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母亲教师用
《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学习重点
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学习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字音: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侮辱(wǔ)
词义:①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②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③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④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⑤责罚:处罚。⑥广漠:广大空旷。⑦宽恕:宽容饶恕。⑧质问:责问
⑨仁慈:仁爱慈善。
2、相关资料积累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请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并积累。,3、课文相关链接资料
【资料1】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胡 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
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资料2】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页
【资料3】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25页
【资料4】
(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
1、读完全文,你有何感受?你对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认识?
2、本文主要写了母亲的哪两方面的事情?
A、母亲对我的训导(言教)
B、与家人相处的的情形(身教)
3、思考: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母亲对我的训导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
B.因我说了轻薄话而责罚我(严格慈祥)
与家人相处的的情形:
A.除夕夜对付大哥的债主(宽容仁慈)
B.与两嫂子相处(容忍温和)
C.对付五叔的牢骚(正直刚烈)
探究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严师)
“有一夜她把我叫到跟前,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母)
探究三:语言特点
①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语重心长)
②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又急又气又伤心)”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三.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第二篇:我的母亲导学案(老师用)
《我的母亲》导学案
班级:高一()班学生姓名:学号: 课题
我的母亲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欧阳秋霞
审核人
复备人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并能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和对我的影响。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或者觉得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运用文中重要词词。了解用议论深化中心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文中短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2.学习本文用几件事来表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之前先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边阅读边思考其中的问题。
请同学们在自主梳理课中把你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觉得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每位同学至少提出1个问题来。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祖籍北京。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老舍因创作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而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性散文,发表于1943年4月的《半月文萃》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母亲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他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他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文章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母亲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赞颂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着力刻画了母亲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我”的深刻影响,抒写了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挚爱亲情,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教育”的内涵和真谛。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
2.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并能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和对我的影响。3.理解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的内涵。
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
基础积累: 注音:
海宁查氏(zhā)人影憧憧(chōng)唏嘘(xū)娓娓(wěi)
呜咽(yè)舐犊(shì)敷衍(yǎn)撮土(cuō)丧事(sāng)窘(jiǒng)供给(jǐ)廿(niàn)惦念(diàn)刮痧(shā)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
(1)门当户对: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2)鸡蛋里面找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3)出头露面: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4.近义词辨析填空(1)独立独力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独力经营”。独立:①指单独地站立,如“独立山巅”;②指自主地存在,如“他们宣布独立”; ③指不隶属于某高一级单位的,如“独立师”;④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完成作业”。①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②这幅画是他独立完成的。(2)界限界线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
一般来说,句子中所涉及到的只要是有条明显的、具体的“线”,这线还可能是一道有形的建筑物,如城墙,如土埂,如大坝等,就用“界线”,其他抽象的事物的分界,就选用“界限”。
①这道土坝就是黑龙江与内蒙古的界线。②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写母亲的一生,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是哪三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性格?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Ⅲ我的疑问 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提示:a、课文下注释;
b、查字典;
积累字词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认真完成,不可马虎。学习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作者说母亲“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概括出文段中母亲对“我”的影响。“软”的影响: “硬”的影响:
2、我们的疑问,我们来思考,我们来解答!
3、文段最后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谈谈你对“生命的教育”的理解。
同学们,请在这里写下其他小组提出的,你又感兴趣的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深入探索,细致总结,积极展示吧!
练习案——有效训练巩固提升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⑴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⑵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⑶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⑷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⑸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⑹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⑺(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⑻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⑼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⑽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⑷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教师寄语:爱自己的母亲吧,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的人。
第三篇:《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
《我有一个梦想》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精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拓展延伸法
一、背景介绍: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400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以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允许黑人坐,但只要有白人上车,黑人就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而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雕像前向众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为美国法律和生活变革铺平了道路,成为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的珍贵的历史时刻之一。
二、补充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非暴力主义者。他极具演说才能,被誉为“黑人之音”,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书。他的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1964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1968年4月4日被刺身亡,年仅39岁。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作者语录:
1、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2、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找到值得他献出生命的东西,那么他就没必要再活下去了。
3、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
4、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
5、仇恨瘫痪生命,爱却能释放生命。仇恨混浊生命,爱却能圆融生命。仇恨使生命黑暗,爱却能照亮生命。
6、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
三、整体感知:
(一)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演讲的相关内容
定义: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通过口头语言就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或问题,发表意见、阐述事理或抒发感情的一种说话形式。
本文的演讲对象:主要针对黑人,也包括美国政府
演讲时间:1963年8月28日
演讲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演讲场合: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2、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彻底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享受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17--32段)
3、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黑人一直没有得到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1—6段)
4、马丁·路德·金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和态度来实现梦想?
