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大学的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
理论假设:正式组织的信息往往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传播
1、操作定义:正式组织:
信息:
非正式渠道:
2、变量:
自变量:
3、概念化的命题:一,对于一个正式组织有非正式组织存在 二,当上级信息下达时,人们可以提前听到风声!三,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在信息传达下来之前人们人们已经有所议论
4、工作假设:大学校方所发布的信息,学生们往往通过非正式渠道获悉。
5、工作假设的具体操作:选择大学A作为调查点(选择几所大学也可,以下只按大学A来设计),该大学曾经于今年上半年发布过有关大学毕业生招聘的信息,而应届毕业生们通过大学校方网站、校系大会、年级或班集体组织会议(如班会)等正式渠道获悉此信息的比例小于通过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们之间、朋友之间等私下交流的途径获悉此信息的比例。
6、分析单位:大学A在校应届毕业生个体。
7、抽样方法:获取大学A全校在校应届毕业生名单,并以此作为抽样框,通过系统抽样(等距抽样),从中抽取300名(如果考虑抽样误差小一些的话可抽取1000或更多,但如果仅仅为这个假设的检验,就没有必要这么多了)。
8、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发放300份问卷,询问应届毕业生们获悉今年上半年校方发布的招聘信息的途径。
9、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
10、经费支出:500元人民币
11、时间安排:2008年12月5-10日开展调查。
12、调查的组织安排:约10位大三同学共同参考此项调查。
第二篇:社会研究方法
2013年
第三篇: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本书第综述了科学方法区别于其他了解事物方法的基本特征。本篇主要讨论初始的研究方式,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通常使用的方式,在研究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怎样误入歧途。
社会研究对象颇为广泛,但对于人的研究有其特殊性,本篇结合书中社会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形成,以及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着重讨论人类的社会行为研究。
初始研究
人和许多动物都表现出预见的欲望。人们常常运用因果论和概率论的方法来预言未来首先,人们一般认为将来的情况是由现在造成的:上大学会影响将来的收入,游过防鲨网会碰上鲨鱼;平时用功则考试会得好分数。其次,人们还知道因果关系实质上赶符合概率的得到某种效果的可锦性在起因出现时比起因不出现时要大,但并不是绝对的。在多数情况下用功就能考出好成绩,但并不能保证次次如此;游过防鲨网很危险,但并不是次次会碰上鲨鱼。
传统与权威
人们相信在春天的播种会得到上帝的保佑,吃糖过多会损坏牙齿,手淫会导致双日失明。虽然我们有可能去亲自检验一下这些“真理”,但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我们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因为这些事情是“人人都知道”的。在这种意义上,传统对于人类研究不无好处。由于你接受了这些“人人都知道’’的知识,研究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知识的积累性与继承性提供了其进一步发靓的起跳点。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站在前辈人的肩膀上。
同时,传统对于人类研究亦有害处。假如某人想对某些“人人都知道”的知识作出新鲜的与不同的理解,很可能被视为愚不可及甚至被送进精神病院。更加可能的是,人们根本不会产生对那些已知的及显而易见的事物作出不同理解的想
法。这都是因为每一个人都继承着文化中认为天经地义的知识。
但是我认为尽管传统的力量很强大,新的知识还是层出不穷。在个人的研究之外,人的一生都在享用他人的新发现及对事物的理解。而对这些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则往往取决于发现者的身份。流行病学家说流感会通过接吻传染似乎就比一个保姆说同样的话更可信些。像传统一样,权威对于人类研究也有利有弊。在某些事情上,特别是在那些有争论的问题上,信从受过特别练的、有专业知识的,有职业证书的人的判断,会有利于我们对事物的研究。同时,某一领域权威的错误观点亦会严重阻碍研究工作奇可进行。生物学家在生物学领域中犯错误是不足为怪的。
此外,如果我们依赖某些专家权威对其专门领域之外的事物所发表的见解,也会妨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诲想,让缺乏生物化学知识的政治或宗教领袖谈论大麻是一种危险的毒鼎会有什么效果。广告业滥用权威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比如,让体育明星讨论麦片的营养价值,让电影演员评论汽车的优劣等等。
由此可见“传统和权成都是研究事物的双刃剑。”它们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出发点,又有可能把我们的研究引入歧途。
演绎逻辑
科学的传统模式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按顺序是:理论、实施化和观察。(理论)根据科学的传统模式,科学研究起始子科学家对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兴趣。例如,就整个社会而言,哪些重大事件会危及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性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大规模的社会危机,战争、千旱、洪水、大量失业或类似的其他社会问题。山姆·斯托芬(Sam Stouffer),研究大萧条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大规模的危机影响了家庭的稳定性是有其逻辑根据的。当危机出现时,个人与家庭的日常生活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家庭的稳定性依赖于常规和习惯,危机的出现便破坏了这一模式。其次,在发生某些危机如自然灾害时,政府和其他机构往往会介入而取代了部分家庭功能。当家庭经济难以维持时,政 府通过救济取代了家庭的经济功能;而养家活口的传统功能的丧失则必然对家庭稳定性产生某种影响。虽然斯托芬的理论分析已大致阐明了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但仅靠推理并不能对问越作出肯定的回答,还需要用观察来检验理论。
(实施化)斯托芬曾假设大萧条造成了冲动型婚姻的增加。问题在于如何识别这类婚姻以及从何懵手研究。科学的传统模式的第二个步骤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实施化是对测量和辨认你所要观察的变量的具体步骤、程序的设计。斯托芬是通过分析官方婚姻统计资料来识别冲动型婚姻的。他采用了下列指标:(1)在新婚夫妇各自社区之外的婚姻。(2)由行政官而不是牧师主持的婚姻。(3)婚后五年内,尤其是在未生育子女情况下的离婚或分居,以及这些指标是否在大萧条时期有所上升。就这样,他制定出一个明确的计划:怎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及如何辨认和解释这些答案。
(观察)科学的传统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实际观察。观察方法包括实验、采访或实地观察。斯托芬在其研究中则是去搜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于每一组统计资料,他都根据理论对可能出现的模式作出假设。例如他假设,如果大萧条促使被迫结婚的情况有所增加,那么在那段时间内由于婚前怀孕而造成的婚姻应有较高比例。
演绎理论
演绎理论的包括以下关键词:真实性、客观与主观、观察、事实、规律、理论、概念、变量等。
(真实性)关于真实性哲学家已经辩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得到满意韵答案。一个基本问题是究竟有没有独立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的事物。手中拿着的这篇文章是实在的还是你的意识的产物?不错,意识告诉我们双手感觉到纸张的存在,可是你的感觉也欺骗过你。由于不能最终证明是否真正有独立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的事物?我们做事时只好假定它是存在的。
(客观与主观)另一种方法是用客观和主观来解释真实性问题。我们承认某些事属于态度、意见和观点的范畴,如评价贝多芬和莫扎特谁是更出色的作曲家就属于主观的范畴,各人凭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但我们感到手里这本书的存在则属于客观的范畴:它独立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虽然“客观”的定义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但我们对客观存在的感知却是通过意识进行的。
