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

时间:2019-05-12 03: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

第一篇:《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篇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这些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思想教育、文学教学、知识教学等。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我觉得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运用“有趣教学”“有效教学”。

“有趣教学”:我认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语文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课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在这里谈到了教师的激趣作用极其重要,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如童话单元;利用意境激发兴趣,语文课文绝大多数是“美文”,尤其是诗词曲作品,更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好文章。这些“美文”,关键一点是意境的创造令人神往。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意境美,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如《山居秋暝》一诗,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我们可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来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利用名言警句激发兴趣,学生经常抄录一些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教学中,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格言、警句,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谈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可让学生联系到孟子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些格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成为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同时,背记名言警句,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参加中考必备的要求;利用参观、游览激发兴趣,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见识面,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讨论来激发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科知识的逻辑与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些在课堂中坚持下来,且仍然兴趣盎然的学生,肯定是掌握了将学科知识串起来的方法的学生,也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学科知识的乐趣与价值。

“有效教学”: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有效”呢?如果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也就是说,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在兴趣。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要看他在学科学习这条路上取得了什么成就,即使与教学要求和别的同学相比,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评价自己掌握学科知识的现状,为下一步作准备。

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好,他们对一些文章的阅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理解就稍差些,可能这一次他做不好,可下一次他就进步了一点,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对学科学习有兴趣,想积极赶上,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批评他回答不好,而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他有了些许的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多次的阅读,他们会出现阅读能力在一点一点地提高,分析能力在逐步提高,日后的阅读他们不再感到害怕,反而会喜欢。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类似像中考文言文的总复习,教师就得熟悉每一册的重点篇目,将它们进行归类,知识点的重组整合,题型归纳与展示,并进行解题指导。学生方面,要善于反思与总结,这是促使课堂有趣与有效互换的主体保障。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究竟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最终的决定者仍然是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学生要能够调整自己去适应,并在适应过程中反思与总结,并以最终的成就感来激发自己下一步的兴趣。

要让“有趣”与“有效”更好地转换,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端正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实现“有趣”与“有效”间的转换。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篇2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篇3

我本期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学”、“有效教学”。本人教学几十年,一直教数学,深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维性、知识性和逻辑性,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采用“有趣教学”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学”,顾名思义,那就是在教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家鸟中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数学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识,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密码》一书中讲到:“要让学生对学习趣味较浓,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之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中的这些话谈到了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用生活实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概率一节中用掷硬币来探究频率、频数,让学生亲自参与,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利用参观、实地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见多识广知识。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价值。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又谈如何实现“有效”呢?如何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有趣之外,觉得这种可持续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趣的同时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在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对一些实际应用,其探索的题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也比较深刻。但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模糊不清,逻辑思维较乱。但他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许就能够做好些,这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和积极赶上。因此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而去批评他,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保有他有了些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爱学习。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中考数学的总复习,教师就得进行对每个知识面点系统复习,进行归类,知识点的整合,各知识点的展示,并进行解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方面要善于反思总结,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最佳的决定者是学生本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参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因学生要能够同想,自己去适应、反思、总结。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他们,明确学习学科知识的目的,端正态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有趣”与“有效”之间的转换。

第二篇:《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工作半年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难以解决。在学校发起的读书月活动中,我发现有许多教育教学类书籍能够帮助我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书籍让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使我游荡在漫无目的的海洋中突然有了导向的灯塔。在教育教学中出了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也向书籍探寻答案。于是我阅读了一些教育教学书籍,使我受益匪浅。如周彬的《课堂密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雷祯孝的《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史》等。其中《课堂密码》这本书我学到许多课堂教学方面的知识。

周彬的《课堂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帮我解决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书中写“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上课之前虽然备课,虽将课堂预设好,但需要根据课堂的情境和学生的反应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已经预设好的课堂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使课堂与学生相适应,创造出精彩和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将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问题都想到,提前做好预设解决方法。作为新教师一定要将这些问题考虑到,否则在课堂上就会对发生的问题无法应付。当然新教师可能经验不足,许多问题还考虑不到,但是《课堂密码》已经教会

我备课的一种意识——要注重备课,要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打造优秀的课堂,必须将在备课时预设好所有要发生的情况。