非暴力抵抗,举止得体,纪律严明,必须保证向前进。(7—16段)
四、品味赏析:
(一)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鼓动性、感染听众呢?学生分组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朗读提示: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1、第2小节,排比“一百年后的今天„„”揭示黑人物质生活贫困,倍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悲惨现实。所以朗读时应既充满激情,又沉痛有力。注意四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每一句话的语调都有所抬升。需重读的词语有:
“必须重视”、“隔离”、“歧视”、“穷困”、“蜷缩”、“自己”、“故土家园”。第3小节,需重读的词语:“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
2、第4小节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3、第5小节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他们明白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倍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第9-14小节,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这样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只要„„,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表明为自由、平等而奋斗的必要性。这是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不失理智,这一点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
5、第17-25小节,层递式排比句“我梦想有一天„„” 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6、第26、27小节,作者反复谈到“有了这个信念„„”“这个信念”具体指的是,作者相信总会有一天,美国黑人会和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来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国一定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激起听众共鸣。
连用五个“一起”短句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小结排比句作用: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二)多媒体播放演讲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马丁·路德·金富有文采,热情洋溢,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
五、总结演讲词的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
针对性:何种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的听众。
逻辑性: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思想性:观点明确、思想深刻。
鼓动性:号召、感染(语言生动、情感充沛)
2、语言上的特点:
“三多”: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比喻、排比、反问等)。
六、资料助读
1、演讲背景
50年代的美国南部,好像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而阿拉巴马州又是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的一个州,在这里,黑人的选举权力受到野蛮剥夺和限制,骇人听闻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断发生,种族隔离制度使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不准进入为白人开设的旅馆、客栈、饭馆和娱乐场所,连公共汽车站上也树立了栅栏,规定白人黑人分别上车。
年轻的伴随着种族主义歧视长大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到任不久,便参加并领导了1955年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取消这种制度的决定。1963年他组织的伯明翰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把黑人运动从南方推向北方。8月28日,斗争达到高潮。25万人聚集首都华盛顿,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自由进军”的示威,就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向示威群众即兴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与憧憬。
2、关于非暴力主张
伴随着种族主义长大的马丁·路德·金,深受种族主义的伤害,所以他积极参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但他主张的却是非暴力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方式的确是有思想原因的。他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干违法的事,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为暴力行为”,必须要有“用精神力量对付武力”的崇高境界。这里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就是要以基督教宣传的“博爱”、“仁慈”来感化黑人的敌人并使之放下屠刀。
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与其青年时的学习有直接关系的。他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学院学习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著名的神学著作--人们写的关于信仰的书,还有哲学著作--关于生活方式的书。这些书的思想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用于实践。但使马丁·路德·金最为激动的则是圣雄甘地的思想。甘地的非暴力,或称精神力量的哲学是印度人民对抗英帝国主义政治、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印度人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外国政治的统治,无论这样统治是否出于善意。也无论是否正确,他们要自己来做出决定。
甘地说虽然他们必须准备好为取得独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也决不可为此而进行杀戮--不管受到多么粗暴的对待。
马丁开始相信在印度能取得胜利,在美国也可以。他用自己的行动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民权运动。
七、拓展延伸: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成排比句,表明自己的梦想。
参考: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第四篇:感恩母亲,用行动回报母亲
感恩母亲,用行动回报母亲
东中讯(信息员 蔡正磊)在5月13日“母亲节”即将到来之
际,东风中学以此为契机,把“母亲节”活动作为学校礼仪教育、感
恩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5月7日,东风中学政教处、团支部利用周一升旗的有利时机做
了一次关于《感恩母亲》的国旗下讲话,倡议各班于本周利用团队活
动时间开展了“感恩大爱、永记于心”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生
活中平凡而伟大的妈妈,并要求同学们把妈妈的生日、爱好记录下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妈妈送上一份意外的惊
喜,回报母亲厚爱!
