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骑马找马”惹的祸80后毕业生忙跳槽
“骑马找马”惹的祸:“80后”毕业生忙跳槽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上周五,在武昌销品茂举行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21岁的王卓转悠了半天,想转投一新东家。据了解,像王卓一样欲跳槽的毕业生本月不在少数。
大专毕业生王卓说,他毕业前就到深圳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了。但上班后,他觉得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他刚拿到了助理物流师证,想回到武汉找到和此相关的工作。
另一位求职者22岁的毕业生小陈对目前的工作待遇也不满意。他目前一个月工资约1200元,他希望找一个月薪1500元的工作,他的同学有的目前换了几份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80后”毕业生在工作不太好找的情况下,抱着“骑马找马”态度,先找一份工作就业,然后寻找更好的工作。
事实上,招聘单位对跳槽的毕业生持比较谨慎的态度。银商(集团)湖北分公司吴胜桥说:公司招人比较看重忠诚度,强调对事业的专注和投入。对这类跳槽的毕业生,公司会慎重考虑。
据了解,前不久某调查公司对1000多名“80后”学生调查后发现,近六成受访者工作越换越差。
第二篇: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 用人单位直摇头
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 用人单位直摇头
前言:http://job.jyyuan.com/ 江阴人才网江阴人才网,多样的人才求职招聘方式,实现江阴人才和江阴招聘企业的有效沟通,每天更新最新求职招聘信息,打造江阴优质网络人才市场。
当前,正是各大学毕业生忙着找工作的时候。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发现,在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中,快速和用人单位说拜拜的“闪辞”一族占了相当的比例。记者发现,一些最近2年才入社会的大学生上岗不超过半年又在迫不及待找下一份工作。他们将工作当作“跳板”,或是暂时的“避风港”,一段时间后,感觉不适应,便“跳槽”。
先就业,后择业 一些毕业生频频跳槽
去年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的小吴,又在人才市场寻觅新工作,上一份办公室文员工作她干了8个多月就辞职了。“那家单位在江阴新城东办事处,我家住在海关,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要1小时,太远了。”小吴说,“每天干的都是重复的几样活,做报表、复印文件、打杂,没有挑战性。”利用在原单位工作的空余时间,小吴考到了会计证,这次她想重新找份会计工作。“以前只是想先有份工作,不管什么活,先干起来再说。”小吴说。记者采访了数位重新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发现,持小吴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奉行的信条是“30岁以前不要怕,40岁以后不要悔,该跳的时候就跳”。“先就业,后择业”带来的人员流动,已成为一些企业不确定的“风险”。
华士一家机械公司招聘人员董震江每年都为招聘大学毕业生的问题而头痛。究其原因,一是每年都要费尽心力从众多投递简历的大学生中挑选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招聘的大学生流动太快。“最近几年招的人很多干不满一年就走了,有些最短的来单位半个月就辞职。”说到这,董震江直摇头,“对一个企业而言,我们所需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晰定位的人才,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频繁跳槽者,往往专注性不强,或对自身评价失衡,我们并不欢迎。”一些用人单位认为,频繁跳槽者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也很难专注于一项工作并由此取得成绩。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才,也才会对工作单位有所贡献。
把脉
一些毕业生对工作 缺乏严肃感和责任感
其实,遭遇“闪辞”的单位还不止于此,有时候那些专门从事人力资源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本身也都有类似遭遇。无锡市区一家人力资源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就
正遭遇着“缺人”的问题,尤其是销售岗位特别缺人。其原因是,最近来的新员工往往待不了多久就“闪人”了,有的索性连个“招呼都不打”。“销售岗位的人手比较缺少,我们的压力也大!”这位负责人说,这种喜欢“不辞而别”的员工,不少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且是刚步入社会工作不久,此外还有不少是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学历高,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搞的我们现在都不敢招高学历的人进来。”
“基本上来的时候是雄心勃勃,走的时候是一脸沮丧!”另一家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则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相对来说,这位负责人的招聘工作更惨,因为往往很多新招的员工都是来了个把月就走人了。该负责人说,他们的工作需要的是大量的网络销售人员,很多应聘的年轻人在初步面试的时候,表现出对工作的浓厚兴趣,对协商中涉及到的薪资、待遇也能没提出太多的异议。但往往是一上岗了,发现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太大”,“于是心灰意冷,就走了,有的根本就是没理由直接走人了。”
最让这位负责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人走了二三个月后,又重新找来,想吃“回头草”。“这时候,我就要求应聘的人要想好了,既然你决定要从事这个行业、这份职业,就要定下心来,有阻碍也是暂时的,最好要想法子克服!”不过,即使这样,有的重新再来的人,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不辞而别”。“我的感觉是,这些年轻人,尤其是初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缺乏一种针对工作的严肃感和责任感,做事情表现得很随意!”
