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并结合我省司法实践,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审查的案件,可向人民法院借用审判卷正卷。借用案卷应当出具借卷函,案件审查结束后一个月内归还人民法院。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时,卷宗应当规范,同时需附有下列材料:
(一)申诉人的最新通讯地址(电话、具体地址、邮政编码);
(二)申诉书及对方当事人同等人数的申诉书副本;
(三)申诉人是法人或组织的,应附有有效的工商登记材料、最新年检材料;
(四)申诉人收到抗诉书的送达回证(复印件)。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对一审生效的案件提出抗诉,经原审法院再审后,申诉方仍未上诉而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不予受理。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后,发现抗诉不当的,应当在人民法院裁定再审之前,决定撤回抗诉或撤销抗诉。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后,人民法院裁定再审之前,申诉人书面撤回申诉或者确认涉案当事人已达成和解协议并提交该协议,经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涉案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回抗诉。
第七条 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书后,发现就同一案件是否启动再审程序正在进行审查的,应当终止审查,按照抗诉案件处理。
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收到人民检察院抗诉书的,不作为抗诉案件审理,但应当通知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并在审理时将此情况告知各方当事人,案件审结后应将裁判文书送有关人民检察院。
第八条 抗诉案件一般应当由原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进行再审。下列抗诉案件,可以由同级人民法院再审:
1、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2、下级人民法院已经作出再审裁判的;
3、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已经上级人民法院复查维持的;
4、有重大影响或由原生效裁判法院再审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经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建议或上级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审的。
第九条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应在开庭再审三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人民检察院无正当事由不派员出席庭审的,人民法院裁定视为撤回抗诉,并恢复原生效裁判的执行。
第十条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指派检察员(代理检察员)出庭,并在《出庭通知书》中标明出庭检察人员职务。
人民检察院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不参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当事人对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表过激言论的,审判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抗诉再审案件,原则上围绕人民检察院的抗诉理由进行审理超出抗诉理由范围的申诉理由确有道理,且据此足以对原生效裁判予以改判的,人民法院对该部分申诉理由可予以审理。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进行调查取证:
(一)原审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予调查未进行调查取证的: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二)生效裁判采信了伪证,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的;
(三)生效裁判所采信鉴定结论的鉴定程序违法或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的。上述由人民检察院调查所取得的证据,应当在抗诉书中予以注明,由当事人通过查阅检察院卷宗在庭审时提出,进行质证。
第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一)申诉人书面申请撤回申诉的;
(二)双方当事人已达成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三)经合法传唤,申诉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四)申诉人主体消失,没有继承人、权利义务继受人的,或者继承人、权利义务继受人放弃继承或参加诉讼的。
属本条第(一)、(二)、(三)项情形,人民检察院以生效裁判损害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出抗诉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及时作出再审裁判。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民事抗诉案件、行政赔偿抗诉案件裁定再审后,发现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但尚未履行或者未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民事调解书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依法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将生效的调解书送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一个月以内立案再审;对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受移交后一个月以内立案再审。立案再审后应在法定审理期限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依法报经批准。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抗诉案件所作出的判决、裁定,应当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案,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或者审判活动违反法定程序,符合抗诉条件的;
(二)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协商~致,人民法院同意立案再审的。
第十八条 检察建议由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的,应当制作《检察建议书》,加盖人民检察院印章,连同案卷材料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法院。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收到检察建议后,应当认真研究,并在六个月内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认为检察建议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依法启动再审程序;
(二)对检察建议不予采纳的,阐明理由,书面答复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并退回菜卷材料。
第二十条 本意见执行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新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本意见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检会(民行)字(1997)第3号《关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若干意见》同时废止。
第二篇:关于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几个具体程序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
印发《关于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几个具体程序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2003年10月15日 法审[2003]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经院领导原则同意,现将《关于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几个具体程序问题的意见》印发给你们,供参照执行。执行中发现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庭。
关于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几个具体程序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行政案件撤回抗诉的若干意见》,对于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作出再审裁定书前,撤回抗诉的几种情形作出了规定。经研究并征求本院立案庭、民事审判第三庭、民事审判第四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工作办公室、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意见,现就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裁定再审后,出现当事人申请撤回申诉、达成和解协议、主体发生变化、拒不出庭应诉等情形,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当事人书面申请撤回申诉,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如果人民检察院是以生效裁判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出抗诉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及时作出再审裁判。
二、人民法院对民事抗诉案件、行政赔偿抗诉案件裁定再审后,发现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且履行完毕的,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和解协议尚未履行或者未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民事调解书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并依法送达双方当事人。
