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时间:2019-05-13 19: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第一篇: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需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2、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3、毕业论文应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包括注解字数约5000字。

4、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具体如下:

1、目录:论文内页第一页,单独一页,四号字,单倍行距;

2、论文内页第二页起:页面设置默认,双面打印。

题目:二号字;

摘要:200字左右,小四号字;【内容摘要】

关键词:3—5关键词,四号字;【关键词】

正文:四号字,单倍行距;

大标题如“一、二、三、”使用三号字、加粗;

小标题如“

(一)、(二)”使用小三号字、加粗;

3、注释:(尾注)从①开始,小五号字,引用他人文章内容的,必须以脚注的方式注明。脚注包括论文题目或书名、作者、杂志社或出版社、期别页数等。

4、参考文献:论文最后一页。

参考论著必须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参考论文的必须包括作者、论文题目、杂志社、期刊。

参考网络资料必须包括作者、论文题目、详细网址、日期。

5、字体全部为宋体。

6、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双面打印及装订。

第二篇: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2006年04月25日 姜言言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2.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3.毕业论文应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4.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5.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字。

6.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开题报告、题目及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1)内容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不宜写得过长,在二、三百字。

(2)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一篇论文应有3-8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3)正文规范的结构程序是“序论→本论→结论”。

开头一段或两段相当于序论,一般说明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目的,提示主要观点等。作为序论,一般都要提出问题,也可在序论中限定研究范围、交代研究方法、解释基本概念等。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证明,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并完成的。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本论部分的内容量大而复杂,一般要分几个层次加以论述,形式上一般都用小标题或用中文序号“一”、“二”、“三”„„标示。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文章内容的归结,通常包含提出论证结果和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两项内容,但可有所侧重。结论中也可对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扼要的说明和估测。

(4)注释可采用尾注或随文注的形式。

(5)参考文献是评定论文作者的研究状况及钻研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著者姓名、文献题目、刊物(书)的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7.写作格式具体如下:

纸型A4,页边距上、下、右皆为2.4cm,左边距为2.4或2.6cm。文字(除特殊要求外)全部为小4号宋体字,1.5倍行距。

①目录:单占一页,宋体小4号字,1.5倍行距。

②内容摘要、关键词

此为论文第1页,上部居中打上论文大标题。下空一行。内容摘要前空2格,此四字用方括号括起来,为小4号黑体字,例[内容摘要]。内容摘要的内容为小4号楷体字,字数以200—300字为宜。

关键词在内容摘要下一行,前要空2格,并用方括号括起来,为小4号黑体字,例[关键词]。后面承接的关键词3-8个词(或短语),词与词(或词与短语、短语与短语)之间要用分号,此处为小4号楷体字。关键词要能够揭示论文的中心主题。

③正文

关键词下面空2行为正文。二级标题为4号宋体字,上下可不空行,居中或前空2格皆可。④注释和参考资料目录

注释与参考资料不得与正文结尾相接,二者共为一页。

第三篇: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农村基层权力悬浮之本源与解决路径

【内容提要】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权力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呈现悬浮倾向,出现基层政府消极行政、动员和服务能力减弱、政府失信、基层矛盾上移等问题。其来源于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机制空缺、压力型权力运行与基层民主发展矛盾、政府间利益权责配置失调、基层社会主体间利益链条断裂等多种因素。合理定位国家与社会关系,构建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合作机制、政府间协调机制、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等途径是解决基层权力悬浮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基层权力、悬浮、基层治理

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逐步凸显且日益复杂化,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及权力运行生态在这场改革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权力悬浮现象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

