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
胡适
初二集体备课主备人:谌翠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
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情“严”背后的“爱”。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进行交流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小组讨论交流)
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熟读课文,完成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1、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2、师总结明确:
①平淡朴实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②人物形象鲜明。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③感情真挚。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拓展延伸
1、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一篇读后感。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2、欣赏“诗中的母爱”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推荐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完成练习册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我 的 母 亲
事件母亲的形象我的认识主 题
(朦胧——清晰)(浅显——深入)
可爱的性格 元宵夜“巡阅” —— 笑:美丽、慈爱 —— 初识母爱 读小说热泪涌流 —— 哭:善良、多情 —— 富有才能和同情心努力的精神
能干的才具 “我”背书挨打 —— 哭:痛苦、无助 —— 感念、理解
(痛惜和谴责)夏夜劳碌的身影 —— 忙:劳苦、能干 —— 歉疚、感恩
六、教学反思
第二篇: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在我小时候总感觉妈妈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好。
每当我看见别的小朋友摔倒了,他们的妈妈总会急切地把哇哇大哭的小朋友抱起来,搂在怀里,百般爱抚时,心里总是酸酸的。而我摔倒了,妈妈总是坚定的说:“自己爬起来”。我忍着伤痛和泪水,努力的爬起来,看到妈妈那欣慰与满足的表情,我更委屈了,可又不能哭,生怕妈妈笑我不坚强。为此,妈妈的脸上总洋溢着自豪与成功的微笑。我总感到,妈妈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妈妈,让我从小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格。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我上二年级时,有一次感冒了,本以为妈妈在我生病时会像其他妈妈一样焦急的带我去卫生室。可万万没让我想到的是,妈妈对我说:“今天你爸爸有事了,我上班拖不开身,你自己去卫生室,把病情告诉医生,他们会帮助你的。”我被这出乎意料的话惊呆了,脑海里浮现出别的小朋友病了,他们总可以让爸爸领着,妈妈哄着,前呼后拥的去卫生室。而我呢?要一个人去。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了。通过这一次自己去卫生室,我在朦胧中感到妈妈是在教育我,锻炼我。
我真正明白了爱的真谛时,是在六年级上学期,妈妈一整天都在忙着上班,直到我晚上睡觉时,妈妈还在工作。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惊奇发现床头上放着一摞本子和几只铅笔。用红彩带捆着,上面还放着一张紫红色的纸,纸上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大字。我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兴奋的拿过那张纸看了起来,是妈妈写给我的信!信的内容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今天是你的生日,过了今天你就十二岁了,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要时时以一个大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已经长大了,妈妈不可能天天跟着你,你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生活也要打理,身体更要调理好,我最近工作比较忙,没给你准备什么特别的礼物,送几个本子,几只铅笔给你,都是学习用得着的东西,礼轻情意重,妈妈就是希望你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看到这里,我已泪眼模糊了,眼前浮现出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灯下为我写信的情景!那困乏、疲倦的眼神流露出对我的真爱。我跑进厨房,激动的说:“妈妈,您都这么累了还给我写信。”妈妈转过身来,摸摸我的头平静的说:“快刷牙、洗脸、准备吃饭,快迟到了。”此时此刻,我真正理解了妈妈,他想把我锻炼成一个能经历风雨,适应瞬息万变环境的人。
我真想大喊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妈妈。
第三篇:我的母亲(共)
我的母亲
人的一生,在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爱,母爱就是神圣的,它有时在我们最困难时给予我们力量,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在一腔诚意的血液溶进母亲的每一根血管,幸福地投入了母爱的怀抱,一股当家作主的豪情在胸中回荡。当母爱腾飞,奉献出一颗热爱的赤子之心。
第四篇: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39岁,她是一位民工。
她对我非常好。从我上幼儿园开始,她就天天早上都要带我去上学。直到现在读五年级了,她还是这样做,好象一天不送我上学,这一天对她来说就不能够过去似的。下午,她还要到学校里来接我回家。
有一次星期天,她在家里忙上忙下,洗衣服烧菜,还要下地干活。可是,我却在家里觉得非常无聊,于是,我就跟在妈妈身后要她带我到大街上去玩。母亲没有答应。于是,我就跟她作对。她要往东,我偏偏拉着她的手要往西走。吵得妈妈不能够干活。妈妈生气了,就开口骂了我一顿。我也来火了,心想你不但不带我到大街上去玩,还要骂我!于是,就开口跟妈妈顶了起来。顶着顶着,两个人变成了吵架。妈妈更加火了。她就追着要打我。我就拼命地逃,不让妈妈追上,这样就不会被打了。我到了桌子的一边,她追到了另一边。眼看快要被追上了,我立刻绕着桌子跑。我就这样围着桌子和妈妈跑。她追不到我,就更生气了。我累得不行,一边跑一边哭。妈妈一边追,一边骂。追着追着,妈妈也累得不行了,于是,她就坐在地上不动了。我也乘机坐在地上休息了。就这样,我们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
过了一会儿,妈妈的气消了,对我说:孩子,你没有看到我这么忙,怎么还要叫我同你到大街上去玩?我也就说:妈妈,是我不好,你这么忙,我不但没有帮你做事,还要跟你吵,真是不应该。说着说着,妈妈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抱住了我。我也就扑在了妈妈的怀里。
第五篇:我的母亲(**)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并未存在过。我在我的记忆中,构筑她的身影,使她复活于世。
我的母亲,生于1937年豫北安阳西炉村,一个普通的杨姓人家,在那个战火连绵的动荡岁月,甫一开始,1942年的旱灾恍若巨豸猛兽袭来,饿殍遍地的末世情形,使她终其一生都对饥饿怀着最为深沉的恐惧。而在河清海晏之后,盛世的愿景只如浮光,1959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接踵而来。此时,过多的子女,不再意味着天伦之乐,而仅仅关联着沉重的负担,以及在那足难撑地扶墙倚门时对死亡隐约的窥影。在那艰难过活的时节,冬日的光亮尤为深远。此后,我已有的记忆中,逼仄的院落里她操持家务的身影,总有那一刻停顿下来,对我诉说着内心对未来生活的朴实期盼——儿女长大。那些年景里,中国政治的震荡**是无关乡民生活的。她生来宽忍慈悲的心灵,只是怜惜着生活在她的世界中那些被欺凌的邻乡镇民。在1983年严打之前几近崩溃的社会秩序下,因隙生恨者伏击杀人横行街市,贪淫好色者结党而群奸淫掳掠,夜半奏起的欢歌下,是良善者的悲唳鸣泣。她的生命历程,终结在了1989年。所幸在于,她的悲苦一生中,长孙庆厚的出世让她得以慰藉吧,一个平凡家族在长久的跌宕**中,血脉依旧延续下来。
人言多难兴邦,如若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见证过了太多的罪恶,她的体内沸涌奔流的血液,激起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她的双目凝出赤红的血泪,在灵魂深处又刻下怎样的哀痛。苦难是一个人的财富,而这份财富对她来说,太过沉重,她净无瑕秽的品性无法见容于世。
在我的余生中,时常觉得她并未泯灭于世。在我挑灯入夜伏案偷寐间,她的魂影就从山林间的坟茔中清幽幽地显现出来,玉虚乘风,踏过千里河山,止住在我的案桌,轻唤我一声:儿啊!我一醒,却又因阴阳两隔的天规法则而难相见,她静静立在那里,看我惶然失语泪流难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