法官更容易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所以法官的专业素质必须得到提高。至于书记员,其虽然主要从事一些比较琐碎的文字及档案整理工作,但是如果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做,可能会更得心应手,这对于法官开展工作也是有利的。第二,判决书缺乏说理性。在法院我所看到的判决书,不分案件大小或简单与否,其页数一般都在三页左右。我一直在怀疑,如此“精简”的判决书何以将那些对当事人来说并不简单的法律问题和事实说清楚,所以我一直在留意从我手中经过的每一份判决书,从而发现了一个共性——几乎所有的判决书都没有说理部分。当然,在判决书的最后都会附上本案所适用的法律条文。我想,也许是法院理想化地每一个公民都当成了精通法律的人,所以说理部分不用赘述。或者说,根据以上所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存在的某些合理性。第三,当事人程序上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诉讼过程中,不管当事人实体上的权利如何偏向,其程序上的权利是平等的,所以法院应当尽最大的可能保证当事人平等的程序权利,保障看得见的正义。
鉴于以上的总结,我认为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更积极地更广泛地参与司法实践。就像在最后民二庭庭长跟我说的一样,我们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法院,而应该拓展范围到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机关、企业乃至监狱去探求法的足迹,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心境去体会法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发现,在学校学习法律跟在现实中使用法律完全是两回事,两者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出现背离,这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去权衡。这是庭长作为一个过来人对我发自肺腑的忠告,也会是我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学好理论知识只是基础部分,最关键的是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发展、成熟甚至强大。
第四篇:读书与人生报告
读书与人生
今日,有幸聆听毕教授讲授读书的心得与想法,传承读书的美德,作为我们的领路人,照亮了前方黑暗的道路,真是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本次报告的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读书的意义
读书对于我们不同阶段的意义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书籍的意义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可以将读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始阶段—在我们刚刚接触到书籍的时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是消遣许乐的一种形式,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这些行为归为——饥不择食、杂乱、以及追求吸引我们的故事情节。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儿时的我们所追求的只是一个热闹,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欢而去看。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进入高中大学的我们,读书到达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我们从儿时单纯的喜欢变成了自觉、自主、有意识、有选择的读书。
在这一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阅读社会和人生
对于《西游记》的理解,我们有了自己更深一步的品读与理解,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 请我们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二、在阅读中决定人生的去向
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只是过眼云烟,应该在阅读中不断的思考,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为毕业后能够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而努力奋斗,做好一切的理论知识的准备。
三、求知识做事业
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此考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只有在理论知识充足的情况下,实践上才可能得到较大的提升。求知欲,无论我们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这是我们在读书中应该时刻保持的原则与目标。读书的三个不同的层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读书的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三种:
1、浏览
不是所有的书籍我们都是一字一句的去读,有的书我们可以大致的浏览,比如期刊报纸,我们完全可以只读文章的标题,达到一个博览群书的目的,以至于当走向工作岗位,书到用时方恨少。
2、泛读
人各有所志,人各有所长,长各有所取。我们可以通过泛读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对莫一职业的喜爱,相对于广泛培养,来考虑自己的人生取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是自己成为可负荷型人才,具有可塑性,打破了从一而终的形式。
古代社会的女子是不允许改嫁的,如果改嫁,社会的舆论则会认为不守妇道,但是现在则是婚姻自由,从古自今已经打破了从一而终的形式。
有的人从工作的那天起,即使自己对现在的工作不感兴趣,也不会改变,没有勇气打破从一而终的形式。
3、精读
精读是在自己西黄的基础上再对其慢慢的研究,不仅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而且背诵其中的几段,达到精读的目的,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学友所用。
比如说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都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道。
四、如何读书
博——博的中文意思多,大,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努力的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中国有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广——广通“博”虽然在含义上都有多,大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差异,博,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汲取而获得知识,在博的基础上来增长自己的知识。专约——我们可想而知,“专”即专心,专一,“约”即约束自己,年少的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积——积,让我们从表面的意思就是积累,如果我们像童话里小熊那样,吃一半,丢一半,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会剩下多少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仅应该不断地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而且更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下来,让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应用的活灵活现,让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
行——“行”即“实践”,“天才等于一分智慧加九十九分汗水”,这句格言的含义是何等的深刻啊!
书能让愚人变智者,落后变先进,平凡成伟大。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能朝书本指引的光明之路而行之,势必笨鸟先飞早出林,也一定能在持久深入的读书人生中改善自我,改变人生,取得成功。这样不会白来一趟人生世界,让亲养育我们的父母有所期待,让亲人朋友有所期许。
第五篇:检察院与法院
简单来讲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
一、法院和检察院的区别
1、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也是公诉案件的审查起诉机关。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查批准逮捕,其自侦案件的侦查,以及审查起诉,和所有公诉案件的提起公诉与出庭作控方。
2、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主要职责是依法行使审判权,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审判。法院与上级法院之间是审判监督关系,不是检察院之间的领导关系。
3、法院与检察院的主要联系是检察院有权依法监督法院的审判过程,并对法院的违法审判有权提出纠纷意见与提出抗诉等。
4、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检察院和法院以及公安是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关系。一般来说,公安机关是侦察机关,检察院是监督和刑事起诉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一个案子立案以后,由公安机关侦察,收集证据,如果认为要起诉就把所有案卷资料移送至检察院,如果检察院审核后决定起诉,就由检察院起诉,由法院审判.这是对于刑事诉讼来说的.另外,检察院自己对贪污贿赂等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案件有侦察权.可以自己立案侦察起诉.而对于公安机关的侦察工作和法院的审判工作,检察院是监督的作用.对于民事和行政案件,检察院可以通过当事人申诉或法院审判委员会反映向法院抗诉.总的来说,检察院和法院就是一个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辩护方和法院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关系.检察院这个时候是控诉方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