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准定位,增添措施,鼓足干劲,提高毕业生素质
找准定位,增添措施,鼓足干劲,提高毕业生素质
——大地小学毕业班工作研讨会侧记
为加强毕业班后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地小学于3月31日下午召开了中小学毕业班工作研讨会。研讨如何加强毕业班的后期管理,如何提高毕业生素质等问题。首先,学校党政工团协同毕业班教师根据上期成绩反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毕业班的现状。大家都深感形势严峻,肩上压力大。决心采取各种措施,化压力为动力,苦战数十天,改变被动局面。
其次,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体现“奖勤罚拙”,能对非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起积极导向作用的“毕业班质量奖惩方案”。调动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最终决定采用以下五项措施,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爱学生,各班及时召开学生会,针对毕业班学生易出现的不利于学习的各种现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确保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完成学业。第二、抓纲务本。以教研组牵头,组织各科教师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以教材为依托,夯实基础。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线条,用“树形结构”的方式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第三、有的放矢。首先,根据复习内容和所剩时间安排好复习计划,让学生明了每天应完成那些复习任务。其次,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在知识点和考点的复习上做到整体要求和个别要求的和谐统一。
第四、用好复习资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好复习试题。把“练习、批改、诊断、补缺”统一起来,使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第五、合作至上。各班认真分析学生偏科情况,差啥补啥。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互助互让,合理分配时间,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通过本次会议,中小学毕业班教师都有信心奋斗数十天,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质生源。
第二篇:找准定位 转变职能 提升素质
找准定位 转变职能 提升素质
纪工委监察分局是纪检监察机关为进一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解决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而实行改革的有益探索。随着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纪工委监察分局如何顺利开展工作,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纪工委监察分局是新生事物,正确运用好,就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我认为纪工委监察分局应把握角色,找准定位,当好多面手。
一、找准定位,正确处理好各方关系
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局进行谋划和开展,融入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去。处理好各方关系,是纪工委监察分局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
到位不越位。自觉摆正纪委监察局与纪工委监察分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纪委监察局的具体指导和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密切配合纪委监察局开展好各项工作。与所联系部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是接受纪委监察局授权的监督主体,要对所联系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履行组织协调职能,按照规定职责实施督促、检查、指导,确保到位但不越位。
统分不重叠。纪工委监察分局和纪委监察局内设室一样,是纪委监察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向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工作,代表纪委监察局负责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和乡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单项业务上接受纪委监察局相关室的指导和协调,正确处理好关系,两者要做到既分又合,既要避免职能交叉重复,又要防止工作出现盲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到统分不重叠。
相近不相等。各个纪工委监察分局的职责相近但不相等,因为所联系的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并不一样,涉及不同的业务工作,因此实际工作中方式和方法也各有差异。各个纪工委监察分局亦应加强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优势,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局面,以全面提高整体工作实效。
惩处不偏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把依纪依法的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原则,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怕得罪人,不计较私利,即使是自己的亲属、朋友也不能徇私情,在监督惩处中做到公平对待不偏薄。
灵活不走样。纪工委监察分局联系各个部门单位,工作面广量大,加之人手缺乏,这就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注重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方法,采取各种灵活有效措施,各显神通,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在灵活的同时要确保不走样。
实效不失效。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成立,要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失去效果。
二、当好多面手,快速进入角色
要审时度势、得心应手地驾驭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做纪检监察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当好多面手,是纪工委监察分局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所在。
当上级的助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纪委监察局的文件精神、决策部署,又要将基层工作所反映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形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上报纪委监察局,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服务。二要不折不扣地保证上级决策的贯彻执行,又要检查和处理决策落实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将群众的正确意愿转化为上级决策,同时也要将上级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扮演好助手角色。
当部门的拉手。努力做到“标本兼治”,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监督,及时发现部门工作中产生的不利因素,以便预防和阻止各种问题的发生,减少损失,防患于未然,通过监督,可以使部门工作目标、计划、决策、协调、实施等各方面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要积极指导所联系部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与所联系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交流信息,互通情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二要围绕联系部门反腐倡廉工作要抓什么、怎么抓,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和促进所联系部门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三要实现在尊重理解中监督,在沟通协调中监督,在参与服务中监督,监督与服务相协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当群众的援手。在实际工作中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真心,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深入基层下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撑腰,了解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只有不畏艰苦,勤奋工作,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化解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
当学习的强手。纪工委监察分局组成人员有的过去没有从事过纪检工作,有的从事的时间不长,而纪检工作的业务性、法规性、原则性很强,涉及面很广,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因此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要认真学习,尽快熟悉掌握所联系部门单位的有关业务知识,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各方面工作,得心应手地处理疑难复杂问题。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系统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认真学习掌握《党章》、《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等党内法规条例,以及中央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三是多向身边同志学习、向“老纪检”请教,虚心当小学生。
