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母++鸡
16*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实地观察了解或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了解)。教学过程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 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下来。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第二篇: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 花 鸡
城村小学
王雪林
2012-3-19
教材分析: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图画纸)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鸡在我国与“吉”字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非常多。(教师展示鸡的装饰作品,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这些漂亮的鸡呢?生:指名回答。
师: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带来吉祥与美好的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花鸡》一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鸡的造型及特点。
1、利用课件欣赏各种生活中的鸡,(并详细演示第4张)引导学生观察鸡的身体分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
老师概括并板书: 尖尖嘴,火红冠,头颈身体连一起,弯弯尾,结实的双腿,锋利的爪子,还有一身五颜六色的羽毛。
三、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装饰鸡,感受学习其装饰特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各种装饰鸡的造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掌握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1)、这些鸡的特点与我们刚才看到的鸡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生1:颜色鲜艳丰富„„
生2:鸡的身上画出了许多花纹图案„„
生3:和刚才看到的形态不太一样„„
生4:太漂亮了,就像给鸡穿上花衣服„„
(2)、师:这些作品就是装饰鸡。它运用夸张、变形、概括添加等方法表现出的鸡就像给鸡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2、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创设情境: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作自己的大花鸡,最后我要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师: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生:认真做画。
师:及时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鼓励。
五、评价活动(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3)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评价。
河北美术出版社第八册第10课
《大 花 鸡 》教 学 设 计
单位:城村小学
教师:王雪林 时间:2012-3-19
第三篇:《画鸡》教学设计
《画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教学过程: 导学:
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
红冠子,白外衣,每天早上喔喔啼,它叫人们早早起。
(大公鸡)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
4、(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2、图上的大公鸡真美丽,诗中的大公鸡更美你们想读吗? 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1)根据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由读诗歌,要求读通、读正确。
画鸡
(明)唐寅
头上/ 红冠/ 不用裁,满身/ 雪白/ 走将来。
平生/ 不敢/ 轻言语,一叫/ 千门/ 万户开。
(2)注意红色的字的读音,把它们多读几遍。
2、自读诗歌。共学:
一、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教读。
3、读给同桌听。
4、齐读诗歌。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二、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4)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4)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过渡:小朋友,我们感受公鸡的美丽、勤快,诗歌的优美,那是谁为我们画鸡?谁为我们写诗?
3、介绍唐寅。
三、创设平台,自我展现。
1、四人一小组朗诵诗歌,边读边配上动作。
2、上台展示。
四、拓展积累。
1、唐伯虎把这只大公鸡画得这么漂亮,古诗写得这么美,那你还搜集到哪些描写动物的古诗呢?指名回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师展示收集的写动物的诗,集体朗读。
五、总结全文。
1、你喜欢大公鸡吗?你想怎样夸夸这只大公鸡?
2、再读古诗,表达对公鸡喜爱之情。
板书:
画
鸡 红冠
美丽
雪白
叫
勤快
第四篇: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花鸡教学设计
课题:大花鸡
教材版本:冀教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图案的装饰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装饰图案的方法表现大花鸡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动物装饰变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基本型组合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大屏幕播放动画(大公鸡)
大公鸡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啊?(学生回答)我们初步了解了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装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花鸡。出示课题:《大花鸡》
二、探究新知:
1、展示不同形态的鸡
因为鸡种类很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只形态不同的鸡,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尾巴向上翘,有的尾巴是向下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基本型组合来表现它们。
2、欣赏民间工艺品
因为鸡的外形漂亮,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此深受民间艺人的喜爱,创作出了多种鸡造型的艺术品,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说出鸡造型的民间工艺品名称。为什么大家喜欢鸡的形象呢?谁知道?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来那么谁能说出鸡的寓意呢?(吉祥吉庆)另外在古代没有表,鸡还有一个什么功能?(报时)
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在我们就来欣赏
3、出示第一幅图片(一只真实的鸡和一只装饰鸡进行对比),有哪些不同?色彩、外形等,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装饰?(简化、夸张、添加、拟人、变形等方法)
出示第二幅图片:出示农民画《鸡探石榴》,图案丰富吗?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什么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肚子的部位用一个单独纹样来表现。为什么?出示花边纹样图片,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折线、弧线和单独纹样,是不是非常简单?细心的同学们看看旁边的纹样与这幅图有什么关系?找一找它们用在了哪里?
4、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这种装饰画不仅在民间受欢迎,很多同学也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重点装饰了鸡的哪些部位?我们还可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大胆的变化,比如鸡冠可以变成火苗状、花朵状,尾巴可以变成扇形或其它形状,翅膀的位置外形都可以改变。
5、出示纹样素材
(1)看看它们能用在什么地方?
(2)这里边的纹样还可以怎样组合、变形、装饰?(3)教师出示一幅再创造的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丰富变化
三、学生实践:
要求每位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表现一只大花鸡,本节课完成一只大花鸡的外形及纹样装饰设计
可以画鸡的各种角度,并将其夸张变形 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装饰漂亮的花纹 注意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四、作业展评:
选两三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第五篇:画鸡教学设计
《画鸡》教学目标
一语:闾佩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感知汉字与拼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公鸡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勤劳的习惯
通过对本课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拼音对我们识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听读识字。
2、利用生字,引导学生体会拼音与汉字的关系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下面老师像考考大家拼音学的怎么样,老师呀,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猜”。
(圆圆脸蛋梳小辫a 一根小棍l 一把椅子h
左上半圆q 右上半圆p 左下半圆d 右下半圆b)
同学们真棒!(出示字母卡片j)同学们认识这个拼音吗?(出示生字卡片鸡),认识这个字吗?今天,有一只大公鸡也走进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呢!
二、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只大公鸡图片,用逗趣的教学语言提问:(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呢?(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大家说的真好,古时候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想学就请大家把书翻到47页(这样导入新课,真实具体,形象直观。)
三、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圈下来
(2)指名学生读,学生齐读
(3)认识生字:画鸡雪生千门平户开
(汉字结构复杂,难学难记,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例如:
1、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4、练习,填生字。
画鸡
头戴红冠不用裁,满身()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门万()。
(4)学写生字:平户开
学笔顺
平:一笔横,二笔点,三笔撇,四笔横,五笔竖
户:一笔点,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撇
开: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四笔竖
(5)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五、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农民伯伯就要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勤劳吗?那么,大公鸡比农民伯伯起的更早,同学们,你们觉得大公鸡勤劳吗?那么,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大公鸡这种勤劳的品质啊?(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七、总结全诗,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唐寅看到大公鸡很喜欢,就为大公鸡做了一首诗。老师呀,也很喜欢这个大公鸡,可是老师不会作诗,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出示图片),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公鸡吗?那让我们也动手画一画吧!
七、作业布置
1、学写生字:平户开
2、背诵《画鸡》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