一、基层权力悬浮之现状

(一)基层政府消极行政日益明显,贯彻中央和上级决策不力。政府其基本功能都在于维护公共利益,但地方政府对其局部利益、甚至成员个人利益的考量无法排除。税费改革推行使基层政权要钱要粮传统职能已经不复存在,基层权力搭便车机会减少甚至丧失;加上政企分开进一步深化,其发展经济空间急剧减少,导致其获取局部或个体利益可能性随之减少;同时,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转型不到位,基层政府人员出现一定程度的思想迷茫和行为迷失,对自己应尽的职责因多是无利之事而显得格外消极。当基层政府行为失去利益驱动时,对中央和上级政策中软任务的执行更加消极,使中央声音有时难以深达基层。另外,税费改革后,乡村基层政权的行为正在发生改变,总的趋势是由过去的要钱要粮变为跑钱和借债,基层政府基本成为一种依附型政权守夜人,甚至基层政府出现等靠要现象,对中央和上级政府过渡的依赖,无法激发基层政府积极性。

(二)基层政府在基层的动员和控制能力减弱。税费改革之前,基层政府为达到局部或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将国家政策过滤、阻隔甚至扭曲,力图保持在基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哪怕这种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来源是非正式的,但在一定意义上毕竟还在充当国家政策传话筒或代言人的角色,基层社会还能清晰感觉到政府的力量。在税费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之后,基层政府失去利益激励后消极行政,不仅正式的权力难以达到基层,就是以前惯以利用的非正式的权力传递模式也急剧削弱,其在基层社会的动员、组织和控制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三)基层政府提供、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弱化。农村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肩负有提供与组织公共服务职责。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主观上的消极行政,客观上财力薄弱而无力承担其公共服务职能;综合配套改革后,中央为防止地方截留和挪用转移支付资金,不得不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很难兼顾各地区的具体化需求,甚至出现政府出力不讨好现象;同时也排斥了基层政府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使基层政府在自己所管辖领域无所作为,导致基层政府不想作为。总之,基层政府日渐游离于供给公共服务职责之外。

(四)基层政府失信于民与失信于上级政府并存。一方面,由于之前汲取型行政造成基层政府官员在民众心中形象受损,由于民众路径依赖式的思维惯性,加上上述消极行政、公共服务缺位、现实中腐败等现实因素存在,基层政府官员在民众心中形象仍没有根本改观,村里是恶人,乡里是坏人、县里是好人、省里是亲人、中央是恩人是基层民众的思维常态,这种对官员不信任很自然的移嫁或泛化到政府身上;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如何有效制约仍是实践中的难题,加上基层爆出诸多腐败问题以及基层政府对上级决策的扭曲与变形,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也不信任起来。因中央和上级对基层政府的失信,中央和上级政府无法通过、甚至不愿意通过基层政府获得基层信息;基层民众因对基层政府的失信,也不愿意、或无法将民意反映给基层政府,而多寄希望通过越级上访或将事情搞大的非常规方式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五)基层政府减压阀或过滤网功能减弱,基层社会矛盾上移。基层政府充当着社会矛盾减压阀或过滤网功能,承担着绝大部分基层社会矛盾的预防、化解和调处任务,不仅减轻了上级或中央政府的负担,也符合矛盾解决规律。但由于诸多原因,基层政府无法、无力或者不愿意搅到复杂的矛盾冲突当中,甚至任由事态扩大,导致基层矛盾迅速向上移(最高到达中央)。矛盾上移,不仅带来有限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民众将解决矛盾的希望过多的寄于上级或中央,但由于基层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一旦上级或中央的处理结果无法让民众满意的时候,民众很容易将不满情绪、不信任之感也随之转移到上级政府身上,导致不信任的扩散和上移。简而言之,将上级或中央政府推到了社会矛盾的直接对立面、最前沿,对整个行政系统的高效运转和社会对政府的信赖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六)基层政府、村级组织与农民间利益链条断裂,彼此间失去了激励与监督的自动调节均衡机制。税费改革之前,基层政府与村级组织在汲取的同时与农民还存在一定的利益互惠性与依赖性,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间因其利益的相关性和彼此依赖性,形成一种利益链条;各主体出于对各自利益的关切,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彼此互相牵制、互相约束、自动调节的均衡机制。税费改革以后,基层政府经济上依赖于上级政府,甚至村级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通过转移支付也吃上了皇粮;农民的实惠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国家惠农政策的财政性补贴,对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依赖性几乎不存在。于是,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与农民间关系日趋淡化,彼此间的监督因没有利益相关性而失去动力。

