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大全)

时间:2019-05-13 19:5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大全)》。

第一篇:《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大全)

《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当代教育家李镇西先生的著作《民主教育在课堂》,书中的一则则教学小故事,让我充分领略了民主教育的魅力,也让我收获颇深。

一、改变思想,深入课改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正是目中无“人”,而中国要真正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向民主国家过渡,而要向民主国家过渡,就必须首先从教育做起,培养真正的大写的人。实行民主教育,是培养真正大写的人的唯一途径。李镇西老师激烈地批评了以往的把教育当作一门科学的观点,批判了教育的日趋技术化,批判了把学校当成工厂企业的教育教学思路,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把老师的地位定位于方向、人格、人生、精神等方面的引领者。

在李老师看来,民主应该渗透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不是以一种强制的方式推行,要让学生在民主中学习民主,在民主中实践民主。包括在课堂上,李老师批判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反思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有创见地提出了共享的教学模式,使民主的阳光洒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是李镇西老师强调,民主的教育必须有民主的教师,只有充满民主意识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而要成为民主的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尊严,必须树立民主的权威,必须具备民主的要素,必须学会与学生一起成长而不是教学生怎么来成长!

反思我们的课堂,有时旧思想还根深蒂固。让学生死记硬背,加班加点,分数第一,这些现象还在课堂上显现。学生依旧学得不开心,厌学现象依旧存在。

我们作为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打破头脑中固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乐于解放思想,勤于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敏锐把握新课程新理念的发展趋势,自觉投入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中去,从中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并逐步提高驾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二、不断学习,调整心态

从老师的课堂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情况更为严重,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但同样作为老师,他们有的不是埋怨,责备,而是改变,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方法,使用民主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更显示了老师们高超的教育机制。

《“放纵”他一次》我明白了:教育,应该让孩子快乐,并且有收获。教育不能没有分数,但如果这个分数对某些孩子来说的确无法获得的时候,我们教师还有比分数更重要更值得追求的东西——那就是对人性的呵护!

《坚守承诺,赢得尊重》中,我认识到这样一句话“在面对学生和同事时,我们扮演的是桥,而不是墙”,并且明白了对学生的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我们自以为有尊严而无视学生的尊严时,学生表面上驯服,心里却看不起我们,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来尊重时,学生也会给我们以真正的尊严。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的音乐课》。里边的小主人公舟舟真可谓是典型中的典型,我想,如果是我的学生,可能自己早就气得差不多了,也可能早就建议开除了,毕竟他自己不学,还影响了一班学生。可刘老师却没有放弃他,反而因势利导,甚至让他一个人给全班上音乐课,最终赢得了舟舟的尊重及改变。

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有了这本书的陪伴,我相信,今年的我一定会与课改同行,像陈玲老师说的“让心永远快乐”,“尽我的一切能力使我的学生快乐,也让我自己幸福快乐”!

第二篇:《民主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与教育》读书心得

辛村一中 张瑞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读完后便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思妙想,也不是讲台上的高谈阔论,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思想,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智慧,每一页都镌刻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民主”„„

李镇西说 “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大爱,是爱所有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

“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他认为,爱绝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同时,李镇西也认识到,爱心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成了“溺爱”,而有的爱心在体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侵犯了学生的权利,这种爱他认为是“扭曲的爱”,甚至是“专制的爱”。由此,他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只谈爱心是不够的,这完全没有抓住教育的本质。爱心不一定包含着民主,而真正的民主必然蕴含着爱心。“民主教育应该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惟有以培养独立人格、公民意识、创新能力为己任的民主教育,才能真正使亲爱的祖国走向伟大的复兴„„”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感觉李老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小爱”——“大爱”——“民主”。是的,民主教育才真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而不是专制教育中的非人教育;充满爱心的民主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民主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承认他作为个体的差异性。民主教育是追求自由的教育;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是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民主教育是体现平等的教育;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合作学习的态度,就是平等精神在民主教育中的体现。民主教育是重视法治的教育;教育中的法治