针对“闪辞”现象,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些人力资源研究机构。专业人士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主流”。“就经历而言,还是因为大学生、尤其是刚工作的大学生对人生和未来缺乏规划,就业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导致频繁离职,频繁找工作。”而从整体上来说,这种“闪辞”现象,主要是出现在刚就业的群体中。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机构中,相关负责人大体理出了一些喜欢“闪辞”的群体特征。首先,多是出现在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身上。“因为刚毕业,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所以就业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出现反复辞职。”值得关
注的是,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因为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旦遭遇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就容易产生“闪辞”的念头。
从年龄上来说,20到25岁的高校毕业生占到了主体,且不分男女。
此外,相对来说,本地户籍的求职者更容易“闪辞”,因为相对来说,他们有退一步的后台。“这些人呢,哪怕暂时辞职,也有家庭做后台,不担心暂时失业会影响生存。而外地人相对来说,不太容易„闪辞‟。”
需要关注的是,诸如销售和客服这样的需要尽快出业绩或者是前途不被看好的岗位,是容易出现“闪辞”现
象的工种。业内人士分析说,以销售为例,这是个需要迅速产生业绩的岗位,而且相对来说就业压力也比较大。
“对新人来说,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因此,人员“流动率”高也成了这个岗位的普遍现象。而客服这一块,则因为职业前景和薪资待遇不被看好,很多人也是做了不长时间就转岗或者走人。
业内人士分析说,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自身就业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认定,使得“闪辞”一族就业时
总是心不在焉,又经不住挫折,从而极易出现“闪辞”。“尤其是80末到90初的年轻人,如果责任心再差一点,不辞而别,干了两天直接走人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有关人士坦言,关于就业的责任感和严肃性问题,可能
最终还是涉及到教育的问题,“整个的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都是一个问题,而这牵涉的问题又特别多!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半年跳槽率高的启示
大学毕业生半年跳槽率高的启示
2010年,广东求职毕业生人数超过60万。尽管去年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前年较高,但其中不少走上了“先就业,再跳槽”的路子。2010年夏,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201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毕业生是主动离职。(南方日报1月30日),这么高的大学毕业生半年跳槽率,表明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半年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十分之大(占到近四成),这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是,在进行毕业生就业服务时,要改变传统的“先择业,后就业”观念,同时,改变传统的统计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就业的做法,应创造条件,允许并鼓励大学生毕业之后,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去找自己合适的工作,此举,将有如下好处。
其一,大学不急于在毕业离校之前采取各种手段将毕业生“推销出去”、“了结”大学生就业工作,而是进一步关心大学毕业之后这些学生的求职与生活。
其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半年到一年的求职时间,这会使大学生择业的心态更理性与成熟。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与学生的就业,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
其三,随着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转变和学生求职态度的转变,用人单位的择才观和用人观也将进行调整,包括: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培训新进员工,与学校教育合理分工承担大学生社会化、职业化的责任。
我国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大学,应当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对大学教育质量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负责以及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出发,重新梳理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其从急吼吼状态转向“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资讯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代表与专家建言献策: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
布时间:2011-3-16
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理论+技能”铺就大学生就业路
资讯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时间:2011-3-25
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日前,蔡建国告诉记者: “我觉得不应该说是大学生就业难,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学生就业不平衡。我们国家中西部有着广阔的就业天地,只是大学生受观念制约,大多愿意选择留在东部和大城市就业,造成就业失衡。”
蔡建国认为,大学生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除了转变观念,选择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外,还要着重提高技能。“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符。”蔡建国介绍说,国外很多地方研究型大学和专门学校的数量分布是很合理的。“目前我国的研究型学校过多,而缺少专门型的学校。” 蔡建国说,国外的很多本科生、硕士、博士都要掌握一门技能才选择就业。“大学生如果能同时拥有理论知识和技能,就业竞争力自然很强。”
尹蔚民:真正存在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占一至三成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3-25
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大学生就业 政策支持,引导更多人走向基层
“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情况比较好。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至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虽然承认就业压力总量过大,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透露,每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约600万大学毕业生,真正存在就业困难的人群,占一至三成。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体现了“平等就业”、“充分就业”的理念,确定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包括职业培训、创业培训,推进劳动权益的平等,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降低一些垄断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畅通。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快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有利于拓展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空间。
国家还将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尹蔚民举例说,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4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每年可吸纳约20万人就业。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认为,鼓励学生离开生活成本高、工作难找的“北上广”,到有人才需求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去,也有待于地方政府、高校的引导。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
目前,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招聘会现场及劳务市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欢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缓解招工难,纷纷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不少大学生表示,这样的结果没法接受。
李家华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已经存在的劳动力市场总供需的矛盾,而且是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的劳动力人才市场尚不成熟,在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处于粗放水平。作为吸纳劳动力数量最大的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大都比较短视,基本上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重要路径之一是必须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选人用人思想观念问题,引导建立人才战略,不仅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而且能有效激活积极选用大学生的更广阔人才市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政府应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劳动力市场
大学生是我国快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政府必须要为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创造并维护劳动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最大支持与最好保护。如果能确立这一政策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大学生,而是所有的劳动者。
第四篇: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彰显个性 迷茫喜欢跳槽
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
工作彰显个性迷茫喜欢跳槽
这是一群和‚80后‛一样被贴上标签的年轻人,他们是舆论中‚非主流、叛逆、自我‛的‚90后‛,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叛逆是因为有性格,自我是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与他们一同成长。今年他们中的第一批人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直面就业压力是他们要上的第一堂社会课,他们会怎样面对呢?