二、基层权力悬浮之本源

(一)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衔接机制空缺。基层政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但离不开基层群众自治力量的有机配合。在我国实践当中,不论是在我国特有的基层社会乡土人情的意义上,还是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已相当发展的层面上,群众自治力量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不论是将这种基层自治力量融入到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中,还是将政府管理力量通过有效途径,在合理限度内渗透到基层社会中,非常关键的就是要形成有效的基层群众自治与基层政府管理的有效衔接与协调机制。而当前,基层政府和基层群众都在为基层社会发展与稳定不断努力的时候,似乎在两条道上奔走的迹象十分明显。由于二者的脱节,导致二者力量无法形成合力的同时,还可能出现二者不协调、冲突,导致有限治理力量内耗,基层权力悬浮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二)压力集权型权力运行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形成了一种压力集权型的政权体系、权力运行系统及权力运行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制度内外对这种体制进行多方面改革,但由于制度与体制的路径依赖性及政治改革的复杂性,这种压力集权型的权力运行状态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依然存在。但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基层群众权利与民主意识的觉醒,催发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大潮,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实现对人员的任用从由上级决定到由基层群众选举产生,对基层政府考核从由上级检查考核到由基层民主测评决定。当靠上、唯上的权力与要求权力靠下、依下的基层民主力量相遇时,即压力集权型权力运行与基层民主发展相矛盾时,基层权力悬浮就不足为怪了。

(三)各级政府间利益分配失衡且模糊,权能职责配置失调。因各级政府在其行为逻辑中都存在自己行政利益的考量,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定位的核心就在于各层级政府间权责利益的合理分配。当前由于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政府间利益和职责分配关系本来就不平衡;一方面因政府间利益和职责分配模糊,上级政府多会利用其政治上的强势,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获取权力,同时向下级推移责任。这种单向度的上收与下移必然引起基层政府权责配置失衡,责任重大而权力有限,导致行动能力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匹配,当基层政府因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行政时,权力悬浮就应运而生了。

(四)基层政府转型不到位,职能定位模糊,基层政府实践中行为迷茫。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现代转型,其前提是要求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特别是具体微观领域的职能合理定位,只有政府明确知道我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后,其行使权力才会有目的而积极有效。但在当前实践中,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政府职能定位不明晰,转型不到位,在微观领域的职能定位更是模糊,这种模糊造成基层政府在实践中十分迷茫:一方面是旧有行政惯性与现有行政理念的冲突,一方面是基层政府的职责范围的合理边界究竟在何处还十分模糊;一方面要求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型,一方面却不知道转型后政府所应肩负何种合理职能;一方面基层政府从传统行政领域和职能的退出,一方面对新的职能履行还不适应,甚至认识还很模糊。当基层政府对己职能定位认识不足的时候,其权力悬浮是必然的。

(五)农村税费改革是权力悬浮的导火线。因为基层权力悬浮发生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学者认为是税费改革才引起基层政府财力不足和基层政府失去工作积极性,才导致权力悬浮。其实,税费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并非是权力悬浮的真正原因,恰恰是税费改革触及到农村基层社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引燃了隐藏在基层社会里基层权力的矛盾和困境。从社会发展和改革趋势而言,这种矛盾迟早凸显且必须要解决。笔者同样认为,担心乡镇政权权力悬浮,不作为,使得基层治理能力弱化等,是没有必要的,恰恰是重新划分国家行政权力与民众自治权力边界的好时机,权力悬浮也许正说明乡村治理不一定非需要设立乡镇政权不可。因此,税费改革揭开了基层权力悬浮的大幕,而非内在根本原因。