精神还体现于学生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民主教育是倡导宽容的教育;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宽容: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见,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他人的与众不同„„作为教师在充满宽容的课堂上,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民主教育是讲究妥协的教育;在民主教育过程中,如果说“宽容”是善待他人的不同观点,那么“妥协”则是对话双方都勇敢地接纳对方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彼此相长,共同提高。成功的民主教育,往往都充满了师生合作的气息,这“合作”之中便有“妥协”。民主教育是激发创造的教育;民主是对人的本质的解放,而人的本质在于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民主教育的使命。

我们知道,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建构自主、和谐、民主的课堂,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民主精神。民主精神的核心我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教师需要民主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民主精神也是今天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师需要民主精神是培养人的需要。以人为本,强调民主、平等、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现代人较高层次社会性需要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崇尚民主这个伟大国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最应该担负起实践民主教育的重任,让践行民主教育成为我们东校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第三篇:读后感《民主教育在课堂》

读《民主教育在课堂》有感

假期里,学校推荐的《民主教育在课堂》一书,让我收获颇深。《民主教育在课堂》一书,初次看到书名,以为是枯燥无味的长篇理论在给老师们进行灌输,可是作者却有他的高明之处,用一个个的小故事向大家证明向大家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教育,让读读者自己再读一个个的小故事的过程中自己去领悟其中的真谛,不管是哪位教育者,都会从中受益。

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对:就教育改革而言,阻力往往来自教师本人的惯性思维和定型模式。特别是对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来说,以往所有的经验往往成了锢桎。是呀,有史以来的师道尊严、应试教育,哪是一时半刻就能扭转的?虽说我们也一直在进行课堂改革,但从内心来讲,还是摆脱不了以往的模式。分数第一,让学生死记硬背,加班加点,学生依旧学得不开心,厌学现象依旧存在。

在这本书里我理解到了民主课堂的精神是:

1、充满爱心的教育就是对学生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2、尊重个性的教育。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3、追求自由的教育。尊重学生的自由就是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情感自由,创造自由。

4、体现平等。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创造出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平等的对待他人。

5、重视法制。让学生依据共同制定的规则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

6、倡导宽容宽容学生的不成熟和错误,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给学生一个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7、讲究妥协。妥协有时也是一种美德,教会学生善于尊重他人的利益“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8、激发创造。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的奔涌,就是要让学生感想。当真正融合了以上八种特征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理解并要运用了“民主教育”真正做到了民主课堂。

我非常喜欢其中的小故事,因为我能从中体会到真实体会到感动,更能让我有所领悟。当我读《此时无声胜有声》时,一堂看似凝重、任务困难、不可能完成的课,在同学们这种无声语言的引导下,产生了奇特的效应,肢体动作在课堂上同样可以传教,它能给我们带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应。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改善课堂。

《“放纵”他一次》我明白了:教育,应该让孩子快乐,并且有收获。教育不能没有分数,但如果这个分数对某些孩子来说的确无法获得的时候,我们教师还

有比分数更重要更值得追求的东西——那就是对人性的呵护!

《坚守承诺,赢得尊重》中,我认识到这样一句话“在面对学生和同事时,我们扮演的是桥,而不是墙”,并且明白了对学生的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我们自以为有尊严而无视学生的尊严时,学生表面上驯服,心里却看不起我们,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来尊重时,学生也会给我们以真正的尊严。

《课间聊出来的智慧》中老师们连课间休息都在讨论激励学生的策略,这是多么和谐而富有生机的教研组啊!这样的讨论能使学生进步更能使老师成长。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一个个难题一个个课题就这样被攻克了。

《小明的变化让我好高兴》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我一定要小明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这是一种爱更是一种责任。威客让小明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曾老师倾注了多少心血啊!让小明不仅只是得到了进步更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能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曾老师真的太有智慧了。其实对学生的爱能让老师变得聪明起来这是我看着偏小故事最大的收获。

《一次奇特的练习》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用心。我想没和孩子都是愿意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认可的,送给孩子这样一份礼物又何尝不是在鼓励他们,在让所有的人欣赏他们,这是一份善意的礼物,我想要比那些糖果卡片来的更能让孩子们记住,更能让孩子们感激。而他们最后收获的,不仅仅是比平时理想几倍的分数,更是一种成功感和信息。