当办案的高手。一要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主动出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二要在查办案件细节上贯彻落实文明办案、科学办案、人性化办案的原则,不断提高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比如,办案地点选择在被调查对象就近处;对年龄大的群众上门取证;对农民、个体户等群众晚上取证等等,以不耽搁群众的正常工作,从小处维护群众的利益。三要注重提高办案的效率和效益,做到查案与纠风、源头治理相结合,不断提高办案的综合效应。
当业务的能手。纪工委监察分局,面对的是不同业务的单位,涉及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勤政廉政规定,这就要求每一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做纪检监察工作理论上的学者、专家,更要做实际工作的践行者、先行者。
三、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正常运转
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比较多,部分工作机制仍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建全和完善。为此,要从适应统一管理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以便使纪工委监察分局步入正常化、法治化轨道,科学的保障机制是纪工委监察分局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健全政治保障。当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予有力的政治保障,以树立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影响力和威慑力。纪工委监察分局要加强对所联系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政令畅通,促进科学发展。
健全制度保障。要健全统一管理的规章制度,尽快研究出台有关条例和工作细则,明确纪工委监察分局对所联系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的内容、重点、程序、责任追究等,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的监督。特别是要以参加列席会议、审核审查等方式方法履行职责。让纪工委监察分局行使监督权有的放矢,有载体,有抓手,能够说话,能够否决,充分发挥预防作用,使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后勤保障。一要配备足够的人手力量。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逐步使纪工委监察分局所需人员到位。二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将纪工委监察分局公用经费和纪检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三要完善和改进办公设施。先进的办公设备是做好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用车和其他办公设备,建设高标准的办案点,充分发挥先进办公设备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全面推进纪工委监察分局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纪工委监察分局是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式体现,其目的是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而如何使刚组建的纪工委监察分局这一新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就必须着力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当好多面手、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第三篇:三项措施提高大学生村官素质
三项措施提高大学生村官素质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和国家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举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的优秀人才和智力支持。大学生村官虽然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但农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舞台,既充满好奇又带着疑惑。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有一番作为?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调高 大学生村官素质。
一是建立组织关怀机制。把组织关怀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和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交朋友,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食宿及日常生活。第二责任人是乡镇组织委员,乡镇组织委员要把上级组织部门的精神和本镇的具体工作细致认真的交代给大学生村官,使他们快速了解上级部门和本乡镇的工作。第三责任人是所在村的村书记或主任,村书记或主任姚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并及时向上反馈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思想、生活状态。
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围绕“既要促进工作进步,又要促进个人进步”的双赢目标,为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确定“三大任务”,即:“基层党建上台阶、村级经济大发展、个人素质全面提升”。制定详细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坚持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所任职村的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示范点建设上一个台阶;所任职村选准并实施一个致富项目,个人思想政治、组织协调、引领发展、构建和谐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具备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岗位上独挡一面的基本素质,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三是为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设定工作导向。第一个工作导向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对大学生村干部搞好 “传帮带”,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给他们多压担子,让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第二个工作导向是驻村干部。负责搞好大学生村干部与乡镇的工作联系,搞好大学生村干部与其他村干部的关系协调。第三个工作导向乡镇组织委员。负责搞好大学生村干部与县委组织部的工作联系及其与挂点乡镇主要领导的联系,具体组织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考察等工作。第四个工作导向是县委组织部干部。为每位大学生村干部安排一名组织部干部进行帮扶,主要是为大学生村干部联系好挂点的县级领导,督促和协调其有关待遇和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第四篇: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摘要:根据2003年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98%,其中城市居民科学素养为4.10%,农村居民为0.70%,只是城镇居民的1/6。农民科学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3条效益显著影响面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经济学分析
我国有4.90亿农民,2.30亿农户,“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三个相互依存命题。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农业内部必须回答从事农业生产能不能致富以及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科学素质的农民;同时,必须关注非农产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农民具备怎样科学素质才能获得就业机会。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及现状
1.1 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什么是农民科学素质,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华指出的6种意识和6种能力提法基本概括了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6种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识;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中期、远期的发展意识;既要考虑本户、本村发展,也要照顾周边农户和地区发展的意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意识。要提高6种能力,即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组织、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就业、城市生存的能力。”要达到这种素质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必须进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才能解释农民科学素质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2 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30%,为调查所列12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位,比排列在第1位的“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和第2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低15.30%和7.90%[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8亿多农村人口,4.90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0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0%,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1960 年以前, 法国农民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总数的15%。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青年农民已有60%以上具有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的水平。”[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效益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直接表现为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等,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等许多现实问题都依赖于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教育和培训是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形式。