一个月后,全国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迈出校门,这是历年来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一次。细看一下他们的简历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于1990年。
选择工作彰显个性除了要求专业对口“我喜欢”很重要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人,其中‚90后‛占据绝大多数。这意味着,在目前现有的社会年龄结构中将增加一个新的年龄段——‚90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90后‛在选择自己的工作时除了要求专业对口外,更注重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点与自己的前辈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出生于1990年4月的李宇航目前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实习,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和几个同学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属于他的那一间只有12平方米,为此他每月要支付1100元的房租。李宇航和他的很多 1
同学一样是独生子,从小备受家人宠爱。4年前,爸妈从汉中送他到西安上大学,妈妈帮他准备好了所有东西。现在一个人在上海实习,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打理,他这才明白有这么多事要自己准备。李宇航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实习工资是每月3000元。他说:‚这些钱并不够我在上海的日常开销,但我喜欢这份工作,钱少点我觉得没关系。‛父母希望他毕业后回西安或者汉中,但也不勉强。‚我爸妈比较开明,如果我选择‘漂’在上海,他们也同意。‛对于户口、编制,李宇航倒不在乎,在他看来,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出生于1990年的李朝阳是西安医学院视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她很坚定地说:‚我想去眼镜店工作。‛她的同学很多都希望能到医院工作,李朝阳的想法显得有些特别。她说:‚我不喜欢医院,学医也是父母为我选择的,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希望工作能由自己做主。我就想到眼镜店做一名专业配镜师,不仅专业对口自己也喜欢。‛
与当专业配镜师相比,李朝阳更喜欢导游工作,她一直认为如果当初不是父母执意为她选择了医学院,如今她一定是一名优秀导游。正是因为心里一直有个导游梦,因此李朝阳给自己当专业配镜师的职业规划只预留了半年时间。她说:‚如果半年时间我干不好这份工作,到时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改行学当导游。因为觉得喜欢的工作可以尝试一下,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心理薪资期望偏高普遍在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
在受访的十几位应届毕业生中,记者发现除了工作要自己喜欢
外,大家对薪资的要求普遍在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生赵兵兵说:‚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很难养活自己。‛据赵兵兵说,3000元以上是他们班同学的集体心理底线,即便这样的薪资标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根本不够生活。
还没正式毕业,赵兵兵已经找好了工作,就业意向是《贵阳晚报》,对于学新闻的他来说,专业很对口。不过赵兵兵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薪资有些低,基本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不过他想得很开:‚毕竟还有稿费嘛,一个月再赚1000多元的稿费,也够3000了吧,在贵阳应该够用了,再说父母也不指望我赚钱养家,只当是给自己积累经验了。‛
李朝阳的同学李茁对自己的薪资并没有具体底线,他一直强调薪资应该和他的付出成正比,必须够他在西安工作的基本生活开支。谈及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可能不会太高时,李茁觉得现在物价飞涨,毕业生的压力也很大,如果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连租房子的钱都不够,更别提过日子。他说:‚在西安,租个差不多的房子最少得800元,如果没有2000元工资的话,估计没法生活吧?‛
李茁告诉记者他对薪资的要求是只要自己生活过得下去,工作后可以不再向家里要钱就行。‚我希望第一份工作是在医院,毕竟学医的去医院是最好的出路,但我的最终理想是自己创业,我一直希望付出和回报可以成正比。‛话不多的李茁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晰规划。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刘是担任李茁实习医院的科室负
责人,带过很多医学院的实习生,他觉得目前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了一定改变,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学生们总是强调医院能给他们什么,但几乎没考虑过他们能给医院做出什么贡献;他们常打听薪资多少,却很少询问能学到什么;他们对薪资有自己的心理价位,却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实际上,很多年轻医生虽然起步薪酬不高,但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他们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刘是说。
职场迷茫喜欢跳槽企业领导者“像这样的人,我绝对不会用”李群立是学生会干部,大学期间,在很多地方实习过,其中包括一个私人开的小饭馆。他说:‚我接触得越多了解社会就越全面,如果餐馆服务员这么累的工作都能干好,那以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我。‛李群立给自己的大学同学分了类,他说:‚我们同是‘90后’,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西安本地的学生想做行政类的更多一点,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坐得住;外地学生相对能吃苦,适合竞争激烈的工作;本地学生更注重企业文化,看重企业知名度,而外地学生相对更看重工资收入和发展方向。‛
