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走进毛泽东有感 2
观看走进毛泽东有感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毛主席,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使人们不能把他忘怀。其中,毛主席的博学、智慧、心胸、淳朴,还有平凡中的伟大,都把我深深地震慑。
《走进毛泽东》是按照他从小到大的经历叙述了毛泽东光辉的一生,毛主席出生在农村,为了自己的理想走出了家乡,他为了中国人民而革命,为了中国人民崛起而奋斗,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计划给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他,从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到一位老道的革命者;他,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学生,到一名豪放的词人;他,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背后留下了他的汗水。
从画面中看到他和外来人会谈时而开玩笑,表明他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
这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从他的事迹也让我学习到要想不做平凡人,就得事事都努力,坚持不懈。
影片中间讲了毛主席他在北戴河游泳时,遇上大风。他不仅迎浪畅游,还对人说:“七级台风,我在北戴河的大海里游泳很舒服。”这里突出了毛主席乐观主义精神,就和他在长征时写了《长征》一样不怕困难,拥有乐观的精神。
影片中间还讲到了,毛主席在1959-1960年间,跑了八个省、市;停车开会、谈话59次;视察工厂、公社和部队7次;接见外宾5次。除在杭州读书办公近两个月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专列上面。他想用这辆专列,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毛主席他为了中国操碎了心,他为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影片最后,毛主席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活着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这段话体现了毛主席的乐观,想在最后的时候也要为人民做出贡献。
通过查找毛主席的资料我还知道了,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主席的老师很多,如徐特立、杨昌济。他在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1938年写了《论持久战》。
毛主席他一生对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
另一篇:
毫不夸张的说,《走进毛泽东》是一部能深深打动每一个人的影片。以前也看过很多描写毛主席革命岁月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没有哪一部能够这样鲜活的塑造出有喜怒哀乐的真实毛泽东。影片开头的湖光塔影、摇滚乐传达出一种新时代青年的情感,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不正和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吗?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 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他,说他是“暴君”,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这岂是“暴君”做得出来的?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我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了真切的感悟。观众一次次的因片中的有趣情景而发笑,但当影片谢幕时,大家都在深思,还有人的眼中噙着泪光,确实,很久没有这样发人深省而感人的片子了。
我读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感触颇深。这是在56、57年之交,部分城市和乡村发生了少数人闹事。毛泽东对此不是简单粗暴的处理,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他认为和敌我矛盾相比“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发展到对抗性的一面。”因此“要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解决。”他还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现今,在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贫富分化问题、思想领域的腐朽文化侵蚀问题等等都比那个时代严重,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这些不稳定因素是发展的大敌。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毛主席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我们身边来说,毛主席提到“在青年学生中间……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青年学生比那个时代要受到更多的不良影响,毛主席的这些思想就显得越发珍贵。
在经济领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各种经济成份之间以及各种经济成份内部。从纵向看,表现为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与企业、集体与个人、非公有制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的矛盾;从横向看,表现为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低收入阶层和新富裕阶层之间的矛盾。当前突出的是地方保护主义、下岗失业、农民收入下降以及贫富差距拉大。这些,都将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形成一定影响。在政治领域:突出表现为,党和政府内部出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奢侈淫逸、贪赃枉法行为。许多国家历史说明,腐败高发期同社会转型期相联系,它所带来的“综合震荡效应”因信息化发达而加倍扩大,会严重削弱国家政权的群众基础。
在思想文化领域:突出的表现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文化与各种落后、腐朽思想文化之间的矛盾,反映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体制下旧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所呈现出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科学与迷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情形,进而造成社会精神生活多样化和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矛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的矛盾,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必然会涣散党的向心力和民族的凝聚力,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影响打开方便之门。
在社会生活领域:旧的传统和不良习俗大量存在,表现为法律规范与社会行为缺乏规则;