《少拿考点难点重点说事》中许老师是一位民主的老师真正地关心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一刀切的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把考点重点难点放在有意思的游戏当中去让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因此也活跃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许老师这种情况的老师也不在少数,埋怨学生,斥责学生,不过只要能像许老师一样有一颗真正关心学生的心情和民主的情怀一定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方法。

《坚守承诺,赢得尊重》这篇文字不多,但是句句都很真诚不但真诚,还揭示了一个教育真理:对学生的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我们把学生当做朋友平等的对待的时候,学生也会给我们以真正的尊严。

《寻找和制造机会转变学生》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反而是下一次失败之母。有时候,自信比知识更重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这是学好的重要条件之一。孙老师深谙此道,所以,她耐心和秦妮做着一个有意义的实验,其实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用善意的作弊换取孩子的信心,用一个棒棒糖奖励孩子的进步。后来,孩子果真有了信心,果真有了进步。现在使她喜欢上了化学,并且成为了课代表。

《仰望,满脸星光》刘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收获颇深,刘老师有过理想有过激情,但因种种原因,理想暗淡激情渐熄。然而,内心深处的良知始终让自己不安,这种不安必然会促使自己重拾理想再燃激情。有这样一句话“在黑夜里低头,必然只看到自己影子,而只有抬头仰望星光,然后埋首走路,那满脸的星光就永远的在我们心里”。我特别佩服刘老师,我要向他学习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只要行动便有收获,只要行动便有奇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艺术梦想》。里边的主人公杨明老师真可谓是典型中的典型,我想,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老师的。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也有自己的艺术梦想杨老师就是我的典范,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一定不会让学生失望的,我会精心准备,给学生一节快乐的美术课。

只要拥有了这样的能力和决心,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里自觉主动的学习创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动,不只是李镇西校长的民主教育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老师们在点点滴滴的教学工作中奉献出来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而这些正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急需学习的。

第四篇:《民主教育在课堂》读后感

《民主教育在课堂》读后感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教育对象的水平及需求不同以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学生快乐学习中实现“共享式”的高境界。“教”服务于“学”,教学有长,体验幸福!这就是李镇西老师所提倡的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在课堂》中原创的理论并不是很多,即使民主教育本身,我们现在也鲜有能够超越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的。但是在当代,能够非常深刻地理解民主在中国教育中的作用,能够敏锐地认识到民主才是教育核心问题的,在我有限的视野内,非李老师莫属。

民主教育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

民主教育与专制教育不同,专制教育是教师以长者自居,自己说了算,不管说得正确与否,学生都得言听计从。以前的课堂有些教师采用说教式,没听懂的学生惧怕教师的权威,不敢向老师或周围的同学说出自己的疑问。我是教数学的,深知这一情况的后果,当学生积累了一些疑问,又没能及时解决时,必将会导致成绩的下降。新模式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民主教育下,教师的态度是友好的,在此情况下容易形成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同学们能够大胆的进行讨论,从而自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有利于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专制教育下,学生感到老师是不通情达理的,与他们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于是他们向着老师的那扇心灵之窗就紧紧的关闭了起来,这样老师就失掉了了解学生的机会,这样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在自学与讨论中产生了何种问题,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民主型教师则是将师生之间置于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学生就敢于向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有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在民主教育下,学生对老师消除了戒心与对立情绪,变成对老师的无限信任,当然就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与指导,即使是批评意见,他们也会认真听取,对于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也会努力改正,从而得到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正是目中无“人”,而中国要真正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向民主国家过渡,而要向民主国家过渡,就必须首先从教育做起,培养真正的大写的人。实行民主教育,是培养真正大写的人的唯一途径。

李镇西老师激烈地批评了以往的把教育当作一门科学的观点,批判了教育的日趋技术化,批判了把学校当成工厂企业的教育教学思路,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把老师的地位定位于方向、人格、人生、精神等方面的引领者。