三、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发现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自然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放弃参加诉讼的,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依法撤销或者注销,没有权利义务继受人,或者其权利义务继受人放弃参加诉讼的,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四、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经合法传唤,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允许中途退庭,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如果人民检察院是以生效裁判损害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出抗诉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及时作出再审裁判。
五、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书后,如果正在就同一案件是否启动再审程序进行审查的,应当终止审查,按照抗诉案件处理。
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收到人民检察院抗诉书的,不作为抗诉案件审理,但审理时应当将此情况告知各方当事人,案件审结后应将裁判文书送有关人民检察院。
以上意见供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时参考,在具体执行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向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报告。
第三篇: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闽高法〔2003〕83号,20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闽高法〔2003〕83号
(2003年4月1日起执行)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一条 为依法公正、及时地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其已经立案审查的案件需借阅相关案卷的,凭《调(借)阅案卷通知书》,并按照人民法院档案管理规定办理借阅手续,但内部副卷除外。
人民检察院自借卷之日起二个月内将案卷归还人民法院;特殊情况不能归还的,应当在期满前办理续借手续,但续借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对人民法院已经立案复查或已经提起再审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暂缓借卷。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抗诉案件,应由原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进行再审。下列抗诉案件,由同级人民法院再审:
(一)下级人民法院已经作出再审判决、裁定的;
(二)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经上级人民法院复查维持的。
第四条 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当事人的人数随抗诉卷宗送达抗诉书副本。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后,同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抗诉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转交原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并及时通知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原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再审,并及时将再审裁定书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后,同级人民法院对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款所列情形的抗诉案件,应当在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再审,并及时将再审裁定书送达提出抗诉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抗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审理抗诉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七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七条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出庭。人民检察院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不参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当事人对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进行询问、质问或者发表过激言论的,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第八条 审理抗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抗诉案件的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一式三份)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可以提出检察建议;对个案提出检察建议的,如符合再审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可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
本意见第三条所规定的情形,如有特殊情况,人民检察院可建议同级人民法院提审。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的建议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
第十条 本意见自2003年4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当前民事抗诉再审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xx县法院加强审判监督工作,认真接受检察监督,正确处理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和确保司法公正的关系,对民事抗诉再审案件公正审理,确保该类案件再审审理成为最终纠正错误,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现笔者结合我院三年来的民事抗诉再审案件审理情况,对此类案件谈一些看法。
一、2005年至2007年审理民事抗诉案件情况
2005至
2007年,我院共受理民事抗诉案件13件,审结13件,审结率100%。从结案方式看:改判(包括部分改判)2件,占到民事抗诉再审案件15%;维持原判7件,为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54%;调解结案1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8%;终结诉讼2件(其中因当事人双方和解向检察机关申诉的一方撤回申诉1件,因向检察院申诉的一方当事人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参加诉讼1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15%,因管辖权异议移送1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8%。从民事抗诉案件案由来看,借款合同纠纷4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3%;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15%;合伙纠纷(合伙协议纠纷1件,合伙纠纷1件)2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15%;买卖合同(房屋买卖合同1件,一般买卖合同1件)2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15%;不当得利纠纷1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8%;夫妻登记离婚后财产纠纷1件,占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8%。
二、民事抗诉案件再审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所有案件严格按照再审程序审理,造成司法资源浪费。有的案件对法院所认定的事实、证据及责任划分均无异议,只是对法律适用或对法律适用的理解不同。这类案件很简单就是一个法律适用的问题,仍然要严格按照再审程序进行开庭审理,使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2、检察机关为申请抗诉人调查取证获得的证据作为证据使用,导致再审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不平等,不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审判实践中检察机关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办案规则》的规定帮助申诉人调查收集证据,破坏了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从检察监督演变成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代言人,有损司法公平公正。
3、检察机关抗诉案件不收诉讼费用,导致有些当事人因规避上诉费用和再审诉讼费用请求抗诉的案件增多。《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九条就审判监督案件收费问题规定了以下2种例外情形:
(一)当事人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二)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1999年)亦做了类似规定。据此检察机关的抗诉再审案件是不收取诉讼费用的。因此有些当事人为规避交纳诉讼费用,不在法定期限提起上诉,也不直接向法院申诉,而是选择申请检察机关抗诉,导致近年民事抗诉案件不断增多,这变相助长了有些当事人规避费用,增加了办案经费压力,影响再审案件正常审理。