书中提到“几乎没有学生会故意违反课堂纪律。问题在于,他们要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课堂欲望。我们禁止了学生做某事,不代表学生就不会这件事了,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我现在教的是普通班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刚开始上课时我对于学生上课时的一些学习习惯总是责备,总是告诉学生这里不应该做,那里做的不好,指责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原来学生课堂犯错误不遵守纪律,是不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正确或者想引起老师关注。老师告诉学生不应该这样做,学生是不会照办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真正应该怎么做。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告诉学生整改怎么做,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学生的错误。

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教学经验太多了,读书为我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很多困惑。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需要培养、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很多。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这一简单过程,更需要更多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等,这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第三篇:《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这些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思想教育、文学教学、知识教学等。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我觉得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运用“有趣教学”“有效教学”。

“有趣教学”:我认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语文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课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在这里谈到了教师的激趣作用极其重要,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如童话单元;利用意境激发兴趣,语文课文绝大多数是“美文”,尤其是诗词曲作品,更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好文章。这些“美文”,关键一点是意境的创造令人神往。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意境美,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如《山居秋暝》一诗,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我们可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来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利用名言警句激发兴趣,学生经常抄录一些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教学中,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格言、警句,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谈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可让学生联系到孟子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些格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成为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同时,背记名言警句,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参加中考必备的要求;利用参观、游览激发兴趣,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见识面,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讨论来激发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科知识的逻辑与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些在课堂中坚持下来,且仍然兴趣盎然的学生,肯定是掌握了将学科知识串起来的方法的学生,也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学科知识的乐趣与价值。

“有效教学”: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有效”呢?如果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也就是说,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在兴趣。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要看他在学科学习这条路上取得了什么成就,即使与教学要求和别的同学相比,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评价自己掌握学科知识的现状,为下一步作准备。

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好,他们对一些文章的阅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理解就稍差些,可能这一次他做不好,可下一次他就进步了一点,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对学科学习有兴趣,想积极赶上,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批评他回答不好,而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他有了些许的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多次的阅读,他们会出现阅读能力在一点一点地提高,分析能力在逐步提高,日后的阅读他们不再感到害怕,反而会喜欢。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类似像中考文言文的总复习,教师就得熟悉每一册的重点篇目,将它们进行归类,知识点的重组整合,题型归纳与展示,并进行解题指导。学生方面,要善于反思与总结,这是促使课堂有趣与有效互换的主体保障。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究竟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最终的决定者仍然是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学生要能够调整自己去适应,并在适应过程中反思与总结,并以最终的成就感来激发自己下一步的兴趣。

要让“有趣”与“有效”更好地转换,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端正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实现“有趣”与“有效”间的转换。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二: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三:

看完《课堂密码》总觉得也应该说些什么。既然是“密码”,那就不一定人人都可以“解密”。自知愚笨,悟性不高,无法解开所有密码。所以,看不懂的、解不了的也就不勉强自己了。因为现在的教师,即使他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他的“课外功”不够,还是算不了一个“好”教师,仅仅因为他教的学生的成绩没有那些“课外功”十足的教师教的学生的成绩来得好。呜乎,悲哉!人人都清楚,这十足的“课外功”要耗去一个教师的多少精力和时间,他哪会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和教材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升教学理念来。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业余时间里,自己有足够的精力看些教育和教学书籍及杂志,当然还有不少的专业杂志。在上班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我总是能找到时间找学生谈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有条不紊,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累”,因为那个时候,真不觉得苦和累。自己真是把教书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事业了。至于学生,他们有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做好事”“文艺汇演”“参观工厂”“学农”等等,而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占了学习时间,实际上却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有这些让他们懂得: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那个时候我们学生的英语课本没有现在这样厚,学生要记要背的单词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他们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却要比现在的学生好得多。学习的兴趣也是自然的而不是逼出来的。