(观察)在上述讨论中,对客观事物的“经验”系指人类感观的活动,在社会研究中一般限于视、听及接触。观察一词则泛指通过这些手段所进行的收集信
息的活动。
(事实)虽然对于哲学家说来事实这一概念象真实性一样复杂,但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时,它一般是指被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在1960年的总统竞选中肯尼迪战胜了尼克松便是一个事实。
(规律)卡普兰(Abiaham Kaplan)定义规律为对某类事实的普遍概括,如万有引力定律。然滴规律必须是菜类事实普遍的而不是偶然的模式。卡普兰举例指出,从1920到1960年每次美国总统竞选中都是名字最长的那位候选人获胜,这是事实但不是规律。它只是偶合,而不能说明在名字长度与政治成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规律有时又称为原理理,它们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创造。规律本身只是对事物的概括而不能作任何解释。理论的功能才是解释,而理论才是被创造出来的。(理论)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特纳(Jonathon Turner)提出理论至少包括四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和形式。
(概念)特纳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芦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的抽象。例如与青少年犯罪理论有关的概念包括“青少年”“犯罪”、“伙伴”以及“社会阶级”、“种族”等等。由于不同的理论对研究对象会作出不同的解释,因而使用不同的概念。如对于青少年犯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强调同社会阶级及经济地位有关的概念。
(变量)理论不仅确定与其有关的概念,而且对这些概念加以定义,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为变量。如犯罪被定义为违反法律并迸一步具体划分为轻罪和重罪。社会阶级可具体化为由下列属性构成:工人阶级、中产阶级、上层阶级。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1310020019
刘思阳
第四篇:社会研究方法2
社会081小组讨论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
1.效度2变量3研究假设4定性研究5第二手分析
二简答
1.测量的四种类型,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抽样的方法
3.举例说明,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
结合所学及实践,论述问卷设计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如何解决。
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
1.分析单位2定量研究3变量4相倚问题5系统抽样
二简答
1.变量的类型?变量间的关系?
2.理论的解释类型,其中各自又包括哪些分类?
3.你会如何评价一份调查问卷?
三论述:自选题撰写一个研究报告.第三套
一名词解释
1.分析单位2定量研究3第二手分析4效度和信度5摘述性研究 二简答
1,简述社会研究和选题过程。
2,分析简述问卷法与访谈法的优缺点。
3,简述创作问卷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论述:你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
第四套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识论2权威3描述性研究4中立5意向性 二简答
1.访问有什么类型?请举例说明。
2.探索性研究目的、原因。
3.调查问卷的结构。
三论述: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1。变量 2。研究假设 3 归纳 4 效度 5研究总体 二简答问卷法的优缺点研究的理论解释有哪些 包括什么调查报告有什么作用
三论述 这一学期的社会研究方法中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不足 怎么改进?
第五篇:社会研究方法作业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
(1)选择研究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位大学生、家长及其
(2)
(3)
(4)
(5)老师,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戏语:“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这不是没有一点事实依据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特殊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以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试图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设计。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研究者决定采用文献研究为主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者主要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大城市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主要收集近几年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导,根据研究者所拥有的时间,经费和人力等条件,研究者采取了文献调查的形式,确定了以描述为主的研究目标,选择了大学生作为分析单位,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生作为比较对象。在五个大城市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资料收集。2013年9月至11月,研究者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跑遍全国五个大城市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报纸,杂志,文件以及新闻媒体资料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导。同时也采访了几位大学生,谈谈他们对今后就业的看法,以辅助研究。资料分析。文献收集完毕后,研究者对所有文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一些不合题目,重复的文件。然后,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的10名本科生把筛选过后的书面文献统一录入计算机。研究者对文献统一进行了理论检验。得出结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研究者得出了“大
学生的就业观念应有较为深刻的变化”,“自主创业、合作创业也应成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加强就业指导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有积极意义 ”,“用人单位要着眼于长远目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必要时可以先就业,后择业 ”等一系列研究结果和结论。然而,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 毕业生往往无措、无助乃至无奈。学校应拓展教育空间, 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 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生进入大学时, 高校应该辅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 高校就业部门除了要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外, 还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根据各年级不同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