三、农村基层权力悬浮的解决路径

(一)合理定位国家与社会关系,选择适合具体国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为我们思考基层权力悬浮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理论界也意识到该框架在应用到中国问题(特别是中国农村问题)时的局限性,但笔者认为,只要将国家社会框架的实体构建意义与解释模式意义,具有特定涵义的意义与常识性意义区别开来,此框架对农村基层权力悬浮现象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基层权力悬浮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性的边界与关系问题。确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必须考虑到四个方面的因素:1主体因素,既要考虑权力主体的行政能力水平,也要考虑基层群众的素质与自治能力;2是客体因素,既要考虑基层社会现状与现实需求,也要考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趋势与目标;3是制度因素,既要考虑到正式的、显性的制度作用,也要考虑基层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的、隐性的传统习俗力量;4是环境因素,既要考虑到国内基层社会环境的现实,也要考虑到国外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与趋势。

(二)构建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的信任和互动机制。基层政府权力只有和基层自治社会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政府权力才能获得基层社会支持和发展的土壤,才能深入其中而不致悬浮。要形成政府权力与自治力量的信任和互动,一方面要改革压力集权型权力运行体制,特别是改革当前用人制度和财政体制,改变基层政府唯上靠上的权力行使逻辑;一方面在加强基层民主基础上有序发展、壮大基层群众自治力量,构建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的体制与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政府权力与群众自治力量的无缝衔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和多元社会治理结构,基层权力才不会遭遇来自基层的不信任、各式各样的阻力而悬浮。

(三)理顺各级政府间关系,构建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间协调与监督机制。如前述,由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存在自我扩权与赢利的动机和空间,一方面造成权能的上收和责任的下移;一方面造成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间关系的非正常化,基层政府在依赖上级的同时也保持着自我利益选择的可能性。理顺各级政府间关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1要保证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有足够的、合理的控制力和动员力,以确保政令统一;2要保证基层政府拥有相当的行政权能和一定的自主性,这是激发基层政府积极行政的需要,二者不可偏废。同时,在权责一致基础上,构建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间有机协调机制,职责权能互相配合,权力运行互相协调。只有基层权力获得整个权力系统支持时,才不会因权力内耗而悬浮。

(四)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合理配置基层政府职责,加快政府转型和政府机构改革。起始于2006年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很大意义上就是解决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当务之急是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一方面对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基层政府的职责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与分配,将基层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的同时,力争做到权能一致,权责一致;一方面加快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让服务行政理念贯穿于行政全过程,使基层政府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而不再迷茫。另要进一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因基层政府的反倒逼行为而使综合配套改革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只有当基层权力明白自己角色,并找到自己行为落脚点的时候,才不致于迷茫而悬浮。

(五)构建基层社会矛盾预防、调处与化解长效机制,解决基层权力运行重要领域的重点难题。社会稳定重在基层,基层社会矛盾的预防、调处与化解是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而基层权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预防、化解和调处基层社会矛盾。近期基层权力在调处和化解基层矛盾过程中出现的无力无序和无效,不仅其自身感到无赖,而且导致社会对基层权力的失望和失信。必须构建基层社会矛盾的调处、化解的长效机制,特别要提高基层权力在调处和化解基层矛盾领域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另层面看,矛盾的调处和化解不仅是基层权力的应有职责,而且是基层权力有效渗透基层社会的一条最基本、最恰当的渠道,在调处和化解矛盾过程中,基层权力因其在基层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而获得社会认可与信任,不致于无为、失信而悬浮。

参考文献:

①张勇:《农村基层权力的弱化及应对路径》,《理论探索》2010年第3期。

②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社会学研究》2006第3期。

③刘祖华:《中国乡镇政府角色变迁的财政逻辑.》,华网在线

④张德元:《民心困局:信任危机根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1期。

⑤于建嵘:《后税费时代:基层权力悬浮之忧》,《人民论坛》2010年第1期。

⑥侯瑞雪:《国家社会框架与中国法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⑦张静:《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

⑧李芝兰、吴理财:《倒逼还是反倒逼农村税费改革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社会学研究》2005第4期。

第四篇: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试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

分校(站、点):福州电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写作提纲 绪论:

我国于1994年3月8日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为公务员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