‚招聘时,我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高且忠诚的人。‛陕西晶明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刚对毕业生就业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综合素质决定了一个人将来工作的宽度和广度,职场是一个你时刻得学会应对各种各样突发问题的地方,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将会难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就像做企业,得懂销售、管理、医疗器械知识,甚至还得懂财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的每个节点上把
准脉搏,踩准步调。
忠诚,是肖刚强调的另一个重点。他说自己曾见过一个求职者,7个月换过4份工作,且每一份工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像这样的人,我绝对不会用。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肖刚说。
频繁跳槽在如今的职场上已经很常见,7个月换4份工作也许是个极端例子,但受访的十多名‚90后‛毕业生几乎都表达过等工作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跳槽的想法。至于第一份工作会干多久,大部分人认为半年是个节点。
这种做法肖刚很不认同,他觉得一个职场新手进入一家公司,没有一年的时间绝不可能学到最精髓的东西,通常企业在培养重点人才时,会从老员工里寻找。老员工更了解企业,了解工作,了解自己想干什么。把企业的核心工作交给这样的人,企业领导最放心。
‚就像一个掘井的人,第一次掘井差2米见水他放弃了,第二次差1米又放弃了,第三次差半米还是放弃了,而最后真正挖到水的人,就是那个一直坚持掘井的人。‛肖刚希望‚90后‛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需要些什么,然后坚持脚踏实地的工作。
步入社会渴求认可工作后希望自食其力通过努力得到认可和尊重
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90后‛的选择呈更加多样的形态: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貌似忙碌的背后暴露出‚90后‛在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时的迷茫困境。
学中文的范晓晓在毕业时没有选择找工作,而是选择了考研。范晓晓的家在河南农村,父母靠种地生活,没有能力为他找工作提供‚经济资助‛,所以他努力想考上公费研究生,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没想过创业,也没有资金,找工作的事等研究生毕业之后,更具竞争力后再说吧。‛
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陶是标准的‚90后‛,她觉得自己在‚象牙塔‛里呆得太久了,从小到大,家人衡量自己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勤奋、积极、成绩好。但是到了社会上并不是这样。实习经历告诉她,自己还很欠缺工作经验,比如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她想立刻融入社会,为自己打算未来。
西安医学院视光专业的赵晓玲出生于1992年,家在榆林,她说自己的家境不太好,家人希望她以后能留在医院工作,毕竟稳定一些。这也是她的想法,自从学医后她从来没想过改行,眼下最重要事就是实习时好好表现,争取能留在实习的医院工作,对于薪水她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能给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大学期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老师们悉心的就业指导,让赵晓玲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很看好,她相信自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干得很出色。‚父母已经供我上完大学了,现在开始我想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工作后我就不能再靠家里了,我希望自食其力并通过努力得到认可和尊重。‛赵晓玲说话声音不大,但语气很坚定。(记者张佳)
第五篇:毕业一年半跳槽5次,大学毕业生当心跳出心病
毕业一年半跳槽5次,大学毕业生当心跳出心病
类型:生涯规划作者:转载
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跳”出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昨日,南京某医院脑科专家介绍,因工作不顺来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毕业生,每天都有三四例。
小张是武汉理工大学2003届毕业生,现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广告创意。昨日小张来到该脑科医院,向医生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原来小张工作一年多来,已经跳槽4次,广告创意是他的第5份工作。他想尽办法才进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但才工作两周,就发现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工作也不那么努力了,他又想换单位。因为工作不认真,同事们也不认可他,小张已经和同事发生了五六次争执。渐渐地,他感到自己越来越不自信,而且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也开始下降。此外,同事稍有微词,小张就无法容忍。
心理科门诊的医生说:“小张这样的年轻人大多对工作渴望完美,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情绪,动辄就想通过改变环境来解决内心的焦虑,出现早期焦虑症症状。然而他们很可能越换越沮丧,因为十全十美的职业并不存在。眼下就业形势严峻,普通的薪水和工作环境很难被自命不凡的大学生接受,因此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怨天尤人情绪。”
有关心理学家分析,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这类大学生还在不断增多。这些频繁跳槽的大学生自身还不够自信,容易以极端的方式处世,在与环境的融合上,存在适应障碍的问题。该人士提醒,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不应盲目抬高自己,在任何单位都应努力工作,靠成绩赢得尊重和赏识,得到应得的报酬。
社会学家也认为,大学生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不应该过分挑剔用人单位和岗位。只有经过在工作实践中的积累,才能使自己从“人手”变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