然而,现在的教师,早上6:30到校,“督促”学生早读或称作“早辅导”白天上课、备课、做课件、改作业、教育学生充斥了他们的每一天。说实在的,连备课也不可能做到每次认认真真了,更不用说有时间好好地研究学生和教材了。即使想找学生谈谈心,也不忍心占用他们的时间了。早自习?要早读,不忍心打断他们;课间?一天至少8节课,总不至于课间可怜的10分钟也去占用,而且很多的时候是不到10分钟的,老师有拖堂的或提前上课的,自己累点没有关系,但真不忍心;午间?一大堆的作业放学前要上交,又不忍心占用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所以,除了不得不处理的问题,随时随地解决,能省的“谈心”就省了,不能省的就“硬着心肠”占用他们的早自习、课间或午间时间了。傍晚5:30回家,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脚步?灌铅似的!记得一年青教师的妈妈问她女儿的一句话:“你们老师都有没有‘家’,他们烧不烧饭,吃不吃饭?都这么早上班,这么晚下班。”是的,要不是老公工作轻松,我可能很多的时候会饿肚子。因为很多的时候“累”超过了“饿”。可想而知,一个“累”超过“饿”的人当他回到家里时会作出什么选择。弄吃的还是“睡一会儿再说”?往往这“睡一会儿再说”,即使醒来也不想再起来了。有过不少这样的经历。这样一种状态,怎么可能会有精力看书?即使有心看书,不一会儿就会睡着。至于现在的学生,学校里上课,做作业,到了家里继续做作业。正像我儿子说过的:“反正我做好了作业也不能玩,那就慢慢做了。”所以,很多的学生混着时间做作业。哪来以前学生“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的境界?学生和老师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真的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可能真的是老了,也许是精神上的富足没有心情去追究物质上的贫乏,那时候,没有现在吃得好也没有现在穿得好。而现在物质上的富足却掩盖不了精神上的缺失。吃好,穿好,却总觉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前几天散步时碰到以前学校的一个同事,他今年已经退休。我们摇着头谈现在的教育,感慨颇多!

又扯远了,大概又是一种老了的表现吧!今天食堂老板说的一句“你太老了”又一次提醒我真不该是还有理想和追求的年纪了。那是年轻人的事,记得80年代有一首歌里有句歌词:“有人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年轻”。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很少有东西可以左右我们的了,为了对得起自己就多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虽然我已经走不了多远了,但总可以走下去。那就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走到哪就算哪!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也为了自己教得轻松还是得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密码》封底周彬说了下面这些话:“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第四篇:《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打开课堂困惑之门的钥匙

——读《课堂密码 》有感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0余年了,工作中虽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时常有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之感。本期我拜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它犹如一股清新的泉水注入干涸的心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指引我找到了打开“课堂困惑”之门的钥匙。

整本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拓一片视野。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这样,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就敢畅所欲言;老师要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的学生比以往更聪明、更有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该是高质有效的。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得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课的始终。所以我们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它成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教师激发学生思考、传授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所以,课堂提问不能零乱,指向性要明确。问题提出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与重点,围绕教学目标,将问题集焦到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组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人文真诚的。新课程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评价学生可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回答。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表达语无伦次的学生也要适当进行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更要耐心倾听,同时积极思考,并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享受到被赞赏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老师的评价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言谈举止,把他们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而不仅仅是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科成绩。那么,教师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呢?

首先,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 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不应该调皮。从道理上讲,当然惩罚学生。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调皮行为,而惩罚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

是啊,宽容是金,它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德行,它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这种宽容之爱,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田,理解他们,爱护他们,能让孩子们走进老师,听之信之,身心健康地成长。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多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能多开心窗一扇,就能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善待学生的无知。

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中,还是在言谈举止上,学生都有许多我们成人看来很幼稚无知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宽容对待:首先得有对无知的正确认识;其次教育要循序渐进,当然并不意味着要纵容学生。所以,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最后,让学生越学越自信。

学校中存在着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自信满满的;有的学生虽然成绩还不错,但自卑心理却不轻。这反映了对自己学习能力充满信心的人,哪怕遇到不少挫折,也能越挫越勇;相反,即使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绩,也总是提心吊胆。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学习信心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征程上走得更有信心,就必须培养积极的意识,让学生透过当下的成绩看学生长远的信心,在积极的归因中寻找学习的自信。