在李老师看来,民主应该渗透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不是以一种强制的方式推行,要让学生在民主中学习民主,在民主中实践民主。包括在课堂上,李老师批判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反思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有创见地提出了共享的教学模式,使民主的阳光洒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地,李镇西老师强调,民主的教育必须有民主的教师,只有充满民主意识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而要成为民主的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尊严,必须树立民主的权威,必须具备民主的要素,必须学会与学生一起成长而不是教学生怎么来成长!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于民主教育,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这种认识。

第五篇:《民主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的教育观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杨凯峰 编号:2 学号:10990141

约翰·杜威是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杜威在任何领域为民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作出的努力都不如他在其作为教育改革家的事业中所作的那样突出。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

一、全书体系结构

《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讲了26个专题,第1—6章中主要讨论教育与社会的需要和作用;第7—17章主要讨论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以民主主义的标准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兴趣与训练、思维与教学、课程与教材等问题;第18—23章主要讨论教育价值问题及对教育价值问题上各种二元论的批判;最后还有专章论述了教育哲学、知识论和道德论。其中除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之外,还对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进行了批判。从杜威的这本《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民主主义理念与教育思想。

通过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认识,综观杜威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我总结以下四点来阐述民主主义与教育思想的重要观点。

(一)、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1.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的开展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即有的科学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学校即社会”,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中的简单重现。

2.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每个人都有生长的可能性。这种生长不仅指身体上的发展,而且指智力和道德地发展。这种发展的概念对理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杜威指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实际上,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教法做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全书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泛而不乱,对每种问题都从哲学、历史和社会的角度进行了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

二、时代背景与意义

在一间间鸽笼一样的教室里,桌椅按照几何图形一行行密密麻麻地排列,儿童们面无表情,静听手持现成教材的教师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我们今天仍然非常熟悉,十九世纪末美国的课堂就是如此。当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美国正处在一个大规模扩张时期,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能够适应现代工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对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而这种承袭欧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早已经不适应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巨人便出现了,这就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杜威一生著述甚丰,而以《民主与教育》影响最大。在英美学者的眼里,这本书可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而且理想国也好,爱弥儿也罢,都还只停留在理念阶段,而杜威却把理念与实践贯穿起来,对美国教育的巨大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杜威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他抓住了美国传统教育的核心问题,一曰脱离社会,二曰脱离儿童。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育除了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杜威的无目的论经常被误解,事实上,杜威并非无目的论者,为民主社会培养具备民主合作精神的合格公民,这就是杜威民主教育的最终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应该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他尖锐地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的自由的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运用于日常生活。”这种把儿童当作知识容器的教育导致了“为了深远的和多少不可知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能力,变得“恭顺,服从,小心从事”,没有了首创精神和责任感。

针对美国教育的这种弊病,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即把获取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在《明日之学校》里,他介绍了一个班“从做中学”的实例。这个班的课程以建造一所小平房为中心,各科的教学围绕这个内容展开。动工前,手工课打图样,算术课计算所需要材料和测量房子面积。如果确定这房子将来要住一户农民,2 算术课就要计算耕地面积、所需要的种子以及收成等。语文课就学有关的词语,作文则描写这个家庭的生活,评议作文时又形成了修辞课,美术课描绘房子的颜色,表演课演儿童自编的农场生活戏剧。

杜威还提出了科学思维的原则,他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学校必须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他把思维过程分成五个步骤: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者修改假设。由此出发,他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了五个步骤,一是老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儿童有准备地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与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就是教育史上有名的“教学五步”。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杜威发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一直是美国教育的主流,影响力遍及世界,然而,对杜威的质疑批判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比如以贝格来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派和以赫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派就指责实用主义为非理性主义。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了天,美国朝野震惊,海军中将李可弗写出了著名的《美国教育――全国性失败》,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进行批判乃至否定。联邦政府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派遣苏联教育考察团,重视学科教育和编著高难度的教材。然而有意思的是,六十年代以后,杜威又得到了重新肯定,实用主义教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主要观点述评