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200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我国人事部联合印发《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以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为依据的 对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标准、程序 结果使用及相关事宜作了全面规定

这样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备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体系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应发现在公务员考核中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本论:

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

我国对干部的考核 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对公务员的考核方向、重点均不相同 这样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 没有对比性

无法准确判断以往考核是否科学 不能高效地将考核制度及内容完善

2、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 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

但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

甚至个别单位至今还没有制定岗位责任制 这就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难度 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

这是导致考核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的重要原因

3、方法简单化

我国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地方和单位不重视考核方法的选择和把握 轻视平时考核 只重年终考核

甚至只重年终评优;不看工作好坏

一律按部门按比例四舍五入分配优秀名额;重点性考核 轻定量考核等就是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突出表现 也直接导致了考核中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内容摘要】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中得出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形成的原因

以及杜绝公务员考核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全文三大方面的阐述

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

那就是--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 考核 管理 制度 制度化

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公务人员 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行使行政职权

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1] 自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宣布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至今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

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在这里我想就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中枢” 它是公务员录用、晋升、工资福利、奖惩等的基础和依据 同时又可为人事决策的科学化和改进人事制度提供指导 客观公正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 保证廉洁

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事行政的重要一环

是发现、选拔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国自1994年3月8日

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

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但同时我们也应发现

目前在公务员的考核中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探讨如何改进考核制、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这对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中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实话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首先通过全面考核

激发了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使机关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公务员普遍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

促进了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其次通过全面考核

详细了解了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 及时发现了大批优秀人才 促进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应发现在公务员的考核中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考核中流于形式和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同时并存 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加考核的人员包括考核者(单位领导 考核小组成员

上级主管领导同执法监督人员 舆论工作者)和被考核者

考核人员中有的认为“考核年年搞 哪有精力搞” 考核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

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情面观念重 你好我好大家好

怕得罪人影响自己的宝座;有的不具备考核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素质低下

难以胜任此项工作 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而被考核者素质不高 敷衍了事

表现为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 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考核工作认识不深 宣传不力

许多人缺乏参与意识

把公务员考核等同于过去的年终评先进 优秀等次实行轮流坐庄 搞平衡

搞照顾或者搞论资排辈

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 但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而是个人说了算 凭个人的好恶搞内定

结果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部分单位领导碍于情面 怕得罪人

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无记名投票表决

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 相反

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 没有真正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二)、考核结果等次偏少 而且不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

致使公务员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都规定: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 按照公务员考核实施暂行办法

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本部门参加考核人数的10%左右 最多不能超过15% 为了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 一般单位的作法是 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 将名额分配下去 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 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 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 有指标就可评优

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 反而比人数多的部门多 称职等级较容易确定

这其中既包括相当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 也包括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比较差的公务员 然而

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待遇 没有任何差别

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2]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不当 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

而对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似乎又太重 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的公务员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 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 如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但如果某一公务员在五年考核中分别被确定为优秀、优秀、称职、优秀、优秀 那么

按照此规定也只能晋升一级

与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的没有什么差别 显然起不到激励先进的作用 同时

对考核中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重于受行政处分的公务员

因为根据规定: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要予以降职 而降职通常相应地还将降低级别和工资档次 若“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按规定将予以辞退 ”相反

对那些因严重违犯公务员纪律而受到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人员 在受处分期限内 只是不确定考核等次

即在一定时期内(最多不超过两年)影响晋级增资而已 显然有点不公平 以上种种现象

不仅会直接挫伤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 而且由于考核不公平

会对公务员制度本身带来一定破坏作用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其作用在于: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保证公务员素质优良

适应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事务的需要

2、促进政府依法管理 公务员依法行政

3、促进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4、保证政府管理高效能 如果考核不公平

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公务员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就起不到奖优罚劣的作用;用这种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依据 则难以选出优秀人才

其后果不见得比领导干部凭个人印象、好恶选人的方式更好;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 还不能客观评价公务员的行为