道德约束与一些人公德意识下降;社会发展变化与人民群众传统观念转变程度之间的矛盾。是毛泽东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它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追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它的科学价值对于四十多年(尤其是后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方向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大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发展到对抗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解决。他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毛泽东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目的,或者说,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建设事业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篇:观看《走进毛泽东》有感
看《走近毛泽东》有感
在没有很透彻了解毛泽东这位伟人的生平之前,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印象就像是天边的星星遥不可及,像是神一样的曾在。小时候学习过的课本和中学的历史课告诉我们,毛泽东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而通过观看影片,使我更能了解到毛主席的个人魅力以及他为新中国的付出。
在影片中有这么几个画面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其一便是在毛泽东故居所摆放的“毛泽东同志中学时代用过的两本算数书”。那本书显得是如此的破旧,虽然不可否认有历史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毛泽东在不断的翻阅它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还有那盏小桐油灯照耀着多少个毛泽东孤独求学的夜晚,也照亮了他渴望学习的心。而反观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不禁要心生惭愧,我们并没有充分的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其二便是在1975年12月31日83岁的毛泽东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毛泽东交谈时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这画面不由得让人心酸,曾经叱咤风云的任务也终不能躲过时间的检验。而即便是这样的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也是顾全大国礼仪,因为他在那个时候便代表了整个中国,是整个民族的支柱。而总观看整个影片,印象最为深刻的两句诗句是毛泽东在湘江畅游被同学救起后所做的诗“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豪气和壮志。他喜欢畅游在水中,喜欢那种搏击的感觉,那是一种追求自信的表现,迎接挑战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就是当代青少年最
为缺乏的,我们少了一点类似于毛泽东的豪气。
在介绍毛泽东的外交的时候,不难发现他的幽默,使双方会面的氛围非常的良好。接见非洲使者时的屈膝礼,则显示了他对外国女性的尊重。当被问及是否会英语的时候,毛泽东更是说出了“paper tiger”,显示了一个大国的大气,也是双方的会面更为融洽。
毛泽东最为一个军事家的才能是无人能比的,但是这部影片更多的是反应出他为普通人的那一面光辉,使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我所学到的时毛泽东身上的那种精神,对学习的执着,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及高瞻远瞩。毛泽东无疑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值得学习的榜样。
观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想起了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对毛泽东的评价:(我们)是在他的书房里会见的。那是一间陈设简朴的房间,周围摆满了书和他伏案批阅的文件。我之所以提到他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毫无疑问,亿万中国人感到,他同他们过着同样的日常生活。
毛泽东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与我们同在,永远照耀着我们的人生道路。
第三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模版]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今天,这部意义重大的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进入了我的脑海,我写下观后感,希望我的拙笔也能承载伟人的光辉。
毛泽东自幼酷爱读书,成为了旧中国时期具有知识的一批人。后来,加入革命工作的他力图救万民于水火。崇尚知识的他不喜欢武力,他希望以笔杆子代替枪杆子。
然而,马日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扑杀令毛泽东震惊。毛泽东一改往日的思想,在八七会议上说:“孙中山走的是革命道路,我们走的是农民道路,时至今日,唯有枪杆子里出政权!”毛泽东语惊四座,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不久后,秋收起义爆发,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中以失败结束,中央决定再次组织进攻。毛泽东在此时清楚的认识到再打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不顾中央的反对,自行带队驻扎景岗山,正是他的这一举措,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再后来的回忆中称:“我这是被逼上梁山的。”
毛泽东坚持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蒋介石说:“谁拥有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谁就拥有有中国。”毛泽东说:“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拥有了民心,谁就拥有中国。”
毛泽东被问及理想时,他说:“我年轻时想做文化人,教师或者记者就不错。”解放后,放下军事指挥的毛泽东重拾文化工作,他做书籍校对工作,偶尔也写杂文,他的杂文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毛泽东说:“我是以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由毛泽东批注的《二十四史》深受各界赞赏,一时间洛阳纸贵、供不应求。后来被周恩来作为国利送给哈佛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为毛泽东办法了特别持枪许可证,但毛泽东并不持枪。在后来的观看军事训练中,毛泽东练了拳击,他的昔日部属们端起枪射击。毛泽东也举枪瞄准,但并不射击,可见他对和平的渴求。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论持久战》,他说:“此战必持久,持久的结果,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此书被国民党“小诸葛”白崇禧和蒋介石给予认同。
中共合作时期,握枪杆子的蒋介石和握笔杆子的毛泽东再次会面。蒋介石在闫建忠坚持“一个党派”、“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其独裁思想不言而喻,与民主主义的毛泽东截然相反。
“重庆谈判”后不久,国民党单方面撕毁条约,内战爆发。延安被攻占时,共产党战士怒不可遏,决定收复延安。毛泽东却认为必要时退出延安,以延安换取中国。离开延安时,毛泽东改名李德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对于国民党的重要地点锦州,毛泽东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终于在1948年4月22日收复延安。毛泽东的警卫员替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了一根白发,毛泽东将白发拿在手里,说:“打了三场战役,败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快游泳,晚年时尚能横渡长江。青年是的一次溺水并未使他失去勇气,他在搏击风浪中找寻自信。赴北戴河游泳时,忽然风浪大作,很多游泳者纷纷上岸,毛泽东却毫不畏惧,在波浪翻涌的北戴河中一番畅游。