4、当事人变相地利用检察权、审判权拖延或逃避执行。《民事诉讼法》第183条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检察机关一旦提起抗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再审,其产生的直接法律后果有两个:一是裁定再审;二是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有些当事人正是看中这一点,纠缠原审判决中一些枝枝节节,甚至是可以用裁定补正的笔误,请求检察机关抗诉,更有甚者,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后,干脆下落不明,或明知对方当事人无法查找而故意申诉请求抗诉,给再审顺利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案件无法及时结案,以达到拖延执行或逃避执行的目的,如我院审理的陈焕师、丁明霞与陈钱裕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案件再审中,向检察院申诉的原审被告陈钱裕经多次传唤均不到庭,致使送达诉讼法律文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再如我庭审理的郑州中院科技饲料公司与刘怀玉、张凤荣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为查找原审原告郑州中祥科技饲料公司,我们先后采用了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等多种方式均未成功送达,因此被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后该案以维持原审判决审结,但该案的执行被拖延了一年。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1、严格限制检察机关的抗诉范围,维护法院裁判结果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当事人不上诉的案件表明当事人已经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执行完毕和执行和解的案件表明当事人对自己的权利作了最后的处分,因此,对当事人不上诉的案件及执行完毕或执行和解的案件应明确规定不属于民事抗诉范围。同时,应当限制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检察机关对申请抗诉的案件,决定是否提出抗诉应根据申诉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和依照法律规定,而不能为了提高抗诉成功率而以“代言人”身份帮助申诉人调查取证,破坏双方当事人诉讼平等地位。
2、民
事抗诉再审案件应区分不同情况,实行“书面审”和“开庭审”双轨制。对事实证据无异议的再审案件,申诉人、检察机关对法院认定的事实、证据及责任划分并无异议,仅因为法律适用或对法律适用理解不同而抗诉的案件,实行“书面审”,既回避了由于开庭审理多次查找原审当事人带来的 “送达难”导致司法资源浪费的问题,又提高了审判效率。
3、针对民事抗诉再审案件中部分当事人为拖延或逃避执行的问题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检察机关在提出抗诉前,做好二项准备工作进行防范,第一要求申诉人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及对方当事人的确切地址;第二是对于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参照诉前财产保全要求申诉人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二是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时,人民法院不是一味地在裁定再审时,附加中止原审判决的执行,而应分清情况,要求申请执行人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后继续执行,以维护生效裁判的严肃性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关于加强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的意见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
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的意见
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下称《追究办法》)和《广东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暂行办法》),对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都是法院的内部监督机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着眼点是可能有质量问题的案件,根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通过对可能有质量问题案件的审查、认定和处理,促进审判质量提高,维护司法公正。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着眼点是违法审判行为,人民法院通过追究违法审判行为人的相应责任,确保审判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人民法院廉政建设,维护司法公正。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体现了管案与管人之间分工合作的关系,各级人民法院应根据《追究办法》和《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将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这两项工作联系起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维护司法公正。
二、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中主要机构的职责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本院案件质量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对案件是否有质量问题以及是否属违法审判作出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对经初步核实后认为确有违法审判事实的案件或经审判委员会认定为违法审判的案件,根据有关规定立案并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报院长办公会议决定。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对违法审判案件责任人的处理。
三、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工作衔接
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都是法院的内部监督机制,两项工作应有机衔接起来,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劳动。
各级人民法院进行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是发现违法各级人民法院免检监察部门对收集到的涉及本院审判人员(院长、副院长除外)违法审判的线索,在认定是否构成违法审判时,应适用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对“可能有质量问题”案件的处理程序,通过立案庭登记编号、相关审判庭自查、主管院长批示、审监庭核查、主管院长审核、审判委员会讨论等步骤,由审判委员会最终认定是否构成违法审判。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收集到的涉及本院院长、副院长和上级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的线索,应移送上一级法院的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交立案庭登记编号后,按照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流程操作。
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收集到的涉及下级法院审判人员(院长、副院长除外)违法审判的线索,应转交下一级法院的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交立案庭登记编号后,按照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流程操作。
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对自行收集或移转而来的违法审判线索,经审查认为已有证据足以确认属于违法审判的,可直接报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四、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的工作协作
在开展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中,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应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加强沟通,加强协作,共同履行好监督职责。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负责检查督促本院各业务庭开展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相关工作,对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的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联合作出通报,并报政工人事部门备案,作为年底部门考核的一项依据。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每年年终对本院开展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责任追究的工作情况通报一次。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进行监督。对下级法院在开展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中存在拖延不办、隐瞒不报等问题的,上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根据具体情况,可联合责令下级法院限期办理、限期汇报或进行通报。下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每季度应将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工作情况向上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报告。上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与审监庭每半年对下级法院开展案件质量监督管理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工作情况通报一次,并报同级政工人事部门备案,作为年底对下级法院考核的一项依据。