依此树立的典型则不仅无法起积极示范作用 甚至会起不好的导向作用 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当前不少单位存在一种不良现象 就是好的不香 坏的不臭 彼此浑浑噩噩 混一天算一天

这种社会风气的出现 与不公平考核不无关系

同时不公平的考核既无法帮助行政首长发现机关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也不能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 并及时改进和补救

更不能鼓励公务员之间相互比较 公平竞争 提高工作效率 所有这些

都无益于公务员制度作用的发挥 如果任其发展

不仅公务员制本身权威性会受到损害 而且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二、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一)、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 我国对干部的考核

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时期 叫做“审查” 考核内容侧重考审干部对党和革命的忠诚程度、工作能力和弱点

在审查中特别注意干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过去历史上的问题;建国后 普遍实行干部鉴定制度;十年**时期 干部考核工作遭到破坏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干部考核工作才逐渐恢复并得到新的发展

1979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 提出干部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要对干部进行定期的全面的考核

以往干部考核制度是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对纯洁和壮大干部队伍

保证革命战争胜利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后的考核制度继承了过去干部考核制度许多优点 但也沿袭了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公务员考核实际的内容 如考核内容定性成分多 定量成分少 追求全面性 重点不突出等

这些内容作为对公务员的要求 是正确和必要的

但作为考核标准却显得过于笼统 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 可比性差

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的人 很难分出优劣

(二)、一些岗位忙闲不均

公务员职位分类法要求每一等级中的职位虽然工作性质可以不同 但其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 所需资格条件要大致相似 所得报酬待遇也相同

但不少部门确实存在同一等级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大小、工作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的情况 如都完成了工作任务 其他表现也差不多

那么谁可在考核中评为优秀呢?有时往往是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同志没有评为优秀

而工作量不够饱满的岗位的同志却被确定为优秀等级

(三)、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 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

我国推行岗位责任制已经很多年了 在政府机关

每一个职位有一定职责应是十分明晰的 但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

甚至个别单位至今也没有制定岗位责任制 这就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难度 事先未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 考核就没有了标准和依据

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

这是导致考核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个别领导干部不负责任 甚至带有私心杂念

在考核工作中

领导干部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

但有的领导干部因不愿意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 不敢坚持标准;有的甚至自己想获得优秀等次 或希望将与自己亲近的人评为优秀 因此不想按原则按标准办

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出现考核不公平的直接原因 尤其是后者

其副作用比大锅饭更大 大锅饭是干好干坏都一样

而在主管领导存在私心杂念情况下进行的考核 则效果正相反

很可能与领导亲近者 即使干得一般也能评上 与领导疏远者

即使干得再好也评不上

这种由于领导者自身作风不正 对有些下属抱有偏见 不能实事求是一碗水端平而造成的人为不公平

还会在群众中造成人际矛盾 甚至形成派性

亲近领导者与疏远领导者会形成对立 不仅严重挫伤下属积极性 还会使群体凝聚力下降 排斥力上升 对群众而言

可能容易谅解领导者能力方面的缺陷 却无法忍受领导者的不公正

从而对领导行为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五)、考核方法简单化

我国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地方和单位不重视考核方法的选择和把握 轻视平时考核 只重年终考核

甚至只重年终评优;不看工作好坏

一律按部门按比例四舍五入分配优秀名额;重定性考核 轻定量考核等

就是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突出表现 也直接导致了考核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三、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澄清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近年来

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与考核者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工作失误、领导不力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深化考核

突破解决考核中的难题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考核工作提高到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地位

只有把对考核的重视提高到推动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来认识 考核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为此首先要加强考核者的再教育

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考核者任职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对被考核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考核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和前途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配合考核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

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 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 并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

(二)、要提高认识

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考核

对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 做到功过、是非分明

既是识人、用人的基础和依据 也能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 所以 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工作 加强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要把考核与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 在实行目标化管理过程中

根据公务员岗位目标完成的情况来确定考核的等次

(三)、考核标准要合适 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在公务员考核中

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为关键 为此

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 做到四者有机统一

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以利于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 其次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