《课堂密码》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它是一把打开我们课堂教学困惑之门的钥匙。我想,如果能让我的学生置身于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定会如沐浴春风而乐此不疲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利用好这把钥匙,让课堂成为“学生有序、教师有趣”的场所。

第五篇:《课堂密码》心得

读《课堂密码》心得一二

拜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犹水之于花一般,我的心灵被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而更的让我欣喜若狂的是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

“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因为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课堂密码》一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拓一片视野。可见,《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与剖析。从周彬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看完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教授在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的第二点“用宽容为教育开路”。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

也不应该调皮。从道理上讲,当然惩罚学生。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调皮是错误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调皮行为,而惩罚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着。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的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宽容是金,它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德行,它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这种宽容之爱,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田,理解他们,爱护他们,能让孩子们走进老师,听之信之,身心健康地成长正如周教授说“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就能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宽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宽容是丝丝春雨,它能融化顽固的冰层,唤醒沉睡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多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能多开心窗一扇,就能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周彬老师指出:“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显得很聪明,但最终却一事无成”;有的人一生过得悠然自得,也显得很平实,却还能成上几事。”这种现象现实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颇有同感。书中谈到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现在给你一个桶,让你把细沙、沙砾和石块装进桶里,目标是装得越多越好。有两种装法:一种是先装细沙,再装沙砾,最后装石块;另一种是先装石块,再往石块的缝隙处填沙砾,最后向桶里倒细沙。第一种装法自然是只能装细沙,于是石块被打碎为沙砾,沙砾又风化为细沙,于是有着装不完的细沙;第二种装法总是能够把石块装些进去,还能够有效地把沙砾和细沙一起装入。这就告诉我们,在分配有限的时间时,不但要看到眼前的事,还要看到那些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对我们影响甚大的事。虽然这些事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对我们后续的影响却是无限的。当然,很多人会为自己选第一种装法辩护,我沙都装不完怎么可能去装石块呢?这就等于说,我们穷得连房子都买不起,那有钱投资呢?我看完这段话,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我沙都装不完怎么可能去装石块呢?但静下心来思考,我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时推脱自己的教学任务忙,其他工作忙,哪有时间看书呢?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一个不再看书的人,什么信息都没有,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要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课都上好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是每堂课都上好了,学科教学就肯定搞好了呢?如果课堂之间是割裂的,而且每堂课都是很精彩,那么学生反而会因过度的课堂刺激而丧失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握;如果课堂之间是有机整合的,哪怕课堂略有缺陷,也不失整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在质上的突变。前者需要教师潜入课堂教学之中,后者需要教师跳出课堂教学。教师忙,这是公认的。如果换

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合理安排事务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我想,这是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同行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将继承屈夫子“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执着地走在科教兴国的道路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反复地研读《课堂密码》,解读其中密码,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有序、教师有趣”的场所。

下载《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wln读书心得《课堂密码》(合集五篇)

    上好课的秘密 ——读《课堂密码》心得 王莉娜 其实,刚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几页,有点不敢恭维。不为别的,只因为我讨厌看这样长篇大论的文章,好像道理一套一套,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读书心得读《课堂密码》有感

    读书心得读《课堂密码》有感庆华小学 陈云娜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他读书,有三句话:一、为自己,读二、天天读,三、随性读。说到这些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为自己读,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追......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2013年6月蟠龙小学教师龚云辉前段时间,阅读了培育室推荐书目《课堂密码》。这本由教育学博士周彬编写的书,开本并不像流行小说那样大,封面也平淡毫不起眼,......

    课堂密码读书摘录 2

    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摘记《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10月第2次印刷 该书分为五个......

    《EQ密码》读书心得

    一个母亲的感悟 ——读《EQ密码》有感 读这本书缘起于市教育局举办的“万人家长培训会”,那次讲座的题目是“如何爱孩子”,为我们担当主讲的是美国心理学博士海蓝。对一个初为......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5篇模版]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密码》读......

    教师《课堂密码》读书计划

    学习《课堂密码》一书计划 读书使人明智,坚持不懈的都市学习,会使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

    课堂密码读书体会(5篇范文)

    《课堂密码》读书体会 2013年初,学校组织我们研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拿到这本书,初一看,包装素雅,平淡无奇,但是书名中的“密码”二字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