1.教育。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引出”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也不应该“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同时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两方面不能偏废,教育的起点和素材是本能和能力,必须诱导和发展儿童的这种本能和能力。同时,又要他们能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使他们的内在倾向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生活。杜威认为,人的种种能力是天赋的种种生动的趋向运用某种材料所形成的。因此,为要发展学生的操作、思维等能力,就应事先决定好让学生接触什么材料,而“选择材料必须采取社会的标准”。显然,杜威所要求的是:学生手脑并用地从事社会性的主动作业,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乃是自然而来的结果。他企图以此调合过去那种只重知识或只重智力的分歧,这是值得注意的。另外在智力的发展中,杜威尤其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为此,他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情境。过去,教育界对杜威提出的从问题出发的五步教学法多有批评,但后来有人认为: “实用主义者所提倡的实验——探索方法,也有值得肯定之处。”今天,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正是受其启发而倡导的。

2.教材。总的来说,杜威无论是在其教育思想还是后来所创立的学校里,都是坚定不移地推行他的新型教材——“活动作业课程”的。杜威对于课程的看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积累很快,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有知识学完,因而学校应改变课程,“教学生从宇宙本身求学问。”二是为把各阶层的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主义,要求一种教育,这种教育要把学问和社会应用、理论和实际、工作和对于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头就融为一炉,并且大家都一样。”基于这两点认识,杜威很注意结合儿童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来安排教材。他认为“教育上的教材首先由供给现在社会生活内容的种种意义所构成”,由于社会生活发展得更为复杂,因此对这些材料要加以特别的表述和组织。他发现在现实的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教材体系:教师的教材和学生的教材。从教师的观点来看,学校中的各种课程代表着许多工作的资源和可以利用的资本。但是,这些课程远离儿童的经验这也是事实,所以学生的教材和成人的教材即书本中的教材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一致。“成人的材料是学生的材料的可能性,而不是学生的材料的现状。成人的材料直接成为专家和教师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成为初学者和学生的活动的一部分。”在使用课本时所造成的大多数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没有牢记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观念所产生的教材的区别。为此,他拟定了一套游戏和工作相结合的,即以社会性的作业为中心的教材。在他所创立的芝加哥实验学校(1896年)里的课程便是如此,在那里,“作业”是一个中心概念。杜威说:“主动作业这个名词,既包括工作,又包括游戏。„„两者都有意识地抱着一定目的,并对材料和过程的选择进行设计,以实现所期望的目的。”工作和游戏的区别在于结果的观念引起较长过程的活动,凡是所做的事近于苦工,或者需要完成外部强加的工作任务的地方,游戏的要求就存在,而学习恰恰便是这样一种事。因此,学校所以采用游戏的作业,并在课程中占一明确的位置,是出于理智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并非权宜之计。可以说,没有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有效的学习。谈到这里,可能有人注意到儿童在校外的时候总是在游戏,为何学习效果不佳呢?不要忘记,在多数校外环境里,教育的结果不过是游戏和工作的副产品,是偶然的。因此,学校的任务就是创设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

以上杜威关于作业的思想,反映出他试图解决理论与实践、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矛盾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没有成功。杜威本人在其《芝加哥实验的理论》中也承认:“要在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来解决教材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杜威批评传统教育缺乏活动。压制了儿童的发展,这是正确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儿童的发展与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杜威强调“活动”的思想对其后的教育理论是有影响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许多人抨击杜威只重经验而忽视学科的系统性这是对杜威理论的误解,杜威非常清楚地表述过:“如果学生开始学习的东西是有社会根源和应用的主动的作业,通过把更有经验的人所传授的观念和事实吸收他自己更为直接的经验中去,然后进到所包含的教材和法则中的科学的洞察力,这样,4 我们所主张的的积极的原理就得到维护了。”活动作业课程尽管没有成功,但这种尝试是可贵的,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要正确估计社会、儿童、知识等几方面的因素对编制课程和教材的意义。