最好是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

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几条;再次要数量化 可参照其他国家计分考核方法

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配合适分值 为体现重点考绩原则

宜将考绩分值比例适当提高;为反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 德、能两个方面可实行按等级计分的办法 若“能力”一项在总分中占20分 可以定为若干等级

获得一等可得18-20分 二等可得16-18分 依此类推

当然每一等级还要有具体标准;而对勤、绩两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方面

则可以将各岗位公务员的工作或服务态度、出勤率、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和贡献等各方面明确分值 考核标准量化以后 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 又便于分出高低

就可以避免单凭主观意愿或随大流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了

(四)、提高考核的功用

充分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是与其升、降、奖、惩紧密挂钩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励竞争的功用

但如果我们只是出于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需要 出于对公务员的工作及其行为控制的需要 把考核的功用仅用于这些方面 为考核而考核

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 使考核流于形式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中人

他既追求经济价值又追求社会价值;既有低层次的物质需求 又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因此

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 把公务中的潜能开发

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

即把考核结果公开用于满足公务员个人需要的各个方面 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功用

通过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可以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每一个公务员的素质水平

因为公务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务水平纵观中外历史发展的轨迹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政府是没有希望的政府

而一个仅有文化而不能使之化为力量的政府同样是没有前途的政府 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 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徐颂陶.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第2版.1页

2、庄垂生.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竞争机制[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3期

3、金太军.公务员制度与政府廉政建设[J].《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

4、金太军主编.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第64页

5、江泽民.关于讲政治.人民网.1996年3月3日

6、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M].国务院.1993年8月

7、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M].人事部.1994年1月

8、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M].人事部.?? ?? ??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第五篇: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构建幼儿园安全教育园的实践策略及安全教育

分校(站、点):

闽清电大

学生姓名:

郑妙林

号:***17

指导教师:

包继清

完稿日期:

2020.9.19

构建幼儿园安全教育园的实践策略及安全教育

【内容摘要】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幼儿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针对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从园所管理、幼儿、教师、家长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幼儿园从多种多样安全教育环境的创立、情切生活安全教育资源的挖掘、开发安全教育园措施等方面,同步进行幼儿园安全教育园的构建

【摘要】幼儿、实践、策略、安全、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是指满足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提高幼儿的生命质量、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自主的生活态度、初步拥有安全应对能力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的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同时又缺乏安全防范的基本意识,因此幼儿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最危险的时期。

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园丁作的首要任务。幼儿园不仅要有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还要强化平安校园的工程建设。但是,有些幼儿园并没有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系统性,无法与当下的主题教育课程衔接;安全教育形式的单一性很强,枯燥乏味,缺乏体验性和游戏性。因此,必须生成一套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方案需要体现生命安全教育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和完整的结构

一、多种多样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点就是让环境说话。幼儿园可以借助主题活动契机,加强对幼儿园安全环境的创设,一句句充满童趣的提示语,一张张、一幅幅富有创意的安全标志和图示,一本本色彩丰富、图像生动的安全书籍,形成幼儿园独特的安全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安全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掌握简单的安全技能,为幼儿的安全插上“隐形的翅膀”。在幼儿园内,班班创设“安全岛”“安全屋”等环境,充分考虑本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将其和领域、主题活动的内容相结合,用有趣的符号和图片布置环境,如交通、医药、玩具、穿着等方面的安全,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有关安全防护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创设安全互动墙和制作安全棋,让幼儿在白主探索操作中获取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使安全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延伸和拓展,如“安全滑滑梯”“小红帽”等,以及可以自主操作探索的、会说话的“交通安全我知道”“安全标志我设计”“快速逃生”“我会安全撤离”“生活安全小知识”互动墙和区域操作材料,等等。

二、重视教师在幼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责任感

幼儿教师应树立安全教育意识,自身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同时重视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时时刻刻把幼儿的安全铭记于心。真正的实施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中去,以及做到园长有检查,教师有总结与记录,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重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其能力

