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毛邓的心得体会
学习毛邓的心得体会
经过一学期来努力学习,我对毛邓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懂得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必然性,及我们现代大学生学习毛邓的应该性。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我的所学: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及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融会贯通的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这是我的所学,历史的辉煌、学习的精华。
第二篇:学习毛邓心得体会
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心得体会
2011年3月,身为大二的我开始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节课蒋老师提出的“为什么发达的中国后来落后了?”“为什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它的科学性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尖锐而又深刻充满哲学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开始对毛邓产生浓厚的兴趣。蒋老师给了我们学生很多思考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于是我决定积极参加各个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兴趣产生动力,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具体的建议,从课堂笔记到课后作业,从课堂回答问题到课外实践,我都积极参加。到现在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结束了,通过这学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课程,使我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有了较多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从“毛泽东思想”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儿女近代百多年用血肉艰苦卓绝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层面探究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人民建设新中国,打败国内外敌人,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虽说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局部利益的不公平,甚至于显现出具体“方式、方法”上的粗枝大叶,在实践中犯了一些盲目冒进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但这是值得当代总结经验教训的。尤其是当时是受国内外时局恶劣的境况困扰,出现不足之处与错误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现在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学习.毛泽东对教育的重视可以从毛邓的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十大救国纲领中就有一条“ 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邓中的许多理论都可以实际运用到教育中,都是相当精辟的。
其次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个人心得体会: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原因在于: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
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只有正确地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者能全面地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作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来把握,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阶段。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是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根本点。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须知,机会永远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把握了时代的机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把我们国家引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我们应该把对两者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我们应该把握两种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它们是一个动态的联系整体。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理论营养和智慧力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对于提高个人的理沦水平、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毛概邓论学习心得体会
《毛概、邓论》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全面系统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学好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历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同时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最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生。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应该要认真学习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第一、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实事求是,就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当前,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学习,踏实工作。
第二、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他把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非常精辟透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第三、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毛泽东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毛泽东同志特别注意防止党执政后发生腐化变质的问
题,郑重提出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提倡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奋发努力,永不懈怠。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原因在于: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中国人民在这一伟大旗帜指引下一定会走向光明的未来。
邓小平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把握了时代的机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把我们国家引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
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曾指引我们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大,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倡导人类和平,稳定经济发展,致力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出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
X级X班X号
2011年12月26日
第四篇:学习毛邓三的心得体会
学习毛邓的心得体会
生活的大轮在铿锵地前行,时间却在无声地流逝。很快地,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一半了,突然有种不舍,我在依恋什么呢?又在思考些什么呢?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但生活又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生活会一直走向前去。
从来没有想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这么精彩,这么有意义!
原本总以为这些跟“党”,“政策”沾边的课大都是枯燥无味的,因为满堂课的照本宣科总是让人昏昏欲睡。所以第一节课时我决定用这堂课来做点副业什么的,我想一般人应该也不会怎么重视吧,可是上了这个课才发现,这个课不像其他一些政治类课程,只是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最多就记记笔记就行了。但是,第一节课,吴老师的授课方式便把我吸引住了。吴老师讲课很有特色,不仅有声有色,还富有趣味性与启发性。拉近我们与历史、与政治思想、灌输给我们。或讲小故事,或分享亲身经历,式,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和课本,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学识氛围!最受益的是,老师安排了几次的课堂讨论课,针对一个课题,各抒己见,往往这节课是最热闹的,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上台发表见解,论课促使我们主动关注时事,收集资料,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最重要的是老师教给了我一种态度,态,活跃的思想。上老师的课,我喜欢坐在前排,我觉得听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学习这门课是在追寻一种奋发向上的理想与信念。
学习《毛概》,看中国历史风起云涌之变幻,不禁感叹中国人民是伟大的,而带领人民前进的几位领袖也是伟大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如果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前锋,那毛泽东就是战场上的宝剑,而邓小平则是发展中的金算盘。在感慨前辈的丰功伟绩后,的追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以前总认为没必要学习太多政治理论知识,后来随着国内外一些事件的变化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纵观新中国60大旗帜,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方能发展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共同的思想认识凝聚了中国人的心。功举办;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疆曲泥石流、上海世博会、辉煌告别“十一五”或喜或悲,都没有压倒中国人的心。一声号令下,军民一家,全国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度过了欢喜难关。这不仅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老师通过一种更接近我们想法的方式,与生活的距离,潜移默化地把这门课,或唱革命红歌,或朗诵诗歌„„诸如此类的方我也争取机会上讲台发表了讲话。不仅深化了书本知识,也开拓了视野。老师给了我,勇气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对待人生、生活的豁达与从容以及那种年轻的心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收获到的是他们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以及坚持不懈对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还要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实践和事实雄辩的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2008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雪灾地震、奥运成7·5事件、祖国六十年华诞;;2011年,向“十二五”进发,给力幸福„„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精髓”..2010年,甘肃舟.通过他丰富的阅历,把毛邓思想的
讨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毛泽东人我意识到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因年的发展变化,高举伟大的理论旗帜,学习《毛概》,我觉得可以收获到很多。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都需要运用一些哲学思维方法,也都要受到国家各方面方针、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学习《毛概》,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启发:
一、要稳重踏实,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急于冒进,做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最终往往把事情搞砸。就如当年,社会主义建立初期,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浮夸风思想、发展理念,造成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三年灾害等严重后果。只是后来,国家认识到了错误,纠正了浮夸风、大跃进等错误思想,重新回到经济建设上来,使国家步入正轨,重新迅速发展起来。
二、要想进步,要有开放的思想、容纳百川的胸怀。
新中国的快速进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观念大变,人们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需求。吃饱饭,穿暖衣,已不再是当代人的追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产物得以被创造,并迅速普及。在生活、学习上,我们也要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以开放的思想,容纳百川的胸怀感受事物,包容事物。
三、要学会辩证地判断自己所处的形式
历史上,因为形势判断错误,出现了反右倾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无数的建设资源受到破坏,使中国的建设出现停滞、甚至倒退,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前途、未来,我们要对自己有个清醒、正确的认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残酷的社会现实,我们既不能太悲观失望,又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认清形势,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我价值的含金量。
正如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所说,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毛概》,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深受启迪。学习概论课是一个慢慢吸收、慢慢体会的过程。
认真经历,我们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第五篇: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
学号:
姓名:
浅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成因和解决对策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39,1984年为1.76。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72,1995年扩大至2.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来说,低于0.3属于收入过分均等。高于0.4属于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城乡之间由政治分层逐步转化为经济分层,基尼系数尤其从90年代以后有逐年拉大之势,2001年达到0.459,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进入不安全状态。
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自然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相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水平视为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称之为自然差距程度,那么实际差距与自然差距程度之差就是非自然差距程度。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中外在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自然差距的一倍,即实际收入差距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是不合理的。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1、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控制到鼓励,由引导到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大致可划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移期;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把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开管理,抑制了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愿望,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使得城乡劳动力流动大多只是暂时性的转移而不是永久性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无法实现真正的从农民身份向城镇人口的转变。另外城市对于自发前来经商和务工的“民工潮”,从禁阻到经济性接纳用了10年的时间。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市失业率的上升,更使得许多城市制定并实施了大量限制农民在城镇就业制度
市场风险。而反观其它产业,中国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其从业人员的薪水也大大提高,相比农业而言更有数不尽的优势。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一丝不安定的因素。从根本上说这不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过高,而实质是农民收入趋缓,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从制度上着手,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完善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等,同时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尤其是教育的投入,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以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