3.教学方法。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主题是明确的即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中涉及到的教材、方法自然就成了主题。杜威反对由哲学上的二元论所导出的所谓“教学方法和教材是不相关联的事情”。他认为,方法和材料并不是对立的,“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教育上由于把方法和教材孤立起来而产生了一些弊端,首先就是忽视经验的具体情境,各种“方法”是由权威方面向教师建议,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观察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方法机械一律,以为对所有儿童可用同一个方法。其次,就是使学习活动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和有意识的目的。学生对这种教材的态度,就是把它当作是必须学习的材料而已,而这种情况最难唤起学生活动和专心致志的反应。另外,在这种心理和材料分离的概念影响下,方法往往成了枯燥的常规,机械地沿袭指定的步骤,影响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使本应是一种艺术的方法成为形式的、机械的和强制的。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否认方法。事实上,有一套长期积累起来的、相当稳定的取得成果的方法,即一般的方法。但由于个人心智经验以及爱好的不同,教师所要做的事,就是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使用他自己的力量,这种自己的力量就是指个人的方法。当然,个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多样,但其中有一些基本的因素影响着个人方法的有效性:第一,直截了当的态度。人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如果一个人一方面想他自己的问题,一方面想别人怎样看待他的工作,这样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因此,杜威反对使学生明显地意识到他们是在学习或研究,否则他们就不会真正地研究和学习了。这实际上是指出在学习中要引入兴趣的问题。第二,虚心。“虚心就是对于有助于了解需要解决的情境和决定行动结果的任何考虑都能够接受。”智力的发展必须不断地扩充视野,形成新的目的和新的反应,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使心灵不断地接受刺激,保持生长的能力。第三,专心即目的完整性。学生在服从社会和教师要求的同时,他其实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欲望,只是这种愿望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罢了。实际上,他的心思离开名义上的课题,专心于内心比较喜欢的东西,而导致注意分散,其结果是智力活动效率的低下。第四,责任心。“指的是事先考虑任何计划中的步骤的可能后果,并且有意承受这些后果的倾向”。所谓承受这些后果,意思是要考虑并在行动中承认这些后果而不仅仅是在口头上同意。这四个基本因素是优良的个人方法的必备特征。

四、民主主义与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分析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杜威由于受到他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观的限制,他的一些观点的提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在教育本质方面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等观点,尽管在反对传统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和不顾儿童身心发育的弊病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抹煞了教育和生活两者以及学校和社会两者之间的界线,从而轻视个人直接以外的显存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结论,忽视学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规律和职能。

(二)在教学原则方面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尽管合理批判了传统教育“静听”方式的缺陷,但是盲目的宣扬“做”,而否认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在理论上是反科学的,强调“从做中学”,只能偏重于手的活动和技能训练,而轻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三)在学校与学生方面 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这种观点虽尖锐批判了传统教育忽视儿童本性的问题及症结,但是任何教育都要有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制约,而不能以儿童的本能为中心,这种过分强调儿童及本能活动在学校中的地位,以致听任儿童自由活动而忽视应有教师的主导,从而不能正确解决儿童与教师关系的问题。

(四)在思维与教学方面 杜威提出了“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的观点,当然,在儿童的思维活动和学校的教学中有可能存在这样一致的步骤,但是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经验论。因此,在这样的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儿童获得的主要是个人直接经验的重新组合,养成的仅是怎样去获得个人直接的习惯和能力。

(五)在教育目的论方面 杜威反对教育当局,家长和学校教师给儿童树立空洞而遥远的教育目的,同样是不为无功的,但因此认为教育真的没有目的,或不能科学的论证教育目的,则过犹不及。杜威曾说,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两者之间构成教育历程,教育历程是使儿童社会化,这好像和教育无目的相矛盾。

下载《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主教育在课堂》读书心得(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课堂读书心得

    《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中心小学 吕君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从中可见师德是教育之本源。通过暑期读书学习《师德修......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范文合集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写了《读懂课堂》一书,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钟老师在导言中概括地阐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

    课堂方法 读书心得

    我们如何建构课堂 ——《课堂方法》读书心得 大圩镇中心小学 黎忠福 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必须面对的。而课堂,也正是教学的主战场,建构科学、合理有高效的课堂,是......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大丰市南阳中学 夏文剑 读完苏鸿教授主编的《高效课堂》,总的感觉,这是一本对教学、教科研有指导意义的书,书中拥有各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说......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篇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这些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 课堂教师读书心得1 教师的提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得知: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目标明确,全面具体。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工作半年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难以解决。在学校发起的读书月活动中,我发现有许多教育教学类书籍能够帮助我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书籍让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