新中国对外建交是,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方针,坚决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这一举措让中国与苏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会见基辛格时,基辛格问及毛泽东所学的英语,毛泽东说:“只会paper tiger(纸老虎)之类的。”基辛格读懂了这句双关语,毛泽东曾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海域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交,中国进入联合国时,毛泽东说:“是非洲的穷朋友将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新中国发展时期,毛泽东呼出“人民万岁”,并将“为人民服务”镌刻于中华第一门——新华门中。
毛泽东心系人民,乘公交车参与修十三陵水库。毛泽东到某边区走访时,听到有人诅咒自己,查明原因才知道边区征收过重,毛泽东立即进行整改。毛泽东为治理水患提出建议,并给予血吸虫病灾区以治疗。毛泽东有一辆私人专列,用来走访路线附近的农村,他经常在车上办公。
晚年的毛泽东疾病缠身,但他对死亡看淡,十分洒脱,不惜厚葬。
新中国正在高速发展时,毛泽东已值暮年。有人问及中国未来的建设问题,毛泽东说:“未来的事由未来的人决定。”
正如毛泽东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所说的:“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愿伟人的光辉能够照亮后辈前进的道路。
第四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对于毛泽东这个名字,家知户晓,它不单单只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今天观看了电影《走进毛泽东》,我对“时事造英雄”有所怀疑,英雄不单要适时代,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意志同样重要,否则,英雄也就不存在了。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世人称之为神人。神人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而神人的成长更值得我们去参考。年轻的毛泽东已经被身边的人称之为“奇人”:立奇志,交奇友,胆识奇!十四岁那年留下一封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走出乡关,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想不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责任。
少年的毛泽东已经开始发奋图强,努力读书,但是他并不喜欢读当时的《四书》《五经》,而是当时思想比较进步的《盛世危言》这类书,通过这些书籍,他认识到了他生长的年代是那么的落后,他立志要改变这一切。于是,十四岁的毛泽东留下了家书,参加了革命。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广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奇友”,创建了“新民学会”,旨在改造人心的风俗,做新的国民。在那个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他们真的是一批“奇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但是胆识奇的毛泽东就是这个一个人。
江水滔滔,毛泽东喜欢去游泳搏击风浪,这就是毛泽东一生的性格。在和国民党的较量中,所有的人都认为谁占领了上海、北京、武汉、广东,谁就控制了全中国的时候。但是,毛泽东却认为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可以赢得全中国。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奠定了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础,这不得不敬佩毛泽东的当时的胆识,通过农村、农民的力量革命,国民党再怎么也想不到忽视的农村力量竟然是如此之大,但是毛泽东就是走了一条常人不会走的路,也不相信会成功的路。但是历史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谁就可以赢得中国。其实毛泽东的胆识早在他决定走进井冈山的时候已经体现出来了,组织要求他进攻长沙,而他却违抗了命令,擅自带领队伍在井冈山扎了革命根据地,因为他坚信:农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少年的毛泽东“行为奇,交奇友,立奇志”,奇就奇在他志向远大,奇在他善于思考,奇在他敢去行动,阅遍所有伟人,无一不是在少年时就已经有了自己大大的理想,而这种大大的理想也就是常被俗人称之为“奇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回眸自己的过去,还真的没有给自己立过什么大志,也许这就是我现在只是一名大学生的原因的。但是虽没大志,自己小小的理想还是一直有的,但是理想这回事不是拿来放在心里的,而是需要及时践行的,所以现在开始我也该开始践行了,给自己创造一个传奇了。
第五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提起毛泽东,我就会想起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歌中唱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大人说,是毛主席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赶走了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使穷苦的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啊,他是多么伟大呀!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影片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在政治、军事文学领域内的辉煌业绩,让我为中国出了个如此伟大的人而激动、自豪。但我也发现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千百万普普通通的人民中的一员。他对子女严格而慈祥和父爱,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拜访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的毛泽东,一位普通人。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两个片断。一个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他的志向多么坚定,他的意志多么坚强!而我在学习中,缺少的不正是这些吗?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我要么就是马上请教老师和同学,要么就是空在那儿不做。在生活中有困难了,就哭着请父母帮忙。记得上学期,为了提高我的独立生活能力,爸爸妈妈让我在学校吃饭。吃了才三天,我就向爸爸诉苦。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决心天天写日记,可才写一个星期,我就坚持不下去了。
让我感动的还有毛泽东对写作的态度。八十高龄的毛泽东不顾年迈体衰,把自己历年写过的文章重新整理,修改。一遍,两遍,如此慎重,为的是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诗稿。而我呢,写好作文,也不修改,就马马虎虎地誊写。看了这个片断,我十分羞愧。我们正是学习的时候,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学问,才能让自己学有所得。
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让人惊叹的同时,更启发着我们怎样学习、生活,做个优秀的人。
毛泽东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依然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透过时空的距离,让我们去领略伟人的风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