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读书经验
名人读书经验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
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第二篇:中外名人的读书经验
中外名人的读书经验
三贵——请代张之洞主张书要贵博、贵精、贵通。三读——请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 三肯——顾撷刚读书主张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的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三余——三国时期教育教育家董遇,善于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读书。三不——北京大学俞平伯教授倡导不苟同,不固执,不苛求。三式——钱穆先生读书归纳出直闯式、跳跃式、闲逛式。三遍——梁启超读书第一遍为鸟瞰,第二遍为解剖,第三遍为会通。三个比喻——西汉文学家刘向为了劝勉不同年龄的人读书求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有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有如秉烛之明。” 读书感悟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第三篇:名人的读书经验_前言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人生若没有智慧指路,前途将一片暗淡。本丛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
第四篇:名人的读书经验_不要错失良机
所谓天赐良机,直观地说,就是机会是上天赐给生意人的财富。机会的重要再怎么强调也不算过分。凭你多大的勇气,凭你多勤勉的实干精神,凭你多强烈的进取精神,没有机会的配合,你的生意要想大获成功也是难上加难的。
1.先发制人
世上有许多人,他们什么条件都具备,但是就是做事太慎重了,对每一件事情都非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不可,结果许多的大好机会都失之交臂。而生意场竞争中,先发制人是绝对重要的。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人,一个抓不住机会的公司,在竞争中是永远无法获胜的。
日本东京有家大都不动产公司,公司创业者渡边正雄51岁才创立了这家公司。创立时只不过是一家仅有43平方米平房的小的公司罢了,渡边却抓住了机会。
一天,有人向渡边推销土地:“那须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高原,价钱非常便宜,每平方米只卖60日元。”事实上,这块山间土地曾对东京所有的不动产业者提过,但谁也不感兴趣,因为那里人迹罕至,没有道路,也没有电气等公共设施,不动产价值被认为等于零。
可渡边有兴趣,因为他知道,那须与天皇御用地邻接,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与天皇在做邻居,能满足人的虚荣心需要;城市现在已是人挤人了,渴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将是不可扼止的潮流。渡边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财产,又倾其全力地大量借债,将这块土地全部买了下来。定约之后,同行们都嘲笑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大傻瓜”。
渡边把土地细分为道路、公园、农园和建筑用地,并准备先盖200户别墅和大型的出租民房,然后他就开始大做广告,出售别墅和农园用地。其广告醒目、生动,充分抓住那须青山绿水、白云果树的特色,适应了都市人们厌恶噪音和污染,向往大自然的心理。结果,定购踊跃之极。不到一年,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就卖出4/5,净赚了50多亿日元,而剩下的160多万平方米土地已增值了15倍。
事实上,如果渡边当时考虑过多,赚大钱的机会也就轮不到他了。渡边为什么成功?不是因为他有特别的手腕,只是因为他看到了机会,而且抓住了这个机会。
2.抓住机会
只有抓住机会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马里奥特公司正是因为抓住了机会,才成功开发了机场饮食业这一利润诱人的行业。
1937年,威拉德·马里奥特建立了一个由9家餐馆组成的连锁公司。他本打算继续扩大他的餐馆数目,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改变了马里奥特公司的命运。
公司的八号餐馆位于华盛顿的胡佛机场附近。有一次,马里奥特去八号餐馆视察,惊奇地发现旅客在赶班机的途中匆匆采购快餐。马里奥特随即作出决定:将午餐盒饭直接送到机场跑道上。最终的结果,这项业务发展到了100多个机场,竟成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马里奥特公司本来很可能在决定该做什么的问题上,陷入到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去的。但是,八号餐馆那与众不同的情况给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而马里奥特抓住了它,积极地、迅速地、有力地采取了行动,这就是马里奥特公司成功的秘密。
回过头来看,这一决定真是再明智不过了。马里奥特最初只是试验性地让八号餐馆独自在胡佛机场做这项业务,取得成功后,再扩大到美国航空公司。当看清了这一业务的巨大前景后,公司便全力来发展它了。
3.勇敢尝试
尝试真是太重要了!没有这种尝试精神,强生公司就不会在接到一位医生的来信,抱怨强生公司的医用胶布易引发感染时,就在每件产品包装里附上一包爽身粉。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尝试精神,强生公司就不会有它举世闻名的“强生婴儿卫生爽身粉”——它最终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4%;而且,没有这种尝试精神,也不会有公司的另一名牌产品——邦迪创口贴的成功了。邦迪创口贴是1920年公司雇员厄尔·迪克森发明的。事实上,他是专为他“很笨的”妻子发明的,因为她在切菜的时候总是把手切破。可强生公司决定把它推向市场,进行试验,结果成了公司有史以来销路最好的产品。
不论成与不成,生意人至少要勇敢地尝试一下!
第五篇:名人读书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汉朝有个叫
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东晋人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迚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
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挃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