2.1 教育的产出效益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教育投入效益十分显著。“教育投资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3]。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
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4]。” 据有关资料介绍, 罗马尼亚从1950年至1970年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额有14.60%得益于教育事业;美国从1948年至1961年的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有41%是教育投资的收益。[5]
2.2 培训的产出效益
农业部门调研表明,农民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增加收入2.13亿元,人均年增收496元。“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我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青年农民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二是青年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6] 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面对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农村劳动力科学素质建设的难度很大。如何开启巨大的农村人力资源宝库,需要明确主要提高对象。从长期和投资效果来看,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解决出口和就业问题;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充分重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组织工作,发挥组织开发的优势。
3.1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
农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后备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在87岁的老教育家方明看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 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踏上了务工之路。“农村教育没有出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曾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指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使得农村考生升学比例始终保持较低水平。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80%。农民培训应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村组干部等三大对象作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有较好的文化知识优势,成长性较强;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是农业科技的最先承受者、受益者,其示范、带动、传授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农村村组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市场经济和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先行者。
3.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政策建议
3.2.1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就业问题,形成有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德元指出,与现在农村劳动力80%以上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正面临生存危机。发展职业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手段,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体。职业教育改革能否拉动农民教育投资内需,关键问题是就业问题,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能让农民看到自身教育投资的预期产出收益。今年来,职业学校的部分专业走俏,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民看到了接受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
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办学能力建设、技术推广能力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国家应该把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纳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2.2 高度重视组织开发。例如,江西省2000年来,确立了26个项目县,累计有78 000名青年农民接受了为期300学时的系统培训,为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骨干。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强化为农村服务的功能。在做好科技入户工程的同时,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入村工作、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入村工作、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入村工作。以基层政府为主组织开发,根本的思路是填补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盲区。
3.2.3 增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经费投入。据中国科协2005年调查,全国人均科普经费只有0.16
元;县级科协年科普专项经费不足5万元的有1 271个,占64.90%,其中不足1万元的有639个。20世纪70 年代美国平均对每个农业劳动力在教育上投资近1万美元,比20世纪初增加3倍多,农民至少要受12年的基础教育。“我国的教育投资始终处于世界水平的最低位置上。(20世纪)70年代,一般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水平为15%~20%,日本在1975年高达22.30%,中国不到10%;各国教育费占国民收入比例一般约为5%~8%,我国却只有2%左右。世界工业化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约1/3,但其教育经费比发展中国家多10倍以上。中国人口占世界总数超过1/5,但教育经费却仅占l/30。1980年,我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为2.70美元,每个中小学生的平均教育费仅为13美元。还不如印度1975年的水平。我国总的教育投资少,农村教育的投资相应就更少。”我国的农业人口8亿多,其中有3亿多农业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用于农民教育的投资按农村人口平均却不到一角钱,某省只有6分钱,就是说,我们的农民教育经费几十年保持在人均5分或8分钱的水平上。[7]
第五篇:黄楼小学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黄楼小学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黄楼小学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一是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听报告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外出教师必须按照学校制定的学习制度,认真细致的做好笔记,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在积累个人经验的同时,举行汇报课,将学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对广大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巩固学习效果。
二是开展“双评”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最喜爱的好教师、好班主任评选活动,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三是开展教师竞赛活动。通过举办三笔字比赛、普通话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基本功比武活动,在全校形成比先进、学先进、人人赶超自我的浓厚舆论氛围。让广大教师都认识到在校比较的是:看谁教学水平高;看谁关爱学生好;看谁言传身教好;看谁教书育人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四是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师“十不准”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活动,并要求教师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道德榜样。
自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极大地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