一周之内,有的学生给妈妈洗脚,有的学生给家里做饭,有的学
生帮家里打扫卫生,有的学生在妈妈忙碌时帮她分担一下家务,有的学生在妈妈忙碌完回到家里帮妈妈捶捶背„„有时候表达孝心只需
一些简单的动作有时候,有时候认真做好我们自己,努力学习,积极
向上,知错能改,取得好成绩。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学会尊
敬和关心长辈,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生
活实践能力。
(大彭镇中学东风教学点报道)
第五篇:我的母亲
好久没去回忆了。那记忆中的人,是否安好?照片中泛黄的记忆,一点一点地被慢慢打捞起来。
一直以为,我是97年搬来广东的,后来和母亲闲聊,才知道原来自己一岁的时候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这个居住至今的小山镇——蕉岭县。
呵,突然想起来,母亲的记性向来不好,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闹出点笑话,然后怪罪于我,让我好不开心。说到这里,母亲怪罪别人的本领,又让我回忆起好多不愉快的场景。记得那是大年夜,她错怪我,还振振有词,被逼无奈,火气突然一股脑的爆发出来,楼下的叔叔和爸爸闻声而来,说教一番,我和母亲,谁都没有屈服,按道理,应该是我道歉的。我没有这样做,印象当中,我从没向母亲或父亲道过歉。好吧,教育完了,他们走了,我还在气头上,母亲不一会儿,便没有了刚才的理直气壮,因为她发现自己错怪我了。“以后我再也不要见到你。”当时好像是这么说的吧。呵,自己一向最多只会说些狠话罢了。
母亲非常喜欢事后诸葛亮,然后又是一阵怪罪,当然我还背了黑锅。记得有一次,她自己由于太过匆忙,把桌子上的闹钟,撞到了地上,估计是坏了。好吧,故伎重施。“都叫了你不要把闹钟放到桌子上,说都说不听。。。”加之很不好的语气。我很是反感。分明没有说过,却在急忙中也要赖在我头上。不过在一旁看热闹的父亲,忽然,淡淡的走过,抛出一句话:谁弄坏的谁负责。哈,心中暗自欢喜片刻。母亲仍是抱怨着。却没人理她了。记得小时候,母亲,很喜欢骗人。经常是为了哄我而答应我一些合理的请求,然后理所当然的抛之脑后,从没有实现诺言。有一次,阿姨给我两块钱,让我去买糖吃。结果,晚上回到家中,母亲对我说,把两块钱放到一个布袋里,然后放到床底下,不然的话会被老鼠叼走。嗯,好吧。第二天一大早,当我兴冲冲的爬到床底去找,终是没有找着。现在想来,才知道,母亲才是那只大老鼠。
还是小时候,母亲于我来说,就是一尊大佛像,神圣不可侵犯。她不爽了,就打我。衣架、皮带、棍子。。。是她惯用的凶器。小时候经常是被打得遍体鳞伤,有时父亲会跟她合伙,那我就欲哭无泪了。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旁玩耍,母亲嫌我吵,骂了几次,然后直接冲过来,用手中的锥子,深深地刺入我的大腿,血流出来了,虽然现在早已忘了当时的疼痛,不过现在想来仍有点煞人。还有一次,仍是晚上,母亲买了水果,叫我来吃,让我先去洗手。我不听,说我不吃,我在门外再玩会儿。突然,看见一个杯子飞过来,狠狠地砸中了我右腿的脚踝,留下了一个眼睛一样的痕迹,现在仍然没有退去的结痂,仍然能让我记起那晚母亲的罪行。虽然早已没有感觉,心中也没有恨,只是觉得有点奇怪。大人都喜欢打小孩么?呵~~不知道呢~ 母亲像大多数中年妇女一般,很喜欢贪小便宜。记得那一年,我高三,过年,我和母亲去超市买菜。选了一个西兰花,母亲见那西兰花的根部太大了,便拿出小刀,欲要切去,我急忙劝阻,她不听。结果称量的时候,被售货员一阵坏声坏气的指责,可能出于对母亲的保护,我站在母亲前面,说那西兰花本是如此,旁边另一个售货员说没关系,就这样,可那个人仍是死咬着不放,真是烦人。围在人群中,好不尴尬,我回头狠狠看了一眼母亲,说:都是你。自己先母亲一步,回了家,闷闷不乐。现在想来,其实,应该责怪的那个售货员,大过年的,为了这芝麻点的小事,搞得大家在这本应喜庆的日子,多了一股不欢的气氛。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狠狠地骂她一顿~~ 母亲是一个奇怪的人,喜欢买很多好看的东西,却不拿来用。结果是完全当个摆设,最后,一一消失不见。所以,我常常会抱怨她的浪费。母的奇怪还体现在,喜欢把没用的东西,硬留起来。很多时候,我把自己没用的东西丢了,却发现,母亲悄悄地一一捡回。