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做一些大胆的动作,总是喜欢这摸摸那看看的。所以幼儿教师在关心和保护幼儿的同时,也应教以幼儿必要的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情切生活安全教育资源的挖掘

安全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例如,在教学“相亲相爱”这一主题时,其中有《小乌鸦爱妈妈》一节课的音乐活动,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可以是理解歌词的内容,培育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在这节音乐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增加和补充“小乌鸦找食物”的自我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幼儿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所领受的任务能够独立完成。

在创设安全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可以根据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特点灵活生成。例如,春季幼儿的郊游活动频繁,教师可以开展幼儿的户外活动安全教育;夏季温度较高,幼儿最爱吃冷饮,这时教师要关注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秋季气候干燥,教师应该注重消防安全教育;冬季可以根据不方便的冰雪交通进行安全教育。另外,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也要结合幼儿园的自身条件进行。幼儿园可以组织学生到城市交通集中的十字路口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如过马路、了解交通信号灯。同时,教师必须从关注社会突发事件(地震、火灾等)和幼儿行为开始,搜集安全方面的不利因素,制作安全教育课程,帮助幼儿总结和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有效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树立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应从常规抓起,让幼儿明确各环节,各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步骤,逐步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1.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标记,教给幼儿自我保护常识。2.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里的实例教育幼儿。

(二)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可以在轻松并且愉悦的气氛里学会自我保护。1.通过游戏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2.以安全知识竞赛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认识安全标记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幼儿园与家长配合,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不只是体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现在的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安全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上:

(一)让幼儿掌握“保护自己”的法宝

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到孩子自己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开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二)家园共同探讨、交流安全自护的知识

幼儿园不定期地向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板报和班级的家园坊向家长宣传“安全、自救”等有关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安全自护知识。

五、开发安全教育园本课程的措施

(一)在活动中体验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体验。虽然当下课程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教学活动依然是教育的主体活动,幼儿的安全知识和白护、自救的基本方法都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渗透。

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教师应当按照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感和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体验。

再次,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教师可以从“幼儿园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家庭和社会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以及意外灾害中的安全教育”等三大方面,开展安全主题教育。例如,中班“马路上的汽车”主题活动中,通过“交通规则我知道”“我知道的标志”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最后,在一日活动中体验。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情感举止的最佳基础,因此安全教育必须渗透到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指引幼儿的行为。

(二)进行多元整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方案,通过教育目标整合、教育手段整合、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学科整合等,将安全教育渗透到五大领域教学及游戏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安全教育整合的各学科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安全教育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搜集日常安全问题特例事件,开展专项系列活动,帮助幼儿总结与归纳,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经验,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对于课间或活动期间大班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拥挤互推的不安全状况,教师可以将上下楼梯的诸多行为拍摄成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主题教育和教学活动,命题可以命名为“楼梯上下慢慢走”“上厕所要注意什么”“人多拥挤防踩踏”等,让幼儿在观看课件时反思白己的行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教师因势利导,和幼儿一起制作一些规章和制度,促成幼儿将情绪转化为良好的行为,顺利实现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任务的完成。

总结

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就是安全教育,只有安全工作得到落实,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因而幼儿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幼儿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幼儿的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教育,真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雪梅,周娟。幼儿园安全教育园课程构建之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6(17).2、陈晓民.早期安全教育[M].苏教育出版社,20063、陈鹤琴.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下载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2010年6月 一、教学安排与要求 1、毕业作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毕业作业的时间为5周,5学......

    2011春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2011春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一、毕业论文 (一)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

    2011秋、12春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要求

    双流电大2011秋行政专科、2012春行政专科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各位同学:首先请你在群共享中查找你的指导老师是誰,并记住指导老师的联系电话及QQ。在加老师的QQ时,一定要用真实名......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

    我把中央电大主持教师提供的论文选题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一、论文选题名称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二) 1、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3、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一)选题 毕业作业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毕业作业选题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需要结合我国......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实施方案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2.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3.毕......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服务行政 摘要: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服务将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为公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