然后便不去理它了。于是又少不了一顿唠叨:没用的东西,你用来做什么。母亲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知道她是喜欢节约,没用的个东西,虽然没用处了,只要不扔了,仍然好像还是属于她的,心里好像有点安慰、踏实之感。我却很是反感,没用的东西,在我看来,应是丢了。母亲是个喜欢替人瞎操心的人。这让我很苦恼,也很无奈。记得那一年高考完,出了二本投档线504。她一个劲死命的研究我的那本报考指南。然后,自己胡乱的选了一些学校,说这个好,那个好。我先是一番解释,说到最后,我烦了,她仍是不罢休。一逮着机会,就问我什么时候去填报志愿,什么时候开始填报志愿啊。。烦。。我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然后找了个时间,偷偷报了——广东海洋大学~哈。后来她知道了,骂了,又怎样呢?我就是报了。再后来,一本分数线降了——548。这个笨蛋,知道后急冲冲的跑回来,胡乱的骂我一顿,说我太急了,现在可以补录。天啊,我才538。还差了10分呢。况且,补录,应该是很冷门的专业的。又有什么意思呢?嘿~仍是这样,骂了好几回,她累了吧,也是终于善罢甘休了。我也一直懒得理她。哈~ 母亲,是个很喜欢逼迫别人的人,非常不善解人意。不,应当说,是喜欢逼迫我。我爸爸则不会这样,他只是在我学习上抱有很大的期望,然后一直是懒得去管我,因为我自我感觉一直也没让他失望过。虽然离他的希望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记得以前视力一直很好,高一,终于是近视了,看书看太久了的副作用~那时候,还没去配眼镜,有一晚散步,我只是随口说了声,有点看不清楚。然后母亲就一直让我看对面的招牌,然后一直拼命的问我~我开始很烦了,不想去回答,可是母亲仍是追着不放,就这样逼着,父亲终于忍不住了,说了句,你不要逼他了,他不想看,就不看了呗。然后也是像往常一样,闷闷不乐的回了家。所以,现在也是一样,很不喜欢跟母亲出去~无解
哈,在母亲眼里,钱很重要。那年暑假,我天天走一个小时的路程去钓鱼。要饲料,要鱼钩,鱼竿。她很不开心,在她看来,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很多的鱼,我这样太烧钱了。我不解释那么多,用的是我打工来的钱。有些时候,饭没吃干净,可是就是不想吃了,就少不了一顿骂,我很是不爽。~哈~ 母亲还是个不听人劝的家伙。该是时候收工了,看到有生意来了,手便停不下来,本是5点多回家,经常弄到8、9点。真是无语了。就是这样,很不会计划考虑,也不听人劝。母亲的菜做的一般,最要命的是,经常能从饭菜里吃到头发,这让我很是讨厌~哈~让她戴帽子做菜,说了好多年,她应允了,却还是老样子。所以,一有机会,我就会去外面吃饭,要不然的话,就自己弄一顿,绝对比母亲做的好吃~嘿
不过,我最讨厌的还是母亲从来不听我的。小时候,我想要大一点的面包,她却要我买小一点的。虽然价格是一样的。她说我吃不完,可是,我就喜欢大一点的那个。最后什么也没有买。很多时候,我想要的,母亲,并没有给我。她给我的都是她认为我喜欢的,虽然我一直对她说我不喜欢。可是没用~呵~无解 我的母亲,很笨拙,没有读过很多书,虽然小时候很喜欢打我骂我,却也有一般母亲的天性。很小的时候,有一回我生病了,吐了一地,那天晚上,她便陪我一起睡,我很是开心~呵~ 母亲是个还算老实善良的人。那一年,父亲过世,家里花了好多钱,问中医院,借了几万块。后来,办完了白事。请客的时候,房东说母亲太笨了,借来的几万块钱本应该不用还了,他说:共产党的钱,都是老百姓那来的。党员一杯酒,百姓千杯利。我知道,他儿女都是中央的干部之类的~他说的话,很有份量,也很真实~可母亲不听,她说借了钱怎么好不还呢?之后,选了个好日子买了好多东西,去感谢中医院的那些叔叔阿姨们。这是母亲老实憨厚的一面。~嘿~ 母亲,还是个很保守的人。这倒是好是坏呢。不好评论,因为我也有点保守,却比母亲好得多~至少,我不会忌讳那些电视里亲热的镜头,于母亲而言,她很是反感的~所以,以前一有这些个镜头,一般是不许我看的~嘿
母亲,虽然用了好多年的手机,却连短信都没有几个标点符号,许多错别字~这让我哭笑不得~ 好吧,回忆的差不多了吧~回忆,真是考验记性呢~呵~ 回忆母亲,虽然,苦涩不堪,却也很有感觉~呵~这是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